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物理实验教学

多肉葡萄少加冰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多肉葡萄少加冰”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医学物理实验教学(共15篇),欢迎大家分享。

篇1:医学物理实验教学

中医医学模式的思考【1】

【摘 要】 医学模式是对医学本质、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

本文主要从整体观念、以人为本、个体辩证和取法自然四个方面,讨论中医医学模式的主要内涵,并把中医医学模式总结为“天人整体医学模式”。

【关 键 词】 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中医医学模式;天人整体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medicai model)是人类对健康与疾病总体认识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医学本质、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

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活动和医学科学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每当社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医学模式也必然会随之发生相应的转变,这种转变的终极目标是运用医学模式思想的指导,最大可能地满足人类对健康的追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日见端倪,它割裂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考察人体,把人体看成一架精密的仪器,越来越精细的分科,无法看到作为疾病的人的整体。

所以,它无法解释有些疾病的心理、社会病因以及疾病造成的身心反应,无法解释生物学和行为学的相关性。

研究发现,各类致病因素中自然因素、环境因素、行为因素、心理因素等产生疾病的诸多因素构成比例已超过70%,生物因素不到20%。

中医学在其理论体系形成的同时树立起“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因人制宜”“治病求本”的医学观念,但是后世并没有将其总结为某种医学模式。

但在《黄帝内经》中明确提出了“医道”,是指导中医学发展方向和实践方法之意,其意义等同于医学模式。

随着近年来关于西方医学模式变更的讨论及对中西医结合问题的探讨,中医学的医学模式逐渐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

普遍认为中医学的医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内涵。

一、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的重要特点之一。

整体论不仅强调事物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而且认为事物和世界的本源是一个整体,各个部分都是由整体分化而来的。

中医学一贯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认为虽然疾病从表面上看是身体上的不良现象,但疾病的发生还与所处的环境、心理等因素相关。

要顺应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心身的相互沟通、相互协调,达到“天人相应”,和谐平衡。

因此,中医学强调人与自然的整体性,十分重视自然、社会、心理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二、以人为本

中医学的整体观是以“人”为核心的整体观,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人作为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思想属性的统一体来对待,把人的健康与疾病问题置于时间、空间、社会这个大环境中的核心来认识和考虑,即从人的生命、心神(包括心理和思维)、环境(包括社会、自然、精神环境)相统一上来认识和调理人的健康和疾病。

强调认识病要先认识人,治疗上主要依靠人体自身的康复能力,用药不过是借以调动人体自身组织的康复能力,调整重建体内外的平衡协调关系。

从这个角度讲,中医学是“人医学”模式,注重的是人的健康,而不仅仅着眼于对“病”的防治。

这种模式在发展水平上虽然还是朴素的,但在性质上比其他医学模式更符合人的实际。

三、个体辩证

中医学模式将“人”置于自然、社会整体的核心,既注重人的群体共性,又注意区分个体差异,形成“辩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模式。

证是中医学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依据,是疾病本质的反映。

而导致证不同的原因主要在于人体对病因的不同反映,也就是体质。

重视人的体质以及差异性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特色。

《素问·三部九侯论》说:“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通过对个体的灵活辩证,确立了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治疗观。

所以,中医学模式不是就病论病、就人论人的孤立、呆板的医学观,而是以联系、发展、变化的观点来指导医学实践的。

四、取法自然

在治疗上,现代医学执掌的是“极端式思维”,追求的是“对抗性”策略,要么抑制“病灶”“扑杀”病源;要么“阻断”异变,“挖出”病变组织。

中医学对待医学问题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取法自然。

治病方法主要以中药为主,也包括针灸、推拿、食疗、心理、体育等疗法,这些方法都是从自然着手来解决人的问题。

其中中药以天然植物、动物、矿物为主,而其他疗法如针灸、推拿等,既不损害人体的自然结构及形态,也无明显毒副作用,属自然疗法范畴。

中医治病并非着眼于病本身,而是运用自然之理、自然之法,以恢复人体的平和协调状态。

综上所述,中医学模式构筑于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观及其方法论之上,其中蕴含着丰富而合理的科学内涵。

以上四点基本涵盖了中医学模式的主要精神。

基于上述特点,笔者认为中医学模式可以概括为“天人整体医学模式”。

这种模式能够从宏观和整体上运用联系、辩证、综合的方法把握健康与疾病问题。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西方医学模式由单一转向复合的整体医学模式背景下,中医学的整体医学模式将显现出巨大的生命力,为人类生命科学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良荣. 聚焦卫生改革[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9~33.

[2] 文国英,杨集群. 浅谈中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J]. 当代医学,(22).

