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随笔两年驻村生活?一生美好回忆

千寻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千寻”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驻村随笔两年驻村生活?一生美好回忆(共18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驻村随笔两年驻村生活 一生美好回忆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在霍尔果斯市伊车乡喀拉塔斯村驻村已经两年多了,这两年的驻村生活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农村基层工作的辛苦和不易,让我了解到农村基层工作的艰辛,经验老道能力突出的村干部,淳朴善良的村民,经受了锻炼积累了经验。回顾这两年的驻村生活,思绪万千、感触颇深,有欢乐有泪水,有汗水有付出,同样也有收获。

1月18日,我作为一名“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员,带着群众的期望,组织的重任,来到了喀拉塔斯村,开始了我的“访惠聚”驻村生活,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彼此简单的问候寒暄,几天后大家也都混熟了。

其实,农村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到了村里也很快进入了角色,一开始我们几个队员结伴入户走访,一起了解村情民意,为的是相互学习和村民交流打交道的方法,村民的淳朴、爽朗、热情和直率,让你真正感受都这里的村民很友好,真诚相待,他们也会很快成为你的朋友,你会得到快乐和满足。

清晨,缕缕炊烟在晴朗的天空中升腾、飘散,调皮的麻雀叼来冬日清晨的第一片曙光,大地在“叽喳”声中睁开惺忪睡眼,鸟儿袅然轻掠头顶,轻巧的蹲在晶莹的枝头上,抖动着厚实的羽翎。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偶尔会有被你惊起的野鸡从桃园里惊慌的飞出,我们几个会高兴的猛追一阵,知道也抓不上,但每次见到野物还是要追一阵,好奇心使然,已经和混熟了果农见到了我们这样也会调侃一下我们,随着时间的流逝,入户走访的次数多了,和村民越来越熟悉了,他们也会把一些我们不知道的陈年旧事讲给我们听,张家长李家短的一些往事、矛盾纠纷、困难需求和村里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通过侃大山知道的。

“现在村里的防渗渠修好了,再也不用担心农田浇水的问题,田间管理轻松了好多。”二组小组长李发忠说起访惠聚惠民生防渗渠项目给村里带来的好处滔滔不绝,“原先农田灌溉光从三闸口到我们二组地里就需要2个小时时间,现在只需要20多分钟水就进地了,工作队真是为我们老百姓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问题。”

要想富,先修路。农村没有路,致富有难度。通到家门口的柏油路,不仅方便当地村民的出行,更打通了致富路上的最后一公里。“以前,道路不通,对我们农民的生产生活影响特别大。春天买农资,运到农田里不方便;果实成熟,采摘下来车辆进出又是麻烦事。一年到头,有太多的力气和精力都耗费在这不平整的土路上。”村民崔玉新说。

现如今,新修的公路从主干道延伸直抵田间地头,让崔玉新的干劲更足了。“路通了,运输成本低了,我种的苹果、桃子以后也能卖出个好价钱了!”

喀拉塔斯村是一个林果业村,80%以上土地都是种植桃子、苹果等,还记得去年春季,驻村工作队为了让村民更好地掌握果树修剪和嫁接技术,工作队和村“两委”把农民夜校搬到田间地头,多次请村里的'“土专家”现场实践教学果树管理技术。去年秋天,在果农栾启强的果园里,25亩的果园有15亩种的嘎啦苹果丰收了,大小色泽口感都比往年要好,连批发商都说他家的苹果质量好。栾启强说:“今年我的苹果之所以能大丰收,多亏了工作队举办的农牧民夜校,让我学到了不少果树修剪整枝的管理新技术、新理念。”

刚来的时候村里还是断断续续的泥石路,通过这两年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两委”、“访惠聚”工作队的共同努力,柏油路面基本通到家家户户了,完成建设自治区“访惠聚”50万元采摘园项目、自治区小农水防渗渠项目、庭院供水项目、500吨保鲜库的建设项目、修建了灯光球场、安装了健身器材等,通过这些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自来水通了,村里的环境美了,村民的实际困难解决了,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活动,群众的笑脸多了,我们的心也热了,村民致富的劲头更足了。

两年的驻村生活,我也慢慢地体会出驻村的味道,为村民办实事好事是我们的责任。虽说,我不能为他们做多大贡献,但是我愿意把他们当亲人,真心实意干工作。我现在已然把喀拉塔斯村当做自己第二个家了,当成村里的一员,工作中的种种艰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家人的支持鼓励,这也是我工作的源泉和动力!

这一段驻村经历,我用相机记录下了全部过程,它将会成为我一生中宝贵的财富,将来回忆起这一段经历,会有很多故事可以讲给别人听,小山村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善良淳朴的各族群众,浓厚的乡土情怀,都会是一段抹不去的回忆,人与人之间需要缘分,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人与人的交往,缘份是最重要的。

(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社会服务管理局驻伊车乡喀拉塔斯村工作队  顾宏景供稿)

篇2:驻村日记 驻村扶贫随笔

3月4日   星期一   阴雨

今天是3月4日,20的驻村扶贫工作进入第一季度的季末。今天天气不是很好,时阴时雨,气温也降了许多,也许是倒春寒将至吧。

兴隆村委会院内两棵脱贫攻坚中栽植的桃花开得正艳,不时有勤劳的蜜蜂在花间穿梭,劳作中自己也俨然成了移动的桃花。就是这与蝴蝶一起最能嗅春的精灵,将春天点缀得缤纷、灵动,也让村委会多了一份生机。院内年年如期开放的唯一一株白牡丹,6个花蕾日渐饱满,好像稍不留神就会裂开粉嘟嘟的嘴,绽放雍容华贵的面容。想象着即将开放的牡丹,我想起去年在寅街白云寺赏牡丹时即兴的咏赋:“曾为富家娇贵花,为何山寺仍繁华。而今处处春光暖,怎有富贵与贫家。”是啊,牡丹古来是富贵人家赏玩的尤物,牡丹寓意富贵,而今脱贫攻坚,全国人民将同步小康。处处春光普照,脱贫致富,没了富贵与贫家之分。共同享受改革开放成果,共同沐浴党和国家恩泽雨露,只有共同富裕,共享小康。

兴隆村远眺

村委会院内的这些景致,对于我已经感遇多次,赏玩数春。因为我自调任县志办主任起,县志办就从密祉石麟村调整挂钩兴隆村,至今已有11个年头。里,作为县志办主要负责人的我,每年进村开展工作不少于5、6次。特别是202月驻村担任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以来,驻守已两年有余。本来驻村2年已满,按正常轮换是可以回单位了。春节收假后,也找了县委组织部长,一是汇报单位人员空编严重,在岗人员工作压力大的困难。二是请求组织部门调整县志办驻村人员问题。但是,实际上我内心比谁都清楚,怎么调整,调换谁?5人编制的单位空编3人。是党员又是领导干部符合驻村担任工作队长、第一书记条件的只有鲁学芬副主任1人。但鲁副主任孩子刚上幼儿园,需亲自接送的实际困难,根本无法驻村。年正因为自己是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该担当挂钩村脱贫攻坚的责任,才义无反顾驻了村,脱岗不脱责,脱贫攻坚、修志编鉴扛肩上。而今,第3个驻村年头又开起头来,单位人员结构还是没有变化,在其位谋其责,有位必有为,部门主要负责人的使命和责任担当战胜了我一时犹豫、困惑的心。还好,辛苦2年脱贫成果将在今年呈现,再努一把力,秋天里采撷丰硕的果实,那时我也会会心的微笑,就像脱贫致富后的农人一样满足。

院内因时节发生变化而带来的草木生长变化,已经不能引起我太多的情感变化,少了初次见到时的兴奋赞叹。只留得工作间隙,茶余饭后赏玩消遣吧了。

入户调查

此时坐在村委会办公室电脑前,分析这几天县、镇反馈要求核查的27户建档立卡户信息,3万元以上车辆,车辆用途是什么?什么性质的公职人员?要如何核准?特别是车辆用途如何界定?是助脱贫发家致富,还是消费享受?核错了,定偏了,有可能这户就将失去享受建档立卡的权力。核准了、定对了,彰显公开正义。以此类推,2月15日至3月15日止的新一轮遍访,新一轮的农户信息核查调整。按照精准脱贫、精准扶贫工作要求,“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全村502户1590人还有识别不准的问题吗?243户932人建档立卡人口识别有误吗?公平正义,自强诚信。漏评、错退、错评。 “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扶尽扶”等等扶贫政策、脱贫指标一股脑儿涌上心头,萦绕脑际,压得我几乎喘不过气来。乱了心志,坏了心绪。职业病,好遐想,我不禁哑然失笑。

扭头看看窗外,天又阴了下来,雨点又再次胡乱的敲打南边简易房彩刚瓦顶。这样的天气,更让人心烦意乱。糟糕的天气,繁杂的工作,感染出了坏心情。此时此情,索性狠下心来,眼前烫手的工作就暂时不去理会了,喝口苏醒多时的香茗,闭了眼,沉淀心绪。大有鲁迅先生“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情趣。

闭上眼,靠在办公椅靠背上,叉开五指向后梳理有些长长的头发,不知不觉中,感觉还有些逍遥自得和轻松惬意。“夫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此时,我忽然想起《墨子》的这句话来。这句格言是告诫人们做什么事都要致力做好,爱岗敬业。想想驻村两年多来,在履行好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职责的同时,始终以一名普通扶贫工作队员的身份,投入到兴隆村以脱贫攻坚为重点的全面建设发展一切事务中。成为扶贫政策的宣传员、讲解员;搭建起群众和政府之间的“连心桥”“信息路”;担当起扶贫措施的推动者、落实者。用实际行动诠释“夫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的真谛。

