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词汇和词法成因的解释

再也不跑路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再也不跑路”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词汇和词法成因的解释(共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词汇和词法成因的解释

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词汇和词法成因的解释

体验哲学(主要可概括为三条基本原则: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是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尤其强调心智的体验性,这对于语言的成因具有较大的解释力.本文将进一步论述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在词汇层面(词汇建构和词法范畴)上的解释力.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人类的'概念始于对自身和空间(包括地点、方向、运动等)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隐喻等认知策略逐步形成了人类的概念系统,这一基本观点同样可以用来解释语言中词汇和词法是如何建构而成的,从而进一步为批判语言自治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作 者:王寅 李弘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苏州,251021 刊 名:外语学刊  PKU CSSCI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年,卷(期): “”(2) 分类号:H4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体验哲学   语言起源   词法  

篇2:体验哲学与认知语言学

体验哲学与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研究在国内外方兴未艾.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本文评述了体验哲学的背景、重要原则及其对认知语言学的影响.

作 者:杨彬 于杰 Yang Bin Yu Jie  作者单位:杨彬,Yang Bin(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于杰,Yu Jie(潍坊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潍坊,261061)

刊 名: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EDUCATION INSTITUTE 年,卷(期): 23(3) 分类号:H0-05 关键词:体验哲学   认知科学   认知语言学  

篇3:认知语言学对多义现象的解释

认知语言学对多义现象的解释

一词多义是人类语言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理论对英语多义现象产生的的原因和机制进行分析,认为一个词的多个义项是从一个原型义项演变过来的',而各个义项是在认知的基础上通过隐喻、转喻而生成的.

作 者:张肖 胡丽娟  作者单位:张肖(许昌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河南,许昌,461000)

胡丽娟(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湖北,武汉,430223)

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8 “”(1) 分类号:H0 关键词:原型   一词多义   隐喻和转喻  

篇4:认知语言学哲学观的几点思考

关于认知语言学哲学观的几点思考

本文从人类的认识论发展史、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以及认知科学等方面思考认知语言学的哲学观:从人类的认识论发展史来看,所谓“第一代与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划分值得商榷;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所谓“心智的体验性”存在着认识方面的片面性,其合理部分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已有阐述;所谓“认知的.无意识性”则违背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认知科学观也有差距.

作 者:黄和斌 HUANG He-bin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210097 刊 名:外国语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年,卷(期): “”(4) 分类号:H0-05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的哲学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认知科学观  

篇5:浅析认知语言学哲学基础与语言教学

论文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经验现实主义 认知模式 语言教学

论文摘要:认知语言学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哲学基础,随着研究的深入,认知语言学也提出了新的哲学观点,本文综合论述了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旨在进一步强调哲学对认知语言学发展的重要性及对语言教学的指导作用。

0 引言

认知语言学是近十几年来国际理论语言学界新兴的一个语言学学派或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其成熟的标志是第一次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在德国杜伊斯堡的召开和1990 年《认知语言学》杂志(Cognitive Linguistics)的出版。认知语言学是在反对以生成语法为首的主流语言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哲学基础和工作假设上都与主流语言学有很大差别。传统的客观主义哲学观与人类对范畴的认识不相符合,也无法建立起一个有效地解释人类认知和语言的意义的理论,因此认知语言学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要提出自己的新的哲学观点——经验现实主义。

1 认知语言学哲学基础

客观主义认为,人的语言和思维中所运用的符号对应于外部世界的实体和范畴,符号通过与外部世界的事物之间约定俗成的对应关系获取意义。这样形成的符号体系是外部世界的再现(representation),是客观现实的映射。客观主义这还将人的心理活动中包含想象色彩的成分全部剔除在外,比如隐喻、借代、主观意象(mental imagery)等都不应该进入人的概念领域(realm of concepts)。总之,客观主义者认为人的理性虽然来自对物质世界的感知,但理性不受人自身的生物功能和外部世界特性的制约,人的思维和推理是大脑中概念和理念(ideas)之间的关系运算,是绝对抽象的,无形体的(disembodied)。他们错误地将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截然分开,认为理性、思维、观念、理解是自主的,不受人的生理和物理环境的制约,人类心智是脱离主体的,超验的,不依赖认识主体的身体经验及其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