篇2:医学物理实验教学

摘要:医学物理学是现代医学科学和物理科学交叉的学科。

医学物理实验也是高等医学院校必修的课程内容。

本文将首先阐述目前医学院校中医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提出几点关于改革医学物理教学实验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 医学物理实验 教学

一、医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1.单一的教学模式,降低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进行科研研究的能力。

篇3: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

[摘要]为适应新世纪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总结多年实验教学经验,对实验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了改革,开发了以“综合性实验-讨论式教学”为特色的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

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查阅资料,进行实验设计,然后组织实验讨论,确定实验方案,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全部实验过程的教学形式。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 实验教学; 实验讨论; 教学新模式

生物化学(简称生化)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而生化实验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能力的重要手段。

许多医学院校为了避免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在生化实验教学中通过增加教学投入,调整内容增加学时,加大考分占总考分比例等方法使生化实验教学的效果大大改善,学生的积极性也极大地调动起来了。

在总结这些改革措施的基础上,我们对生化实验教学新模式如构建生命科学实验室、虚拟实验的引入等进行了一些探索。

1 应进一步加大对实验教学的投入

医学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除依赖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外,还需要生化的原理和技术的支持。

现代生化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要使学生掌握这些新原理和新技术就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生化中的一些实验如SDS-PAGE法测蛋白质分子的质量、等电聚焦测定蛋白质等电点、免疫转移电泳等都需要先进的层析系统和电泳系统供学生完成实验,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对实验做出恰当的评价。

另外初级分子生物的实验[1],如质粒DNA的提取和酶切鉴定、DNA体外重组等也需要PCR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冷冻干燥仪、紫外透射仪、凝胶图象扫描仪等设备。

实践证明:一流的实验室环境和一流的仪器设备是教学和科研迅速发展的基础和支柱,对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提高实践经验,启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在学科群的平台上运行生化实验

生化的基础是医用化学,随着生化的进展多集中在核酸、酶、蛋白质这些生物大分子的研究上,于是出现了分子生物学这个分支。

因此可以认为医用化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是一以贯之或相近相通的。

为此,我们可考虑建立一个与这三个学科均相关的生命科学实验室[2],就医用化学和生化来讲,光度分析、层析电泳等方面仪器和操作都基本一致,而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的结合就更是不胜枚举了,我们就可以通过生命科学实验室实现集约化管理,不但使教育资源得到了共享,还改变了在人、财、物方面的浪费。

如果创建这样的一个实验室时机尚未成熟,我们也可考虑开展一些综合性的实验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联系起来,了解这些实验在生命科学的运用。

如从组织中抽取酶蛋白、纯化并检测这个过程中酶活性的变化[3],这样的一个实验包括了从生物体抽取蛋白质技术,离心与盐析技术,离子交换层析技术和测定酶活性技术等技术,不但使学生的知识更好地衔接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使他们对生物制品提取全过程有了完整清晰的了解。

3 引入虚拟实验、命题设计型和自选设计型实验

随着电化教学的发展,不少学校采用老师只介绍实验内容,而具体实验过程被拍成录像展示给学生这样一种教学方法,结果证明:实验不但变得生动,教学效果也更好。

现代军事常用模拟的方法进行日常演练,这也提示我们建立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可将生化实验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虚拟化。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互动手段对于一些费时耗资的生化和“真刀真枪”的实践操作结合,使学生既掌握了实验原理,又训练了动手能力。

另外,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还可以建立网上素材库,把生化学习和实验相关的背景知识、新研究进展等上载到素材库,可供学生学习和参考,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了学生自学的能力[5]。

命题设计型实验就是在生化实验教学中,由教师布置题目,并推荐参考文献或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相关数据库,学生自己设计完成实验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设计题目时不妨把生化知识和技术和临床病理联系起来设计一些题目,如家兔糖尿病模型及相关生化指标的测定等题目,这样不但为学生以后的临床课打下铺垫,还可以锻炼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词查找资料,收集并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和掌握一些常用文献检索的技巧,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自选设计型实验要求教师先讲授实验设计的原则、方法及其注意事项,然后学生分组自选题目,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设计好后可由全班讨论,最后教师进行评价,筛选出一些现有实验条件允许的实验来实施,并总结讨论[6]。

这不仅可以考察学生综合实验能力,还对培养学生的科研思路和科研方法大有裨益。

当然这样的实验对学生要求比较高,对于年级较高的学生更为合适。

4 做所以实验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在生化知识爆炸式发展的今天,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全面加强素质教育,“学生主体式引导教学法”应运而生。

这种教学法是通过在实验教学中,突破限制,让学生来讲解实验相关内容,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解难,在其他同学的相互帮助协调下完成的。

在实验结束后再让学生到讲台上总结,最后对于实验中遇到的难点和疑问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

这样做使学生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人,改变了以前的被动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在预习和做实验过程中倍加认真,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及时提问求答。

这种教学不但使教学效果提高,还培养出一种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学生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自觉性明显增加,并且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有经验证实这样的教学对形态学实验教学有效[4]。

21世纪是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培养出知识面广、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式全面发展人才,是医学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在生化实验教学中如何为实现这个目标而服务,这就需要我们摆脱某些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一些大胆的尝试和实践,并且不断地总结、改善和完整,最终使生化实验教学更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与需要。

参考文献

[1] 胡晓艳,吴伟芳,孔峰,等.对生物化学实验课改革的认识[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5(3):286.

