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教育孩子?

RaceDK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RaceDK”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拿什么教育孩子?(共8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孩子爱拿别人东西家长如何教育呢?

1、满足孩子基本的物质需要,

孩子“拿”的思想从何而来?因为没有,所以才“拿”,这就是孩子最简单的逻辑。当孩子需要某样东西时,我们不应该沉默或呵斥对待,我们应该问清楚孩子想买这个东西是做什么?如果出于正当的需要,家长应该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对于不必要的购买要求,我们要拒绝,拒绝时要讲清楚为什么不买,让懂得不买的原因。

2、要限制孩子的物质欲望。

人的物质欲望是无止境的,家长若孩子要什么买什么,长此以往,一旦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走向极端,造成不良后果。孩子的“拿来主义”行为,也有这个原因。所以我们要学会控制孩子的物质需求。让孩子认识到,在要任何东西之前,都要考虑自己是否需要,并且自己能不能好好的爱护好,

3、培养孩子通过劳动获得物质满足的习惯。

父母一味的满足孩子,孩子就会觉得只要张张嘴就可以行到东西了,慢慢就会养成懒惰的习气。

生活中我们可以让孩子帮我们做简单的家务来让他们获得想要的东西。无论他最终做得好坏,我们都应及时送上表扬,给予他精神鼓励或物质奖赏。让他们体验到劳动所得带来的成就与乐趣。

4、应告诉孩子偷窃是可耻的。

在看到一些小事故事视频上有偷窃行为时,我们要利用这个机会好好教育我们的孩子,偷窃是可耻错误的行为。

篇2:孩子爱拿别人东西家长如何教育呢?

1、满足孩子基本的物质需要,

孩子“拿”的思想从何而来?因为没有,所以才“拿”,这就是孩子最简单的逻辑。当孩子需要某样东西时,我们不应该沉默或呵斥对待,我们应该问清楚孩子想买这个东西是做什么?如果出于正当的需要,家长应该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对于不必要的购买要求,我们要拒绝,拒绝时要讲清楚为什么不买,让懂得不买的原因。

2、要限制孩子的物质欲望。

人的物质欲望是无止境的,家长若孩子要什么买什么,长此以往,一旦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走向极端,造成不良后果。孩子的“拿来主义”行为,也有这个原因。所以我们要学会控制孩子的物质需求。让孩子认识到,在要任何东西之前,都要考虑自己是否需要,并且自己能不能好好的爱护好,

备考资料

3、培养孩子通过劳动获得物质满足的习惯。

父母一味的满足孩子,孩子就会觉得只要张张嘴就可以行到东西了,慢慢就会养成懒惰的习气。

生活中我们可以让孩子帮我们做简单的家务来让他们获得想要的东西。无论他最终做得好坏,我们都应及时送上表扬,给予他精神鼓励或物质奖赏。让他们体验到劳动所得带来的成就与乐趣。

4、应告诉孩子偷窃是可耻的。

在看到一些小事故事视频上有偷窃行为时,我们要利用这个机会好好教育我们的孩子,偷窃是可耻错误的行为。

篇3:教育孩子还是在拿孩子撒气,你分清了吗

教育孩子还是在拿孩子撒气,你分清了吗

暑期,给豆豆报了一个游泳班。第一天学游泳,豆豆很兴奋。很快换好泳衣戴上泳帽。教练带他下水没多久,我接了个电话就出去了。

暑期,给豆豆报了一个游泳班。

第一天学游泳,豆豆很兴奋。很快换好泳衣戴上泳帽。教练带他下水没多久,我接了个电话就出去了。进来时,发现他被教练带到泳池一角,正在说着什么。再仔细一看,好似豆豆哭了。

又过了一会,豆豆看见了我,伸出手指指向我的方向。我走过去,教练对我说:“他不敢放手,说不学了。”

这时,豆豆一边啜泣一边说:“妈妈,我不学了,游泳太难了。”

我问他:“有点害怕是吗?”

他点点头说:“是的。”然后可怜兮兮地说,“我不学了,我们回家吧。”

这时,边上有一个比他还小的男孩子游得很好。我说:“你问问这个小朋友,他刚开始学的时候害怕吗?”