细数脱贫政策帐

工作无愧,很是让我自豪欣慰。999微大理、大理广播电台、弥渡有线电视台、弥渡通讯等媒体以《驻进百姓心里的“暖心人”》《有这样一群人》《兴隆村驻村扶贫小故事》等为标题,宣传报道了我们兴隆的驻村团队,并作为寻找最美扶贫人对象进行专题采访。进村入户,无论老幼,群众总是亲切的用石主任、石队长与我打招呼。我也总是不失时机的.与他们拉家常,问这问那,宣传扶贫政策。脱贫攻坚,就是要做群众的贴心人。联系到群众对我的情感转变,也许我做到了。

与队友讨论工作

两年多走过的扶贫路,此时也像电影片断一样慢慢清晰起来。我认为,驻村开展扶贫工作,是良心活,是苦差事。但当在你的努力下,看到困难户住进新房、贫困病人得到治疗、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外出务工人员带回资金、协助贷出扶贫小额信贷发展起了产业、村容家居焕然一新、群众脸上绽放笑容的时候,你的幸福感、满足感、成就感不亚于脱贫致富走上小康路的农人。

脱贫攻坚从孩子抓起

两年多的脱贫攻坚工作,我深切的感受到,无论脱贫攻坚工作、群众工作,作为扶贫工作的一分子。一要信念坚定,规范言行解民情。在驻村扶贫工作中,我精心准备了《读懂政策鼓勇气,沐浴恩泽感党恩》《扶贫为了谁,脱贫路上你是谁》《享受政策,我心飞翔》《脱贫攻坚,为谁辛苦为谁甜》《春风拂枝催花放,水面轻抚起涟漪》《我眼中的“两不愁三保障”》《扶贫政策你先知》等讲读课件,广泛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专题教育活动和讲习活动。在全村10个组党员、户主会和党员活动中专场讲读。坚持在10个组中每月开展2个组新型农民讲习活动。让扶贫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激发内生动力,提振群众精气神,树立自信心,主动自觉融入到脱贫攻坚中来。二要读懂群众淘“精准”。在吃透政策的前提下,一次次与群众促膝相谈中,听懂群众的语言,读懂群众的眼神,看清群众凝重的神色,与群众心灵碰撞,淘出宝贵的‘精准’良方。让群众既可脱,又能保,不返贫,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脱贫。三要思路清晰,主动创新干扶贫。一是善于洞察民意,找准扶贫突破口。从群众中浑浑噩噩过日子、享受低保不进取、得过且过等靠要的现象入手,提出把脉病根,号准精神之病;找准突破,首振精神之气;对症下药,大补精神之“钙”; 药到病除,收获精神之果等方面大打扶“志”、扶“智”牌。将“输血”“造血”,“ 送温暖”“ 送志气”“送信心”有机结合起来,用自己的行动切实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主动脱贫成了普遍。发家致富意识强了,行动多了。纷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获取尊严、快乐与财富。二是挖掘典型促脱贫。扶贫工作中,选树先进典型,时时在村民中进行宣扬。讲身边人,说身边事。激发动力,弘扬道义,促进脱贫攻坚的良性开展。三是思路清晰。一个地区要发展,一定要有切合实际的发展思路,保障稳定脱贫,真实脱贫。驻村后,通过深入研究分析,结合村域实际、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和贫困户的需求,提出以劳务输出和发展产业实现贫困户稳定收入为抓手,发展冬桃、花桃、香橼种植和肉牛、生猪、毛驴、山羊养殖及酿酒、土陶烧制等产业,继而借助产业和兴隆村深厚的茶马古道古村落文化,发展采摘、小石磨自助磨豆制豆腐、任性自助制土陶等农家乐乡村旅游,切实增加群众收入的发展思路。四要主动担当,率先垂范。工作队在以脱贫攻坚为工作重点的前提下,全方位融入驻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特别是基层组织建设和壮大集体经济方面。五要建言献策,文字传情道扶贫。驻村中,利用闲暇时间编写发表脱贫信息,撰写调研文章,撰写驻村日记。文字传情道扶贫,为上级决策提供一线第一手资料。

自强诚信感恩教育活动

忽然,厨房那边喊吃下午饭的声音,把我从回想中拉了回来。从两年的工作回望中,我再次收获了喜乐,下定了打好攻坚战的决心。

雨还在下,天仍然阴沉,我的心情却敞亮愉悦起来。因为倒春寒不过是气候的一小段回放,毕竟春天的气息更浓烈。不信,你听花间劳作的蜜蜂愉快的咏叹,再看可以与花媲美的蝴蝶潇洒的舞姿。

文   密祉镇   石世明

篇3:驻村随笔开干村驻村随笔

【驻村随笔】开干村驻村随笔

霍尔果斯党建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窗外时光匆匆而过,仿佛刚看见草尖的露珠,转眼又遇见四季的更替。开干村,是名副其实的“瓜果之乡,”开干河孕育着这一方人,这里的农民伯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精心打理着自己的园子,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特色林果业闻名遐迩,庭院经济是这个村独特的自然田园一绝。

三至四月的开干村,草长莺飞,桃花烂漫,游人驻足,采的草莓满框;四月的开干村,清晨没有浓雾笼罩,没有江南小镇的婀娜多姿,略显干燥,透过清晨的第一缕光看见漫山遍野的桃林,桃花开得正娇艳,空气中弥漫着桃花的阵阵芳香,暖风吹得游人醉,每每此时,总有游客感叹百里桃花林的壮美,为之拍手叫好。

五至六月,这里的树上干杏、闻名久远。盛夏的来临,为这里带来了动的旋律,来这里观光旅游的人络绎不绝,地道的边陲农家美食,村民妥义龙家的天山牧农家乐紧邻桃花岛景区,靠着主打美食及较高的性价比而远近闻名。每到旅游旺季的来临,妥大叔家的院子里停满了疆内外的旅游大巴,让人垂涎欲滴的东乡八大块,香飘四方的手抓肉,远近闻名的白蘸鸡,成为了致富的手艺。

七月是这个村丰收的月份,当每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农家小院时,忙碌的身影让人感到这个季节动的韵律,这里的桃子吸引了四方游客慕名前来采摘,将近20个品种的桃子,早熟的蟠桃可口美味,油桃口感细腻,色泽极佳,驻村两年的时间里,最喜欢的就是开干村的黄蟠和中油八号,这两个品种就是村里的招牌,当然瑞3、瑞11、瑞18都是上好的桃子。

八月,中熟的桃子和夏季苹果熟了,夏季苹果价格不高,大规模种植的较少,主要用于周边团场榨汁。

九月来了,葡萄熟了,人的心儿醉了,这里的百姓每家每户都有一个葡萄架子,也是夏季乘凉的绝佳之地,所以葡萄在这里主要就是自给自足,供村里的人吃。

十月的开干村,已经很冷了,深秋的开干村,乡村总是笼罩着雾气,早上起来,路两旁白桦树都开始掉叶子,秋风吹过,行人略有一丝寒意,当然在这个月里,也是丰收的季节,开干村的苹果在这个月里正式上线,红富士、“红将军”、红星、黄元帅、金冠等10余品种果子,在这里呆久了对于各类品种有了几分了解,忙碌的村民开始了集体采摘苹果的活动,有幸来到这里驻村,感受四季之变化无穷,山间之日出日落。在这边陲的小村庄里,每天都很热闹,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商人们每到丰收的时节都前来收购水果,销至中亚,家乡人的瓜果有了口碑和销路,腰包自然而然就鼓了起来。

在这个村庄驻村两年了,每次升国旗,老百姓们都自发的前来,用老百姓最简单的方式表达自己心中那份庄重的爱国之意;正直丰收的时节,一件件整装待发的苹果桃子,映射出主家脸上的欣喜;入户走访聊家常之余,村里的6户贫困户家在党的惠民政策下竣工的安居富民房,新修砌的院墙、厕所、新打的地坪、新盖的圈棚、分发的牛羊、助力早早的摘掉了贫困“帽子”;热闹的农牧民夜校亮堂堂,乡土人才苏州核雕大师正在给大家传授木雕技艺,已经记不清楚办了多少期夜校,村民自己的大舞台,在这里熠熠生辉。

莫乎尔牧场开干村一个很平淡新奇的名字,这里的百姓民风淳朴,老百姓们坚信“人勤有福。”走访入户到开干村二组村民肖克来提・夏叶尔家,引人最为瞩目的莫过于家中修砌起了崭新的院墙。肖克来提・夏叶尔是村里的贫困户,家中生变,肖克来提・夏叶尔得了白血病,巨额的医疗开销拖垮了这个家庭,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下,大病初愈的肖克来提・夏叶尔大叔家,今年开始了满怀希望的奋斗之年,看着满怀希望的一家人正在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下一起奋斗,相信不久之后,美好的生活必将属于他们。

在这里驻村之久总能看见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皮肤黝黑,面容沧桑,穿着朴素,一身迷彩服像是永远都是标配、他们干的都是最基层的事,常年与老百姓们“零距离”接触,他们有丰富的基层经验,群众基础――开干村的村干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开干村,在党的惠民政策下,老百姓早已经走上了崭新的油路,喝上了健康卫生的自来水,常年因为渠道垮塌浇不上水的阴霾一扫而光,村里的老百姓都住上了富民安居的暖房,生产生活一片向阳。

我相信,今后的开干村会越来越好,在每一个沐浴党恩的日子下都有一群勤劳的人相约一起建设美丽家园。(霍尔果斯市开干村驻村工作队  汪浩供稿)

篇4:乡村的故事:第一书记驻村随笔

听村里的老人讲,党集村也是有故事的。党集主要有三大姓,苏姓,雷姓,樊姓,除些之外,其余姓氏均是后来到这里居住的。

党集村地里位置很是特别,与蒲城,大荔,华县,渭南县(现临渭区)的距离都是50里,正好处于四县直通距离的交汇处。旧社会时,这里是交通要道,因而车马店生意兴盛。南来的,北往的过路客商都会选择在党集歇脚,也使得党集村商业发达,有几户做车马店经商的党集人成了富裕大户。早先的党集修有坚固的城墙,整个村子被城墙环绕其中,东西南北都有城门,起到防御外来入侵的作用。

