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把握“五要素”

青山见我应如是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青山见我应如是”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把握“五要素”(共12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把握“五要素”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把握“五要素”

摘要:从总体上看,目前很大一部分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仍旧十分落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和运用。因此,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优化政治课课堂教学,已成为广大中学政治教师的重要课题。

论文关键词:政治课课堂教学,五要素

近几年来,在教研人员和一些教师的努力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结构等方面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总结出了许多好的、值得推广的经验。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很大一部分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仍旧十分落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和运用。如: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完成一堂课;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目标单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教师照本宣科,教学枯燥乏味等等。这些应试教育时代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已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妨碍了其作为德育主渠道功能的发挥,更是与素质教育和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因此,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优化政治课课堂教学,已成为广大中学政治教师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至少要把握“五要素”,才能让思想政治课深入学生心中。

一、增进师生情感,师生共同成长。

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在课堂上要对每个学生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例如,通过课下聊天,笔者了解到一位学生爱看刘墉的书,便与他交流,产生共鸣。他先后三次借书给笔者,笔者也借给他几本他没有的,我们就这样建立了书友关系,相互督促着看书。他其实是一位特别内向的学生,若不是因为借书这件事,可能笔者始终不会注意到他,他也不会对政治课有兴趣。但因为有了这样的接触,他因为喜欢与笔者沟通,继而喜欢政治课,也给笔者提供了更全面认识学生的机会,可以说双方都是受益人。这是笔者教改的一大收获----师生共同成长。通过课下交流,了解了许多学生的不同特色,如声乐、器乐、绘画、外文、体育等方面的特长,以及开朗、内敛、冲动、理智、大方、自私等性格特点。通过课上课下的情感交流,与许多同学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友情,大大促进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几率,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要引导学生学习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引导可表现一种启迪,当学生迷失方向时,教师不要轻易告诉他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也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畏惧时候,教师不要拖着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比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一文时,根据学生生理变化突出、身体成长快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从心理上寻找自己的位置,关注自我形象以及自尊的需要,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缺点,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不做有损人格的事。小组展开讨论,在全班进行交流与评选,评选出“乐观之星”、“自信之星”、“助人之星”。由于引导正确,方法得当,学生自主参与,解决了学生面临的问题。

三、实行开放式教学

1、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的技能水平、心理水平的基础上与教师传授的信息在互动中建构和发展起来的学习。这种互动和建构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要特别注意学生学习的接受性。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为教而教,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这种灌输式的单向互动,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在相互启发和感染中获取知识,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和觉悟的健康发展。比如在教学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一文中,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引言中的案例,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进行互动学习,分组讨论并剖析学生身边较常见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指出避免和矫正这些行为的有效方法。通过互动合作,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从小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3、突出探究式学习。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鼓励学生在实际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根据这一理念,教材在每个单元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围绕主题,展开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发现问题开始,分组活动揭示主题。然后根据主题进行教学,层层展开。让学生结合生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掌握运用,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种探究式的教与学过程,从发现问题开始,展开一系列的.分析研究,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 正确处理学生活动与教学进度的关系

与旧教材相比,现在人教版新教材安排的活动内容很多。如何处理学生活动与教学进度之间的矛盾,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一方面,如果教学过程不开展活动,那么新的教学理念就难以得到贯彻,教学质量也会大打折扣,教学很容易又会回到过去的老路上。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教师在开展活动时不善于把握课堂时间和节奏,学生活动的时间过长,那么教学进度就会受到影响,教学内容也不能按时完成,教学效果也不好。下面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七课第二框题《礼仪展风采》为例,谈谈如何处理学生活动与教学进度之间的矛盾。

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要处理好学生活动与教学进度之间的关系。开展活动时,要注意把握活动的时间、节奏、参与的人数。开展活动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课前精心设计各种活动,做到胸有成竹。开展活动不能流于形式,不能为了开展活动而组织活动。活动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体会、内化所学的知识,把所学的知识化为行动。

第二,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课文,认真思考课本的问题。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以便学生做好准备。预习后,要由每个小组的组长检查预习情况,向老师汇报,教师再进行抽查。以第七课第二框题《礼仪展风采》为例,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我国传统节日的礼仪习俗以及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上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谈我国传统节日的礼仪习俗和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怎样对待传统节日的礼仪习俗以及怎么对待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由于课前做好了预习,所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第三,课堂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这个框题是讲述“礼仪展风采”,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站姿一定要比平时更加端正,更加注重礼仪。

第四,采取“就地取材”的原则,列举学生身边的例子。例子既要鲜活,又要贴近学生实际。这种例子就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教师列举这样的例子,学生觉得可信。例如在讲述第七课第二框题《礼仪展风采》中礼仪的重要性时,就可以让全班同学观察一下坐姿不太端正的同学。这样做可以一举多得,既可以提醒坐姿不端正的同学,又可以教育其他同学。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政治课教学手段现代化

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条件。在过去教学中,多数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讲讲、写写,学生只是听听、记记,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难真正搞清楚,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媒体也逐渐走入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电影、电视,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教学模式,即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像、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在讲《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知识点时,播放电视记录片,让学生欣赏草原美景的空旷,沙漠戈壁的荒凉,草原沙漠化的加剧,牧区经济的腾飞,牧民的抱怨与无奈的画面,再让学生聆听歌曲《美丽草原我的家》《天堂》等,最后再结合画面的内容,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述国家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感性上体会到党的英明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的伟大。这样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认知,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从而提高了课堂质量。

总之,只要思想品德教师善于钻研,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思想品德课就能越来越受学生欢迎,就能越来越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

2 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师书恩编著《计算机辅助教育》(1993北京师大出版社)

4 彭立《多媒体辅助教学利弊谈》(《中国电化教育》11期)

5 王潞玲《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体会与反思》《中小学教材教学》第5期(中学文科·第2期)

6 张 梅《略谈思想品德课开放式教学》、《中小学教材教学》20第35期

7 张银芳 侯战荣 《如何让政治课“活”起来》

8 王昕 张聪敏《怎样上好新课程的思想品德课》

篇2: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把握“四度”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课程,既有严密的科学性又有高度的思想性。作为政治课教师,要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增强学生思想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针对性、实效性,必须正确把握好“四度”。

一、把握知识的深浅度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知识面涉及较广,在教学中,有时为了讲清某些问题,必须对教材的内容加以深化和拓展。但这种深化和拓展必须有个“度”,要考虑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果在讲授中忽视了这个“度”,任凭教师随心所欲、尽情拓展,这样尽管教师费了功夫,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仍有可能不得要领。所以,深化和拓展教材要有“度”,要以大纲为依据,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基础知识为原则。

二、知识传授要讲疏密度 在政治课教学中,有两种做法值得注意:一是低估学生的接受能力,把学生一看就懂的问题反复讲解,激不起学生的求知欲,影响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掌握;二是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快节奏、大容量地讲授,使知识安排过密,学生难以消化吸收。要避免上述两种错误做法,教师就必须吃透大纲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在备课和授课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详略得当,找到既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使学生较好地消化和吸收的最佳结合点,做到疏密适度。

三、课堂提问要适度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一个精当的提问,对于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提问不当的情况,如:不加思索,信口乱问;语意含混,题意不明;故弄玄虚,为难学生;千篇 一律,不分对象等等。要克服这些现象,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把握课堂提问的“度”。第一,提问要难易有度。如问题过易,没有一定的思考性,学生张口能答,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如问题过难,学生思维启动不起来,就激不起学生答题的兴趣。第二,提问要数量有度。尽管课堂提问的作用很大,但也绝非提问的次数越多越好。提问过于频繁,使学生忙于应付教师的提问,精神高度紧张,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因此,提问的次数必须适度。第三,提问要“点”“面”有度。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可以按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问题,按问题的难易程度找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要使中差生特别是差生有充分的机会回答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切忌把回答问题当作某几个优等生的专利。