豆豆尚未开口,那个小男孩已现身说心得:“我刚学的时候,也害怕,还喝过泳池里的水呢。现在,你看我。”接着,使劲在水里划拉了几个。别说,真是像模像样。

即使如此,豆豆依然坚持不学了,而且哭声越来越大。我平静地对他说:“游泳是你自己选的,不能有点难度就说不学了。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好兔子绝不放弃!’教练说你闷水很好,动作也标准,只要能打败心里那点小小的恐惧,就没有问题了。”

豆爸拉了我一下,对儿子说:“学游泳有什么可怕的?教练在边上,又不能淹死。哭什么哭!男孩子要坚强知道吗?”

然后我们就退出了游泳池,坐在楼下盯着监控画面看。

可能是见我们出去了,没了依赖,也可能是教练没有强制让他放手。总之,通过监控我们发现他不哭了。这时,一个小时的课程也结束了。

我和豆爸进去接他,教练说:“他还是有点害怕,不敢放手,要一直抓着我。你们谁会游?明天来陪陪他。”

豆爸说我来。我说我也来,虽然我不会游。

豆豆又开始哭了:“明天你们俩来吧,反正我不来了。”

正说着,一个和豆豆差不多大的男孩也哭了,说妈妈我头痒。一个年轻的妈妈走过去,给他抓了抓。豆豆刚从泳池里爬上来,那个男孩又哭了,说妈妈我眼镜勒得慌,背还痒。妈妈明显是生气了:“我看你就是不想练!一会头痒一会背痒,怎么弄多事?赶紧去练。”

孩子不走,低着头一边挠背一边哭。妈妈彻底火了,对他背上使劲拍了两巴掌,低声吼到:“不许哭,赶紧去练!天天这样,就站在水里。不游能学会?”

我小声对妈妈说:“他是不是害怕呀?我儿子刚才也哭来着。”

妈妈没有熄灭怒火,一边往儿子身上泼水一边继续说:“赶紧去练呀,还杵在这干嘛?我说过了不许哭,听见了没?都是你奶奶平时给惯的,一点苦都不能吃!”

听出来了,这是对奶奶平时“惯”孩子充满怨气。可能就孩子教育问题,妈妈与奶奶存在分歧,沟通无效或者说无法沟通。这在两代同住的家庭中是很常见的。

平时孩子的各种表现不尽如人意,妈妈为了维持家庭的表面和谐,在家里压抑了自己对奶奶对老公或者是其他家庭成员的不满情绪。

孩子在学习游泳时,没有表现出妈妈期待的“勇敢与勤奋”,而是找各种借口逃避练习。

于是,对奶奶的不满,对孩子的失望,一股脑儿涌入了妈妈的大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说实话,我也做过类似迁怒于孩子的事,所以能够理解妈妈心里的憋屈与无力。但是,作为家庭中最弱小的孩子,无缘无故承载了几倍于“所犯错误”的惩罚是不人性,也是不道德的。再说,你眼中所谓的“错”真的是孩子的错吗?

关于迁怒,最广为流传的.当属“踢死猫”的故事。

说,一位总经理在上班的路上,遇上了堵车、红灯等种种让人心烦的事,带着烦躁的心情,终于来到办公室,还没有坐定,秘书拿着文件进来了,而且要总经理马上审阅。此时总经理正心情不好,所以训斥了秘书,秘书无缘无故的被训斥后,出了总经理的办公室。

这时平时爱开玩笑的部门经理,正好看见她,就过来说她的衣服怎么难看,而秘书此时的心情,怎么能容忍他这么说自己呢,马上就暴跳如雷的骂了这位经理。经理知道她是老总家的亲戚,所以只能忍气吞声了。

经理回到家想起今天被那位秘书骂就上火,看见自己的儿子在玩游戏,就训斥儿子不好好学习,没有上进心。儿子很委屈,本来已经完成了今天的作业,放松一下,现在看电视的心情也没有了,就回到了自己屋里。

这时,他平时很喜欢的小猫,跑到他的脚下,他想都没想,一脚将它踢飞,结果这只可怜的猫被踢死了。

在一个家庭中,最容易成为出气筒的就是孩子。因为孩子最弱小,对他吼叫、责罚、甚至打骂,成本最低――他不会和你对着吼对着骂对着打呀。还有,孩子也最不记仇,隔天或者隔一会就忘了。

但是,经常这么做的结果是,要么孩子满心委屈无处倾诉伤害自己,要么积攒仇恨在长大之时一报雪耻,要么用你对待他的方式对待他人或发泄在他物上,比如踢死猫。

就刚才那个孩子,他说头痒背痒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和豆豆一样,觉得难不想学了。(ps:豆豆在学游泳的同时,我也在学,豆爸是教练。连续学了几个晚上也没学会换气。豆爸说我手脚协调能力不好,从平时做家务就能看得出来。一定要勤加练习,俗话说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嘛。所以,我决定:不学了。游泳于我,太难了。)