党集村地理条件十分特殊,这地势低洼,而且水质不好,属于盐碱水,庄稼不容易生长,除了修排碱沟,党集村还有大小四个涝池。

村东头的一个涝池我姑且称之为东湖,大约有二十余亩大,四周长满芦苇。村西头和村中间也各有一个。最大的一个涝池我称之为西湖(或北海)面积约么有六七十亩地,水草丰美,鱼虾成群,风吹芦苇哗哗响; 野鸭嬉戏,蛙叫鸟鸣,雨落湖面碧波荡。清晨微明亦或斜阳午后,总有三五钓鱼者,垂钓湖边,悠闲自得。

和渭北其它村子一样,党集的庄稼生长全靠抽渭灌溉渠灌溉。渭河水浇灌出的庄稼生产旺盛,产量也很高。特别是勤劳的党集人,舍得给庄稼施肥,也舍得给庄稼浇水,所以党集小麦玉米产量总比别的村产量高,而且小麦颗粒重,质量好。具说一些收粮内行人用手一掂就知道是党集的麦,肯出高价,所以“党集麦”的名头也就传开了。

岁月变迁,社会发展。渭蒲路、108国道、双官路等交通要道都没有从党集村经过,党集村失去了过去的繁华。四面不临大公路,成了官路镇的一个“内陆村”。勤劳善良的党集人另辟蹊径,立足村情实际,积极发展西瓜、葡萄、李子、黄花菜等种植产业,辛勤劳动,发家致富。党集村,民风淳朴,亦或葡萄园、李子园、西瓜地,从来不用人看护,也没人偷摘偷食。巷间门前停放的自行车、电动车亦或摩托车也从不用担丢失,因为人人都忙着挣钱呢,没空。

春 媚

春光明媚景色秀,

桃李芬芳仙境游。

田野葱葱生机勃,

最美党集眼底收。

本文作者: 吕永刚(微信公众号:三贤文苑)

篇5:驻村见闻的随笔:留守男人(五十三)

这家贫困户是以前同事包联的,他调走了,就分给我包联。第一次和张主任认门时,红艳艳的大铁门口坐着两个上了年纪的老婆在掐辫子,旁边还卧个狗娃,碎娃一样偎在人跟前,叫人感到新鲜、和谐。

张主任问,娘,屋里有人没有?娘说,你来了?另一老婆把头伸到娘耳朵跟前说,问你屋有人没有?娘说,没人。老婆笑着说,没人你是啥哟?娘扭过脸掀了一把老婆。不管说话与不说话,两个老婆都十指灵动地掐着辩子,只是在换麦杆时停一下,续上,十个指头又欢快地扭动起来,跳舞一样,忙而不乱,紧张有序,辫子在手里一寸一寸生长起来。

在回村部的路上,张主任对我说,这家人恓惶,老婆今年90了,有慢性病,经常吃药,去年办的残疾证,儿子精神上有病,不敢劳累,为了给娃问媳妇,搨账挣得把新房撑起,自己累得病犯了,住了两回院,又搨新账,媳妇和两个娃都在外地打工。

第二回去时,见到了男主人。中等个,浓眉大眼,胳膊腿长得很结实,70年生人,说话慢而带劲,一点也不像个有病的人。他热情地招呼我和张主任坐,掏出烟就散,笑着说,烟不好,包嫌弹。老人脑子清白,认出了张主任,说,我娃来了。扭着“三寸金莲”进屋抱出三个易拉罐八宝粥,硬给我俩手里塞。嘴里说,我娃拿着,我娃拿着。我赶紧起身接住放到桌子上,说,不用了,不用了,有水就行了,你坐下,坐下说话。老人说,我娃恓惶的,见不得着气,见不得劳累,盖房时,连住一月多吃不好,睡不着,劳的病犯了,住了两回院才看好,盖房的账还莫还哩,又搨了些新账,唉!我娃恓惶的。我对男主人说,我也姓张,是72年的,你70年,咱俩是一朋的,看你身体美着哩,咋还有病哩?他说,可能是压力太大了,病来时,我觉得头皮有一拃厚,迷瞪的不知道个啥啥,浑身没劲,不知道我是谁了,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屋里门都寻不着,不愿意出门,不愿意说话,不知道白天黑来,不吃也不饿……盖好房,我妈年龄也大了,我身体也不好,不想出远门了,留守在屋里,经管好苹果园和地,空闲了到渭南打些零工。我说,你看,你有啥我能帮上忙的?他说,我想办个残疾证,听说办了残疾证还给钱哩?还能享受一些优惠政策?我说,好,我记住了。

星期一,我先到政务大厅见残联王主任咨询精神病患者如何办残疾证一事,王主任说,要精神病院医生的鉴定哩,还要院长签字盖公章,给你拿一张表,先到医院办完手续再来。

上了塬,办完手头的一些事情,就拿着表去他家。7月流火,今年的夏天尤其热尤其长,太阳白花花的,坐在房子头上都冒汗,一走一身水,到他家衣服就搨湿了。门开着,却不见人,走到里屋,看见老人在饭桌上呈对角线方向睡着,身子蜷成了一只虾,传出轻微的鼾声,我不愿打扰老人,扭身想走,她却醒了。

问,谁,谁来了?我说,我,是我,顺利,上回我和张主任来过,你还记得?老人说,噢,我娃来了,我娃恓惶的,天真热还跑来。我不禁一笑,在她眼里谁都是“我娃”,谁都是“恓惶的”。我故意问,你恓惶的90多岁了还要自己做饭洗衣服,我碎娃有啥恓惶的?她说,你把媳妇娃撂到城里,跑到乡下为我跑事,我娃恓惶的。老人头脑清楚,记忆力不错,光是耳朵有些背。我问,你儿子咋莫在屋?做啥去了?她说,早起早早就到渭南上人市去了,还莫回来哩,你给他打电话。我电话问他啥时能回来?他说,不行了我马上回来!我说,不用不用,你晚上到村部见我,我有事要给你说。说话间,老人又扭着“三寸金莲”把上次的八宝粥抱出两瓶硬给我手里塞,喝些,我娃喝些,天气大的。我坚辞不受。

晚上在村部我告诉他要到精神病院做鉴定一事,并让他办好了把鉴定资料给我。 一星期后我给老张办好了残疾证,二级,要等三个月后取回给他。电话告知他时,他一连说了三个谢谢。后来又给他申请办理了慢性病鉴定,可以享受慢性病直通车政策。

昨天在路上碰见他,他热情地硬拉着我到他家坐,一进门就高兴地说,你上次给我办的事(慢性病鉴定)起作用了,这次我到医院看病,不离地方就把钱给报销了,花了500多,报了500多,一分不要,全给报了!

本文作者:张顺利(微信公众号:三贤文苑)

篇6:乡村随笔:驻村见闻之调解(四十四)

昨下午散步,离老远看见丽丽一手牵个娃,身子斜斜着在骂,骂锤子哩!狗咬的,又不是我把你尿袋咬了…… 我问,咋了,骂谁哩?她气得鼻涕吹了个泡泡,说,对门德贤的尿袋叫我屋狗咬了,他骂的叫赔哩!我对她说,走,我给你调解。

这两对门都是我包联的贫困户。见了德贤老汉,我笑笑地说,老张,咋回事嘛?恁着气的?他坐在新轮椅里,一欠身,笑笑地说,张书记,你来了,坐下坐下,你吃烟?扭头对屋里人说,快去取烟!我说,不用不用,你知道我不吸烟。你说是咋回事嘛?他说。我想站起来,腰身一弯,对门狗一口把我尿袋叼跑了,我气得骂狗哩,一个尿袋二十五块钱哩,关键是把我手打挂住了!屋里人说,三十块钱,先生插一下尿管还要五块钱哩!我说,是这,我给你三十块钱,两对门关系重要。他急急地说,不,不,不要,我咋能要你钱哩,我其实也莫想要对门赔,我只是气急了骂狗哩。

我扭回头对丽丽说,你看,你看,你把人误会了,狗必定给人家造成了伤害,你还不叫人骂几声,就好比狗把你咬一口还不叫你呻唤几声。

丽丽笑了,德贤老汉也笑了,一场误会化解了。

本文作者:张顺利(微信公众号:三贤文苑)

篇7:驻村随笔:在村里的八百多个日夜

驻村随笔:在村里的八百多个日夜

我是鄯善县人民检察院驻村工作队副队长潘春过。1月我到鄯善县连木沁镇布拉克阿勒迪村开展“访惠聚”驻村工作。在两年的驻村工作中,我脚沾泥土、耳贴大地,从一点一滴入手,以一步一个脚印为证,争做党的忠诚卫士,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在驻村的两年多时间里,我们工作队为村民办了很多实事好事。其中为村民接通自来水是让我记忆最深刻的。那是的初冬,一个平常的早晨,村民阿里木・卡哈尔带着四五位村里年长的老党员等,来到工作队办公室。他说:“潘队长,我们是一小队的村民,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们在新区盖了富民安居房,但现在房子交工快半年了,一直没有通上自来水,工作队能不能帮忙解决帮一下呢。”

