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办学的思考

蓝豌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蓝豌豆”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欠发达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办学的思考(共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欠发达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办学的思考

关于欠发达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办学的思考

关于欠发达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办学的思考

陕西省铜川市聋哑学校 宋志新

近年来,随着国家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现状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为此,国家在“十一五”期间中出台了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要求在中西部地区30万人口以上的市、县建一所综合性或单一性的特殊教育学校,现有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要得到明显改善。这一举措有力的推动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如何把握良好机遇,办好符合当地实际、具有地方特色的特殊教育学校,是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类特殊教育机构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本人从普校到聋校,从事学校管理工作二十多年,从中深深体会到残疾儿童及其家庭是社会上最为弱势的一个群体,因残致贫导致了上学难;而现有特殊教育的局限性导致了其成年后就业难;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平等地位导致了生活困难。虽然国家不断地出台政策,加大了对特殊教育的投资力度,但特殊教育学校办学之路依然很艰辛,困难重重。特殊教育学校在体制、机制、学制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亟待我们解决。今后特殊教育学校该怎么办,路该怎样走,在此谈一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加大建设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的力度

目前聋教育在全国已基本普及并形成了一定规模。我省属西部欠发达省份,特殊教育学校的普遍现状是:规模小、基础设施较差、师资力量薄弱、布局不合理、门类不齐全、课程设置不科学、社会效益不明显。现阶段因资金投入、办学条件、师资配备等方面不利因素的制约,省内特殊学校多以聋校为主,在校生中听障生占绝大多数,而视障、智障只占了其中的极少数。为了能够让各类残疾的适龄儿童走进校门,接受较为专业的教育,科学规划,合理布点,分地区、按人口数量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建设一批综合性的特殊教育学校应是当务之急。在西部地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迫使我们必须这样做:一是随着优生优育,国民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残疾儿童日趋减少,聋校招生难;二是智障、视障儿童多年来被拒之校外,无学可上;三是西部地区人口居住疏散,而且相对贫困,绝大多数家庭没能力送孩子到省会城市上学。

建议省政府修订特殊教育发展规划,整合现有资源,对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合理布局,加大地方财政的投入力度,鼓励地方政府积极利用国家项目资金,加快硬件设施建设的步伐,为我省特殊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打好基础。在管理体制方面,建议将特殊教育真正纳入教育目标考核体系,提高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实行特殊教育一票否决。

二、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特殊教育面对的是特殊群体,而且这个群体当中个性差异较大,这对特教工作者而言,仅有爱心和耐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较高的业务素质。目前各特教学校的教师绝多大数来自普通师范院校或由普校调入,从特师专业毕业的只有极少数,特校教师队伍专业素质普遍较差、业务能力不强,缺乏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严重影响了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降低了社会各界对特殊教育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对事业的发展极为不利。

一所综合性的特特殊教育学校,除建设配备好硬件设施外,必须足额配备各类专业教师。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各级教育部门要协同人事等部门,采取引进特殊人才等方式,每年计划招聘一批特教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充实到特教学校来,不断优化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其次,要想方设法稳住教师队伍,要从职称评定、工资及福利待遇等方面不断提升特教老师的社会地位,要防止人才向沿海发达地区流失;第三,要加强对现有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轮训的力度,增强其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事业发展的需求。(教学论文 )最后,要设立省级示范学校,建议在省会城市创办一所集聋、盲、启智等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特殊教育示范学校,发挥人才优势,面向全省特教学校积极开展特殊教育、教学研究,开展培训、支教、深造等活动,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类残疾儿童在特校,接受相对专业的教育。

三、真正凸显地方办学特色

特殊教育面对的是各类残疾儿童,由于他们本身的某种缺陷,无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值较低,所以这就造成他们课业程度差,基本技能低,走向社会后很难找到合适的事情去做,以致一部分人走向偷盗等犯罪道路。怎样让他们学有所成,变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是我们多年来面临的一个问题。特殊教育学校要结合本地实际,将学生的学业和将来的出路兼顾考虑,办有地方特色的学校,让学生毕业后较快融入社会,找准自己的立足点,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可开办不同类型的兴趣小组(如美术、陶艺、剪纸等),吸收那些有爱好或特长的`学生参加,让专业性较强的教师兼职辅导,有条件的学校可外聘专业技师客教,使他们的爱好、特长得到提升。这样做既为他们今后的创业辅路,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在校生活。

2.开展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关键是要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因地制宜是基本原则,学以致用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学校在高年级可积极开展种植、养殖、手工制作、机械加工等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技术课程,要与当地的企业联姻,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工人。每周安排足够的课时让高年级学生去参与实习,在劳动实习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学校也可以与当地企业联合或独立创办校办企业,可让高年级学生在其中承担一部分的工作量,使他们得到锻炼,提高,也可以直接吸纳毕业生在校办企业中就业,提升学校的社会效益。

3.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就目前而言,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偏远农村,毕业后返乡率高。根据这一情况,学校可联系一些养猪、养兔、瓜果种植等农户,与他们建立联谊关系,定期带学生去参加劳动实习,同时让专业户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这方面的兴趣,为他们今后回乡做一些辅垫。

总之,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正处于一个繁荣期,如何把握这一发展机遇,办好特校,切实解决当地残疾儿童家庭的困难,是我们特校共同探讨的课题。

篇2: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问题思考

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问题思考

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零增长或负增长.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体制、教育等方面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相应对策.

