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顾恺之给母亲画像

焦焦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焦焦”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名人故事:顾恺之给母亲画像(共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名人故事:顾恺之给母亲画像

顾恺之是我国东晋时期画家。他非常重视画人点睛的技巧。古书记载说,他曾给人家画扇面,扇面上是魏晋名士阮籍、嵇康的像,但都没有点上眼珠,就把画给了人家。扇子的主人问他为什么不画上眼珠,他郑重其事地说:“怎么能点上眼珠呢?点了就要说话,变成活人了。”

顾恺之这种传神点睛的艺术造诣,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他几十年刻苦学习的结果。顾恺之从小死了母亲,稍长大一点,他每天缠着父亲追问母亲的长相。父亲被儿子的情思所感动,便不厌其详地叙述了母亲的长相和衣着。顾恺之把这一切都牢牢地记在自己的脑海里。八岁那年,他忽然向父亲要笔墨,说要给母亲画张像。父亲说,你连母亲的样儿都没见过,怎么画呢?小恺之说:“我就凭您 说的画,一天画不像画两天,两天画不像画三天,一定要画像了为止。”

于是,顾恺之每天都在精心作画,画好了就给父亲看,看了以后再改。

渐渐地,母亲的像居然有几分相象了,但就是眼睛画不好。顾恺之便继续用心琢磨,一年过去 了,两年过去了,这天,顾恺之把再次画成的母亲像给父亲看,父亲竟然看呆了,说:“像了,像了,太像了,眼睛特别像呀!”

篇2:顾恺之给母亲画像古代名人故事

顾恺之给母亲画像古代名人故事

顾恺之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画家。他非常重视画人点睛的技巧。古书记载说,他曾给人家画扇面,扇面上是魏晋名士阮籍、嵇康的像,但都没有点上眼珠,就把画给了人家。扇子的主人问他为什么不画上眼珠,他郑重其事地说:“怎么能点上眼珠呢?点了就要说话,变成活人了。”

顾恺之这种传神点睛的艺术造诣,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他几十年刻苦学习的结果。顾恺之从小死了母亲,稍长大一点,他每天缠着父亲追问母亲的长相。父亲被儿子的情思所感动,便不厌其详地叙述了母亲的'长相和衣着。顾恺之把这一切都牢牢地记在自己的脑海里。八岁那年,他忽然向父亲要笔墨,说要给母亲画张像。父亲说,你连母亲的样儿都没见过,怎么画呢?小恺之说:“我就凭您 说的画,一天画不像画两天,两天画不像画三天,一定要画像了为止。”

于是,顾恺之每天都在精心作画,画好了就给父亲看,看了以后再改。

渐渐地,母亲的像居然有几分相象了,但就是眼睛画不好。顾恺之便继续用心琢磨,一年过去 了,两年过去了,这天,顾恺之把再次画成的母亲像给父亲看,父亲竟然看呆了,说:“像了,像了,太像了,眼睛特别像呀!”

篇3:名人故事:顾恺之帮母亲画像

名人故事:顾恺之帮母亲画像

顾恺之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画家,他非常重视画人点睛的技巧。古书记载说,他曾给人家画扇面,扇面上是魏晋名士阮籍、嵇康的像,但都没有点上眼珠,就把画给了人家。扇子的主人问他为什么不画上眼珠,他郑重其事地说:“怎么能点上眼珠呢?点了就要说话,变成活人了。”

顾恺之这种传神点睛的`艺术造诣,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他几十年刻苦学习的结果,

顾恺之从小死了母亲,稍长大一点,他每天缠着父亲追问母亲的长相。父亲被儿子的情思所感动,便不厌其详地叙述了母亲的长相和衣着。顾恺之把这一切都牢牢地记在自己的脑海里。八岁那年,他忽然向父亲要笔墨,说要给母亲画张像。父亲说,你连母亲的样儿都没见过,怎么画呢?小恺之说:“我就凭您说的画,一天画不像画两天,两天画不像画三天,一定要画像了为止。”

于是,顾恺之每天都在精心作画,画好了就给父亲看,看了以后再改。

渐渐地,母亲的像居然有几分相象了,但就是眼睛画不好。顾恺之便继续用心琢磨,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这天,顾恺之把再次画成的母亲像给父亲看,父亲竟然看呆了,说:“像了,像了,太像了,眼睛特别像呀!”

篇4:给高中生的名人经典励志故事

励志故事1:轮椅上活出精彩的女人

她生在洛阳市吉利镇,美丽和智慧足以让她要风得风要雨得雨。18岁时,她遭遇意外,手术后,失去了下半身,成为坐轮椅也难的高位截瘫女。

爱她爱得死去活来的男朋友在她截肢前去过医院3次,截肢后失踪了。

死过、哭过之后,有一天,她怒喊道:“我不死了!你们都走开!走开!”

监护和亲人们只好走开,她的叫声太可怕了。就在那天,凡看见她的人都震撼了——她要自己把轮椅摇到山坡上去,怒吼一声摇几下,前进几步扎住,喘一阵再吼再摇,有人走近她就发疯驱赶,7个多小时,她终于摇上去了!

从第二天开始,她在家里读书学习并练习做家务,一个本村的男孩常去看她,鼓励她。他们原来同校,寡言、高大、健壮,没和她说过话,但帮她打过几次架,她问过他为什么,他红了几次脸。

她对他很冷淡,可他还是天天去。3年后,有一天,她有点笑脸时,他犹豫着说出一句话:“我……我想……和你一辈子!”她并没吃惊,说:“好,先做朋友吧!”于是,又以朋友的身份坚持了3年,直到他的父母从苦劝到和他断绝关系,她的父母却把他当成了亲儿子,直到满村风雨揣测万种,她对他说:“我们结婚吧!”新婚之夜,她对丈夫说:“放心,我会成为一个最好的妻子!”

婚后,她成为完全合格的家庭主妇,做饭、洗衣、保洁、购物,全套做得娴熟,有人说,她可以参加残运会,她一发威,那轮椅可以飞起来,冠军保证是她的!可她不去,她说她的事业是做一个好妻子。

没有下半身的她,用下半身之外的全套女人本领让丈夫幸福美满,她的家成了连冠8年的模范家庭,他的丈夫成了许多男人羡慕又惭愧的好丈夫!

爱情成功了,她的第二步开始了。那天,她对丈夫说:“老公!我要养牛!”

