从生活出发,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不要急我在走呢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不要急我在走呢”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从生活出发,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共8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从生活出发,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从生活出发,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是所有孩子的共性,他们对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是,他们的能力和体力却十分有限,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对突发事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当处于危险之中时,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

在活动中他们不能自己调节活动量,在感到不舒服时不是哭就是什么也不说,走楼梯时喜欢顺扶手往下滑或是还剩两格就往下跳等。由此看来,作为教师,不仅有责任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避免让幼儿接触不安全的环境,更应该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最基本的安全指导和教育,来逐步提高幼儿预见危险、排除危险,保护自己的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

首先,在幼儿园的楼梯口、转弯角,我们可以贴上安全标志,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在活动室,我们可以设立专门的“生活角”,为幼儿提供一些录音、图书、图片,还可以将自我保护的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其次,我们还应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体谅和容忍幼儿的所作所为甚至过失行为,给幼儿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我保护教育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例如:正确有序的穿衣服能保护身体,鞋带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伤,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烫伤,吃鱼把鱼刺挑干净能免受咽刺之痛,吃饭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我们平时应当非常注意幼儿这些生活小节的训练,孩子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决不包办代替,这样,孩子在自己的劳动实践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三、通过生活和游戏活动,学习和巩固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能。

《生活》课程是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幼儿“不玩尖利的东西”,可以通过观看图片,让幼儿讨论“手指为什么会划破?手受伤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方便?手受伤后该怎么办?”然后让幼儿实践操作,学会正确使用剪刀、游戏棒等尖利物的方法,避免危险的产生。另外,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将自我保护的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之中,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生活技能。如:将“橡皮膏朋朋”的故事编成表演游戏,在游戏中进行表演;在自由活动时和孩子一起下“好习惯棋”等,孩子自我保护的技能在游戏中得到了发展。

四、让幼儿学当小小安全检查员。

对孩子来说最喜欢的莫过于能当个“值日生”。相应的,我们可以成立“小小安全检查队”,每周由幼儿轮流担任“小小安全检查员”。“检查员”负责检查幼儿园的操场、活动室、办公室等地方,发现不安全的因素马上报告老师或是插上一面小红旗提醒大家注意,对个别小朋友不安全的行为也可以指出、纠正。在活动中孩子既要检查别人,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

五、做好家长工作,形成家园教育合力。

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目标在幼儿园实施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家长在家中配合完成。为此,我们可以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目标、计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同时,向家长发放“幼儿自我保护能力”问卷表,定期举行家长讲座,向家长宣传一些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另外,可以在“家长园地”上开辟有关的专栏,和家长共同探讨、交流看法。有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们的教育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做好家长工作,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是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关键。

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是我们的职责,然而,健康与安全不能被动的等待给予,而应该让孩子主动地获得。这种获得要从良好的环境中来,从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中来,从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来,从家园一致的教育中来。让孩子们从不知道哪些东西能玩,哪些东西不能玩,到知道哪些东西是危险的,会伤害身体,不能碰;从不知道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到认识许多的安全标志和紧急情况下可拨打的救援电话;从不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到懂得不跟陌生人走,外出要得到大人的同意,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等等,逐步形成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篇2:如何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贵州省龙里县实验幼儿园 解铭秋

从事幼教工作十几年来,几乎每年都可以从媒体或者现实的幼儿园生活中看到或者听到某某发生了安全事故,要不就是在家里发生了安全事故,受害者大都是幼儿,要不就是家长的疏忽照顾,要不就是老师的大意教育,再者就是小孩子调皮的天性、好奇的天性使然。每每听见或者看见都让我(既是母亲又是幼儿教师的我)心里觉得难过、揪心、痛心,有时候还很无奈!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重,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是,他们的能力却十分有限,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对突发事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不能正确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当处于危险之中时,也就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3――6岁的幼儿正是身心发育的阶段,幼儿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但尚未完善;幼儿的可塑造性强,但知识经验匮乏;幼儿的活动欲望强烈,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幼儿在幼儿园必须受到充分的保护和照顾,同时强化安全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作为教师的我有责任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这就该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最基本的安全指导和教育,来逐步提高幼儿预见危险、排除危险、保护自己的能力。那么,如何切实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呢?

一、利用主题活动集中教育,正面引导

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多而且范围广,但幼儿平时接触的知识却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因而我们利用主题活动,系统地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我们把各科教育内容整合在一起,精心设计主题教育内容,让幼儿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学习较为全面的、系统的、安全的自我保护知识,让幼儿了解一些生活常识,学习和巩固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同时,由于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所以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宜采取正面引导。在活动中不要对幼儿说出成人式的“反话”,否则幼儿会随着我们说的“反话”去做。比如在户外玩滑滑梯的活动时,要是发现有幼儿与同伴之间出现推、拉、拽、抱等等危险的情况,老师要及时的做出批评教育和正确的引导,而不能说“你们就推嘛、使劲点,怕老师看不见是不是?”否则基本就一个结果――那就是幼儿之间真的是用力在推拉同伴,真就当着你老师的面在推。所以我们在教育活动中不可说“反话”,要多举一些小朋友注意安全的例子。正面材料会引导幼儿正确理解安全知识,才能避免盲目的模仿。

