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的欣赏

一个阳光男孩666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一个阳光男孩666”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琵琶行》的欣赏(共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琵琶行》的欣赏

关于《琵琶行》的欣赏

并序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

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

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

数曲。曲罢,悯默。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

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

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燃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尔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题解】

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元和,唐宪宗年号。左迁,即贬官,因古代尊右卑左。九江,即现江西九江市。司马,官名,即副州官。湓浦,即今龙开河。倡女,即卖艺的女子。善才,即琵琶师。委身,即嫁人。贾人,即商人。恬然,无忧无虑的样子。这诗序大意是说:元和十年,我被贬到九江去当司马。第二年秋天,我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船中有琵琶声音,并很像京都长安的声调。问那人,本是长安卖艺的女子,常向穆、曹二位师傅学琵琶,后来年纪大了,才改行嫁给了一个商人。我让她喝酒,痛快地弹几个曲子。弹罢,她伤心地谈起少年之事,现在漂泊困苦到了这里。我离京到这里已经二年,一向是无忧无虑;今夜听了这个人的话,才觉着有贬官的意味。因而我作了一首歌赠给她,共计六百一十六个字,叫做《琵琶行》。

【鉴赏】

第一段:写作者送客湓浦口,遇一琵琶女,弹艺高强。

浔阳江,指长江在九江的一段。瑟瑟,风吹枫荻的声音。掩抑,即捺住。信手,即随手。拢,抚弦。燃,揉弦。抹,顺手下拨。挑,反手回拨。《霓裳》、《六幺》,皆曲名。嘈嘈,声重且长。切切,声细且小。间关,鸟鸣声。画,通划。裂帛,即撕绸子。

这一段大意是说:我夜间到浔阳江头去送客,那枫叶和荻花被风吹得瑟瑟作响。这时,我已经下了马,而客人已经上了船,想喝几杯为客人饯行,可惜没有管弦助兴,醉了,也激动不起雅兴。将要分手时,月光照射到江面上,一片茫茫苍凉景象。突然间,听到水上有琵琶声,于是我们高兴了,我也不回,客也不走,一同寻找声音之所在,轻轻地问:“是谁在弹琵琶呢?”琵琶之声停了,而弹者想回答却没有回答出来。我们把船靠近过来,邀请相见,并把灯掌来,把酒添上,再开了一次宴会。但是,经我们千声呼,万声唤,她才姗姗而来,含羞似地抱着琵琶把脸半遮起来。她转转轴,拨拨弦,随意弹了两下,并不是什么曲调,但情意特别感人;把一根弦一根弦压抑着发出幽咽的声音,似乎是诉说她平生不得志的情形。继而低头随手弹起,又似乎说出她心中无限往事。她弹艺高强,变化无穷,又把弦轻轻地抚一下,慢慢地揉一下,顺手往下拨一下,反手向上挑一下,弹出了《霓裳羽衣舞》和《六幺》著名歌曲,那大弦沉重的声音,似乎急雨;那小弦柔细的声音,又似乎叫人听不见的悄悄话;那大弦小弦混合来弹,声音就象大小珠子落到玉盘之中;又象黄莺在花底下间关的鸣叫;又象小溪流过沙滩那样的幽咽。有时弦音冷涩凝绝,但这种无声比有声更多情韵,因为另有一番幽恨之情表现出来。突然间又发出一种巨响,好象银瓶突然爆炸,水浆迸发出来,又象金戈铁马突围而出,刀枪乱鸣。弹到这里达到了高潮,她把拨子往弦中心划了一下,这四根弦同时发出一样的声音,清脆动听,如撕绸子一般。这时,不只我与客人凝神静听,就是东船或西船的人,也是凝神静听,没有一点声响;那江面上的秋月,清辉如水,一片寂静,也好像是听服了。

第二段:写琵琶女自伤身世,年老色衰,委身商人。

沉吟,即心境沉重。暇蟆陵,在长安东南曲江池附近,乃下马陵的转音。教坊,练习歌舞机构。秋娘,歌妓的通称。五陵,指汉代五年皇帝墓陵:即高祖长陵、惠帝墓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其地颇多豪富。缠头,即彩头。(赠送财物)钿头银篦,即两头镶着金玉的银篦子。浮梁,即今江西景德镇市,当时是茶叶集散地。兰干,纵横貌。?