她是在做贤妻良母的8年中,争取到说这句话的资格的,她的书房里全是养牛的资料和书,她摇着轮椅参观过大大小小200多个养牛专业户。她从6头小牛犊开始,6年过去,她成了那一片最大的养牛专业户,老公也辞职成了她的全职助理,她成了家有万贯、惊动方圆数百里的“美女首富”。

富了,生意也轻松上路了,她开始走第3步——她还要圆一个儿时的文学梦!她给著名作家史铁生写了一封长达22页的信,在信中,把自己的痛苦、困惑一股脑地写出来,并说出了自己也想搞创作的想法。信发出一周后,史铁生就给她回了信,鼓励她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要生活第一、写作第二。

有了前进的目标,她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因为腰椎骨折,读书、写作时,只能实实地趴在床上,用一只特制的大枕头垫在额下,时间久了,两只胳膊和额下都生出了厚厚的老茧。

后来她又添了一个宝贝女儿。每天她就坐在轮椅上,做饭、带孩子,到了夜里已经很累很累,但从不曾松懈,待孩子睡着后,再慢慢地翻身爬着,开始读书、练笔。

创造爱情和打拼创富的,她已经偷空打好了文学底子,有400万字的读书笔记和习作为证。于是,正式创作投稿后,用稿通知和稿费便雪片一般飘至,让远近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她光荣地加入了省作家协会。

从春开始,她开始摇着轮椅到各地做励志演讲,她要让更多的人学会站在灾难的头顶上天堂,人们也由此知道了她的名子——中国残疾创业明星、传奇作家权菊仙!

励志故事2:疼痛的深水塘

他的童年非常不幸。他的童年记忆中掩藏着一个深水塘。

4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蒙冤入狱,几个月之后就凄惨地离开了人世。母亲为了营救狱中的父亲,四处奔走,吃尽了人间之苦,以致无暇顾及孩子。由于无人照料,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接连患了重病,不久相继死去。

他的生命天空阴霾密布。死神在向他召唤,他气若游丝,感觉自己也将要追随父亲而去。也许是老天觉得自己过于残酷,生了悲悯之心,于是一缕轻柔的阳光透过云隙,照耀到了他的身上,他又侥幸地活了下来。

他与死神擦肩而过,处于绝望边缘的母亲欣喜若狂。母亲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变卖了嫁妆把他送进学校,以近乎残酷的方式督促他学习,希望他将来能出人头地,为屈死的父亲洗冤雪恨。

然而,他却不爱学习。他经常偷偷地溜出教室,追随着鸟儿来到野外,赏田间的野花,看天上的流云,捉河里的游鱼。他没有想到,有一天学校的老师竟然找到了他家,把他逃学的情况告诉了他的母亲,还严厉地责备了母亲管教不严。母亲无言,只在一旁默默地流泪。

他回家以后,母亲问他:“今天的功课学得怎么样?”他依旧像往常一样撒了几句谎话。母亲仍旧无言。晚上,待他睡熟后,母亲跪在丈夫的灵牌前痛哭了很久,顿觉万念俱灰,一个可怕的念头闪过脑海:既然活着毫无意义,不如一家人都到地下相会去吧。

母亲找出一根结实的麻绳,将酣睡中的儿子捆绑了起来。这时,他忽地从睡梦中惊醒,看到了披头散发、面目狰狞的母亲,顿时吓呆了,可是他却动弹不了,他立刻知道了母亲的疯狂念头,他痛哭流涕地哀求母亲饶了他这一回,但是母亲已绝望至极,面对他的哭喊无动于衷。

他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阴云密布的夜晚,母亲将五花大绑的儿子死命地拖向家门前的深水塘。那个深水塘很深很深,曾经淹死过不少人,他感觉寒刀一般的恐惧霎时从脚底升腾而起,充满了他的整个心胸。他觉得自己正在坠入死亡的深渊。他拼命地喊救命。

直到周边的邻居们奔出来,把母亲推倒在地,才救出了他。

他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从那以后,深水塘成了他心底无比疼痛的深渊,母亲那绝望的面孔,成了一朵盛开在深渊里的花。

他再也不敢逃学了。不久,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上海大同大学附中。继而,母亲变卖了所有的家产送他去法国留学。他在学习上更加勤奋用功,不曾有丝毫的懈怠。他以极大的热忱进入了多种艺术领域,他对法国著名的作家作品进行了持久而深入的研究。每当有懈怠的念头时,他就会想起那令他疼痛的深水塘,想起那个被五花大绑的少年,想起母亲那绝望而又爱怜的目光。正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他才真正地触摸到了罗曼·罗兰的艺术灵魂,他才对莫扎特与贝多芬有了更深的理解,他才更加深切地体验到了一个伟大人物心灵深处的悲痛与抗争。

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文学翻译事业。他翻译的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激励着他们追求艺术,追求理想;他翻译的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奠定了巴尔扎克在中国人心中的“写实之王”的地位。他将巴尔扎克、伏尔泰、梅里美的名作以完美的形式展示给了中国读者,他的译作受到了文学界的广泛赞誉,成为不朽的经典。

他就是傅雷。

励志故事3:42年为中国造34颗卫星

他因为一碗红烧肉和航天结缘,到苏联学习7年飞机,回国造9年导弹,由钱学森点将、聂荣臻批复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总体设计师,此后42年造卫星34颗,占中国全部卫星的三分之一。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在“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舞台上,他收获如此评价。

他就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孙家栋。

因一碗红烧肉和航天结缘

孙家栋出生在辽宁复县,1942年,13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哈尔滨第一高等学校土木系,然而那时正值二战爆发,孙家栋也随之“失学”了。6年后,他通过资格审查进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班修俄文。

说来也巧,1950年元宵节本来要去姐姐家的孙家栋被学校难得一见的红烧肉给吸引了,他想:那就吃完再去好了。正在所有人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校领导突然来通知:空军招人,今晚必须赶到北京。就这样,孙家栋赶上了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当机立断报名。

1951年,孙家栋一行30名军人被派往苏联茹科夫斯基工程学院飞机发动机专业学习。学院规定每年各科考试都得5分(满分)的同学毕业时可以获得一枚斯大林头像金质奖章。孙家栋这个超级学霸心里想着要为国人争口气,7年间他门门考试满分。

1958年,孙家栋带着金质奖章光荣地回到了祖国。那时正值“两弹一星”事业启动,学了7年飞机的他被拉去研究导弹了。他参加了中国第一枚导弹的技术攻关,参加了“东风二号”导弹的发射试验,主持设计了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中程战略导弹……

他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升任导弹总体设计部副主任。就在这时,中央决定要建造中国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孙家栋在建造导弹时的优异表现,早就被钱学森看在眼里。1967年,钱学森直接点名让孙家栋担任卫星总体设计负责人,聂荣臻直接批复。这一年,孙家栋才38岁。

人造卫星之父

孙家栋领命,开始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他从各单位挑出18名技术人员,组成了后来的“十八勇士”。他大胆地让方案一切从简,提出了“上得去,抓得住,听得清,看得见”12字方针。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当《东方红》乐曲从太空传来,中国人民举国欢腾,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第五个步入太空的国家。

41岁的孙家栋在航天界一战成名,然而,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孙家栋也只能慢慢摸索,失败更是在所难免。1974年11月5日,大概是孙家栋生命中最煎熬的一天。这一天,我国要发射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时间一点点过去,就在火箭发射还剩几十秒的时候,卫星居然没有按照程序转入自己供电。孙家栋大脑中“嗡”的一下,他大喊一声:赶快停下来。

如果卫星不能自己供电,也就意味着送上天的就是一个铁疙瘩,什么用也没有。然而,根据既定的航天发射程序,在卫星发射过程中孙家栋是没有权力叫停的,正处于“”的年代,他这样做既违反纪律又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不过,鉴于这件事情极其严肃,发射场负责人还是停了下来,检查排除故障后下午再一次发射。

可是,让人没想到的是仅仅发射21秒后,火箭卫星一起。所有人数年心血瞬间灰飞烟灭,孙家栋当场晕厥。后来他回忆道:夕阳下的戈壁一片火海,几百人一边掉着眼泪,一边在沙地里一块块捡残骸,数九寒天里,他们不由感叹道:搞航天怎么这么难!