二、设计安全标志,强化安全意识

在活动区,制作110、120、119标记;玩具柜内摆有救护车、救火车、警车等,还有电话、手机模型等;准备一些有安全与危险事物的小图片或者废旧的实物,如插座、火机、药品、热水图片、食品、火的图片、玩具、刀的图片、电的图片等等,请幼儿自己来区分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险的,提高幼儿判断事物的能力。制作《教师活动区指导手册》,让教师可以在手册上找到根据幼儿的各年龄段制定的不同的游戏玩法,不同的游戏规则。让每一个年龄层次的幼儿都能很好的掌握这些标记的内涵,了解和学会如何正确使用这些的应急号码,提高幼儿分析、判断的能力。

三、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在活动时,如在幼儿园里孩子因滑倒而摔伤的例子随处可见,其实这些孩子在摔倒时,只要用手撑一下地,受到的伤害就会小得多。因此,教给幼儿自我保护的技能和方法,这样在遇到必须去独自面对的问题时,他们才能避免受到伤害。又如在活动前和幼儿一起分析容易出现的危险情况,并共同讨论应该怎样玩才不会出现危险。为了避免幼儿发生意外事故,我们到了活动区域,首先和幼儿一起分析容易出现的危险情况,指导幼儿应该怎样玩玩具,不应该怎样玩,让其知道怎样做才对,怎样做不对,让幼儿了解游戏规则,引起幼儿注意,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避免不安全事情的发生。

四、让幼儿学当“小小安全监督员”

对孩子来说最喜欢的莫过于能当个“小小安全监督员”。(教学论文 )成立小小安全检查队,每周由幼儿轮流担任“小小安全监督员”。“小小安全监督员”负责检查幼儿园的操场、活动室、活动区等地方,发现不安全的因素马上报告老师或是贴上一个小红星提醒大家注意,对个别小朋友不安全的行为也可以指出、纠正。在活动中孩子既要检查别人,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五、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园一致教育

家长和教师为了避免幼儿受到这些伤害,往往对幼儿管头管脚、束缚幼儿的行为。在幼儿园里教师常常会提醒幼儿不要跑、不要闹。在家里家长也不许幼儿独自与小朋友玩,家用电器一律不许摸等,使孩子成为了捆住手脚的机器人。让幼儿形成自护习惯,必须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避免伤害。轻开门窗、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线、不跟陌生人走等,都要求家庭与幼儿园互相配合,对幼儿进行教育,并长期坚持

六、开展安全讲座活动

为了让孩子们适应未来社会,让他们能及早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逐渐锻炼社会能力,自觉抵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我园还邀请交警叔叔对幼儿进行了相关的讲座。让幼儿知道回答“不认识的人不拿接送卡给老师就叫你走,你能不能跟他走?”“不认识的人给的糖能不能要?”“过马路的时候要看什么?”“在路上行走要和爸爸、妈妈在什么地方走?”等等。还进行了一场游戏式的《红绿灯小演练》,让全园的幼儿有了一次印象很深的安全教育活动。

当然,安全教育也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差,每次活动前的安全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幼儿原有的认识基础上,应适时、及时地提醒幼儿,让幼儿巩固已有的知识并获得更深层次的认识,让安全意识逐渐在幼儿心里扎根。

篇3:谈谈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论文

谈谈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论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是所有孩子的共性,他们对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是,他们的能力和体力却十分有限,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对突发事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当处于危险之中时,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由此看来,作为教师,不仅有责任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避免让幼儿接触不安全的环境,更应该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最基本的安全指导和教育,来逐步提高幼儿预见危险、排除危险,保护自己的能力。

一、认识自我,了解生命,知道自我保护的重要意义。

让幼儿认识人体的器官的作用,认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是自我保护教育的前提。

1、认识人体的器官的作用,知道这些器官缺一不可。如:认识眼睛,我先让幼儿观察它的外形特点,说说它的作用,试一试扮演盲人会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麻烦(学盲人走路,盲人取物……)。让幼儿充分感知盲人、哑吧、耳聋的人、缺胳膊断腿等残疾人生活的不便,从而知道要保护好自已。

2知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爱惜生命。幼儿对生与死的认识较模糊,可以通过让幼儿观看电视《动物世界》中小动物遭遇不测的一些情节,以及观看饲养角中小朋友亲手喂养的小动物不幸染病身亡的真实情景,来感受失去它们的悲痛。同时对幼儿进行迁移教育,知道人的生命是珍贵的,是只有一次的。

二、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

“千般爱护,莫过自护”。幼儿学会自护,就等于在生存中学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而生存是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我们不鼓励孩子随意冒险,而适当的让孩子学会在一些活动中掌握自我保护的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在幼儿园的楼梯口、转弯角,我们可以都贴上了安全标志,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在活动室,我们可以设立专门的“生活角”,为幼儿提供一些录音、图书、图片,还可以将自我保护的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其次,我们还应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体谅和容忍幼儿的所作所为甚至过失行为,给幼儿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我保护教育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例如:正确有序的穿衣服能保护身体,鞋带系得牢固可避免孩子跌倒摔伤,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烫伤,吃鱼把鱼刺挑干净能免受咽刺之痛,吃饭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我们平时应当非常注意幼儿这些生活小节的训练,孩子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决不包办代替,这样,孩子在自己的劳动实践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四、通过生活和游戏、日常体育活动,学习和巩固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能。