这一段意思是说:她冷静一会儿,把拨子插入弦中,将衣服抖擞了一下,将鬓发拢了一拢,她说她是长安人,家住在暇蟆陵下,十三岁就学会弹琵琶,名字排列在教坊第一队。她艺貌双绝,曲子唱罢,师傅们点头佩服;打扮以后,同行的姑娘们自以为不如而起了妒心。五陵的阔公子们,争着赠送给她彩头,一曲唱罢,所得的丝织品也不知道有多少数。兴高彩烈时,以首饰代替拍板,把两头镶着金玉的银篦子也拍碎了;甚至把酒打翻,酒渍污了红色罗裙。一年一年地欢乐下去,秋月春风的大好时光一去不复返了,弟弟从军而去,姨也死了,而自己也年老色衰,门前冷落,车马稀少,怎么办?只好委身为商人妇了。那商人一心为利,把离别看得很轻,前个月到浮梁买茶去了。他走了,我一个人只好守着空船,那一轮明月绕着我船舱转,秋风飕飕作响,江水寒气袭人无限寂寞。忽然间梦到年少欢乐之事,醒后更感到凄凉,于是伤心落泪,粉痕狼藉,纵横满面了。

第三段:写作者听了琵琶女身世后,深有同感。

唧唧,叹声。呕哑嘲哳,声音杂乱不堪入耳。向前,刚才。青衫,唐官员品级最低的服色。

这一段大意是说:我听到琵琶声已够叹息,又听到琵琶女的身世,更觉伤心。我和她一样,都是沦落到天涯的人,今天相逢,虽不相识,却有同感。我从去年离开京都——长安,被贬来到浔阳,这个地方荒僻,没有音乐,整年就没有听到那管乐和弦乐声音。住的地方,靠近湓城,地低潮湿,黄芦苦竹,一片荒凉。从早到晚,只听有子规和哀猿凄厉的鸣叫,什么也听不到。每遇春江、花朝、秋月时候,无人对饮,只好独自浇愁。岂没有山歌村笛借以助兴?但杂乱刺耳,叫人不能听下去。今夜听到你的琵琶声,如听仙乐一般,耳目为之一新。你不要推辞再给我弹一个曲子,我为你按曲意翻写成《琵琶行》。她听了我的话,立了好久,又回到原来的座位上,把弦子拧得很紧,于是,弦声,凄凄然不像刚才的声音了,满座的听众都不觉暗暗流泪。座中谁流的泪最多?只有江州司马我青衫也为之湿了。

本诗凡十九换韵,句数多少不一。开头两句,是入声四质十一陌通押。主人两句,押的是下平声一先。醉不四句,是入声月,屑通押。寻声两句,押的是上平声四支。移船四句,押的是去声十七霰。转轴两句,押的是下平声八庚。弦弦四句,押的`是去声四真。轻拢两句,押的是下平声二萧。大弦两句,是上声语麋通押。嘈嘈四句,押的是上平声十四寒。水泉两句,是入声月、屑通押。别有四句,押的是下平声八庚。曲终四句,押的是入声十一陌。沉吟两句,是上平声东冬通押。自言十八句是上声语麋和去声御遇通押。去来四句,是上平声十四寒和下平声一先通押。我闻四句,押的是入声十三职。我从十六句是下平声庚青通押。感我六句,押的是入声十四缉。三平落脚,计有“刀枪鸣”、“红兰干”、“浔阳城”、“猿哀鸣”、“难为听”、“琵琶行”等句。五七同声,计有“无管弦”、“先有情”、“江水寒”、“丝竹声”、“还独倾”等句。