四、举例证明要有力度 1、列举的事例在量上要充足,具有足够的说服力。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运用具体真实的事例加以剖析、证明,以增强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效果。而教材中所提供的事例毕竟有限,且有的离学生生活太远不足以说明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补充事例。

2、事例的选择要典型,有代表性,切忌不加选择地信手拈来。如果对事物不加筛选,就达不到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目的,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紧紧围绕讲述的重点慎重选择,以增强说明力度。

总之,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管是对知识的传授,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教师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而应根据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紧紧把握“适度”原则,力求使每一节课处理都恰到好处,做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篇3:[中学政治论文]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把握“四度”

[中学政治论文]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把握“四度”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课程,既有严密的科学性又有高度的思想性。作为政治课教师,要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增强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必须正确把握好“四度”。

一、把握知识的深浅度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知识面涉及较广,在教学中,有时为了讲清某些问题,必须对教材的内容加以深化和拓展。但这种深化和拓展必须有个“度”,要考虑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果在讲授中忽视了这个“度”,任凭教师随心所欲、尽情拓展,这样尽管教师费了功夫,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仍有可能不得要领。所以,深化和拓展教材要有“度”,要以大纲为依据,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基础知识为原则。

二、知识传授要讲疏密度 在政治课教学中,有两种做法值得注意:一是低估学生的接受能力,把学生一看就懂的问题反复讲解,激不起学生的求知欲,影响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掌握;二是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快节奏、大容量地讲授,使知识安排过密,学生难以消化吸收。要避免上述两种错误做法,教师就必须吃透大纲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在备课和授课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详略得当,找到既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使学生较好地消化和吸收的最佳结合点,做到疏密适度。

三、课堂提问要适度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一个精当的提问,对于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提问不当的情况,如:不加思索,信口乱问;语意含混,题意不明;故弄玄虚,为难学生;千篇 一律,不分对象等等。要克服这些现象,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把握课堂提问的“度”。第一,提问要难易有度。如问题过易,没有一定的思考性,学生张口能答,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如问题过难,学生思维启动不起来,就激不起学生答题的兴趣。第二,提问要数量有度。尽管课堂提问的作用很大,但也绝非提问的次数越多越好。提问过于频繁,使学生忙于应付教师的提问,精神高度紧张,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因此,提问的次数必须适度。第三,提问要“点”“面”有度。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可以按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问题,按问题的难易程度找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要使中差生特别是差生有充分的机会回答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切忌把回答问题当作某几个优等生的专利。

四、举例证明要有力度 1、列举的事例在量上要充足,具有足够的说服力。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运用具体真实的事例加以剖析、证明,以增强教育效果。而教材中所提供的事例毕竟有限,且有的离学生生活太远不足以说明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补充事例。

2、事例的选择要典型,有代表性,切忌不加选择地信手拈来。如果对事物不加筛选,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紧紧围绕讲述的重点慎重选择,以增强说明力度。

总之,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管是对知识的传授,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而应根据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紧紧把握“适度”原则,力求使每一节课处理都恰到好处,做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篇4:[中学政治论文]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把握“四度”

[中学政治论文]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把握“四度”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课程,既有严密的科学性又有高度的思想性。作为政治课教师,要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增强学生思想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针对性、实效性,必须正确把握好“四度”。

一、把握知识的深浅度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知识面涉及较广,在教学中,有时为了讲清某些问题,必须对教材的内容加以深化和拓展。但这种深化和拓展必须有个“度”,要考虑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果在讲授中忽视了这个“度”,任凭教师随心所欲、尽情拓展,这样尽管教师费了功夫,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仍有可能不得要领。所以,深化和拓展教材要有“度”,要以大纲为依据,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基础知识为原则。

二、知识传授要讲疏密度 在政治课教学中,有两种做法值得注意:一是低估学生的接受能力,把学生一看就懂的问题反复讲解,激不起学生的求知欲,影响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掌握;二是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快节奏、大容量地讲授,使知识安排过密,学生难以消化吸收。要避免上述两种错误做法,教师就必须吃透大纲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在备课和授课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详略得当,找到既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使学生较好地消化和吸收的最佳结合点,做到疏密适度。

三、课堂提问要适度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一个精当的提问,对于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提问不当的`情况,如:不加思索,信口乱问;语意含混,题意不明;故弄玄虚,为难学生;千篇 一律,不分对象等等。要克服这些现象,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把握课堂提问的“度”。第一,提问要难易有度。如问题过易,没有一定的思考性,学生张口能答,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如问题过难,学生思维启动不起来,就激不起学生答题的兴趣。第二,提问要数量有度。尽管课堂提问的作用很大,但也绝非提问的次数越多越好。提问过于频繁,使学生忙于应付教师的提问,精神高度紧张,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因此,提问的次数必须适度。第三,提问要“点”“面”有度。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可以按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问题,按问题的难易程度找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要使中差生特别是差生有充分的机会回答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切忌把回答问题当作某几个优等生的专利。

四、举例证明要有力度 1、列举的事例在量上要充足,具有足够的说服力。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运用具体真实的事例加以剖析、证明,以增强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效果。而教材中所提供的事例毕竟有限,且有的离学生生活太远不足以说明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补充事例。

2、事例的选择要典型,有代表性,切忌不加选择地信手拈来。如果对事物不加筛选,就达不到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目的,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要紧紧围绕讲述的重点慎重选择,以增强说明力度。

总之,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管是对知识的传授,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教师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而应根据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紧紧把握“适度”原则,力求使每一节课处理都恰到好处,做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中学政治

[1] [2]

篇5: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需“五要”

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需“五要”

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需“五要”

王仕林

思想政治课新课程实施以来,听了很多课,感觉到广大教师能够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勇于实践,积极投身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和进步:师生关系日益民主和谐,学生主体地位逐步确立,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深入人心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明显提高。然而,面对现在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冷静观察与思考后,不难发现一些课堂是表面热闹而实质低效。如何才能改变这一局面,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实现有效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谈几点认识,与大家商榷。

一、问题设计要有效

任何教学都离不开课堂提问,进行有效教学,当然也离不开有效的问题。为了改变过去所谓的“满堂讲”,一些教师常常会事先设计大量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由于对问题质量考虑的不周,问题过多,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问题,导致教学成为一种机械、低效的老师问学生答的过程,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益。曾听了一节政治公开课,是《经济生活》的第一课,课题是“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竟提了三十几个问题:什么是商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什么?什么是货币?货币与商品是同时产生的吗?什么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有哪些职能……整个的课堂教学就在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中进行。课堂气氛看似活跃,学生也积极发言,但仔细想来,有很多问题是机械的、没有价值的,学生的`回答也是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当然就谈不上有效了!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问题设计的有效性,通过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家庭生活来设计问题:“开学了,大家都成了高一新生,爸爸、妈妈也买了新的学习用品给大家用,请大家说说这些新的学习用品是不是商品?”学生要想把这个问题回答清楚,就必须对商品的内涵有清晰的理解,必须把“新的学习用品”分成“买”与“给”两个阶段进行分析,才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与那种直接用书本结论作为问题的方式相比较,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情境创设要精当