1、《生活》课程是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幼儿“不玩尖利的东西”,可以通过观看图片,让幼儿讨论“手指为什么会划破?手受伤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方便?手受伤后该怎么办?”然后让幼儿实践操作,学会正确使用剪刀、游戏棒等尖利物的方法,避免危险的产生。

2、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将自我保护的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之中,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生活技能。如:将“橡皮膏朋朋”的故事编成表演游戏,在游戏中进行表演;在自由活动时和孩子一起下“好习惯棋”等,孩子自我保护的技能在游戏中得到了发展。

3、日常体育活动中应随机教育幼儿要学会面对危险的事情能及时做出反应,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动作,要有一定的安全意识。比如小班的幼儿年龄小、活泼好动,所以在日常体育活动中经常发生一些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伤害行为,如:有的小朋友在荡秋千的时候会在后面推一把让他荡得高一点,没有想到自己还站在原地会被荡回来的秋千撞伤,每当发现这方面的情况时,我都会立刻帮助幼儿分析这些事情易引起的危害和后果,让幼儿深刻认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的严重性,增强其自我保护及保护他人不受伤害的意识。

五、让幼儿学当小小安全检查员。

对孩子来说最喜欢的莫过于能当个“值日生”。相应的,我们可以成立“小小安全检查队”,每周由幼儿轮流担任“小小安全检查员”。“检查员”负责检查幼儿园的操场、活动室、办公室等地方,发现不安全的因素马上报告老师或是插上一面小红旗提醒大家注意,对个别小朋友不安全的行为也可以指出、纠正。在活动中孩子既要检查别人,自己也要以身作则,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会有明显的提高。

六、与家长及时沟通、家园配合,共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目标在幼儿园实施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家长在家中配合完成。为此,我们可以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目标、计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保持与家长沟通,促使家长认同幼儿园的培养要求和教育策略,尽可能地吸引家长共同参与班级的教育。同时,向家长发放“幼儿自我保护能力”问卷表,定期举行家长讲座,向家长宣传一些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另外,可以在“家长园地”上开辟有关的专栏,和家长共同探讨、交流看法。为此,我时常建议孩子的父母应该经常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经常与孩子一起玩亲子游戏,解开束缚在孩子身上的“绳”让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头顶蓝天,脚踏草地,沐浴阳光雨露,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玩。

有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们的教育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做好家长工作,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是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关键

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是我们的职责,然而,健康与安全不能被动的等待给予,而应该让孩子主动地获得。这种获得要从良好的环境中来,从各种教育实践活动中来,从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来,从家园一致的教育中来。让孩子们从不知道哪些东西能玩,哪些东西不能玩,到知道哪些东西是危险的,会伤害身体,不能碰;从不知道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到认识许多的安全标志和紧急情况下可拨打的救援电话;从不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到懂得不跟陌生人走,外出要得到大人的同意,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等等,逐步形成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篇4: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论文

一、现状分析

幼儿溺水、走失、窒息、被拐骗等意外伤害事故在报纸、电台上经常能看到或听到,而孩子们的误食、误吞现象及异物入耳、入鼻、磕破、跌伤也时有发生。这是因为幼儿期的孩子生长发育不完善、活泼好动好模仿、好奇心强,但又缺乏相应的自我保护能力。为保障幼儿安全、健康地成长,为孩子们创设安全、优美的环境,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我们根据幼儿生活素质的目标要求,选择了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为此,我们在小班幼儿入园时通过观察和家长问卷进行了一次《自我保护》前测。结果见附表(28人)。

从附表不难看出,有60%的幼儿对自己身体上的主要器官有所了解,知道耳朵、鼻子、眼睛和嘴巴,懂得不把异物放入耳鼻口内的仅仅占39。3%;对于不轻信陌生人的话,遇到危险会呼救的人所占的比例较少,仅32。1%。这在平时的活动中就能观察到,他们常常会擅自离开队伍而自由活动,仅有部分幼儿能做到身体不舒服马上告诉老师或成人,更不知道“病从口入”的道理,活动时常会不自觉地弄伤自己,却说不出弄伤的原因;外出游玩时仅有25%的幼儿跟着老师靠右边走,不乱穿马路。

二、对策和手段

(一)精心设计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小班的幼儿刚刚离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怀抱,来到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还不太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想回家的愿望非常强烈。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设计了《不跟陌生人走》、《爸爸妈妈不在家》等活动,创设了几个生动有趣的情景表演,让幼儿在看看、讲讲中,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如:当你独自在家时,有人来敲门,你会怎么办?有人自称是你爸爸妈妈的好朋友来接你回家时,你能跟他走吗?当你在商场或街上与爸爸妈妈走散时,你会请谁来帮助你呢?通过活动,幼儿明白了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在家不随便开门,遇到困难请警察或商场营业员帮忙等,培养幼儿养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活动过程中,我们还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录像、故事,创设了木偶表演区、图片改错区,幼儿在动手动脑动嘴,运用多种感官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提高警觉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会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求救方法应付突遭的危险。打电话就是其中之一,我们把一些特殊号码,如报警110、火警119、救护120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画面生动形象,色彩鲜艳、逼真,动感的效果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这些特殊号码在不知不觉中就深深地印入孩子们的脑海中。随后,我们开展了“我会打电话”活动,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会“拨”、“按”电话的正确方法,使用礼貌用语:如你好、请、再见、谢谢等,知道自己家的住址、电话号码。遇到危险时会主动求助,也可请邻居帮忙,但千万不能自己爬到阳台或窗台上去,以免不测。