作者因感于琵琶女之漂沦憔翠,转徙江湖与自己的贬官外地,卧病浔阳,同一遭遇,同病相怜,人之常情,故激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肺腑之言,这是一篇主旨。“弦弦掩抑声声思”四句,已为第二段作下伏笔。末段“感我此言良久立”的“良久立”,是她思想上的一种准备。准备好了,下边才发生“却坐、促弦”的运行。因“弦转急”,才得“凄凄不似向前声”的结果。这个结果具体情况怎样?作者没有说明,但在下文“江州司马青衫湿”句,可以理会出定是“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一主旨情意。不然,作者不会因感而落泪,且泣下最多。同时,到此戛然而止。作者的“江州司马青衫湿”,与她的“梦啼妆泪红兰干”前后辉映,心往一处想,泪往一处流,他俩的思想感情,真正合拍了。而在诗的结构上,亦做到天衣无缝的地步。至于描写琵琶声韵,绘形绘声,早已脍炙人口。而许多诗句,不断为后人所乐道、引用,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都是千古名句。

篇2:《琵琶行》原文欣赏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这些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这首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其一,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其二,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手段都极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其三,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都是多么凝炼优美、多么叩人心扉的语句啊!

白居易本来就是一个关心下层人民,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这次他又用浅近流转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动人怜惜的风尘女子形象。由于这首诗,白居易的名字也就更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三十年后唐宣宗在为白居易写的一首诗中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连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背诵,稍有文化的汉族人就更不用说了。

艺术手法

情节曲折

在“醉不成欢惨将别”的时候,便“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将情节推向另一个境界。第一次琵琶演奏已毕,“东船西舫悄无言”,似乎可以结束了,忽然又“沉吟”“敛容”,琵琶女要诉说自己的身世了。琵琶女诉说一完,诗人便抒发自己的感慨,将自己的遭遇与琵琶女的遭遇联系起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奏一曲,乐声进入了高潮,但诗人不再作正面描写,只说其声“凄凄”,并“不似向前”,写到这里,就戛然而止。这样,既能使人感慨不已,又能使人产生意深境远的感觉。这种曲折多变的情节,使琵琶女富于戏剧性的遭遇得到突出表现,她的琵琶绝技也得到了细致的描绘;而作者的心情和感慨也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以情动人

这首诗以情动人,叙述事件,描写人物全都充满抒情色彩。送客一节即以“秋瑟瑟”“惨将别”“茫茫江浸月”,给环境制造了伤感的气氛。琵琶女第一次演奏,诗人在描写琵琶女演奏的手法和曲调时,让情思幽恨贯穿始终。自叙身世一段,是“幽愁暗恨”的根源,更是充满了人物因昔盛今衰而产生的种种哀伤。诗人自叹经历,处处以环境衬托自身的感慨,充分描写了漂沦流落的悲切之情。末段,凄凄的弦声与哭泣声相互照映,更是写尽了诗人的悲痛之情。全诗使用的典故很少,语言精练明畅。诗人逝世不久,唐宣宗李忱写诗吊念他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音乐画面

这首诗最令人称道的是诗对琵琶乐声的描写。由“大弦嘈嘈如急雨”到“曲终收拨当心画”几句,将抽象的、难以感知的乐曲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模拟出来,既有听觉形象,又有视觉形象,读过后让人感到余音袅袅,余味无穷。其中“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等成了写乐声的经典诗句。“急雨”、“私语”、“莺语”、“泉流”、“珠落玉盘”、“瓶破水迸”、“骑出刀呜”、“裂帛”等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匠心独运,无与伦比。这一段音乐描写与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和李欣的《听董大弹胡笳弄寄语房给事》并列为古典音乐的四篇妙文。但由于它的比喻平实、贴切,语言流畅、情感丰富,因此比其他三篇流传更广,也更为知名。

