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四日记

立花慎之介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立花慎之介”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年初四日记(共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大年初四日记

正月初四这一天对于全国其他地方的人来说早已是崭新的一年,然而对于福建莆田人来说,他们的新年还要在初四这天重新过一遍。为什么莆田初四过大年呢?其实这种算法正因为明代时期流传至今。

在莆田,除夕大年三十,叫做岁,而初四叫做大岁。这是有着历史原因。相传明朝年间,倭寇不时骚扰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一次,莆田人在高高兴兴过年三十时候,倭寇杀过来,烧杀抢掠,幸存的人们跑进了山里。后来倭寇被打退了,人们也从山里回家了,但是年没过成,而且很多家庭也失去了亲人。

所以在莆田,初二是严忌去别人家里拜年串门,因为在古代莆田,这个日子,人家在治丧。等过了初三,大伙都觉得,因为年三十没过好年,应该再过一次,因此就定初四再过一次年,而且办的更隆重。于是,这个习俗就被莆田人代代传了下来,直到现在。

篇2:大年初四日记

正月初四是女娲创世神话的“羊日”。晋人董勋《问礼俗》载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大年初四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清扫室内,把垃圾收集堆到一处,这也是汉族民俗中说的“扔穷”。在北方有些农村风俗是大年初四,绑火神,用玉米梗或麦梗绑在棍子上,点燃后从自己家送到河里去,代表一年家里无火灾。在福建的莆仙地区的人们的风俗是重新围炉过大年,这是全国唯一、独特的地方风俗,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大年初四可以出行吗?初四占羊,“三羊(阳)开泰”本应吉祥,可是在北方民间有“红羊劫”的典故,禁忌初四出门;但还有一说灶王爷初四查户口,因此也不宜离家,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但在北方,侄子可以去看姑姑,“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不分彼此一家人”。而南方则恰好相反,部分地区讲究初四出门工作赚钱,意为出门有事干。

“大年初四不宜出门”这些说法虽是无稽之谈,但符合人们连续过节中需要有一天在家调整一下的要求。

篇3:大年初四日记300

雨停了,小雨转阴了,温度略有回升7°----13°。

去图书馆还书回来,觉得虎子话多的有点不正常,哦,原来如此套近乎是有原因的,又打算和同学一起约着打羽毛球了。从他放寒假开始已经打过好几次了,每次回来便保证,这一定是最后一次。其实,我知道这远不是最后一次,老公说这是小时候惯出来的坏毛病。还真不假,小时候他让讲故事,讲完一个还让讲,说是最后一个,最后一个讲完了,又来最最后一个,直到如今干什么事总有最最后。我听着他满嘴非去玩不可的大道理,无言以对,又没原则的同意他的最最后了。

过大年这几天连着看片子,居然走成了惯性,忍不住和老公凑在一起又看了黄渤主演的《蛋炒饭》和港片《窃听风云2》,蛮不错的两部片子。看了《蛋炒饭》觉得人傻有人傻的福,是你的,别人抢不走。看了《窃听风云2》觉得炒股真可怕,别有钱没钱跟着犯傻。总结的有点hold不住重点。

我们忙活着,婆婆和妈妈也没闲着,她们竟然在看时下颇为流行的《步步惊心》。她们不懂什么是穿越剧,俩老太太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这个若熙,她能预知未来,她算准了老四将是未来的皇帝......

嘿!还别说,大冷的天各得其乐呢!

篇4: 大年初四日记

大年初四,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奶奶家拜年。我们坐了几个小时的火车觉得很兴奋,因为马上就可以见到爷爷奶奶还有可爱的妹妹了。

一进家门,我就马上给爷爷奶奶拜年说吉祥话,这时奶奶赶快给我一个大红包。我还收到了好多红包呢!

哈哈,过年真好啊。

篇5:大年初四日记

在这里还是给大家介绍一下,大年初四的风水习惯,或许大家了解过了,还是会注意些什么。毕竟这些都是一辈一辈传下来的习惯,总有他的道理的。虽然被遗忘了、淡化了,但作为对中国风水习俗文化的一种了解,也是很不错的。

其实这个是以前人们还没有任何网络通信等工具,习惯的见面就说新年好的。不过现代人对礼貌礼仪都比较忽视了。这也是被说“人情冷暖”的原因之一。现在不在大街大巷里碰面就说新年好,至少接电话的时候,说上一句报喜话。这是一种礼貌,也是初四除霉运的习俗哦。

大年初四晚,全家一起吃“折罗”

