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内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废话大魔王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废话大魔王”参与投稿,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县域内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共12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县域内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县域内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乔文清

一、广泛调研,以解决为什么改的问题

早在,我县教研室准备为全县中小学教师建立业务档案,想通过对每位教师的课堂量化考核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此,县教研室一班人下学校、进课堂,了解教师的上课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到两周时间,这项工作不得不停下来。原因是所有课堂千篇 一律,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如果按这样的课堂给教师定性,不但教师得不到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只是分数定性而已。我们发现有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是我们必须重视和解决。

1、课堂是“讲堂”而不是“学堂”。每堂课,教师把教材中的知识点一一讲给学生听,老师讲完了,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学生不能主动学习而是被动接受,老师不是为学生服务而是为校长服务,教育教学质量被“题海”“考试成绩”所掩盖。

2、课堂呈现同向思维。对概念、定理、定义、法则及文本的理解,老师说了算,或者作者是怎么理解的。学生的分析、判断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和尊重,不同的学生同一种思维。

3、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动脑动手能力、大胆发言的心理素质等在课堂上得不到充分地挖掘和培养。

4、教案就是“教”案。教师课前备写的教案,大都只考虑老师如何教,而不考虑学生如何学,这就为课堂教学从源头上产生了误导。

5、问题设计有失科学。课堂上,老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缺乏目标指向和分类指导,“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频繁厌出,有效性、逻辑性不强,不能很好地激发全体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参与度受到严重影响。

6、学习形态单一。学生的学习形态有三种,即接受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研究式学习。显然,现行的课堂教学注重接受式学习,而对体验式、研究式学习给予关注不够,教师只要有了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事先写好教案,就可以在课堂进行规范式的“依样画葫芦”操作。

7、“学会、会学、乐学”得不到有效实施。不关注受教育者的情感态度,也没有科学合理的过程方法指导,显现出目前课堂教学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厌学、厌校、厌师情绪在课堂上得到了滋生。

我们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包办代替,剥夺了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权力,造成了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下降。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在课改工作中,县教研室必须以挥职能作用。

基于上认识,我们以与师生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进一步了解课堂教学情况,最终形成两万字我调研报告,汇报教育局,说服局长支持课改。 底,我县成立了以教育局长牵头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了由中小校长、副校长参加的“定边县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动员大会”。提出了“一年建模、二年见形、三年见效”的奋斗目标,并确定为我县课堂教学改革起始年。会上颁布了《定边县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定边县班级小组建设指导意见》、《定边县导学案备写基本要求》和《定边县高效课堂评价标准》等文件。

教育局长马占龙明确指出:“课堂教学改革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你不改、我就改你,你不动、我就动你”。正是借助了行政推动的力量,20我县课堂教学改革在全县中小学全面铺开了。

二、建立模式,以解决怎样课改的问题

行政推动很好地解决了改与不改的问题,但究竟如何改,新的问题又产生了。我们的基本思考是,课堂教学改革就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扬弃,必须将推广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许多学校成功的做法,而推广先进经验最好的载体就是模式。

年县教研室制定出台了“三维四步教学法”指导模式。即:在教学形式方面,注重体现集体备课、全员预习、同伴互助、分层作业;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体现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力培养、课堂评价、巩固提升;在教学实施方面,注重体现问题设计、自主学习、汇报展示、点拨反馈。在模式推进开始,教师们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很难进入角色。

于是我们从备课入手,首先变“教案”为“导学案”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明确提出体节课学生“学会什么”是确立学习目标的核心,同时注意目标的具体性、学生性和结果性,把知情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在一节课里始终知道“我要学什么?”其次,帮助建立学习合作小组,充分发挥生生间兵教兵、兵练兵的作用,先让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逐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四是强化独学、对学、群学环节,教会学生怎么学、怎么问、怎么记等。五是强调课堂上学生展示的`重要性。只有展示才能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大胆发言的心理素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胜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等得到张杨和提升,也只有通过展示,教师才能发现学生学习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讲、练、答、辅、升等教学活动。六是及时解决教师的课改困惑问题。如强调问题设计的精、准、实,以解决课堂的时间不够问题;强调课堂评价和评价的运用,以解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问题;强调回归教材再出考试题,以解决考试成绩下滑问题等等。两年多的实践证明,“三维四步教学法”对指导我县的课堂教学改革发挥着很好的作用。目前,我县中小学校校有模式,班班有小组,教师的角色变了,学生的学习变了,整个课堂活跃了,课堂教学改革正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专家引领,以保证课改的方向问题

从2013年开始,我县以出走出,请进来的方式大面积培训一线教师,先后选派1800多名教师和校长赴上海、江苏、山东、山西等地考察学习,并聘请山西省太谷县教研室主任张四保、山东省龙源学校校长刘花兰校长、榆林市教研室副主任冷永良等一批课改专家来我县搞课改专题讲座和现场指导。面对个别校长的课改不作为和学校的固步自封,我们通过对一系列专项活动规范和指导,逼着他们走向课改之路。如,全县的“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我们先组织参赛选手进行专项培训,明确告诉他们《定边县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就是我们的打分依据,谁不按这个规则上课谁就选不上。复赛我们评课堂录像,一次上不成两次,两次上不成三次,直到你认为符合《标准》为止。一些学校课堂不分组,问:“我们录像时,学生不分组行不行?”我说“不行,你不分组就等于说你不课改,你不课改就等于你选不上”。县域内的名校很害怕自己的学校没有“能手”“学科带头人”,不得不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

同时,县教研员分赴到学校与参赛选手一起备课、上课、评课,手把手地辅导参赛选手的每一节课。决赛时,我们又对评委进行专项培训,对照《标准》逐一解读量化,夯实每一环节的目的意义,力争使评出的选手能够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发挥能手和带头人作用。再如,暑假期间,县教研室组织了小学语、数,初中语、数、英学科的132名老师进行了全县集体备课,我们的具体作法是:先集中培训,规范导学案的备写格式和要求,然后分散课时到每个人单独备写,一个人大约备写8---12个课时,20天后,告诉备课人与某某对接修改,相当于“独学、对学”。完成后上传到QQ群,教师可以下载后再修正使用。通过对集体备课活动的专项指导,对教师的课改意识有明显提升,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导学稿质量不高问题。

