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实务的几大问题

哦买噶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哦买噶”参与投稿,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企业会计实务的几大问题(共7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企业会计实务的几大问题

相对于丰富多彩的会计实践,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总是显得原则和抽象,而且会计标准滞后于会计实务是会计领域永恒的矛盾,正是这一矛盾推动着会计科学的发展,同时也是这一矛盾给会计实务提出了挑战。会计实务中,随着经济发展而出现的新型经济交易事项会计制度一般来不及规定,而对一些传统的经济交易,会计标准的规定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会计人员根据会计标准的规定,做出恰当的职业判断。以下是工作中遇到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以请教于同行。

一、筹办期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问题

筹办期是公司开展经营活动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正常开展,主要进行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处于正常生产经营期的公司,按照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必须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由于复式记账和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之间存在固有的勾稽关系。处于筹办期的企业由于没有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无须编制利润表,但为了反映筹办期间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企业需编制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由于筹办期企业现金流量的特殊性以及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缺乏净利润基础,使得编制现金流量表具有其特殊性。

首先,我们分析现金流量表主表部分的编制。在编制现金流量表主表时,如何划分筹办期发生的费用所引起的现金流量是编制筹办期现金流量表的特殊之处。按照现金流量表准则,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经营活动是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企业筹办期发生的开办费,主要包括登记注册费、估验资费等,这些费用的发生同公司的设立行为相关,而与企业经营收入不存在直接的联系。《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筹建期内发生的费用,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借款费用,应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并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起一次计入当月的损益。可见开办费从实质上讲是应会计权责发生制要求而设置的费用性质的资产,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必要准备,是设立企业的必要投入。从性质上看,将开办费引起的现金流出作为投资活动现金流出是恰当的,由于这种现金流出不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资产,所以在现金流量表上不应列示在“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权益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债权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等栏目,而应在“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栏列示。由于规模不同,不同企业的开办期长短不一,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实务中有人主张将在一年内发生并转销的开办费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中列示,而将跨年度的开办费在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中列示,这种做法没有考虑开办费的性质,同时也导致会计报表的可比性降低,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其次,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要求,企业除应采用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外,还应在补充资料中以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即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由于筹办期企业没有编制利润表,没有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净利润基础,所以筹办期企业无须也不可能以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即无须编制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补充资料。

二、收购或出售子公司的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问题

财政部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二)》(以下简称“解答”)中,对企业在报告期内出售、购买子公司,期末如何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做出了规定,该解答规定母公司报告期内因出售、购买子公司而产生的现金流量作为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予以反映,即要求企业在报告期内出售、购买子公司,期末在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时,应将被出售的子公司自报告期期初至出售日止的现金流量的信息纳入合并现金流量表,并将出售子公司所收到的现金,在有关投资活动类的“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下单列“出售子公司所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将被购买的子公司自购买日起至报告期末止的现金流量的信息纳入合并现金流量表,并将购买子公司所支付的现金,在有关投资活动类的“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下单列“购买子公司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但上述规定并没有说明企业在出售、购买子公司时子公司在出售、购买日的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如何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上列示以及如何保证直接法编制的合并现金流量表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与补充资料中依据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期初的差计算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的平衡。

篇2:企业会计实务的几大问题

相对于丰富多彩的会计实践,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总是显得原则和抽象,而且会计标准滞后于会计实务是会计领域永恒的矛盾,正是这一矛盾推动着会计科学的发展,同时也是这一矛盾给会计实务提出了挑战,会计实务中,随着经济发展而出现的新型经济交易事项会计制度一般来不及规定,而对一些传统的经济交易,会计标准的规定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会计人员根据会计标准的规定,做出恰当的职业判断。以下是工作中遇到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以请教于同行。

一、筹办期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问题

筹办期是公司开展经营活动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正常开展,主要进行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处于正常生产经营期的公司,按照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必须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由于复式记账和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之间存在固有的勾稽关系。处于筹办期的企业由于没有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无须编制利润表,但为了反映筹办期间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企业需编制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由于筹办期企业现金流量的特殊性以及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缺乏净利润基础,使得编制现金流量表具有其特殊性。