[2] 倪衡建,刘杰,徐立,等.在学科群平台上运行生命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4(4):331.

[3] 于丽莉,徐悦,沈文红,等.探索加强学生生化实验中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J].基础医学教育,2002,4(1):42.

[4] 董炜.把实验台变成讲演台[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5(2):168.

[5] 王蕾,郑晓珂,杨丽萍.中医药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18(6):51.

[6] 李平发,谷兆侠,李西兴,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新模式理论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02,4(2):143.

篇4: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

摘要:生物化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实验课的开设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我们将虚拟实验教学、在线教学(e-learning)融入到生化实验教学中,成为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补充。

本文主要阐述了实验教学改革中不同教学方法的优点及不足。

关键词: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虚拟实验教学;e-learning平台

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及方法来研究生命现象,阐明生命现象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在医学院校所开设的生物化学课程在内容上和理工科院校的有较大的不同,增加了许多医学内容,与其他医学课程内容紧密联系,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医学生物化学的内容较深,涉及范围广,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单纯只局限于书本知识的话,学生很难透彻理解所学内容。

在现今社会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学生们除了学习医学理论知识以外,还必须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生物化学实验课的开设,给了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全过程的机会,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结果分析能力及严谨的科研作风,加强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视野,并为将来从事科研实践活动打下基础[1]。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也需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改革更新。

一、课堂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医学生的动手能力必不可少

现今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已经不单纯是掌握好书本知识,更多的是需要如何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生产中。

作为一名成功的医生,除了掌握丰富的临床知识以外,具备出色的动手操作能力尤为重要。

篇5:分析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物理实验教学

一、医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1.单一的教学模式,降低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进行科研研究的能力。但是现在高等院校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受到了课程安排和实验条件的限制,非常缺乏在实验方面的操作和研究,在加上陈旧的教学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很难认识到医学和物理学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这样非常不利于医学院校的学生对物理的求知欲和兴趣。

2.实验设备落后,达不到实验效果

现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医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都是模仿的工科院校的物理实验体系,没有体现出医学物理实验的特殊性,多是注重理论讲解,忽视实用意义的验证性实验模式,和医学生之后所学的专业课程没有很大的`关联性。比如CT,核磁共振成像、隧道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很多科技在医学临床上都有很广泛的使用,但是在医学物理实验中都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进程。

二、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

1.认识到医学物理实验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对医学物理实验的兴趣,老师可以向学生说明物理和医学存在的必然联系。比如,光学和影像专业的联系、流体力学与检验专业的联系、以及原子物理和药学专业的联系等。在向学生讲述理论定理的时候,可以介绍理论的来源,使用怎样的方法能够对理论的正确性进行验证,并向学生介绍我们院校能够进行这个实验的仪器设备。在进行实验之前就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2.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形式

对传统医学物理实验内容进行改革加强实验内容和医学方面的联系。比如进行液体粘滞系数测定实验时,传统的实验是采用泊肃叶定律原理,利用比较法测量酒精或是水的粘滞系数,这样的单纯测量的实验内容显得十分单调,而且和医学缺少联系。所以可以在水中添加一些红色的颜料和甘油,看起来像粘滞性的血液,在结合临床诊断中关于人体血液的粘滞性的问题,可以丰富实验内容,让实验课程内容设计上显得非常饱满。再比如进行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实验,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和人体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调节表面张力系数的适应性变化进行联系,提升实验整体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对开设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学生在进行综合性实验时,能够让学生从实验准备到实验操作和实验观察再到最后的实验分析总结,每一个实验环节都能让学生亲自感受,并通过实验体会到实验教学对之后专业实践和科技发展的作用,很好的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观察事物变化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设计实验,需要学生独立的查找资料、设计对应的实验方案,制定合理的实验步骤,选择自己需要的仪器设备,并完成最后的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的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4.教学方法上的创新

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教育要求了,在实验教学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滋生抵触心理。医学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前预习实验内容,并撰写预习实验报告,用自己的语言,将自己预习后设计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表达出来,然后老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的随机抽查,让学生有一种学习的紧迫感。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要将学生作为主体,老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遇到学生的不规范操作进行指导,之后将学生实验中出现较多的问题进行全班示范。尽量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实验完成后进行讨论。院校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将实验室开放使用一天,老师进行值班,学生课后发现不懂的问题,可以重新进行实验操作,还可以尝试提前进行教学内容上的实验操作,但是需要有老师在场的情况下进行。

5.完善实验考核体系

对于学生的实验考核一般包含三个部分,第一是学生学的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主要检查预习报告是否有抄袭书本和是否就有总结性。检查实验报告数据处理是否准确合理。第二就是在物理实验课堂上的表现情况,这个尤为重要,能够看出学生的真实表现。第三就是期末实验操作测试,检验学生效果。结合这三个部分进行综合性考核评价。

结束语:总而言之,高等院校医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改革过程是系统长远的工程,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教育经验,更新教学理念,拓展专业文化知识,掌握和了解最新的医学信息,懂得将物理知识和医学课程实现有效的结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高校医学物理实验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孙蕊,赵强. 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物理实验教学探讨[J]. 物理通报,,09:29-30.