另外,我们还特别重视发挥我室教研员的现场指导作用,近两年,教研平均每人每年下乡100天左右,听评课不小于120节,参与学校集体备课30节以上,参加学校共同体活动20余次。教研员深入课堂,能够及时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随机生成的诸多问题,使教研员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教研室的工作也因此得到了基层学校的认可。

四、制定标准,以规范课改的流程问题

我们认为,高效课堂有五大特征:一是问题设计的精准;二是学生自主学习高效;三是合作探究的高效;四是教师点拨、反馈的及时准确;五是课堂目标的达成。其主攻方向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因为只有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习惯,学生会学了、有能力学了,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态度、价值等产生深远影响。课堂这块主阵地才能在学生喜爱的基础上,延伸到综合素质培养、自主管理、校园文化等方方面面。如果学生连上课都不喜欢,不爱本节课、不爱这节课的老师、不爱这节课的知识,一切的知识传授、德育渗透、人格培养等都是空话。所以,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和出发点,教会老师如何去相信学生、利用学生、解放学生进而实现发展学生。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老师很难做到这一点,经常问的一句话是:“到底怎样的课才是高效课堂课?”为此,我们在2013年全县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一开始就制定出台了《定边县高效课堂评价标准》。老师们对照《标准》一环节一环节地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一步一步地转变自己的教师角色。各学校共同体也依据《标准》积极开展过关课、观摩课、示范课、听评课活动,很好地引领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

当然,开始定的《标准》随着改革的深入,有好多地方不便操作和不适合高效课堂要求,为此我们及时组织课改专家成员和教研员认真讨论修定,几乎每学期修定一次,现在我们已经修定完善了四次,的《高效课堂评价标准》现已通过专家委员会认定,准备在下一学期实施。新的标准主要是突现高效课堂的五大特征:即学习目标的高效性、自主学习的高效性、汇报展示的高效性、点拨反馈的高效性和目标达成的高效性,同时融入课堂评价和各环节的分值比例等。

五、典型示范,以解决全面推动的问题

为了在全县范围内中小学全面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典型引路必不可少。20底我们就把校长意识强、教师理念新的六小、五中、白湾子学校、实验中学确定为课改示范校。通过四个优先完成示范校的打造,优先选派示范校教师和校长外出参观学习;优先聘请山东、山西课改名师进行示范课教学;优先聘请省内外课改专家进校指导;县域内课改专家委员会和教研员全程跟踪指导优先。通过一年的打造,四所学校基本上达到了高效课堂的要求。20春,教育局组织召开县内课改交流现场会,全县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利用六个周的时间分期分批到四所学校参观交流学习。本次活动,对参观者的触动很大,为课改树立了信心,对被参观者是一次考验和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3年我们将全县49所中小学(学区)组建成14个学校发展共同体,并将相互借鉴相互推动课改作为其首要任务:一是建立了共同体集体备课制度,定期召开集体备课、过关课、示范课、课改心得讲座、课改沙龙、QQ对话等活动。尤其在集体备课方面,各共同体都能在核心校的组织下,利用寒暑假时间集中本共同体的优秀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教师在网上下载导学案后,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实际进行二次备课,这样就很好的保证了导学案的使用质量。二是建立了共同体学校、部门、教师互访、互助制度,定期开展经验交流、送教帮扶等活动。三是在共同体中开展教师大比武、骨干教师评选、教育教学成果评选等活动并形成常规。四是每年年终,教育局都要组织力量对各共同体从计划总结、课题研究、“一人一题”、课堂实录、优秀案例、优秀导学案、优秀讲座稿、优秀论文、课改心得、试题集锦等十个方面进行考核评比。评比结果直接与学校的职称指标、评优评模人数、设备更新挂钩。实践证明,学校发展共同体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平台,校际联动、取长补短是深化课改的不竭动力。

六、效果监测 以保证课改的质量问题

20我们制定并印发了《定边县课堂教学监测实施方案》,安排教研员凳下校,开展课堂教学监测。监测采取抽样的方式进行,每次每校只抽检个别年级的个别科目,其中每个班一般只抽检两个学习小组。监测的内容包括基础知识考试、学习过程方法考查、综合能力考查三部分。基础知识考试以抽检学生个体为单位,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进行,重点监测课堂教学的实效;学习过程方法考查是通过观察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评判学生对学习方法应用情况。学习的过程包括学习自学、对学、群学,展示四步,学习方法包括裸学、助学、记学、量学、议学、问学、查学、辩学、帮学、合学、研学十二种。综合能力考查渗透在上述考试考查中,重点考查学生的……能力。由于抽样监测的结果被做为年终考评学校及校长工作的重要指标,所以监测工作爱到了学校的普高重视,达到了提升和巩固课堂教学改革的效果。

今年,我们正在做一项工作是,强化对骨干教师的管理与使用,发挥骨干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独特作用。总结近几年的实践经验,我们正在制定并力求尽快出台《定边骨干考教师管理办法》,希望将通过这个办法的实施,将骨干教师研修及引领重点集中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力求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有更深层次的突破。

(本文来自西北教育创新高峰论坛上定边县教研室主任乔文清发言材料)

篇2: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的普及为教学技术的创新带来了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终端随着学生涌入高校,走进了学校的课堂中。在移动信息平台开展的基础上,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也在逐步推行,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较,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普及与高校内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密不可分。蓝墨云班课正是利用移动教学平台这一信息化的产物,成为了目前高校推广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为教学模式的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对蓝墨云班课的教学改革背景进行总结与分析,探究适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措施,促进高校整体教学水平的进步。

