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探讨

DaDaDaDaDa白鸭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DaDaDaDaDa白鸭”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探讨(共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有关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探讨

【摘要】中国现行的具有重商主义性质(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外贸政策,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对于开拓国际市场、扭转国际收支逆差、扩大国内就业等方面曾起过积极作用。但面临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中国现行外贸政策的内在矛盾已日益凸现。如果换一个角度看,国际金融危机却为中国外贸政策进行战略调整提供了契机。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外贸政策,战略调整。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2009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阻断了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需的格局,对中国的经济增长造成巨大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出口增速明显回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冲击是外需减少。不仅美国外需下降,金融危机还造成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外需普遍下降。

2007年出口总值12 180。2亿美元,同比增速25。7%;2008年出口总值14 285。5亿美元,同比增速17。2%,增速回落8。5%;2009年1-9月,出口总值8 466。5亿美元,同比降低21。3%,增速回落29。80025。有关调查显示,美国经济下降1%,中国出口将下降6%;而欧洲经济下降1%,中国出口将下降15%。外贸出口作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三大挚之一正在急剧减速。

2。外汇储备严重缩水。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另一个冲击是造成中国外汇储备严重缩水。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数据,截至2008年末,中国外汇储备已达1。95万亿美元。其中已投资美国国债、“两房”等政府机构债券和美国企业债券达1万多亿美元,仅中国银行持有的雷曼兄弟公司债券即达7 562万美元。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为2。132万亿美元,超出排在全球第二位的日本1倍,约占全球外汇储备总额的29%,占我国GDP的比重已接近一半。外汇储备增加过快、过多,既加大基础货币投放的压力和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又加大外汇储备运用的压力和外币资产保值增值的风险。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已遭受美元汇率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双重损失,而购买美国政府机构和企业的债券也遭遇了大幅缩水和破产的危险。

二、中国现行外贸政策带来的问题。

如果从自身的原因进行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带来的上述种.种冲击,实际上与中国现行的外贸政策有很大关系。长期以来中国施行以低价竞销推动出口规模过度扩张为特征的外贸增长方式,这一具有重商主义性质(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的外贸政策在改革开放初期,在开拓国际市场、扭转贸易逆差、扩大国内就业等方面曾起过积极作用,使中国在短期内扭转了贸易逆差并迅速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同时也给国内外经济带来许多严重问题。

1。贸易不平衡加剧。中国现行外贸政策使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的份额快速增加,有些产品甚至短期内在主要贸易伙伴国家市场份额急剧增长,导致中国与许多国家贸易不平衡状况加剧。国际上通常以顺差或逆差占本国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贸易不平衡度”,只要该比重控制在10%以内即意味着一国贸易基本平衡。依据这一衡量标准,2006年中国的贸易不平衡度为10。1%,2007年为12。06%,已进入贸易不平衡阶段。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降为12009年1-9月,贸易不平衡度为8。69%。值得重视的是,中国贸易顺差自2005年以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2005年贸易顺差为1 020亿美元,2006年达到1 775亿美元,2007年又跃升至2 622亿美元,如果排除金融危机的影响,按这一势头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将很快出现失控局面。

同时,中国外贸巨额的贸易顺差及其快速增长也会产生以下影响:

贸易摩擦加剧。从贸易顺差来源地来看,主要有美国、香港、欧盟、加拿大、土耳其、墨西哥等。由于贸易顺差过于集中于美、欧等国家,导致与其贸易摩擦加剧。仅2006年即达83起。

2008年中国遭遇贸易摩擦仍然不断,涉案金额将近15亿美元,给我国出口带来很大压力。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09年8月,我国化工行业遭遇贸易摩擦案件14起,已超过2008年全年案件数。总的看来,与中国贸易呈逆差的国家多以各种理由对中国的出口产品进行限制,最终导致贸易摩擦急剧增加。

2。贸易条件整体趋于恶化。贸易条件是衡量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盈利能力(相对于进口)或贸易利益的重要指标。贸易条件有四种不同形式,即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单要素贸易条件和双要素贸易条件。其中,价格贸易条件是一般衡量指标,其他的贸易条件则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补充。这里,仅对中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变化进行分析。

3。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变化的国际比较。作为衡量贸易利益在国与国之间分配状况的评价指标,价格贸易条件还可以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因此,比较各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化情况可以更全面地认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和所处的地位。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关数据计算,世界上多数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价格贸易条件变化不大,发展中国家还略有改善,印度和巴西虽然价格贸易条件恶化但不明显,只有中国的情况尤为严重。