这是一个关系到七八十户农户吃水难的民生问题,我们工作队不敢怠慢,便与村“两委”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此期间,我邀请自来水公司的工作人员到新区现场勘查、设计输水管道,镇政府则帮助解决了村民拖欠水费的历史遗留问题,派出单位也为此提供了50吨水泥和3万元援助资金。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5月底,新区的78户298名村民吃水难的问题顺利地解决了。当清澈甘洌的自来水从村民家水管里汩汩流出时,许多村民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还有一件事也让我记忆犹新。那是年10月我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67岁的吾斯曼・艾买提紧紧拉着我的手对我说:“潘哈能(潘女士),你自己出钱出力,给我家打了水泥地面,改善了我们的居住环境,谢谢你!你真是我们的亲人啊!”事情还要从两个月前我的一次入户走访说起。走访中,我发现吾斯曼老人住在一间十分简陋的土房子里,地面已经下沉,屋内除了一张床可以容身之外,其他地方都堆放着生产生活资料,屋内杂乱拥挤,空气中弥漫着尘土的味道,屋内甚至还有几只鸡,可以说是人畜共处。看到这种状况,我自掏腰包买了沙子、水泥,找工人为吾斯曼老人做了地面加固,清理了屋内的杂物,做到人畜分离,并给他打了水泥地坪,屋内一下子干净敞亮了。我做了一点点小事,老人却记在心上,可见想在老百姓心中做一名好干部其实不难,只要我们多想一点、多做一点。这一声“谢谢你”,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是我一生当中听过最动听的声音。

在我办过的诸多好事当中,哈提木汗・艾买提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她是个苦命的女人,自己患有哮喘病不能干重活,每到冬季咳得几乎说不出话来,家里仅有3亩葡萄地,老两口就靠种葡萄地的`一点收入,供女儿麦尔耶姆・艾合买提上大学。屋漏偏逢连夜雨,不久前,他家的顶梁柱艾合买提・吾守尔突发心脏病去逝,这无疑给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雪上加霜。麦尔耶姆正要去学校报道,但家里拿不出这个学期的学费,她不得不面临放弃学业的无奈选择。就在山穷水尽之际,帕塔木汗带着女儿来到工作队找我。在求学的道路上绝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本着这一理念,我号召大家捐款,我个人捐了500元。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帮她凑齐了这个学期的学费。为了解决麦尔耶姆后期的生活费,经工作队集体研究,由每名工作队员每月拿出100元继续支助麦尔耶姆完成学业。当我们把学费和生活费送到帕塔木汗手中的时候,她感动得说不出话来,抓着我的手不断地重复:“热合买提!热合买提!”两行热泪从她眼中夺眶而出。

在八百多天的驻村工作中,我与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经常把做好的热腾腾的饺子、抓饭、撒子等送到工作队,让我品尝;家里下来了什么时令的水果,也是第一时间送到我的嘴边,因此我有幸吃到了桑葚、李子、桃子等新鲜的水果;村民家里有任何大小事,如举办婚礼、葬礼等活动,都会邀请我共同参与,见证他们的喜怒哀乐…这让我一个外来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乡亲们的深情和厚意。(鄯善县人民检察院驻连木沁镇布拉克阿勒迪村 潘春过  供稿)

篇8:驻村见闻随笔:崇凝本土方便面(五十四)

早起到崇凝镇上吃早点,适逢集会,太阳还没露脸,一街两行就有人摆开了地摊,一眼热闹繁忙的景象。

边走边看吃喝摊,有卖凉粉鱼鱼的,有卖沙锅米线的,有卖油条豆浆的,有卖包子豆腐脑的,有卖凉皮羊血的,一老碗挨一老碗的辣子醋调和水水红艳艳的看得人口水直向喉咙里咽。

在一个卖凉皮的摊子前,我的眼光拉成了一条线,在两大盘凉皮边一个大铁盆里盘着一窝拉条子一样的东西。我问,这是啥东西?老板娘说,五香牛筋面,你尝一下,顽筋顽筋的,味道好吃得很。我扽了一节,填到嘴里,想扽断再嚼,莫想到指头长一截,竟拉长了半尺长才断,皮条一样,筷子拉成了细线,咬起来很筋,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我问,这面咋个吃哩?老板说,就和方便面一样,用温开水一泡,调些油泼辣子、盐就行了,爱好了再放些孜然。我问,这面是咋做的?老板说,用机器做的,高温高压环境下压出来的,一出来面就熟了,你看,你看,面中芯是空的。细细一看,面里还真有些气泡,一盆就是一根,要揪断才能拿出一把。老板看我看的仔细,兴奋的说,机器里头温度高的很,约摸有二百多度 ,出口热气冒得“噗烘噗烘”的,刚出来的面烫的都不敢拿手摸,把手都能烫烂。有一回,一个螺丝帽给压的飞了出来,把墙都打了个窝窝,你看压力大不大?

我问,你这面咋卖哩?老板娘抢答,一袋五块。我问,一袋有多少?老板娘说,一斤二两半。我不禁一笑,卖面旳又不是抓药的,还有零有整的 ,小数点后保留两位小数,崇凝人真个讲究。

记忆里,小时候就吃过塬上的“钢丝面”,红苕粉面子做的,青灰的颜色,放在架子车箱里,箱有多长,面就有多长,粉条一样,一大堆黏在一块,那时候人穷没钱,多是拿包谷换。

天还雾明的时候,有的人还没起身,塬上人就拉着架子车把“钢丝面”拉到了河北的村子里,走村串户的叫卖,多是夫妻二人,男人驾辕,女人曳车。卖的时候,根据买主想要的斤两,先从前头分出宽窄,两手抓紧,闪起一扯,“刺啦”一声,扯下长长一绺,弯成圈圈上秤,上下不差几两,买的赞叹卖的眼头精准,就是秤杆高得抬了头,也不多要包谷,河北人又不由得赞叹塬上人不光勤劳精明,还实在的不行,纷纷高兴的和塬上人交易。

吃法和现在的方便面一样,可煮可泡,调上盐和油泼辣子,白里透白,与众不同。面条筋道香甜,一口咬不断,吃了特别顶饥,香甜的滋味现在想来都不禁要流口水,成了河北人麦月天没时间做饭时的最爱,当然,“方便面”这个名词那时候还没上世哩。

我买了一袋塬上二代“钢丝面”——2.0版的五香牛筋面,提到手里沉甸甸的,不由得想到塬上人勤劳、精明、实在的秉性,听了老板的叙说,知道了做面不光辛苦,还危险的不行,想,世上做啥的都不容易啊,一如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

来崇凝已经整整十二个月了,在今天遇见这崇凝本土方便面,记忆和现实相遇,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喜悦,不知道是我在未知中找她,还是她在已知中等我。

缘分啊,冥冥之中似有命运之神安排一样。

本文作者:顺利(微信公众号:三贤文苑)

篇9:乡村随笔:驻村见闻之活在精神世界(四十六)

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矛盾体,他却显得那样极端。他曾经是父母的骄傲,现在却成了父母的熬煎;他曾经走出村庄走向城市走进大学,现在却走回农村走回家里走回自己。人生的轨迹是一个大大的圆圈,不是旧的结束,也不是新的开始,而是一天一天在原点转圈圈,一切的开始都是缘于大三后半学期那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驻村扶贫以后,我发现有不少人已经够了办残疾证的条件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办理,我决定主动上门帮助他们办理,一口气办了11个。一天下午在村部的办公室我问监委会主任张举民还有没办的人?他眉头紧锁,长长的吸了一口烟,又长长的吐出三股,烟雾笼罩了头脸,人显得虚幻起来。停了一阵,他慢慢地说,二组有一个,可不是系统里的贫困户。我说,能帮就帮,不是贫困户也要办。你快说说是啥情况?他说,是个大学生,精神上出了问题,一天在村里胡转哩,可怜人才了。

我感到非常好奇,就说,走,到屋里转一下,看一下本人情况?他说,走! 那是一个南北走向庄子,敲开门,一个60岁左右的女人精脚片拖着鞋站在面前,见有生人,她很难为情地解释说,刚从地里做活回来,正洗脚哩,听着门响,跑过来开门。她热情地招呼坐到沙发上,又麻利地敬烟端茶。张主任说明了来意,她高兴地说,好,好,好事情。我问,娃多大了?她说,27了,叫你为娃的事费心了。她笑笑的脸忽闪一阴,我明显地看到了她脸上的怄愁,一种长期无奈的压抑的怄愁。

这时大门响了一下,一串脚步声响,进来一女人,穿得很时髦的样子。我一看,认识,是斜对门小儿麻痹症丈夫的女人,前一段给办过残疾证。咦!咋是你!哎呀,你咋还有空游到这儿来呀?她声音略带沙哑,语速轻快,言语泼辣,典型的麻利嫂一类。

我问,你有事呀?她说,莫啥事,串门子,谝来咧。你有事?我说,有。我以为她听了我的话会回避会离开,她却像是在自己屋里一样,轻车熟路的拐到沙发上,身子向后一靠,二郎腿一搭,一副要谝的架势。张主住和她打招呼,看你穿的洋的,这几天给谁家过事去呀?她说,洋啥哩,都是旧的,都是我女的衣服,她不穿了,给我拿来,我不嫌,啥都穿。张主任说,怪不到看着年轻的,娃一样的。我扭过脸问女主人,娃是咋个得病的?她为难的样子,慢慢地说,大三乃一年,学校突然打来电话,说是娃得病了,赶紧来校,她爸去了就看娃洋洋浑浑的,后来才知道是和一个女娃恋爱,人家娃不情愿了,又和另一个男娃恋上了,他不忿气,和男打了一架,一时想不开,丢心不下女娃,就抑郁了。当时轻,看了一段医生,打针吃药就过去了,怕影响课业,就让上学了。

这时,大门又响了,又听见摩托车的声音,女人说,她爸回来了。出门迎接。门帘一挑,进来一男人,中等个,有些偏瘦,穿着黑色的呢子短大衣,衬衫西服,梳着偏分头,一个很精神,很讲究的退休老教师。张主任起身介绍,回来了,这是王老师,退休了又返聘到学校,这是张书记,咱村的驻村第一书记,政法委的。张老师热情的伸出手握了一下说,稀客,稀客,欢迎,欢迎。落座后,我说,听张主任说了娃的事,想给办个残疾证,以后住院呀,外出呀,能享受不少国家政策。他一听,连忙说,好事,好事,我先谢谢张书记了。张主任说,娃第一回发病跟住就看好了,咋后来可犯了?王老师沉默了一阵,慢慢地说,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当时并莫有除根,只是强了,心急娃的课业,停了药,把最佳治疗时间给耽搁了。毕业后,想在西安寻工作,一个亲戚给寻了个住处,一天晚上病又犯了。是门房老汉报的信,说是听见二楼有人大喊大叫、摔东西,上楼一看,只见娃一人在房子里喊,有鬼!有鬼!打鬼!打鬼!其实是人有了幻觉幻听,自己把自己吓的。赶紧跑到西安给看病,出了院就接回来。张主任说,乃病我知道,光住院还不行,回来还要坚持吃药哩。王老师说,就是得呣,你说到向上啦,他就是脾气躁得拒绝吃药,才一阵好,一阵犯的。