【关键词】蓝墨云班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改革实践

翻转课堂的概念在年被首次引入中国,随后国内的各大中小学、高校都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试验。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拜托了传统课堂模式的束缚,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增加了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体验,这种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促进了老师对学生的深入了解。蓝墨云班课是在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之下设计的教学APP,其功能多样,自从年投入使用以来,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与追捧,为课堂教学增添了许多趣味性。教师应加强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讨与创新,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并不断改进,以蓝墨云班课为基本教学载体,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一、教学改革实践的背景因素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互联网的使用遍布了千家万户,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信息交流工具。大学生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较为严重,在高校的课堂中,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屡见不鲜,各大高校也陆续出台了一些管理措施,对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予以制止,甚至部分大学在课前强制学生上交手机,从根本上控制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减少学生上课玩手机的几率。虽然学生的手机被没收了,行为被约束了,可是学生的心理活动教室却无从控制,心不在焉的问题更难解决,依然无法实现最初的教学目的。因此,如何科学合理的利用手机,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就成为了所有教室应当共同思考的新问题,此时,蓝墨云班课的手机APP由此问世。蓝墨云班课是在移动互联网普及推广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满足了师生对课堂环境的双重需求,实现了师生互动的实时反馈,提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互动效率,通过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蓝墨云班课的推广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方便学生之间进行学习资源的共享,帮助教师得到了及时的教学信息反馈。基于此,蓝墨云班课已经成为高校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开展的必备工具,同时,教师也可以开展一些微课堂的线上教学,创新及时反馈的适应性教学,研发翻转课堂等教学新模式。

二、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措施

蓝墨云班课的手机辅助教学APP与网络教学辅助平台的功能基本类似,区别就是终端的不同,网络教学平台则是在电脑终端使用的,而蓝墨云班课是在手机上的辅助使用,其注重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这是网络平台所不能企及的课堂互动模式。

(一)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设计

在教学工作开展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包含了对教学材料的选取以及课前的学生测试等。同时,对于教学中涉及到的课堂活动任务,教师要重点进行划分,涉及到的重难点内容讲解,教师应为其收集全面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积极的开展课堂讨论,并对具体案例进行总结与分析。最后,教师应做好及时的课后反馈工作,包括对课堂作业的审阅与批改,以及课堂后期的在线测试等。

(二)蓝墨云班课的翻转课堂实践

1、教学资源的推送教师要做好相关教学资源的推送工作,在完成了翻转课堂前期的准备工作之后,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好课前预习的学习资源,确定好课堂自测题目的范围。蓝墨云班课的课堂教学可以使用图片进行辅助教学,从手机端完成上传,并通过网页链接或资源库的临时存储等方式,将教学资源及时推送给学生。这一环节的出现主要是帮助学生完成课程前期的教学准备环节,做好预习,保证检测题目的质量。教师所提供的预习资料可以是文本、PPT以及视频、音频等各个形式的资料,其中微课作为视频资源里的重要部分需要引起教师的格外关注。质量较高的微课可以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根据老师的教学思路进行思考,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在学习资源的筛选上,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进度进行内容的截取,实行分次推送的方法,注意时间上的科学性,在教学资源的推送后可以为学生发布详细的学习要求,给学生一个接受理解的时间。避免一次性的全部推送,防止学生产生抗拒心理,从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测试题目的设计,必须抓住课堂中的重点知识进行题目的设置,这也是教学成果的有效反馈方式。学生在接受到教师教学资源的发布后,平台将自动对下载数量进行统计,教师也可以直观的浏览学生的完成情况,并对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进行及时提醒,为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教学活动的创建教师要根据课前测试题目的情况创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内容,这也是翻转课堂中最为关键的教学环节。蓝墨云班课中有许多教学模块,如:投票问卷、头脑风暴、答疑解惑等,在教学活动的创建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已知模块中进行自由选择。以问卷调查和头脑风暴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提出引入课堂教学的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迅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创建中,教师应根据所教学科的性质与特点来进行规划设计,现阶段高校课堂大致分为两种,一种实功能性课程,包含了对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例如会计财务报表的分析等,翻转课堂的引用对于这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有着显著的提升效果。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创建中主要以分组讨论的形式为主,对课堂习题进行头脑风暴的训练,通过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展开教学探讨,教师应注重对课堂节奏的掌控,提升教学效率。另一种是叙述性较强的课程,课堂教学围绕理论知识的讲解展开,例如高级财务会计等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中涉及的重难点内容较多,学生仅通过视频的观看难以达到对内容的深入理解,教师应注重对这类课程采取科学的教学模式,对重难点内容的讲解要起码要占据一半的课程时间以上,并将其他活动进行适当穿插。通过不同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进步与提升。

3、课后教学成果的反馈教师在完成系统的教学工作后,要对当堂课程所讲进行作业的布置,安排课后的测试题目问卷,通过投票或者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进行具体统计,发展自身教学的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定考核,通过布置作业、考试测试等方式进行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反馈。在课后检测检测这一环节中,既可以使用蓝墨云班课的APP系统模块,也可以利用学校内现有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来进行。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现有网络平台的使用频率,由于手机对学生课后作业的检测较为不便,因此应告知学生尽量通过电脑端完成课后习题的练习,同时减少手机对学生视力的伤害与威胁,减少学生的用眼危害。教师若想得知学生心里对现有教学情况的反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中的点评模块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活动,在问题中不断进步,为今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积累教学经验、奠定教学基础。

三、蓝墨云班课运用的思考

互联网的使用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势所趋,移动信息技术的普及实现了我们随时随地上网的最初构想,智能设备的普及与应用加速了教学模式的转型,为教学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条件。移动互联网与教育事业的结合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习兴趣,蓝墨云班课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师生角色,实现了师生地位的互换,增加了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的互动性,促进了高校网络课堂的顺利开展。

四、结束语

从传统教学模式到翻转课堂的教学转型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在这一转型期间,需要教师高度的奉献精神,将更多的时间与经历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注定了未来教育的“体验”过程,蓝墨云班课的开展代表智能教学平台的飞速发展,树

参考文献

[1]李加棋,商丽媛.移动教学模式与效果研究———以蓝墨云班课为例[J].山西农经,(06):111-112.