(二)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1、来园离园活动中的自护教育

幼儿在来园离园的路上常发生一些脚压伤的'事故,原因大多是幼儿坐在父母的自行车上,脚乱摆放而轧在自行车车轮中,轻则辗去皮,重

则伤及骨。针对这一情况,在晨间谈话时,设计了“明明的脚怎么啦”的谈话活动,通过观看录像、幼儿自由讲讲,明白了脚是我们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保护它不受伤害,进而迁移到要保护好双手,要安全地使用剪刀,不拿着尖的东西乱跑,吃东西时不大声讲话和发笑,不能把铅笔、筷子当玩具等。同时知道了不能用脏手揉眼睛,不能把珠子、豆子等小东西塞入耳朵中玩,也不能把别针、钮扣、硬币等含在嘴巴里等等,万一发生意外,不能用手指乱捅乱挖,应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等。

2、户外体育活动中的自我防护教育

它不仅能锻炼幼儿身体,而且直接受阳光和新鲜空气等自然因素的刺激,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自由选择游戏,老师可根据幼儿活动量的大小随时组织幼儿玩一些情节较为复杂的游戏,如“过城门”、“老鼠笼”、“老鹰抓小鸡”等等,幼儿百玩不厌。但同时,幼儿由于玩得非常专注、非常投入,也容易发生一些碰撞、擦伤等现象,球类活动中此类现象更多。为了更好地开展好活动,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追逐跑时,要求幼儿拍到对方即可,不要非抓牢不放,另一方被拍到后也应立即停止,不再奔跑;在追逐跑时要注意不要和别的幼儿碰撞,要学会躲避和闪让。又如:在玩球类游戏时,应先和幼儿讨论玩法,要注意不要让球砸到自己,也不能把球踢到别人的头上、身上等,要把握方向,在抛接球、滚球和踢球中,要注意速度和力度,以防韧带和关节扭伤、肌肉 酸痛等,另外,在幼儿活动时,应密切观察、随时提醒幼儿,逐渐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

3、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在一日活动中,对幼儿进行随机的有针对性的自我保护教育。如课间活动时,不追逐打闹;上下楼梯时按楼梯上的示意图靠右扶着栏杆轻轻走,不从很高的楼梯台阶上往下跳;就餐时不大声说笑,以免鱼刺、骨头卡伤喉咙;不触摸电源插孔,不用发夹、螺丝等塞入插孔内,了解电的用途及危害等。另外,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偶发事件、突发事件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也是非常好的素材。有一次保育员阿姨在擦橱窗时,玻璃不幸落地破碎,所幸幼儿正在上课,保育员也没受到伤害。针对此事,我和幼儿讨论:玻璃碎了怎么办?玻璃好玩吗?碎玻璃有什么危害?怎样使玻璃不破碎等,孩子们讨论得非常热烈,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并在老师的启发下找到正确答案。从此以后,幼儿玩时都离玻璃窗、橱窗远远的,并相互告诫:小心玻璃。同时家长也反映:幼儿在家爬高爬低的现象也明显减少,路边偶尔看到碎玻璃还会告诉家长要捡起来扔到垃圾桶,以防别的孩子受到伤害。由此可见,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适时地教给了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和应变的能力,才能把危险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家园合作,努力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不只在幼儿园,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家长对幼儿的影响很大,大部分的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之中,教师的指导只是空谈,必须有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孩子在父母的具体帮助下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知识。如:父母带孩子外出游玩时,可告诉孩子行人要走人行横道线,要遵循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过马路时要一停二看三通过,要从斑马线上走;另外也可告诉孩子要保护环境,不乱丢果壳纸屑,不随便采摘花草树木,不玩水、不吃不干净的食物等;在家里不玩火,特别是不乱点打火机、不玩电插座,不爬阳台窗台,不给陌生人开门,不乱吃药等等。我们还通过“家长园地”、“家园之桥”向家长宣传一些安全防护的知识,要正确对待孩子、不过分宠爱、不娇惯溺爱等一些家教方法,还通过“家园联系册”及时反馈幼儿在园在家的表现,发放家长问卷,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促使家长更好地配合我们的工作,从而达到教育的一致性。

篇5: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工作总结

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工作总结

《纲要》中指出要充分活动幼儿的身体,逐步养成运动习惯,动作协调、灵活、有耐力,具有安全意识和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有利于幼儿肢体的均衡发展和基本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他们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然而他们的能力和体力却十分有限,许多不定因素都有可能使孩子们受伤。尤其是户外体育活动,它可以说是孩子们的最爱之一,但在户外活动中却存在着许多不安全的因素。户外活动中难免要奔跑、跳跃、钻爬、攀登等,我们也常常会遇到幼儿在活动中突然跌倒,抛接的物品落到自己或同伴的身上。所以应该在户外的体育活动中,加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一、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

1、选择一些幼儿较有兴趣,但又带有一点危险性的活动内容来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