[2]王光昶,张建炜,张婷,周继芳,刘玉红,陈涛. 加强医学物理实验教学条件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2,06:3834-3836.

[3]匡宝平,苗丽华,李玉生,申笑颜,关理,孙慧哲,朱启文. 医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探究[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05:4457-4460.

篇6:物理实验教学经验总结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对物理教师来说,如何适应时代的需要,引导学生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多年的物理实验教学中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现将心得体会归纳如下: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的实验教学思想

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验证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已有的教材知识,更重要的是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充分利用物理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合适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其思维定向探究。可以利用惊奇实验导入新课,这是一种普遍的实验导入方法。利用奇特的实验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导入新课。例如,在“大气压”内容教学中,新课引入先演示窄口瓶“吞”鸡蛋的实验,这奇迹般的现象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再将答案告诉学生,这就是大气压现象,在学生兴趣被激发的情况下转入新课教学。当学生明白大气压的概念后,为了加深印象,可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当手移开后,卡片并不下落,此现象一定让学生惊讶不已,这大气压到底有多大?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再展示抽去空气的马德堡半球,让两个力气最大的男学生来拉,结果用尽力气也拉不开,当教师把进气阀门打开后,一个人就轻松的把两半球拉开了,学生即惊奇又信服,对“的确存在大气压并且很大”的结论深信不疑。

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实验引发新的问题。例如,在讲授“浮力”内容时,为了说明浮力的产生是由于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而形成的,可设计这样一个实验:制作一个剪去底部的塑料可乐瓶(瓶颈的截面直径略小于乒乓球的直径),把一只乒乓球放入瓶内,从上面倒入水,观察到有少量水从乒乓球与瓶颈缝隙中流出,但乒乓球并不上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设问:乒乓球是否受到了浮力?有的学生认为受到了浮力,有的认为没有受到浮力。这时可让一位学生用手堵住瓶的下部流水处,可观察到乒乓球浮起,学生感到好奇,也坚信此时乒乓球受到了浮力,那第一次实验为什么没受到浮力?学生感到疑惑,于是引导他们,让学生理解了浮力产生的原因。通过实验情景,提出问题,使教学信息具有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初中物理实验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次做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白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记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例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特点及正负接线柱的接法,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误差较大,又避免量程过小而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基础,有了这种基础,学生就能自主探究其他电学实验,如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等,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

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迫切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学习到的物理知识比较深刻、牢固。例如,教材中“纸盒烧开水”,“日光灯启动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电铃”等小实验、小制作,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征。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这样激发了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同时也推动物理教学向前发展,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五、利用设计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设计性实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机会和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愿望,培养学生从全方位推测、假设和构思中“探视”答案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以自己学过的实验知识为生长点,进行引申,让学生发掘其内涵和外延,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进行创新分析,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佳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测定盐水的密度:

方案一:①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②用量筒量出50 mL 的盐水;③把盐水倒入烧杯中称出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④求出盐水的密度ρ。

方案二:①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②倒入量筒中50 mL的盐水;③称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④求出盐水的密度ρ。

通过比较两种方案,发现方案二最佳。因为方案一中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中质量减少了(部分盐水附着在量筒壁上),所以选择方案二。

这样,让学生去设计问题,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篇7:物理实验教学分析

摘要:大学物理实验是所有理工科学生大学必修的基础实验课程,现阶段我国大学物理实验教育存在诸多短板。

想要从根本上改善这一现状,就必须要在符合课标要求的基础上,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作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出发点。

通过优化教学内容、重编实验教学课本、改变教学评价体系等改革方式,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改革;实践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理工科学生进入大学后第一门系统完整的实验课程。

该课程旨在让学生将理论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区,掌握基本的物理量测量方法以及常用的物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更加深入的体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紧密关系。

物理实验课程可以说是理工科学生进入到大学以后开启实验类课程的一把钥匙,因此打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也是打好了其他学科实验的基础。

但是现有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水平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过于侧重在传授知识的方面,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样的教育方式背离了当前社会的需求。

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修订课程标准和改变教学目标上下手,将学生作为课堂的第一主体,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1用能力培养牵引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作为学生迈入大学校门后学习操作技能的第一门基本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启发作用,因此这门课程必须要上好。

之所以要进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就是要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放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调整教学的侧重点,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首先,教师应该明确:讲授知识是课堂任务之一,但是培养能力也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

在学生未来的学习过程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克服困难、如何在逆境中不断探索,这些才是教育应该解决的问题。

大学物理实验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任务之一就是需要服务于以后的专业课程,并且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大学的开始拥有一个好的起点和开端。