作 者:华明伦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济南,250021 刊 名: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YOUTH ADMINISTRATIVE CADRES COLLEGE 年,卷(期): “”(2) 分类号:F3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农民收入问题   成因   对策  

篇3:欠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

欠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继沿海开放之后提出的跨世纪发展战略任务,是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共进的又一重大决策,也是向约占国土面积2/3、人口近1/2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腾飞吹响的进军号。这些地区能否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快速发展迎头赶上,事关改革开放的成败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对于我国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最终走向共同富裕尤为重要。?

根据多年来在市、县工作的实践和体会,借鉴沿海发达地区发展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作为国民经济首要基础的区域经济单元――县域经济是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大系统中属于中观层次,是市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充分激活这一区域经济主体,形成现实的经济增长点和市场竞争力,可以推动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带动的区域经济,对于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腾飞是至关重要的。?

长期以来,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由于受经济基础、地理环境和政策因素等制约,呈现出的特点主要有:经济起点低,发展速度慢,规模总量偏小,市场化水平不高,区域特色不明显,财力有限,对经济发展贡献率显弱,经济增长质量有待提高。就拿朔州市来说,全市国土面积1.0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32万,六个县区的GDP仅为59.46亿元,财政收入3.37亿元,人均水平仅相当于发达地区的60和45。六个县区现有工业企业5154个,总资产48亿元,工业总产值48.9亿元,平均每个企业资产和产值分别为93.2万元和94.9万元;煤炭工业占总资产和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8和4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4417元和2306元,人民生活水平同经济发展程度一样不够理想。目前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型支柱产业受到严峻挑战,后续的多元特色支柱产业尚未形成,发展出现了低速徘徊状态。造成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由于思想观念落后。长期以来受封闭保守、固步自封、小富即安等传统观念的束缚,仅满足于对自然资源的低水平开发,吃老本,坐吃山空,抱残守缺,形成了一种惰性经济。市场经济意识不强,经济工作主动性、创造性不够,没有很好地发挥、挖掘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形不成向外拓展的区域性特色产业群体,在市场环境变化的新形势下,使原有的资源优势萎缩甚至丧失,劣势却更加明显,经济发展处于被动局面。另一方面是受物质基础的局限,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造成与外界经济交往的负面影响,失去了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信息流与外部环境交换的大好机遇,使自身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经济发展的差距愈来愈大。?

县域经济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社区,是宏观与微观、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结合部。因此,在促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应该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中心,坚持“固农、强工、兴商”的方针和“协调发展、重点突破、总体推进”的原则,坚持以比较优势和市场导向相结合,发展特色产业,转变增长方式,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形成区域经济极具活力的增长极。具体来说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找准一个切入点――潜力项目?

振兴县域经济必须调整经济结构,由过去的“资源指向、短线定位”转变为“市场导向、竞争定位”,从发展潜力项目入手,在产业上求特色,在项目上求突破。这里所说的项目概念是广义的。内涵包括开发项目、引进项目、调产项目、科研项目、扶贫项目、技改项目和社会公益项目等。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的载体,覆盖了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应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头戏来抓。要通过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工程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向高层次发展。目前县域经济发展的热情很高,但苦于找不到好的项目。?

对于衡量项目的好坏,应该有个正确的长远的观点。要立足市场需求和自身的资源优势来评价和选择项目。尤其是产业投资项目要瞄准市场,服从市场,通过对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结构和需求规模的深入调研去选择项目,把握项目的发展定位,并结合县情作出科学决策。因为项目建设的成败功过是市场说了算,要经得起国内外市场的鉴定和检验。市场需求是周期性变化的,任何项目都不可能是常胜不衰。这里的关键在于选择项目要迎合市场需求周期性变化的节拍,否则就会造成风险和损失。这就是说项目建设应是动态性的。目前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主要靠传统产业,而且多为“夕阳”产业。因此,要发展,要扩大经济总量,就要积极进行项目储备,做到“储备一批、建设一批、开发一批”,否则就会坐失良机。当前发展的关键是要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以高新技术来改造和嫁接传统产业,高起点地建设一些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骨干产业投资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再造新优势;同时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机遇,加快农林水利、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重要项目的建设,以增强县域经济的实力,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突出两大基本点――特色产业和“双非”经济?