我说,他犯病时是啥样子?打人不打?对门女人插言道,我莫见过打人,只是爱拿个手机给女人照相,姑娘照,老婆也照,老是笑眯嘻嘻的,把人吓得。有一回,可能是病犯了,精身子穿个裤头戴个胸罩在村道里转里哩,也莫见打人。女主人说,有一回修太阳能管子,他嫌影响网线,就和工人撒打,把人掀倒摔伤了,拍片子看病花了几百元哩。我说,他还能上网?王老师说,一个人在房子看哩,一阵一阵的,前一向嘴里不停地骂奥巴马哩。我说,王老师,时间不早了,把你电话给我,你先准备好两张近期免冠小二寸彩照和身份证,需要啥了我再和你联系,星期一到星期五除了开会基本都在村部,你可随时来找我。王老师说,天黑了,我也不挽留了,娃的事你就费心了。赶紧寻手电开门照路招呼慢走。

一天晚上,王老师来村部找我,从身上掏出一个红艳艳的红包。我惊道,你还给我给礼呀?王老师笑了笑说,装的娃的身份证、照片、病历,一一掏出叫我查看。我装好东西说,四组还有一个人,等资料全了我一齐到渭南办,办好了我送到你屋里。王老师说,不急,不急,你看的办,你看的办,还需要啥了言传。谝了一阵,借了一本楹联书,走了。

忙碌的贫困数据清洗工作耽搁了,一个月后才给办好,我在电话里给王老师说,残疾症办了,要三个月后才能取回,到时我取回就给你送去。他说,谢谢,劳你费心了,啥时请你吃饭。我说,应该的。这一向咋不见你到村部谝来?他说,娃病犯了,我正在良田医院伺候哩。

唉,可怜的孩子,艰难的父母,快古稀的人了,啥时候才能丢得下心,啥时候才是个头呀!

本文作者:张顺利(微信公众号:三贤文苑)

篇10:乡村随笔:驻村见闻之五个残疾证(四十)

早起到村道散步,时常看到狗的散漫,猫的娇情,还有白霜覆盖下麦苗的坚韧,最叫人赏心悦目的是麦地里柿子树的冷艳,水墨画一般,黑黑的树干,大大的树冠,红红的柿子,在天地之间矗立着,偶尔有三五成群的麻雀飞出飞进,有一回还看到树顶上站着一只曳着长长尾巴的绿毛野鸡,欢喜的心情就像是久别的哑巴看到了她妈,满肚子的喜悦却苦于不能表达。

在回村部的路上我碰到一个行为诡异的女人:她嘴里不停的嘟囔着,两臂贴身不动,身体摇摆着很急很快地走上十几步,猛地一回头,大骂一句,去他妈的个皮!继续不停嘟囔,身体摇摆着很急很快地走上十几步,猛地一回头,大骂一句,去他妈的个皮!来回不停,目不斜视,动作机械有力,陶醉在自己的世界里。

碰见个熟人,问,那人是咋啦?他说,啊,乃是张坚韧(化名)的女人,精神上有病,没病时人馋火得很,老高中生,当过团支部书记,记帐员,一笔好写,账算清得很,可惜得了个瞎瞎病,把人糟磨成乃样子了。这都是命,前头叫你笑哩,后头可叫你哭哩。 张坚韧我是非常熟悉的,我和他几乎天天在一起工作,他身材高大,军人出身,言语不多,头发花白,瘦长的脸上一双大眼炯炯有神,时常梳个大背头,有一种长者风范和不怒自威的气质。一天晚上,他骑摩托从镇上回来,停下车和我笑笑地打招呼,我说,走,带我到你屋转一下,把门认下。他笑脸凝固,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上车,我把你带上。进了门,他刚把买的蒸馍放到桌子上,女人就从屋里走出来,旁若无人的取出一个,很急很快的就咬起来,一转身又进了房子。他为难的说,掌柜的精神上有病,不知道问人。我说,我听说了,你真不容易。他说,每一回病犯了都要住院,一回要成万元,住了20多回了。有一年,她怀疑有人谋害她,硬是不吃一口饭,连续十几天光喝水,人瘦成了麻杆杆。病来了不由她,有时乱砸东西,有时乱跑路,叫人操不尽的心。张书记,我有一事一直想和你商量,一直都不好开口,今儿你来了我就给你说了,就是想给我掌柜的办个残疾证,一直想办,渭南要叫人到场哩,你看咱这人狂燥得就收乱不到车上呣。看你能有关系叫人到屋里来办不能?我说,我记下了,一定尽心而为。喝了两杯水,我走回村部。

第二天我就去了区政府的政务大厅,问了几个人,终于找到了拿事的王主任。我把王主任叫了一声老哥,就开始自我介绍,一再陈述群众的可怜,希望能感动他。王主任一脸严肃,眼光从老花镜上射出,慢慢地说,事倒不是多大个事,就是我还要经管大厅哩,没时间出去 ,再是出去办证,还要我领导同意,还有车……王主任的话看其活活的,拔起拔不下,当头一盆凉水,我心凉了半截子。应人事小,误人事大,像是爬树卡到树杈杈里,不得上来,不得下去。冷静下来一想,我认识残联的海军,纪检书记,一时和我提拔的,熟人好办事,就去找他。

一进门,海军就和我开玩笑说,这一向把你给失踪了,钻到呀哒浪去了。我说,我到塬上驻村扶贫,正有一事来求你,能不能叫王主任到塬上给村民办证,人有精神病,不好下来,大厅办证又必须见当事人?你给咱说一下。海军说,这事由刘理事长管,我给你先说一下。我抓住了救命稻草,赶紧说,谢谢谢谢。停了一阵,他叫我见刘理事长。刘理事长体面大方,菩萨一样的女人。她给我倒了一杯水说,你是政法委的,真的在塬上住着扶贫?我说,真的,塬上人真的恓惶,有的人穷得一辈子都问不下个媳妇,村里真穷的人有三种,一种是懒穷,一种是病穷,一种是残穷。残疾人更是恓惶人中的恓惶人,挣不来钱,还要花钱。我把我在塬上的见闻,写成了文字,有30多篇3万多字了,我加你微信,你在朋友圈能看到。也许是我的真诚打动了她,她二话没说就给王主任打电话沟通。放下电话说,利用12点到2点之间的时间上塬,你准备车。我赶紧说,行,莫麻达,车就在门口候着哩。

立即衔接王主任坐车上塬。一上车,王主任说,你多联系几户,去一回不容易,能多办几户就多办几户。一语提醒梦中人,油然感激王主任是个好人,比我想象的还要好的人。立即电话联系杨主任通知村里没办的人,拿上身份证到村部集中,我和王主任40分钟后就到。杨主任在电话里说 ,行,行,我马上通知,这下把难事办啦。高兴得像个孩子。

一到崇凝街道,就远远的看到杨主任站在路口,下了车,杨主任急急地说,我要了一锅刀削面,刚好攒到饭点,吃了再说。王主任一脸为难,我说,吃饱肚子才好干活,塬上水土好,面顽筋顽筋的,不用擀杖不用案,刀子一响就吃面。王主任被我惹笑了,气氛活跃起来,每个人都呼噜呼噜刨了两碗,放下碗就上车到村。

一下车就看见一老一少两个女人搀扶着一个老汉上台阶 ,老汉怯怯的,脚一抬,放下来,脚一抬 ,放下来,第三次好像下了势,左脚一踏,右脚猛地一提,身子忽闪一下,差一点把扶的女人拥倒了。王主任问了情况要了身份证。跟住来了一个老汉,肾病,腰里别个尿瓶子,腿脚不好,一走一拐,尿管子一闪,一走一拐,尿管子一闪,王主任问了情况,要了身份证。一阵摩托声响,下来两个男人,儿子带的老子。老汉木木的,王主任问啥,他答啥,脸上没有表情,脑子还算清楚。儿子说,我大脑梗。王主任说,老年病,不算残疾。门帘一挑,进来一个老汉,走到王主任跟前,说,我是党员,给我也弄一个,王主任问了情况,说,你啥都好着哩。他固执地说,你把我照顾一下嘛,我有病哩,屋里穷的。杨主任说,这不是照顾的事,条件不够,你走你走,下一回,给你照顾一袋面。他不走 ,立在王主任面前,像一桩子粮食,不动弹,也不说话,拿眼瞪着王主任看。气氛一下子尴尬起来,杨主任说,走,坚韧(化名),到你屋见你掌柜的走。

一行五人到了老张门前,老张老婆正坐在门口晒暖暖,一见人来,起来就跑,老张拉住袖子,她不停撕扯,破口大骂。王主任说,放开,放开。老张一脸为难的表情,说,他对谁都防备着,不爱人强制她。正说话间,她就跑得不见了踪影。进了门,老张指着电视机和摩托车伤疤说,看,这是她以前犯病时砸的。王主任问了情况,要了身份证。上了车,杨主任说, 走,村部东边南摆子还有一户。我想起了那个女人,那是今年新增的一户贫困户。镇上来人审察时我去过,屋里两间厦子房,穷的没个啥啥。男人在外打工,女人一人在家,见了干部,兴奋地大声说个不停。再是给她家门前钉连心牌时,她不停的招呼吃呀喝呀,挡都挡不住,不停的说着跟了二十多米,叫回去都不回去。

