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有趣的3D眼镜

mmm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mmm”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有趣的3D眼镜(共6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大班科学:有趣的3D眼镜

大班科学:有趣的3D眼镜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实际生活进行,应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的对象。”现如今,电影事业蓬勃发展,日常出行更是方便快捷,大家早已把看电影当做是一种常态化的休闲娱乐方式。很多家长会时不时地领着孩子去影院体验一番,共同享受“科技”特别是“3D技术”所带来的大荧幕下的视觉冲击。我班幼儿大部分有戴3D眼镜看电影的经验,有的甚至家里配有专用的3D眼镜。当我问到“3D眼镜是什么样的?戴上它看电影有什么特别?”时,孩子们满怀欣喜和激动,一个个争着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告诉我。当我追问到“3D眼镜为什么这么厉害,镜片里可能藏着什么秘密?”时,孩子们的思维一下被抓住了,小眼睛里瞬间折射出求知的光芒,这为我积极组织《有趣的3D眼镜》这一科学探索活动注入了不竭的动力。

《纲要》指出:“教育要贴近生活,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要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对幼儿而言,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最直接的体验中学习,在动手过程中发现。因此,在这一活动中,我选择了操作性较强的红蓝3D(PVC)镜片作为探索材料,将抽象的科学概念转化为幼儿可亲自投入的游戏,以让幼儿在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中认识身边可触及的科学现象,从而进一步提高科学兴趣和实践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3D眼镜镜片红蓝搭配的秘密。

2、体会用自制3D眼镜成功观看图片和视频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在多次探索中发现3D眼镜镜片左红右蓝的秘密。

活动准备:

1、电脑、白幕、自制PPT、大记录表、记录笔、小黑板4块、泡沫垫。

2、自制3D眼镜框架、红蓝PVC镜片、3D鲨鱼照片若干、材料框。

3、背面藏有数字密码的照片40张(其中3D照片32张,普通照片8张)。

4、用黑底KT板和塑封纸自制的六位密码插袋4个、解密码标记4份。

活动过程:

一、唤醒经验,激发活动兴趣。

1、欣赏一小段3D电影,体验用眼睛观看的模糊感受。

1)宝贝们,欢迎来到多功能3D影院!一起来看场3D电影吧!

(一开始,教师就以简洁有力、充满激情的话语将幼儿自然地带入了活动中。白幕上影院背景图片的环境渲染,再加上之后快速切入的3D视频片段,顿时,孩子们变成了“影院”中安静的小观众,个个看得目不转睛。)

2)这个电影看起来怎么样?(模糊、不清楚)你平时在电影院看的3D电影也是这样的吗?那是怎么回事?

(前后的提问紧凑、连贯,且给了幼儿基于真实的感官表达自我的机会。回答问题时,孩子们特别积极主动,都着急地想要和大家分享自己观看3D电影的日常经验——戴3D眼镜。模糊的观影感受对幼儿来说是陌生而新鲜的,有了对比和反差后,孩子们对3D眼镜的认知兴趣更强了。)

2、集体分享与交流,认识3D眼镜的立体效果。

1)戴上3D眼镜看电影都有什么效果?

(这个开放式的问题对幼儿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述能力提出了挑战,幼儿由于具体经验、思维模式的不同给出了各种不同的答案。有的孩子用到了逼真、可怕、震撼、惊奇等形容词,有的则直接描述了自己看过的电影场景和切身感受,如恐龙像是冲到了眼前、自己像是站在了悬崖边,又如水像洒到了身上、子弹向我飞来等,这些都是孩子们宝贵的想法,都值得肯定!)

2)小结:你们说得这些都是3D眼镜带来的立体效果!

3)3D眼镜可真厉害,你们想不想做一副自己的3D眼镜?

(幼儿的情绪高涨,对接下来的操作活动有着迫切的期待。)

二、探索发现3D眼镜镜片红蓝搭配的秘密。

(一)第一次探索:一红一蓝的镜片能看出3D效果。

1、认识操作材料:红蓝镜片、3D鲨鱼照片。

1)看,材料框里有什么?嗯,好多红色和蓝色的镜片!

2)还有什么?这可是一张会变魔术的的3D照片,里面藏着立体效果!

(在前面自备一个小操作台,带幼儿认识材料筐中的'红蓝镜片和照片时同步在电脑上出示相应的图片,教师随意抽取两张镜片放在眼前,尝试观察桌上的照片并自然更换镜片、调整观察距离再看一看。教师简单的动作引导将使幼儿在之后小组操作活动中的思路变得更清晰、思维变得更活跃!)