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变化是,教师都会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此来进行教学。应该说,精当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有效地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意义的情境创设,是学生始终以积极态度参与的无形动力”。因此教师必须注意情境的创设与应用。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经济生活》中“消费及其类型”时,就创设了“小明一天的生活”这个情境,老师把小明早晨、中午、晚上的消费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深深吸引了学生,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中,轻松地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由此可见,情境的创设要能够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为载体,做到简洁、精当、有效。相反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了一个又一个情境,学生为各个情境所累,根本无法进行有效学习,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也必须加以改进。高中思想政治课以《经济与生活》、《政治与生活》、《文化与生活》、《哲学与生活》为必修模块,这也意味着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境创设必须立足生活,反映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为生活服务,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三、多媒体使用要适度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来,如白板、PPT课件等。在这样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的教学手段面前,学生感觉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当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为此,不少教师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课件,力求课件“形神”皆备,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常常关注眼花缭乱的课件,本来应该关注的知识等却被忽视了,甚至出现学生课堂上开心、课后烦心的现象。另外不少教师患上了“课件综合症”,恨不得课堂的每一过程、每一步骤,都要用课件,离开了课件,就不会上课了。由此来看,过度使用多媒体,不仅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也给学生造成了额外的负担,反而降低了教学效果。

要改变上述不足,必须重视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媒介的作用,发挥它们在教学中独特的作用,如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就便于学生做笔记,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做到多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介的有机结合,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学事例要正面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要想让学生能够认同政治课所讲的道理,举例是一个比较直接、快捷、有说服力的好方法。由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从根本上讲应该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我们必须注意事例的正面性。如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教师可以用国家重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来说明我国能够进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学生也会欣然接受的。然而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在举例时,却没有考虑到这一点,甚至为了哗众取宠,或把一些小道消息当事例,或把一些负面事件搬进课堂,或把国外的负面评价不作分析地讲给学生听,这样就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国家、对社会的正确认知,也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政治生活》的“民主选举”时,就把现在一些地方的村委会选举中的负面事例拿到课堂上,而且在学生回答时,不进行正面引导,相反附和学生,批评我国的选举。本来学生对选举还是充满好奇的,不一定会否定我国的选举,但这节课下来,一些学生当然就有可能不正确看待我国的选举了,也不可能真正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

我们提倡事例尽量是正面的,要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要举反面事例,就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让他们知道这是我们社会主义发展不够完善的表现,随着我国的发展,我们的国家会解决这些问题的,让学生对我们的社会、国家、民族充满信心,并为之而奋斗。

五、探究活动要适度

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就是提倡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在丰富多样的探究活动中,体验、感悟、理解当今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于是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体现自己的“课改精神”,不管教学需要不需要,内容合适不合适,拼命搞一些探究活动。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往往对探究活动的主题不作深入思考,出现为探究而探究,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教学过程华而不实,流于形式。如一教师在教学“市场配置资源”时,就设计了五个探究活动:一、市场与计划孰优孰劣;二、市场配置“三剑客”;三、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四、诚信你我他;五、谁之过――市场的缺陷。从实际教学来看,一个探究至少需要8分钟左右,而一节课才有45分钟,所以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当然也就不可能完成了。实际上,这节课完全可以用“市场配置资源的优与劣”、“如何真正发挥市场的作用”两个探究来进行,而且主旨鲜明,突出教学重点,其效果也不会差。

所谓“吹尽黄沙始见金”。要想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乃至高效,教师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无效的教学行为,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真正开展有效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教研室)

篇6: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大有作为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大有作为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依据,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制度为基本出发点而编写的。初中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育人成才。从这个角度来说,教材的编写无疑是成功的。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却往往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认为只要临时抱佛脚,背背答案要点,应付应付考试即可的现象。这与教师不善于把教材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只是就课本讲课本有很大关系。作为政治教师,我们认为至少可以在如下几方面有所作为:

一、理想教育

有人曾对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形势下中学生的心态和思想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大多数中学生视祖国利益为最高利益,能从振兴中华、为国效力的高度来认识学习的意义,但也有少数中学生学习目的不正确,缺乏远大理想。有的学生把上大学看作唯一的追求,个别学生甚至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初三《思想政治》教材第8课第一节《树立崇高理想,认清历史责任》,主要就讲了这个问题。教材明确指出:“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强调指出:“共产主义的实现不是一代人或几代人所能完成的事业,需要若干代人付出巨大的努力”,“从社会主义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历史过程”,继而指出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是“振兴中华,实现四化”。

中学生“考大学”的理想和“振兴中华,实现四化”的历史责任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应当说,这二者是不矛盾的。关键在于,部分中学生把考大学当成了学习的唯一目的,而不是从国家强盛的角度(关于国家观念的教育,安排在初一教材之首,可以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教育)来认识学习的意义。实际上,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国家要强盛,要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就必须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来支撑,而大学毕业生显然是建设和发展祖国事业的重要力量。否则,国家便不会在国民经济有一定困难的情况下,投入那么多的人力财力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大学生。由于大学毕业生素质好,水平高,能力强,创造的社会价值高,对国家的贡献大,国家给予他们较高的荣誉和地位,这是正常的。但作为一个具有远大理想的中学生,不应只看到荣誉、地位,而应把国家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应该学习那些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许多老科学家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到当时还一穷二白的祖国工作,决不是为了出风头,图名利,而是为了祖国的早日强大。这是爱国的表现。因为他们通过自身的经历,深刻地认识到了“只有强大的祖国,才有个人的幸福”的道理,一个贫穷落后、被侵略、被剥削的国家的公民,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的。因而我们今天的学习,绝不仅仅是为了个人乃至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生存与发展,而是和“振兴中华”有着密切联系的大事。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不能算是真正明白了学习的意义,就是缺乏远大的理想。

作为政治教师,尤其应当利用各种机会,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结合优秀科学家的事迹,反复向学生灌输上述思想,使这种意识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不可动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明确、校正自己的奋斗目标,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坚实的基础,才能不辱政治教师的光荣使命。

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

对中学生心态和思想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虽然“认为”劳动是光荣的,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观念淡薄,追求享受、自理能力差的中学生大有人在。有的初中生,日常生活中享乐思想较为严重,过于依赖父母、家庭,自私、任性,有的学生从未洗过自己的衣服,有的学生则随便乱花钱,饭菜稍不可口就倒掉,毫不爱惜劳动成果。

上述事实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思想教育的必要性。而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也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热爱劳动,艰苦奋斗”,是初一教材第6课的主要内容,初三第8课第1节中也有所涉及。同时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古代文人、政治家对此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墨子有言:“节约则昌,淫佚则亡。”意思是说,崇尚节约俭朴,国家就兴旺发达,追求荒淫享受,国家就会灭亡。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咏史》中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名句。清代朱柏庐在《朱子治家格言》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语文课本中也有许多这方面的文章,如司马光的《训俭示康》,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等。把这些内容巧妙引用、“嫁接”到政治教学课堂上,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思想教育,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笔者认为,关于艰苦奋斗的教育,还应该包含勤奋刻苦的内容。勤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历史上流传过许多勤奋刻苦学文化的故事,头悬梁、锥刺股、囊萤夜读、凿壁偷光、映雪读书等故事,曾激励过无数莘莘学子,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今天的中学生,生活在和平环境里,吃不愁,穿不愁,对于苦难缺乏深刻的理解,因而往往有“我现在已经很勤奋,很吃苦了,还要我怎么样”的思想。其实他们所谓的苦,不但在真正吃苦的人眼里是非常奢侈的“幸福”,而且离“振兴中华,实现四化”的要求相去甚远。一个有远大理想,并能为实现远大理想不懈追求的人,在追求的过程中是不会感到“苦”的。相反的,往往把刻苦追求的过程看作一种幸福。那些一味追求享乐、追求所谓荣华富贵的人,是永远不能体会到这种真正的幸福的。这样,联系国家观念、理想教育等内容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对学生来说更具针对性。