来到她家门前,门却关着。老张打门、喊叫,喊叫、打门。好大一阵才走出屋来,出来却隔门大骂,再叫都不开门。我既感到着急,又感到无奈,见不到人可咋办呀?一身的劲用不上呣。王主任扒住门缝向里观望了一阵,扭过身,说,疯了,疯了,疯圆了。我心里一阵狂喜,就算有了结论了。

回到村部,严家老党员村支委严长久来电,说严家有一户瘫瘫,不能行走,看能叫人过来?严家是合并的一个村,也就是2、3里路,立即驱车前往。到村口一下车看见一个残疾人柱个拐拐在锻炼,他的拐拐是特制的,拐杆下是一个四方底盘,底盘下有四个腿腿。见了王主任,他高兴地张开大口,啊、啊地打招呼,他们一定认识。王主任说,恢复得咋样?走两步,走两步我看一下?那人急于表现,提起拐拐的同时提起右脚,脚猛地向右前方甩出一个弧线,脚拐同起同落,左脚连着跟进并拢,身体哆嗦着走了两步,王主任赶紧拦住,说,好着哩,好着哩。

老严已到,引着我们进了一家大门。一进房子,就闻着一股浓烈的尿骚味,叫人不想呼吸,房子光线黑暗,一个老汉坐在轮椅上,头低着,戴个帽子,看不清脸。女人激动地给来人倒茶散烟。喝么,喝么,烟不好,包嫌弹。我老汉好的时候欢得像一头牛 ,好好的在建筑工地做活哩,莫一点预兆,一头栽下去就栽出脑溢血,命救下了,成了瘫瘫,吃喝屙尿都离不得人经管。王主任问病人话,他大眼圆睁,脸色纸白,嘴唇哆嗦着却说不出一句话。王主任问女人了些情况,要了身份证,返回村部,王主任叫复印了身份证,又叫每人交两张近期免冠小二寸彩色照片。我说,照片收齐了我送到大厅,不用村干部跑了。

正说话间,手机铃响 ,镇上通知两点到区政府二楼会议室召开全区脱贫攻坚工作会,一看表时间,再剩35分钟,赶紧送王主任下塬,一路上叫薛雄开快点,害怕开会迟到。

跑进会议室,刚好坐下,就听见话筒传出张区长声音,同志们,现在开会。抹了一把头上的汗水,一看手机,两点十二,我的神呀,狼撵一样!

本文作者: 张顺利(微信公众号:三贤文苑)

篇11:乡村故事随笔:驻村见闻之游(四十二)

游,是塬上人口语中的一个方言,相当于“转”,意思是“串门子”。每次上塬,我都会到我包联的贫困户家里转一圈,问一些生产生活有什么问题和困难,能解决的解决,不能解决的解释,离开时,都要热情的送出门外,说一句,莫事了游来!

游,一个多么高雅的古汉语词汇 ,塬上土厚,文化积淀也厚,一个老婆老汉碎娃女子一不小心就说的是汉朝的语言唐朝的语言,就像从一圈胡子的嘴里随口唱出的充满之乎者也的秦腔戏文,不由得叫人心生敬意。

4月1日,党员活动日,在村部开完党员会,我照例到村里游。春光明媚,桃李花开,一片一片白的像云,红的像火,麦苗也绿油油的挺起了腰身,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甜的花粉清香,刺激的鼻腔痒痒的,不由得连打几个喷嚏。街道里有人在用电动油锯锯硬柴,硬柴是刚从地里挖的苹果树,卸光了树股树枝的桩桩子,有一把粗的,有两把粗的,一头担在架子车上,一头担在“人”字架上,那人双手把锯,一节一拃,“刺刺喇喇”地一压一截,一压一截,真正的削铁如泥,骨碌骨碌地滚了一地。短了,就喊女人压住架子车一头,女人也不言传,猫一样顺溜到车旁伸手压住,两脚努努着,咬牙瞪眼地憋着劲。见我观看,他说,来了?我说,这锯子真馋火的,多钱买的?他说,一百八,用其美,就是锯齿磨得快,要到镇上掏钱磨,磨不好就失踏了,几回就用不成了。游到张兴民家,门开着,进来却不见人,炕上被子平展展地铺着,炕头放的三个枕头是三截子四棱子木头。人来?人来?喊了两声,女人才从屋后转出来,手里还拿着针线活,笑笑地,张着莫牙旳嘴。我问,你儿子打工莫回来?她说,啊。又问,老张做啥去了,莫在?她说,啊。这一向,地里活忙不忙?她说,啊。我大声说,我说啥你咋都说啊?她为难的说,我听不清呣。向前走一截,看见一人坐在门前晒太阳,面前晒了席大两片青草,也是一家贫困户,我问,晒草弄啥哩?他说,给羊吃哩呣,青草太旺,羊吃多了拉稀哩,晒顽了吃其就不害咋了。我笑着说,啥里面都有学问哩。游到一个光棍家,低保贫困户,他正在院子里侍弄葡萄树,旁边还种了席大一片菠菜,绿汪汪的,看着耀眼。他见我来了,走过来打招呼,我笑着说,席大一片地方你还多种经营?他说,种些菜,种些葡萄,吃其居便,没事咯,弄啥呀?说着掏出就尿,尿到一个土埋半截的黑瓷罐罐上,我认识那是一个老物件,是以前人放清油的罐罐,上面有一道长长的裂痕,裂痕上还排列着五个补丁铁卡子。走过长长窄窄的巷子,来到“老姑娘”门前,他兄弟正好开门,见了我高兴地说,张书记来了!他拄着双柱拐,交裆掉着尿管,沟子后头黄亮亮的尿袋“不来不来”晃荡着。他说,刚好,你给我搬一下圈椅,我想在门口晒一下太阳。我问,你姐咋不在?住院了,高血压,一天头晕的,我哥伺候哩。你喝呀不?我说,不了,不了,我到对门老张家转一转。进了张双牛家,见他和儿媳妇在后院羊圈里,圈里栓着两只母羊,跑着一只羊娃。他坐在一截木头上休息,儿媳正在给刚下的羊娃育奶。母羊躺在地上,两只奶胀得圆圆的,鼓鼓的,红红的奶头上流着白白的奶浆。儿媳把羊娃抱在怀里,一手捉住嘴往母羊奶头上偎,羊娃闭嘴咬牙,不含奶头。她急了,一手掰开羊娃的嘴,一手把老羊的奶水往嘴里挤,奶水激射,溅了自己一脸,羊娃还是不配合,只是为难地咽了一口,不啦着头,挣脱掰嘴的手,继续闭嘴咬牙,一点都不给人面子。她恼怒地扔了羊娃,骂道,闷怂,连奶都不会吸!见我走来,都笑笑地和我打招呼。我高兴地说,下了羊娃了,公的?母的?老张说,母的。前一向一母羊下了两个羊娃,一公一母,可惜都死了。我惊奇地问,咋都死了?他说,母羊奶是苦的,羊娃不吃,硬是莫养活。我说,奶是苦的?奶咋是苦的?你尝来?老张说,可能母羊有病,我还奇怪羊娃咋不咂奶,就喝了一口,药一样,确实是苦的,一场空欢喜。本来还指望今年扩大养殖呀。儿媳说,羊娃死了,母羊难过的也不好好吃喝,我爸害怕母羊死了,母羊再死了就失踏完了,赶紧拉到崇凝会上卖了,要800,卖了700,花400又买了一只母羊。她一指墙角卧的羊说,就是那一只。我问,你掌柜的到哪里打工去了?她说,做活去了,跟我娘家爸拉下手,不敢远离,屋里有事还要靠他哩。我说,也好,离屋近能兼顾上。

离开老张家,在村道看到一辆客货两用车在不停地喊着:收辫子唻——收辫子,收辫子唻——收辫子。老板在司机楼里忙着耍手机。我凑到跟前问,辫子咋收哩?他头也不抬,说,十三米两块。想,真个便宜。一抬头,远处一大片桃园花结得挽成了疙瘩,粉红色的花开圆了,花粉漂浮在空气中,幻化成一片红色的雾,如火,如霞,如梦,如幻,蔚为壮观。又想,村民的生活要像着这桃花之雾红红火火该有多好呀。

本文作者:张顺利(微信公众号:三贤文苑)

篇12:乡村随笔:驻村见闻之猪上车(五十)

早起和延博、甲奇到镇上吃豆腐泡,刚放下碗就听见一声凄厉的尖叫,心叫刀子戳了一般。

延博眼尖,向南一指,看!收猪哩!