蹦蹦床是我园幼儿最喜欢的户外体育活动项目之一,但小班幼儿的平衡能力及协调能力发展还不完善,所以小班幼儿在蹦跳过程中会有摔倒或碰撞的现象,但是越是不会的东西,孩子们就越要去尝试。因此平时我对幼儿的安全教育一直是不放松,孩子们在玩较有危险的项目时也就特别的注意自我保护了。

“千般爱护,莫过自护”。幼儿学会自护,就等于在生存中学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而生存是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我们不鼓励孩子随意冒险,而适当的让孩子学会在一些活动中掌握自我保护的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2、选择多种形式,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1)个别指导和同伴影响相结合的形式

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加强个别指导,因为他们对那些危险性强的项目自我保护能力差,无意识,因此在老师的个别指导下,那些孩子会逐渐养成习惯,从而对这些项目有防范意识。有时同伴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看到别人遇到困难或危险,自己便会从中吸取教训,而去摸索和探究另一种保护自我的方法,从而也增强了自己的保护意识。

(2)混龄户外体育活动中大带小的形式

我园的户外混龄活动进行得很不错,比如在过平衡木时,一个哥哥或姐姐保护一个弟弟、妹妹,既增强了孩子的交往能力,又使小班的孩子在中、大班的哥哥姐姐的带领下,逐步的提高了自我保护的意识。

(3)表扬和纠正相结合的形式

由于一些能力强的孩子有一些好的自我保护的方法,我们不断的加以发扬、光大,使更多的孩子了解到了哪些项目应注意哪些是安全,孩子们的头脑中会不断出现哥哥姐姐在玩的时候的正确姿势及安全玩的方法,从而有意、无意的提高了自身的保护意识。另外,在活动中,教师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全面关注每一个孩子,当一旦发生险情或不安全的动作时应及时指出并帮助其纠正,这样也提高了孩子们的自我保护的意识。

3、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途径

(1)在实验操作中感知

幼儿年龄及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往往相信那些直观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的事物,于是我组织和设计了许多孩子喜爱的小实验活动。如《玩沙》中的沙子自由落体,从最低处开始落沙到由高处落沙,让幼儿在玩沙中亲身感受目睹沙子在最低处落下时没有感觉飘的认识,而到了较高处,沙子开始飘了起来,再到很高处,沙子会飘得更加厉害,看见了这个情景,孩子们恍然大悟。在讨论时,孩子们一致认为:“以后我们在玩沙的时候一定要当心点,否则沙子弄到别人的眼睛里去是很危险的。”

(2)日常体育活动中的随机教育

《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提出:幼儿要学会面对危险的事情能及时做出反应,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动作,有一定的安全意识。由于小班的幼儿年龄小、活泼好动,所以在日常体育活动中经常发生一些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伤害行为,如:有的小朋友在荡秋千的时候会在后面推一把让他荡得高一点,没有想到自己还站在原地会被荡回来的秋千撞伤,每当发现这方面的情况时,我都会立刻帮助幼儿分析这些事情易引起的危害和后果,让幼儿深刻认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的严重性,增强其自我保护及保护他人不受伤害的意识。

(3)多听多看多讨论

要让幼儿学会用各种感官去主动感知事物的特征,并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为帮助幼儿掌握自我保护的知识。如向孩子提供一些体育活动的新闻资料及图片,供幼儿自由讨论,另外还可编制了一些小图片(上面画有人物的正确做法和错误做法),供幼儿判断其行为的对错,从中掌握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还可以请幼儿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其他方法,以便互相学习,以不同的形式展示给幼儿,使幼儿从不同渠道获取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

(4)与家长及时沟通、家园配合,共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保持与家长沟通,促使家长认同幼儿园的培养要求和教育策略,尽可能地吸引家长共同参与班级的教育。教师和家长应多沟通,互听(互相听取幼儿在家或在园的表现)、互说(互相说说自己在这方面的看法和做法)、互相帮助,还可以请在这方面做的好的家长介绍经验,做到家园合作,使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真正得到关注和提高。为此,我时常建议孩子的父母应该经常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经常与孩子一起玩亲子游戏,解开束缚在孩子身上的“绳”让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头顶蓝天,脚踏草地,沐浴阳光雨露,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玩。

二、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

1、利用同伴之间的友谊和感情来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的能力

小班孩子年龄虽小,但他们也都是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和成人一样,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择友原则,交友方式。在每次的全园户外大活动之后,孩子们都找到了许多大大小小及同龄的朋友,有的仍然是自己班的孩子,他们的感情便会随着活动的多次进行而升华。每次活动都会看见那些好朋友都在互相帮助,讲话的时候都会互相提醒并帮助解决,因此同伴之间的友谊和感情对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的能力也有促进作用?