无论哪种情况,呵斥打骂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像教练对妈妈说的那样:“他在我这学习,我会给他施加压力,如果在家里,你也给他施加压力,孩子会崩溃的。所以,你们在家里要多给他肯定与鼓励,尤其是像你们家孩子这样,胆子比较小的。”

事实上,第二天我们陪豆豆一起下水后,他很快就克服了心里那小小的恐惧,还反过来教我。接下来,上游泳课就成了一件快乐的事。

成人的世界由于压力过大,很容易积攒不良情绪,家庭成员若再不给力,真是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而孩子的不良表现又极易成为导火索,从而最终成为出气筒。

可是,成人有情绪可以看书、看电影、运动、找朋友倾诉,甚至可以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孩子能怎样?尤其是有的父母,要求孩子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眼泪一滴不许流。

我想问一句,孩子是亲生的吗?

篇4:如何教育孩子

一、教育孩子其实是其乐无穷的一件事

如果你找对了教育方法,那么,教育孩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之一。大家设想一下,人生的快乐有多少种?如果一个人在教育孩子上,包括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上,找不到天伦之乐,找不到亲情,那么人生就太朴素了。如果亲情不稳定,不能体会那种恒久的亲情,那么自己就会觉得活得没劲。活得没劲,就把你的这种观念传达给孩子,孩子活得也没劲,所以孩子才不学习。

我想,会教育孩子的人能体会出在教育孩子中,树立了一个人的那种无穷的乐趣。教育好一个孩子,你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尊严感、价值感。这对于一个人到中年的人,恐怕是非常重要的人生一面了。教育子女是其中最重大的一块。人生成功方面之一,就是教育孩子成功。

教育孩子实际上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简单到什么程度呢?如果你不自觉地使用对了方法,你好像什么都没做,就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自然而然地成长起来。好像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也没有特意的追求。如果你要是教育不对的话,这个就难上加难了。有的家长说:“我都快被他逼疯了。”其实,在教育的互动中,你和孩子的感受大抵相似。我说:“你呀,你也快把他逼疯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绝对是一样的。所以,孩子快把家长逼疯了,家长基本上长也快把孩子逼疯了。

苏霍姆林斯基在《孩子的心灵世界》写到:教育孩子其实是最简单的一件事情,简单到什么程度,如果一个父亲能够把心摆正,能够正视孩子,他能够把孩子当人看,他把这种观念传递给他,那个孩子自然就成长。关键是怎么把心摆正?什么叫正视?怎么传达这种观念?这是根本。这个说简单就太简单了,要说难就太难了。所以,我们要是把这个方法学会,教育孩子每天只需要十分钟就行了。其它时间,让他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只要每天在他身上投入十分钟就行了。找对方法,那简直太简单了。我们平时没有人教你这是对的,可是,我们做对了。也有时,这么简单大家却做不到。

二、人体的力量

如果你的潜能没有的话,那你还开发什么呢?假设说,我们在一座山上硬挖煤,而这个地方不是产煤的地方,你挖一百米,二百米,一公里,两公里挖出来全是石头,根本没有煤。就是说,潜能开发必需先有潜能,才能去开发。

三、家长的角色之生命教练

孩子刚出生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所有人类行为,从简单的肉体上的肢体动作到复杂的精神上的活动,他全都不会。他与生俱来的最重要的本能就是学习的能力,凭借孩子的这种本能,家长可以训练孩子学会任何人类动作。事实上,孩子后来一切行为动作都是有意无意学习的。

可是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好像孩子不被教导和训练,就理所当然地应该会很多的东西。甚至我们中国的圣哲孔子也认为:“人是生而知之”,这其实是一种重大的误解。由于人学习能力太强大了,在与成年人一起生活的过程中,孩子会自动模仿我们成年人的言谈举止,同时孩子还会在他周遭的环境中,自动随机地摄取信息,然后他在不经意中表露出来了。我们成年人对此惊讶不已,我们所观察的现象仿佛孩子不用学就会。