首先,我们分析现金流量表主表部分的编制。在编制现金流量表主表时,如何划分筹办期发生的费用所引起的现金流量是编制筹办期现金流量表的特殊之处。按照现金流量表准则,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经营活动是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企业筹办期发生的开办费,主要包括登记注册费、估验资费等,这些费用的发生同公司的设立行为相关,而与企业经营收入不存在直接的联系。《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筹建期内发生的费用,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借款费用,应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并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起一次计入当月的损益。可见开办费从实质上讲是应会计权责发生制要求而设置的费用性质的资产,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必要准备,是设立企业的必要投入。从性质上看,将开办费引起的现金流出作为投资活动现金流出是恰当的,由于这种现金流出不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资产,所以在现金流量表上不应列示在“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权益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债权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等栏目,而应在“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栏列示。由于规模不同,不同企业的开办期长短不一,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实务中有人主张将在一年内发生并转销的开办费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中列示,而将跨年度的开办费在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中列示,这种做法没有考虑开办费的性质,同时也导致会计报表的可比性降低,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其次,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要求,企业除应采用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外,还应在补充资料中以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即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由于筹办期企业没有编制利润表,没有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净利润基础,所以筹办期企业无须也不可能以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即无须编制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补充资料。

二、收购或出售子公司的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问题

财政部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二)》(以下简称“解答”)中,对企业在报告期内出售、购买子公司,期末如何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做出了规定,该解答规定母公司报告期内因出售、购买子公司而产生的现金流量作为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予以反映,即要求企业在报告期内出售、购买子公司,期末在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时,应将被出售的子公司自报告期期初至出售日止的现金流量的信息纳入合并现金流量表,并将出售子公司所收到的现金,在有关投资活动类的“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下单列“出售子公司所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将被购买的子公司自购买日起至报告期末止的现金流量的信息纳入合并现金流量表,并将购买子公司所支付的现金,在有关投资活动类的“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下单列“购买子公司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但上述规定并没有说明企业在出售、购买子公司时子公司在出售、购买日的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如何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上列示以及如何保证直接法编制的合并现金流量表的“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与补充资料中依据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期初的差计算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的平衡,

笔者认为,既然报告期内出售、购买子公司引致的现金流量归类为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则应该将企业在出售、购买子公司日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上也应该作为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列示。企业报告期内出售子公司将导致期末合并范围的减小,被出售的子公司期末将不再包括在合并会计范围内。子公司期末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不再包括在期末的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故子公司在出售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应作为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在“支付的与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中反映;购买子公司时,合并资产负债表期初数中不包括所购买子公司期初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而所购买子公司期末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则包括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在购买日被购买子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应作为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在“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中反映。这样处理后不仅能够保证直接法下编制的合并现金流量表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与补充资料中依据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期初的差计算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的平衡,而且使得企业在报告期内出售、购买子公司现金流量的分类在逻辑上具有一致性。实务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处理企业出售、购买子公司时子公司在出售、购买日的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时应采用追塑调整期初数的办法,以便能够实现直接法下编制的合并金流量表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与补充资料中依据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期初的差计算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的平衡。由于调整期初数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实质上是一种为了保证会计平衡而做出的一种模拟,不符合会计信息客观性的要求。

三、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问题

正确确定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是房地产企业经营成果公允表述的基础。一般来说,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应结合项目的开发地点、规模、周期、功能设计、结构类型、装修档次、层高等因素确定,而且一个成本核算对象只能计算出一个单位成本,并据以结转销售成本。