2、运用大带小的混龄活动,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的能力

体育活动本身蕴藏着许多刺激,如冒险、克服困难。由于有冒险、克服困难的精神,其活动的能力就更强。一般小班的孩子在碰到困难时容易退缩,而大班的孩子在比他小的孩子的面前则不会退缩,他们表现出了勇敢、创新精神,特别体现了哥哥姐姐好的风范,因此在混龄活动中,小班孩子的自我保护的能力强了许多,而且也勇敢了许多。

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后,对幼儿健康、顺利的成长,避免外界的伤害,及时有效的保护自己和他人有着毋庸置疑的影响,即知识的迁移。但是教育的效果不是永恒的,也要受当时的环境和其它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自我保护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健康、活泼、积极向上。

篇6:培养大班幼儿自我评价能力

一、问题提出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在对自己身心特征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某种判断。作为自我意识的重要因素,自我评价的发展对幼儿的良好个性的形成,心理健康的发展,以及生活适应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世纪初期,美国社会学家柯里就指出:“在人们的心理生活中,自尊或自卑的自我评价意识有很大作用。人们经常会把自己看作是有价值的、令人喜欢的、优越的、能干的人。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只看到自己的不足,什么都不如别人,处处低人一等,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厌恶自己并否定自己的自卑感,这样的人就会缺乏朝气,缺乏积极性。但是,如果一个人只看到自己比别人好,别人都比不上自己,这样就会产生盲目乐观情绪,自我欣赏,自以为是,因此就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调动自己以及他人的积极性,而且还会遇到社会挫折,产生苦闷。”

国内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评价能力产生于学龄前期。学前儿童在自己的活动中听到成人对别人和对自己的评价,并从这些评价中获得肯定的或否定的情绪体验,进而模仿成人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最后才逐渐形成自我评价能力。一般来说,幼儿自我评价的能力一般落后于评价他人的能力。

一般讲,个体对自己生理、心理等方面的评价不可能做到各方面都恰如其分。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是从不全面到全面,从不正确到正确,何况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那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因为除了认知因素外,还会受到其动机、需要、愿望等其它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往往容易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从我园大3班幼儿的情况调查来看,现在的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通病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尊重他人,事事都要我第一、我最好。也有些教师、家长对幼儿要求过高,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一旦孩子达不到要求,便加以责怪和埋怨,久而久之孩子也失去了信心,造成孤僻和自卑。另外,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常常看到大3班幼儿在力所能及的事情面前退缩,常听到幼儿对会做、能做的事说“我不会,我不能”。很多幼儿不会或不敢主动实践,这些现象折射出幼儿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不会或不能正确估量、评价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让幼儿学习如何正确评价自己,帮助幼儿建立真正的自信,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是非能力的评判,以及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研究对象

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其中课题研究的实验班为大3班。

三、研究目标

1.制订幼儿自我评价量表和现状分析表,了解幼儿对自我评价能力的实际情况以及原因分析,并从幼儿园主体出发,寻求促进大班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各种途径和方法,发展幼儿自我评价的客观正确性、独立性、多面性等能力。

2.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引导幼儿学会初步地评价自己,帮助幼儿认识自我。特别是教师通过分析研究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生活中的自我评价行为,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幼儿自我评价的能力。

3.家长是孩子发展自我评价的关键因素。通过指导家长参与幼儿评价,引导家长以正面评价为主,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系统。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研究初期我对大3班35名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具体问题和结果统计如下:

1、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能干的好孩子(5人);不怎么好(15人);别人不喜欢的坏孩子(15)

2、你是怎么知道自己的能力如何?

父母说的(18人);老师说的(16人);自己认为(6人)

3、你对“现在的你”满意吗?为什么?

4、你希望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大多幼儿希望自己是个聪明的孩子或者好孩子。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可以明显看出,一是有很大一部分幼儿不能正确、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存在自负和自卑的心理居多;二是现实的我和理想的我混淆,孩子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往往对自己在认知活动中的熟视无睹,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不是基于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而是基于他们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用“理想的人”代替现实生活中我,用教师的要求达到的我来代替现实中的我;三是评价比较笼统、抽象,幼儿的评价语言贫乏,对自己的评价显得笼统抽象如好的、不好的,至于如何好无法做出具体的解释;四是简单重复成人的评价,幼儿对自己的评价往往用成人的话当作自己的评价,从第二个问题回答结果看出,大多幼儿说是老师或爸爸妈妈告诉他的。

究其原因,由于每个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的娇生惯养,受父母权威影响较大,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评价模式。再者传统评价中,教育评价主要定位在选拔作用上。在幼儿园中,教师会把孩子分成优秀、一般、差等级别。这样的评价理念是选拔孩子。这种评价削弱了孩子的自我发展动机,是相当数量的孩子长期遭受挫折和羞辱。另外,在以往的评价工作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教师和家长往往掌握评价的指挥棒,幼儿作为被评价者,受控于成人的主观评价。

(二)培养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策略与方法探索

根据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现状,我们开展了研讨活动,制定了一些培养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策略和方法,并进行了有效地实施。

1、为幼儿搭建展示的舞台,诱导幼儿正确评价自己

教师通过活动创设,让孩子在认知学习、活动、实践探索过程中内省、感受、体验。这种体验和感受既有对自己知识、能力、人生世界的认识,也有对自己情感、意志、自我价值的认识。在评价中还伙伴评价、伙伴合作互助的快乐,努力、失败的反思,有助于学习的自信心、学习的意志力等良好习惯的形成。