2目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2.1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在大学物理实验课堂上,很多教师只是从传授知识点和讲解物理原理的角度出发,单纯的灌输学生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大学物理实验这门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很多教师则认为这一课程是为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而服务的,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存在大量的理论教学痕迹,

淡化了实验教学的内容,这一观点和行为本身就是错误的,背离了学校设置实验课程的根本目的和初衷。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存在,主要是在加强学生对于理论课程的理解之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设备和仪器完成实验过程,解决实际问题。

所以教师必须要端正自己的观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而非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他们相辅相成,成为大学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2实验课程教材偏向理论,实践针对性不强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材是实验课程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教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果。

但是目前来看,我国高校使用的物理实验教材往往都偏向于理论部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部分相对较少,这些内容往往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

这样一来,就成为了学生复制教师的实验过程。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确实需要教师的指导和辅助,但如果是教师一味的灌输,学生必然会省略很多动脑的过程。

从另一方面来说,实验课程应该重视实验方法的传授,但是现有的教材中大量的理论推导内容却喧宾夺主,而这些内容在理论课程的教材中也有出现。

实验课程教材真正需要的是将实验思想、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有针对性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只有这样的教材才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作用。

2.3教师和学生的位置颠倒

在实验课堂上,往往是通过教师讲解本节课程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仪器、注意事项以及数据分析等内容。

虽然每个实验内容和步骤不太一样,但是大体流程基本相似,如果每节课教师都将这个过程重复一遍,无疑是在浪费时间。

另一方面,教师有时候单纯追求完成教学目标,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将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在实验开始之前都告诉学生,剥夺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机会。

学生看似在课堂上亲自动手完成了实验,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实验当中,更无法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更不要说提高学生的能力了。

3将能力培养作为大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导向

3.1编写以实践为主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

和以往的教材相比,新教材必须要突出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从内容上亦或是结构上来说,都必须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能否驾驭教材。

并且需要大量减少公式推导的篇幅,增加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介绍。

在实验课程中,仪器设备是顺利完成实验的关键点之一,只有了解仪器设备的各项性能和特点后,才能真正发挥出其作用,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完成实验的目的。

3.2从提升能力的角度改变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因此很多内容都可以建立在此之上。

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循序渐进,逐渐增加侧重点。

物理实验主要分为几个模块:力学、热血、电磁学以及光学等,这些内容是每个理工科学生都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但是针对不容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个别模块上侧重讲解,拉近学生与专业课程的距离,最大限度提升学生对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结束语

大学物理实验作为理工科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以后的第一门必修实验课程,是未来专业课程的敲门砖。

因此,此门课程的教学水平会直接影响未来课程的学习。

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摒弃以往的重知识轻理论的教学观点,将能力培养作为教学过程的主旨,积极在教学内容、实验教材、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方便进行改革,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博,毛巍威.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10(6):38-39.

[2]范娇莲,王海波.对高校实验教员队伍建设的探讨与研究[J].实验技术管理,,28(10):11-14.

[3]李艳玲.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7(8):110-113.

篇8:物理实验教学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设计性实验教学具体实施方案、实施过程、评价方法及实施效果。

方法将药学专业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开展设计性实验。

结果学生对设计性实验满意度很高并认为设计性实验更能调动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实验积极性及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结论设计性实验的实施对药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积极作用,同时也为药学其他专业课程设计性实验实施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设计性实验;物理化学;实践教学改革

对于高等医药院校药学、药物制剂、工程制药专业的学生来说,物理化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验都在整个医学检验、药学、药剂、工程制药等专业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及多民族聚集的特点,决定了新疆药学专业发展的滞后和不足,但是该院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能适应新疆经济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篇9:物理实验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基础教育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造作能力为目标,以《物理新课标》和《教材》为基础,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促进学校实验教学和物理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基本状况

茅坪中学八年级共有三个教学班,一班55人,二班57人,三班54人共计166人。学校现有物理实验室一个,物理器材室一个(兼实验准备室),器材保管员一名。从器材数量看,每班同时进行实验时最多只能分13组,每组3-5名学生,但为了保证分组实验的效果,每班每次学生分组实验分两批进行。

三、物理实验教学目标

教学中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做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运用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四、方法措施

(一)教师演示实验教学

1、利用直观、形象的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利用演示实验设置问题,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利用演示进行思维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学生分组实验教学

1、教师充分准备,学生充分预习。

2、学生分组做到科学化、合理化,每组按3至5人分。

篇10:如何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如何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知识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过程中,如能正确地演示或指导学生实验,对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可以起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所以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而且相当重要的环节.