对单体开发项目来说,一般以独立编制概算或施工图预算的单项开发项目为成本核算对象。但对开发规模较大,工期较长的项目,尤其是同一项目有不同的功能区,成本核算对象如何确定?实务中存在以项目整体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待项目建成后再按一定的标准在各功能区分配的做法。比如,同一项目既有写字楼、又有公寓、裙楼等功能。不同的功能导致其设计不同从而建筑成本相差很大,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单独核算各功能区的成本而将项目整体作为成本核算对象,会导致成本在各功能区上的平均化,但各功能区销售价格和租金价格却相差很大,这样便导致成本和收入的不配比,不符合会计上的配比原则。实务中还有一种做法是先将整个项目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各功能区成本,然后根据各功能区的情况估计一个比例来分割不同功能区的成本,即从一个成本核算对象计算出两个或多个单位成本,这种做法一方面会导致会计核算工作量的加大,另一方面,由于分割比例是事后确定的,容易导致企业对各功能区单位成本的人为的调节,不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较合理的做法是按不同的功能区确定成本核算对象,从一个成本核算对象计算出一个单位成本。这样既能满足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又能保证成本和收入的配比。

四、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的会计核算问题

土地增值税是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根据土地增值额及超额累进税率计算交纳的税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土地增值税以纳税人房地产成本核算的最基本的核算项目或核算对象为单位计算。纳税人应在转让房地产合同签订后的七日内,到房地产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向税务机关提交房屋及建筑物产权、土地使用权证书,土地转让、房产买卖合同,房地产评估报告及其他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资料。纳税人因经常发生房地产转让而难以在每次转让后申报的,经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可以定期进行纳税申报,具体期限由税务机关根据情况确定。一些房地产企业在实际核算时,简单套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印发企业交纳土地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在销售一个项目的部分房地产时,根据一定的会计资料估计应交纳的土地增值税,并在“应交税金” 帐做出记录。在项目全部销售完成时或原来基于估计的情况发生变化时,可能需要对先前记录的“应交税金” 账户进行调整,如需要冲回原有账面记录的应交土地增值税。这种做法,一方面企业在没有相关外部法律文件的许可下自行调整应交税金账户不符合一般通行的做法,另一方面不利于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工作。由于土地增值税是以纳税人房地产成本核算的最基本的核算项目或核算对象为单位计算。所以如果在房地产成本核算的最基本的核算项目或核算对象没有完成销售以前,为正确核算各期经营成果而计提相关土地增值税时应先记入预提费用账户,待最基本的核算项目或核算对象销售完成,满足土地增值税的计缴条件时,清理预提费用账户的相关明细科目,并将原计提的预提费用转入应交税金科目,并以应交税金科目有关明细账户核算的金额申报、计缴土地增值税。

篇3:企业会计实务做账心得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亲身体验了会计实务中相关的专业要求和做账流程。从开始的倍感新奇到之后的紧张和厌恶,再到后来解决了问题之后的喜悦。在不断地摸索中解决了困惑和难题,对会计做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思考,对会计手工帐的流程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

实验过程中的数据来源于工业企业。一般工业企业核算的流程为:筹集资金→供应→生产→销售→分配。在实务过程中,逐笔练习了企业营运过程中的采购、材料收发、产品生产销售、费用计交、利润分配等过程中的相关业务的处理。每一笔业务的做账流程为:原始凭证的整理与辨识→填写凭证→登账→结账。通过对工业企业主要业务的核算和记账。对一般工业企业业务特点有了整体把握,在做账过程中有了整体的思路,实际操作过程中注重流程,使得做账过程正确流畅。

从建账到登账,再到最后的结账,遇到了许多问题,以下是在实务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的总结:1、在费用分配时,在计算出分配率之后,应该先计算所占份额较小的项目,再倒挤出份额较大的项目。因为对于所占份额较小的项目,倒挤出的误差对其的影响较所占份额较大的项目要大得多。所占份额较大的项目,原本基数就大,倒挤产生的尾数的偏差对其影响不大。2、对于在具体计算过程中的位数。在计算工程中要注意每前一步的数据要保证后一步合乎要求,使得最后的金额可以四舍五入到分位。3期末无余额的账户。损益类账户等过渡型账户期末无余额。4、计入管理费用的“四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和印花税。5、“累计折旧”账户属于资产类的备抵调整账户,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摊记入各期的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

