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病理学》辅导:动脉粥样硬化对心脏的病理变化

Utö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Utö”参与投稿,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执业医师《病理学》辅导:动脉粥样硬化对心脏的病理变化(共8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篇1:执业医师《病理学》辅导:动脉粥样硬化对心脏的病理变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最常见的原因(习惯上把冠心病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以及病的同义词)。

病变部位:主要发生在左前降支,其余依次为右主干、左主干或左旋支、后降支。

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在心壁侧,横切面斑块呈新月状使管腔呈偏心性狭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造成缺血性心脏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和冠状动脉性猝死。

心绞痛是急剧的、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的临床综合征,分稳定性(轻型)、不稳定性和变异性心绞痛三种。

心肌梗死好发部位与闭塞的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相一致,以左前降支供血区(左室前壁、心尖部及室间隔前2/3等)最多占50%.根据梗死的范围和深度又分为①心内膜下心肌梗死(<1/3全层)②透壁性(区域性)③心肌梗死(>2/3全层)医学教育 网原创心肌梗死属贫血性梗死,一般在梗死6小时后肉眼才能辨认,呈苍白色,8~9小时后呈土黄色。

镜下为凝固性坏死,间质水肿,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4天后外围出现充血出血带。后期梗死灶被机化而形成瘢痕。

篇2:执业医师《病理学》辅导:淤血后果

较长期的静脉性充血,使局部组织内代谢中间产物蓄积,从而损害毛细血管,使其通透性增高,加之淤血时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力压升高,导致局部组织发生水肿,严重时甚至发生漏出性出血。如肺淤血时,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严重时肺泡腔内可出现水肿液,甚至出血。若肺泡腔内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其血红蛋白变为含铁血黄素,使痰呈褐色。这种巨噬细胞常在左心衰竭的情况下出现,因而被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长期淤血,由于氧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和代谢中间产物堆积,还可引起实质细胞的萎缩和变性。如慢性肝淤血时,肝细胞萎缩(主要在肝小叶中央带)和脂肪变(主要在小叶周边带),以致肝切面呈现槟榔状花纹,称为槟榔肝(nutmeg liver)。较急性且程度严重的肝淤血可引起肝细胞坏死。

某些器官,慢性淤血引起实质细胞萎缩的同时,其间质细胞却可增生。例如慢性肝淤血时,小叶中央肝细胞萎缩,结缔组织则增生,医 学教育网原创最后形成淤血性肝硬变。

侧支循环具有一定程度的代偿作用,但当淤血的程度超过侧支循环所能代偿的范围时,终归会出现静脉性充血所招致的各种病理变化。例如肝硬变时尽管有上述的侧支循环,患者仍然出现淤血性脾肿大、胃肠淤血和腹水。此外,侧支循环虽然有代偿静脉回流的积极意义,但侧支静脉过度曲张,有时却可继发地发生破裂(例如食管下段的静脉曲张,可发生致命的大出血)。

篇3: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辅导:化生

临床执业医师《病理学》辅导:化生

问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化生:

a.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内出现肠上皮

b.食管粘膜内出现灶状胃粘膜组织

c.骨化性肌炎时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并可见骨组织

d.慢性膀胱炎时可见移行上皮变为鳞状上皮

e.胆石症时胆囊粘膜出现鳞状上皮

答案及解析:本题选b。

“食管粘膜内出现灶状胃粘膜组织”提示的是组织变化,而不是同源的细胞之间的增生转变,故不符合化生。

化生指一种分成熟的细胞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所替代的过程。化生并非由一种成熟的细胞直接转变为另一种成熟细胞的表型变化结果,而是存在于正常组织中的干细胞或结缔组织中未分化间叶细胞通过增生转变的结果(重新程序化)。

化生只出现在具有增殖能力的细胞,通常只发生在同源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之间或间叶细胞之间。常常由一种特异性较低的细胞取代特异性较高的细胞。

