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公需说

Winnie爱画画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Winnie爱画画”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公需说(共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公需说

又称“公共福利说”。17世纪资本主义初期,以德国重商主义旧官房学派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种税收根据理论。该学说认为,国家职责在于满足公共需要和增进公共福利,而国家要尽其职责必须有各种必要的物质资料,这就产生了政府的公共需要,税收即是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条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税收存在的客观依据就是源于社会的公共需要,不然的话,税收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提出增进公共福利作为课税根据,是比较进步的税收理论。在当时代表了资本主义初期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国家横征暴敛,任意使用课税权的一种思潮。

篇2: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义务说

将税收看作是人民对国家应尽的一种义务的学说。该学说源于19世纪初期盛行于欧洲的国家主义。国家主义认为,人类为了共同生活,必须组织国家,国家是人类社会组织的最高形式。人民是国家共同体的成员,个人的生活有赖于国家的存在。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就应该具有征税权,这种征税权是国家生存的条件。在国家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德国的一些学者在税收理论上反对以社会契约说为基础的交换说、保险说,提出纳税是人民应尽的义务,任何公民不得例外。“义务说”从国家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具有征税权,可以强制公民缴纳赋税,从而提出公民纳税只是他们应尽的一种义务的税收根据,是一种离开国家阶级属性的税收学说。

篇3: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保险说

国家课税被认为是国家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民向国家缴税类似投保人向保险公司缴纳保险费一样的一种税收根据理论。此学说是18世纪法国的梯埃尔等代表人物提出来的。该学说认为,国家的存在是保护人民,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国家的保护,人民向国家纳税,犹如投保人向保险公司缴纳保险费用一般,人民应依据所受保护的利益大小按比例纳税。此学说就一般道理而论似乎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实际上,国家的活动,完全不同于保险公司,人民纳税并不与其受国家保护的利益成比例。

篇4: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掠夺说

是将税收看作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掠夺其他阶级财富的手段的一种学说。该学说认为,税收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公共需要,不过其性质不是义务的分担,而是强制性的掠夺。这一学说是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圣西门以及历史学派的人物提出来的。这种学说与“公需说”的相同之处是,都把税收看作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公共需要。“掠夺说”有其独到之见是认为税收是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对其他阶级的一种强制性掠夺。

篇5: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金融市场

由资金供求双方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运用各种金融工具融通资金的领域或场所。金融市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地讲,金融市场是资金供货及有价证券的买卖市场。广义地讲,金融市场不仅仅是资金供求双方通过借贷或交易融通资金的场所,而且包括由一切金融工具和资金供求者所形成的供求关系。按照不同的标准,金融市场可以分成若干类。从金融市场的场所划分,可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由金融工具和供求双方所构成的借贷或交易的场所表现为“有形市场”,而由一切供求关系所形成的市场范畴则是抽象的“无形市场。从金融交易的直接性划分,可分为直接金融市场和间接金融市场。通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沟通资金借贷或交易双方,完成社会供求活动,称为间接金融市场;不需要媒介机构,由借贷或交易双方直接接触完成供求活动所形成的则是直接金融市场。以金融工具的期限划分,可分为短期金融市场和中长期金融市场。期限在1年及1年以下的交易是在短期金融市场完成的;期限在1年以上的交易则是在中长期金融市场上交易,按照地域划分,可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按照交割期限特点划分,可分为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按照交易对象划分,可分为票据市场,贷款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金融市场包括各种不同工具的借贷和交易,按照不同种类和内容划分,金融市场包括三类:(1)资金市场。主要有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类。货币市场又包括银行拆借市场、票据贴现市场、存单市场、短期市场等。资本市场包括中长期市场、有价证券市场。(2)外汇市场。主要有现汇市场和期货市场。(3)黄金市场。包括现货市场、期货市场。金融市场的主体是资金,参与者包括政府、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公司企业、个人、各种基金会等。金融市场的价格有多种:借贷利息率、贴现率、汇价、股价、债券价格、各种期权期货价格、金价等等,这些价格在竞争中自发形成。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已初具规模。现已包括同业拆借市场、资金借贷市场、国库券转让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等。

