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15万岗位解“实习难、就业难”

小鹿哄哄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小鹿哄哄”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广东15万岗位解“实习难、就业难”(共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广东15万岗位解“实习难、就业难”

1.直接拨打广东共青团的联系电话:020-12355,或与所在地市团委联系。

2.审核通过:共青团将对用人单位信息及所发布的实习见习岗位进行审核。

3.分配账号:审核通过后,共青团将直接分配账号至用人单位,并发送操作指南。

篇2:广东15万岗位解“实习难、就业难”

1.官网注册:直接进入“展翅计划”官方网站zcjh.gdcyl.org或www.zcplan.cn进行注册。

2.审核通过:共青团将对用人单位信息及所发布的实习见习岗位进行审核。

一旦审核通过后,就可以登录账号发布岗位。岗位上线包括“双向选择”和“公益配岗”,在大学生选择岗位后,用人单位即可通过平台与大学生对接,自由协商,签订协议。经过岗前培训,大学生就可以上岗实习见习。

篇3:实习“不靠谱”就业有点难

离应届大学生毕业只剩下不到2个月了,

实习“不靠谱”就业有点难

。上周,记者调查采访了许多还没有找到合适岗位的毕业生,发现由于不少人的实习经验不“靠谱”,他们面临求职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依然是――工作经验。

学生:实习被当成了廉价劳工

学酒店管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杜林丽至今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她通过招聘会也应聘过不少本地酒店的管理职位,却一直没成功。“我去年过年前就被学校组织去了宁波的大酒店实习,实习了4个多月,可是实习的岗位是服务员,每天就是端盘子、抹桌子,并没有接触到太多酒店管理方面的工作。”小杜告诉记者:“回来找工作后发觉,服务员的实习经验对我找工作帮助很小,我自己都觉得如果要给我个领班干,我不一定干得了,但是要我继续当服务员,我也不能接受。”

在调查中,大部分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都没有学到真正有用的工作经验。有些学生是被当成了廉价劳工,被实习单位剥削劳动力,比如小杜这样的情况;有些则是学生自己不够积极主动,在实习期间混日子,

企业:距离单位需求差距很大

实际上,许多企业在招聘时,对毕业生的实习是很在意的。求职者往往会被问到,曾经做过什么?有什么体会?有过什么作品?参与过什么项目……

一科技公司需要计算机技术人员,负责招聘工作的陈鸿先生介绍:“我接触来应聘该岗位的应届毕业生中,有九成的实习时间不到2个月,他们的专业能力相当有限,就连计算机硬件的一些基本配置也不清楚,要适应岗位的需求是不可能的。”

许多用人单位都认为,毕业生实习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不仅没有对行业的一个全面了解,对应聘企业情况的基本掌握,对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也有限,距离单位的需求有很大差距。

专家:实习期间要做“有心人”

什么样的实习经验才能被用人单位认可呢?人力资源师吕芳认为:“无论干哪一行从一线基层开始是没错,但是只有基层的工作经验却要应聘管理岗位,那就很难了。”

吕芳说,比如酒店业来说,最底层的管理岗位就是领班,然后是各部门主管。大学生实习时,除开亲身体验服务员这样的基层岗位以外,也要用心留意领班和主管的工作流程和方式方法,即使你没干过,起码也有个大概的认知。在求职基层管理职位时,能说出个所以然来,机会就会大很多。“还未找到理想工作的毕业生,不妨先找找适合自己的见习岗位,或许待遇会要低一些,但是掌握了一定的见习经验后再求发展会要容易很多。”

篇4:广东:大学生就业难 容易感染情绪病

受病魔危害的不仅仅是农民工,就连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也在受到疾病的干扰,不过他们得的不是身体疾病,而是是精神上的,前两天,记者来到广东中山大学举行的毕业生招聘会上,看到多数同学在求职过程中,都产生了情绪困扰等问题。

招聘会现场有三百多家单位,提供职位约六千个,而前来求职学生有一万五千多人。象这个女孩子应聘的这个职位,起码要排队等一个小时。求职学生:很难忘的经历,上次很热这次很冷,都是无限的等待。

一场接一场的招聘会,无休止地排队、面试,使得不少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情绪问题。求职学生:精神压力大,会烦躁啊/会经常心情不好,自卑啊/看到别人签约了心里着急

据了解,不少高校都留意到这种现象,部分学校更建立了心理辅导机构帮助学生缓解就业压力,

中山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普通高校生身上,就算一些名校学生,同样会出现心理病。有的高校做过问卷调查,八成学生承认在就业期,情绪波动会较大。