[2]张茵茵,牛彦敏.移动教学平台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以蓝墨云班课平台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16(03):23-24.

[3]邢伟.手机移动终端下高职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以蓝墨云班课为例[J].职教通讯,2017(03):70-73.

[4]殷红梅,俞国红.基于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的蓝墨云班课教学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12):85-86.

[5]祁爱萍.蓝墨云班课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探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9):207-208.

[6]孟婷婷.关于蓝墨云班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几点思考[J].亚太教育,2016(15):114.

立以教学体验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高校教学在智能教学方面实现不断提升,永葆教育事业的活力。

篇3: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观察与思考

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观察与思考

实施新课程改革已进入第二个年头,为了交流老师们教学改革的经验,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市、区两级教研室每学期均会举行一些相关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近两年来,我也有幸参加了一些此类活动,领略到一些优秀青年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风采,他们在课堂上所充分展示的崭新的教学观念,灵活处理和调整教学内容的能力,特别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的突出表现,让我受益匪浅,感受多多。在他们执教的课堂上,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灵性在飞扬,学生的个性在张扬,课堂上的活性在弘扬。这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就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因为它给我们的孩子带来了快乐和收获。

下面,仅就个人的课堂观察谈一些自己不成熟的意见。

一、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一)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转变教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改变学生的学法。合作学习便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为了落实课程改革精神,体现课改意识,每课无不体现学生的合作学习。沈老师执教的《找规律》是一节探索与发现课例,教师创设较好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探索活动。利用给定的材料(三个木偶娃娃、两顶帽子),让小组合作进行为一个娃娃配一顶帽子的活动,通过合作、探索、交流来发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即经历了合作探索的过程,又品尝到发现规律的乐趣,同时又使学生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潘小明老师执教的《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以摆小棒游戏贯穿整个探究过程,对前两种情况(能摆成的)学生只是停留在动作思维的层面,此时学生无法感悟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当小组合作用小棒摆不成三角形的时候,才引出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一种自我的疑惑,怎么摆不成了?问题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动力,这个过程就不在是停留在动作思维阶段了。教师抓住有效时机,带有鼓动性的话语,“看来不是随随便便的三根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的,这里面一定隐藏着什么秘密!”有效激发学生了学生的探索欲望,正在学生欲入不得其门的时候,老师告诉学生做个实验吧!通过填写实验表格,根据数据比较,学生发现要能摆成三角形必须满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规律。至于后面的两种情况(摆不成的),学生也就豁然开朗了。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当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以改变和完善自己的认知,从而达到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做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和自我表现,主体意识明显增强,他们在交流合作中得到同伴的肯定而获得快乐,因自身的需要而产生了积极的学习情感,这正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所在。

(二)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随着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我们的课堂。多媒体就是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文、图、声、像等多种信息进行处理和控制,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较好的优化了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徐老师执教的《认识乘法》,创设良好的学习数学情境,借助动画声形课件直观演示,生动形象,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频繁,课件制作很符合童趣,大大的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更带来了课堂学生学习的快乐,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蒋欣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课件制作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特别是通过FLASH动画设计较好地解决了教学重点,突破了难点。

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课堂的亮丽风景

从每一次活动中的研讨课的教学过程的实施来看,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积极主动热烈,听讲状态专注,思维活跃,师生互动友好,学习环境宽松,师生共同在学习过程中心情愉悦。我们欣喜看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次下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的讨论,和学生们一起交流,体现教师与学生和谐关系。上课的老师们能够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发言和讲解,学生的参与面广,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学评价多样化,有效的激励了学生的思考,教学的民主保证了学生的主动思考,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听课后,使我反思了几个关系:

(一)如何看待继承和创新

新课程、新教材确实有许多新的地方,都必须努力实践。比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这确实是开创性的理念。但并不是说,实现这些传统的理念,就把传统的东西彻底抛掉,一切从头开始。立,不一定都建立在破的基础上,许多新的东西往往是以传统的为基础的,只要不是与新理念根本对立,就应该继承甚至必须发扬,新课程走到今天,我们发现,有些好的传统做法一直被老师们利用,并且有很好的效果,因为这些做法都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是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提炼。所以,我们在实施新课程的时候,是应该要勇于创新,但一定要在吸收传统的精华去改革和创新。

(二)如何看待生成和预设

课堂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极富个性的头脑,教学是一次次思维的碰撞,好的课堂应该是灵动的,多样的,富有机智和变数的。只有课堂的及时生成,才可能有课堂的精彩出现,追求课堂的生成,不等于不要课前的预设,更不能随意的放开。我们应该辨证看待生成,在重视生成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设计,只有好的设计,才可能有课堂的以外生成。这些研讨课、示范课,应该说,教师的设计较好的体现了三维目标,教学的预设应该是到位的,可是,教学的意外生成不是很多,学生的精彩表现不多。

(三)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真正的合作应该是有效的,利于思维的开发,效率的提高。有效的合作学习应该是:有一定难度,一个人难以完成的;合作学习应该是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尚无数据

篇4: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随着我国高等地理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师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急需要改革与创新.改革和创新关键要积极吸收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从素质教育理念与学科发展的新视角出发,更新实践教学观念和实践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教学队伍和教材建设、构建综合考评体系是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基本途径.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实验科学与技术 英文刊名:EXPERI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7(4) 分类号:G642・423 关键词: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自然地理学  

篇5:口腔工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思考

口腔工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思考

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有了突破性进展,教学质量普遍提高,但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等问题仍然存在[1].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口腔工艺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

作 者:刘忠民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护理学院,吉林,延吉,133000 刊 名:卫生职业教育 英文刊名: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 年,卷(期):2009 27(12) 分类号:G420 关键词:口腔工艺专业   实践教学   动手能力  

篇6: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思考

高凡,王敬贤,刘云

(北京农学院,北京102206)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复杂,环境影响的评价内容也不断扩展,这对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培养适应新形势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专业人才,本人根据北京农学院开设“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实际情况,对环境影响评价的课程教学做了大量改革,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和社会实践几个方面进行入手,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篇7:实施创造性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实施创造性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我国教育改革基于对“应试教育”的批判和对新型人才的期盼,提出了创造性教育。创造性教育是一种弘扬人的主体性、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培养人的健全人格的新型教育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突破口和必然选择。