化生主要见于慢性刺激作用下的上皮组织。如慢性宫颈炎时,宫颈管柱状上皮化生为鳞状上皮。

相关名词

化生:metaplasia

重新程序化:reprogramming

鳞状上皮化生:squamous metapasia

篇4:执业医师《病理学》辅导:速记概念手册之二

1、萎缩:发育正常的器官和组织,其实质细胞的体积变小和数量减少而致器官或组织缩小。

2、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肥大。肥大的物质基础是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及溶酶体增多蛋白合成占优势,使器官均匀增大,适应环境改变的需要。

3、增生: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引起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4、化生: 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化生。转化只发生在同源性细胞之间。

5、变性(degeneration):指细胞或细胞间质的一系列形态改变并伴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功能下降),表现为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而数量显著增多。

6、细胞水肿:在急性感染、缺氧、毒素等有害因素作用下,细胞膜及细胞内线粒体等结构受损,atp生成减少,能量不足,造成细胞膜的钠泵功能障碍,导致na+和水在细胞内潴留,形成细胞水肿。

7、脂肪沉积:正常情况下,除脂肪细胞外,其他细胞内一般不见或仅见少量脂滴,如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称脂肪沉积(脂肪变性)。脂肪沉积常见于肝,也可见于心、肾等器官。

8、玻璃样变性:在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半透明均质、红染、无结构物质称玻璃样变性;又称透明变性。

9、纤维素样变性(纤维蛋白样变性):为间质胶原纤维及小血管壁的一种变性。也称为纤维素样坏死。纤维素样变性主要见于急性风湿病及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10、粘液性变性:组织间质内出现类粘液的积聚称为粘液样变性(mucoid degeneration)。镜下可见病变处的间质变疏松,医学教育 网原创充以染成淡蓝色的胶状液体,其中有一些多角形、星芒状细胞散在,并以突起互相联缀。

11、淀粉样变性:组织内有淀粉样物质沉积称为淀粉样变性。淀粉样变可为全身性和局部性二种。

12、病理性色素沉积:组织中可有各种色素沉积,其中有的来源于机体自身,称为内源性色素,如含铁血黄素、胆色素、脂褐素、黑色素等;有的则来自体外,为外源性色素,如炭末及纹身所用的色素。

13、病理性钙化:骨、牙之外的组织中有固态钙盐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

14、坏死:活体内局部细胞、组织的死亡称坏死。

15、再生: 组织和细胞损伤后,由周转健康的细胞进行癪,以实现修复的过程称为再生。生理尾部下的再生称生理性再生,如血细胞更新,子宫周期性脱落,被新生替代。病理刺拢橹⑸彼鸷蟮脑偕莆±硇栽偕缢鹕俗橹恢茏窒赴行薷矗蛭耆栽偕皇芩鹱橹上宋橹錾娲荒芑指丛凶橹峁购凸δ艹葡宋孕薷椿虿煌耆偕?/p>

16、创伤愈合 (wound healing):是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复过程,为包括各种组织的再生和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的复杂组合,表现出各种过程的协同作用。

17、血栓 :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中某些成分互相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医 学教育网原创所形成的固体质块叫血栓。

18、栓塞与栓子的概念:在循环血液中异常物体沿血流运行阻塞相应血管的过程称为栓塞,阻塞血管的物质称为栓子。栓子可为固态(如血栓栓子)、液态(如脂肪栓子)或气态(如空气栓子)。

19、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流阻断,又不能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

篇5:执业医师《病理学》辅导:速记概念手册之三

1、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称为炎症。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炎症的局部临床特征是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变质的概念: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变质的轻重一方面取决于致炎因子的性质和强度,另一方面取决于机体的反应性。实质细胞——包括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凝固性或液化性坏死等。间质结缔组织——表现为粘液变性,纤维素样变性或坏死等。

2、渗出的概念: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称为渗出。所渗出的液体和细胞总称为渗出物或渗出液。

3、炎症介质:炎症反应中许多致炎因子并不直接作用于局部组织,而主要是通过内源性化学因子的作用而导致炎症,故又称之为化学介质或炎症介质。

4、增生的意义:在致炎因子、组织崩解产物或某些理化因子刺激下,炎症局部的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可增生。