其实,孩子的这种自动的学习是不完整的,不规范的和不系统的。有些东西他学会了,有些东西他没有学会,而我们成年人无法知道他哪些东西学会了哪些东西没学会。基于此,我们认为那种留存在人们大脑中的“很多人类行为,孩子不经过教育训练就应该会”的假设是不对的,并且是绝对有害的。我们应该建立起新的教育理念:“任何正确的人类行为,都是要经过系统教育训练才能在孩子身上固定下来。”由此我们就可以推论出:如果孩子事先没有被教导过,他做错事是完全正常的,是预料中的事情,所以不应该被批评和惩罚。

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真正杰出的人,就要对孩子进行系统的训练,才能使他逐渐学会不但按“人”的方式来行为,而且是按杰出的人的方式来行为。

我们人类行为,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三大类:

(一)我们的肢体动作。从站立、坐姿、走路、跑步、穿衣、吃饭、睡觉、刷牙、洗脸、游泳、各种体育运动等等。这类动作的特点是它们都是有正确标准的,任何动作都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孩子才能把动作做标准。如果没有经过耐心地教导和训练,孩子可能根据自己所见所闻而“自学成才”这就使他很多东西都学歪了,学走样了,甚至不会做。因此家长在孩子刚开始学爬行,就应该耐心训练孩子的各种动作,这样孩子才能干净利落敏捷迅速地做各种动作而不是拖泥带水行动迟缓。

(二)我们接人待物的方式。我们人类是社会生物,每个单个的人,如果没有他人的合作是无法生存的。所以我们必须从小训练孩子怎样与人交往。孩子刚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该怎样对待别人,完全是后天习得的经验。如果我们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训练,存留在孩子潜意识里的各种“生活样式”品质优秀,那么他就会在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网中游刃有余应付自如。相反,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他不知道怎样正确地与别人打交道,等到他到了必须与交往的时候,他会按他习惯的模式与人相处,如果这种交往给别人带来困扰和痛苦,别人就会以相同的方式来对待他,而使他痛苦不堪。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此我们家长必须在孩子生命之初,就对孩子如何与人相处进行训练培养,我们必须通过身教和言教等方式,把怎样对待父母、怎样对待兄弟姐妹、怎样对待叔叔阿姨、怎样对待同学朋友、怎样对待老师、怎样对待陌生人、怎样对待自己等正确的方法教给孩子,并训练他彻底掌握为止。这样他才能适应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并且通过与人互动来获得别人的认同从而建立起正确的自我观念。

(三)我们的精神活动。人类是有理性的动物,我们每天要用自己的大脑对我们外界的`世界进行思考加工,并且我们根据思考加工的结果来指导我们的行动。这样如果我们的思考方法是正确的,那我们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指导我们正确的行动。如果我们思考的方法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在错误的结论指导下来行动,必然使我们遇到挫折和失败。因此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没有人教会他正确的思考,那几乎是灾难性的。家长在与孩子一起生活的过程中必须把关于这一系列问题的正确的观念传达给孩子,并且教会孩子正确的思维方法。这样孩子才能开始真正的精神活动。而杰出的人就是从小在这方面训练的比较充分,他们的大脑被开发出来了,能够正确地思考他们所遇到的人、事和物,从而使得他们根据自己的思考来决定的行为符合客观规律和社会规范。以此使他们得到了他们想要达到的结果。

篇5:如何教育孩子

一、如何教育孩子成长

期待孩子能够从小出色是很多家长的期望,但是孩子的成长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有时候期望过大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负担,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最好能够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这样子才能够了解孩子每个阶段的需求,从而让他们的童年过的愉快又充实。

1、孩子学走路

孩子学走路并不是越早越好,而旧式的看法认为孩子能爬就能走也是一个错误的结论,婴儿的骨骼中胶质多,钙质少,因此他们的骨骼比较脆弱,若是过早让孩子学习走路,身体的重量会加重四肢的负担,长久下去容易使得下肢变形,因此不要太早的让孩子直立行走,尤其是胖胖的小宝宝,孩子学习走路的正常时间是在一岁左右。

2、骑脚踏车

孩子骑脚踏车不要过早,因为骑脚踏车对于腿部的力量要求比较高,但是孩子的肌肉力量比较弱,太早骑单车容易让腿部肌肉发酸,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下,对于儿童的骨骼成长十分不利,建议孩子学习脚踏车可以放到五六岁左右再开始。