冷静下来后,孙家栋鼓励大家不要灰心,他们必须要找出问题来。最后发现酿成如此大祸的居然是一小截外表完好内部断开的导线。从这一天起,严格的质量体系和制度开始建立。

一年后的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这项技术被认为是世界最复杂和最尖端的技术之一,连美国苏联也失败多次,如今被中国彻底掌握了。

后来,大家觉得中国的航天要走上国际舞台。于是孙家栋化身商务人士,带团到美国推销火箭,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有了第一笔生意。

1990年4月7日,当美国休斯空间公司的“亚洲一号”通信卫星搭载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进入太空时,中国航天真正迈入了国际舞台。休斯公司董事长说:“在休斯公司发射的67颗卫星中,中国火箭的这次发射精度是最高的。”

“只要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这位造了9年导弹,放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第一颗同步试验通信卫星等一堆卫星的70岁老人获得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成为最年轻的“两弹一星”功勋。他本可以功成身退了,然而,中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74岁的他被请出山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有朋友劝他:你年纪大了,好好休息吧。这事伤神,万一有个闪失,岂不有损半世英名?没想到孙家栋却说:“只要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年逾古稀的他一趟趟往返北京、西昌等地,布鞋磨破了好几双,日夜惦记着卫星何时发射、何时入轨、何时测控等一系列问题。历时三年,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于月24日发射成功。

在所有人拥抱欢呼的时候,镜头捕捉到了这样一幕:孙家栋悄悄地走到角落,背过身拿起手绢偷偷抹眼泪。几年来的压力在这一刻得到释放,他说:航天人就是眼泪多,发射失败了哭,成功了也哭。

50多年的航天生涯,孙家栋负责各种各样航天飞行器的研制。29岁研制导弹;38岁研制“东方红一号”;74岁研制“嫦娥一号”;81岁研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中国迈向太空时代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工程总师……仔细算来,他负责研制的卫星居然有34颗!

,为中国航天奉献一辈子的孙家栋以81岁高龄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际天文联合会将第148081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孙家栋星”。

,79岁的孙家栋将中国探月工程總设计师的接力棒传递给55岁的吴伟仁,而今已经90岁的他,还担任中国航天高级顾问,没事就往航天中心跑。

人们常说,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大概只是一个梦想,而孙家栋所代表的航天人就是那群拓荒者,是代替我们完成梦想的人。

励志故事4:梅兰芳的手

梅兰芳,是个爷们儿。这个名字,似有植物香气;而放到京剧艺术里,这三字在口,又分明是浩淼的湖,深邃广大,独立苍茫。

舞台上,“她”的眼波万般含蓄,“她”的身段万般撩人,“她”的唱腔,又清又醇又高又亮;“她”的手,一抹,一挑,复一指,便是那如歌如魅的妖娆。

“她”却是一个风骨宛然的爷们儿。这爷们儿,一双曼妙的、京剧的、女性的手,使西方人深度痴迷。

1930年,梅兰芳赴美演出。他和他的艺术,似乎一夜间弥合了东西文化的鸿沟,迅速被美国人接受。票价哄抬,一票难求。他不得不在美国国家剧院加演三个星期。梅兰芳把大萧条的美国迷住了。五年后,梅兰芳赴苏联演出,再次载誉国际。

赞美之辞,很多为梅兰芳的一双手而发。

美国戏剧评论家对梅兰芳的种.种手势津津乐道,惊呼是“醉人的美”。有位艺术家,拍摄了梅兰芳很多手势,辑成画册予以介绍;雕塑家,依样用石膏翻塑了他的各种手势的模型,再雕塑成大理石像供人欣赏。梅兰芳成为纽约女孩子爱慕的对象,她们入迷最深的还是梅兰芳的手指,他的摊手、敲手、剑诀手、翻指、横指……都成了模仿的对象。

前苏联艺术家乌兰诺娃告诉梅兰芳:“《贵妃醉酒》虽然穿的是宫廷服装,有长袖掩盖着双手,但是您偶尔有几个露手的动作,有着那么强烈而醉人的吸引力。”戏剧家梅耶荷德则更为直接地说:“看过梅兰芳的表演,再到我们的剧院走一遭之后,你们就会说,把所有演员的手都砍去得了,因为毫无用途。我们看到的这些手,不过是袖口露出来的一个肉疙瘩。”西方人之所以惊艳,一则是因为他们初次接触中国戏剧之美,京剧表演以细微的手势表示角色的种.种心情变化,每个微妙的动作都有着精细的规定。二则是,梅兰芳确实拥有一双灵动的手,手动即心动。其臂之一屈一伸,手之一动一指,活灵活现再现了艺术的内蕴。

为让京剧的手“活”起来,梅兰芳买来兰花,反复研习,观察兰花的形态,设计出49种“兰花指”;他还从龙门石窟和太原晋祠仕女塑像汲取灵感,创造出风华绝代的梅派手势,计53种。这些手势,极富古典意蕴与艺术想象,如雨润、醉红、含香、映水、掬云、滴露、陨霜……每种名称所代表的涵义不同,适用于不同的剧情与场合。

手势表演,仅仅是京剧舞台艺术中小小的一项。梅兰芳的创新,改变了“抱肚子”青衣一味唱的舞台单调,“青衣戏”的艺术性,也大大增加。舞台上的梅兰芳,从头到脚到指尖儿,一身都是戏。内行人说,那是一个“角儿”的大格局。这格局,不仅仅是依靠模仿、苦练、勤奋得来,它是用学识阅历涵养和情怀做底子,撑持起来的。

只要不演出,梅兰芳就会邀文伴画友到自己书房,谈诗论道,琢磨书画。他向诗人罗瘿公学词赋,向齐白石、徐悲鸿学画画。诗词、音乐、绘画、书法、雕刻、武术,都拿来在业余修习。不为谋生,不为获利,似乎什么都不为;但无用之用,恰是一份润泽,将一门国粹艺术滋养的臻于至境,给人高妙的精神享受。