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依存于固定资产,当固定资产处置时,累计折旧全额注销。6、增值税的抵扣问题。下列进项税额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1)从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2)从海关取得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3)购进农产品,除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外,按照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4)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上注明的运输费用金额和7%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只能开普通发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对一般纳税人的,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对非一般纳税人(包括小规模纳税、行政事业单位、个人等)开普通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进行认证抵扣,但普通发票就不可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的过程是最吃力的,由于之前对经济业务的相关凭证接触的极少,从原始凭证中看出经济业务,是相当困难的。

之后逐渐对发票、收据、收料单、出库单等凭证有了了解。当拿到凭证时少了一些内心的焦躁,能静下心来仔细的研究凭证中的信息。逐渐能从中准确判断出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在登帐记账的过程中对之前所学的书本中的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是最大的收获。在做账过程中感触最深的就是在登帐过程中的错误,刚开始写每一个数字是思前想后,往往一写就错。经过大量的犯错和更正之后,错误逐渐减少,深刻体会了熟能生巧的含义。在学习的过程中,从刚开始个人的主动发言,再到后来的小组合作。每一新的学习方式对与自己来说都是挑战。从开始的羞于表达,到后来的乐于其中。体验了独立冷静思考的重要性,感受了团队合作力量。感谢狄老师的良苦用心,也谢谢我们“原点”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通过我们的努力,实现了我们最初“从原点开始,走好每一步”的承诺。

通过以上的总结,对一学期的学习进行了知识的梳理、流程的回顾和经验的总结。深刻体会到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自己在每一步的体验,对会计知识有了更加系统的理解。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积累会计实务的经验。逐步提升自己作为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

篇4:简历几大问题

简历几大问题

简历上电话关机或无人接听,别以为这只是个别现象,大概有5%的人因为电话联系不上而失去一份工作。所以别忘记更新简历上的电话,并保证能顺畅地找到你。

白忙乎

很多人为了保证格式,喜欢用附件,但事实证明,现在电脑病毒比较多,一些用人单位的邮箱防备比较严格,经常有附件打不开,而且网速慢的时候,实在没时间等着附件慢慢打开,建议直接粘贴简历。

马大哈

简历做完后,检查下语法拼音。这虽然是细节问题,也体现一个人潜在技能。曾经有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非常好,工作经历也很符合岗位要求,因此很顺利地得到了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总经理秘书岗位的面试机会,但是最后对方却没有录用她,就因为她在填写英语求职表的时候拼错了一个单词,企业认为这个人不够细心。

篇5:简历几大问题

裹脚布

简历过长毫无作用而且容易掩盖重点。所以建议篇幅不要超过2页,在简历后附上一大堆材料,并不会增加录用机会,所以不建议把获奖证书附上,还是节省成本为好,只需说明一句,“所有获奖都可提供证书”。

万精油

如果你的简历发给所有公司都可以用,建议这样的求职信还是考虑慎重再发出。曾经收到过一封,开头写的单位竟然是别人的,再优秀也直接被开刷啦!

不倒翁

求职意向不填或者天南地北填写一堆。天呐,那是小叮当在世,无所不能啦。投简历前千万别忘记分析对方

公司的.招聘要求,看仔细再投。曾有一位同学同时投了一家公司的10个岗位,多投不会带来高命中率,只会让人觉得你连自己都不了解,稳定性比较差。

无条理

曾收到过一封毕业半年多的应聘者简历。把在校期间实习和工作经历放在一起,结果短时间内分不清他是应届还是历届,直接被OUT了。千万不要考验HR的耐心,他没有。

无应答

篇6:简历的几大问题

简历的几大问题

应届毕业生个人简历网总结了简历写作的几大问题,来看看都是些什么

在简历控修改的简历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简历太罗嗦,这并不是说简历的页数太多,或者篇幅太多,而是内容太罗嗦,从标题往下读,五行之内都看不到重点。这样的简历别说是一天收到成百上千份简历的HR,随便抓一个路人甲乙丙都没有耐心读下去。有的同学会问,什么是重点?我觉得我的简历都是重点,删掉哪一个都不行。那么尝试问自己:如果你应聘的单位只给你一句话介绍自己,你会选择什么?两句话呢?三句四句呢?依照顺序,将这些信息排在简历上,你简历中的有效信息一定是最抢眼的。