三、法制和文明礼貌教育

调查结果还表明:绝大多数中学生对贪污受贿、流氓犯罪等各类社会丑恶现象深恶痛绝,且能做到遵纪守法。但也有极少数中学生目无组织纪律,拉帮结伙,打架斗殴,欺侮低年级学生,甚至抢劫偷盗,看黄色录像。还有一些中学生给老师起绰号,动辄以出走、逃学威胁家长,有的则满口脏话,动作粗野,行为不端。

自觉遵守纪律,学法、知法、守法、护法,在初一《思想政治》教材第5课、第9课、第10课、初三第6课中多次列为主要内容。重视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在初三第4课中作为主要内容得到体现。应该说,教材编写者对上述问题是给予了足够重视的。之所以出现一些令人痛心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迫于升学压力,各地程度不同地出现了“重智不重德”的倾向,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也是社会上不正之风及文化环境不良影响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一任务并非是政治课教师所能担负的了的。近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党和政府狠抓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十四届六中全会又专门研究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大有好转。我们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做好这项工作,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学政治教师在利用现有教材,结合社会和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篇7: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文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文

让生活增添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赵季生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

摘 要: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影响了学科价值功能的发挥。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让思想政治课的效率得到提高?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该让课堂回归生活,让教学“生活化”.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方面探讨了如何让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生活化

鲜活的现实生活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之源、生存之本和发展之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理念是:“回归生活、感知生活、享用生活、发展生活。”新教材内容的编写把基本理论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积极体现和反映时代特征,提高课堂的生活质量,满足学生对“各种生活的关切”,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政治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政治,把生活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生活化,架起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桥梁,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生活中学习和理解政治,感受到政治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政治的魅力。如何让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应该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方面来实施。

一、课前教学生活化

教师: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他们理解政治书本知识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立足校园课程资源、社会教学资源、家庭生活资源三大生活资源,有意识地寻找与课本中的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或事例,瞄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联结点,()改造教材,以此来诱发学生已有的真切体验,感受其境,理解知识。比如,在讲《经济生活》模块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框内容前,我大量搜集有关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相关材料,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分配制度与我们息息相关。

学生:有计划地联系学生普遍知道的场景、事例,进行课程内容讲解是教师实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一步。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要有目的地收集相关资料,体验生活,积累经验,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如,在讲《经济生活》模块的”信用工具和外汇“这一框内容时,提前两天给学生布置采访任务:信用卡专访。好多学生钱包里有”IC电话卡“,学校具有就餐、看病、上网功能的”校园卡“和银行的”储蓄卡“.还有”游戏卡“”健身卡“,商场代币”购物卡“,我爸爸那里还有”加油卡“,这些是不是信用卡?什么是信用卡?思考:(1)是不是人人都可以获得银行发放的信用卡。(2)持有信用卡是不是可以到任何场所消费。上课时,学生带着课前收集的资料,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才能使课堂生活味浓、气氛热烈。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总结了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三环节“.

1.激活生活经验,设疑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该堂课的质量。课堂导入要讲究导入艺术,更要视学生和教材内容的具体情况而定。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学生既熟悉又感兴趣。在讲解经济生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框题时,可以设置以下几个问题:(1)你身边有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某商品有新的款式上市,不用很长时间,便会”你有我有全都有“?(2)你挑选服装的要求是新奇、前卫、突出个性还是质量好、大方?(3)同学请你吃一顿饭花了100元,如果有机会请他吃饭,你准备用100元以内,还是200元?(4)你去饭堂打饭会不会自己带饭盒?(5)矿泉水瓶或饮料瓶随手扔进垃圾桶,还是聚集起来卖掉?(6)你每月的零花钱主要用于零食、衣服、饰物,还是书、文具、体育用品?

2.创设生活情境,探究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受到多种情境的暗示,让这种暗示在不知不觉中刺激感觉器官,这能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全身心参与投入,在创设新环境中,能产生碰撞,开拓思路,这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可设置一定的情境,组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合理分组,每组设主持人,各组讨论,推荐发言人代表代表全组发言,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投入,激发探究新知的兴趣。

3.联系实践,服务生活,提升学生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源于生活,但又应高于生活,最终又要服务于生活。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为未来更美好的生活做准备。创造性地组织学生走进社会生活,把课堂知识学习和社会体验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体验生活、体验社会,使情感体验逐步升华为价值观、人生观,达到思想的提升和品德的形成,促进知行统一,造就学生的生活本领。如,在教学《政治生活》中”民主管理“内容时,由于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对于城市社区民主管理不熟悉。如果图方便,教师只是一带而过,这样对于学生未来生活并不利,毕竟城镇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解决此问题,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城市社区民主管理的片段,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认识,组织学生模拟社区居委会选举与问题讨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后作业生活化

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课堂,往往都能在生活中寻找到合适的课程资源。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注重与家庭生活中的课程资源的结合,学以致用。如,在学习《债券和商业保险》《商品服务市场》等内容后,可以布置学生询问父母自家的投资理财、家庭的消费、收入等情况,学生通过学用结合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享受学以致用的快乐。

教学生活化使课堂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更有兴趣,让学生更能在学习中找到乐趣,让思想政治课的效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徐贵权。走进高中新课改:政治教师必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8:美育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

美育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

美育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

美是什么?就这个问题,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外到过内的学者、专家们都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究竟美是什么,最终也没为由一个统一的定论。结合思想政治课,我认为美是蕴藏着真正的社会深度和人生真理的生活形象(包括社会形象和自然形象)。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说:

“美就是包含社会发展本质、规律和理想而又有着具体可感形态的现实生活现象。”

美学是研究美的一门科学,是研究现实美、艺术美和审美规律性的科学。研究美育的目的是揭示事物的内在美的规律,运用这种规律性的东西塑造人类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于青年一代我们实施的是美育教育。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地把美育引入国家的教育方针,与德、智、体并行,同时国家教委也在一次会议上指出:“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这些都体现了党和政府在人才培养问题上的远见卓识。

美育,也称是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在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鉴赏过程中,通过情感活动的体验、判断、选择和创造,培养具有正确审美观点,提高对于每得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就本质而言,美育是情感教育。

一、中学思想政治贯彻美育教育的特点和目的

在中学思想政治中,贯彻美育教育有着它自己的特点和目的。

就其特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美育教育的形象深刻性。重视美育,符合认识发展的规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运用美育的各种手段能够把抽象的概念直观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把政治理论寓于一个个美好的事例中,寓理于具体的人或事,使之与具体生动、丰富多彩的实际有机结合。对于抽象的理论,运用寓于美德具有说服力的形象语言来说明,使学生从具体、生动的直观地理解马列主义原理,并从中产生兴趣,形成情感,乐于接受,心悦诚服地去接受教学的内容。

其次,美育教育的情感升华性。重视美育,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高尚的情操,鼓励他们积极向上,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也不断锻炼和发展自己的审美和创美的能力,改造着自身的器官,使自己的器官成为高级的审美感觉器官,大脑已成为指挥器官和双手的审美和创美的思维器官。这些有机配合、协调统一构成了人的审美能力。”

再次,美育教育的智力促进性。重视美育,能开发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全面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教育理论的提出,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既要注意调动与开发学生智力因素,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美育能增长智力,它能培养接受教育者的观察力、分辨力、感受力、判断力,以及分析综合、抽象与具体等各种思维能力。并培养教育者有美的创造志向,就是具有为人民为社会为未来的献身精神,形成求真、向善、爱美的心理结构,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

在过去的中学思想政治中,我们极少提及美育教育这个概念,而是在伴随社会主义改革的深化,我们才大力提倡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行美育教育。因此,在这里的目的就不同于在其它学科中实施美育教育的目的。

