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双层加厚鳕鱼堡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双层加厚鳕鱼堡”参与投稿,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美术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共7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1-9'FA'1)

在推进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方针以后,美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义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阶段的美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影响了美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阶段的美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在我国基础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

《全日制义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制订,力求体现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1-9'FA'1.1)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1-9'FA'1.1.1)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1-9'FA'1.1.2)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

[1] [2] [3] [4]

篇2:《美术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美术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通过再次的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本次的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尤其是美术课程,它由过去单一的课程功能(知识与技能)向多元的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重)功能转化,使课程更具综合性、开放性、均衡性和适应性。

课程要达成的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表述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要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努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过程和方法方面,学生要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学生要努力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在一个学习化的社会中,学习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终身的事情,培养一个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是教育不容忽视的任务。因此,美术课程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就像叶圣陶所说“教是为了不教”。

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是任何教育门类和形式都必须重视的工作。教育活动中需要发展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二是对个体的成长和幸福具有积极意义。这两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样是我们美术课程应该关注的,因此,在我们的总目标中也提出了相应的任务和要求。

我体会到: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通过一定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逐渐体会和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学习过程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基础,没有这一基础,侈谈其他的'任何东西都是无意义的。

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美术课程标准》表明:它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过程或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因为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课程内容方案一旦确定,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过程与方法不改革,课程改革就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课程内容的改革,还要重视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改革。具体表现为将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化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3:数学课程标准的特点

数学课程标准的特点

小学、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下简称“修订大纲”)是语文课程标准研制过程中的一项成果。修订大纲体现了课程标准研制的思想,在突出基础性,加强人文性,体现时代的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综合,重视母语教育的规律等方面做出很大的努力。与原大纲相比,修订大纲具有突破性、革命性的变化。修订大纲的颁布,进一步推进了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推进了素质教育在语文学科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对语文教育的看法。

《语文课程标准》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要求,系统总结了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吸收了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研究的新成果,分析了语文教育的现状和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新要求,全面阐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和任务,构建了新的语文教育目标体系。

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指导,代表了《语文课程标准》对修订大纲的新发展。

一、鲜明的理念

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构成了标准的内核。“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四个基本理念体现了国家课程改革精神,体现了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求,体现了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

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作了新的表述,代表了现阶段对语文课程性质和地位的认识,突出了语文教学的丰富内涵和多重教育功能,突出了语文教育在人的终身发展中的奠基作用。

基本理念指导贯串于整个课程标准。此外,课程标准还吸收了语文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如: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和创造性写作过程中学生创造力的激发,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的过程,等等。

二、全新的框架

课程标准的框架有别于以往所有的语文大纲。前言部分,集中阐明改革的背景、课程的性质地位、课程基本理念和标准设计思路。目标部分,由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构成。实施建议部分由教材、教学、评价建议构成。课程标准还将提供一些附录。如:古今诗文诵读推荐篇目,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常用字表,语文常识要点,课程实施案例,等等。

前言部分的阐述,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目标部分的综合性学习要求,具有很强的改革意识。实施建议部分,除了教材编写建议之外,还专列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突出其重要性。教学建议简明而有弹性。评价建议几乎是全新的尝试。

三、明晰的目标

[1] [2]

篇4:数学课程标准的特点

数学课程标准的特点

小学、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下简称“修订大纲”)是语文课程标准研制过程中的一项成果。修订大纲体现了课程标准研制的思想,在突出基础性,加强人文性,体现时代的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综合,重视母语教育的规律等方面做出很大的努力。与原大纲相比,修订大纲具有突破性、革命性的变化。修订大纲的颁布,进一步推进了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推进了素质教育在语文学科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对语文教育的看法。

《语文课程标准》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要求,系统总结了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吸收了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研究的新成果,分析了语文教育的现状和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新要求,全面阐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和任务,构建了新的语文教育目标体系。