(1)以景物烘托感情氛围。如秋江夜别“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这种萧瑟的秋景对离情别绪是有力的烘托。“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四句描写了环境的恶劣,有力地烘托了“天涯沦落”之情。

(2)用人物的神态、动作描绘出画面,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如“犹抱琵琶半遮面”,画面传神地描绘了琵琶女娇羞的神情和犹豫迟疑的复杂心理。再如“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这里描绘琵琶女曲终时的动作、神态,不仅使人感到她的教养、经历不俗,而且自然地表现她由弹奏到自叙身世的内心活动。另外“满座重闻皆掩泣”之后的`一个特写镜头,诗人“泪湿青衫”。画面的基调落在一个“泣”字上。当然对曲调理解最深的,动情最浓的,以至“泪湿青衫”的,还是诗人自己。“泣”的内涵显然是丰富的、深沉的。

(3)从“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开始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诗人用极富想象力的语言再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术,曲调未成情以先出,是对音乐气氛的很好烘托,而弹的过程更是撵词摘句,活用比喻来描写音乐的进程。“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仿佛使人能够再次听到琵琶声一样,“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更是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带入到文字和音乐无法描述的空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可谓点睛之笔,从音乐和哲学角度表达了至高乃无的学问,短暂暂停之后便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由静入动,如同万匹野马,同时出动,万丈瀑布,瞬时倾泻,“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观众还沉浸在意犹未尽的音乐中琵琶女已经停止了演奏。

情景交融

本诗所叙之事(秋夜江头送客、琵琶女的悲剧命运、作者的贬谪生活)饱含的感情成分;景物的描写,气氛的烘托;人物的动作,心理的细致描写;人物以抒情方式倾诉悲怀;精当的说明和议论的巧妙穿插,“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初为《霓裳》后《六幺》”“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等等,对于塑造琵琶女的形象,有画龙点睛之妙,也是不容忽视的。凡此种种,都使这首诗满含着抒情气息,做到了叙事与抒情的密切融合,增强了作品的感情色彩和艺术魅力。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

人物塑造

《琵琶行》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在中唐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畸形繁荣的生活环境里,在当时互相倾轧、仕途险恶的政治背景里,琵琶女的形象和诗人的形象,都具有其现实的典型意义。此诗用形象类比法把两人之间的悲愤情感、不幸遭遇等方面进行类比,最后融合为一,从而推出两个艺术形象都有怀才不遇、沦落天涯的感慨的结论。形象类比,抒情言志,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结构谨严

诗从“送客”起笔,继而写了“寻声”,“邀弹”“询问”“诉衷”“感慨”等一系列互相关联,层层推进的情节。这些情节分则各为一个场面,合则是一篇完整、和谐的诗篇。

诗人通过对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的描写和悲凉身世的叙述,表达了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同时抒发了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苦闷与感慨。全诗主题鲜明,脉络清晰,情感真挚,文辞优美。

语言生动

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凝炼优美、叩人心扉。

篇3:《琵琶行》知识欣赏

《琵琶行》知识归纳欣赏

1、叙事诗:

叙事诗是通过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进行抒情的诗歌。它融虚实与抒情为一体,诗人的思想感情不是直接抒发,而是通过具体事件、任务、环境的描述,融化在其中得以抒发的。叙事诗的诗人应具有对生活高度概括的'能力,以简洁、精炼的手法显示生活的本质,具有典型性。叙事诗可分史诗、故事诗、寓言诗、英雄颂歌、诗剧等。

2、新乐府:

乐府诗类名。始创于初唐。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如长孙无忌、刘希夷等,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被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作品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杜甫所作如《兵车行》、《丽人行》等,用乐府诗体制描写时事,做到“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后来,白居易、元稹等发扬了这种写作方法,同时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白居易所作五十首,颇多反映社会矛盾之作。在当时较有现实意义。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多以三、七言错杂运。