近年来,随着认知科学研究的深入,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对“概念范畴”(conceptual categories)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关于范畴、意义、思维和推理与以前不同非客观主义(non-objectivism)的观点。他们称之为经验现实主义或简称经验主义(experiential realism, experientialism)。这里的经验是指由人的身体构造以及与外部世界互动的基本感觉——运动经验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有意义的范畴结构和意向图式。经验主义认知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思维是不能脱离形体的(embodied),即用来连接概念系统的结构来自于身体经验,并依据身体经验而有意义;(2)思维是想象的(imaginative),因为那些不是直接来源于经验的概念是运用隐喻、转喻和心理意向的结果,这种想象力也不是脱离形体的,因为隐喻、转喻和意向都是以经验为基础的;(3)语言符号不是对应于客观的外部世界,而是与认知参与下形成的概念结构相一致。意义与推理也是基于以上概念结构与认知模式;(4)思维具有完型特征(gestalt properties),学习和记忆的认知过程依靠完型结构,而不是抽象符号的机械运算。

在经验现实主义哲学观里,意义被视为是最关键的,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词语(linguistic expression)和词语所传达的概念是怎样获取意义的。经验现实主义认为,意义和意义的结构都产生于我们的生活经验,包括身体经验、社会经验和文化经验等。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和我们作为生物体的特殊身体构造决定了有些经验是先于概念的产生就有自己的内在结构的。概念之先结构主要包括两类:一为基本层次结构,一为意向图式结构。认知模式与这两种概念之先结构相映衬,并由此获得自己的意义。

这种映衬构成人类知识的基础。经验现实主义还认为,我们通过理想认知模式ICMs(Idealised Cognitive Models)来构建知识,ICMs是一个有内在结构的复合体,其内在结构可以是命题性的,意向图式性的,也可以通过隐喻投射和借代投射建立起来。在那些没有清晰可辨的概念之先结构的域,尤其是抽象域,我们通过隐喻借来此种结构。这样一来,隐喻就为我们理解那些抽象域提供了途径。经验主义因此特别重视隐喻对人类认知体系和语言形成的作用,因为隐喻将理性(reason)和想象结合起来。

2 认知语言学哲学基础与语言教学语言作为一种认知模式,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哲学基础的影响。语言教学是一种调动学习者主观思维的活动,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自身的经验、想象、脑海中已构成的图式模式。如上所诉,语言教学者在教授语言的过程中要重点解决的词语和词语所传达的概念是怎样获取意义的。而意义和意义的结构都产生于我们的各种生活经验中。语言教学因此更要重视对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经验的运用,以获得语言内容的最大吸收和语言意义的最深理解。哲学是语言学的基石。认知语言学把经验现实主义作为哲学观。经验主义承认客观存在的现实性,但认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是来自于外界实体的对应,而是来自对现实世界的经验。语言是人类一般认知活动的结果, 其结构与功能是人类经验的产物,与客观世界之间并没有直接对应关系,语言的中介是人类经验所促动的人类概念。人的身体构造、身体经验及社会经验会对人的人之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F. Ungerer & H. J. Schmid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2]Janssen T. & G. Redeker (eds) Cognitive Linguistics: Foundations, Scope and Methodology [C]. New York /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

[3]Johnson, M. The Body in the Mind: 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 Imagination and Reason[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4]Lakoff 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5]Lakoff G. And M. Johnson Philosophy in the flesh[M].New York: Basic Books, 1999.

[6]Langacker R.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 1.[M].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7]Langacker, R Assessing Cognitive Linguistic Enterprises[J].In Janssen, T & G. Redeker (eds),1999.

[8]Tomasello, M. The New Psychology of Language [C].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

[9]张辉、祝良 认知语言学概述[J].外语研究,1999(2).

[10]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1]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篇6:分析哲学与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理论问题

分析哲学与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理论问题

自然语言与人类各种知识和认知形式的建构密切相关.语言在分析哲学研究对象中所占据的地位和所发生的作用行使着决定性功能.哲学与语言学的结合是语言被纳入认知研究的标志,从而导致认知理论的产生.不考虑语言问题,认知问题便不可能得到解决.语言意义的终极研究意味着认知理论的最大限度发展.认知是人类精神的家园并存在于语言之中,每一项认知行为都必须具有解释主体个性的参与,同时这一行为只有借助语言才能实现.为此,须要对认知过程中的`语言和对成为研究对象的语言作出评价,并将语言视为人类社会的认知形式.

作 者:隋然 Sui Ran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37 刊 名:外语学刊  PKU CSSCI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年,卷(期): “”(3) 分类号:B089 关键词:分析哲学   认知理论   语言意义   解释主体  

篇7: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英词汇教学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英词汇教学

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核心、难点,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是语言学习者熟练应用英语的先决条件.认知语言学是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学习者学习语言的.一门学科,积极借鉴认知语言学理论将会为词汇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本文简要阐释认知语言学范畴观的基础上探索其对英语词汇学习的理论指导作用,指出应该重视基本范畴词汇以及词汇的原型意义,遵循认知规律,科学有效地习得英语词汇.

作 者:雷华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外语系 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8 “”(36) 分类号:H3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英语词汇教学   隐喻  

相关专题 词法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