作 者:白巧云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孤树镇中学 刊 名: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AL TECHNIQUE & EQUIPMENT 年,卷(期): “”(7) 分类号:G63 关键词: 

篇11: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初中教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引者,物理学作为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相关设备、实验仪器产生的效果才能对物理知识进行相对直观地了解和汲取.因此实验教学法是当前提升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办法.实验教学法,就是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从而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最终提高学生自身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过程.通过相关设备设施、仪器、道具等可以模拟物理现象,通过实验来验证物理定律、原理和概念等,帮主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掌握物理知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法分为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和边学习边演示的实验法.需要教师注意的是,这几种演示方法不可错乱顺序,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分别进行,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师演示实验

当前,基本上绝大多数学校都配备有教学仪器.因此,进行新的课程讲解时,教师需要携带相关仪器和设备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物理现象,这样能够使得学生对物理知识加深印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物理学科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演示实验,有时候教师也会让个别学生参与实验,课堂上进行的教学实验,有助于刺激学生的兴趣,具有发人深省、引人入胜的感觉,通过这一系列直接或者间接的反映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另外教师在实验演示的过程中要进行规范的教学操作,如果教师操作不规范则有可能发生危险或者给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造成误区,因此正确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在课堂操作上非常重要,课前,教师就应该提前准备好教学所需的实验器材和重点知识点的展现.这样在课程中才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物理课程中“大气压强”这一课时中,通过大气压强的拖杯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选择简单的仪器来实验,玻璃杯、水,硬纸板等实验器材,首先应该将玻璃杯装满水,然后将硬纸板覆盖,将水杯倒置用手托住纸板,在这里,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猜测,如果仅仅是一张纸,悬浮空中尚有难度,又怎能拖住一杯水呢,这样通过激发学生心中的矛盾来提高学生对物理课程的求知欲.最后将托住硬纸板的手拿开,学生会惊奇得发现水并没有流出,而这一现象的出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要认真操作,为学生做好示范,适时给学生制造悬念,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实验操作的时效性.

二、学生自主实验

物理教学实验对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只看不操作也是不行的,课堂的参与者有老师也有学生,教师应该遵循将知识点理论和实验都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再将理论和知识实验还原到实践中来的过程.学生实验也是物理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它是教师讲解物理知识和演示实验之后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求证的,当学生在课堂上基本了解和具体掌握了实验的操作过程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只有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才能让学生和老师共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学生通过对自己产生的问题的再次研究,才能对知识点有更深刻的认识,才能巩固已经学习过的物理知识.因此,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就是一个通过大脑与双手打开知识与实践的一个重要步骤.比如,“小灯泡功率”实验,学生应该对每一步都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首先应该做出用以记录数据的表格,检验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准备到位(灯泡、电阻、开关、电流表、、电压表、电池、电线),然后按照自己实现设定的连接办法将电路图进行连接,之后检查自己所连接的电路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将电阻滑向最大值,然后闭合开关,滑动电阻,记录电压和电流数据,实验完成之后断开开关,整理实验器材,对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这样一来,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就完成了.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进行指导,诱导学生独立自主进行实验,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将该实验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说:电池的安装、电流表电压表不同的安装方法、滑动变阻器安装的必要性等等,以及在实践中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等,让学生清楚知晓小实验中的大道理.另外教师在课堂上或者试验中都可以教导学生随时随地自己动手收集实验器材、开动脑筋用自己的智慧去验证物理原理.例如天平的试验,如果天平的砝码丢失,那么有心的学生会去找一些与砝码同等质量的道具去替代;电流功率测试实验中如果因为设施的原因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丢失,那么有些学生就会用电阻最小的铜丝或者锡纸去替代.这些道具都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初中教学,应该大力倡导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物理实验,研究科学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了解生活的来之不易,养成珍惜资源的良好品德.

三、联系实际实验

实际生活中,物理现象可谓无处不在,仅仅课堂上的演示还远远不够,多数学生觉得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比较遥远,很少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常识,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下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自主实验和验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自主进行物理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已经学习的知识,还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探究能力.比如“探究水缸外部出汗”“窗玻璃出汗与结冰”“鱼塘中鱼为什么沉不下去”等等问题,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物理作为一门以动手操作为主的学科,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熟悉了解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自己动手实验的能力.物理实验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得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通过实验把物理现象直观的反映给学生,将物理的理论知识与实验实践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融合,教师课堂上做好实验演示的同时,也应该注重让学生自主实验,获得学习体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习能力获得提升.

篇12: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部分,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根据教学研究,初中物理内容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少学生认为物理知识晦涩难懂,学习积极性较低。另外,有的教师不注重实验方法,实验教学呆板僵化,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创新实验教学,以便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如何开展实验教学?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以生为本进行实验创新教学

初中生的各方面素质有待提升,所以不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都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实践,生怕不小心,损坏了实验器材,常用讲解法教给学生间接经验,或者在班上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这就造成学生对物理现象的一知半解。初中物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初中生正处于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抽象思维水平较低,难以体会其中的物理知识规律,更难以把握相关的思想方法。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进行的。在物理中有大量的知识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学生刚接触物理的初中时期,通过参加物理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教师不能因为担心学生完成度不高,或是担心损坏实验器材就不让学生自我实践,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主体就要转变教学模式,教师要从“主动教”转化为“启发和引导”学生学,让学生从“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创新实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实效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一定要使用教材上的实验器材或实验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实验思路,完善实验过程。