禅语道:“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明观雪,智者看白。”鹭之美,为浮面,只见鹭,眼界和心灵未免狭窄;雪野广阔,见雪,眼界便见得广了;而有智慧的人,会抵达“看白”的最高境界。那“白”,始自“鹭”“雪”,却高于“鹭”“雪”,脱离了具象,消泯了园囿,成为心灵感知的真相。梅兰芳,便是那“看白”的智者。大到京剧艺术,小到一个兰花指,在大理想与小事物中,都圆满保持了一颗感知创造的心。

梅兰芳说: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天才也罢,苦学也罢,或许,真的不算什么。天赋,干脆就是灵魂里那一份不辍的坚持。陈丹青讲:“天生”的意思,不是指所谓“天才”,而是指他实在非要做这件事情,什么也拦他不住,于是一路做下来,成为他想要成为的那种人。大师,就是这样炼成的。

励志故事5:雨果剃发

法国大作家雨果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他只喜欢安安静静地待在家里写作,并不喜欢参加聚会或应酬。

可是,随着他的名声越来越大,有很多社会名流都以请到他参加聚会为荣,所以慢慢地,这些无聊的应酬占据了雨果大量的时间。

这让雨果觉得非常厌烦,但又不好意思直接拒绝。终于,雨果想到一个绝妙的办法。他拿出剪刀剪掉了自己半个脑袋的头发,又剪掉了半边的胡须,然后坐下来写作。

从那以后,每次有人上门找他去参加聚会,他就会朝自己的脑袋上指一指说:“你看,我正忙着剪头发呢,这个样子又怎么能参加聚会呢?”那些来访者见状也只能无奈地笑笑作罢。

为了使自己的这个妙招长期有效,雨果每天都要修一修他的半边头发和胡须,免得那些头发和胡须又长出来。时间一长,那些被雨果拒绝的人也开始慢慢感受到了,雨果是故意这样做的,他是假借剪头发之名来婉拒别人的邀請呀!

就这样,那些想要邀请他参加应酬的人不再来骚扰他了,雨果也因此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用来写作。

篇5:精选给初中生的名人励志故事

励志故事1:多坚持1分钟

美国西点军校著名学员、巴拿马运河的总工程师戈瑟尔斯曾说:“能否多坚持1分钟,是人才和平庸之徒的分水岭。”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的。胜利者,往往是能比别人多坚持1分钟的人。

卡耐基在被问及成功秘诀的时候说道:“假使成功只有一个秘诀的话,那应该是坚持。”

过去行的,现在不一定能行;过去不行的,现在也许就行。任何人,任何事都是从不行到能行,只有难易的不同。停止努力了,行的也变不行了;继续努力,不行的就能行了。成功的秘诀其实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坚持”!

巴顿将军在“二战”后的聚会上说起这么一段经历:当巴顿将军从西点军校毕业后,入伍接受军事训练。团长在射击场告诉他:打靶的意义在于,哪怕你打偏了99颗子弹,只要有1颗子弹中靶心,你就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新兵来说,想要枪枪命中靶心是困难的,然而,当巴顿的靶位旁的空子弹越来越多时,他已成了富有射击经验的老兵。

战争爆发后,巴顿将军奔波于各个战场,没有安稳感。他一度对生活产生了疑问,觉得自己像一架战争机器,不知道战争究竟要到何年何月才是尽头。

但这一切持续了不到7年。这7年里,由于倔强刚烈的个性,巴顿所经历的挫折、失意,曾经那么锋利地一次次伤害过他,令他消沉。后来,他才慢慢地明白过来:它们只不过是那一大堆空子弹壳。

生活的意义,并不在于你是否在经受挫折和磨练,也不在于要经受多少挫折和磨练,而是在于坚持不懈。经受挫折和磨练是射击,瞄准成功的机会也是射击,但是只有经历了99颗子弹的铺垫,才会有一枪击中靶心的结果。

爱-罗塞尼奥是第七届国际马拉松赛冠军。在上中学时,有一次他参加学校举办的10公里越野赛。开始他跑得很轻松,慢慢地,他感觉有些跑不动了,汗流浃背,脚底发虚。这时,一辆校车开了过来,校车是专门在赛跑路线上接送那些跑不动或者受伤的学生的。他很想上车,但还是忍住了。

又跑了一段时间,他感到两眼模糊,胸口发紧,双腿灌铅似的沉重。又一辆校车开过来了,他迟疑了一下,还是压制住了自己那极度膨胀的欲望,继续朝前跑。

不知又跑了多久,到了一个小山坡前,他感到眼冒金星,全身虚脱,两条腿似乎不再属于自己。他觉得现在要爬上眼前这个小小的山坡,对他来说绝不亚于攀登珠穆朗玛峰。他绝望了,不再坚持,当校车再一次开过来的时候,他没有犹豫,上去了。

没想到的是,校车开过那个小山坡一拐弯就到了终点。他后悔极了,要是再坚持1分钟,冲刺一下,就能越过小山坡,跑到终点!

从那以后,每次参加比赛,当感到自己跑不动、快要泄气的时候,他就不断地对自己说:“再坚持1分钟,快到终点了!”

坚强的男孩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就不应该想着放弃,应该努力地去争取去坚持。也许就在你想放弃的那一刻,成功就已经站在了你的面前,面对困难有时候只需要比别人多坚持一会儿。

美国华盛顿山的一块岩石上,立下了一个标牌,告诉后来的登山者,那里曾经是一个登山者躺下死去的地方。他当时正在寻觅的庇护所——“登山小屋”只距他100米而已,如果他能多撑100米,他就能活下去。这个事例提醒人们,倒下之前再撑一会儿。胜利者,往往是能比别人多坚持1分钟的人。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曾说过:我成功、失败过,但我从未放弃过。

在通往成功的大道上,永远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或者将要成功。西点军校告诉男孩,每个人都应该信心百倍地去全力争取人生的幸福和成功,并永远激励自己:离成功我只有100米,只要再多1分钟的坚持!