这足以说明,中国在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上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从以上中国价格贸易条件自身变化和国际比较两个方面来看,都充分证明中国在对外贸易中获得的利益较低,贸易条件整体趋于恶化,这与中国迅速扩张的外贸规模(尤其是出口规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是为什么?如果从影响出口商品价格指数的因素看,主要是中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①资本、技术含量不高而普遍靠低价竞争,这显然与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有关,而政府的出口支持政策,如出口退税、出口补贴、出口奖励、出口贴息贷款等和出口企业的无序竞争又对出口价格进一步下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从影响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因素看,主要是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对国外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需求扩大,引起进口商品价格(如石油、原料和中间产品)的持续上升。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加工贸易方式在中国的出口和进口中都占据相当大的比重②,而在加工贸易中,外资企业又占主体③。这样外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利用“转移价格”,高价进口中间产品、原材料和机器设备而低价出口制成品,进一步导致了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

参考文献:

[1]新华社[N].国际先驱导报,2008-10-21。

[2]新华社报导[N].2008-09-18。

[3]孔庆峰,孙旭蕾.我国贸易条件下降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4).

[4]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10-15。

篇2:全球化与中国对外贸易

全球化与中国对外贸易

关于全球化的内涵和定义,国内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为了便于讨论,本文采用联合国和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文件中常见的说法,因为这是一种宽松而又浅显的解释,易于为各方接受。

联合国贸发会议召开过一次题为《全球化和自由化》的讨论会,参加者有联合国直属机构的官员和专家,如工发组织、开发计划署、儿童基金、跨国公司中心等,也有来自联合国体系内各个专门机构的官员和专家,如国际劳工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教科文组织等,还有来自与联合国有联系的独立机构,如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教授,可见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其文件中关于全球化的定义反映了国际上的共识。这个定义可概括如下: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在经济上跨国界联系和相互依存日益加强的过程,运输、通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有力地促进了这一过程(注:Globalization and Liberalization,p.240,UNCTAD/ECDC/PA/4/Revl,N.Y.and Geneva,.)。

世贸组织1995年度报告指出:“对全球化的定义和描述,首先应着重‘质’而不是‘量’,它是不同国家的市场和生产日益变得更加相互依存的过程,这是由于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以及资本和技术的流动所造成的。”(注:WTO,International Trade:Trends and Statistics 1995,p.19,Geneva,1995.)

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指出:“全球化的概念既指货物和资源日益加强的跨国界流动,也指一套管理不断扩大的国际经济活动和交易网络的组织结构的出现”,“但今天的世界经济与超国家范式相距还很远,对现状较为恰当的描述是全球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市场、生产和金融活动的跨国界联系已加强到如此地步,以至任何一国的经济都不能不受到国界以外的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注:UNCTAD,Trade and Development Report ,pp.70~71,N.Y.and Geneva,1997.)报告接着又列述了促进全球化的主要因素:关贸总协定8个回合所推动的贸易自由化;一系列国家金融管制的放松;信息技术惊人的发展。

根据上述,经济全球化的内涵至少可归纳为以下三点:这是各国在经济上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历史过程;其突出表现为商品和资本、技术等要素的国际流动日益加强;其主要因素是信息革命以及贸易和金融的'自由化。

经济全球化表明,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了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各国的扩大再生产过程必须在世界范围的紧密联系中才能正常运行,这不仅决定了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空前加深,也要求资源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从而在客观上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故从生产力角度看,全球化是一个进步的历史过程,我们应当积极地适应它、促进它。但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这一过程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进行的,少数发达国家的垄断资本起着主导作用,因而必然带来深刻的阶级烙印和扭曲的表现形式,决定了这一过程是跛脚的,即在南北之间是不对称进行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与全球化进程不相适应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也面临着这样的矛盾,必须从战略上加以重视和调整,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在进入21世纪后持续稳定地增长。在对外贸易领域中我国至少在下列四方面存在着不适应。

1.从货物贸易看:科技进步推动着全球化,科技产品的贸易增长最快,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交换比率日趋不利,削弱了贸易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

2.从服务贸易看:信息革命促进了全球化,信息密集型服务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支柱,我国服务贸易的滞后会拖住国民经济的后腿。

3.从加工贸易看:“产业内分工”是全球化的基础,加工贸易便是其表现形式,但我国的加工贸易处于低级阶段,难以更多地获得分工的利益。

4.从贸易政策看:贸易和金融自由化与全球化结伴而行,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在转轨,若不加快改革,贸易政策将难以适应自由化的过程。

20世纪50年代,初级

[1] [2] [3] [4]

篇3:浅论国际金融危机论文

浅论有关国际金融危机论文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阻断了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需的格局,对中国的经济增长造成巨大冲击,以下就是由为您提供的.试论有关国际金融危机。

1。出口增速明显回落。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冲击是外需减少。不仅美国外需下降,金融危机还造成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外需普遍下降。