不远处停着一辆大车两个三轮,大车上有一个高高的架子,上面有滑轮和钢绳,站着一人接猪,下面三轮和大车背靠背,装满猪,站着一人给猪扎腰带,前面三轮向后一倒,钢绳拉展,大猪上吊,啊——声大起,升到高空,向前一进,猪落大车,解带即完,重复开始。

我跑到跟前照相,师傅扭头笑问,见过莫有?我大声喊,叹为观止!时猪受惊惨叫,盖过我声。

本文作者:张顺利(微信公众号:南湖文学)

篇13:乡村随笔:驻村见闻之表态与看病(四十七)

昨天有两件事值得一记,一是《表态》二是《看病》。

表态

经过一番艰难的协调,光伏用地基本谈成,兔厂老板让明天6点以前备50000元现金。

工作推进会上杨主任表态,我凑30000元,还剩0元,大家表态。郭元书记说,我有透支卡,我凑10000元。我说,晌午我媳妇电话说房子租了9600元,我凑10000元。

杨主任说,够了,吃饭。

看病

最近为光伏的事忙得脚巴不挨地,9点吃了早点,一直到晚上7点才能吃饭,时常饿得胃疼。车上,张主任说,严家医生便宜,上回我牙疼,打了一针,还拿了些药,合疗后,要了一块钱。延博说,真的假的?张主任说,马上到严家给张组长看走。

到了医疗所,我说,我胃疼,给拿些药?延博说,有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莫有?医生说,有。扭身取药。张主任和我争的掏钱,我手快,先把拾元钱搁到桌子上,张主任一把把钱拨拉到地上,掏出拾元塞到医生手上,嘴里说,毛毛钱就不要了。

医生把找的钱数了两遍,双手递给张主任。 车上,延博问,多钱?张主任说,你估计多钱?延博说,我买过,一般得五六块钱。张主任笑笑地说,三毛钱。延博不信,张主任掏出找的钱让延博数,果然是九块七毛钱。我说,真个便宜。

本文作者:张顺利(微信公众号:三贤文苑)

篇14:农村随笔:驻村见闻之清油罐罐(四十一)

在村里一个光棍家院子里席大一片菠菜地边,看见了一个黑瓷罐罐,半截子埋在土里,露出的上身还有一道长长的斜斜的裂纹,纹上钉着五个铁卡子。

我认识这是这家人最金贵的清油罐罐,眼睛不由一亮,这是上一辈或上上一辈先人的遗留。这个老物件见证了这家人几十年甚或上百年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的世俗生活。如今被遗弃了,静静地看着春去秋来,花开花落,承受着雨水、露水、恶水、尿水的洗礼和风吹、日晒、土封、雪埋的打击,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样子就像地藏菩萨,我惊奇它对生活遭遇的忍耐和从容,竟然产生学习它处世精神的想法。

年轻有用时金贵辉煌年老无用时遗弃落荒,多像一个土生土长历经磨难饱经沧桑没有人管的农村老女人,我又不禁生出些许同情。老物件寓有新精神,我与它的相遇,在物?在人?在思想?在时间?抑或物在人,人在思想,思想在时间。

本文作者:张顺利(微信公众号:三贤文苑)

篇15:乡村随笔:驻村见闻之高手在民间(四十九)

这几天天气炸晴,村前屋后,到处轰鸣着收割机的身影,鸭子吃菠菜一样齐铲着地里金黄的麦子。村里的水泥路面村部广场成了群众的晒麦场,一片一片摊开的金色的麦粒像摊开的一张张的煎饼,让人看了心生欢喜,丰收的喜悦心情像烫热的空气在村里膨胀充盈起来。

扶贫活动日,我从包联的贫困户家走回村部,房子闷热,端了一杯水在檐台上喝,一抬头,猛然发现了自己留在麦子上的脚印,清清浅浅,歪歪斜斜,想到一会搅麦时就会消失,就用手机照了一张相,把瞬间变成了永恒。

这一向光伏建设正在上架子,虽然还有一些麻缠纠结,经过艰苦艰难的努力工作,麻烦在一个一个的化解,基础建设也在一天一天的推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就像在炸热的太阳下收割麦子的村民,再热再苦的劳作也挡不住收获的喜悦一样,心情是辛苦而又情愿的,紧张而又喜悦的,终于在三兴村的土地上留下我工作的脚印了,尽管还只是刚刚起步!

胡思乱想时,诗句就像额头上的汗珠自然的流淌出来,赶坚走回办公室,拇指跳跃,在手机上写了下来。

浅浅的脚印,

我的诗行

村部广场

成了群众的晒麦场

刚收的麦子

薄薄地摊开

像摊开的煎饼

一张又一张

入户归来

踩出脚印一串

就像新写的诗行

孤独而倔强

曲折而迷茫

我为我的诗行

照了一张相

只有我知道

一头是贫困户

一头是单人床

脱贫是群众的梦想

攻坚是干部的战场

来了干什么

走了留什么

是驻村工作的使命和担当

浅浅的脚印

我的诗行

很快就会覆盖消亡

一如现在贫困户的境况

哪怕在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彼此相忘

下午,张有社主任来收麦,我赶紧跑过去帮忙,他说,不用,不用,我刚和人说好了,一袋一块钱,装好抱上车,我开回去就对了。

过了一阵,小伙来了,我认得,姓石,是一个贫困户的儿子,见了我老是一脸谦卑的笑,掏出烟就散。我说,我给你帮忙,数数活,两个人快。他说,不用,不用,你帮不上忙。

他拿着一个铁架子,用钢筋焊的,上下两个圈圈,中间三个杆杆,圈圈上小下大,他抖开一个蛇皮袋子,放进架子,上沿反卷,用一个二指宽的松紧带固定袋口,就开始用铁簸箕铲麦,五六铲一袋,再用绳子扎口,左手抓上,右手搂底,躬身上肩,走两步放车。动作一气呵成,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

我看得很是惊奇,尤其是那个张口袋的铁架子,从来就没见过,用手机照了相,编了一个顺口溜,取名《高手在民间之张口袋神器》,其文为:

两个铁圈圈,

三个铁杆杆。

袋口向外翻,

松紧套上边。

图文并发在朋友圈,得到一排排溜的点赞,老友王李周还回复了一个顺口溜,其文为:

只要肯动脑,

处处有技巧。

一人铲又装,

麦袋倒不了。

我兴致很高,人来疯一样又回复一个顺口溜:

一窍不得,

多做几百。

得了窍了,

人不要了。

意思是说民间智慧制造了神器,省去了一个张口袋的人,盛赞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高手在民间啊!

想到监委会主任张举民一个人劳动,就到他家帮忙收麦。刚一进门,就看见他抱着一卷蛇皮袋子走到院里收麦。见我进门,赶紧撂了袋子打招呼取板头倒水,刚坐下又猛地站起来说,我给咱杀个西瓜,夜来刚买的,双红瓤,甜得很。

我拉他说,不用,不用,赶紧收麦,一时太阳下去就反潮了,我张口袋,你装麦。他说,不用,不用,你帮不上忙。只见他从屋里取了个塑料桶,没底,塞到蛇皮袋子里,桶把袋子下部撑得肚子很圆,上面多出的袋口挽下来,两铲一桶,满了,把桶向上一提,麦从没底的桶中漏下,继续撑圆口袋上部,再铲两下,提出空捅,用绳扎紧袋口,我抢着抱到门房墙根底下,他装一袋,我抱一袋,很快收完。

坐下歇息喝茶时我说,塬上人真聪明,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还一点都不慢,窍道多得很,我河北现在装麦还要人张口袋哩。张主任笑笑地说,聪明啥哩,都是逼出来的,有人了要干,没有人了还要干,鸡不尿尿自有出路呣。

我笑了,你塬上人真个能成,干活像个匠人,说话像个哲人。他说,同在一个太阳下晒暖暖,同在一个地球上转圈圈,都是一样的。

我说,你看,你看,又是一句经典,我都想用本子记下。

他说,农民的聪明是小聪明,都是为自己一屋人刨食哩,你们干部才是大聪明,是为天下人刨食哩。 张主任是老高中毕业生,当过兵,在乡政府干过,又在村里当了几十年干部,父亲当过村支部,两代人都是兢兢业业刚巴硬正两袖清风的村级干部,在村里口碑极好,村民婚丧嫁娶过事,都请他当执事的,他把事主持得排场而不浪费,热闹而有秩序,待人诚恳,处事公道,是村民心里的精神领袖,就像过去的绅士,是村社文化的尺度和高度。

本文作者:张顺利(微信公众号:三贤文苑)

篇16:关于下乡的随笔:驻村见闻之高温之下(五十二)

这几天持续38度高温,大地如炙。 扶贫工作不停,法院一女同志从贫困户一回到村部就恶心呕吐。政法委同志入户回来,脸被晒得通红,高兴地说,人都在屋里,总算莫白跑。

早上到镇上吃豆腐泡时,杨主任说,昨天鸡群热死了一些鸡。回来我到他家查看,在蛇皮袋子里发现了4只,家人说,一共8只,给人了4只。 昨天妻子电话里说,医院不让娃出院,怕天热出汗感染伤口,病房空调美,多停几天。今早又来电急乎乎地说,早上办了出院手续,要回去了,昨天医院停了一天电,把人能热死!

14点,区信联社杜主任一行到西坡看光伏项目,太阳照到脸上,像针扎一样,汗水不停的往出冒,一圈走完,个个都是汗水洗脸,湿透衣衫。

叫人高兴的是电表度数一时一变,一时一变,就像鸡啄食一样,一块一块地在挣钱,一天能发3000多度,一度九毛八,一天能挣3000元,心里想,下苦都不要紧,只要收获好就行。

本文作者:张顺利(微信公众号:三贤文苑)

篇17:关于下乡的随笔:驻村见闻之扶贫中的尴尬(五十一)

这一向采集贫困户家庭数据,频繁入户,有一户居然不配合,直接让干部出去,态度生硬,脸色难看,弄得咱的干部非常尴尬,向我汇报,我说,下一次进户让村干部陪着,做一做思想工作,红苕生了是硬的,熟了是软的,熟人好办事嘛。

给人介绍经验的第二天早上我去我包联的老张家,见庐门大开,不见一人,边进边喊,屋里有人莫有?屋里有人莫有?院中黑狗正爬着睡觉,见我进来,汪的一声,鼻翼上翘,嘴唇上反,狼一样露出白森森的牙齿,箭一样向我扑咬而来。

我本能的扭身就跑,一越而过门外一尺多高的围墙,跑到他家墙外大路上,隔墙听见女人在喊,谁哟——。我惊魂未定,隔墙喊答,我,是我,顺利,算了,嫂子我不进来了。

回到村部,给同事学说了遭遇,延博说,看你瓜的,狼怕拖,狗怕蹲,遇到狗撵,不敢跑,你越跑,狗越撵得凶,你要蹲,你一蹲,狗以为你摸砖,反而扭头就跑。

我说,你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我当时纯粹是本能反应,头发根子都立起来了,我去年被狗咬过,心里怯火着哩。撸起左腿裤管,向他们展示了伤疤。不过,你说的有道理,下次遇到狗咬,不妨一试,可不敢叫狗咬个正着,大家哈哈大笑。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十多年前在龙背乡工作时听过的一个被狗追咬的故事,说是一乡干部到某村下乡,被一只大狼狗追咬,快要被撵上时,他急中生智,猛的拉下裤子,露出大白尻子站着不动,狗扭头就跑,边跑边想,这啥东西,狗日的脸真大的,从来就没见过!第二次被狗撵时,他如法炮制,莫想到这回遇到的是个八成子狗,想都不想,扑上就咬……