第二个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许多人只有一份没有求职目标的'通用简历,这样的简历肯定是没有针对性的,如果你的简历什么职位都可以投,它能体现出你的核心能力么?确定求职目标是件纠结的事,但是这是你职业规划的一部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根据不同的求职目标制定多份简历也是件费时费力的事,但是好工作,就在于你的坚持。

第三,简历各部分的排列顺序问题。简历控遇到过一份简历将兴趣爱好(内容只有篮球和动漫两项)放在第一位,简历控想了很久也不能参透作者的用意。根据多年的简历指导经验,简历控建议简历各部分内容的排列顺序如下:个人信息、求职意向、自我评价、工作经历、教育背景。

第四,简历的细节要注意,有位HR曾说收到一份简历,自我评价是“123”。我相信这位求职者肯定是一时笔误,忘了填写评价的具体内容,没有人对自己的评价是“123”。但是,如果这位求职者在简历制作完成之前检查一下,在发送简历之前检查一下,都不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所以说,简历细节,重中之重。

篇7:浅议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

浅议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方便群众生活、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我国目前有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其工业产值、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的60、40和60左右,并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1976年至1999年,从农村转移出的2.3亿劳动力大多数在中小企业就业。但中小企业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它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小企业必须在同等条件下与外来企业竞争。中小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该如何应对?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对当前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中小企业中暴露出来的会计核算问题进行分析。分析之前需说明一点,本文所讨论的中小企业是指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由于民营企业在中小企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更侧重于民营企业问题的讨论。

一、中小企业的特点:

1、灵活,有创新能力,工作效率高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型企业组织灵活,经营富有弹性,生命力旺盛,使它比大型企业有更强的市场应变能力。中小企业在激烈的竞争条件下谋求生存和发展的一个现实抉择,就是依靠其灵活的机制和创新能力并选择合适的战略,它们大多采用集中一点战略,寻找空白战略,特色经营战略,竞争战略联盟,突破战略等。中小企业创造和开发了大量的科技成果,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大企业一起共同组成发达的社会经济。但是中小企业的规模、资金、政府的支持程度等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形了了巨大的生存压力下的工作高效率。融资困难,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2、企业规模小,行业涉及面广,业务单一

中小企业的规模小主要体现在年营业额较少,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小规模纳税人。资金投入量不大,这与企业融资渠道有关,主要靠内部积累和亲朋好友借款,银行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相当有限。中小企业涉及行业门类齐全,有从事产品的批销,简单的服装加工、食品加工,还有机械、化工甚至于高科技等。但是它们往往只侧重于某一项产品或业务,很少多元化经营,其业务流程相对简单。

3、组织结构简单,组织制度缺失,人员十分有限

中小企业的组织形式有独资、合伙和有限责任公司。独资、合伙的组织形式无法人资格,却要负无限连带责任;有限责任公司具有法人资格,以其出资额负有限责任。无论采用哪种组织形式,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多采用集权制,经营机构和内部组织机构较简单,没有太多的管理层次,可以发挥信息传递快,不易失真的优点。但容易形成“一言堂”的现象。很多企业都没有设立相应的管理决策机构,即使有限责任公司有董事会,也只是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说了算。管理制度、工作规范、技术规范等都很少,有也不全面。人员十分有限,往往是一个人身兼数职。

4、管理水平不高。

中小企业普遍没有经过科学化管理的熏陶,管理水平不高。,首先表现在管理观念陈旧,人员选用上任人唯亲,相信血缘关系,强调忠诚老实,不注重才能;其次,管理方式上过度集权,不够民主,往往易伤害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家族式管理现象普遍存在,强调家族利益,从业人员觉得为一个家庭服务,个人晋升发展的机会很少。而且管理随意性强,缺乏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奖惩没有制度,财务不透明,习惯于业务管理,不重视精神激励,只注重物质激励等。

5、逃避纳税,逃废债务的愿望比大型企业要强烈

中小企业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为了企业自身利益,往往有通过逃避纳税的方式增加财富的想法,经营状况不好时,逃废债务的愿望就强烈。当外部监管力度不够时,这种现象会普遍存在。