3、序:

放在著作正文之前,说明写作宗旨、经过、内容、体例或对著作发表评论的文字。又称“绪”、“前言”。序一般由作者自己写,也有请别人写的。序要求言简意赅,讲真话,避免应酬客套之语。

4、歌行体:

诗体名。是在汉魏六朝乐府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体诗,正式形成于唐代。这类诗歌的基本特点是:篇幅一般较大,内容较为充实,保留了汉魏乐府诗的叙事特点,用韵自由、音节、格律不限、平仄不拘;句式灵活,富于变化,一般以七言为主、杂以三、五、九言。人们称这种从古诗演化出来的,以长歌浩叹为主要牲征的诗叫做歌行体。标志着这种诗体正式确立的代表作是骆宾王的《帝京篇》、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刘希夷的《代悲手白头吟》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篇4:白居易琵琶行欣赏

白居易琵琶行欣赏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船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於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於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琶琵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题解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深秋。白居易时年四十五岁,在江州任司马。州司马是州刺史的佐官,掌管军事,但白居易此时是有虚职而无实权。白居易无辜遭贬江州司马后,开始还恬然自安,与三五知己登山游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浔阳江头,他遇到一位来自京都、漂泊江湖的.琵琶女,往还之际,顿生强烈的天涯沦落之感。这首长篇叙事诗,正是有感而发。正如《唐宋诗醇》所说:“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比兴相纬,寄托遥深,其意微以显,其情哀以思,其辞丽以则。”

读这首叙事诗,不能忽略序言。序言不仅交代了时间、背景和写作原因,而且巧妙地点明了全诗的主旨,为我们准确把握全诗的思想内容起到了提示作用。序云:“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船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实际上,这首长诗共六百一十六个字,“二”当为“六”字的传刻之误。宋人戴复古在《石屏詩集》卷一《琵琶行》里已经指出:“一写六百十六字。”

诗题又作《琵琶引》。琵琶,弹拨乐器,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汉代传入中国。发展到隋唐,已成为非常流行的乐器,上至宫廷乐队,下至民间演唱,都常有它。作为文化范畴内的琵琶,从它问世之日起,就往往与伤悲事件相联。“行”和“引”,都是古乐府的诗体,与“歌”体相近,故常称歌行体。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人(今郑州人)。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 卖炭翁》《 琵琶行》等。白居易去世后,唐宣宗李忱作《吊白居易》诗一首,悼念白居易。诗云:“缀玉联珠六十年, 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白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唱琵琶篇。”由此可见白居易的诗歌在当时就流传很广,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影响深远。

《琵琶行》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为七言古诗。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愤而上书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进而又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江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即元和十一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篇5:《琵琶行》名句欣赏

《琵琶行》名句欣赏

欣赏: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①这两句描写了在宾客们叫了很多次以后琵琶女才缓慢出场的情景。②“千呼万唤”极写诗人一行邀请歌女的急迫心情,也暗示了上句“忽闻水上琵琶声”对客人们产生了特殊的吸引力,为下文对琵琶女的高超技艺的描写埋下了伏笔。“始出来”,就是歌女缓缓走出来,步履迟疑,有些勉强,与客人们的“千呼万唤”形成了强烈的反差。③“犹抱琵琶半遮面”是歌女出场后一种羞涩腼腆的神态,其拘谨压抑状态活灵活现,跃然纸上。(这让人好生奇怪,一个靠卖唱的歌妓怎么会这么怕见客人呢?已经呼叫了很多遍,才慢慢腾腾地出来,出来以后吧,还用琵琶遮挡住半个脸?这些反常的举止,和上文的“欲语迟”,加上“半遮面”不得不叫人产生极大的疑问,这个女子恐怕不会是一个普通歌女吧?巨大的悬念,由此产生。)④作者用“千呼万唤”“半遮面”这些细节把琵琶女初次出场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逼真传神,而且曲折细腻地揭示出了琵琶女复杂的内心世界,把浔阳江头,秋月之下这位琵琶女子描绘得矜持娇羞,腼腆稳重,气质不凡,自然可爱,让人产生无限爱玲之情。表现出白居易高妙的描写技艺。⑤这两句早已引起后人的喜爱和应用。把“千呼万唤始出来”来比喻众人非常关注的事物很久很久才能出现;用“犹抱琵琶半遮面”来比喻那些已经公开的事物还不能完全了解真相。这说明经典名句给子孙后代产生的影响是多么深远,产生的精神力量是多么巨大!