“十五”期间和未来十五年间,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一体化大潮的到来,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一样处于战略性大调整阶段。因此,产业优化调整是全国面临的`大问题,也是县域经济应当解决的突出问题。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区域经济,一个地市、甚至一个省的产业结构都不可能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自成体系,自求平衡,更何况县域经济这一层次。而且如果这样做既不合理也不经济,无法获得比较经济优势,也无法得到区域分工所带来的好处,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因此,不应该把一、二、三产业的均衡和行业门类是否齐全看作考察县域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的依据。而应是在吃透县情,面向国内外市场,搞清优势的基础上,宜重则重,宜轻则轻,宜农则农,宜商则商,追求“专”、“精”、“特”、“优”,切忌别人抓啥我抓啥,从而走出产业趋同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怪圈”。在特色抓对了之后,要通过产业整合把人、财、物等资源、要素集中配置到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上,努力把产业链中关键的一段做优、做好,并长期坚持,锲而不舍,不断开发新产品,靠品牌拓展市场,靠质量赢得市场,就会在区域分工中获得比较优势,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市在煤炭支柱发展受阻的情况下,坚持地下地上并举的方针,以发展“龙头企业特色县”为重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形成了山阴乳业、应县梨花春、右玉汇源果汁、朔城区亚麻等龙头企业,夯实了县域经济的基础,壮大了经济实力,对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全国先进发达地区的成功实践来看,“双非”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县域经济实力就强。目前,欠发达地区县乡财力困难,部分国有经济萎靡不振,因此应按照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原则,改变国有经济战线拉得过长的局面,降低国有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和份额,推进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努力把“双非”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增长的内动力和生长点。担当起发展县域经济大舞台的“主角戏”。“双非”经济不仅机制灵活,不用政府投资,生产成本不高,是一种富有效率的产权制度,而且是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老百姓有一句话,“增加一个企业主,就养活一批特困户,增加一个个体户,就减少一个贫困户。”因此,要大胆并善于发动群众举办经济实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启动民间投资,扩大引进外资。不失为县域经济发展开出的一剂良方。就拿朔州市来说,1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73?84亿元。这是一笔可观的社会投资,如何把储蓄转化为投资,放“虎”出笼,从而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是县域经济应该做好的一篇大文章。这里的关键是政府要搞好积极的引导,通过调控市场来推动县域“双非”经济的发展。当然随着买方市场的出现,投资门槛越来越高,要以股份合作方式推动民营经济进行资本积累和体制创新,不断增强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强化内部管理和机制转换,推动由商贸流通、社会服务向产业投资领域的转换,实现“双非”经济质的飞跃。在生产力布局方面,要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动“双非”经济特别是乡镇企业向小城镇的集聚和规模发展,发挥好中心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

三、抓住三个支撑点――政策、资金和人才?

首先是政策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除了部分资源匮乏的贫困地区外,多数地方资源较为丰富。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国家在一些地方投巨资建设了一些重点工程和大中型企业,对支援全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由于中央与地方的分工和利益关系处理不够协调合理,中央企业的税收全部上缴,中央企业所在地受益不上,使得当地财力得不到应有的份额,中央企业具有实质意义上的带动作用发挥不了。例如朔州市作为能源基地的优势区位,有年产1500万吨洗精煤的平朔露天煤矿和装机235万千瓦的神头一、二电厂,服务由地方搞,但在税收上地方享受不上。因此,建议中央财政按照一定比例以转移支付方式反哺县(市),同时,要加大政策性贷款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在产业布局上,要从区域经济发展的长远考虑,在国家重点建设的同时,与之相配套建设一些关联产业项目和资源加工延伸转换项目,比如在“十五”期间神头二电厂二期扩建的工程中,应对朔州三元碳素等高载能项目予以支持。同时对地方拟建的硅铝合金、争取日元贷款建设的1100万吨洗煤厂项目予以优先考虑和重点倾斜安排。对生态环境建设、交通通讯等项目也应予以适当的补助投资,以形成中央企业和地方经济“双赢”的格局,这不仅是对中央企业的支持,也是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另外,要选择有区域特色的县(市),进行试点、示范,赋予其特殊的开发、开放政策,为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探索新路。?

其次是资金保证。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有稳定的资金投入和资金来源。从目前来看,资金缺口较大,瓶颈约束明显。因此,如何筹措大量的发展资金已成为迫切要求。在当前市场化程度愈来愈高的形势下,国家财力分布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投资的比重占到95以上,这就决定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已不可能是国家投资。因此,要改变“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要把经济发展的重点建立在依靠自身发奋图强和开拓进取的基础上。为此,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巧辟蹊径。一是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吸引民间资金加盟,引导和扶持农村合作基金会、职工股金会等民间融资形式,将社会资金吸引到县域经济发展上来;二是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县外、省外和国外资金,靠外力启动内部的经济活力,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道路;三是用足用活国家掌握的政策资源,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项目投入和金融部门的信贷资金。?