正因为有这些特点,我国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上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二、中小企业会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企业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中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尤其中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困难。

(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1、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不符合会计规范在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独资小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确。

在会计人员任用上,小企业最常见的做法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高手”作兼职会计,这些人员有在税务部门工作的,有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等,一般定期来做帐。有些企业管理

者也愿意聘请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但是中小企业由于其发展前景及社会上得到人们认程度较低以及较差的工作保障,使得其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吸引力远不如大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及规范考核的问题也很多,会计无证上岗现象严重,会计主管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现象不胜枚举。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养工作几乎没有进行。

2、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会计核算常有违规操作。

中小企业有些根本不设账,以票代帐,或者设账,但账目混乱。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据有关人士在一次问卷调查研究中得出,中小企业存在两套帐的比率高达78.36,这表明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在会计核算方面,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不按规定摊提,人为操纵利润,采用倒轧账的方式记账等等,有些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老化与专业知识较低,使得许多理论上完善的会计方法与复杂的会计技术无法实施,或在实施时大打折扣。

3、内部会计监督职能没有发挥出来。

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就是实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保证会计行为的合理合规。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会计人员对本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去进行会计监督,但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受制于管理者或受利益驱使,往往按管理者的意图行事。使用会计的监督职能几乎无法进行。

(三)用以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付出成本大,或者难以获得本网版权所有

原始凭证的获取要付出成本,是因为企业在购买商品物资时要不要发票存在着不同的价格,若要发票,要加价,价格较高;不要发票价格较低,两者的差价是税款。中小企业往往希望以较低的价格成交,但是又无法取得记账所需的合法凭证。还有的企业发生费用后无法取得发票,只能取得不合规的收据。多发生在上级主管部门摊派的费用支出。企业只好不作此账,或相互之间调剂票据。

(四)制度缺失中小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实际工作中从未认真执行过。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也认识到这些问题,但是依靠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无法建立健全这些制度,尤其是内控制度的不健全给企业带了很多负面影响,这种状况既损害了企业自身的根本利益,如造成企业资产流失、浪费严重、经营管理混乱,也导致外部监督困难重重。

三、对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的几点建议

(一)政府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促进中小企业的全面发展

要解决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光靠一两家企业自我完善和会计人员个人努力是很难达到的。从中小企业的特点及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知,会计规范化的问题不能孤立的看,要知道只有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解决企业融资困难,帮助中小企业实现科学化管理,克服自身的弱点才能使中小企业从根本上解决会计规范化的问题。近两年来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全国人大已于今年六月份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它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法律举措,反映了国家发展中小企业的战略决策。这部法律力图从资金、政策等方面为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还从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等方面规定了一系列鼓励措施。该法的执行将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发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的困难,创新能力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的现状。各级政府部门、银行金融机构及社会服务部门要按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落到实处。本网版权所有

(二)建立与我国中小企业相适应的会计制度。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国家在制定会计规范体系的过程中很少考虑到中小企业会计需求与大企业和上市公司的差别,随着中小企业在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计理论界对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问题日趋关注。2001年9月在日内瓦中外专家重点讨论了中小企业会计指南的问题,我国专家积极参与,现已着手进行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制定,预计明年出台,这将使中小企业从制度上规范会计工作。我认为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制订应遵循以下原则:

(1)适应中小企业的特点在会计制度设计中要考虑企业经营管理组织体系的设置,并与此保持一致。由于中小型企业业务量较少,会计核算只能采用集中核算方式,即由会计机构统一办理。部分中小企业交易类型有限,经营活动比较简单,一般只需要简单的数据,没有对数据产生深层次分析的需要,因此应充许一些企业不设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一般以2-3人为宜,并指派一人担任财务主管,在职责划分上要注意不相容职责的分离,如出纳、总账与稽核,出纳与总账、明细账的分离等。没有能力做会计工作的企业也可由社会中介机构代理;中小企业行业涉及面广,会计科目设置上应考虑通用性;针对采用独资和合伙形式的中小企业所要承担的无限责任,应考虑对会计制度的影响;对于企业财产和与个人家庭支出相互占用的情况,应设置往来账户加以核算;.适当放宽凭证的认定,而非单认定统一发票为唯一合法的凭证,以解决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合法凭据的问题等。总之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一定要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特点.