出口总值12 180。2亿美元,同比增速25。7%;出口总值14 285。5亿美元,同比增速17。2%,增速回落8。5%;201-9月,出口总值8 466。5亿美元,同比降低21。3%,增速回落29。80025。有关调查显示,美国经济下降1%,中国出口将下降6%;而欧洲经济下降1%,中国出口将下降15%。

2。外汇储备严重缩水。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另一个冲击是造成中国外汇储备严重缩水。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数据,截至20末,中国外汇储备已达1。95万亿美元。其中已投资美国国债、两房等政府机构债券和美国企业债券达1万多亿美元,仅中国银行持有的雷曼兄弟公司债券即达7 562万美元。年第二季度,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为2。132万亿美元,超出排在全球第二位的日本1倍,约占全球外汇储备总额的29%,占我国GDP的比重已接近一半。外汇储备增加过快、过多,既加大基础货币投放的压力和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又加大外汇储备运用的压力和外币资产保值增值的风险。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已遭受美元汇率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双重损失,而购买美国政府机构和企业的债券也遭遇了大幅缩水和破产的危险。

篇4:全球化与中国对外贸易[2]

全球化与中国对外贸易[2]

关于全球化的内涵和定义,国内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为了便于讨论,本文采用联合国和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文件中常见的说法,因为这是一种宽松而又浅显的解释,易于为各方接受。

联合国贸发会议召开过一次题为《全球化和自由化》的讨论会,参加者有联合国直属机构的官员和专家,如工发组织、开发计划署、儿童基金、跨国公司中心等,也有来自联合国体系内各个专门机构的官员和专家,如国际劳工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教科文组织等,还有来自与联合国有联系的独立机构,如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教授,可见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其文件中关于全球化的定义反映了国际上的共识。这个定义可概括如下: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在经济上跨国界联系和相互依存日益加强的过程,运输、通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有力地促进了这一过程(注:Globalization and Liberalization,p.240,UNCTAD/ECDC/PA/4/Revl,N.Y.and Geneva,.)。

世贸组织1995年度报告指出:“对全球化的定义和描述,首先应着重‘质’而不是‘量’,它是不同国家的市场和生产日益变得更加相互依存的过程,这是由于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以及资本和技术的流动所造成的。”(注:WTO,International Trade:Trends and Statistics 1995,p.19,Geneva,1995.)

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指出:“全球化的概念既指货物和资源日益加强的跨国界流动,也指一套管理不断扩大的国际经济活动和交易网络的组织结构的出现”,“但今天的世界经济与超国家范式相距还很远,对现状较为恰当的.描述是全球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市场、生产和金融活动的跨国界联系已加强到如此地步,以至任何一国的经济都不能不受到国界以外的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注:UNCTAD,Trade and Development Report ,pp.70~71,N.Y.and Geneva,1997.)报告接着又列述了促进全球化的主要因素:关贸总协定8个回合所推动的贸易自由化;一系列国家金融管制的放松;信息技术惊人的发展。

根据上述,经济全球化的内涵至少可归纳为以下三点:这是各国在经济上相互依存不断加深的历史过程;其突出表现为商品和资本、技术等要素的国际流动日益加强;其主要因素是信息革命以及贸易和金融的自由化。

经济全球化表明,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了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各国的扩大再生产过程必须在世界范围的紧密联系中才能正常运行,这不仅决定了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空前加深,也要求资源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从而在客观上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故从生产力角度看,全球化是一个进步的历史过程,我们应当积极地适应它、促进它。但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这一过程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进行的,少数发达国家的垄断资本起着主导作用,因而必然带来深刻的阶级烙印和扭曲的表现形式,决定了这一过程是跛脚的,即在南北之间是不对称进行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与全球化进程不相适应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也面临着这样的矛盾,必须从战略上加以重视和调整,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在进入21世纪后持续稳定地增长。在对外贸易领域中我国至少在下列四方面存在着不适应。

1.从货物贸易看:科技进步推动着全球化,科技产品的贸易增长最快,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交换比率日趋不利,削弱了贸易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

2.从服务贸易看:信息革命促进了全球化,信息密集型服务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支柱,我国服务贸易的滞后会拖住国民经济的后腿。

3.从加工贸易看:“产业内分工”是全球化的基础,加工贸易便是其表现形式,但我国的加工贸易处于低级阶段,难以更多地获得分工的利益。

[1] [2] [3] [4]