第三是人才开发。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资金短缺是制约因素,但相比之下,企业家资源、科技开发和管理人才的短缺却更为突出。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谁拥有了人才便拥有未来。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是欠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当务之急。我们建议中央加快东部加工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横向转移的步伐,实行东西互帮,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加强对口产业扶贫和“产、学、研”联合,结成“队子”,增强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制定区域经济联合政策,积极鼓励东部人才、技术向西“位移”,鼓励科研人员到欠发达地区领办企业和兴办科研经济实体,结成互利互惠的利益共同体,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提升;县域经济还要把开发人力资源,启动“跨世纪人才工程”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充分激活作为生产力内生力量的核心要素――知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和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在产品开发、研究、创新上取得突破,为县域经济注入知识含量和新的活力,才能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

四、攻克四个突破点――政府职能转变、企业体制创新、居民需求扩大、硬件环境优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成为必然趋势。政府逐步改变了过去既扮演组织者又扮演实施者的角色,身份由资产所有者转变为社会管理者,变为县域经济的调控者、引导者和推动者。因此,要结合地方机构改革,把政府从宏观到微观、大事小事都要管的事务中解脱出来,真正把职能转变到统筹规划、制定政策、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强化监督、增强保障上来。工作重点要从抓项目、抓企业转向构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更多地运用经济杠杆和法律手段来调控社会经济运行,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有作为的政府。?

企业体制创新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县属企业采取包、租、股、卖等放小改制的有效办法的同时,要加强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培养和壮大懂经营、会管理、善营销、素质高的企业家队伍,还要通过产业联合、兼并重组和资本运营等方式,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整体创新。要在国有资产的运营改革中,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做法,建立起资产管理层――资本运营层――生产经营层为构架的新的县域企业管理体制。?

居民需求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县域经济发展中,无论是工业产品还是农副产品,目前都出现了较大范围的销售难。因此,如何加强市场开发,是关系县域经济能否正常发展的关键。一方面加强市场网络建设,开发农村市场潜力对县域经济发展十分重要。同时要积极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加快房地产开发和住宅建设,使之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

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就是要加快基础设施包括农田水利、农村电网改造、村村通广播电视、修路、引水等方面的建设,通过以工代赈、退耕还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等措施改变贫困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五、紧扣五个着力点――增长极、开放度、竞争力、市场化、调控力

(1)增长极: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还处于农业经济向工业化过渡阶段,因此,按照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县域经济发展轨迹,要在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的同时,把工业经济作为县域经济主体的意识仍需进一步强化。这是县域经济一个重要增长极。要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推动乡镇工业的集聚和扩散,不断提高辐射带动作用。同时,要结合城镇规划、投资建设、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努力开拓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2)开放度:“入关”在即,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县域经济要积极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一方面积极继续争取更多、更好地利用外资,加强同跨国公司和大财团的合作,通过老企业挂靠嫁接外资,改造老产品,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强经济发展的外向度。同时,拓宽利用外资领域,优化外资投资导向,扩大向基础设施和技改项目投入。另一方面还要借鉴和利用国外的信息、技术,特别是管理模式和经验,提高对国际市场的亲和力,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和全球经济竞争,尽快形成新的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扩大在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外引”和“内联”对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同等重要。因此,要做好国内的开放,加强同发达地区的经济联合与协作,促进人才、技术、资金“为我所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3)市场化:经济市场化程度是衡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县域经济应结合区域资源特点,建设有特色的商品流通大市场,利用区位和交通优势,发展各类商品交易专业市场,不断扩大市场容量,增强对周边经济的吸纳和吞吐能力;同时要加快建立要素市场,促进技术、人才、劳务、金融等中介市场的发育,增强广告、营销等行业协会的管理能力,形成功能完备的新型服务业。在产业领域,农业要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市场与农户的有效对接,减少农民发展种植、养殖和加工业的市场风险。工业产品销售要更多地吸纳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的营销策略和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订货会、交易会、展销会、用户联谊会、新产品信息发布会,组织民间销售机构,壮大民间销售队伍,发挥民间能人的作用,扩大区域销售网络的渗透,提高产品的产销率和市场占有率。商贸领域要通过发展连锁、直销和超市等方式,增加销售,繁荣和活跃城乡经济。?

(4)竞争力:所谓竞争力就是确保县域经济在市场竞争中能够保持并扩大一席之地,从而遏制停产、半停产企业不断增加的局面。在目前的市场状态下,县域经济首先要求得生存,这是因为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名牌产品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外国跨国公司的产品也已打入我国市场,纷纷抢滩占地,使得竞争加剧,县域经济发展市场压力加大。因此,要不断增强竞争力,就要靠大力发展下游潜力产品,壮大高科技企业,培植起优势产业。这就要求一方面要发展“夹缝经济”,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也就是把产业链中关键的一段做优、做强,而不是盲目地追求产业链的延伸与拉长,要把品牌做大,提高企业知名度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强强联合”,采用借壳上市、捆绑上市的方式,向大企业、大集团靠拢,打破行业界限和地域分割,实行资产联合重组,不断增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5)调控力:市场经济条件下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调控。一要加强规划引导,通过制定科学的规划和发展思路,引导县域经济健康发展;二要强化投资引导,通过政府资金的贴息,引导全社会资金向优势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重点领域流动;三是信息导向,借助政府的各类信息网络,引导市场和企业的发展,服务社会公众;四是政策导向。运用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提出区域性新的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明确发展什么,限制什么,禁止什么,推动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篇4:欠发达地区提高环境管理效率的思考

