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错误资源改革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有猫病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有猫病”参与投稿,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巧用错误资源改革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共7篇),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巧用错误资源改革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巧用错误资源改革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夏振宁

(江苏省昆山市玉山中学)

摘 要:恰当地引进错误资源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对于还处在青年时期的初中生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更是很正常的行为。老师不要去批评,而是要总结错误资源,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错误来提升自己。首先介绍了对于学生错误资源的认知,其中解释了什么是可利用的错误资源以及错误资源利用的前提;接着对于学生错误资源的利用,提升化学课堂实效进行了探讨,其中阐述了两种常见的利用错误资源提升化学课堂讨论实效的方式。

关键词:错误资源;纠错;改错;化学课堂

如何能够让自己的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消化书本上所传授的知识也是我们一直都在思考和实践的终身课题。巧用学生错误资源,可以达到提升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实效。

一、错误资源以及利用错误资源教学的前提

1.正确认识错误资源

错误资源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出现的认识偏差和失误。比如说在学习一道正常习题中所出现的在正常的答案范围之外的答案;再如对于一些习题的另外的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以及在课堂中学生提出的出乎意料的问题等。这些都可以称之为错误资源,都是可以在课堂上用来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的资源。

2.利用错误资源的教学前提

首先我们要充分地理解出错的学生,因为高中生都还是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所以我们不能用成年人的思想来要求他们,要对他们的错误给予理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自尊心也比较强,所以我们也应该顾及学生的“面子问题”。

其次就是要多多的鼓励学生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自古以来教师的角色总是透露着严厉气息,这就使得许多的学生因害怕犯错误而不敢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一点对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应该多多的鼓励他们,在他们发表看法出现错误的时候也要耐心地进行解释,这样才能使知识更好地被学生消化。

最后要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正确的分析。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都应该进行彻底的分析,要透彻地剖析出问题的所在,找出错误的真正的源头,从而更加有效地对学生的错误资源加以利用。

二、巧用错误资源改革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1.鼓励学生深入剖析错误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发现了学生提出了错误的看法的时候先不要急于对学生错误的行为进行纠正,要先耐心地听学生把自己的看法完全地表达完整,然后再让学生一起来对这一看法进行探讨,各抒己见,老师在一旁做一些引导。靠学生自己的力量来找出问题的所在,最后老师来作出补充和总结。这样更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自己亲身的参与也能够使得其他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

例如:

实验设问: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无色无味气体,这种气体是什么气体呢?

实验结论:生成了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甲答:甲烷中含有氢元素,可能会生成氢气。

学生乙:可能是一氧化碳。

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后帮助学生判断生成的气体,纠正学生的质疑。教师原先预设的下一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被学生提前激发。学生的提前袭击也是一种生成资源,教师在“欲擒故纵,佯装不得其解”中把问题抛还给学生,激发了学生之间的'“斗智”活动,学生依据各自的视角,提出不同的见解。不同观点间相互碰撞、补充、完善、总结,自发地达成了乙醇性质的学习目标。

2.要适当引导学生犯错

经过实际的了解和在平时教学中总结的经验说明出现错误的题目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在化学学习的过程当中,在特别容易出现失误的问题上我们应当故意引导学生出现失误。实实在在地错一次比起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更加富有冲击性,更容易在脑海中刻上深刻的烙印。学生从自己出现错误、到认识错误、再到理解错误、最后到纠正错误,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好的学习的过程。

例如,在盐酸滴入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分组实验中,让学生自主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实验前,给学生发了预习材料。操作时,老师没有再强调。实验结束后:大部分实验结果都呈碱性。但有个别小组实验没有控制好盐酸滴入的速度,红色很快就消失了,让实验结果呈现了酸性。

老师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的操作步骤进行详细讲解后,学生找出了错误原因重新作出实验得出了正确的结果。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主动学习能力是二十一世纪的新的教学宗旨,多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是基本的准则。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自讨论、探究来完成化学科目的学习是我们教师现今追求的一个教学目标。但是高中生的基础不够扎实、经验不够丰富都会使得实施这个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要将错误资源进行整合,让学生共享和讨论,使得他们积累更多的经验,从而使得学生在化学科目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朱卉斌。把差错转化为教学资源[J]。数学学习与研究, (07)。

[2]蒋聪。利用错误资源 提高教学效果[J]。数学学习与研究, (14)。

篇2:巧用错误资源,演绎课堂精彩

巧用错误资源,演绎课堂精彩

巧用错误资源,演绎课堂精彩

蒋素娟

一、以“错”为媒,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利用各种资源创设情境,把过去的灌输讲解变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情境的创设既需要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更需要教师在讲课中捕捉时机随机创设,而学生的错误就是教师再创情境的优质材料。

