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逆向思维广告的例子

Juline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Juline”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逆向思维广告的例子(共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关于逆向思维广告的例子

车(“想想小的好” 篇,1959年,美国)

美国《广告时代》评选出的“20世纪全球广告成功案例100强”中名列第一,伯恩巴克(Bernbach)作为创办人之一的广告公司(Doyle Dane Bernbach - DDB)为大众汽车在1959年推出的平面广告 “想想小的好” (Think Small),运用逆向思维的创意策略,一反美国一味追求“大”的思维,突出一个“小”字,为大众“甲壳虫”汽车在美国成功开拓了“二战后”的巨大市场。

篇2:关于逆向思维的例子

孩子不愿意做妈妈留的课外作业,于是妈妈灵机一动说:“儿子,我来做作业,你来检查如何?”

孩子高兴的答应了,并且把妈妈的“作业”认真的检查了一遍,还列出算式给妈妈讲解了一遍。

只是他可能不明白为什么妈妈所有作业都做错了。

篇3:关于逆向思维的例子

一个自助餐厅因顾客浪费严重而效益不好,没办法餐厅规定:“凡是浪费食物者罚款十元!”结果生意一落千丈。

后经人提点将售价提高十元,规定改为:“凡没有浪费食物者奖励十元!”结果生意火爆且杜绝了浪费行为。

篇4:逆向思维的经典例子

美国有一种蒂茄酱,跟同类产品比起来,浓度太高,特别稠,很多家庭主妇在使用时,总觉得不方便,市场前景不被看好。起初,经销公司想重新研制配方,降低浓度,重新生产,但又觉得十分困难,风险又大。于是,他们认为,产品的缺点,其实正是它的优点。因为浓度高,说明番茄酱的成分多,水份少,营养更加丰富,味道更加纯正。于是,他们加大宣传力度,使这种观点家喻户晓。很快,其市场占有率跃居同类产品榜首。

有时,按照常理,“循规蹈矩”地搞营销,往往成效甚微,甚至蚀了老本。倘若打破常规,逆向思维,独辟蹊径,想人之所未想,为人之所未为,很可能会出奇制胜。

篇5:有关逆向思维的例子

凤尾裙

某时装店的经理不小心将一条高档呢裙烧了一个洞,其身价一落千丈。如果用织补法补救,也只是蒙混过关,欺骗顾客。这位经理突发奇想,干脆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精于修饰,将其命名为“凤尾裙”。

一下子,“凤尾裙”销路顿开,该时装商店也出了名。逆向思维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无跟袜的诞生与“凤尾裙”异曲同工。因为袜跟容易破,一破就毁了一双袜子,商家运用逆向思维,试制成功无跟袜,创造了非常良好的商机。

会计

一位朋友在一家外企做会计。公司的贸易业务很忙,节奏也很紧张,往往是上午对方的货刚发出来,中午帐单就传真过来了。随后就是快寄过来的发票、运单等。朋友的桌子上总是堆满了各种催款单。

催款单太多了,都是千篇 一律地要钱,朋友常有不知该先付谁的好,经理也一样,总是大概看一眼就扔在桌上,说:“你看着办吧。”但仅有一次是马上说:“付给他。”那是一张从巴西传真来的帐单,除了列明货物标的、价格、金额外,大面积的空白处写着一个大大的“SOS”,旁边还画了一个头像,头像正在滴着眼泪,简单的线条,但很生动。

这张不同寻常的帐单一下子引起朋友的注意,也引起了经理的重视,他看了便说:“人家都流泪了,以最快的方式付给他吧。”经理和这位朋友心里都明白,这个讨债人未必在真的流泪,但他却成功了,一下子以最快速度讨回大额贷款。因为他多用了一点心思,把简单的“给我钱”换成了一个富含人情味的小幽默、花絮,仅此一点,就从千篇 一律中脱颖而出。

两个儿子的生意

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开染布作坊,小儿子做雨伞生意。每天,这位老母亲都愁眉苦脸,天下雨了怕大儿子染的布没法晒干;天晴了又怕小儿子做的伞没有人买。

一位邻居开导她,叫她反过来想:雨天,小儿子的伞生意做得红火;晴天,大儿子染的布很快就能晒干。逆向思维使这位老母亲眉开眼笑,活力再现。

村里不让进

在战争时期,有一个小八路,运用逆向思维成功地闯过了敌人的种种关卡,把重要情报送到了目的地。事情是这样的:在八年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次,敌人把一个村庄包围了,不让村里的任何人出去,派了一个伪军在村子通向外界的唯一通道----一个小桥上把守。

正巧村里有一个重要的情报要报告给在村外的八路军领导人,在敌人看守如此严密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把情报顺利、又安全送出去呢?村里的一个小八路,勇敢地担当起这个任务,这个小八路在黄昏时趁着夜色的掩护,悄悄的来到了小桥旁边的芦苇地,躲藏了起来,他认真地观察小桥上发生的一切,他注意到守关卡的敌人打起了瞌睡。

凡是由村外的人来,他总是头也不抬就说,回去,回去,村里不让进,如此几次,小八路心里有了主意,于是小八路,钻出了芦苇地,悄悄接近并上了小桥,就在敌人抬头发话之前他突然转身向村里的方向走来,并且故意把脚步声弄得挺大,敌人听到后,还是头也不抬的说,回去,回去,村里不让进,结果小八路顺利过关把情报安全的送了出去,为部队打胜仗立下了汗马功劳。

野马

60年代中期,当时在福特一个分公司任副总经理的艾科卡正在寻求方法,改善公司业绩。他认定,达到该目的的灵丹妙药在于推出一款设计大胆、能引起大众广泛兴趣的新型小汽车。在确定了最终决定成败的人就是顾客之后,他便开始绘制战略蓝图。

以下是艾科卡如何从顾客着手,反向推回到设计一种新车的步骤:顾客买车的惟一途径是试车。要让潜在顾客试车,就必须把车放进汽车交易商的展室中。吸引交易商的办法是对新车进行大规模、富有吸引力的商业推广,使交易商本人对新车型热情高涨。

说得实际点,他必须在营销活动开始前做好小汽车,送进交易商的展车室。为达到这一目的,他需要得到公司市场营销和生产部门百分之百的支持。同时,他也意识到生产汽车模型所需的厂商、人力、设备及原材料都得由公司的高级行政人员来决定。艾科卡一个不漏地确定了为达到目标必须征求同意的人员名单后,就将整个过程倒过来,从头向前推进。

几个月后,艾科卡的新型车,野马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了,并在60年代风行一时。它的成功也使艾科卡在福特公司一跃成为整个小汽车和卡车集团的副总裁。

相关专题 例子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