篇5:中国对外贸易论文

中国对外贸易论文精选

一、关于提高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

(一)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着力优化进出口结构

着力优化进出口结构。继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扩大高新技术产品、服务产品和农产品出口,进一步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出口商品价格要全面反映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和资源环境代价。鼓励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规范出口秩序,遏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低价竞销和恶性竞争。进一步优化进口商品结构,抓住当前国际石油价格回落的有利时机,适时扩大原油进口,充实国家石油战略储备。进一步提高进口的便利化程度,适当减少进口自动许可目录产品。抓紧研究进口信贷、进口融资担保等政策,为促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进口创造条件此外,实施科技兴贸工程,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科技兴贸工程是商务部13项重点工程之一,通过建设一批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运用政府相关的特殊政策,如典型的技改贴息以及新型产品的研发和资助等,在最大程度上的鼓励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以及再创新,进而使得企业能够获得属于自己的高新技术产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对外贸企业的扶持和管理

就目前的形式而言,我国外贸经济效益的提高不外乎是外贸企业利润的提高,因此,在我国政府的角度来看,政府应该转变期职能,即是必从过去的外贸经营者转变为外贸宏观调控者,从直接的行政干预转变为通过汇率、关税等经济手段进行间接调控,进而通过对外贸企业的扶持和管理提高产品在国际的竞争力,简单而言,由于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的职能必须有所改变,必须要与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简单来说,政府在改变职能后可以起到以下的作用:

1、树立正确的经营指导思想,明确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将一切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2、转换外贸企业经营机制。要逐步推行股份制,朝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使外贸企业真正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道路。

3、开展工贸、技贸、农贸结合,走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道路。

4、抓紧出口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出口成本;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增强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增加适销对路产品的出口,提高外销价格,从而提高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

5、加强经济核算,节省费用开支。

6、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7、提高企业素质,特别是提高外贸工作人员的素质.

(三)以竞争优势导向为主的平衡型发展战略

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式来看,出口导向战略是我国的现行的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基本战略,由于该战略使得对外贸易所带来的利益并没有与对外贸易数量同种程度增长,这也使得粗放型经济贸易增长方式容易出现,从而影响了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竞争力。因此,实行平衡型的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战略是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我国的基本情况来看,我国的自然资源、资本、技术等资源稀缺,因此,必须要充分利用国外的优秀资源。同时,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趋势正在加强,我国对世界各国的依赖性和竞争性也在逐渐加强。所以,我国还要将竞争优势作为自己的导向,通过增加对外经济贸易,增大就业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要根据目前国家的经济的以及国情,因地制宜的制定提高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也即是应该实际努力的去发挥出我们所具有的资源优势,通过优势导向,吸引国际投资,进而达到发展金融等相关行业的目的。不仅如此,我国政府应该鼓励各企业及个人去培植资本优势,从而去尽快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拉动内需,促进我国的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实现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篇6:中国对外贸易论文

一、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协同作用理论依据

虽然,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都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说明了出口贸易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同时,按照绝对优势理论原理,进口国可以借助对外贸易消除国民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行业短板,有效降低社会整体生产成本之后,国民经济总体水平会得到一定提高。因此,进口间接促进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作为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对于认清国民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制定切实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只要是国家经济运行状况良好,开展对外贸易对一个国家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将启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协同作用实证分析

1.对外贸易与GDP依存关系

进出口额可以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规模,GDP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从20XX年至20XX年间我国对外贸易呈高速增长趋势,从20XX年的货物进出口总额95539.1亿元增长到20XX年的货物进出口总额258212.3亿元,增长了近2倍。虽然在20XX年前后由于受金融市场的影响再加上国际市场紧缩,对我国国际贸易总量的增长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在20XX年金融动荡结束,我国国际贸易的总量继续增长,20XX年增长到历史最高水平,所以这10年来,我国国际贸易几乎呈大幅度增长的态势(见图1)。同样20XX年至20XX年10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也呈持续增长趋势,从20XX年的GDP总额159878.3亿元增长到20XX年的GDP总额566130.18亿元,增长超过2倍,且每年持续增长,20XX年增长到最高水平,所以这1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呈持续大幅度增长的态势。综合进出口总额增长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数据表明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当GDP的增长量下降时(20XX年),对外贸易发展受制约,当GDP的增长量持续上升时,对外贸易呈持续上涨趋势。二者这种较为密切的依存关系表明国内经济持续增长会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国际贸易会在国内经济繁荣的背景下发展。