励志故事2:每一步,都是向上的起点

1983年的一天,在纽约帝国大厦下聚集了无数的记者与围观的人,人们地目光一动不动地聚焦在大厦外部墙面上的一个年轻人身上。他一个人徒手附在墙面上,头向上仰着,眼睛直盯着大厦的楼顶,艰难而缓慢地向上攀爬着。人们为他的举动而悬着一颗心,有几次他险些从墙上滑落,大厦下的人群发出阵阵惊呼,有的人甚至不敢再看,工作人员也过来劝阻他不要再继续这样危险的行为,他却摇摇头,稍做休整,然后又向上攀去。渐渐地,他的身影在人们的视线中变得越来越小。最终,年轻人以徒手攀壁的方式,征服了这幢素有“世界第一高楼”之称的纽约帝国大厦。他不仅成为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创造者,同时也赢得了“蜘蛛人”的美誉。这个人就是美国的伯森·汉姆。

纽约帝国大厦实际高度为381米,即使不以徒手的方式攀爬,一般的常人都是无法企及的,更不要说是恐高症的患者了,这对于他们简直就是神话。伯森·汉姆的胆识、魄力和勇气,使他成为无数恐高症患者追逐的对象和心中崇拜的偶像。

当时在美国恐高症患者有八万多人,他们无时无刻不被这种疾病困扰着,有的人甚至想到以自杀来解除痛苦。那么,伯森·汉姆的壮举,无疑会给恐高症患者以战胜病魔的勇气。美国恐高症康复联席会得知这个消息后,急忙联络“蜘蛛人”汉姆,打算聘请他做康复协会的心理顾问,以帮助恐高症患者解除疾病的困扰。伯森·汉姆接到聘书后,他打电话给联席会主席诺曼斯先生,让他查查会员档案中第1042号会员的情况。会员信息很快被查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会员竟然就是伯森·汉姆。

诺曼斯对此非常惊讶,他无法想象以徒手方式攀上三百多米高摩天大楼的“蜘蛛人”竟然是个恐高症患者,这太不可思议了。诺曼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决定亲自去拜访伯森·汉姆。

诺曼斯来到费城郊外伯森的住处,刚好这儿正在为伯森94岁的曾祖母举行一个庆祝会,并且还有十几名记者在场。诺曼斯有些疑惑,他在与伯森·汉姆的交谈中才知道,原来伯森·汉姆的曾祖母听说汉姆创造了吉尼斯纪录,她想为伯森·汉姆的壮举添彩,特意从100公里外的葛拉斯堡罗徒步赶来,为了不耽误行程,汉姆的曾祖母在路上一步都没有停歇,经过老人不懈的努力与坚持,最终她竟奇迹般地及时地赶到了伯森的住处。汉姆的曾祖母非常高兴,但令她更高兴的是她的这一异想天开的做法,竟也在无意间创造了一个耄耋老人徒步百公里的世界纪录。人们都觉得太不可想象了。

当诺曼斯问伯森·汉姆是以何种方式克服恐高症时,他笑着说:“打算一口气儿跑完100公里也许需要勇气,但是走一小步路是不需要太多勇气的。把自己的每一步都看作起点,坚持住每一步的勇气,接着第二步,第三步……最终就能像我和我的曾祖母那样创造奇迹!”

站在一旁的诺曼斯仔细揣摩伯森的话,最终悟出伯森·汉姆登上帝国大厦的奥秘,那就是时刻记住心中的目标,一直盯住前方,不要有半点的踌躇或犹豫,并以自己的每一步的攀爬为起点,坚持住每一步向上攀登的勇气,那么必将取得成功。

在这个世界上,创造出奇迹的人,凭借的都不是一时的勇气,而是把最初的那点勇气坚持到最后。正如《荀子·劝学》中所言:“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坚持,应该说是一个成功者最不可或缺的条件。

英国文学大师约翰生也曾说过“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对于成功者与失败者而言,最重要的差别就在于,看谁能把追求成功的信心、勇气坚持到最后。一个人在面临困难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挫折感。如能正确看待这种挫折,拿出克服困难的勇气,并试着将其转化、消解,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必然能一步步到达成功的顶点。

励志故事3:在绝望中修炼自己

1962年,他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的农村,父亲是一个木匠。他并不是一个天资聪颖的人,从小学到大学,尽管他学习非常努力,但从没考过班上的第一名。

1978年,他第一次参加高考,结果没有考上大学,但他毫不气馁,打算来年再考,因为他知道,对于他这样的农家子弟来说,要想跳出农门,高考是唯一的出路。于是他又复读了一年,可依然名落孙山。第三年,他继续参加高考,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他欣喜若狂。

他原以为,只要考上大学,就会过上美好而幸福的生活。然而,踏进大学校门后才知道,一切并不是他想象的样子。大学同学都是从各地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他们天资聪颖,眼界开阔,而且大多来自城市,生活富裕。再看看自己,相貌普通,衣着寒酸,不会说普通话,一开口全是让人笑掉大牙的方言,而且成績也不好。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只有将自己紧紧地包裹起来,不敢与人交往,也不敢参加学校的任何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甜蜜的爱情,这些都与他无缘。

更雪上加霜的是,大三那年,他得了肺结核,不得不休学一年治疗。这件事对他打击很大,他感觉自己美好的青春被判了死刑,哪个女孩愿意和一个得了肺结核的男孩谈恋爱呢?

贫穷、自卑又身患疾病,他感觉自己走进了人生的死胡同,看不到一丁点希望。他苦不堪言,心中充满了绝望,为了打发住院痛苦、无聊的时光,他开始读书和背英语单词。休学的一年里,他读了300本书,英语词汇由8000多个增加到0多个。

读了大量的书,使他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文学修养,最重要的是,他养成了爱读书、独立思考的习惯。1985年,他从北京大学毕业,留校担任外语系教师。1991年,他从北京大学辞职,进入民办教育领域。1993年,他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并担任校长。从最初的几十名学生,开始了“新东方”的创业之旅,他就是俞敏洪。

“新东方”从无到有,再到现在成为一家市值突破百亿美元的上市公司,这一切与俞敏洪休学那年的经历密不可分。当年,读过大量的书后,这个农村男孩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处在绝境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有一颗善于等待的心。在绝望中修炼自己,终究有一天,你会迎来人生的春暖花开。

励志故事4:我的努力超过我的梦想

刷朋友圈、聊QQ、玩微信,这些在常人眼里稀松平常的事,对于盲人而言,却遥不可及。然而,有个人却将它变成了现实。他就是曹军。

曹军患有先天性白内障,中专毕业后,和绝大多数盲人一样,当了按摩师。几年的辛苦打拼,曹军拥有了自己的连锁店,生活也安稳下来。可是,他并不满足。每每听到店里的客人用手机愉快地上网、交流,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新奇与便捷,他的心里充满了羡慕和渴望。难道盲人注定要与黑暗为伴,不能享受科技带来的成果吗?曹军决心研发一款专门为盲人服务的手机客户端,让众多盲人朋友能够融入网络社会。

曹军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放弃了经营多年的按摩店,带着积蓄一头扎进了盲用读屏软件的开发中。为了练习打字,他找来了《dos命令》和《趣味输入法》两本书,让家人录成磁带,自己再刻成盲文,开始没日没夜的背诵。一年多的勤学苦练,曹军顺利地掌握了电脑的基本操作。

学会使用电脑后,曹军创办了全国第一家盲人科技公司。然而,一个盲人想要进军IT行业,其困难可想而知。开始的几个月里,公司竟连一名普通的程序员都招不到。应聘者一听是给盲人开发软件,都觉得没前途。这让曹军非常失望,但他并不灰心。