2、大胆猜测镜片搭配的方法,教师记录。

1)这些镜片到底怎么搭配才能看出图片中的3D立体效果?(猜测并记录)

大班科学:有趣的3D眼镜大班科学:有趣的3D眼镜大班科学:有趣的3D眼镜(出示大记录表,记录表分为三栏:第一栏是让幼儿猜出镜片左右搭配的不同方式,教师提前预设好所有可能的方式并直接用红蓝镜片快速、直观地进行记录;第二栏是用打√的方式集体记录第一次操作过程中觉得可以看出照片3D立体效果的搭配方式;第三栏是在第二次探索中用标记出效果最佳的搭配方式。猜测、反复探索和验证、集体记录是开展科学活动的有效手段,其运用适应大班上学期幼儿的经验和能力特点。)

2)现在请大胆试一试,试完后说说:你试了哪几种方法?哪一种成功了?

(简练的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明确操作要求,同时将使幼儿的表达更有针对性。)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分为4组,6人一组,每3人一个材料框,框中红蓝镜片的数量充足,这样幼儿在选择、更换镜片时十分便捷。教师仔细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鼓励幼儿尝试各种不同的搭配方式并清楚地描述自己的发现。幼儿在与活动材料的交往中完全是自由、独立的个体,但他们的思维却是有指向性和目的性的,“快乐学习”的旅程由此开启!)

4、分享并记录第一次的操作结果。

1)你试了哪几种方法?哪一种成功了?

(孩子们兴奋地表示自己试过了红红、蓝蓝、左红右蓝、左蓝右红的镜片搭配方式,其中,大家一致认为后两种方式能看出照片的3D立体效果。个别幼儿好奇地将红蓝两张镜片重叠后看照片,虽然观察效果不佳,但他们特别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独特的发现。在这一环节,幼儿对3D电影的立体感知经验为探索、记录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2)小结:原来一红一蓝搭配的镜片是能看出图片中的3D立体效果的!

(二)第二次探索:左红右蓝的镜片效果更佳。

1、设疑:到底哪种(左红右蓝还是左蓝右红)效果更好呢?

(引导幼儿进行更深入地探究,且明确结果是唯一性的。)

2、进行对比性观察,揭示结果并做标记。

(提示幼儿带上一红一蓝的镜片坐到大屏幕前的泡沫垫上,教师依次播放几张立体效果突出的3D照片,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孩子们很快发现了左红右蓝镜片搭配所带来的奇妙效果并愉悦地交谈起来。)

3、小结:原来左红右蓝的3D眼镜片看起来效果更清晰、更立体。

(三)自制3D眼镜,戴眼镜欣赏其他3D照片。

(提供用卡纸和橡皮筋做成的有卡槽的眼镜框架,幼儿自主插入镜片后戴上眼镜欣赏更多的3D照片,一张张小脸上洋溢出成功的喜悦。)

三、开展趣味数学游戏,解密后欣赏3D视频。

1、设置悬念:想不想看3D电影?可打开电影需要解开一个6位数字密码。

2、明确解开密码的三个要求:找到藏在3D照片后的数字密码、密码按照从大到小、红蓝红蓝红蓝的规律排列。

(这一数学游戏的开展依赖于幼儿“利用红蓝3D眼镜观察3D照片”的新经验,需要每组幼儿首先合作从10张3D及普通照片中筛选中8张3D照片,然后对后面有干扰的8个密码按从大到小、红蓝红蓝红蓝的规律进行二次筛选和排列,最终获得正确的6位密码。解密要求通过PPT图片、标记和符号清楚地传递给幼儿后出示4块小黑板,提醒幼儿操作时对应黑板上相应的组号。)

3、分组合作,尝试解开密码。

(每块小黑板边缘倒“U”形反贴自粘纸,自粘纸上随机贴好8张3D照片、2张普通照片,黑板中间按顺序列出解密要求,黑板下方固定好六位密码插袋。引导幼儿小组合作戴眼镜观察后去掉普通的照片,然后将所有3D照片翻过来,再按要求选择正确的密码插入密码袋。)

4、集体检查并验证密码,输入正确密码后观看3D电影。

(集体检查的过程中幼儿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能尝试运用对比、推理的方法找到出错的地方和出错的原因,活动的积极性很强。)

四、小结与延伸

今天我们发现了最普通的红蓝3D眼镜镜片的秘密,在生活中还有更厉害的其他3D眼镜哦,下次我们再一起来探索一下,好吗?