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指导,代表了《语文课程标准》对修订大纲的新发展。

一、鲜明的理念

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构成了标准的内核。“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等四个基本理念体现了国家课程改革精神,体现了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求,体现了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趋势。

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作了新的表述,代表了现阶段对语文课程性质和地位的认识,突出了语文教学的丰富内涵和多重教育功能,突出了语文教育在人的终身发展中的奠基作用。

基本理念指导贯串于整个课程标准。此外,课程标准还吸收了语文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如: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和创造性写作过程中学生创造力的激发,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的过程,等等。

二、全新的框架

课程标准的框架有别于以往所有的语文大纲。前言部分,集中阐明改革的.背景、课程的性质地位、课程基本理念和标准设计思路。目标部分,由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构成。实施建议部分由教材、教学、评价建议构成。课程标准还将提供一些附录。如:古今诗文诵读推荐篇目,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常用字表,语文常识要点,课程实施案例,等等。

前言部分的阐述,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目标部分的综合性学习要求,具有很强的改革意识。实施建议部分,除了教材编写建议之外,还专列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突出其重要性。教学建议简明而有弹性。评价建议几乎是全新的尝试。

三、明晰的目标

首次通盘考虑九年一贯的教学目标,科学拟订阶段目标,整体感、层次感较强。

总目标共九条,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不同阶段的目标达成度,内部纵横脉络清楚,表达力求具体明了。目标比较明晰,操作性也比较强。

鉴于语文课程的特点,有些目标不可能立竿见影,有些目标不可能表述得十分清晰,实现目标的途径也多种多样,因此,有些目标的表述带有一定的弹性,阶段目标的实施与总目标以及实施建议贯通考虑。

四、有效的指导

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对于转变语文教育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实施建议又从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提供了方法的指导。这对教学目标的实施会起到有效的保证作用。

实施建议部分,既有对目标的说明,又有对实施目标的指导;既有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又有具体的建议;既有一般常规性的指导,更多的则体现了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实施建议部分的指导意见,虽然有些地方比较具体,但还是努力为学生、教师、教材编写留下了空间。既有选择的余地,又有创造的机会,为教材的多样化,为语文教学生动活泼局面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篇5:美术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美术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刘 扬

一、强调课程标准的导向性、选择性

从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美术课在中小学课程中,依然处于弱势地位。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制定切合实际的美术课程标准。理想的美术课程应该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本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

本课程标准没有采取列出具体的知识点(在低年级更是如此)的方式,而是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供指向这些标准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这些教学活动方式建议也是选择性的。例如,7-9年级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是:

▲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体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上述内容标准非常概括,体现大的导向性。为了指向上述标准,有下面的教学活动建议可供选择:

教学活动建议:

● 学习设计基础知识,做色彩的对比、调和及联想等练习。

● 为自己喜爱的书籍、影集、纪念册等设计封面。

● 为校运动会或文艺活动设计招贴画。

● 为商品做包装装潢设计。

● 了解钟表、汽车、计算机等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知识,并练习绘制简单的效果图。

● 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图案的制作练习,为家长会设计制作请柬,并对会场进行装饰美化设计。

● 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童装、学生装或校服绘制设计效果图。

● 学习立体构成知识,用各种线材、面材、块材进行立体构成制作练习。

● 对竹木、废导线、废金属箔(如易拉罐)等材料进行加工,设计制作小装饰品和实用工艺品,装饰自己的学习、生活空间或馈赠他人。

● 集体讨论校园或附近社区的环境美化方案,并进行设计练习。

● 练习制作陶艺小品。

既然标明是“建议”,就不具备强制性,编写教材或教师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选择。例如,虽然其中有“用

[1] [2] [3] [4]

篇6:美术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美术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刘 扬

一、强调课程标准的导向性、选择性

从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美术课在中小学课程中,依然处于弱势地位。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制定切合实际的美术课程标准。理想的美术课程应该尽量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本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