3、过早接触电子产品

这个现象在现代家庭中非常普遍,平板电脑,ipad等已经成为了许多孩子的幼年玩具,电子设备可以下载很多的游戏和视频,这让孩子对于电子产品爱不释手,但是孩子若是长期的玩电子产品,对于他们的眼睛视力有着很大的影响,为了让宝宝不从小变成戴眼镜的小博士,还是要让孩子少接触电子产品。

4、涂鸦画圆

虽然说达芬奇刚开始学习绘画的时候就是通过不停地绘制鸡蛋启蒙,但是这个方式并不完全适合于宝宝,孩子的思维需要开拓性的发展,刚开始让孩子接触绘画的时候不要限制他们的绘画风格,即使是看不懂的涂鸦,也是在锻炼孩子的思维和想象力,他们这是再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所想和感情,家长不要提前教育孩子画简单的几何图形。

5、学习乐器

有些爸爸妈妈认为孩子学习乐器越早学可以学的越好,其实不然,钢琴,小提琴等优雅的乐器,过早接触并不利于孩子的手部发展,因为学前儿童的骨骼和关节并没有完全的发育成熟,过早接触正统的乐器培训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会是一种很大的挑战,挫败感可能会远远大于成就感。

总结:过早的让孩子成长可能会抹杀了她们的童真,带走了他们很多快乐,孩子的教育提倡循序渐进,慢慢的来,看着孩子在自己的努力培养下变得更加聪明优秀,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要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给孩子一个纯真美丽的童年。

二、教育孩子的五个不要

1、不要瞧不起孩子

“你这么这样笨啊!”或者“你是木头人吗?”

每当这类瞧不起孩子的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

2、不要恐吓孩子

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也会减弱他的自我观念。

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或者“你再打弟弟,妈妈就要狠狠揍你一顿。”

每当孩子听了这些话,他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3、不要贿赂孩子

有些父母许诺孩子,如果读书成绩好,就给买什么东西,以此将刺激作为动力,这不是个好办法。

这样的贿赂会引发孩子做事的动力由内转向外。他不是为学习建立起来的良好自我观念而学习,而是为了物质奖励。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目的性。

4、不要逼孩子答应“下次不敢了”

孩子犯了错误,妈妈气极地说:“好,现在你要答应我,你再也不敢这样了。”可不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妈妈觉得自己受了骗,大怒地骂道:“你答应妈妈的,怎么又不乖啦?”

妈妈该知道,要小孩许诺是没有意义的。许诺和恐吓是一对难兄难弟,对孩子不会起积极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许诺反而会使他再度犯错而感到难过。即使孩子不太敏感,也会使孩子口是心非。

5、不要过度保护监督孩子

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因为当父母过分监督孩子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决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篇6:如何教育孩子

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儿子已经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了。在这几年中,儿子成长迅速,进步明显,下面讲讲我的育儿心得:

一、多陪孩子“玩”。

我们常言:“玩”是孩子的天性。通过玩,我发现他是一个动手能力很强的小朋友。只要时间允许,我都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散散步,做做游戏,在玩中增强体质,增长见识。记得我们刚开始和他玩飞行棋时,他输了就哭。为此,在后来的游戏中我们要求他承担相应的责任并遵守游戏规则,以此增强他的自信和坚持性,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相信孩子能行。

儿子在刚上小班时,比较胆小,害羞,不爱与人接触。后来我和他制订了一个可衡量的、实际的目标:在幼儿园里一学期获得10个以上五角星就有奖励。然后,我慢慢将奖励扩大到其他方面,于是他自己也有了一个目标,上课积极发言,回家向我们汇报。现在,在老师的帮助下,对课堂发言有了明显的自信。

三、学习的最佳期限。

我认为小孩的教育应该以他的生物成熟为前提。在他还小的时候,我从不强求他参加一些补习班,我尊重孩子,由孩子自己选择感兴趣有爱好的进行学习,孩子喜欢什么就学什么。进入大班后我发现,儿子对认字的欲望非常强烈,有时走在路上,他会突然对我说“妈妈,这是××字?”于是,我边走边教,往往事半功倍。我始终认为,某一技能的学习有他最佳的年龄,不做拔苗助长的事。

四、培养做好孩子。

按照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大班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处于好孩子定向阶段。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做好尊老爱幼的表率,懂得一起分享,及时同孩子沟通,认真听孩子讲话。让他开始从关心自己的需求发展到较全面地关心别人的需求,教给他减少冲突的有效策略,增加对攻击行为有害后果的了解,为自己塑造一个社会赞同的形象。