活动反思:

大班科学《有趣的3D眼镜》是一个原创的教育活动,活动来源于幼儿的日常观影经验,这种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不仅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还有利于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充分的活动准备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红蓝PVC镜片作为基本的操作材料为幼儿提供了自主探寻镜片搭配秘密的机会,大记录表的设置使得幼儿的猜测、探索、记录的结果一目了然,自制3D眼镜框架帮助幼儿投身于戴3D眼镜看照片和视频的真实情境中。为数学游戏准备的藏有数字密码的照片、六位密码插袋和解码标记将幼儿的新旧知识经验加以整合,游戏的加入不仅丰富了科学活动的内容,还对小组幼儿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挑战。

本次活动主要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运用提问法、观察法、操作法、讨论法等探索式教学法,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将用肉眼看3D电影的模糊感受与平时戴3D眼镜的观影效果进行自然的关联和对比,于是对3D眼镜的认知兴趣增强。之后的集体交流过程中,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自己对立体效果的认识,

篇2:神奇的3D眼镜作文

神奇的3D眼镜作文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爸爸给了我一副特别的眼镜,它的框架是黑色的,和普通眼镜不同的是,它的镜片有两种颜色,一种红色,一种蓝色。我问爸爸为什么要这样来设计。爸爸说:“这是3D眼镜,我给你放一部电影你看看就知道了。”我很好奇,创造出3D眼镜干什么用呢?我问了爸爸。爸爸说:“顾名思义,看3D电影用的。”我并没有着急戴上3D眼镜,电影开始放映了,电脑屏幕上的画面模模糊糊的。我带上了3D眼镜,顿时,一切都立起来了,像真的一样浮现在我眼前。我不明白这为什么,爸爸也不能回答,我问了电脑博士。

原来人的视觉之所以能分辨远近,是靠两只眼睛的差距。人的两眼分开约5公分,两只眼睛除了瞄准正前方以外,看任何一样东西,两眼的'角度都不会相同。虽然差距很小,但经视网膜传到大脑里,脑子就用这微小的差距,产生远近的深度,从而产生立体感。一只眼睛虽然能看到物体,但对物体远近的距离却不易分辨。根据这一原理,如果把同一景像,用两只眼睛视角的差距制造出两个影像,然后让两只眼睛一边一个,各看到自己一边的影像,透过视网膜就可以使大脑产生景深的立体感了。各式各样的立体演示技术,也多是运用这一原理,我们称其为“偏光原理”。我恍然大悟,不得不佩服如今科技的飞速发展。

我的好奇心又来了,3D电影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这一次,爸爸告诉我:“拍3D电影的时候,需要3部摄像机,这3部摄像机要放在人物的前方、左方、右方,等到全部拍完的时候,再把这3部影片融合成一部胶片,这样一来,3D电影就制作好了。”忽然一来,我好佩服各位制作3D电影的导演,他们简直就成了我的偶像,忽然一下,我好想当一名导演,制作出一部又一部的3D电影,让各位观众大饱眼福!

咦,这不是我的试卷吗?红色的叉、分数也都不见了?我以为我眼花了,摘掉3D眼镜,揉了揉眼睛,哦,95分,第一名依然在。我松了一口气,以为大白天见鬼了呢!咦,刚才怎么回事,红色的字怎么会消失呢?看来还得再咨询一下电脑博士。查了电脑,我才知道,当白光照射在白纸上时,由于红字只反射红光而吸收了其他波长的光线,再透过红色的眼镜时,仍显示红色,但由于纸张反射的白光透过红色的玻璃时,因它只让红色光透过,吸收了其它颜色的光线,所以也呈现红色,综上所述,看到的结果是一张红色的纸而不能分辨出红色的字。因此,用3D眼镜的红面看白纸上的红字时,红字会消失。

看着3D眼镜,有些入迷了,3D眼镜一定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探索的。继续努力,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吧!

篇3:大班科学:有趣的风儿

活动目标:

1、知道空气流动可以形成风,风力有大有小,风具有方向性。

2、探索形成风的各种办法,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探究的兴趣。

3、了解风的利弊,产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情感。

活动准备:

ppt课件、乒乓球、吹风机、鸡毛、小旗、各种能产生风的材料(纸板、扇子、矿泉水瓶、洗面奶瓶、蜡笔盒、毛巾等) 、气球、风车。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受风的特点

1、教师出示乒乓球,激发兴趣,怎么让乒乓球动起来。

2、幼儿观看乒乓球飞舞的状态,寻找风,发现风的特性――看不见、抓不住,但能感受得到。

小结:对,风看不见也抓不住,但我们却可以感受得到,而且我们还能和风玩很多好玩的游戏呢!