欣赏: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① 这两句是对琵琶声短暂间歇时产生的主观感受。②”别有“一句是上承”声暂歇“而来,在诗人的感受中,暂时停下的琵琶演奏,好像是琵琶女心中涌现出无限的幽愁暗恨。其实,诗人此时何尝没有”幽愁暗恨“呢?这实际上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翻版。③”无声“一句,使用了反衬的手法,以”无声“衬”有声“,当一个人心里憋屈了一言难尽的幽愁暗恨的时候,不说更比说能够让人理解和明白。此时”无声“比”有声“更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这种留下一段空白,余韵无穷的艺术意境,表达的感情更加深沉悠长。④这两句与其说是对琵琶声的描绘,倒不如说是诗人自己忧愁暗恨的诉说,真是”相逢何必曾相识“啊!⑤正因为诗人准确地捕捉住了某种特殊时刻人们产生的'特殊感受,使广大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因而”此时无声胜有声“被今人常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心有灵犀,无需用语言交流,不说比说更好。我们不得不再次赞叹经典名句所产生的无穷魅力!

欣赏: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① 这两句是侧面烘托琵琶女演技高超所产生的无穷魅力。② ”东船西舫“表明地域广阔,显然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描写阔大江面上的人们都被琵琶乐曲所吸引,都在静静地欣赏,这也是以”无声“衬托”有声“。③”唯见“一句,形象逼真地描绘出了聆听琵琶时那种全神贯注的神态,听众无完全陶醉的忘记了一切,目不转睛地盯着江心明月,从明月变成白月,这是何等的仙乐!④这两句是从景物到人物两个方面的进行的侧面描写。

篇6:古诗《琵琶行 》原文欣赏

古诗《琵琶行 》原文欣赏

《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8)。下面是古诗《琵琶行》原文欣赏,快来看看吧!

原文:

《琵琶行》

唐·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创作背景: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内容鉴赏:

作为一首叙事长诗,这首诗结构严谨缜密,错落有致,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第一部分写江上送客,忽闻琵琶声,为引出琵琶女作交代。从“浔阳江头夜送客”至“犹抱琵琶半遮面”,叙写送别宴无音乐的遗憾,邀请商人妇弹奏琵琶的情形,细致描绘琵琶的声调,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因“无管弦”而“醉不成欢惨将别”,铺垫已十分有力,再用“别时茫茫江浸月”作进一层的环境烘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一转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这并不是她在意身份。正象“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第二部分写琵琶女及其演奏的琵琶曲,具体而生动地揭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琵琶女因“平生不得志”而“千呼万唤始出来”,又通过琵琶声调的描写,表现琵琶女的高超弹技。用手指叩弦(拢),用手指揉弦(捻),顺手下拨(抹),反手回拨(挑),动作娴熟自然。粗弦沉重雄壮“如急雨”,细弦细碎如“私语”,清脆圆润如大小珠子落玉盘,又如花底莺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述。“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旋律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拨一画,戛然而止。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第三部分写琵琶女自述身世。从“沉吟放拨插弦中”至“梦啼妆泪红阑干”:诗人代商妇诉说身世,由少女到商妇的经历,亦如琵琶声的激扬幽抑。正象在“邀相见”之后,省掉了请弹琵琶的细节一样;在曲终之后,也略去了关于身世的询问,而用两个描写肖像的句子向“自言”过渡:“沉吟”的神态,显然与询问有关,这反映了她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等一系列动作和表情,则表现了她克服矛盾、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自言”以下,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互相补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异常生动真实,并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艺人们的悲惨命运。