实施创造教育必须以课堂教学为渠道,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课堂环境。思想政治的教学不仅是认识活动,也是情感活动。情感是推动师生双边生活的强大动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下面是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创造性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一、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创造性教育的实践

实践一:在《经济常识》“国际贸易”一课的教学中,涉及到WTO的内容,我没有把自己精心准备的材料交给学生,而是设计了以下问题:关于WTO的起源、WTO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加入WTO的原因及现状、中国入世后会给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以及我们将以什么样的实际行动来面对入世后的挑战。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查资料,动脑去思考,然后写出自己的实践论文。从同学们的实践论文中不难发现,他们的思想在慢慢地成熟,他们在用自己的眼睛洞察社会,了解社会,进而去适应社会,把书本知识和个人的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了解知识的同时,也使他们深切地感到自己面临的生存空间是一个竞争的空间,是一个不容浮躁的空间。类似的实践论文很多。比如,利用学生暑期生活,调查他们所属镇第三产业的纳税情况,通过实地考察第三产业的税种、税源、税率、纳税意识,根据考察情况写出分析报告,对纳税意识薄弱的行业进行“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宣传、讲解。在这一实践活中,他们教育了别人,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把被动学转为主动学,使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学生和社会亲密地联系在一起。

实践二: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渗透式教育。比如,现代家庭子女教育是困扰许多家长的一个社会问题。对此,我采取了辨证式教学法,把现代家庭子女教育以德育为重、还是以智育为重这两个本来兼容的概念对立起来,让学生分组辩论。一部分同学站在以智育为重的一方,认为智育是德育发展的基础,他们从两个方面论述了这一观点:1、从人类认知规律说起,人总是先有对事物的概念性认识,才有对概念的理解和判断。婴儿总是先认识水,在生活中才会慢慢懂得节约用水这一美德。2、从未来是知识经济时代看,现代家庭子女教育一定要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知识经济时代德育固然重要,但掌握知识的多少将决定着未来的生存权利。另一部分同学则认为现代家庭子女教育应以德育为重他们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一观点:1、德育是智育的基础,德育为智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德育是人身心健康成长的保证;3、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我觉得通过辩论能否达到统一的认识并不重要,关键是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同学们掌握了辩论技巧,发展了思维,发现了自己的潜能。

实践三:在班级管理上,用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来带动班风、学风,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整体氛围中,个性得到自主的发展。比如,在一次个人小发明展览会上,同学们的作品精巧,有自制风扇、小手电筒、座式小台灯、落地灯、贺卡等。他们材料的来源大部分是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和是不起眼的东西,如方便面袋、废纸袋、铁丝等,但每件东西在他们手中都变成了活生生的礼物。通过这些活动,他们开始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幅幅的作品使得师生在思想得以交流,情感上得以沟通,心灵上得以碰撞。我表扬了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创新精神,真正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对每个学生都抱有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二、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创造性教育的思考

创造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造欲和创造能力的人为目标,以系统动态的评价方式综合评价教学效果,以教师启发式教育和学生发挥主动性为主的模式。通俗的说,是指在创造性学校管理和学校环境中,由创造型教师通过创造型教学方法培养出创造型学生的过程。

1、变教师观念,突出教学的主体性。

所谓主体性,是指在创新教育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手段,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力和创造活力。为此,教师必须做到:(1)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争辩、超过老师并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看法。(2)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使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3)研究学科特色,把握学科的教学过程、规律,融合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形成教学个性风格,使学生学得主动。(4)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布鲁纳说:“知识获得是一个主动过程。”

教学是生动丰富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创造、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示范管理者,而且是父母与朋友的角色。

2、用启发、多样的教学方式,突出教学的过程性。

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以往灌输式教育方式,随时诱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产生灵感,进发新思想,对同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可以讨论,可以聊天,可以学生讲……从而为学生思考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机会。为此,教师必须做到:(1)淡化“结果”意识,强化“过程”意识。(2)既强调启发式的“发现学习”,又要进行有意识的“接受学习”。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主张由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依据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去独立探究,发现相应的原理、规则和结论,它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智能潜力,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保持对知识的记忆。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方法特别要求学生注意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了解学习活动的内在机制。而有意义的接受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二者各有所长,相互补充,这就要求教师要综合运用这两种教学方法,使其相得益彰。

3、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

使学生形成一种带有情感色彩且自动化的学习活动,关注呈现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发散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愉快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让创造者拥有宽松、自由、民主的心理安全环境,让学生养成乐于创造、善于创造、勤于创造的创造性的学习习惯。

4、教学评价的延时性。

不过分追求知识的完整性、标准性,大力提倡开卷考试,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根据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推迟教学评价或不作评价或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5、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效的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教学。

可以实施网上教育、电视教育、家庭教育、多媒体教育,让学生参与课件制作等多种方式。

知识的灵魂是创新。创新首先是观念的创新,而观念的创新需要确立新的适应时代的思维方式。要面向未来,惟有创造性思维;要面向未来,惟有创造性人格。

篇8: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思考论文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思考论文