二、游戏初探――产生风的原因

1、吹鸡毛的游戏

幼儿观察教师用嘴吹鸡毛状态

小结:对,因为我们用嘴巴吹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请出了风,风让鸡毛飞起来了。

2、玩小旗的游戏

教师出示小旗,老师提要求,身体不能碰到小旗,用身体动作让小旗动起来。个别幼儿尝试。

小结:用吹、跑、扇等等动作,加快空气的流动,就能把风请出来,让风吹动小旗动起来。

3、用多种材料自由探索

幼儿自由探索各种材料如何产生风,老师观察指导。分享探索结果。

小结:原来通过挤、压、拍、晃、转、跑、吹等等动作,都能加快空气的流动,把风请出来。

三、深入探究――了解风的特性

1、吹风车比赛,认识风有大小

教师讲解吹风车比赛规则,请个别幼儿上前比赛。

谁的风车转的最快?为什么他的风车能转的.最快?

小结:用的力气大,空气流动得快,风就大。用的力气小,空气流动得慢,风就小。

2、风来了游戏,认识风有方向

教师播放PPT,风除了有大小以外还有方向。

游戏:风来了。

小结:风除了有大有小,还是有方向的,有时吹向上面、有时吹向下面……(引导幼儿说出),各个方向。

3、集体讨论,认识风的利弊

通过讨论认识风为生活带来的好处和伤害。

四、结束延伸

激发孩子保护环境的意识,想一些好办法减少风的危害。最后放飞气球,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篇4:大班科学:有趣的电珠

活动目标:

1. 在比较中了解常见的导电材料

2. 初步培养幼儿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干电池  电珠  手电筒  记录纸  笔

铜丝  铁丝  铝线  棉线  塑料管  纸棒

活动过程:

一、手电筒的发光原理

1.出示手电筒,问题:看,这是什么?手电筒怎么会发光?

2.探究手电筒的结构

(1)幼儿回答手电筒怎么会发光。

(2)拆卸手电筒,电珠 电池 铜片

问:光有电池和电珠手电筒会发光吗?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去试试怎样让小电珠发光吧。

(3)你的小电珠放光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它发光的?来示范下吧

结论:实验证明光有电珠和电池手电筒是不会发光的,必须有铜片把电珠和电池连接,电珠才会发光。铜片是可以通电的导线。

二、实验:寻找能通电的导线

1.问题:除了铜片,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是可以导电的呢?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些材料我们来看看吧…

(1)幼儿自由讨论:你觉得这些材料中哪些是可以导电的?

(2)教师提供材料,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把不同材料的实验结果记录在相应的一栏中。

要求:①一种材料实验结束马上记录下来,以免弄乱。

②一种材料实验结束就把材料放回原处,保持桌面整洁。

(3)验证实验结果:教师的结果与幼儿的进行一一验证,有错误的再次进行实验并改正。

结论:六种材料中前三种是可以导电的,他们都是金属,说明金属是可以导电的。生活中哪些是属于金属?

现场有谁的金项链可以借我们小朋友来验证下吗?

三、延续问题?

实验证明金项链是可以导电的,小朋友们回去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验证看看还有哪些东西是可导电的。

篇5:大班科学:有趣的发现

设计意图:

设计《有趣的发现》这一活动灵感主要来自于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玩找空气的游戏。由于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于孩子来说非常抽象,所以孩子们在操作的时候也能模仿老师利用杯子在水中玩“找空气”的游戏。但他们总会好奇的询问:“老师,为什么我们看不到空气呀 ?”对此,教师也觉得对于幼儿来说很难用确切的、易懂的词来形容。针对这一现象,我反复推敲,在活动中又加入其它有关探索的环节,通过探索与实验的形式设计了此次活动,帮助孩子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大胆操作探索,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实验的方法并与他人分享,体验探索的乐趣。

2.探索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纸入水不湿的方法。

3.初步探索杯口朝下扣入水底而纸不湿的方法。

活动准备:

饮料瓶、密封袋、塑料袋、海棉、小碗、泡沫纸、杯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出示纸片,引导幼儿讨论让纸入水不湿的办法,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1、实验:幼儿探索用多种辅助材料使纸入水不湿的方法。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教师交代实验要求。

a、充分利用辅助材料让纸入水不湿,方法越多越好。

b、当你第一次实验没有成功,还想试第二次的时候,一定把你的手与材料用毛巾擦干净,以保证第二次实验顺利进行。

c、当倒计时秒表响起的时候,无论实验作品是否成功,带着它回到座位。

2幼儿实验操作,教师巡视观察,倾听幼儿的方法,适当提示,给有困难的幼儿予以帮助。

3、师幼共同讨论,说说你是如何让纸不湿的,用了哪些方法,帮助不成功的幼儿找到原因。总结:纸入水不湿的原因——密封原理,漂浮原理。

4、观看利用此原理制造的水上工具幻灯片。

三、实验二:提高难度,引导幼儿探索用一个开口的杯子让纸不湿的方法。

1.教师交代实验要求。

只用一只杯子,能不能让纸入水而不湿呢?试试看!

2.巡视,适当引导,及时奖励成功的幼儿。

3.请成功的幼儿讲述方法,并演示。

4.教师清晰演示全过程,边演示边小结实验要求:杯子要垂直上下,不能斜,要快、稳、直。

小结:是什么密封了杯子而让纸不湿呢?你想知道吗?这就是科学的奥秘,等待着你——去探索、发现……

篇6:大班科学《有趣的报纸》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报纸与人们的关系,发现旧报纸可以再利用。

2. 探索报纸的多样玩法,鼓励幼儿吸取别人的经验,敢于尝试,勇于挑战。

3. 乐于参与科学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课前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报纸。

2.旧报纸,剪刀,单筒望远镜图片。

经验准备:

知道旧报纸的许多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帮助幼儿了解报纸与人们的关系,发现旧报纸可以再利用

难点:索报纸的多样玩法,鼓励幼儿吸取别人的经验,敢于尝试,勇于挑战。

活动方法:

直观教学法、观察法、演示法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交流:各自了解到的报纸

老师出示一张报纸提问

1. 师:“这是什么?你们家里有报纸么?哪里来的?”

2. 师:“平时你发现谁最喜欢看报纸?你看过报纸么?”

3. 师:“为什么周围有那么多人喜欢看报纸?”

4. 小结:报纸上会有……

师:“但是老师拿到的不是今天的报纸,是前天的报纸了,这说明它已经是旧报纸了。”

二、讨论:旧报纸的用途

1. 师:“旧报纸有用么?你看见人么是怎么处理的?”

2. 师:“如果你有一张旧报纸,你会拿它来做什么?”

老师小结:旧报纸有很多用途,可以包东西,可以收藏,可以当废品卖,小朋友用旧报纸可以玩折纸,画画,撕纸等游戏。

三、操作:探索报纸的多样玩法

1. 用旧报纸做单筒望远镜

出示单筒望远镜图片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

师:“我们也来用过期的报纸做一个这样的单筒望远镜,好不好?”

师:“就像这样卷起来就好,等下请你用一张报纸卷成单筒望远镜,卷的越长越好。幼儿每人到桌子旁自由拿一张旧报纸卷,卷好以后老师提醒幼儿和边上的小朋友互相望一望。

师:“用望远镜望望远,看到了什么?”

引导幼儿比一比谁卷的望远镜最长?幼儿举起来比较,选出最长的望远镜。

师:“你是怎么卷的?”

小朋友观察后尝试再做一根长长的望远镜。

2. 在旧报纸上剪出一根长长的纸条

师:“能不能在这张报纸上剪一根纸条,越长越好。

幼儿自由剪,老师把幼儿建好的粘在黑板上。

师:“这是你们认为剪得最长的纸条吗?是从报纸哪里剪下来的?

小结:大家都认为最长的纸条是报纸的长边,那看看老师这根纸条是不是比你们的长

3. 动脑筋想办法让报纸的长边和短边连起来剪长长的一根纸条

师:“这张报纸的长边和短边连起来剪的,如果长边和长边连起来会比长边和短边连起来更长吗?教室里过期的报纸很多,下次我们再去试试看。”

四、整理:做纸球引导幼儿整理收拾环境,把多余的报纸团成小纸球。

师:“今天我们用报纸做了望远镜,剪了越长条越好,旧报纸可真有用!现在你们看看周围环境怎么样?

师:“我们一起来收拾吧!怎样才能又快又好的收拾呢?”

师:“我们把多余的报纸团起来,团的越紧越好。团城一个小纸球。

幼儿把多余的纸团成小纸球,老师提醒幼儿把地上的纸也团起来。

师:“纸球可以抛,可以抛,可以扔,等下我们一起跑到操场上去玩投掷游戏吧。”

相关专题 大班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