2.对外贸易依存度与经济增长变动关系

对外贸易依存度(FTR),是指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对外贸易依存度说明一国经济与对外贸易的关联程度,反映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从20XX年到20XX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呈持续增长趋势,由20XX年的59.767%增长到20XX年的65.17%,增长了5个百分点。在20XX年前后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紧缩,我国外贸依存度有所波动,但是在20XX年金融动荡结束,我国外贸依存度开始回升,20XX年继续增长,20XX年开始回落,主要是我国经济转型政策的调整,更注重增长质量,数量上放缓。而同样的变化体现在我国的经济增长上,在20XX年我国国内经济持续增长,在20XX年前后增长的速度放缓。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和经济增长的变化说明了对外贸易依存度和经济增长存在着密切的依存关系,即对外贸易依存度与经济增长速度变化一致,对外贸易依存度越高,经济的增长速度越快,对外贸易依存度下降,经济增长的速度放缓。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出口贸易可以增加财政收入,进口贸易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吸引外资等等,所以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国内经济的大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济增长在价值形态上是指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增加。其衡量指标可以采取总量形式也可以采取人均形式。总量指标就是国民生产总值GNP或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率;人均指标一般采取人均国名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总值增长率,有时也采用人均消费数量增长率指标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从进出口贸易的近10年的变化我们发现,20XX-20XX年对外贸易出口额和对外贸易进口额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见图3)。只是在20XX年出现了拐点,这主要是由于20XX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整个世界的贸易都产生了影响,导致我国20XX年进口和出口额下降,但我们也可以看到经过1年的调整,20XX年全球贸易环境变好,我国的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又恢复了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对外贸易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而对外贸易包括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可以直接增加国民收入,从而实现GDP的增长,而进口贸易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原材料,大大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加速本国产品的研究开发能力和生产,间接促进经济增长。我国进口贸易规模远小于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间接的,所以我们在扩大出口的同时也不要忽视进口,进口的产品不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会有所不同,应适度增加资本、技术等的进口,把进口技术和设备放到主要位置,避免重复进口,发挥对外贸易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实现经济和贸易的均衡和谐发展。在注重出口贸易增长的同时,重视进口贸易规模增长,形成双向对流的贸易增长格局和动态贸易平衡,充分发挥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提升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三、结论

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下,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对外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也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繁荣发展。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出口贸易在增加GDP的同时,进口贸易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对外贸易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应考虑资源、环境等因素,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经济发展服务。因此,为加快经济发展,在加大投资和消费的基础上应合理的发展国际贸易,实现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使国际贸易最大限度的为经济发展服务。

篇7:中国对外贸易论文

一、公司股利分配理论及政策

股利分配是上市公司对盈利进行分配或用于再投资的一项重要政策,按照国际惯例,公司要按照盈利的一定比例,分配给投资者。股利分配是公司经营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到公司未来的长远发展。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一方面可以为企业规模扩张提供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吸引潜在的投资者,因此,上市公司非常重视股利分配政策的制定,通常会在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后,对各种不同的股利分配政策进行比较,最终选择一种符合本公司特点与需要的股利分配政策予以实施。股利分配重要的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不仅是一种分配方案,同时还是一种有效的信号传递工具。股利分配政策的变化往往是公司经营状况发生变化的信号,这些信号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市场影响。资本市场的效率性越强,这种传递方式越有效、成本越低。因此,上市公司在发布股利分配政策时,相当慎重。以免投资者误读,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损失。

二、我国主板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概况与特征

目前我国主板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即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在此基础上又派生出了两者兼有的分配模式。由于我国上市公司通常在公布股利分配方案的同时公布转增和配股方案,使得转增和配股也带上了分配的色彩,也常被看作是股利分配的一种形式。主板股利类型可划分四种。

1、配发股本:

配股股票是指上市公司以一定的价格向原股东配售新股。配股实际上相当于增发股票,它并不影响本期收益,由于所有股东以低于市价同比例配股,股票将被稀释,股票价格将相应下降。

2、转增股本:

转增股本是指上市公司将公积金转作股本。转增股本只是在公司权益结构不同项目间的内部调整。因此与送红股一样,转增股本后每位股东拥有的股票价格总额不变,而拥有的股票绝对数增加,从而股价将下降。

3、派发股利:

上市公司所派发的股利具体又可分为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现金股利是指上市公司以公司的留存收益向股东发放现金作为投资回。现金股利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采用的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股票股利是公司将留存收益以发放股票的方式发放给股东。股票股利并不减少公司的股东权益总和,只是在减少留存收益科目的同时,增加了股本科目。

4、不分股利:

不分配是指上市公司不进行留存收益的分配,由于我国历史遗留的股权分置问题的影响,很多国有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都凭借其绝对控股地位,拒绝进行股利分配。为了改变这种现象,20XX年5月8日起实施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治理办法》规定,希望此举改变我国上市公司以前普遍存在的不分配现象。

三、我国主板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特征

20XX年,我国经济第一个走出金融危机,率先引领世界经济走上复苏之路。我国的证券市场也一路高歌猛进,至20XX9年11月上证综指摸高到3465点。各上市公司赚得锅满盆满,业绩整体大幅度上升。上市公司派现极为慷慨。具不完全统计,在全部的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年中,有近百分之七十实现盈利。我国主板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重高送高转,轻现金分红:

随业绩增加,不分配的上市公司所占的比例逐年减少。我国主板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以转增、同时派现和送股、三种形式为主,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派现和转增、转增和送股、派现和送转多种形式。不过我国上市公司中有相当多公司,不重视股民的现金回报,除了不分配股利外,也有的上市公司不注重现金股利的发放。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投机气氛浓厚、喜好炒高送配题材的股票,跟这种理念有很大关系。而在成熟的证券市场,现金股利比较受欢迎,投资者把现金股利视为最直接、最稳定的投资收益。我国上市公司为了股本扩张或者圈钱需要,在股利分配方案宣布的同时,往往伴随着配股、公积金转股等扩张行为,从理论上讲,转股和配股不属于股利分配范围。而现金股利作为给上市公司投资者超过国库券利率的较高现金回报,是上市公司对投资者承担较高风险的一种补偿。

2、股利政策缺乏稳定性:

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是比较稳定的。一般来讲,连续的、稳定的股利政策,是对股民负责,是对广大投资者利益回报预期的指向,是上市公司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的展示,也是企业形象的一种体现。在西方较为成熟的股票市场,上市公司一般都会尽量保持现金股利的稳定性,保持鼓励政策前后的一致性,以便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市场形象。只有在管理层确信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企业的盈利会发生变动时,才愿意改变股利政策。但我国上市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时,短期行为严重,随意性较大,不仅在现金股利分配原则上缺乏稳定性,而且分配方式也会发生改变,上市公司很少考虑随意性的股利政策给公司形象带来的损害。上市公司忽视股利政策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缺乏远见卓识。

3、不参与股利分配:

近几年,证监会加大了对上市公司的治理力度,对上市融资提出了许多硬性条件,做出了不分红上市公司不允许融资的规定,扭转了过去很多上市公司不分红的局面。但是现在仍有部分公司甘当铁公鸡,令投资人失望。我国上市公司一直不注重现金股利的发放。但是个别上市公司常常以假账的形式欺骗投资人,为其不分红制造借口。这些铁公鸡仍然有一定的市场。具不完全统计,我国主板市场每年仍有近百分之十的上市公司,一毛不拔。而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不参与股利分配是很少见到的。

四、创业板上市公司高送转动机分析

随着创业板企业年报的相继披露,在高转送噱头的刺激下,创业板个股气势如虹。一时间,高送转成了印钞机。

1、高送转乱像

(1)惊艳第一幕:

20XX年1月26日,同花顺公布了10转10派3元的分配方案。创业板高送转大幕正时开启,当日该股开盘即被封至涨停。在此股带领下,创业板气势如虹。许多投资者也蜂拥跟盘,在高送转光环之下,同花顺出现一轮上涨行情,股价一度摸高至100.10元。短短的两个月,同花顺股价大涨31.19%。

(2)史上最牛公司:

20XX年3月18日,创业板新贵神州泰岳推出A股史上最耀眼的分配方案10转15派3元。这一方案令其他高送转上市公司黯然失色,当年西飞国际10转12的分配方案与之相比相形见绌。其股价更是一路爬升到20XX元,时间也只有仅仅两个多月,涨幅高达百分之四十多。这一股价超过茅台,成为A股最高的股票。在其带领下,A股中共有143家公司推出10转5以上的分配方案。

(3)蝴蝶效应:

创业板风生水起,至20XX年4月16日,创业板大部分股票采取了高送转分配方案。大都推出10转5以上的分配方案,还有二十多家公司推出10送5以上的分配方案,包括九州电器、华谊兄弟在内的18家创业板公司,均推出了10转10以上的高送配方案。网宿科技、汉威电子、日宝通带、也紧跟其后。

(4)黑色滑铁卢:

高送转方案虽千差万别,但股价大幅跳水的结果却相同。同花顺除权除息日,当日大跌6.11%。而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汉威电子和宝通带业,除权除息日,两支股票均大跌百分6%,汉威电子成交额也被放大至近3亿元的历史第二高位,仅次于该股上市首日的成交额5.16亿元。而当日该股换手率更是达到了32.25%。而此后一日,宝通带业迎来除权除息日,在当日该股勉强以0.53%的微红收盘,但次日则股价大跌,跌幅高达9.53%。

2、高送转动机分析:

毋庸置疑,在创业板的一百多家上市公司中,科技含量高,业绩突出,发展潜力巨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公司还是存在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有许多上市公司质地和经营都不突出,鱼龙混杂。却都采取高送转分配方案,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动机。

1、主力为了出货:

高送转并非创业板的专利,热衷参与者,也不仅仅是业绩优良的公司。难道真的是高额回报投资者?这里隐藏着什么秘密。今年沪市送转冠军新安股份是一家经营管理都不是令投资者满意的公司,从公布的资料看,今年的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近百分之九十,盈利能力大减,抗风险能力较差,但就是着么一只公司也采取了大比例的高送转方案,同样情况的还有美都控股,该公司整体毛利率为8.8%,比20XX年略增长0.23%,该公司3月27日公布的10转12派0.3元的分配方案远超市场预期,基本每股收益0.29元。但其盈利能力并没有明显改善。美都控股的高送转显然没有基本面的支撑。美都控股高送转预期的炒作始于2月份。具内部人士透露在公司发布高送转之前,就有超大户资金潜伏在其中,从大智慧大户资金买卖盘可以看出。在推出高送转预案的次日,主力资金就大举卖出流通盘的0.84%。当日该股大户和超大户均呈减仓之势,而从3月30日至4月21日,美都控股资金净流出1.81亿元,占到流通盘的6.3%,这一比例在同期地产上市公司中高居第一位。

2、为限售股解禁提供契机:

定向增发有一定的锁定期,长期持有相关股票的系统性风险比较大,而利用高送转,博得市场的欢迎,使得参与增发的投资者有机会实施退出机制。上市公司适时推出高送转就是为限售股解禁提供契机。在创业板的一百多家公司中,以九州电器为例,自该公司在推出10转10派1元的诱人分配方案,随即该公司行情的启动,股价一路飙涨,在此后的不到一个月,九州电器就有近百万股此股份解禁上市流通。同样的情况出现在建峰化工。该公司在3月3日公布10转5的高送转方案。但公司20XX年的业绩难言理想。20XX年建峰化工实现营业收入20.8亿元,同比增长43.75%。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亿元,同比下降25%,每股收益0.6元。 这或与该公司20XX年的增发有关。

3、为获取高额回报:

一些基金公司为了获取高额回报,不惜花重金买消息,第三大基金公司对中国卫星的参与就足以说明。也可见机构资金对高送转行情的踩点精准。在去年的十一月份,中国卫星的股价就表现出异常的兴奋,这家基金在低位加仓,不久,中国卫星发布10转10派0.5元的分配方案。当日中国卫星尾盘被持续大单封至涨停,全天成交总额为2.86亿元。而从当日龙虎榜可以看到,4家机构席位位于买入榜的前五位,累计买入6126.6万元。而卖出榜只有一家机构席位,卖出220XX元。而这与当日超大户增仓4121万元大致相符。而此后中国卫星涨幅已经达到52.75%。其间踩点精准的,获取高额回报是有着广泛背景的三只基金。

五、创业板上市公司高送转效应分析

1、题材炒作:

高送转作为一种炒作的题材,只具有炒作的投机价值,并不具有投资价值。由于信息不对称,在公司公布高送转之前,主力资金会提前布局,再借助高送转炒高股价,吸引散户追涨。所以普通投资者在投资高送转股票时还是要慎重。而市场对于创业板的高送转现象,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有市场人士认为,创业板公司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高成长下的高送转方案是众望所归,企业和投资者都需要高送转

2、缺乏监管:

从现有的法规制度看,似乎还找不硬性指标的监管规定,一般来说,如果上市公司出现莫名其妙的高送转,交易所等相关部门可能会电话上市公司询问理由,但是在法律法规上还没有明确说法需要禁止,而上市公司采用资本公积金转增等方式也比较隐蔽。虽然高送转常常在市场掀起风浪,但相对而言却并无太多约束机制,从长运发展来讲,适当的监管利于股市的更加健康的成长。

3、数字游戏:

让投资者了解高送转背后的数字游戏,表面上投资者手中的股票多了,实际上不会给投资者也不会给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变化。现实中,公司之所以能够高送转,往往是因为其高溢价发行积累了丰厚的资本公积金,将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实质就是把从广大投资者手中募来的资金,用于扩张股本而已,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会因此发生任何改变。因此,高送转往往并不意味着上市公司高成长需要将利润和公积金转增股本,高送转本身并不会给投资者带来额外的回报。创业板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高比例转增预案主要是IPO超高价发行所致。而这些钱实际上都是二级市场上投资者自己的钱,现在这些多出来的资金只是又被重新分配了。现金分红才是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真正回报。

篇8:国际金融危机的演变和中国的应对措施

国际金融危机的演变和中国的应对措施

摘要: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许多国家都纷纷被卷入到危机的范围之内,虽然在之后的几年里,危机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就目前来看,国际金融危机随时面临着再次爆发的可能。还是存在的。当前中国的经济现状明显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各种危机也接踵而来,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将中国现在的经济危机完全归根于国外的影响,引发危机的主要原因还是国内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模式都存在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然后正视了目前中国正在面临的危机,并且就如何化解这种危机,使中国的经济保持良好、平稳、有序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新时期;中国;面临;经济危机