第四部分写诗人深沉的感慨,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共二十六句写诗人,为第四段,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诗人和琵琶女都是从繁华的京城沦落到这偏僻处,诗人的同情中饱含叹息自己的不幸,“似诉生平不得志”的琵琶声中也诉说着诗人的心中不平。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感情浓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泪,也为千古失落者触发了一见倾心之机。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杰作,全文以人物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写诗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二句上会合。歌女的悲惨遭遇写得很具体,可算是明线;诗人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随琵琶女弹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断变化而荡起层层波浪,可算是暗线。这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情节波澜起伏。它所叙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发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鸣,语言美而不浮华,精而不晦涩,内容贴近生活而又有广阔的社会性,雅俗共赏。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人。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后迁任左袷遗、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8),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因越职言事被贬为江州司马,历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刑部尚书等。

会昌六年(846年)去世,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白居易诗文俱佳,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诗语言通俗,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有《白氏长庆集》传世。被后人称为“诗王”“诗魔”。

篇7:新《琵琶行》文章欣赏

新《琵琶行》文章欣赏

序:丙戌初冬闲无事,纵情网海戏龙虾。巧遇浪边海螺女,闻歌暗访进渔家。自言本是农家女,曾育桃李满天下。是夜长歌互对答,胸中菩提暗开花。冬去春来枫林晚,几度缠绵夕阳下。才疏不与司马比,再借古格填新话。

冬日冷屏放键飞,独钓寒江释心扉。欲借神龟离岸去,愿随海市梦一回。巧遇仙音管弦唱,诘语暗对泪双飞。自叹今生情路曲,扬帆追尾暗相随。近舟欲问闺中事,未语朱唇笑先回。奴女今生平淡淡,柴米油盐无波澜。常喜水边掷卵石,静观涟漪动心弦。相逢萍水无它谢,愿邀郎君上我船。清茶不解待客意,扬帆沽酒白云边。

夸父追日终如愿,狂饮数杯再扶弦。弦弦道尽辛酸苦,声声忧忆初时恋。南湖伴读心无忌,桂子山下戏逐欢。欲结今生百年好,不意天真摧愿残。硬汉难改旧时习,缘尽仅为酒与烟。离情伤筋动骨痛,伊人婚后常苦咽。一封晚信动容出,摧折儿男泪几年。

听罢吾言良久泣,扼婉长叹窦娥冤。怜女也有清纯版,当忆那年雪地恋。一曲悲歌神鬼泪,余音袅袅十几年。感叹悲情填词应,聊表今生相遇缘。枫林深处几度唱,晚霞枝头数夜欢。

谁言网络无真意,情至浓时无话言。常恨奈河皆忘渡,为君翻作来世篇。三生石上无佛引,我自横舟待河边,茅屋几间早搭建,桑麻勤种好养蚕。天涯苦无静土栖,结茧正可共缠绵。

篇8:七言古诗琵琶行欣赏

七言古诗琵琶行欣赏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元和十年,

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

送客湓浦口,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

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

本长安倡女,

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

委身为贾人妇。

遂令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

自叙少小时欢乐事,

今漂沦憔悴,

转徒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

恬然自安,

感斯人言,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凡六百一十六言。

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

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

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

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炉。

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消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

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

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

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

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

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舱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

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

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

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

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

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清衫湿。

篇9:白居易的《琵琶行》名句欣赏

白居易的《琵琶行》名句欣赏

诗人白居易通过描写琵琶女的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为他们感到伤怀外,也是对自己的人生的感慨。