本课程标准没有采取列出具体的知识点(在低年级更是如此)的方式,而是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供指向这些标准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这些教学活动方式建议也是选择性的。例如,7-9年级的“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是:

▲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体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上述内容标准非常概括,体现大的导向性。为了指向上述标准,有下面的教学活动建议可供选择:

教学活动建议:

● 学习设计基础知识,做色彩的对比、调和及联想等练习。

● 为自己喜爱的书籍、影集、纪念册等设计封面。

● 为校运动会或文艺活动设计招贴画。

● 为商品做包装装潢设计。

● 了解钟表、汽车、计算机等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知识,并练习绘制简单的效果图。

● 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图案的制作练习,为家长会设计制作请柬,并对会场进行装饰美化设计。

● 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童装、学生装或校服绘制设计效果图。

● 学习立体构成知识,用各种线材、面材、块材进行立体构成制作练习。

● 对竹木、废导线、废金属箔(如易拉罐)等材料进行加工,设计制作小装饰品和实用工艺品,装饰自己的学习、生活空间或馈赠他人。

● 集体讨论校园或附近社区的环境美化方案,并进行设计练习。

● 练习制作陶艺小品。

既然标明是“建议”,就不具备强制性,编写教材或教师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选择。例如,虽然其中有“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图案和童装、学生服等设计”以及“练习制作陶艺小品”等建议,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不采纳,甚至还可以自己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这样,标准就具有了弹性,给予课本的编写和教师的教学以更大的发挥空间。

与原教学大纲(指试用修订版,以下均为与此版的比较)的比较:原大纲基本上以开列知识点的方式构筑教学内容体系,而且知识点的规定比较具体、严格,具有较强的限制性。现列出初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部分作为比较:

1.欣赏中国优秀美术作品。

2.初步了解美术分类的知识。

3.学习习近平行、成角透视知识,用线条表现物体的结构,做简单的写生练习。

4.了解人体比例、结构知识,进行铅笔人物速写练习。

5.初步了解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知识,进行花鸟小品临摹。

6.学习图案、平面构成知识,并进行练习。

7.利用黏土、石膏等材料进行小型雕塑制作。

二、以美术学习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本课程标准从美术学习方式出发,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美术学习方式依其特点,大致可分为创作与欣赏两类。尽管创作和欣赏都具有外化和内化两种活动的特征,但创作更倾向于外化,欣赏更倾向于内化。由于美术学习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特点,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为了便于学习,标准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划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创意的形成,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因此,以外化性行为为主,是上述两个学习领域的相同点,而主要区别则是一个更注重自由性,一个更注重功能性。“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注重通过感受、欣赏、领悟、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也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为些,本课程标准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

“综合・探索”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它分为三个层次:(1)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2)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三个层次之间又有着不同程度的交叉或重叠。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并体验愉悦和成就感。

但这一领域的学习,要与综合艺术课程的学习相区别,注意可行性和保持美术自身的特色。

如5-6年级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标准是: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运用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的关系。

提出了如下的教学活动建议指向上述标准:

● 结合传统节日,创作、设计和制作平面或立体的美术作品,体会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 配合班队活动以及学校的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进行策划、制作与展示。

● 编写自己喜爱的剧本,设计、制作木偶、服饰、皮影以及相应的布景或道具,进行表演。

● 调查、了解社区或村庄的历史,从美术设计的角度,为自己所在的社区或村庄的未来发展作规划,设计并制作模型。

● 运用平衡、运动、光、电等科学常识,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并制作出简单而有创意的`立体造型或生活用品。