1.启发式实验教学

启发式实验教学,要求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实际教学中,可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物理原理。笔者在人教版初二物理第十章《浮力》教学中,进行了“探究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笔者让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容器,同时也为学生准备铝柱、铁柱、弹簧钩、盐、砝码等实验设备,并为同学们设计了这样几个探究问题。(1)浮力大小和物体的质量有关系吗?(2)实验中,选用不同的液体时,相同质量的铁块和铝块哪个受到的浮力大,你能解释原因吗?笔者让学生自备容器,使用烧杯向容器中注入相同体积的水进行实验。这样的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对实验产生期待感。同时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清实验的关键点,让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

2.创设适当情境,提升教学质量

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实验,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笔者在教学“声音传播”时,遇到了难题,学生没能理解掌握“回声”问题的计算方法。为此,笔者带领学生完成题目:一艘船的航行速度为8m/s,在行进路途中,轮船鸣笛,3s后有回音传来,求:这艘船距离障碍物多少米?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只想到声音传播过去的时间,不理解声音传回来的时间。笔者让学生选择实验地点和实验器材,模拟船航行的情境。学生选取学校外侧的围墙为实验地点,准备测量仪器:米尺和秒表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让学生自主实验。通过测量,学生发现他们在距离围墙340m远的位置发出声音,需要近2s的时间,声音会回传到自己的耳朵。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声音回传也需要时间,进而有效掌握回声问题的分析解答方法。

3.加强应用性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此,在学生学习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兴趣活动社团,搞一些小发明创作竞赛,举办一些实用物理知识竞赛等,采用不同的方式,去鼓励学生想、做、思考,从而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学习了简单机械原理后,可以和学生一起拆装改装自行车;学习了用电常识后可以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行设计特色的实验电路,还可以带领学生安装实际生活电路,等等。

参考文献:

[1]樊建安.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

[2]刘海连.初中物理实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09(2).

篇13: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各种规律提供事实依据,又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偏远的农村中学,实验器材相对比较缺乏。虽然在“普实”期间也添补了一批实验器材,但有一部分并不实用,如:器材体积较小,不易观察;器材数量有限,不能分组实验;器材不贴近生活,难于理解等。为了上好物理实验课,使实验过程清楚、现象明显、数据准确、可见度高,笔者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精心设计和制作了直观、形象的实验教具,对原有器材作了加工和改进,大大地提高了实验现象的可见度和实验的有效性。

一、制作物理教具,提高实验可见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电学知识所占的比例在40%左右。“电”虽然贴近生活,但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如果在教学中没有合适的教具,仅凭一支粉笔、一本课本是很难让学生学好电学知识内容的,更谈不上学以致用。例如在讲授“家庭电路的组成”这一内容时,教师一般会先问:家用电器是怎样接在电路中的呢?我们教室的电灯、开关、电风扇、插座等元件又是怎样连接组装起来的呢?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与电有关的物品,但要想正确地回答这几个问题,却存在一定难度。不过,这也恰好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实验室确实也有电灯、插座、开关等实物元件,但如何组装才能使这些元件正常工作,这对于接触电学知识不多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课本上虽然也有这样的组装电路图,但毕竟不是实物,学生仍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笔者为了把实物组装效果展示在学生面前,买来了一大块木板(长1.2米,宽0.7米),把这些元件逐个安装上去(如图1),仪器装配和布局一目了然。这块电路板不仅很好地展现了家庭电路的组成,还会在讲解“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电路发生短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时,再次体现它的使用价值。在演示“电路发生短路”实验时,直接将右端延伸的火线、零线相碰;在演示“用电器总功率过大”实验时就不断地将电器插入插座,逐渐增大总功率。最终让全班同学亲眼目睹保险丝熔断瞬间的耀眼火花,亲耳听到剧烈的爆炸声等实验现象。这也为教师解释后面的“雷电现象”作了很好的铺垫。又如,初中物理教材中“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原理及其作用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由于紧密排绕在陶瓷上的电阻丝非常小,而且电阻丝有一层绝缘漆,需要括掉电阻丝与滑片接触点的绝缘层。因此在讲解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原理、作用时,很难让学生看清和理解。为了让学生看清实验过程,深刻理解实验的原理,笔者利用比较粗的带绝缘皮的铝线模似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做成了一个更直观的实验教具(如图2)。这个直观的实验教具让每个学生一看就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改进物理实验,提高实验可见度