后来,经朋友介绍,他结识了在搜狐做手机技术研发的冀东,曹军把冀东视作最后的稻草。可是,让一个已经在大公司拿着丰厚薪水的技术人才放弃一切到一个刚刚成立的小公司来,曹军自己都觉得希望渺茫。为了说服冀东,曹军使出浑身解数。他诚恳地对冀东说:“科技的使命应该是服务整个社会,没有理由把盲人挡在门外。”他的真诚打动了冀东,几番交谈后,冀东毅然辞职加入到曹军的创业团队。

由于当时还是诺基亚主宰着手机行业,公司就把目标定位在塞班系统上开发会说话软件。但是塞班并不开放源代码,团队辛苦忙活了三个多月,可手机就是不出声。半年后,曹军的积蓄就已消耗殆尽,项目还是一筹莫展。一时间,闲言碎语与蔑视嘲讽一齐向他袭来,更让曹军伤心的是他的团队成员纷纷离去。面对资金、精神等多重压力,曹军没有轻言放弃。为了维持公司地资金的运转,他狠心卖掉了自己的房子,重整旗鼓。

前期失败的教训让曹军意识到:单靠一己之力远远不够,必须借助其他互联网公司的力量。曹军开始向各大互联网公司求助。他最先联系的是UC浏览器的负责人,但遭到了对方的婉拒。他又找到了腾讯,不断地给马化腾写信,讲述自己的想法。很快腾讯的技术人员联系了曹军,表示愿意全力配合他开发盲人版手机QQ。事情了有转机,曹军深受鼓舞。他紧接着联系了百度的负责人李彦宏,希望开发盲人语音输入法,李彦宏本人亲自给曹军回信表示愿意支持残疾人事业。随后他又陆续和其他互联网公司洽谈,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多家互联网公司的技术支持下,曹军带领的“保益互动”顺利开发出了可供盲人使用的QQ、微信、百度地图等多种安卓系统软件,覆盖了导航、读书、社交等几乎日常生活需要的所有领域,极大方便了盲人的生活。如今,曹军的团队已经发展到40名员工,保益悦听累计用户已达40万人次,软件在同类产品中市场占有率高达9成。曹军和他的团队也顺利成为微软云加速二期入驻的企业。

面对镜头,曹军说:“我们虽然面对一片黑暗的世界,但我要做的就是用科技点亮黑暗的人生,让众多的盲人朋友能够实现自己的追求。”而作为一名创业者,曹军的成功告诉人们,他的努力超过了他的梦想。

励志故事5:成功来源于不经意间的努力

底,任GOOGLE公司中国区总裁的李开复,开始组建GOOGLE中国。经过认真地准备,他开始在中国大规模地“招兵买马”。由于GOOGLE是世界上知名的互联网大公司,再加上李开复的大力宣传。因此GOOGLE的这次招聘声势相当浩大,成千上万的求职信和简历涌向了李开复在网上公开的招聘邮箱。

为了不错过每一个人才,李开复每天都花很长时间在邮箱里看这些简历和求职信。一天晚上,李开复像往常一样打开工作邮箱看了很久。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李开复又打开了自己的私人邮箱,想看看有没有朋友发来的邮件。

可是让李开复没有想到的是,在他私人邮箱里竟然有一封求职信和简历。李开复很吃惊,自己的私人邮箱从来没有公开过,怎么会收到求职信呢?李开复把这份简历看了一遍,发现此人正是自己想要招聘的人才:求职者表达了自己长期使用GOOGLE的感受,同时叙述了自己对GOOGLE长期地关注和自己的专业技能,并分析了GOOGLE现在招聘的几个岗位自己适合哪些。最后他坦诚地说道,他还面临着其他机会,因此希望李开复能尽早给他一个答复。这封简历给李开复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突然,李开复发现这份简历自己好像在工作邮箱里看到过。于是李开复又打开了用于招聘的那个邮箱,果然找到了这个求职者的简历。原来,他当时只是粗粗地看了一遍,没有细看,最后李开复特地把这份简历做了记录。

第二天刚到公司,李开复就找到了这个求职者的简历,亲自打电话让他来应聘。果然正如简历上写的那样,这个人正是自己所要招聘的人才。可是李开复还有一个疑惑,他是怎么知道自己的私人邮箱的?于是李开复假装无意间提及自己的私人邮箱也收到过他的简历。

果然这个求职者说道,是他发的。李开复又问他是怎么知道自己的私人邮箱的。可是这个求职者说道,他从来就不知道李开复的私人邮箱。看到李开复怀疑的神情,这个求职者解释道,他并不知道李开复的私人邮箱,但是他知道李开复的工作邮箱。于是,他就把工作邮箱用户名后的邮箱地址改为GMAIL、YAHOO、126、163等所有能想到的邮箱地址,并都发送了一遍。因此,李开复才会在私人邮箱里收到他的求职简历。

这个求职者的这一点给李开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这个求职者顺利通过了面试成为了GOOGLE中国的一员,而这个求职者就是为GOOGLE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王劲。很多年后,李开复和王劲说起,当年如果不是自己的私人邮箱里收到了这样一份简历,王劲很有可能现在就不在GOGOLE工作了。

而王劲也说道,自己当初之所以能想到这一点,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他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王劲最后说道,他之所以坚持这样做,是相信成功就在不经意间的努力中。

也许在许多人看来,王劲的这一做法很傻气。因为他的这一做法毫无根据,且有可能是徒劳的。但正是这看似徒劳的做法,最后为王劲赢得了这份大家都想获得的工作。其实,在这一做法中,它体现出了王劲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以及考虑事情的周密性。而我们,则更倾向于做一些能够立竿见影获得收效的事情。也许,这才是我们和王劲的真正差别,也才是王劲能够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篇6:给初中生的名人励志故事

励志故事1:曼德拉的人生顿悟

南非的曼德拉,因为领导反对白人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27年。

当时尽管曼德拉已经高龄,但是白人统治者依然像对待一般的年轻犯人一样虐待他。

但是。当1991年曼德拉出狱当选总统以后,曼德拉在他的总统就职典礼上的一个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

总统就职仪式开始了,曼德拉起身致辞欢迎他的来宾。他先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然后他说,虽然他深感荣幸能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但他最高兴的是当初他被关在罗本岛监狱时,看守他的3名前狱方人员也能到场。他邀请他们站起身,以便他能介绍给大家。

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宽宏的精神。让南非那些残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颜得无地自容,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身来,恭敬地向3个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场的所有来宾都静下来了。

后来,曼德拉向朋友们解释说,自己年轻时性子很急,脾气暴躁,正是在狱中学会了控制情绪才活了下来。他的牢狱岁月给他时间与激励,使他学会了如何面对自己遭遇苦难的痛苦。他说,感恩与宽容是源自痛苦与磨难的,必须以极大的毅力来训练。

他说起获释出狱当天的心情:“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我们之所以总是烦恼缠身,总是充满痛苦。总是怨天尤人,总是有那么多的不满和不如意,是不是因为我们缺少曼德拉的宽容和感恩呢?