不知道下回被狗追咬时,敢不敢蹲,如果遇到灵醒狗也还罢了,如果遇上个八成子狗,扑上就咬,那恐怕受伤的就是头脸了,想一下都不寒而栗。

本文作者:张顺利(微信公众号:三贤文苑)

篇18:乡村随笔:驻村见之一个叫雪的女孩(四十三)

东塬土厚,在渭南城里看,就是一座山,要仰起头才能看到顶。上塬的路像是缠在山上一圈一圈的绳子,过来过去,紧弯慢弯,七拐八拐,俗称“十八盘”。一上塬,眼界立马开阔,一抹平的感觉竟和渭北平原一模一样。

现在是阳春四月,塬上黄亮亮的菜花,白粉粉的苹果花,红艳艳的桃花,绿油油的麦苗,大地如同色彩斑斓的油画,处处流光溢彩,还有清凉香甜的空气,这个时月的东塬宛若二八少女,美好的容颜和青春的气息,不由得叫人心生爱意,爱的自然,爱的心疼。

东塬俗称长寿塬,文化一点又叫长稔塬。美好的原因是北临渭河南靠秦岭的位置和高原加平原形状。东塬是旱塬,地下水却直接秦岭的龙脉,水质清亮,味道甘甜,与山里的泉水竟无二致,渭河沿岸的人骄傲本土地下水的甘甜,说是渭河的水渗过来的,同理推论,东塬的地下水是秦岭的泉水渗过来的。高原的好处是早晚温差大,光照时间长,所以这里出产的红富士苹果色红、皮薄、味甜、香脆,咬一口,流一手,口感不输白水礼泉的,价钱要比白水礼泉的便宜得多。

位置的好处是热空气碰到冷秦岭就会化雨降临,所以东塬旱到极点就必有一场大雨,人老几辈留传一句老话:宁要渭南的长寿塬,不要二华的水浇田。即就是不下一星一点,只要有苗在,早晚的露水和保墒的土壤也不会让小苗旱死,只不过会欠收而己,东塬人会骄傲的说,见苗收一半。一上塬,依次是丰源、崇凝、桥南。崇凝居中,是东塬的白菜心,三兴村在崇凝横向的中轴线上,是白菜心的核心。就像人的心脏,居于胸腔,略偏于左。

我在三兴村驻村扶贫,任第一书记。三兴村是个合并村,由原来的郭村、严家、王尧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取三个村兴盛发达之意。如同人的名字都含有父母的美好期望一样,三兴的名字很美,却并没有使村情变好,孩子没娘,说来话长,个中原委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清,主要原因是麻袋上绣花,基础太差。村委会一班人都是村里的能人,有威望、有热情、有能力、有时间、有担当,经常是放下屋里活,干了村里事,垫了自己钱,干好大家事,虽然是负重前行,举步维艰,但都任劳任怨,一如继往,是一个个朴实厚道刚直正义的关中汉子! 对我们驻村的干部非常热情,亲兄弟一样,嘘寒问暖,关心吃住,叫人不给村里办事都觉得不好意思。

半年来,我也和他们打成一片,给他们帮忙卖过葡萄、卸过苹果,知道他们屋在哪里、地在哪里、屋里都有啥人,去的多了,狗都认得了我,见面热情地摇着尾巴,不再扑咬,可以说做到了文件上要求的同吃同住同劳动。 走访完了村里每一家贫困户,觉得真正穷困的也就50多户,可分为三类:懒穷、病穷、残穷。只有残穷最可怜,残缺的身体让自己自卑,贫穷的现状又让人看不起,我决定为村里够条件却没办残疾证的村民主动办理残疾证,一口气办了11个。

一个女孩,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叫雪,天生聋哑,遭遇凄惨,办完证,上了车,我照顾她关好车门,也许是回报我的关怀与尊重,她一向怯怯的脸对我绽放了一个惨惨的微笑,就像昙花的一现,扭过头,鼻子有一种酸酸的的感觉。

雪是1997年12月生人,就是香港回归的那一年,属牛的,和我的儿子同年。也许是出生时窗外恰好飘洒着纷纷扬扬清冷洁白的雪花,又是个女娃,父母就干脆取名叫雪。这些年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秸秆也都归了田,肥沃疏松了因连年上化肥而板结的土地,村民却没有了烧炕取暖的柴禾。鸡不尿尿,自有出路,每家都在炕上铺上电褥子。也许是因为长时间的连续使用,也许是电热丝老化,短路引起了火灾,烧着被褥,烧着了房屋,雪也在这次火灾中右手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各失去了一节,后来连日的发烧又把还是萌娃的雪烧成了聋哑。她就像沟畔野生的酸枣树,没有死去就顽强的活了下来。

听不见声音,就不去人前凑着听村人的事事非非,不会说话,不和人闲谝反而不浪费时间提高了劳动效率,手下出活的雪干起活来一心一意专心专意。她爸说,我娃就是爱干活,每年给果树疏花疏果套袋村里人都争地叫我娃,一天50块钱,活干得就不歇气。 第一次去雪家是一个下午,刮着料峭的春风,尘土飞扬,树叶翻滚。塬上气候偏冷,早晚温差大,虽然已是阳春四月,村人有的绵门帘还没有取下。我和举民哥一下车,就看见一个女孩扎个马尾辫,一米六左右的个头,精脚片子穿个凉拖鞋站在门口。一只藏兮兮的白毛哈巴狗上来扑咬,雪立即跑过来追撵,绕着汽车转圈圈。举民哥叫来雪的母亲问话,女人看着很拘束,可能是家中不太来生人的原因。举民哥问,你男人在没在?没在。又问,你知道到呀哒做活去了?不知道。又问,你知道他电话号码不知道?不知道。一问三不知,举民哥显得很为难。见邻家人走过来,问男人的事,邻人说,一老他给村里人就不留电话,女人不清白,不过老是三五天回来一次,你留个电话,他回来了我叫他打给你。留了电话,准备返回,一回头,看见雪站在门后看,见我看她,猛地向里一蹴,一瞬间,我看到那双大眼,亮亮的。

回到村部,见严长久老汉在,他是残联在村里的信息员,给他说了想给雪办残疾证一事。他说,几年前原来的支书把他大和娃拉到渭南办过,莫办成。我问,那咋莫办成?他说,办证的人说要到医院鉴定哩,又跑到医院,娃从小把针挨扎了,见了穿白褂的医生撒腿就跑,撵都撵不上,街道上人多得上会一样,一滴水掉进了河里,在渭南寻到天黑也莫寻见,还是村里人给打电话说人回来了,才敢上塬,把支书吓得回来睡了几天,光害怕出了人命案子,一家老实疙瘩,娃出了事咋个交待呀,在村人面前要落一辈子亏欠。我问,娃咋个跑回来的?听说碰见个熟人,跑班车的,顺便捎回来的。到渭南一定要他大拉着,可不敢跑得不见了。我说,今天星期五,你俩联系上他大了给我打电话,尽快给娃把这事办了。

星期天晚上老严来电,说雪他大回来了,准备明早就和我把娃送下来,你说几点叫我在政务大厅等你?我一想八点上班,就说,八点半,八点半我在大厅门口等你。

星期一早上七点四十,我正在刷牙,老严来电,我都到啦,你赶快来!我赶紧开车过去。门口车停满了,只好向东走很长一截到人民办门口才找个车位停放,又走回大厅。见他仨站在门口正东张西望地等我,我一看手机,才八点十分。进了大厅,人来人往,人声吵杂,叫他们先坐到凳子上,我去联系王主任。雪一直把右手塞在父亲的左手里,低着头,警惕地看着周围来来去去的生人,看见我立即藏到身后,头低得更低,不由得想到了鲁迅笔下的闰土。电话接通,王主任说刚上塬扶贫去了,先到前台办理,有啥问题他回来再说。赶紧叫排队,前面站了五六个人。雪他爸用手拉着雪的手,挪一步,拉一下,挪一步,拉一下,雪也是一拉一动,不拉不动,不情愿的样子。轮到了,他爸对工作人员说,我娃是聋哑人,右手还有残疾,说着一拉雪的右手,生生地掰开五个指头让工作人员看,我立即上前帮腔,你好,我是政法委的纪检组长张顺利,在他村驻村扶贫,任第一书记,他说的情况属实,我可以做证。工作人员说,先填一张表。雪他爸接过表,熬煎地对我说,我写不了字。我要了身份证填写。一起给老严两口也办了证。我要了单子说,两个月后才能出来,到时我取出送到你屋里,不用你们来回跑。

出了大厅门,我说,你在马路边等着,我取车一起拉你上塬。雪他爸拉住我非要请我到对面“马回斋”吃羊肉,手上用劲很大,握得我胳膊生疼。吃了再回!吃了再回!我拿的钱!他激动的声音有些岔音。我说,我刚吃了早点,才九点多,莫一点饿气气,一时就上塬了。雪这时已不再躲闪,只是怯怯地看着,右手还是被父亲左手攥在手心拉着。

取车回来,发现四人停在左边,降下玻璃伸头大喊,四人看见了,摇手回应,赶紧跑过来,我看见雪他爸走路脚抬的很高,走平路还是上坡的走势。老严老两口都是快七十的老人,上车艰难,我招呼他们坐好,关好车门,这时,雪破天荒的对我惨惨的一笑,希罕的像是看到了铁树开花,发动车,想起娃的遭遇,完成了一个心愿,心里不由得潮起一种酸楚的滋味。

本文作者: 张顺利(微信公众号:三贤文苑)

相关专题 两年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