在边远山区的农村学校,尽管也有上级部门配送的一些实验器材,但多数都是好看不好用,可见度低、可操作性不强的器材。因此,教师要对这些实验器材进行加工、改进或者替换。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实验室已具备了标准的光具座,一般情况下,在学生分组实验前,教师需先演示、提醒学生该注意的环节,实验结束后还得演示、总结规律。当我们在演示过程中不断移动蜡烛、光屏时,学生可以粗略地看到光屏上的像的大小变化,物距、像距的变化,但要让学生找出“像距、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像的性质”等规律是不容易的,因为光具座上的标尺较小,后面的学生根本无法看清哪里是一倍焦距的点,哪里是二倍焦距的点。因此,笔者在教学这个内容时在光具座的标尺下方贴上一块长纸板,标注好焦点(F)、二倍焦距的点(2F),透镜的位置(O)(如图3所示)等。通过这样的改进,教学效果直观,明显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短时间内就能找到,记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又如在研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一般情况下,教学流程都是教师先演示,然后再让学生分组实验。教材是要求用钢球从斜槽上自由滚下,根据木块移动的距离来体现动能的大小。但是本校实验室没有斜槽,并且钢球体积较小,导致座位较远一些的学生根本无法观察到。因此,笔者在做这个实验时,就将小球换成小车,斜槽换成了斜面。在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只需在小车上加上两个大钩码来改变质量,这样能使全班同学看得清楚,小车运行轨迹容易控制,效果明显。在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笔者将从市场上买来了大线槽加工成斜面和平面,用体积相同的铝圆柱体和铜圆柱体代替小球从斜槽顶端自由滚下,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用同一个铝圆柱体从不同高度滚下来研究“动能与速度大小”的关系(如图4)。这样能缩短实验时间,减小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实验器材的.制作、选取及加工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实验效果,关系到教学是否成功。为了做好实验,提高实验的可见度,需要教师深入挖掘生活资源,改进物理实验,制作加工出课堂教学真正需要的实验器材。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参与教具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协作意识,进而激发了自主创新和勇于实践的潜能。

篇14: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可以说生活中随处可见物理的影子。初中物理也与生活息息相关。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更要求我们重视实验教学方式的运用,实验本身能训练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总结的能力,而正确得当的实验教学更能为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锦上添花。那么,该如何完善我们的课堂实验教学呢?笔者认为,应全面分析它存在的问题,再一一对应着给出可行的策略。

一、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

1.教师“重理论,轻实验”,忽视实验教学。物理理论知识比较多,涉及的知识体系比较广。迫于教学任务,跟进教学进度,教师们在设计教案时,没有把课堂实验作为必要的教学环节。直接用单纯的讲解、全盘的知识灌输来代替,或者借用多媒体图片和视频展示匆匆带过,没有现场的实际操作。在传统的以分取人的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下,不少教师还是把重心放在掌握概念和做题训练中去了,这也导致物理实验教学的不被重视。还有的教师因为自身疏于实验的训练,无法切实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2.学生对物理实验教学的参与度不高。一方面,学校为了避免学生破坏仪器设备,出于对实验室的保护,不愿意提供机会给学生动手实验。这样导致教师一个人在实验,实验经过甚至包括现象原因的分析都由教师一手包办完成,这样学生容易产生依赖的心理,动手能力日渐退化。另一方面,因为物理的综合性比较强,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也就缺乏科学质疑精神和研究态度。再加上物理实验分组合作的性质,虽然强调团队完成整个实验,但还是有不少学生因为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不清楚实验的步骤和流程,害怕动手,这样实验由组长完成,其他人就失去了尝试的机会。

3.物理实验器材和场地配备不足。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充足的实验器材和实验室,不能保证每个学生及时实验,实验设想再好也无济于事。目前普遍的实验教学现状是将学生四五个人分成一组(农村或偏远乡镇情况可能比这个还严重),集中到一个实验室里进实验操作,没办法给每个学生一台仪器,还有的不能保证设备的更新,非常不利于实验教学。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的应对策略

1.提高教师的实验意识,加强实验教学。教师首先要有勤于动手的意识,很多时候教师没有进行实验教学,多数是因为对实验操作不熟练或不专业。因此要对初中物理教师加强物理实验培训,培养教师教会学生动手的能力,这样就能打破教师一味依赖教材的习惯。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实验教学中要树立巧用素材,灵活施教的观念。如对于比较复杂困难甚至危险的实验,就不要让学生做。而对于能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则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参与度。实验既是检验知识的手段,也是激发灵感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物理知识和问题,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例如,在教学《汽化与液化》这一章内容时,在实验前进行启发性提问:生活中晾衣服的时候,人们通常把衣服摊开晾在有阳光、通风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衣服上的水在蒸发的时候又跟什么因素有关呢?这样,学生带着好奇心,通过猜想,用相同的两块玻璃片来对比和分析,就能顺利得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高低、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的结论,很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3.完善实验设备,创造良好的实验教学条件。首先,学校应该加大对实验场地和器材的投入,尽可能地为学生完善实验平台。给教师教学提供便利。其次,教师要学会合理运用课堂的小器材,生动教学。如可以用尺子测量纸的厚度。再次,如果在室内现成的正式的仪器实在是缺乏的情况下,可以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主实验,让学生自由去操作。如在学习量筒、弹簧秤、天平等知识后,可布置小实验:自制天平、量筒、橡皮筋测力计,还可以制作探究“水的沸腾”的仪器,自己制作简易杠杆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上可知,尽管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我们要明确对它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结合学生情况,创新我们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的动手能力慢慢得到提高,使初中实验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