5、绒毛心 :在心包的纤维素性炎时,由于心脏的搏动,使心外膜上的纤维素形成无数绒毛状物,覆盖于心表面,因而又有“绒毛心”之称。

6、脓肿:为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特征为组织发生坏死溶解,形成充满脓液的腔,称为脓肿。可发生在皮下或内脏,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这些细菌可产生毒素使局部组织坏死,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血浆凝固酶,医学 教育网原创使渗出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素,因此病变较局限,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层粘连蛋白受体,使其容易通过血管壁而产生迁徒性脓肿。脓肿的病理变化为中性粒细胞局限性浸润伴局部组织化脓性溶解破坏,形成脓腔。

7、疖:是毛囊、皮脂腺及其附近组织所发生的脓肿。

8、痈:是多个疖的融集,在皮下脂肪、筋膜组织中形成的许多互相沟通的脓肿。

9、溃疡:在皮肤或粘膜的化脓性炎症时,由于皮肤或粘膜坏死、崩解脱落,可形成局部缺陷,即溃疡。

10、窦道:是指只有一个开口的病理性盲管。

11、瘘管:是指连接于体外与有腔器官之间或两个有腔器官之间的、有两个以上开口的病理性管道。

12、蜂窝织炎:疏松组织中弥慢性化脓称为蜂窝织炎,常见于皮肤、肌肉和阑尾。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链球菌能分泌玻璃酸酶(原称透明质酸酶),能降解疏松结缔组织中的玻璃酸(透明质酸),能分泌链激酶溶解纤维素,表现为疏松结缔组织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

13、表面化脓和积脓罕砻婊侵阜⑸谡衬ず徒さ幕匝住j戎行粤o赴蛘衬け砻嫔觯畈孔橹氖戎行粤o赴蟛幻飨浴5被匝追⑸诮ぁ⒌液褪渎压苁保б涸蛟诮で弧⒌液褪渎压芮荒诨妫莆а?/p>

14、炎性息肉:是在致炎因子的长期刺激下,局部粘膜上皮和腺体及肉芽组织增生而形成的突出于粘膜表面的肉芽肿块,常见于鼻粘膜和宫颈。

15、炎性假瘤:是由组织的炎性增生形成的一个境界清楚的肿瘤样团块,常发生于眼眶和肺。

16、肉芽肿性炎:以在炎症局部形成主要由巨噬细胞增生构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为特征的慢性炎症,医学教育 网原创称为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结节较小,直径一般为0.5~2mm.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炎症。肉芽肿性炎是一种特殊性增生性炎,以肉芽肿形成为其特点,多为特殊类型的慢性炎症。

17、肿瘤:是各种致瘤因素的长期作用,使机体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18、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异型性。

19、肿瘤分化程度:指肿瘤实质细胞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的相似程度。

篇6:执业医师《病理学》辅导:速记概念手册之一

1、交界性肿瘤的概念: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区别有时并无绝对界限。有一类肿瘤,其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之间,病理诊断上无确切规范,这种肿瘤称交界性肿瘤。如卵巢交界性浆液性或粘液性乳头状囊腺瘤。此类肿瘤有恶变倾向,在一定条件下可逐渐向恶性发展

2、癌: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称癌,命名方式为:部位+组织来源+“癌”字。如膀胱移行细胞癌、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等。

3、肉瘤:间叶组织(纤维组织、脂肪、肌肉、骨、软骨等)来源的恶性肿瘤称肉瘤。命名方式为:部位+组织来源+“肉瘤”二字,如背部脂肪肉瘤、股骨骨肉瘤等。

4、癌前病变:指某些具有癌变潜能的良性病变,长期不治疗,有的可转变为癌。

5、非典型增生:指上皮细胞异乎常态的增生,表现为增生的细胞大小不一,医学 教育网原创形态多样,核大浓染,核质比例增大,核分裂增多但多呈正常核分裂象。细胞排列较乱,极向消失。常见于皮肤或粘膜的被覆上皮及腺体上皮。