励志故事2:拉斯顿,断臂求生的故事

4月的一天,27岁的亚伦·拉斯顿只身来到位于犹他州东南部的布鲁庄峡谷攀岩。

出发前,他将手机留在了家里,并决定不告诉任何人他要去哪儿,后来发生的事情证明,这是一个令他后悔的决定。

就在他攀上一块重达800磅的大岩石时,岩石突然松动了,拉斯顿的手顿时失去了抓攀点,惯性把他一下子甩到岩壁上。与此同时,大岩石迅速向他滚来,压在了他的右臂上,然后戛然而止。

那一刻,除了剧痛,还有恐惧。一开始拉斯顿就意识到,靠自己绝不可能把手臂弄出来,因为不管他怎么摆动身体,大岩石就是纹丝不动。在随后的几十分钟时间里,拉斯顿拼命用自己的身体去顶撞大岩石,希望大岩石能挪动一点点。但这一番挣扎除了使得他精疲力竭外,没有丝毫作用,拉斯顿就这么被困在那里整整5天,靠身上所带的少许食物和水维持着生命。

为了防止脱水,他还喝了自己的尿。

第六天,食物与水都已经耗完。拉斯顿看着那块巨石,心里冒出了一个可怕的念头:用刀子切断胳膊。只有切断自己的胳膊,才能有生还的机会。

为防万一,拉斯顿打开数码摄像机,给家人记录下他最后的信息。“真对不起……”他说,“你们每一个都让我感到骄傲。”然后,他开始用自己的身体做杠杆,使劲往下拧胳膊,越拧越低。不知过了多久,他的耳边响起了“啪”的一声。那声音就像一声枪响,在山谷里回荡。拉斯顿知道他的骨头断了。那一刻,他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钻心的痛。

接着,拉斯顿小心翼翼地切臂肉。在开始切手臂前,他先拽下水囊的软管塞子上的绳子当止血绷带,牢牢扎住血管。然后迅速把血管切断,再切断大动脉。那一瞬间,拉斯顿觉得自己就像被人活生生放进了炽热的岩浆中。但是,伴随着剧痛的,还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痛快。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获得自由之后所产生的美好感觉。然而拉斯顿远没脱离危险,因为要走出峡谷,他还要走将近4个小时的山路。

血,一直不停地顺着他的双腿往下流,湿透了他的鞋子。拉斯顿靠着坚强的意志力一步一步往外走。终于,他碰上了一个徒步旅行的家庭。这家人在上山时曾碰到了正在峡谷入口搜救拉斯顿的搜救队。看到拉斯顿,他们马上帮他联系搜救队。前来搜救的直升机迅速赶到。搜救队长查看了拉斯顿的伤势后,马上对驾驶员说:“他把自己的手臂切断了,我们必须赶快把他送往医院。”

伤愈出院后,拉斯顿把这次痛苦的经历按时间顺序写成了一本书,起名为《生死两难》一这本书于出版,并成为当年的畅销书。他也成为一名励志演说家,在一场场演讲中,他把自己从那场苦难中学到的经验、教训和感悟传播给更多的人。

“我必须下决心勇往直前,尽管不知未来还会发生什么事情。”拉斯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在关键时刻战胜恐惧而断然采取行动,这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拉斯顿还在继续新的行动。他已安装了度身定做的假肢,前不久还登上了位于阿根廷的海拔高达23000英尺的阿空加瓜山的最高峰。

励志故事3:快乐心情

有一位老人,在他72岁时遭受严重的挫折,他奋斗了几十年享誉全国的最大零售集团,在一夜之间破产了。

人们看着这位闻名遐迩的世界级企业家迎来如此灾难性的失败,议论纷纷。有人认为他将心随天命,穷困潦倒度过余生;有人认为他将神经受到刺激,过起老年痴呆不谈理想的晚年生活:有人认为他肯定不堪一击,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然而,事业的大厦轰然倒地,并没有使这位老人从此倒下去,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他依然精神十足,匆匆行走在大街小巷上。过了一段时间,老人和几个年轻人携手合作,开办了一家网络咨询公司,向自己陌生的IT产业发起了挑战。面对新的行业,老人并没有显得缩手缩脚,反而脸上始终充满了微笑,虚心好学,不耻下问。加上他合理地运用了过去经营零售业时积累起来的经验,没多久就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一年后,老人重新堆砌的事业大厦又屹立在人们面前。

当记者采访老人,问他为何能够在一年时间里反败为胜、东山再起时,老人快乐地大笑起来,久久不语。记者等了好久,老人也未给出答案,而是又忙自己的事了。记者疑惑地又重复提起这个话题,老人第二次快乐地大笑起来,他只说了短短一句“其实,我已给出答案!”此时,记者才恍然大悟——快乐心情是老人反败为胜、东山再起的法宝。

这位老人就是日本曾经最大的零售集团“八百伴”集团的总裁——和田一夫。

在商场的长期拼搏奋斗中,和田一夫悟出了这样一个简明的道理:生活就是一束阳光,你站在阳光中,迎着阳光向前看,满眼光明,身心温暖,倍增力量;转过身,俯视阴影,满目黯然,暗自神伤。面对阳光和阴暗的两种心态,完全由个人的心情来掌握。选择前者,你将积极快乐地向前走;选择后者,则沉沦悲观沮丧,举步不前。

和田一夫反败为胜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成功需要一颗快乐的心来支撑!忽略了这一点,我们将终生与成功失之交臂。

如果我们左冲右突难以突围,正心情沮丧之时,何不尝试一下以快乐的心情去走另一条路径呢?

励志故事4:逼出来的天才

从一个小酒吧的乐器演奏手到一个世界著名的爵士歌王,这之间除了本身所具有的天赋和后天的勤奋努力之外,还有来自别人的鼓励和推动——

在美国的一个小酒吧里,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正在用心地弹奏着钢琴。说句实话,他弹得相当不错,所以每天晚上都有不少客人慕名而来,认真地倾听他的弹奏。

一天晚上,一位中年顾客听了几首曲子后,对那个小伙子说:“我每天来听你弹奏这些曲子,你弹奏的那些曲子我都熟悉得简直不能忍受了,你不如唱首歌给我们听吧。”这位顾客的提议获得了不少人的赞同,大家纷纷要求小伙子唱歌。

然而,那个小伙子在面对大家的请求时却变得腼腆起来,他抱歉地对大家说:“非常对不起,我从小就开始学习弹奏乐器,从来没有学习过唱歌。我长年累月地坐在这里弹琴,恐怕会唱得很难听。”

那位中年顾客却鼓励他说:“小伙子,正因为你从来没有唱过歌,或许连你自己都不知道你是个歌唱天才呢!”此时酒吧的经理也出来鼓励他,以免他扫了大家的兴。

小伙子认为大家想看他出丑,于是坚持说只会弹琴,不会唱歌。

酒吧老板说:“你要么选择唱歌,要么另谋出路。”