(1)小小评论员

在每天谈话时间里,请某个幼儿把当天发生的事在大家面前说一说,然后让当事幼儿陈述自己的想法,评一评自己的行为表现。刚开展活动时,由教师当主持人,围绕事件对当事幼儿进行采访式的引导提问,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到自我评价的方法,进行自我评价。在提问时,要求要逐步提升:可以一组问题为基础,根据幼儿的情况提出辅助提问或浓缩提问,使幼儿最终能独立进行自我评价,如“小朋友说你做了一件什么事?你是怎样做的吗?那时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那样做?)小朋友对你的做法满意吗?为什么?你自己觉得要那样做对吗?为什么?”。待幼儿形成初步的能力后,逐渐放手让幼儿当主持人,请当事幼儿园针对事件进行自我评价。该活动不仅给幼儿提供了一个表达意见、表现自我的机会,还可以提高幼儿根据行为为准则等一定的规则和标准来评价自己的能力,在讲讲评评中渐渐克服自我评价时的情绪情,促进幼儿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逐步深入到内心品质的评价。

(2)“我能……”

这是全班幼儿互相交流的活动。让每个幼儿向同伴介绍、展示自己能干什么,内容可能包括讲故事、唱歌、做手工、守纪律、做游戏、画图画、看书,甚至拍照片时表情很好等各个方面,使幼儿进一步意识到自己的长处;也可以让幼儿就某一内容进行交流,教师引导和帮助幼儿明确自己的能力或掌握水平,并提出努力方向。该活动可以让幼儿了解自己的优缺点,逐渐懂得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

(3)混龄活动

如混龄合唱活动,让大班的幼儿(实验组幼儿)与中班的幼儿一起学唱歌,一起来做某种指定的游戏,大班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一般情况下年龄与能力的关系,就可以避免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使幼儿能较客观地评价自己。

(4)小小画展

我经常或特意为全班幼儿举办画展,组织全体幼儿参观。参观过程中引导幼儿分别针对绘画的各个要素对自己的能力加以评价。这样既可以帮助幼儿学习多面情自我评价,逐渐克服依从性和个别性自我评价,又可以避免因图画的总体效果欠佳而埋没具有优秀的单项能力的幼儿,使幼儿不致于失去自信,而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己。除了“小小画展”之外,还可以举办很多类似的活动,如“故事大王”、“谜语专家”、“班中小百灵”等,让幼儿在各个方面都能获得正确的自我评价。

(5)今天我是小班长

教师每天轮流安排幼儿担任小班长,给他们挂上标志,要求他们承担班长的职责,如分发整理物品、给小朋友讲故事、表扬好人好事、维持纪律等。在这个活动中,幼儿与同伴交流时会有相应的心理体验,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处事能力等进行评价,这样就可以促进幼儿自觉模仿成人,从社会意义上去自我评价,同时培养幼儿自我评价的独立性。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客观地评价幼儿

教师努力为幼儿创造一种关怀、信任、宽松、和谐和氛围,满足幼儿的正当需要;以具体评价为主;在幼儿同伴面前慎重评价幼儿;与家长沟通时回避幼儿;活动时使幼儿明确自己的特点、本领,掌握评价的方法,并时常给予幼儿客观、正确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与鼓励;使幼儿能获得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为幼儿创设能够充分表现自己和体验成功的环境与条件。

3、指导家长正确评价孩子,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系统

父母是孩子发展自我评价的比较关键的因素,能影响孩子发展出积极的或消极的自我评价。因此,我们对指导家长对孩子的评估工作也做了一些尝试。首先,帮助家长了解、认识孩子的能力。开展了切实可行的家园互动活动,如利用家访、“家长开放日”活动、家园联系栏、发放每月幼儿发展评估表等,向家长了解和交流个别孩子的行为特点和差异,使家长对的孩子的个性特点行为和孩子在园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沟通达成共识,更好地评估孩子能力的发展。其次,指导家长观察、记录评估孩子的'能力。为了全面深刻的了解孩子家长必须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孩子,获得关于孩子身心发展的各种真实材料,并加以记录,为分析和评估孩子提供重要的依据。再次,帮助家长分析和评价孩子。我们在指导提高家长评价孩子能力时鼓励家长注意:全面分析孩子,正确判断孩子,科学评价孩子,纵向比较孩子,真正有效地促进孩子能力的发展。

4、建立幼儿自我评价版块。老师设计一个大评价版块,每个孩子在上面都拥有一个写有自己名字的可以装东西的小盒子或着透明的袋子。当孩子担任值日生时,上面会插有值日生的标志,当他喝完水或完成某项工作后可以自己插根小棒、贴朵小花来表示。大家可以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来了解他们的活动,评价他们的活动质量、效率。这是培养孩子自主性和任务意识的不错的一个办法。孩子还可以通过图案示意来表示自己做了些什么以及完成的质量,如以幼儿看得懂的图形(如星星的个数、不同表情的脸谱)来记录,使幼儿在没有成人的指导下,仍能看懂评价结果。

五、讨论与思考

通过一年的实践活动,明显增强了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能够比较全面客观、细致地进行自我评价了,能从轻信成人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从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内心品质的评价、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向比较细致的评价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家园联系,提高了教师之间的合作能力与教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在下阶段研究中还要继续探索寻求提高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有效地策略和方法,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师资培训工作。由于每个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观念上的差异较大。有些教师自我评价方面的知识较为欠缺,这样又如何能指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呢?所以教师还要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二)进一步丰富幼儿评价语言