做为孩子的家长,我们尽力而为这都是应该做的,非常感谢大一班全体老师的淳淳教导,辛勤付出。其实每一对父母都有一本难念、难忘的育儿经,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我们父母的殊荣,我们也想做称职的父母,希望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7:怎么教育孩子

怎么教育孩子?孩子太听话反而不好

经常听到妈妈们唠叨:“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可专家们告诫父母,“太听话的孩子问题更大,因为他们很可能失去更重要的东西――创造力。”

经验证明,“淘气”的男孩子往往比“老实”的女孩子更有创造力。其原因就是淘气的孩子接触面广,大脑受的刺激多,激活了孩子的智能。因此,给孩子一点“不听话度”对提高孩子的创造力是有好处的。

我们中国的老传统是喜欢老实的孩子。父母总希望孩子规规矩矩,百依百顺,孩子稍一调皮就不能容忍,往往是管得过死,限制过多,把孩子的创造性给扼杀了。其实调皮、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创造力发展的幼芽,只要不出大格,不要限制太多。什么都看着大人的眼色行事,唯唯诺诺,将来注定是个没出息的孩子。

篇8:怎么教育孩子

每天看新闻,总会瞧见很多不幸的事情发生在那些涉世未深的孩子们身上。最近就有一件事情轰动南方媒体圈,一个涉世未深的大二女生在实习时遭受一名记者的侵害。

这样的悲剧已经不止重演一次,父母们在满满的愤怒之外,更应该思考,对孩子的自我安全保护问题上,该怎么教育。

给女儿最好的保护是极限教育。

一位17岁的女孩曾经在夏天的凌晨半夜才回家。过了几天,她的父亲约她外出喝酒,还对她说:“尽量喝,爸爸会负起责任带你回家的,放心喝吧!”

那天他们一共跑了5家店吃吃喝喝,但到了最后一家时已经毫无印象,她醉倒在了吧台上。

事后,父亲叫了计程车带她回家。

隔天,女孩醒来,发现父亲一早就出门了,但给她留了一封信。

信里这样写道:昨晚你记得喝了多少酒而醉倒了吗?一共是两杯啤酒跟五杯角HIGH,这就是你的极限。世界上有很多坏人,我没办法永远在身边保护你,所以才让你知道你的极限,学会自己保护自己,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这位父亲没有用强硬的方式教育女儿,而是用了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给女儿好好上了一课。

的确,对于女孩子的自我安全保护教育,最需要的就是一种极限教育。父母拼尽所有富养女儿,保护她十年、二十年,但孩子不可能始终待在自己的视野里,而且终归要长大。长大以后,社会不会给女孩子太多试错的机会,一旦有都会是致命的,所以女孩子需要有一个底线,了解自己所能承受的极限,保护自己先从了解自己的极限开始。

给儿子最好的保护是阳光教育。

有一个14岁的男孩,放学后看到书亭里有一本喜欢了很久的书,可是自己没有那么多钱,于是就大着胆子把书藏进了怀里,谁知被刚转身的老板发现了,老板把他扭送进了派出所,几名警察轮流审问他,还打电话通知了孩子的父亲。

很快,孩子的父亲就赶到了。男孩低着头,默默等待父亲的责骂。

“我想,这一定是个误会。” 父亲淡淡地开口了,“因为我非常了解我的儿子,他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他一定十分喜欢这本书,只是因为没有带足钱,才这样的。你们看这样行不行,我出三倍的钱买下这本书,这事就算结束了。”

然后,父亲就掏出了钱包。男孩惊呆了,他看着父亲,父亲也看着他,眼里没有责备,有的只是爱怜。

出了派出所,父亲停下了脚步,他捧起孩子那张满含羞愧与感动的脸说:“儿子,人这一辈子或多或少都会犯错误。听着,忘记它!不要让它在你心里留下阴影,好好学习和生活,只要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你依然是一个让父母骄傲的孩子!”

说完,他郑重地将这本书放到孩子手中。男孩控制不住地放声大哭,父亲慈爱地将他搂进了怀里。

给男孩子最好的保护是阳光教育。男孩子的成长难免会犯错,犯错后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教育,受到社会过多负面因素的影响很容易误入歧途,陷入阴影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的阳光教育,教会孩子学会承担,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面对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父母更需要的是有逻辑的正面管教,在指出错误的同时,也要指出孩子的某些可取之处。让孩子学会赏识自己,做品行更优秀的自己,这是教会男孩自我保护的一种升华。

相关专题 拿什么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