欠发达地区提高环境管理效率的思考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生态环境却日趋恶化,环境问题屡屡发生.如何协调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以及如何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环境问题成了当前急需解决的一项重大任务.该文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环境保护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客易出现的一些不利于环境保护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当地的环境管理效率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作 者:郭衡焕 阮声伟 孙永明 赖发英  作者单位:郭衡焕(江西遂川县环境保护局,江西,遂川,343900)

阮声伟(江西吉水县环境保护局,江西,吉水,331600)

孙永明,赖发英(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南昌,343900)

刊 名:管理科学文摘 英文刊名:DIGEST OF MANAGEMENT SCIENCE 年,卷(期): “”(3) 分类号:X3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地区   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   思考  

篇5: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思考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放型经济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重要,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县域经济发展的快慢成败。欠发达地区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主要表现为经济实力的差距,但归根到底是思想观念的差距。因此,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尽快融入世界市场,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对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发展开放型经济,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迫切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地球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迫使我们必须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中去。我国加入WTO后,我们是“与狼共舞”,国外先进的产品和技术会不断向我们发出挑战,我们的思想观念、领导方式、工作思路、政策导向等都必须与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相适应,必须有选择、有重点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嫁接提高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同时,通过生产要素的国际间流动,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建立起高效的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使之能经受住入世后的考验,在广阔的世界经济舞台上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第二,发展开放型经济,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有力支撑。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不敢加大投入,不愿意到国际市场上去闯。企业产品档次不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缺乏竞争力,迟早要被陶汰。只有主动地融入到国际大市场中去,积极寻求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才能提升企业的产品档次,增加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我县联发集团和鑫港公司在引进外资方面力度很大,特别是我县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鑫港公司成功引进投资额达1400万美元的“鑫港电动工具城”项目,今年一期工程将投产,全年可望实现销售额3亿元。通过引进外资,企业规模扩大,技术含量提高,企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第三,发展开放型经济是培育管理人才、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引进外资并不是单纯地解决资金投入不足问题,更重要的是外资引进后,还会带来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现代企业的组织模式,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中方管理人员、普通职工都会在先进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受到锻炼、学到经验、得到提高,从中培养出一批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这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笔宝贵财富,在经济发展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必须把开放型经济定位在龙头经济的位置上,着力以引进外资,带动外经、外贸,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参与国际竞争奠定基础。海安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家禽、丝绸、纺织等方面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劳动力素质比较高,劳动力价格相对于苏南而言较低,必须抓住外商抢滩中国的机遇,做强优势,吸引外商来海安投资。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必须牢固树立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信心

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欠发达地区开放型经济既面临发展机遇,同时也要接受严峻的挑战,必须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构筑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推进县域经济国际化进程。

㈠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经济的发展态势,增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机遇感

入世后,中国的对外开放由有限范围和有限领域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性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的可预见性的开放;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中国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开放。为此,经济欠发达地区要主动应对,迎难而上,迅速做好应对入世的各项工作,以积极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就我县而言,入世不仅有利于我们充分发挥丰富的、廉价的人力资源优势,而且我县具有比较优势的纺织品、丝绸等产品,国际市场配额逐步取消,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引进技术、设备、资金和人才,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同时,我县的交通区位优势日益凸现,新长铁路和宁启铁路在海安交汇,火车站场的开工建设,沿海高速公路的施工,苏通大桥的规划选址,都极大地带动了我县区位优势的提升和资源的升值,改善了我县的投资环境。因此,抓住新一轮发展商机就能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权,耽误一时就可能落后多年,错过一次机遇就可能丢失一个时期,甚至丧失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利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放缓,中国经济增速加快这一有利时机,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发挥入世的正面效应,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细化应对措施,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

㈡充分认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现状,增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紧迫感

近几年来,苏中各县市都提出各自的发展思路,我县第十次党代会将“富民强县、实现宽裕型小康”作为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但由于我县受历史、地域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经济基础薄弱,开放型经济的整体水平较低,其成效与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地区的地位不相称;外贸出口的规模偏小,出口总量在南通市8个县(市)、区中仍是最小,仅占全市第一名通州的13.6%,占第7名海门的40.9%。全县26家出口类企业,全年出口超100万美元的仅8家,超300万美元的仅3家,与多年来我们引以自豪的“种养加出”、“海安之路”的美誉不相应;利用外资的数量不多、领域不宽、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去年我县到账外资仅占南通市的6%,占昆山市前11个月的0.3%,除鑫港公司外,只有一家合同外资为80万美元,其余12家合同外资均不足50万美元,与“十五”期末主要经济指标北三县争第一的目标要求不相符;外经直接签约、承包工程数量少、规模小,以中低档次的纯劳务项目居多,发展后劲不足,与“建筑之乡”的称号不相配。发达地区最主要的成功经验就是把开放型经济作为“龙头”经济、战略经济来抓,做到把开放型经济作为第一战略来认识,把开放型经济工作作为第一要务来落实,从而推动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欠发达地区要增强时不可待的紧迫感和寝食难安的危机感,居安思危,临危思危,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开放型经济工作的新突破。