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实施美育,可以美化学生的心灵,启发学生认识美、评价美、创造美。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用美好的理想、情操,形象启发学生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过程可,是塑造学生心灵美和完善人格的过程。如果教师运用美育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美的标准,审美标准的时代性与民族性,自然美社会美,形成美育心灵美的关系等,就能使他们逐步把握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界限,懂得怎样美化自己的外表和灵魂,自觉认识到人类所追求的最高尚的理想――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一种最美好的社会制度,由此产生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内心驱动力。

二、美育在思想政治

[1] [2] [3] 下一页

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美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事业中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而审美教育正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特殊手段。党和国家已经明确提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同样列入我国的教育方针,充分表明美育对培育社会主义新人,对提高整个社会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所起的重要作用。……人们的审美要求越来越丰富。这必将使美育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性格培养中发挥广泛而深入的影响。美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

中学美育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美育,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学会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中去感受美、发现美和欣赏美,进而提高他们评价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培养学生真、善、美的高尚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从实施美育的必要性来看:一是教材内容的雪要。中学思想政治教材中包含了许多美的东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美育的手段,将这些蕴藏在教材内的美发掘出来,使学生在美的愉悦中得到思想政治教育;二是教学对象的要求。青少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他们塑造好,既是祖国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但由于他们的知识浅薄,在运用马、列、毛的思想为指导思想树立人生观和世界观时,显得枯燥无味,而能很好地塑造自己。运用美育手段,“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从小在青少年心中注入审美的知识,对于他们分辨是非、美丑、善恶事激起重要的。

三、美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几个方面

学校教育以教学为主。因此,美育的目的和任务基本上也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同时进行美育,对于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和教学质量,培养“四有”新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而,在讲授思想政治课时,结合美育来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发掘教材的内涵美

在中学思想政治教材当中有许多美的蕴涵,学生由于缺乏审美的知识和方法,所以他们不能轻而易举的发现它。在现行的七年级思想政治下册教材第七课第二框《人贵有自尊自信》中,在讲到自尊自信的第三个作用时有这样一句话:

“自尊自信的人,有着强烈的荣辱观念,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经常鞭策自己,自    觉培养做人的美德,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人。”

在讲到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加入关于“聂华苓的自尊”的这样一段材料:

“美籍华人女作家聂华苓初到美国时独自一人,举目无亲,当她依据广告去租房时,房主史密斯太太却不肯租给她。

‘为什么?’聂华苓问。

‘中国人,印度人,都很脏!’房主回答。

聂华苓气愤极了,她从此把这件侮辱中国人的事情记在心上。当后来儿女到了美国,又要搬家时,她们用了整整三天的时间,把要离去的房子彻底搞了大扫除,每一面墙,每一扇窗,每一道门,每个柜子和每个角落,都用清洁剂刷洗得干干净净,连老鼠、蟑螂都彻底杀光了。她用实际行动打破了房东的偏见,使房东太太不得不承认:你们中国人真爱干净呀!

这就是聂华苓的自尊,因为他记着为中国人争光、争气。

聂华苓告诉青年朋友:……国格还需要‘人格’的陪衬。‘国’格是土壤;‘人’格是花树。肥沃土壤里长出的花树――那就是外国人心中的中国。那一株树是一枝一叶一花逐渐长成的。”

教师对此还应该说明:自尊自信的人,知道尊重他人,知荣辱,讲自爱。拥有这种品德的人他的道德就是美的。这种人按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要求自己,对待别人,他追求的是一种真真切切的东西,因为真和美是密切联系的。

在第九课讲“生活需要友情”时,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建立真正的友情是一种美的表现。因为真正的友情是不含忌妒之心和狭隘之意的。真正地为朋友的成功而祝福,真心地为朋友的进步而高兴。

“正因为友情的这一特性,一个人的欢乐变成了几个人共有的欢乐,一个人的幸福变成了几个人共同的幸福。友情使欢乐和幸福扩大了。不仅如此,在使人能更多分享欢乐和幸福的同时,它无形中还培养了我们宽阔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发掘教材中原有的美育因素,将其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书本知识。

(二)、注意教材内容的充实美

中学思想政治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如概念、原理是相当抽象的,它们当中诸多没有诸如美育因素,没有有关材料,因此,学生在理解起来就显得相当的困难。在初中思想政治七年级第十课第四框《高压生活情趣的表现》中讲到关于‘高雅生活情趣’的概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高雅生活情趣是健康的情趣,向上的情趣,文明的情趣,科学的情趣。”

对于健康的生活情趣,课本进行了简单的讲解,但是初中学生对健康的理解还是困难。如我们运用美育的手段,举出一个健康生活情趣的例子,那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枯燥无味的东西进行美育的充实:一方面,让难懂的哲学原理、概念由抽象变得具体化;另一方面,也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

(三)、营造教学过程的和谐美

要把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美育结合得好,除了以美学知识充实教学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以美的形式进行教学。这里主要有两条原则:

1、努力创造一种平等的相互交流感情气氛的原则。美学要以感情为中介,教学同样需要感情的纽带。我们努力创造一种有节奏、有形象,既和谐、有生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和情景,并在此情景中与学生‘对话’。使德育以感情为引导,使智育以形象为开路,将以往由教师的单向灌输、填鸭式教学,变成师生相互交流感情,由‘教学――受教训’专为师生称为推心置腹的知心朋友,这是思想政治课与美育关系的第一个重要原则。

2、明确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互动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既要借助智育、德育,重视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发展;又要借助美育,重视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发展。一期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发展,这有助于他(她)们走上成才之路。

(四)、突出教学过程中的创造美

教学当中运用美育的目的,就是力求把马列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这些抽象的‘真’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使学生在感受这些和谐而富有节奏的教学形象时,不知不觉地进入‘真’的原则。具体说来,应该重视和运用以下美育因素:

1、组织教学美。组织得良好的教学过程,这实际上也是美育的过程,是美的欣赏和美的熏陶的过程。教师以端庄、大方的仪态,庄重而又亲切的神情,在教学中,对课标和教材胸有全局,目有全牛,

“掌握教学节奏,以形成以美感为中心的教育效应系统。”

重点突出而又脉络分明,因此,能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做到难易深浅,恰如其分,并选择最佳教学方法,把课堂组织得井井有条俄而又生动活泼,达到既传授了知识,有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由艺术化教学到使人感到愉快,对于师生来说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2、教学语言、动作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基本上以教师教授为主,我从上课和听课的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语调,有声有色,配以恰到好处的手势与动作,

“能够准确、鲜明生动地描述事物和表达事理,是高尚的思想情操的表露;还表现在‘雅’与‘俗’的统一上,‘雅’是指语言蕴涵的情致深沉的典雅,‘俗’是指言词的平淡通俗。”

这样的方式、方法既有利于讲清基本概念和原理,又能大大调动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增进师生友谊。这样的语言美,具有‘丛生动的真理道抽象思维的辩证途径’的理论基础。它不仅易于运用形象思维至抽象思维,而且还可以加强第一、第二信号系统的联系,有助于对抽象概念和原理的具体理解。

3、理想情愫美。人民教师担负着培养接班人的神圣职责。在教学中,教师是应该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远大的理想目标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影响学生的成长。作为教师时刻要记住‘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只有具有良好道德风尚的教师,才能孕育出具有美好品德和情操的学生。

4、事物直观和模象只管美。前者如结合教学参观访问,后者如各种图片、图表、画像、幻灯、教学电影及CAI课件等,对思想政治课大有好处。值得一提的是能否写一手整齐、流畅美观的板书,以增加学生视觉美感;有条件的,可运用CAI课件教学,将图片、图表、声音、图像融为一体,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各种颜色不同,滚动显示的文字增强了学生的视觉感。在CAI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教师可以加入一定的CD剪辑,增强直观性。