一、国际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1.危机变得复杂而无法预测

可以说2009年底爆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转折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由国际金融危机演变而来的。2009年希腊政府财政赤字激增,在2010年4月份,希腊政府宣布如果在5月之前得不到救助贷款,那么将无无力偿即将到期的200亿欧元国债融资。由于担心希腊政府对其总额达3000-4000亿美元债务违约,投资者开始大规模抛售希腊国债,导致希腊政府不仅无法偿还旧债,而且又开始面临着更大的负债,希腊政府的金融危机终于爆发,并蔓延到临近的其他欧洲国家,比如说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和意大利等等,这些国家和希腊一样,也遭受了信用危机,在导致欧洲资本大量外逃,市场流动性的货币非常紧缺,利率上升,欧元贬值,全球经济形势也突然变得扑朔迷离,中国经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急剧上升。

2.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

继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2009年的欧洲债务危机,在2013年,印度河东南亚国家也爆发了一次范围比较大的金融危机。经过几年的发展,美国受到金融危机的伤开始痊愈,经济得到了复苏,物价维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局面,币值也趋于稳定,国际资本逐利、避险(保值增值)的本性驱使美元资本又成为了新兴市场的主导。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在金融危机中新兴的国家,比如说印度河东南亚国家汇率却开始出现大幅的波动、股市暴跌、通货膨胀和金融紧张等等,尤其是八月份以来,形势更加恶化,大有危机一触即发之势。

二、国际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国际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的经济也受到重创,特别是一些沿海发达城市,许多中外合资企业纷纷倒闭,不计其数的人失业下岗,中国正在面临着严峻的危机和考验。但是与危机并存的是机遇,经济危机在给我国经济带来创伤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机遇。根据我们国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来看,目前我们国家的机遇也有不少,首先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严重冲击的同时,也深度调整满足了我们国家扩大内需的需求,然后是在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下行压力,增加了我国金融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们国家自主创新的步伐,其次就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城乡就业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我们国家培养出了更多有能力、有技术的人才,最后就是金融危机调整了全球经济局势,我的经济地位得到了提升。

金融危机的发生,导致世界经济新格局的形成,贸易保护主义在世界各国盛行。比如说欧洲的有条件贸易和美国的“只许买国货”条款,使我们意识到,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各个国家的贸易保护已经非常严重,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世界贸易组织条例明确规定:各国不能采取贸易保护政策,这些所谓的大国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已经违背了基本的经济道德原则。

近几年来,经济危机不断,范围和程度都不相同,但每次都会对我国造成不小的影响。特别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其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以美元为国际货币为基础的不合理国际货币体系和次贷危机后美国不负责任的将债责转嫁他国而造成其席卷全球。通过这次危机后,很多国家纷纷呼吁,取消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身份,甚至有些国家提议用人民币,虽然并没有冲击到美元国际货币的身份,但其实世界的经济格局已经受到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正在提高。

三、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对策分析

1.改变外汇储备策略

截止到2013年年底,我国已经拥有超过3.82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个数字似乎看起来很诱人,但是却无法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虽然我们国家生产的产品远销海外,但是却无法转换成物质储备,提高人民的生活,而是将大量的资金买了美国的国债。虽然我们拥有了最多的存款,却过着最贫苦的生活。而且随着频频发生的经济危机,美国的国际地位也在逐渐下降,外汇储备的风险也正在增加。近年来,人民币的汇率一直上升,中国的外汇资产贬值不可避免,一些投资于美国金融市场的高风险资产很可能全军覆没。与其这样把资金借给美国去发展他们的'国家,倒不如降低我们国家的外汇储备数量,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国内的建设中来,建设中国的城市,发展中国的经济。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控制国家的资金流出速度,以保证有更多的资金能够在国内流动,这样即使危机来临,我们也可以应对自如,减缓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2.改变内部产业结构

首先危机所带来的国际购买力直接创伤了我国的出口贸易,我国也应该对出口的模式进行调整。一直以来,我们国家都是保持着高投入、高产出、高顺差的出口贸易。这是因为我们国家建国不久,人民一直都处于一种勤俭节约、资本积累的阶段,消费能力不足。再加上我们国家的劳动力丰富而廉价,所以产品成本低、价格低,出口在国际市场上非常具有竞争力。但其实我们国家的低成本、低价格都是建立在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污染的基础上的,所以从2013年开始,中国的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大城市整日都被雾霾所笼罩,雾霾的形成就是由于工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废气排放物(比如说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粉尘颗粒等等)过多而形成的,严重威胁着国家人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