欣赏: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①这两句描写了在宾客们叫了很多次以后琵琶女才缓慢出场的情景。②“千呼万唤”极写诗人一行邀请歌女的急迫心情,也暗示了上句“忽闻水上琵琶声”对客人们产生了特殊的吸引力,为下文对琵琶女的高超技艺的描写埋下了伏笔。“始出来”,就是歌女缓缓走出来,步履迟疑,有些勉强,与客人们的“千呼万唤”形成了强烈的反差。③“犹抱琵琶半遮面”是歌女出场后一种羞涩腼腆的神态,其拘谨压抑状态活灵活现,跃然纸上。(这让人好生奇怪,一个靠卖唱的歌妓怎么会这么怕见客人呢?已经呼叫了很多遍,才慢慢腾腾地出来,出来以后吧,还用琵琶遮挡住半个脸?这些反常的举止,和上文的“欲语迟”,加上“半遮面”不得不叫人产生极大的.疑问,这个女子恐怕不会是一个普通歌女吧?巨大的悬念,由此产生。)④作者用“千呼万唤”“半遮面”这些细节把琵琶女初次出场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逼真传神,而且曲折细腻地揭示出了琵琶女复杂的内心世界,把浔阳江头,秋月之下这位琵琶女子描绘得矜持娇羞,腼腆稳重,气质不凡,自然可爱,让人产生无限爱玲之情。表现出白居易高妙的描写技艺。⑤这两句早已引起后人的喜爱和应用。把“千呼万唤始出来”来比喻众人非常关注的事物很久很久才能出现;用“犹抱琵琶半遮面”来比喻那些已经公开的事物还不能完全了解真相。这说明经典名句给子孙后代产生的影响是多么深远,产生的精神力量是多么巨大!

欣赏: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① 这两句是对琵琶声短暂间歇时产生的主观感受。②”别有“一句是上承”声暂歇“而来,在诗人的感受中,暂时停下的琵琶演奏,好像是琵琶女心中涌现出无限的幽愁暗恨。其实,诗人此时何尝没有”幽愁暗恨“呢?这实际上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翻版。③”无声“一句,使用了反衬的手法,以”无声“衬”有声“,当一个人心里憋屈了一言难尽的幽愁暗恨的时候,不说更比说能够让人理解和明白。此时”无声“比”有声“更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这种留下一段空白,余韵无穷的艺术意境,表达的感情更加深沉悠长。④这两句与其说是对琵琶声的描绘,倒不如说是诗人自己忧愁暗恨的诉说,真是”相逢何必曾相识“啊!⑤正因为诗人准确地捕捉住了某种特殊时刻人们产生的特殊感受,使广大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因而”此时无声胜有声“被今人常用来比喻人与人之间心有灵犀,无需用语言交流,不说比说更好。我们不得不再次赞叹经典名句所产生的无穷魅力!

欣赏: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① 这两句是侧面烘托琵琶女演技高超所产生的无穷魅力。② ”东船西舫“表明地域广阔,显然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描写阔大江面上的人们都被琵琶乐曲所吸引,都在静静地欣赏,这也是以”无声“衬托”有声“。③”唯见“一句,形象逼真地描绘出了聆听琵琶时那种全神贯注的神态,听众无完全陶醉的忘记了一切,目不转睛地盯着江心明月,从明月变成白月,这是何等的仙乐!④这两句是从景物到人物两个方面的进行的侧面描写。

琵琶行原文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生平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抺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妬。武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求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红妆泪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喞喞。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城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高中《琵琶行》原文

2.《琵琶行》古今异义

3.白居易的《琵琶行》全文

4.《琵琶行》名句及赏析

5.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原文

6.分段解析《琵琶行》

7.《琵琶行并序》课后练习答案

8.赏析白居易的《长恨歌》与《琵琶行》

9.《琵琶行》作品赏析

相关专题 琵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