● 使用摄影、录像收集素材,利用计算机等手段来进行美术创作和展示活动。

与原教学大纲的比较:原教学大纲基本上是按学科知识体系划分课业形式,大体是绘画、工艺和欣赏,极少涉及综合学习的内容。

三、注意标准实施的可行性

本课程标准首次明确了广大中小学美术教师是最重要的阅读者和使用者。为了帮助教师领会此次美术课程改革的精神,本课程标准对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案例(包括各学习领域案例25个,其他案例12个),以便教师能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与原教学大纲的比较:原大纲虽在“教学要求”、“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积极改善美术教学条件”中涉及了一些指导性意见,但不及本标准具体,而且未提供具体的案例。

四、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之一。本课程标准力求从这么几个方面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第一,降低学科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和要求,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标准中提到的“在美术造型游戏中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熟悉常用颜色和工具。”(1-2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以游戏的方式,观察和触摸各种实物,进行感官体验,并作简单组合造型。”(1-2年级“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走出教室,观赏校园和所在地区的景色。”(1-2年级“欣赏・评述”)“创造学生自己喜欢的漫画和卡通形象,用来表达观念、情感和思想”(7-9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等。

第二,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习动力,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化。如标准中提到的“为自己喜爱的书籍、影集、纪念册设计封面。”(7-9年级“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选择自己喜欢的园林、文化广场或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从形式美的角度进行评价,并与同学交流。”(7-9年级“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调查、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按社区或村庄的功能,考虑环保、居住、休闲、健身、景观等需要,设计未来发展规划图或制作模型”(7-9年级“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与原教学大纲的比较:原大纲虽在“教学目的”中,提出了“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在“教学要求”(小学部分)和“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中提出了“美术教学内容应适应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但未能提供具体的教学活动方式来体现上述要求。

载自:中小学美术教学网

篇7:《美术课程标准》教学反思

《美术课程标准》教学反思《美术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目标的要求:“尝试从形状与用途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用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等方法表现设计构思,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在设计制作活动中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

一、思效: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活动有序安排,确定出有效的教学方案设想。

本课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较远,但与学生科学实践制作联系紧密。学生对科技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我先播放一段跳伞表演的视频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在以往的校园科技活动中开展过降落伞比赛,部分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有过制作降落伞的经历。但更多的是注重降落伞下降的平稳性,并没有注重伞面的装饰美观性,通过动态视频欣赏使学生更直观感受到降落伞的美。

美术教学要在问题情境中加以呈现。学生要解决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就会选择对解决问题有用的知识、技能,并运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学习方式获取它们,就需要运用观察、讨论、思考、设计、制作等方法解决问题。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确定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细分目标的连接与指引下引导学生最终解决问题。学生在跳伞表演队征集降落伞设计的问题情境下,通过一个个闯关活动的设置,用细分目标来指引学生一步步完成制作,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重难点的达成上通过分组观察有问题的伞面设计,小组探究分析出解决办法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总结出适合纹样的设计方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二、思得: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创新之处:

1、创设情境紧扣学情,细分目标化繁为简。通过一系列活动细分目标,环环相扣使学生清晰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环环相扣互为基础,在清晰的教学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

2、对比欣赏,合作探究。在突破重难点时,将问题分解开,分组探究。引导学生分小组对比观察,探究评判,调动了学生的图像识读与美术判断的素养。

三、思失:

根据课堂的实际效果来看,经过认真反思,我能够发现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教具准备,注意细节。在教师示范制作的环节中,我预先准备了四根伞绳。但上课时伞绳比较细,没有在提前放好的地方找到,又现场去剪,耽误了课堂时间。

2、学生对制作降落伞兴趣浓厚,对试降也很期待,但是在最后的展评环节,只是进行了伞面的展评,略显单一。

四、思变。

课堂实践之后,我及时思考课堂效果,反观教学设计的优点与不足,为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和掌控课堂的能力打好基础,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1、提高课堂评价能力,对学生的评价在针对性的同时提高引导性,一方面引导学生具体的回答,一方面把控整个课的时间进度,及时总结。这样就能更主动的控制课堂时间安排。

2、在教师的示范中多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在反思中成长,在成长中反思,努力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提高自身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