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求职难 非学历惹的“祸”

雪月剑仙李寒衣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雪月剑仙李寒衣”参与投稿,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研究生求职难 非学历惹的“祸”(共2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研究生求职难 非学历惹的“祸”

对今年毕业的研究生来说,求职竞争尤为激烈,

研究生求职难 非学历惹的“祸”

。不仅有本科生打出“低薪”牌,还有大批留学生归国求职。那么,对于这批高学历的毕业生来说,如何从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呢?记者采访了几位正在求职的研究生,他们的经历或许能给读者一些启发。

珍惜实习机会 切莫本末倒置

小陈念的是新闻专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她陆续去多家媒体单位实习。因为有硕士学历,得到实习机会还是很容易的,不过小陈最终都没能留下来。究其原因,她觉得是没能坚持下去导致的。去年7月,小陈进入某主流媒体实习,不过实习的同时,她还忙着搜罗其他公司的招聘信息,实习期间花了很多精力做“网申 ”,结果本末倒置,报社觉得她做事不够积极,不到一个月就早早劝她回家了。之后小陈又到过几家电视台,媒体单位通常希望应聘学生能多实习一阵,好从中观察他们的能力,不过小陈也因为嫌时间长,大多中途退出了。

现在想来,小陈觉得当初如果能耐下性子,多留一段时间,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或许就很有可能留下来了。另外,她也认识到应该主次分清,实习阶段专心实习,把找工作的事先放一放。她建议研究生朋友认真对待每一次实习,每一段实习之后要总结经验,这些经验在今后的求职过程中是十分宝贵的。

展示自身优点 清醒认识自我

小唐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最近刚结束了一家单位的实习,在等待最终的录用结果,

因为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加上自身的优势,小唐得到了单位领导的好评。“外语是我的强项,我从面试开始,就积极突出这方面的能力。”小唐说,不论是公司有英语文件需要翻译,还是充当临时口译,她都毛遂自荐、积极尝试。几次下来,公司领导都认识了这个实习生。“新人在公司混个脸熟很重要。”小唐说,她的性格比较外向,喜欢与人交流,“我的实习岗位与市场销售有关,而我的性格则能帮助我在工作上取得更好的效果。”

小唐说,本科教学锻炼的是实践与操作能力,而研究生学习则更侧重理论研究,硕士生要把这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从学习能力和文化底蕴来说,研究生是绝对胜本科生一筹的。”此外,小唐还建议研究生不应该把求职重心都放在外企、银行等岗位上,虽然这些岗位的待遇比较好,但未必都适合自己。外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感染力,而有些研究生朋友生性内向,更善于埋头做学问,在与本科生的竞争中就会吃亏。所以,研究生要提高职场竞争力就必须经过必要的锻炼。

面试是求职中的重要一步。职场专家总结说,研究生朋友在面试时,容易犯一些“高级错误”。总结下来,这些“高级错误”主要还是因为研究生没能“放下自己的架子”造成的。

不善于打破沉默

因为长期在“象牙塔”中学习,或者自认为学历高,研究生面试时不擅长主动与面试官交流;还有些时候,研究生遇到面试官是位本科毕业的年轻后生,心中就会嘀咕:“他怎么能有资格面试我呢?”结果出现了冷场。实际上,主动交谈会留给面试官一个初步的良好印象。

回答太空洞

对于一些谈看法的问题,研究生善于靠理论应对,却忘了举例子。研究生本身就给人以“只会读书”的印象,多谈自己的经历,不但使回答加分,还能暗示考官自己有相关的实践经验。

假扮完美

在“群面”时,有人抱着“研究生就应该比本科生强”的观点,答题四平八稳,很少有自己的观点。谈到自己时,更是没有缺点的“完人”。这类回答方式,只会使自己失分。

主动问工资

面试结束时,考官只字不提薪酬,便主动发问,实际上犯了“大忌”,这会令专业面试官很反感。如今本科生纷纷主动降薪,打听薪酬就让人感觉你很在乎。其实,如果招聘单位对你感兴趣的话,自然会问及薪酬情况的。