环境问题一直是我国近年来的新闻热点,接连发生的大范围雾霾天气让民众苦不堪言,频繁发生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近年来,国家环境保护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进一步加大力度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已成为建设项目批准实施前的必要步骤,其重要性及社会关注度不断增加。因此,《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不仅成了各所大学环境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而且对未来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学生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如何上好环境影响评价这门课,让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运用到将来的实践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的要求,并结合北京农学院的实际情况,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一、确定教学目标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为环评,英文是EnvironmentalImpact Assessment,缩写为EIA,是指实施建设项目后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评估,并提出减轻或者预防不良影响的策略和方法,以及进行监测的制度方法。即激励在项目决策和规划中考虑环境因素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的,最终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教学目标是教学计划的一部分,是授课和最终评定教学效果以及保证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它不仅要遵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还要考虑教学过程的规律性,在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实践环节,使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环境影响评价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对学生讲授《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为将来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确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参照教学大纲和本校学生实际情况,而且也要根据国家出台的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有关环境影响评价职业工程师的考试内容。因此,本校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以职业岗位人才培养为目标,并据此来设计教学讲义、规划教学课时、提前联系实习单位等,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二、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应用型课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这不仅仅使政府部门而且使普通的百姓对环境污染问题也重视起来。目前,环境污染问题从实际情况到观念意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也不得不与时俱进地重组和补充新颖的教学内容。近年来,我国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各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也不断更新。为满足这一需求,教学中也必须用最新的标准和规范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教学工作,然而,现有的教科书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另外,目前已有的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教材主要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的概述、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标准、工程分析、各环境要素(地表水、大气、声等)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知识和技术问题,甚少涉及环评技术导则,而这部分恰恰是将来学生实际工作中经常要用到的知识。因此,要解决上述现存问题,要使教学内容符合教学目标,首先要选择好教材。本课程通过以往授课经验以及对就业学生反馈信息的总结,最终确定了以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著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2版)为主导教材,以经典环境影响评价教材为参考教材,结合国家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环境标准和技术导则,以及典型案例,构建了一套从理论到法则,再到案例的'实用教学资料。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和导则的不断更新,教师也及时地深入学习,重新备课,调整教学内容,较好地把握了本课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针对该课程“涉及面广,应用性强”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新和优化,对法律标准、工程分析、大气及地表水等环境影响评价的教学方法和重点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教学应是“由面到点,再由点回到面”的新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更好地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讲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时要与国家的最新标准和实际案例进行结合,从而体现这门课程的适时性和实用性。除此之外,在对理论知识进行教学时要进行适当的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对具体理论知识的学习体会环境评价技能的应用方法。总之,《环境影响评价》的课程内容在选材方面既以教材为基础又高于教材,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因此也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教学内容要结合最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不断更新教案。

三、完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如果只是按照教材对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就不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更不能完全脱离了教材。为了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把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技术准则和方法进行结合,对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进行牢固掌握,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本文从以下三点具体阐明。

(一)改进教学方式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方式难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多数时候学生都是被动接受,限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更不能挖掘学生对环境影响评价这门课程的学习潜力,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需求。目前,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采用讨论式、案例式和引导启发式的教育方法。根据环境影响评价这一课程的具体特点和当前互联网交流的快速普及,笔者用电子邮件的方式把课件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提前了解所学的知识;师生之间通过各种互联网媒体作为沟通手段开展环评问题的讨论,比如建立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微信群、QQ群和飞信群等开展讨论式教学;同时指导学生在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网及环评爱好者等相关论坛上挖掘一些有价值的知识或资料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一起分享。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使学生积极地从单纯的“学”到参与“教”的过程,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双向沟通的学习氛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信息的处理能力。由于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这必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案例教学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性课程。其中包括涉工程学、法学、生态学、地理学、气象学、计算机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加之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也多种多样,有水、大气、固体废弃物、噪音、区域规划、生态环境、文化、社会经济等。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所有知识是非常不容易的,这就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我们以培养学生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践能力为向导,分析该课程在教授理论知识、专题案例分析以及课后进行实践教学等多个环节中存在的现状问题,然后开展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完善,如积极更新理论教学知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并且课后积极进行综合性实践教学等。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使案例教学贯穿始终,使学生积极参与并投入到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教学互动,促进学生所学知识的吸收和转化。当某一个理论知识点讲授之后,找一些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或表,给大家展示和讲解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际的环境评价中是怎样体现和运用的。这些方式方法不仅使学生加强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比如讲到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本人就将当下热点环境问题——华北地区的雾霾天气结合到课堂教学中,如:北京雾霾天气的气象统计资料,污染物排放统计数据,污染物的扩散条件,估算模式的应用场景,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等;又如讲到噪声环境影响评价时,以京沈客运专线北京站—星火站为例,沿线居民关于噪声污染和电磁辐射等方面的诉求迫使北京市规划委召开了几次沿线居民的座谈会和听证会,并最终确定了星火路段的优化方案;通过该案例也使学生认识到公众参与在环评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案例教学既能有效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案例说明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方便理解。另外,以指导、提问、讨论为主,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洞察力,同时激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教学方式使对符合标准的环境评价工程师的培养更加科学合理。

(三)优化考核方式

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必须对学生进行严格考核,通常期末考试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和方法。考试内容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让考试成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服务于教学并体现教学。但是之前单一的期末闭卷考试方式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又无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这种传统的期末闭卷笔试考核方式既体现不了教学的全程化以及课程考试的多元化和灵活性的教育方式,又会使大部分的学生只注重笔试考试,不重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所谓以考促学,这才是现代教育考核的精神,本人结合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要求,近年来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1)考试内容多元化。一个合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在上岗前必须取得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岗位资格证,要获得环境影响评价岗位证光靠书本知识是不够,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主要的环境影响评价知识体系,而且还要求学生了解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所以在安排考核内容时,不仅选了一些历年的真题,编入试题中,同时也设计了一些典型案例,指导学生试着写环境影响评价的报告书,为学生将来参加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注册考试打基础。(2)考试方式多样化。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造成了很多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很多学生寄希望于考试前突击复习取得高分。这种短暂的记忆方式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实际应用,因此在考试方式上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多样化考核,如课堂作业,课堂讨论表现,学生主动查询相关资料的能力,对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所有考核内容都实行累加式考试,彻底改变一张卷子决定最终成绩的局面,并在考试内容上力求创新,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杜绝死记硬背的考试内容,从作业、课堂讨论表现等方面进行优化考核,从时间、空间和内容上全方面抓起。(3)考分设计合理化。以前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考核的方法主要是采用传统的闭卷的形式,其中考试成绩要占百分之七十,平时成绩占百分之三十,但是因为环境评价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在闭卷考核形式中,学生主要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获取分数,这样很难真实反映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可通过教改在对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考核方法上由原来闭卷式的考核方法改为平时考核成绩+闭卷考试成绩+实践考核的考核方法。这三个部分所占比例可进行适度调整,加大平时考核成绩所占比例,降低闭卷考试成绩所占比例。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可对学生进行分组,完成多类别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然后再进行专家技术审核,对角色的模拟进行评审打分。