(2)重要性原则要求提供信息重点突出。这主要是看其是否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是否有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与大型企业相比,会计信息需求者在中小企业中发生了变化。首先,税务部门的纳税管理需求成为最主要的外部需求;其次,投资者的决策需求和管理者的管理需求相统一。最后是银行贷款管理需求,但是此需求因银行提供的贷款很少而相对薄弱。会计信息需求上的变化,决定了中小企业的会计应着眼于这些企业税务上的需要和内部信息的需求。我们设计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主要问题是会计核算如何满足纳税需求、如何满足业主对企业现金流控制和管理的需求,如何适应小型企业的银行融资薄弱的现状。能满足这些需求就足够了。

(3)成本效益原则会计信息的提供是有耗费的,企业在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应讲求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只有在其提供特定数量与质量的会计信息所带来的效益大于其提供会计信息的耗费的`情况下,才是有必要的。一些对信息使用者没有多大用处的信息可以不提供,信息提供的成本大于资产效益的信息也可以不提供。

(4)简便易行由于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会计制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操作上的简便易行。在会计报表的体系设计中,应只要求编制简化型的财务报告,而且只要求较为简略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就可以了,免除编制现金流量表。为了满足使用者日益增加的信息需要,我国现有的会计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内容越来越丰富,报告的复杂性及难以理解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对于大多数未受训练的中小企业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来说,复杂的结构己超出他们的能力,过量的信息,也使得他们没有能力去运用。针对这种情况,简化型财务报告无疑是很必要的,它提供更容易理解的财务信息。与现有的财务报告不同的是,它只反映企业扼要的经营成本与财务状况,并且附注内容很少。目前世界很多国家的中小企业都只要求提供简化型的财务报告,我们也应该吸取国外的经验。

(5)与我国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相协调,与国际惯例接轨

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制定制度时要考虑中小企业的成长性,中小企业会逐渐发展成为大企业,这就要求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仍然要与会计法和现行的企业会计制相一致。同时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只是对现有的会计制度进行精简和修订。

(三)加强外部监管力度

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来看,靠企业自身约束来规范会计工作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更多的借助于外部监管,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会计规范化。我国的会计监督是由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其中前两种属于外部监督。国家监督是由财政、税务、银行、工商、证券监管等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实施监督;社会监督则以会计中介机构为主体,由其接受他人委托,对有关单位的会计工作进行审计、验资等工作。

国家监督中财政部门首先应指导督促中小企业依《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账簿体系。根据有关法规规定,要求中小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建立起较为完整的账簿体系。发现不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的,应及时严肃处理。同时,财政部门应加强工作指导,帮助中小企业依法建帐。其次应加强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财政部门应依据有关法规作好以下工作:(1)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实行资格证书管理制度。企业聘用会计人员必须达到一定学历、持有国家财政部门认可的资格证书,否则予以惩罚。(2)定期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并充分发挥其作用。(3)对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要取消其任职资格,吊销有关资格证书,不得再从事会计工作。.最后,财政部门应督促中小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核算制度。

税务部门也应改进查核方式,侧重于进行实质性查核,确实扫除逃漏税企业,以建立公平的纳税环境,改进税务人员对于中小企业的态度,并建立税务代理人制度,以增加税务申报速度,减轻税务人员的工作负担,以便全心进行查核工作。

我们还应该看到,政府部门直接进行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管,其监督成本相对较高,监督的有效性也比较差,易引发腐败等社会问题。内部监督职能难以起作用,因此政府应转变监督方式,在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基础上,重点去监管那些监督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等,不断加强社会监督,使会计师事务所成为中小企业外部监督的主导力量。当然,外部监督是促进中小企业的会计规范化工作是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但也不能忽视企业自身的努力,会计规范化工作只有在内外共同努力下才能得以实现。

相关专题 几大会计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