㈢彻底清除各种思想障碍,增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责任感

欠发达地区在发展开放型经济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困难和问题,领导者和经济工作者要不畏艰难、振作精神,保持思想认识上的高度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作的紧密协调,拉长开放型经济这条短腿。笔者认为,要克服四种不良倾向。一要克服模糊认识。少数领导认为本地区区位优势不明显,接受辐射少,又没有高质量的项目,抓开放型经济会吃力不讨好;一些部门认为本部门是非经济主管部门,与三外工作基本不搭界,不能放下“主业”抓“副业”。二要克服畏难情绪。一些部门负责人认为人不熟,信息少,经费紧,人手缺,抓开放型经济工作就会难上加难,自找麻烦。三要克服忧患思想。少数企业过去在利用外资上受过挫折,走过弯路,心有余悸,怕重蹈覆辙。四要克服自满感觉。有些企业满足于目前有效益、日子过得去的现状,固步自封,不思进取,面对周边激烈的竞争态势,缺乏强烈的危机感。因此,欠发达地区要切实增强率先发展的责任感,充分认识自身的差距既是压力也是潜力,压力可以转化为强大动力,潜力可以转化为现实优势,关键取决于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就海安而言,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是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最现实的途径,必须放眼世界看行业,立足市场求发展,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引技、引资、引智并举,形成倾全县之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局面。

三、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现实途径

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虽然难度较大,但也有自己的优势,并非无所作为,必须正视现实,克服制约因素,扬长避短,努力开拓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新路子。

(一)突出招商引资重点,扩大利用外资规模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招商引资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 各地区争资金、争技术、争项目的问题更趋突出,只有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方法和手段,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形势。

1、明确招商重点。其一,明确重点招商目标。从海安县的具体情况出发,招商重点目标以台港侨、日、美、韩为主。台湾地区一直是我县境外投资资金的重要来源地,由于其制造业、加工业基础较强,而当地劳动力价格偏高,许多企业正在向岛外迁移,大陆是其首选目标;香港有着众多的中小企业,也大多看重大陆。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大对台港侨的招商力度,大力兴办台、港、侨资企业。日本、美国是我国最大的贸易国和重要的合作国,要寻求机遇,争取合作机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要坚持“县外就是外”的工作思路,引进更多的县外民资,吸引更多在外的海安籍实业家回乡兴业,实现能人回归,资金回流。其二,明确重点招商阵地。招商阵地要盯住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等省市,北京有外商驻京机构9000多家,上海、深圳也是外商云集。要彻底改变以往大呼隆、一阵风式的招商方式为重点城市的阵地招商、小分队式招商,建立牢固的招商根据地。其三,明确重点招商企业。招商引资的主体是企业,苏中建设集团、茧丝绸集团、联发集团、鹏飞集团、申菱公司、化纤一厂等,作为全县招商引资的重点企业,要认真制订发展规划,选择、编制、包装项目,推进项目招商活动,开展课题招商,从技术、市场、效益等多方面增加企业对外资的吸引力。

2、改进招商方式。一是强化专职招商,发挥招商“正规军”作用。开发区、外经局要发挥专职招商的主体作用,认真行使组织、联络、协调、服务职能,组织策划诸如项目推介会、经贸洽谈会等形式的招商活动,为企业与外商合资、合作搭建舞台;同时要在一些大城市设立招商代表处,选聘能人,敲门引资。二是组建招商公司,发挥“后备军”作用。要组建招商公司,实行市场运作,以招商实绩获得报酬。三是鼓励兼职招商,发挥“野战军”作用。出台奖励政策,积极鼓励企业家、营销员、农村经纪人、机关干部以及各界人士参与招商,按外资到账额的比例由政府和企业给予奖励。同时要积极尝试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网上招商等新方式,多渠道、多层次推进招商工作

3、拓宽招商领域。欠发达地区要继续抓好工业企业利用外资嫁接改造,着力引进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工业项目。同时,争取在一、三产业利用外资上取得突破。按照中国加入WTO的对外承诺原则,农产品将适度开放, 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逐步扩大。我县是农业大县,围绕生态资源和特色优势,挖掘种植业、家禽、水产养殖业,特别是茧丝绸等农副产品的开发潜力,加大农业项目开发力度,进行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兴办合资企业、参股购并等合作形式,组建贸、工、农一体化,种养、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将招商引资向服务领域延伸,在建筑、医疗、教育、法律、运输、中介等行业寻求与境外公司合资合作,形成服务业利用外资的相对优势。要利用南通港口经济洽谈会和中国海安禽蛋节的'机会,重点推介海安的特色产业,大力度吸引外资和县外民资。