四、增加实践机会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课程,为了更好地给学生提供锻炼和实践的机会,结合我校本科生实行的“3+1”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强化校外实习基地,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为学生进行以后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了实践机会。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潜力,加强和校外环境影响评价企事业单位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利用实习机会参与到这些单位的实际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撰写中。使学生了解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撰写的重点以及难点,编写的方法及相关的最新的国家法律法规等。通过对工程现场的参观以及考察调研,使学生感受到建设项目所带来的环境不利影响,通过现场考察,学生在对环评报告书进行编写和从事环境评价工作时才能更好地区别不同项目带来的不同环境影响,选取评价的重点以及应采用的方法,可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作为一名未来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者身上肩负的保护环境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同时,通过与各环境影响评价企事业单位、项目工程的接触,可以引导学生及时了解和把握就业方向,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本专业课程的积极性。这些措施不仅可以使学生自身的素质增强,更好地了解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而且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五、总结

通过长期以来的探索研究,使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实践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既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时更加积极主动,更加有创造性。之外,在教学过程中大大缩短了学生对环境影响评价这一工作岗位的适应期,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迅速进入工作状态,适应新工作,这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特殊性和实用性,存在着很大的难度,所以改革过程要不断进行改进完善,随着其实践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相信其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会更加完善。

篇9: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论文

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论文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教学观

摘要:本文认为,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明确语文课程的功能定位,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开发并利用课程教学资源。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门必修课程,在高职学生全面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高职语文教学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课程教学设计职业教育特色不鲜明,学生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对语文学习则兴趣不高;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等,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对高职语文教学进行改革。

1 正确把握语文教学改革理念

改革高职语文教学必须首先明确语文课程的功能定位。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的高职语文教学,必须体现语文课程学以致用、为职教服务的特点,确定语文课程教学为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的教学指导思想,将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基于上述教改理念,在对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一方面要体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另一方面则要考虑到高职院校语文课程学时普遍较少和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不能贪多求全,面面俱到,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一些高职院校由于对语文教学定位不准,目标模糊,赋予了语文课程诸如人文精神、审美欣赏、道德人格、艺术品质培养乃至对校园文化的推动等太多的功能,但在语文教学有限的课时内,要实现这些目标不太切合实际。我院的高职语文课程教学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确立了以能力为本位、为专业服务的教学原则。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了两个模块:一是应用写作,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二是职业汉语,培养学生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完成任务的语言能力,并组织学生参加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

2.1以学生为本,确立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的语文课程教学教师唱主角,学生被动接受,能参与的空间很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我院教学改革后,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授课内容、教学方法都以满足和适应学生的需要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努力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并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启发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并规定教师讲授最多不得超过课时的50%,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2实施行动导向教学

高职语文教学要受到学生的欢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学科式的教学方法,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应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选择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情境教学法和卡片展示法等教学方法,由传统的重书本、重文本知识的传授向重理解、重实践、重学生能力的提高转化。例如关于求职时的自我介绍写作的教学设计,可将课堂设置为求职场地,布置好角色,让学生当众进行口头自我介绍,然后师生共同进行点评。同时高职语文教学,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整体、系统的把握以及知识内容的融会贯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通过运用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可以使课堂成为一个具有交互性的有机整体,并且起到引起注意、调节情绪和活跃气氛的作用。

2.3实施个性化教学

高职语文课程教学除了要讲授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外,还要注意体现各专业特点。例如我院应用写作教学,在讲授具体文种时,例文的选取,情境的设计都体现了专业特色,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写作知识,同时还学到了本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在职业汉语教学中,我们也注重把语言能力的训练与所学专业结合起来,训练内容具有专业特色,使技能满足职业需要。

2.4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课程教学

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要体现开放性,不能局限于课堂,因此教学要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学校与社会接轨,设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如举办演讲比赛和帮助学生成立各种培养与训练语言能力的社团,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社会调查,撰写新闻报道和调查报告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2.5改革考核评价

考核的主要目的'在于以考促学,提高学生的技能。因此,考核检测的重点应放在技能的测试上。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即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的多元化评价。这样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不搞一锤定音式成绩评定。我院语文课程成绩评定由三部分组成,即考试成绩,占总成绩2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70%,奖励成绩,占总成绩10%。

3语文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编写实用的语文教材是十分必要的。但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的学习被局限于一本教材上,显然无法满足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的要求。而实际的情况是,语文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程度正在逐步淡化,社会生活作为新的课程资源的重要程度正在迅速上升。因此,教师应利用语文学科内容的广泛性、方式的多样性和时空的自由性,大力拓宽课堂领域,扩展思维空间。通过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建立学生自学支持服务系统,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板块或栏目,如作业板块、课外阅读板块、在线问答板块等。还有一种教学资源不能忽略,就是学生发表在校内外各种报刊(包括校报、文学社团)上的文章,既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材料,又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10:高效课堂思考与实践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庞亚翠 刘公潜(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一、问题提出

高效课堂不仅仅是教学技术手段的先进,教学技艺的精湛绝伦,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有一个强大的可以和老师进行思维对抗的学生群体,只有两强相遇,才能迸发出耀眼的智慧光华;当懵懂稚嫩学生面对修炼已久的老师时,只能洗耳恭听、强压硬灌,被动接受,毫无对抗;如何让学生思维上快速强大,在课堂上起码有招架之力,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高效课堂思考与实践开题报告。

高一高二的数学教学能否为高三的系统复习建立一个梳理知识的工具和模式,使高三的复习更注重方法和能力的获得,为高三的复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也是每位高三老师最现

实的想法?