篇2:学历高求职难 研究生就业率不敌本科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显示,从考研人数首次突破百万的2005年开始,一直到2009年,硕士生就业率连续下降,2009年和2010年,硕士生的就业率甚至不敌本科生。一份来自江苏省人才市场的统计也表明,2011年高校毕业生中,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86.6%,本科生为90.3%,专科生为94.1%,硕士生就业率比专科生低近8个百分点,就业与学历呈现出倒挂现象。

这似乎在表明,学历文凭已不再是理想工作的“通行证”。对比2003年的教育统计数据和201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每年新招研究生人数从220007人增长到517200人,10年间扩张了1.35倍。就业紧张也随之而来。根据人社部最新劳动统计年鉴,2010年城镇失业人口中25~29岁男性,本科学历的失业率为28.7%,硕士为53.3%,同一年龄区间的女性,本科学历的失业率为37.8%,硕士为57.1%。处于这一年龄区间的硕士生大多刚刚毕业,面临首次就业,却比本科生的失业率高出近20个百分点。在30~34岁区间,硕士生的整体失业率也高于本科生,女性差别更明显,本科为8.2%,硕士为28.6%。

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有约160万研究生在校等待就业,每年毕业季就会新增50万硕士毕业生。但市场上并没有足够多的合适岗位对口新增毕业生。辽宁省第三季度的职业供求报告显示,该季度有10061名硕士求职,却只有8143个岗位需要研究生以上,只占全部岗位的1.5%。

研究生就业之所以出现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研究生扩招后,部分高校软件和硬件不相配套,培养质量没有跟上;二是研究生的就业期望普遍较高,辛苦多读了几年书,都希望获得更好的职位薪水,宁肯待业在家也不愿“屈就”;三是在很多用人单位看来,招用研究生既要支付高薪酬,又要担心他们“眼高手低”,权衡之下,显然本科生“性价比”更高。

据《参考消息》报道,由于扩招严重,很多高校的研究生人数已经超过本科生,

但我国研究生教育仍存在科研能力差,“产学研”链条断裂,缺乏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双师型导师”等问题,致使部分研究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大提升。

据 报道,目前高校或研究院的硕士生导师,是以教授和研究员为主体,大多从事的是理论研究,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给予的帮助有限,更无法提供训练平台。研究生在实际培养中,过分强调理论研究水平,出校门时空有一套见解却毫无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结果是,虽然培养了大量人才,却无视就业市场需要,高校和企业都消化不了,只能“贬值”。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如今中小企业是主要的就业岗位提供者,但对研究生的吸引力有限。一方面,产业结构影响了企业用人方向;另一方面,较小的发展空间和不规范的用工标准,也让研究生顾虑颇多。辽宁省人社厅发布的2012年上半年辽宁省职业供求数据表明,由于该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对熟练工要求较多,企业对本科生和硕士生的需求量只是高职生的20%。

由此可见,想要转变硕士生“产能过剩”的现状,要从高校、个人和市场三方面入手。高校转变培养观念,以“社会可用的高水平人才”为培养标准;硕士生在加强实践能力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求职心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会从根本上缓解高水平人才的就业压力。

“建议高校建立一个就业数据库。”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王建民表示,我们的研究生扩招缺乏整体设计,招生没有和就业联系,没有和经济转型、社会发展联系。我们应该根据出口调整研究生招生,根据社会需求建立反馈机制。在这方面,国外一些一流大学的培养模式值得借鉴,比如,哈佛大学长期与校友保持联系,并进行系统、完善的跟踪调查,根据校友和市场的反馈,来调整学校的招生和培养,始终保持了就业和招生、专业设置的动态平衡。

对于即将毕业的研究生来说,眼前的就业尴尬是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研究生就业期望值过高是影响成功就业的一大原因。”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研究生要想更好就业,就要正确认识自己,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调整职业期待值。

由于学校课程已经全部修完,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专业研究生二年级的小王,正准备搬出学校,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利用各自专业优势进行创业。这个过程中,他对互联网行业的了解,也从理论模型转向了具体的技术层面。这让他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充足的信心。“即便最终不能创业成功,在探索中也能发现新的方向和兴趣点,好过躺在所谓金字招牌上,迎接‘毕业即失业’的命运。”他说。

相关专题 学历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