或许这个说法现在的人比较少听到了,而且也没有这样的习惯了。其实现在一过年,大年初一到年初四五,大家天天都聚集在一起食饭,不是姑姑上门拜访,就是女儿回娘家的,还是那个亲戚好,那个亲戚去,过年天天都有好菜吃。不过现在的人们比较懒了,自己弄个七八样菜的实在麻烦,都喜欢到外面餐馆,酒店里吃。所以“折罗”基本上是吃不到的。所谓的“折罗”就是把前几天的剩菜都煮来吃饭,剩饭剩菜干净,是寓意“扔穷”。

大年初四有迎神的习俗,不宜出远门哦

对于各位奶奶、妈妈的都应该知道这个习俗的比较多,需要准备什么贡品来祭神。做生意的也比较清楚,因为大年初五为开市,一般初四就祭财神,好在初五开市图个吉利,望今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而家里的就祭灶神,祈求五谷登丰、家宅平安。相传大年初四,灶神会降临到每一户家里,所以人们忙着要恭迎灶神,不宜出远门。

篇6: 大年初四日记

其实这个是以前人们还没有任何网络通信等工具,习惯的见面就说新年好的。不过现代人对礼貌礼仪都比较忽视了。这也是被说“人情冷暖”的`原因之一。现在不在大街大巷里碰面就说新年好,至少接电话的时候,说上一句报喜话。这是一种礼貌,也是初四除霉运的习俗哦。

大年初四晚,全家一起吃“折罗”

或许这个说法现在的人比较少听到了,而且也没有这样的习惯了。其实现在一过年,大年初一到年初四五,大家天天都聚集在一起食饭,不是姑姑上门拜访,就是女儿回娘家的,还是那个亲戚好,那个亲戚去,过年天天都有好菜吃。不过现在的人们比较懒了,自己弄个七八样菜的实在麻烦,都喜欢到外面餐馆,酒店里吃。所以“折罗”基本上是吃不到的。所谓的“折罗”就是把前几天的剩菜都煮来吃饭,剩饭剩菜干净,是寓意“扔穷”。

大年初四有迎神的习俗,不宜出远门哦

对于各位奶奶、母亲的都应该知道这个习俗的比较多,需要准备什么贡品来祭神。做生意的也比较清楚,因为大年初五为开市,一般初四就祭财神,好在初五开市图个吉利,望今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而家里的就祭灶神,祈求五谷登丰、家宅平安。相传大年初四,灶神会降临到每一户家里,所以人们忙着要恭迎灶神,不宜出远门。

篇7:大年初四日记

正月初四,是母亲的生日,杯酒言欢。每年的这一天,无论我们兄妹六人身在何处,都要来到母亲身边,为妈妈祝寿。我与二弟知青下乡到穷乡僻壤的山村,要翻山越岭三小时,才能乘车回到沈阳。那时,我们身于中年的几个兄妹,却像小孩子一样,爱恋地围绕在母亲身旁说着笑着……

血脉情永恒。1992年端午节后,母亲去世了……之后,正月初四的相聚,成了我们家族的默守成规,弟弟妹妹都会到我这个姐姐家,互述家庭、工作、孩子,等等身前身后事。直至现在,依然是谁家有难心的事,姐弟之间都能热情快肠地伸出援助之手。

永远难忘的2012年,正月初四,我正好六十六岁,在我们东北,六十六的生日要在正月初六那天办寿宴。三弟又是早早地把酒店预订好了。

在初四的早上,老弟弟打来电话告知,“事事就绪,只待共祝姐姐寿比南山啦,哈哈,你问我身体啊,挺好,放心吧,最近血压和心脏都正常……我一会儿去岳父家……”此时的我,不再萦心牵肠了。

这白天,我和老公欢声笑语,傍晚六点左右,我吃过晚饭出去遛弯的时候,儿子慌慌张张地找到我,未走到近前,便大喊一声:“妈,快走,我老舅不行了!”刹那,我心地宛如晴天霹雳一样!不知道怎么上的儿子的车,车灯闪亮着应急的信号,风驰电掣地奔向弟弟的岳父家,我三步并两步地跑进屋,眼前呈现的竟然是老弟弟直挺挺的身体……我心像针扎的那么痛!嚎啕大哭,泣不成声,真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我摸着他的手,想拉他起来……一个49岁,身高1.86米魁梧的男子汉,就这么一句话也没说地离我们而去了。七十多岁的哥哥老泪纵横,哽咽地说:没想到啊,没想到,没想到你最小,你还先走了,我们当哥姐的没有照顾好你啊!

相关专题 四日年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