一定词语储备是幼儿自我评价丰富多样的基础。通过幼儿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活动来发展幼儿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也是自我反思能力发展的表现。让幼儿努力在自我评价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形成自我概念、树立自信心,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

(三)自我评价形式要多样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用的是运用观察式、记录式的自我评价方式,形式比较单一,今后要进一步探索和运用情景式、对话式、结队小组式等自我评价方式,有效地培养幼儿自我评价能力。如帮助幼儿结成配对评价分享小组,让能力弱和强的孩子在一起围绕认知活动的某个片段或整个过程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幼儿尝试评价自己、评价他人,同时聆听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人对他人的评价。在这种聆听、碰撞和协商中,幼儿会对自己有更合理、更全面的认识,从而培养幼儿自我评价能力。

(四)重视个别指导,克服不健康的心理

部分孩子还不能客观的评价自己,存在自负和自卑等不健康心理。例如班上有个别幼儿,因自己的某方面比较“能干”而常常受老师表扬,就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不愿意与他人一起玩。对此,教师要进一步通过故事、谈话等活动进行教育疏导,指导幼儿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帮助幼儿理解:人各有各的本领,只有团结协作,互相帮助,才能使各人的本领得到最好地发挥。同时教师对存在自卑心理的幼儿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引导孩子不要“以己之短比人之长”,而要不断使自己“扬长避短”。同时教师应提供给孩子表现和锻炼的机会,安排一些适合他们特点、爱好和能力的活动,让他们把事情做好,从而提高自信心。

总之,通过研究,我们从幼儿自身、家长、教师三方面达成了共识,取得了明显地效果。当然,我们的课题还在进一步的研究当中,寻求有效地策略和方法,促进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点,有待于今后不断的探索和进一步研究。

篇7: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

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

随着幼儿动作技能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开始有了自我服务并为家人服务的愿望和能力。我们可以看到,幼儿一旦学会走一步,他就喜欢走来走去,帮大人拿东西;一旦学会了将勺子凹面盛上食物,他就很高兴地练习自己刚刚掌握的这一技能。这正是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的良好时机。及时鼓励和培养幼儿有规律、有条理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能力,不仅能促进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提高健康水平,还能增强幼儿的独立性、自信心,使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幼儿一旦形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能力,将会终生受益。

卫生习惯和能力主要包括饮食、睡眠、大小便、穿衣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习惯和能力。幼儿独立生活习惯和能力的养成,主要在于父母要根据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把握幼儿学习的最佳期(从‘开始教育”到“多数人学会”之间的时间),才能事半功倍,达到良好的效果。

篇8:大班幼儿生活合作能力培养

大班幼儿生活合作能力培养

在《课程指南》中这样描述大班幼儿:合作意识逐步增强。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展开合作游戏。他们逐步明白公平的原则和需要服从集体决定的意见,也能向其他伙伴介绍、解释游戏规则。这种合作意识不仅在游戏中表现明显,在生活中也表现突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来完成,个人的力量显得非常孤立无援,在这种时候,合作能力将比其他技能显得更为重要。幼儿将来要在社会上立足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就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将自己融入集体中,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去解决问题和战胜问题。幼儿时期是培养合作意识的'最佳时期,尤其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已经明显得表现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那么作为教师,就更应该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为他们的一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学期对我班幼儿进行了在生活方面的合作意识培养,总结下来是效果理想。

对于大班的孩子,相对照他们以前的生活,发现他们的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合作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与进步。在以前的生活中,进入午睡房后,有些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他们不会穿脱衣服,他们不会想到请旁边的小朋友帮忙,只会嘴里嚷着请老师帮忙或者是直接让老师包办他的穿脱衣服。但大班的孩子就明显的不一样,他们会想到同伴之间互相帮忙,互相合作,他们你帮我拉拉衣袖,我帮你拉拉裤脚,合作得亲密无间。有时候孩子会自发地产生合作的欲望。有好几次我们有意识的请一个孩子打扫教室的地面,这时候总会有幼儿自发地去拿簸箕和这个幼儿共同打扫,他们一个扫一个拿着簸箕将教室打扫的干干净净。还有好几次我在卫生间间听到有小朋友说:“你的衣袖要湿了,我帮你卷起来吧!”有时小朋友洗手时由于擦上香皂手滑打不开水龙头旁边的小朋友就会伸出援手帮忙。

合作能力的培养就是让幼儿在生活中能够自主商量、协商和配合,能够通过一定的语言交流和行动交流达到共同完成任务的效果。在“值日生”分配工作中,我们幼儿能够通过协商的办法达到共同完成值日生工作的效果。由于我班的值日生工作有较强的任务意识,所以我班幼儿对于任务重的工作非常热衷,这又是大班幼儿的另一个特点。但是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的处理办法是:大家协商共同合作完成任务。他们会说:“今天你带这个牌子,下个星期我带这个牌子,好吗?”这是他们合作的另一个表现。

现代家庭中,幼儿是家中的“小太阳”,“6+1”的爱使他们表现出独断专行、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等不好的现象,他们不愿也不会与他人合作,因此作为老师,我们非常注重对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同时我们也鼓励家长多提供一些让孩子在生活方面的合作机会,让孩子在合作中体验合作的乐趣,让孩子在合作中健康成长。

相关专题 自我保护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