就业情绪病编后

有高校做过问卷调查,八成的学生都承认在就业期间,情绪上会出现烦躁、紧张等情况。有关人士就提醒大学生,面对激烈竞争,可以经常和好朋友聊天,或去跑跑步打打球,通过这种方式去化解情绪困扰,而最重要还是要正确的自我定位,不要把就业的期望定的太高。

来源:新浪新闻

篇5:教育部严禁就业歧视 广东学生担忧“落地难”

教育部严禁就业歧视 广东学生担忧“落地难”

“985”“211”恐变招人“潜规则”

当前,2013年高校毕业生正处于求职择业的关键时期。近日,教育部发出的《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强调,凡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等。

记者连日采访获悉,广东大学生对教育部的新规定拍手称快,不过也有大学生担忧:部分企业可能把就业歧视变成招人“潜规则”。对此,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严格执行教育部政策,如果有发现就业歧视企业将列入“黑名单”,不准其进校园招人。

教育部

就业招聘严禁限定985、211高校

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遭遇的层出不穷的就业歧视问题,教育部《通知》特别强调,各地、各高校在组织校园招聘活动时,要加强对用人单位资质、招聘信息的核查,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凡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要做到“三个严禁”: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要加强对毕业生的法制教育,提高毕业生维权意识,积极创造条件,主动为毕业生提供求职、签约等方面的就业权益保障服务,切实维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同时,《通知》还要求,要把大力收集岗位信息作为当前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招聘活动场次和岗位数量进一步增长。

大学生

非985、211求职“苦头”多

“类似985、211、性别等歧视行为是相当不合理的,之前受歧视遭过这样的罪太多了!”大四的廖海彬同学对教育部此举拍手称快,他说,这样的措施早就该出台,希望能够早日改变求职中的不合理现象。

记者走访多位求职大学生了解到,目前我省毕业生遭遇的就业歧视主要是:非“985”“211”不收,非本地户籍另眼相待,明确不招女生等。

朱成方是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一名应届毕业生。去年找工作时,他就碰到一件令他很气愤的事。中部某知名报社明确要求“文字记者、文字编辑、视频记者等采编类需要985高校毕业”,而非985、211高校的学校的同学只能望“章”兴叹了,“这是一种非常不尊重学校和学生的行为”,朱成方说。

无独有偶,张巧裕是珠海一间独立院校的会计专业的应届生,不是985又非211的她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吃了很多苦头。“我在招聘会现场排了四个多小时,最后到了摊位上,却看见银行的招聘简章上用括号写着一行字:不含独立院校。当时真是欲哭无泪!”谈起去广州某银行面试的遭遇,张巧裕愤愤不平。

让张巧裕还郁闷的是,她去的招聘会,十个摊位上就有五六个摊位写着要求是“985”或者“211”院校。此外,虽然有的招聘简章上没有写“只要男生”,但是潜规则就是把女生去掉。她举例说,他们班20多个人去一家会计事务所实习,16个女生,4个男生,但是最后留下来工作的只有2个男生。

“很多民企不想招应届女生,因为怕以后要结婚、生育影响工作。”张巧裕补充道。

也有大学生认为,教育部出台这样的举措初衷是好的,但是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说,人才供大于求,企业在招聘过程中选择多,即使不在招聘信息中写明那些要求,也会在简历筛选过程中“过滤”掉他们,歧视肯定还是会存在的。

广东省教育厅

反对用“三六九等”标签忽悠学生

“坚决不允许出现就业歧视行为,一旦发现要严肃处理。”省教育厅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有关负责人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将严格执行教育部《通知》,在我省高校组织的招聘会中,决不允许出现限定985高校、211高校,以及性别、户籍、学历等字眼。如果发现企业有就业歧视行为,将严肃处理,纳入招聘“黑名单”,不允许企业再进校园招聘。

该负责人介绍,在企业进场招聘前,都会要求各高校严格审核,一旦发现企业违规行为就要坚决去掉。

“我们最担心就业歧视字眼,从‘明规则’变成‘潜规则’。”不过,这位负责人说,如果就业歧视行为变成企业招聘中的潜规则,对大学生更不利。学生辛辛苦苦投简历最后却发现被拒之门外,既浪费时间,又打击学生自信心。

该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媒体向社会广泛呼吁,企业招聘时要更有责任感,真正唯才是举,而不是用“三六九等”的标签去忽悠学生。

相关专题 广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