二、关于高效课堂的思考

(一)高效课堂是一个系统过程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平台,当教师通过讲授传输信息时,还有两个活动着的舞台:一方面是学生对信息的接受、识辨、再生、储存与输出;另方面是教师根据反馈调节信息的速度、强度、顺序、容量等,社会实践报告《高效课堂思考与实践开题报告》。这两方面组成一个生机勃勃、瞬息万变的世界。高效课堂的创造性就在于能够对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能够对师生活动的全过程实施及时而有效的调控,使系统达到逐步优化的动态平衡。在学生方面关键是学生对信息接收能力的状态,对新知识的辨识能力,新旧知识融合再生条件准备,以及对新知识储存的“内存空间”的储备。所谓创设发现情景、所谓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所谓预设与生成的调控,所谓处理突发事件的教学机智,都只不过是这一动态平衡的小小插曲或微调而已。

要达到或完成高效课堂教学,功夫还主要在课堂外,笔者认为完成一节高效课堂过程有四个基本环节,开学以后,后三个环节循环往复。

远期预习

课前预习

课堂交流

课后反馈

师生的课堂教学交流过程只是一个显性的环节,其他三个隐形环节是实现高效课堂必要条件。学生对课堂与老师交流能否顺利与有效是高效课堂的核心。

(二).远期预习――沙漠中的一点绿

远期预习主要包括:学生假期预习,学生课外课程预习,课外学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为接受新知识做好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符合奥苏伯尔,(david ausubel,19),“先行组织”把先行组织者定义为:在正式学习之前,以适当的方式介绍的关于主题内容的前导性材料,也可以在学习某一学习材料之后呈现学习材料;它的概括性、抽象性和包摄性水平可以高于或低于学习材料[2]。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预习,联想到治沙中有一种方法叫“井格治沙”,由于沙漠的风很大,首先要把沙围固住不要让风吹动成沙流,就在沙地开井字形小沟槽用埋入草秸,连成一片,再在井字方格中种草或树。数学概念的先期植入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例如函数预习中,“集合”概念:词典中的含义:集合是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这里的“事物”可以是人,物品,也可以是数学元素。例如: 1、分散的人或事物聚集到一起;使聚集:紧急~。 2、数学名词。一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数学元素:有理数的~。 3、口号等等。集合在数学概念中有好多概念,如集合论:集合是现代数学的基本概念,专门研究集合的理论叫做集合论。康托(cantor, g.f.p.,1845年―1918年,德国数学家先驱)是集合论的创始者,目前集合论的基本思想已经渗透到现代数学的所有领域。

篇11:高效课堂思考与实践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庞亚翠   刘公潜(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一、问题提出

高效课堂不仅仅是教学技术手段的先进,教学技艺的精湛绝伦,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有一个强大的可以和老师进行思维对抗的学生群体,只有两强相遇,才能迸发出耀眼的智慧光华;当懵懂稚嫩学生面对修炼已久的老师时,只能洗耳恭听、强压硬灌,被动接受,毫无对抗;如何让学生思维上快速强大,在课堂上起码有招架之力,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高一高二的数学教学能否为高三的系统复习建立一个梳理知识的工具和模式,使高三的复习更注重方法和能力的'获得,为高三的复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也是每位高三老师最现

实的想法?

二、关于高效课堂的思考

(一)高效课堂是一个系统过程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平台,当教师通过讲授传输信息时,还有两个活动着的舞台:一方面是学生对信息的接受、识辨、再生、储存与输出;另方面是教师根据反馈调节信息的速度、强度、顺序、容量等。这两方面组成一个生机勃勃、瞬息万变的世界。高效课堂的创造性就在于能够对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能够对师生活动的全过程实施及时而有效的调控,使系统达到逐步优化的动态平衡。在学生方面关键是学生对信息接收能力的状态,对新知识的辨识能力,新旧知识融合再生条件准备,以及对新知识储存的“内存空间”的储备。所谓创设发现情景、所谓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所谓预设与生成的调控,所谓处理突发事件的教学机智,都只不过是这一动态平衡的小小插曲或微调而已。

要达到或完成高效课堂教学,功夫还主要在课堂外,笔者认为完成一节高效课堂过程有四个基本环节,开学以后,后三个环节循环往复。

远期预习

课前预习

课堂交流

课后反馈

师生的课堂教学交流过程只是一个显性的环节,其他三个隐形环节是实现高效课堂必要条件。学生对课堂与老师交流能否顺利与有效是高效课堂的核心。

(二).远期预习――沙漠中的一点绿

远期预习主要包括:学生假期预习,学生课外课程预习,课外学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为接受新知识做好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符合奥苏伯尔,(david ausubel,1918年),“先行组织”把先行组织者定义为:在正式学习之前,以适当的方式介绍的关于主题内容的前导性材料,也可以在学习某一学习材料之后呈现学习材料;它的概括性、抽象性和包摄性水平可以高于或低于学习材料[2]。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预习,联想到治沙中有一种方法叫“井格治沙”,由于沙漠的风很大,首先要把沙围固住不要让风吹动成沙流,就在沙地开井字形小沟槽用埋入草秸,连成一片,再在井字方格中种草或树。数学概念的先期植入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例如函数预习中,“集合”概念:词典中的含义:集合是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这里的“事物”可以是人,物品,也可以是数学元素。例如: 1、分散的人或事物聚集到一起;使聚集:紧急~。 2、数学名词。一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数学元素:有理数的~。 3、口号等等。集合在数学概念中有好多概念,如集合论:集合是现代数学的基本概念,专门研究集合的理论叫做集合论。康托(cantor, g.f.p.,1845年―1918年,德国数学家先驱)是集合论的创始者,目前集合论的基本思想已经渗透到现代数学的所有领域。

篇12: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文/李静S

摘 要: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开展,构建有效课堂成为当前教师的首要任务。创设良好学习情境可以提高课堂有效性,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可以提高课堂有效性,精心设计练习内容可以提高课堂有效性。有效课堂的探索永无止境,每一位教师都要做有效课堂的践行者,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这样,课堂就一定有效、高效。

相关专题 教学改革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