学校教育是审美教育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学思想政治课与美育和谐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高尔基曾语言: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马克思有句名言:“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让我们共同努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一代新人。

上一页  [1] [2] [3]

篇9:浅析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多媒体教学

一、多媒体教学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与网络结合,学生在课堂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加顺畅,这都是多媒体教学带来的飞跃。相对于传统教学,多媒体更加灵活多样。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新的科技知识不断出现,必须使学生了解到最新的社会变革和国际国内动态,这也是中学政治课教学与时俱进的要求。

二、中学政治课多媒体教学的负面影响

(一)过分依赖计算机,师生之间沟通变少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整个教学环节能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使整个课堂气氛更为活跃。但是在授课过程中,过分地依赖所做的课件,始终面对屏幕照屏宣科,没有太多的机会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眼神和心灵的交流,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多媒体的魅力反倒大大减弱。多媒体技术是把双刃剑,对教学内容不熟悉教师依然可以照屏宣科,不露痕迹,但感染力肯定不强。如果对教学内容不熟悉,更应该加强备课,加强与学生的课堂交流,方能做到挥洒自如,增强感染力。

(二)课件等于板书

教学中广泛应用多媒体,对某些老师而言,只是在大屏幕上显示文字,教科书搬家,最多再配上几张下载的图片来代替板书和画图,而且一劳永逸,不再有每节课必须写板书的辛苦了。即使仅就课件制作技术而言,也给教师教学带来了新的考验,如何选择适当的软件,掌握几种基本的多媒体制作技术是现代教师必需的技能之一。

(三)喧宾夺主,淡化了主题

尽管有些老师的课件色彩鲜明,变化频繁,画面花哨,屏幕上不断出现各种动漫。这样的课件哗众取宠有之,实际价值却无。多媒体课件本是一种辅助手段,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而不只是用华丽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喧宾夺主的效果。一节课结束了,如果一味强调课件的观赏性,课后学生对老师讲授的主要内容却没留下什么印象,这一节多媒体教学课大概就算失败了。

(四)闹剧后面的悲哀

有些学校的教务领导和校领导,不顾专业特点,强求多媒体教学,听课后评价教学效果,首先看用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了没有,因而不管计算机、数理化、文史哲、音体美、农林医、药生地,都一哄而起,掀起一股课件热,教学效果反而下降。因此多媒体教学方法不可滥用,也不宜全程用多媒体,应当考虑让学生的视觉与思维有调整的空间。

三、讨论

(一)多媒体技术有它独特的优势,在适当的专业,针对适当的内容,因势利导,制作出高水平的课件,可以弥补和改善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

(二)多媒体技术固然给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媒体,但是它并不是我们教学的全部,它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要正视多媒体技术的缺陷,扬长避短,适当地限制不利因素,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还要认识到,长期无节制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的视力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根据学生和课程的实际情况,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技术,不可滥用。

(四)无可否认,不同专业有各自的特点,不应强求所有的专业、所有的课程内容、所有的教师在所有的时间都用多媒体教学,例如数学课,某些公式的推导过程,板书就要比多媒体效果好。

[浅析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多媒体教学]

篇10:美育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

美是什么?就这个问题,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外到过内的学者、专家们都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究竟美是什么,最终也没为由一个统一的定论。结合思想政治课,我认为美是蕴藏着真正的社会深度和人生真理的.生活形象(包括社会形象和自然形象)。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说:

“美就是包含社会发展本质、规律和理想而又有着具体可感形态的现实生活现象。”

美学是研究美的一门科学,是研究现实美、艺术美和审美规律性的科学。研究美育的目的是揭示事物的内在美的规律,运用这种规律性的东西塑造人类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于青年一代我们实施的是美育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地把美育引入国家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方针,与德、智、体并行,同时国家教委也在一次会议上指出:“没有美育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是不完全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这些都体现了党和政府在人才培养问题上的远见卓识。

美育,也称是美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或“美感”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是在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鉴赏过程中,通过情感活动的体验、判断、选择和创造,培养具有正确审美观点,提高对于每得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就本质而言,美育是情感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

[1] [2] [3] [4]

篇11:中学思想政治课诱思教学初探论文

中学思想政治课诱思教学初探论文

【内容摘要】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许多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只靠教师灌输、讲解,学生是无法理解的,甚至是无法记住,更谈不上创新,与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理念相。因此,要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不仅要让学生听、读、说,还要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具体教学中,可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些发现问题的情境。我在上七年级第十三课第二框题《我国保护环境的法律、政策》时,我不是一上课就开始按照教材介绍一系列的环境法律法规,也不是直接讲我国保护环境有哪些基本原则,而是在上课时就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愉悦地参与教学,深刻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

【关键词】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 创设情境 体验教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许多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只靠教师灌输、讲解,学生是无法理解的,甚至是无法记住,更谈不上创新,与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理念相悖。因此,要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不仅要让学生听、读、说,还要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下面我就以七年级下册第十三课第二框题《我国保护环境的法律政策》为例,谈一下我个人对这节课一些想法。

在上到七年级(下册)第十三课第二框题《我国法律规定的保护环境的相关法律政策》时,我不是一上课就开始按照教材介绍一系列的环境法律法规,也不是直接讲我国保护环境有哪些基本原则,而是在上课时就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愉悦地参与教学,深刻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

刚一上课我就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作为我们班级的一份子,你将为我们班级的环境卫生做出什么贡献,使我们的环境卫生评比能够在年段评比中脱颖而出,名列前茅?”有的学生就当场回答道:“我们可以制定班级卫生公约,大家一起来遵守,从而提高我们的班级的卫生评比成绩。”于是我接着假设道:“如果让你来制订一部《班级卫生管理办法》你将会订出哪些规定?请大家先讨论五分钟,五分钟后请同学们来讲讲你的想法。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以后,有了很多的想法和看法,都争着回答,于是我就逐个满足他们的愿望。有的学生回答可以把班级的垃圾进行分类,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又有学生进一步回答,可以把可回收的垃圾变废为宝,做一些手工艺品;有的学生回答可以成立班级的卫生督导队,并提出督导队的人数可以是四至五人;马上又有学生对人数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提出应多几个人,或者是轮流督导;还有的学生提出应建立惩罚制度,对于一些乱扔垃圾的同学进行处罚,对此项制度班级的同学反应就更激烈了,有提出乱扔垃圾就应该罚扫地,有提出罚唱歌的,有提出要把劳动和学习结合起来的,就是对于一些作业没有完成的同学进行罚扫,于是这时又有新问题产生了,有的又提出会出现为了不被罚扫而抄袭作业的现象,所以此举行通……

学生的思想火花在回答甚至于辩论中进行了激烈的碰撞,产生了老师意想不到的效果,实在是叫老师感到欣慰。在学生进行了一番激烈的辩论式回答后,我又及时进行了引导,如果让你管理的不是班级的卫生,而是整个国家的卫生;如果要你制定的不是《班级卫生管理办法》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那么,你能想到这法律中应该会有哪些原则吗?学生在刚才讨论的《班级卫生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对于书中提到的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就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并懂得将刚才班级卫生管理办法中的一些规定与之相比较。比如说:我国的最大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所以必须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而学生的最大任务是学习,因此考虑班级的卫生管理时,必须把搞好学习与搞好卫生工作相协调。还有比如我国的环境保护原则有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那班级环境卫生管理也有督导原则,而且这督导不能简单地靠某几个人,应该是轮流督导或者是每个人互相监督等等。