6、原位癌的概念:指癌变仅限于上皮层内,常累及上皮全层,但基底膜完整,未侵破基底膜。

7、癌基因:癌基因指一段具有将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的核酸片段。如ras、myc、c-erbb-2等100多种。

8、抑癌基因:是指在细胞繁殖中起负调节作用的基因,其丢失或灭活时,可促进细胞的肿瘤性转化。p53基因和rb基因。

9、大红肾: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双侧肾脏体积增大、色红(充血),故称“大红肾”。若伴有出血点又称“蚤咬肾”。

10、大白肾: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 肉眼观,早期可见肾肿胀,体积增大,色苍白,故称“大白肾”

11、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变特征是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巨噬细胞反应性增生,以回肠末段淋巴组织的病变最为突出。医 学教育网原创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高热、神智淡漠、相对缓脉、脾肿大、皮肤玫瑰疹及血中白细胞减少等。

篇7:执业医师《病理学》辅导:原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

问题:在协和版执业医师应试指导病理学第四单元第六节(p128)中提到,癌基因的激活与抑癌基因的缺失或失活,两者起拮抗作用。癌基因激活与抑癌基因的缺失或者失活,不是都促进细胞的肿瘤性转化么?两者不应该起到促进作用么?

解析:考虑可能是中间漏了一段话,导致意思发生改变。

原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实际上是对细胞生长、分化起正向或者反向调节的基因(在这一点上是起拮抗作用的),在调节细胞的代谢方面起重要的作用。如果发生异常改变,则可能引起其编码的蛋白质的相应变化,从而导致细胞的转化和肿瘤发生。

癌基因具有异常的促进细胞增生的能力,其编码的蛋白称为癌蛋白(opcoprotein)。癌基因可以理解为由原癌基因衍生而来的具有转化细胞能力的基因。

肿瘤抑癌基因的产物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其功能是丧失也可能促进细胞的转化。

相关名词

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

癌基因:oncogene

篇8:执业医师《内科学》辅导:心脏疾病的考点

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学习重点

⒈危险因素

⒉缺血性心脏病的分类(isfc/who)

⒊心绞痛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的分级、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处理原则

⒌急性心机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学改变、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并发症

⒍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

⒎急性心肌梗死所导致心力衰竭的killip‘s分级

二  脏瓣膜病学习重点

1.病因

2.临床表现

3.x线、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

4.并发症

5.治疗

三  急性心包炎学习重点

1.病因

2.临床表现

3.x线、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

4.治疗

5.心包压塞的诊断与处理

6.心包穿刺术的指征和注意事项

四   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1.发热

2.心脏杂音

3.周围体征多为非特异性,已经较少见,可能由微血管炎或微栓塞所致。

(1)瘀点:可出现于任何部位,以锁骨以上皮肤、口腔粘膜及睑结膜多见。

(2)指和趾甲下裂片状出血。

(3)roth斑:为视网膜的卵圆形出血斑块,中心呈白色,多见于亚急性感染。

(4)osler结节:为在指和趾垫出现豌豆大的红紫色痛性结节,亚急性者较常见。

(5)janeway损害:主要见于急性,在手掌和足底有直径1~4mm的出血红斑。

4.动脉栓塞

5.感染的非特异性症状

(1)脾肿大见于30%,病程>6周患者。急性者少见。

(2)贫血,有苍白、无力和多汗,多为轻、中度贫血,亚急性者多见,主要因为感染对骨髓的抑制。

(3)杵状指和趾。

诊断标准

(1)主要标准

①两次血培养阳性,且病原菌完全一致。

②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或新的瓣膜关闭不全。

(2)次要标准

①基础心脏病或静脉滥用药物史。

②发热,体温≥38℃。

(3)血管现象:栓塞、细菌性动脉瘤、颅内出血、结膜淤点、janeway损害。

(4)免疫反应:肾小球肾炎、osler结节、roth斑及类风湿因子阳性。

(5)血培养阳性,但不符合主要标准。

(6)超声心动图有ie的表现,但不符合主要标准。

凡符合以下条件者可以确诊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符合2项主要标准;或符合1项主要标准加3项次要标准;或符合5项次要标准。

相关专题 病理学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