(二)优化外贸产品结构,增加自营出口总量

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特别是美国经济因“9.11”事件遭受重创,日本经济衰退,欧盟经济疲软,导致国际市场需求不旺,竞争更趋激烈,这给扩大出口带来了较大压力。为此,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抓住入世的机遇,熟悉市场游戏规则,调整外贸产品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千方百计扩大出口规模,努力寻求四个突破。

1、寻求商品结构突破。对我县而言,传统的出口商品要进行适应性调整,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增加花色品种,加快更新换代。用进口技术、设备提升工业水平,用进口原料、配件配置生产资源。机电产品企业要加大技改投入,更新设备,开发新品,培植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出口商品,提高机电产品的出口总量,发挥海安机电行业的传统优势。

2、寻求市场结构突破。我县的外贸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这些市场,我们的客户渠道多、贸易量稳定,要加以巩固,保住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加入WTO后,我国可享受130多个国家的最惠国待遇,要抓住这一机遇,致力开发拉美、非洲、中西亚、东欧等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从信息搜集、市场调研入手,把我县质优价廉的优势产品更多地推销到发展中国家去。

3、寻求贸易结构突破。海安从事加工贸易的出口企业仅近20家,其中自营进出口的不足10家。其数量少,也是制约我县对外贸易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引导三资企业和自营生产企业寻找客户,大力发展来料加工、进料加工业务,扭转进口业务下降的状况,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贸易,扩大进出口规模。

4、寻求单体规模突破。我县要注重培植出口大户,对联发集团、友谊服装、南岛服饰等骨干企业,要进一步强化服务,建立行之有效的联系服务制度,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在信贷、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在税收、贴息方面重点倾斜。力争通过全方位培育,促其规模迅速扩张,档次继续攀升,使之成为支撑我县出口总量的顶梁柱。

(三)推进对外承包工程,提高外经合作质量

欠发达地区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要以推进对外承包工程为重点,提高自营签约率,开拓更广泛的市场,不断提高外经工作档次和质量。

1、增加承包工程数量。承包工程技术层次高,综合效益好,除输出劳务外,还可带动技术、成套设备和产品的出口。这是提高外经合作总量、档次、效益水平和综合位次的关键所在,要作为拉动外经总量,做大、做强外经工作的突破口来抓。要拓宽承包工程视野,拓展工业厂房、路桥建设、河道疏浚、管道安装等工程,在继续承接二手和分包工程项目的基础上,致力总包工程、大中型工程项目,提高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我县的特级资质企业苏中建设(集团)公司作为拥有对外签约权的实体公司,要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制订国际化经营战略,调整充实海外公司力量,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其他外经公司要发挥桥梁作用,寻求参与对外承包工程,提高自身的参与能力,向外经合作的更高层次发展。

2、提升外经合作档次。发挥我县基础教育较好、劳动力素质较高、劳动力资源较丰富的优势,多渠道、全方位地扩大对外劳务输出,不断优化外派劳务结构。在稳定建筑、服务两大主导行业的基础上,推动农业种植、海洋捕捞、路桥建设、商业服务以及医疗护理行业的市场开拓。一是扩大热点市场,日本、以色列、新加坡、韩国等发达国家,市场规范,收益率高,可作为重点开发;二是开拓新兴市场,拉美、大洋洲、东南亚等国,发展潜力大,与我国互补性强,合作机遇广泛,可集中精力开发;三是迈进发达市场,欧、美等国,是劳务输入大国,市场潜力巨大,但要求相对较高,要花大力开发,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努力形成遍布五大洲的多元劳务市场布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劳务层次,储备劳务资源,推动更多技术型、管理型、智力型和复合型劳务到海外就业,提高外经合作档次和综合效益。

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地区的领导决策水平和宏观调控能力,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发达地区的成功实践启示我们:经济欠发达地区只有将开放型经济置于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去通盘考虑,超前谋划,持之以恒,长抓不懈,才会给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篇6:欠发达地区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思考

二、区域创新体系的涵义

(一)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区域创新体系(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简称RIS)是指有利于一个地区研究、开发、引进、运用和扩散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公共部门及私人部门机构所组成的网络系统。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创新体系在具体领域和具体地区的深化和细化。其主要功能在于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推动地区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区域竞争优势,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区域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可以分为主体性因素和环境性因素,如下图所示。

1.主体性因素包括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科研机构、政府机构、中介组织和财政金融机构等。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教育培训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技术创新的源泉,中介组织是技术创新源泉和技术创新主体的“桥梁”和“纽带”,政府则是区域创新系统的营造者和维护者,财政金融机构为区域创新提供资金上的支持。