这时可以说学生已经对书本上的知识点理解得差不多了,我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其实同学们刚才在制定我们班级的卫生管理办法时,那场面跟我们国家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样,人大代表也是齐聚一堂经过激烈的讨论,最后投票决定最终的环境保护法是否通过。不同的是他们是人大代表,我们是普通学生,他们管理的是全国的环境卫生,而我们管理的是我们一间教室的卫生。通过一番刻苦学习,苦学本领,你们以后也可以成为我们国家的人大代表,为我们国家的各方面管理出谋划策。

于是这节课的知识能力目标和思想觉悟目标就这样在师生的愉悦互动中很自然地完成了。

总之,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顺应创新教育的要求和开卷考试的需要,就政治课教学方法;作了很多尝试和变革,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政治课教学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只要我们认真讲究,就一定能够摸索出更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93年12月13日

2.王旭洪 《思想政治课教学小议》

篇12:教学幽默艺术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再论五

教学幽默艺术思想政治课教学艺术再论(五)

一、教学幽默的主要功能

“幽默”一词是舶来品,英文为humour,意为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对于幽默,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西方某些学者甚至认为解释幽默是一件“比宇宙引力问题更麻烦的问题”。有人认为,幽默是一种技巧、方式;有人认为,幽默是一种素质、能力;还有人认为,幽默就是可笑有趣,让人在情感上感到会心而甜蜜的微笑的一种东西。教师把幽默带进课堂,融合于教学过程之中,就有了教学幽默。我们认为,教学幽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的幽默感,是教师运用富有情趣、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进行教学的富有艺术性的行为方式。

思想政治课教学离不开幽默。教学幽默在教学领域大有用武之地,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教学功能。

一是激发学习兴趣。教学幽默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趣味性。它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教师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就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无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

二是消除教学疲劳。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项身心紧张的活动,课堂上出现疲劳现象是正常现象。尤其是许多学校将思想政治课大多安排在上午第3、4节或下午第1、2节,学生的疲劳现象就更为突出。在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教学幽默,则能消除疲劳,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精神振奋状态。

三是活跃课堂气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运用幽默的话语或事例进行教学,可以给紧张、沉闷、呆板的课堂注入兴奋剂,形成宽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

四是深化知识理解。法国演讲家雷曼麦有句至理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思想政治课讲授的正是“严肃的真理”,但这并不意味着幽默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无缘。实践证明,如果在叙述概念时列举一个幽默的事例,然后再解释概念,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显著提高。

五是和谐师生关系。由幽默引起的笑声能填平师生之间地位的差异,缩短师生之间心理上的距离,消除师生之间情感上的隔膜,建立起亲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六是发展学生能力。教学幽默是聪明才智的表现。凡创造水平高的人大都富有幽默感。教师以其创造力进行幽默教学,学生则能逐渐培养起幽默感,从而促进创造力的发展。教学幽默是卓有成效的创造力的培养途径。

七是优化学生个性。幽默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是高尚情操的自然流露,是开朗个性的反映。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幽默无疑能使学生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使他们形成幽默品质,养成乐观豁达的气度,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幽默的表达技巧

思想政治课教学幽默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体态幽默和言语幽默来表现的.。

体态幽默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表情动作所体现出来的幽默感,可使教师形象富有动态之美。体态幽默离不开言语幽默,往往与其结合使用。

言语幽默是指以语言符号为载体所产生的幽默。它不仅可以通过语言描述事件、情景、观点等本身来产生幽默,而且可以通过语言要素的变异使用来创造幽默。从教学幽默艺术而言,语言要素的变异使用最为常用,且难度更大。我们在此着重分析教学幽默的表达技巧。它们大致为:

形象比喻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它是以某种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和说明另一种事物。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比喻运用最经常、最广泛,但并非任何比喻都能产生幽默效应。具有幽默性的比喻关键在于富有情趣而意味深长。例如:一位教师讲授“我国9亿农村人口,基本上还是靠手工工具搞饭吃”时,把农民形象地称为“1007部队”。“1”是一条扁担,“7”是一把锄头,“00”是两个水桶,农民种地就是拿一把锄头,刨一个坑,撒上种子,然后挑水浇地。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几亿农民搞饭吃的落后生产状况。

巧妙移用就是采用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古词今用或今词古用、同话异境或异境同话等方式而产生幽默效应的方法。例如:一位教师在讲“货币的产生”时,讲道:“当你走进新华书店,拿着一本《英汉词典》爱不释手时,怎么办呢?你不可能指望营业员无偿奉送,也不能学孔乙己――‘窃书不算偷’(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并发出愉快的笑声),只能拿钱去买。为什么一张薄薄的‘纸片’,就能买到各种商品呢?”在这里,“窃书不算偷”的巧妙移用,诙谐有趣,增添了语言的幽默情趣。

极度夸张夸张是“言过其实”,从形象、特征、程度、数量、作用等方面作夸大或缩小的描述方式。它是造成语言幽默和喜剧色彩的一种常见手段。在教学中,夸张的巧妙运用,也可产生幽默效应。例如:一位教师讲授“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时,为了批判庸俗唯物主义“意识活动像胆囊分泌胆汁一样”的错误观点,讲道:“如果意识活动真是像胆囊分泌胆汁一样,那么,一个人思维越敏捷,岂不是脑浆分泌越多吗?在座的各位都勤奋好学,思维敏捷,聪明过人。现在,大家不妨赶快摸一下自己的鼻子,看看有没有脑浆流出来。”这种极度夸张的语言幽默,造成了学生的哄堂大笑。在笑声中,他们领悟了知识的真谛。

故意曲解任何一个词语和一句话,都有其固定含义。如果我们不按其固有含义去理解它,而任意附会,使理解或解释与原意不相一致,或完全相反,这样所得到的结果就是曲解。在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是利用相同或相近发音的词产生一种谐音曲解。例如:批评有些人缺乏远大理想、“一切向钱看”时,可讲道:“在这些人的眼中,‘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这种谐音曲解可使教学语言产生耐人寻味的幽默效应。

反语倒置这是一种用和本意恰恰相反的语言来表达本意的方法,其具体形式可以是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等等。例如:一位教师讲授“维护祖国的尊严和荣誉”时,为了批评有些人缺乏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崇洋媚外,讲了这样一段话:“对有些人来说,如今倒是‘胸怀全球,放眼世界’。不是吗?请看:手戴‘卡西欧’、脚踏‘本田摩托’、身披‘皮尔・卡丹’,……他们言必称外国,至于‘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谁’,惭愧得很,有几位仁兄的答案居然是小凤仙。”在这段话中,“胸怀全球,放眼世界”是要从反面去理解的。

虚拟情境在教学中,假设某种情境并把它讲出来,即为虚拟情境。虚拟情境能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由于有些虚拟本身含有较大的谬误因素,所以也能起到幽默的作用。例如:一位教师讲授“通货膨胀”时,针对有些学生思想上的疑虑,采用了虚拟的手法:“有同学说,现在人们生活水平不好,就是因为经济收入不多,要是我当上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我就多印些钞票,发给人们改善生活。”教师的话语一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惬意的笑声。

换名借代不直接说(写)出人或事,而是借用与人或事密切相关的名称来替代的表达方式称之为借代,或换名。例如:用“大团结”替代“100元人民币”;用“四只眼”替代“近视眼”;用“54号文件”替代“朴克牌”。又如:一位教师讲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幢时,为了描述当前有些农村的生产现状,讲道:“有些农村的主要劳动力都进城打工、弃农经商去了,种田的是一支‘三八六一部队’。”“三八”、“六一”是妇女、儿童的代称,含蓄幽默。