小伙子被逼无奈,只好红着脸唱了一曲《蒙娜丽莎》。哪知道他不唱则已,一唱惊人,大家都被他那流畅自然、男人味十足的唱腔迷住了。

在大家的鼓励下,那个小伙子放弃了弹奏乐器的艺人生涯,开始向流行歌坛进军。

这个小伙子后来居然成为了美国著名的爵士歌王,他就是著名的歌手纳京高(NatKingCole)。

要不是那次偶然的开口一唱,纳京高可能永远坐在酒吧里做一个三流的演奏者。

励志故事5:皮尔卡丹实现理想的故事

法国少年皮尔从小就喜欢舞蹈,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员。可是,因为家境贫寒,维持基本生活都非常艰难的父母根本拿来不出多余的钱来送皮尔上舞蹈学校。

皮尔的父母不得不将他送去一家缝纫店当学徒工,希望他学一门手艺后能帮家里减轻点经济负担。每天在缝纫店工作十多个小时的皮尔厌恶极了这份工作,不担因为繁重的工作所得的报酬还不够他的生活费和学徒费。重要的是,他觉得自己是在虚度光阴,他为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而非常苦闷。他甚至认为,与其这样痛苦地活着,还不如早早地结束生命。

绝望中的皮尔突然想起了他从小就崇拜的有着芭蕾音乐之父美誉的布德里。皮尔觉得只有布德里才能明白他这种为艺术献身的精神的人。他决定给布德里写一封信,希望布德里能够收下他这个学生。在信的最后,他写道:如果布德里在一个星期内不回他的信,不肯收他这个学生,他便只好为艺术献身,跳河自尽了。

很快,年少倾垮的皮尔收到了布德里的回信。皮尔以为布德里被他的执着打动,答应收下他这个学生。但是信中却并没有提收他做学生的事。只是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布德里告诉皮尔,在他小的时候,很想当一名科学家。可是因为当时家境贫穷,父母无法送他上学,他只得跟一个街头艺人过起了卖唱的日子。最后,他说,人生在世,现实与理想总是有一定距离的人,首先要选择生存。只有好好地活下来,才能让理想之星闪闪发光。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的人,是不配谈艺术的。

布德里的回信让皮尔猛然惊醒。后来,皮尔努力学习缝纫技术,二十三岁的那一年,在巴黎他开始了自己的时装事业。很快,他便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和服装品牌,也就是如今举世闻名的皮尔卡丹公司。

由于皮尔一心扑在服装设计与经营上,皮尔卡丹公司发展迅速,皮尔在二十八岁的那一年就拥有了两百名雇员。他的顾客中很多都是世界名人。如今,皮尔卡丹品牌不仅拥有服装行业,还有服饰、钟表、眼镜、化妆品等等,皮尔卡丹不但成了令人瞩目的亿万富翁,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产品也遍及全球。

皮尔卡丹一次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其实自己并不具备舞演员的素质,当舞蹈演员,只不过是年少轻狂的一个虚幻的梦而已。如果那时他不放弃当舞蹈演员的理想,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皮尔卡丹。

是啊,每个年轻人都有着自己的理想,也都为自己那伟大的理想激动过,苦闷过。只有勤勤恳恳地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脚踏实地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才能更快地接近理想。

朋友,也许有一天你也会像皮尔卡丹一样突然发现其实理想一直伴随在你的身边,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

篇7:母亲教我追随父亲的榜样名人故事

母亲教我追随父亲的榜样名人故事

在印尼居住时,有一段时间我的安全问题让人忧心。我记得有一天,天黑后回到家,我发现一大群由邻居组成的搜寻队伍聚集在我们的院子里。母亲看起来不太高兴,但是她看到我以后顿感宽慰了,几分钟后,她才注意到一只潮湿的袜子,沾满了泥土,包在我的前臂上。

“怎么回事?”

“什么?”

“为什么你用袜子包着手臂?”

“自己不小心,被划到了。”

“让我看看。”

“一点都不严重。”

“让我看看。”

我解开袜子,一道长长的伤口从我的手腕延伸到手肘,险些伤到静脉了,伤口很深。为了让她平静下来,我向她解释发生了什么:我和一个朋友跑到他家的农场,后来却下雨了,农场是个非常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地方,很可怕,农场的四周围着尖锐的铁丝网,然后……

有汽车的邻居送我们去医院,我们到达时那个医院大部分的灯都熄灭了,看不见一个接待的人;最后终于在后面的一个小房间里,她找到两个正玩着多米诺的年轻人。当她问他们医生在哪里时,他们欢快地回答“我们就是医生”,然后继续他们的游戏。游戏结束后他们才穿上裤子,给我缝了20针,在我身上留下了一条丑陋的伤疤。经历了这一切之后,母亲心头的最大感受就是,在她没有照看到的时候,她孩子的生命可能就会消逝,而她周边的每个人都忙于生存而忽略了这件事。

我现在意识到,那些问题不像学校课本或者护理治疗那样有形,而那些无形的东西却成为她对我的教育的核心。“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她告诉我说,“你需要具有一些价值观。”

诚实——税务官员来家里收税的时候,不应该把冰箱藏到储藏室里,即使包括那些税务官员在内的任何其他人也会干这样的事情。公正——有钱学生的父母不应该在斋月时给老师送电视机,他们的孩子对可能因此而得到的高分也没什么可骄傲的。直率——如果你不喜欢我在你生日时送给你的衬衣,你可以直接说出来,而不是把它塞在衣柜的最底部。独立判断——其他的.孩子嘲笑那个可怜的男孩的发型,并不意味着你也必须这样做。

不管什么时候当她把我拉到一边,解说这些事情,我总是顺从地点头赞同,但是她肯定知道,她的许多想法似乎都是不切实际的。我周遭的一切一如既往,这滋生了一种无情的怀疑态度。

她只有一个支持者,那就是我父亲那远在天边的威信。她越来越频繁地向我讲述起他的往事,他是怎样在一个穷苦的大陆、穷困的国家、贫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他的生活多么艰难,经历过任何困难。即使如此,他并没有抄近路,也没有不择手段。他始终勤勉、诚实,不管因此付出怎样的代价。他在一种不同思想的原则要求下,一种带来更高形式力量的原则指引下生活。我母亲决定,我必须追随他的榜样。我没有选择。这是骨子里的遗传基因决定的。

渐渐地,她带给我更多与黑人有关的信息。当她告诉我那些南部学校的孩子们只能读从富有的白人学校里传出来的书,却仍然能成为医生、律师和科学家时,我为自己早上不愿起床学习而感到羞愧。作为一个黑人,我继承了一笔伟大遗产,拥有了一种特殊的命运,只有我们才够强壮得背负起这个光荣的重担。

相关专题 顾恺之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