篇6: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财政补贴

国家财政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支付给企业或个人,从而产生收入效应或替代效应的无偿支出。财政补贴按政策目的分,有价格补贴、房租补贴等;按受影响经济活动分,有对生产的补贴和对消费的补贴;按接受主体分,有对企业的补贴和对个人的补贴;按受补者的感觉分,有明补和暗补两种形式。财政补贴是财政调节经济过程派生的一种形式,是财政调节经济的特殊手段。它的调节作用有两个特点:(1)覆盖面宽、选择性强。(2)调节作用具有单向性。财政补贴的调节作用只局限在被调节的客体上,一般不会发生向调节客体相关方面弹跳现象。它是通过国家以被调节对象单方面给予利益的形式来实现调节作用,并不影响与之相关方面的利益。财政补贴手段的使用程度,受财政负担能力的限定。在我国现阶段,财政补贴主要是指国家对经营粮食、蔬菜、肉蛋、水产、农药、化肥等人民生活必需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某些其他产品的国有企业,由于价格制度的原因发生政策性亏损时所给予的资金补贴,也包括对城镇居民基本生活给予的某些补贴等。

篇7: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总预算

指中央各级政府将本级政府和下级政府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汇总编成的预算。国外的总预算一般有两个含义:(1)从预算科目的分合看,总预算就是政府收支的综合计划;(2)从部门预算的分合看,总预算就是各部门预算的汇总。在一些国家中,各级总预算之间是彼此独立的,国家总预算(中央综合预算)不包括地方总预算。如英国、美国、法国等。我国设立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辖市(自治区、直辖市辖区)、县(自治县、市、旗)、乡(民族乡、镇)5级总预算。每级总预算都是本级政府预算和下级政府总预算的汇总。如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是由省直属各部门(含直属单位)预算和省辖市(自治州、直辖市辖区)总预算组成;国家总预算是由中央各部门(含直属单位)预算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预算组成。

篇8: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国内生产总值

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减去进口货物和服务。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区别是计算范围不同。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国民原则计算的,即不论是在本国或外国,只要是本国居民从事于投资劳动所得的收入均计算在内;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国土原则计算的,即不论是本国居民还是外国居民,只要在本国内从事投资、劳务所得的收入均计算在内。用公式表示:

国内 本国居民在国外投 外国居民在本国投资

国民生产总值= 生产 + 资所产生的社会最终 – 所产生的社会最终产

总值 产品价值和劳务收入 品价值和劳务价值

国民 外国居民在本国投 本国居民在国外投资所

国内生产总值= 生产 + 资所生产的社会最终 – 生产的社会最终产品

总值 产品价值和劳务价值 价值的劳务收入

因此,本国居民在国外从事投资、劳务的收入(等于或小于)外国居民在本国从事投资、劳务的收入,则国民生产总值大于(等于或小于)国内生产总值。

篇9: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国民生产总值

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简称。反映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非常住单位。同时,国外生产所创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等形式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从而产生了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减去付给国外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不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生产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则是一个收入概念。国民生产总值同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的区别。从核算范围看,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都只计算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而国民生产总值除计算物质生产部门劳动成果外,还计算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成果。从这三个指标的价值构成看,社会总产值计算了社会产品的全部价值;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增加的价值,即增加值,不计算中间产品和中间劳务投入的价值,而国民收入除了不计算中间产品价值外,还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价值,即只计算净产值。

篇10: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综合国力

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全部实力、潜力及其在国际社会中所起影响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地理、人口、资源、经济、科技、政治、外交、军事和意识形态等。综合国力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强与弱、富与贫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和水平是反映该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所的《社会指标》课题组,建立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社会结构、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等四个部分的指标体系,分解为16项指标包括:(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农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3)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4)出口总额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5)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6)非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的比重;(7)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以上各项为社会结构);(8)中学生占12—17岁年龄人口的比重;(9)大学生占20 —24岁年龄人口的比重;(10)人口自然增长率;(11)平均预期寿命;(12)婴儿死亡率(8—12项为人口素质);(13)平均多少人有一个医生;(14)平均每人每天摄取的热量;(15)通货膨胀率;(16)人均能源消耗量。

相关专题 注册税务师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