2.环境性因素包括创新硬环境(基础设施、综合经济水平、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和创新软环境(体制、法律法规、信用和社会文化等)。各区域创新主体在区域特定的创新环境下互相作用,共同推动区域创新的发展。

(三)欠发达地区构建创新体系的障碍。虽然区域创新体系能够促进创新,提高区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但一个区域的实际状况往往会对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创新。欠发达地区主要缺乏相关的本地创新主体,即存在组织“薄弱”问题,创新环境脆弱。因此,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突出地方特色,利用区域比较优势,培育创新网络和创新环境。

三、宁夏区域创新现状分析

近年来,宁夏经济社会事业显著进步。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43亿元,同比增长1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345元,同期增长9.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75元,同比增长15.5%。但仍未改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两高一资”特征明显,区域创新体系薄弱。创新观念和意识相对落后,研发投入低,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确立,风险投资、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阻碍了技术引进、吸收、消化、创新及应用;区域创新环境较差,尤其是文化、体制、法律法规、市场环境等软环境较差。

篇7:欠发达地区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思考

四、政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作用。科学分析区情,做好创新战略规划,制定区域创新政策。

(二)实施“科教兴宁”和“人才强区”战略。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发展,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优化财政金融结构,发挥金融服务功能。优化公共财政体系结构,加大政府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加大企业在研发、引进新技术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资本市场,支持建立风险投资公司。

(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建立技术市场、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利服务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中介组织,促进产、学、研结合。

(五)加强创新环境建设。第一,紧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强交通、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第二,培养创新观念和意识,塑造创新文化。第三,完善市场体系,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市场环境。第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总之,欠发达地区构建区域创新体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渐进性过程。要做好创新战略规划,选择合适的创新战略和创新模式,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技为支撑的区域创新体系。

参考文献:

[1]熊彼特(美).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

[2]C, Freeman.Technology Polic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Lessons from Japan [M].London, Pinter press, 1987.

[3]克鲁格曼(美).发展、地理学与经济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Philip Cooke.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competitive Regulation in the New Europe[J]. Geoforum, 1992.23.

[5]王缉慈.创新及相关概念的跟踪观察——返朴归真、认识进化和前沿发现[J].中国软科学,(12).

[6]柳御林.区域创新体系成立的条件和建设的关键因素[J].中国科技论坛,(3)

[7]邹再进.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论—以青海省为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篇8:新时期创新欠发达地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思考

新时期创新欠发达地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思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贯彻科教兴农方针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技术教育.本文在后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审视和定位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适应和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当代农民发展的新趋势,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出发,提出创新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思路和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注重自主创新,积极探索创新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新机制,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新体系.

作 者:王宏源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刊 名:社科纵横 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REVIEW 年,卷(期):2010 25(7) 分类号:G719.21 关键词:创新   欠发达地区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篇9:欠发达地区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思考

摘 要:“十二五”期间,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地区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宁夏等欠发达地区仍处于投资驱动型经济发展阶段,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区域创新体系更显重要。要结合地区实际,塑造和培育创新环境和网络,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提高区域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区域创新体系创新主体对策措施宁夏

区域发展的实践表明,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创新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提高区域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有助于塑造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主体,培育区域自我发展的能力。

一、相关文献回顾

自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后,创新理论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熊彼特指出,企业和企业家是创新的主体,但创新实质上是一个社会的过程,企业创新成败不仅取决于企业内部因素,还取决于是否拥有良好的创新环境,包括市场规范程度、政府政策、社会教育程度、公民对创新的认同以及所在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等。现代创新理论认为,创新只有在创新系统中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并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国家或区域创新能力主要依赖于创新参与者(公司、大学、组织、研究机构、政府机构等)的相互作用。弗里曼(Freeman,1987)提出国家创新系统并对其进行开拓性研究,之后成为研究热点,推动了创新理论进一步发展。克鲁格曼(2000)等认为,研究创新体系的最佳空间是国家次一级区域,由于区域聚集创新活动主要基于区域范围。库克(Philip Cooke,1992)对区域创新系统进行了较早和较全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认为区域创新体系主要是由在地理上相互分工与关联的生产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等构成的区域性组织体系,这种体系支持并产生创新。虽然区域创新系统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理论体系,但随着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我国学者王缉慈(2002)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将区域创新体系界定为“区域网络各个节点(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机构等)在协同作用中结网而创新,并融入到区域的创新环境中而组成的系统。”柳御林(2003)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一个区域内有特色的、与地区资源相关联的、推进创新的制度组织网络,其目的是推动区域内新技术或新知识的产生、流动、更新和转化。邹再进(2006)以青海为例,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指在特定的行政区域内,各创新主体彼此密切联系,依靠各种创新资源(如资本、人才等),借助各种创新条件(如基础条件、政策、法律等),利用各种创新手段(如制度、组织、管理等),建立起来的有利于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运用的开放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网络体系。国内对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正方兴未艾,引起国内学界和政府重视,各地区都在构建技术创新型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