转换套用对脍炙人口的某种语言形式,如改变其内容,借用其文句、语气、格式来表达新的思想,即“旧瓶装新酒”,就会产生较强的幽默效果。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时,为了批评某些领导干部不注重调查研究、官僚主义作风严重,随口吟道:“朝辞宾馆酒楼间,乡镇视察一日还。群众呼声听不见,轿车已停舞厅前。”教师套用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使教学语言产生了令人深思的幽默感。

婉言曲语在教学中,对一些不宜直说或不必明说的事例,运用委婉的方式来表达,或含而不露,或绕一个弯子来说,即为婉言曲语,或称婉曲。婉言曲语运用得法,可收到幽默含蓄、富有情趣之功效。例如:一位教师讲授“商品价值规律”时,为了说明商品价格与其质量及价值的密切关系,讲道:“我省以前生产的××牌自行车‘全身都响,就是铃不响’,它能与‘凤凰’、‘永久’等名牌自行车卖同样的价格吗?……”“全身都响,就是铃不响”的说法委婉含蓄,一语中的,道出了该种自行车的质量低劣,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隔多年之后,学生虽然忘记了老师的名字,但仍清晰地记着老师幽默风趣的这一堂课。在课堂上,有时面对学生的过错行为,教师不厉声斥责,而是婉言曲语,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一次,几位学生伏在课桌上打瞌睡。此时,教师停止了讲课,用诙谐的语言讲道:“听说有一个小企鹅,在跟师傅垒巢时,总是爱把头和长长的脖子贴到地面上呆一会。它师傅问:‘你这是什么意思?’小企鹅回答说:‘我是对师傅的礼貌’。由此我深受启发,有的同学上课总喜欢把头贴在桌子上,可能这也是对老师的礼貌吧!”话音刚落,学生哄堂大笑,几个睡觉的同学在笑声中被惊醒,羞愧自惭。

当然,教学幽默技巧远非以上列举的数种。教学幽默虽不是流水,但却是浪花。有了它,课才会上得生动活泼,充满艺术魅力。

三、教学幽默的基本条件

美国教学研究专家赫修特在《教学艺术》一书中把幽默规定为一位优秀教师所必备的品质和能力之一。教师应该是幽默的人,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是幽默的。幽默细胞不是生来就具有的,而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

(1)培养幽默品质。幽默是一位称职的教师最优秀的品质之一。正如英国的M・鲍门所说:“高尚的幽默隐含了生活的全部哲学,它不仅仅是对无知的嘲讽及对笑话和故事的掌握。真正的幽默者能够像从口袋掏东西一样,自然而然地流露和反映出来,而不要花大力气。”其实,高尚的幽默是教师思想、学识、阅历、经验、智慧和灵感在教学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一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心灵的火花。教师只有知识渊博,才能谈天说地;教师只有虚怀若谷,才能言谈隽永;教师只有开朗乐观,才能出言精辟;教师只有思绪如泉,才能妙语连珠。可见,磨砺思想,修养品性,是教学幽默的灵魂。

(2)领会幽默实质。众多研究结果表明:教学幽默既具有一般幽默的特性――感染性、高雅性、机智性、含蓄性、启发性,又具有自身特殊的规定性――教育性,且实质在于教育性。教学幽默是形神兼备的,其形是幽默,其神是教育。教学是积极的价值引导活动,教育性是它的灵魂。幽默诙谐决不能脱离教育性。教学幽默不是教学的目的,它只是教学的手段,必须为教书育人服务。

(3)积累幽默素材。幽默能力与教师平时对幽默素材的日积月累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教学幽默素材的来源主要为:①教材中的幽默。这是教学幽默的“富矿”所在。因为教学内容的幽默因素最容易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②艺术作品中的幽默。许多笑话、漫画、喜剧、相声、格言、警句、歇后语、谜语、文字游戏等,无不妙趣横生。教师顺手拈来,便可获得良好的幽默效果。③生活中的幽默。如教师、学生和周围其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轶闻趣事和出现的俏皮话、顺口溜、打油诗等。对于这些“活”的幽默素材,教师应独具慧眼,善于发现,精于运用。此外,在学习模仿的基础上,教师要学会加工幽默、改造幽默和创作幽默。例如:“金钱不是万能的”这一格言人人皆知,把它改变一下,就会产生幽默创新:“金钱不是万能的。请千万不要让别人有机会向你说这句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金钱是不能的,但金钱不是万能的。”又如:将“凡闪闪发光的并非都是金子”这一格言灵活运用,也会产生新的幽默效果:“凡闪闪发光的并非都是金子,这一点不假。我们虽然不是金子,但让自己的人生闪光又有什么不好呢?”当然,教学幽默更可贵的是教师自己的独创,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4)把握幽默结构。教学幽默之所以富有艺术魅力,关键之一是它出人意料的表达结构。简单的教学幽默即为一个表情动作和一个词语、一句话或几句话等来完成。复杂的幽默则须经过精心设计的开头、展开和结尾。一个典型的复杂的幽默结构可分为引起悬念――渲染铺垫――反转突变三个阶段。与这三个阶段相适应,教学幽默接受者又有三种不同的心理效应。所谓引起悬念,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避实就虚地设置悬念,使之产生浓厚兴趣,急于探知其中的奥妙。所谓渲染铺垫,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对前一段所设置的悬念进行渲染,甚至故布迷阵,使其眼花缭乱,产生“似是而非”、“似非而是”之感,从而急于走出“迷宫”,求得问题的答案。所谓反转突变,就是指教师在学生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关节点上,妙语突现,使学生疑团顿释,豁然开朗,从而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收到既引人发笑又令人深思的艺术效果。当然,这三个阶段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可以交替使用。例如:一位教师讲授“静止是相对的”时,列举了一则实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碰到了一件极不寻常的事(“极不寻常”的提出,初设悬念)。这位飞行员在2000m的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什么小玩意在游动着,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便敏捷地一把将它抓了过来(渲染铺垫)。一看,他大吃一惊(又设悬念):原来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反转突变)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飞行着的子弹呢?(又设悬念)因为子弹的初速度为800~900m/s,尔后会逐渐减少至40m/s,这与飞机飞行的速度大致相当。飞行着的子弹相对于飞机上的飞行员来说是静止的。所以,飞行员能抓住子弹(疑点顿释)。我们知道,子弹从枪膛发出,与空气摩擦会产生近100℃的高温,为什么飞行员不怕烫呢?(又设悬念)在学生议论纷纷、猜想答案时,教师妙语道出:因为飞行员戴着特制的皮手套。此时,学生发出了会心而欢畅的笑声。

(5)掌握幽默技巧。教学幽默的具体表达技巧,我们已在前面进行了论述。教师掌握一定的幽默语言修辞技巧,可产生幽默诙谐的教学效果。例如:用“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来形容我国旧经济体制的弊端;用“蛋糕‘使用’了一口,其价值随之减少”来讲授一般商品的价值随着其使用价值的减少而减少。这都是成功的范例。

(6)注意幽默时机。教学幽默要时机得当,为教学所需。一是为学生心理所需,即在学生心理疲劳、注意力分散时,及时插入幽默;二是为教学内容所需,即在教学内容包含有幽默素材或可用以进行幽默创造时,及时使用和创造幽默。一旦时机得当,整个教学过程就会错落有致,高低起伏。

(7)把握幽默分寸。幽默有利于教学,但我们决不能为幽默而幽默。正如老舍所说:“死啃幽默总会有失去幽默的时候;到了幽默论斤卖的时候,讨厌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脱离教学内容,一味调笑逗乐,插科打浑,则会弄巧成拙,影响教学效果。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思想政治课教师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艺术。愿有更多的教师把幽默引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以充分发挥幽默在教学园地里的神奇般的教育功能。

相关专题 要把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