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当读到“汤姆只好慢吞吞地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鱼钩,把鱼放回水中”的时候,一学生在底下满怀遗憾地说:“汤姆握着鱼竿再坚持一会儿,过了规定时间不就行了吗?”我本打算不加理会,可再一想,不禁喜上心头:潜意识里,学生不愿、不舍得放弃这条鲜美的大鲈鱼,这种“不情愿”不和文中的汤姆“同境共生”吗?我示意那学生站起来把意思表达清楚,然后突然反问道:“是吗?这样做行吗?”学生惊讶地看着我,沉默过后,小手纷纷举了起来:“不行,这样做也是违反规定的,而且是明知故犯。”“我从汤姆爸爸斩钉截铁的话语中感觉到,汤姆的爸爸决不允许汤姆这样做!”……在学生精彩的讨论发言中,教学难点不攻自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或是理解有所偏差,或是思维不够深刻,但都蕴含着看待问题的独特方式。面对“错误”,教师需要独具慧眼,及时捕捉,因势利导,创设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错误”增值。

二、以“错”为媒,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错误”伴随教学的始终,只要有认识,就会有错误。“错误”中包含了认知个体大量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客观地反映了个体的心理特点。教师如果能以“错”为媒,及时而机智地捕捉形形色色的“错误”,开发和利用好这一“宝库”,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时候,我边板书课题边想怎样让学生区分“立志”和“励志”,怎样从“励志”这个词引入课文,没想到书写时出现笔误,竞把“励志”写成“立志”。很多学生指出来了:“写错了,写错了,不是这个‘立’。”“说说老师为什么写错了?”“它们读音相同。”这时我听见一个声音:“有什么关系啊,不是一样的吗?”旁边有几个学生附和着:“就是啊,意思一样的。”于是我马上追问:“那这两个词能通用吗?”孩子们借助工具书很快找到两者的区别:立志是立下志向,励志则是激励自己奋发努力。“那你们举例说说什么时候用‘立志’,什么时候用‘励志’?”我指着黑板上的这两个词语。学生陷入沉思,一会儿小手纷纷举起来了。“我决心将来要当科学家,那我就是‘立志’当个科学家。”“我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激励自己努力学习就是‘励志’。”然后我们围绕徐悲鸿为什么“励志”、怎样“励志”、结果怎样展开教学,由于学生此时已经很清楚“励志”的'含义,上述问题轻松解决了。

珍视并合理开发日常教学中的错误资源,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学内容,让师生生活经验更多地融入课堂中来,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让“死”的知识“活”起来,让“静”的课堂“动”起来,变单纯的“传递”与“接受”为积极主动的“发现”和“建构”,从而达到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的目的。

三、以“错”为媒,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机智地挖掘“错误”原因,为错误预留探究空间,以实现错误背后的创新价值,才能使课堂中的错误变成课程资源,也才更能体现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虎门销烟》这一课介绍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教学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了解那段历史,明白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了解销烟的重大意义,课前我查了相关资料,课堂上向孩子做了个历史回顾。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及听了我的介绍,明白了销烟的意义,由此引入新课的学习。新课结束时,我让学生说说此时想对林则徐说什么,大部分学生都赞美林则徐伟大、了不起,一个学生却突然说:“老师,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了不起,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其实是在做他应该做的事,换我也会这么做!”这时有一些学生也附和起来。“看来如果将来你能当官一定是个好官。不过,你们想想,林则徐当时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进行销烟的?”课后孩子们积极查阅相关资料,他们找到很多资料,课上汇报时有的谈到当时林则徐禁烟受外国势力的威胁,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还阻止外商交烟;有的谈到有部分利欲熏心的官员也参与其中,林则徐禁烟受到很大的阻力。“对,当时只有林则徐肯站出来,敢站出来。面对重重阻力,他能排除万难,所以他相当了不起。”通过这一活动,林则徐的形象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更高大了。

正是有了这些错误资源的存在,才让教师有了发挥的舞台;也正是有了这些错误,才有了学生探究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创新能力。

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他们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的错误也是他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的产物。我们要正确认识到,错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只要我们教师正确引导,错误定能敲打出学生思维的火花,亦能成就语文课堂的精彩!

作者简介:江苏省宜兴市培源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小学一级教师。

篇3: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状况的调查报告

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状况的调查报告

天津市宝坻区教研室   刘凤仙

一、课题的提出:

一是基于初中化学本学期刚刚进入新课改阶段,教师对课程标准的领悟、对教材的开发、对新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如何运用没有可供遵循的模式,没有现成的答案,整个过程是一个开放性的探究过程。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肯定会遇见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本学期重要的教研工作之一就是分析和找准本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实际状况,发动各校教师进行灵活多样的研讨、交流、学习等教研活动,解决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的问题和困惑,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应对能力。

二是基于本区教研室布置的工作要点之一要在各校进行学科内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式转变为内容的实验。促进初中化学教师对照“调查”内容探索研究新课程下如何转变教学方式,怎样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怎样的学习习惯。使“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转变学习方式”切实落实到每所学校的每位化学教师、每一节课中,早出成果、早见成效。

为了全面了解我区初中化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对课改的认识和课堂教学的现状,我采用“初中化学学科课堂教学状况问卷调查”和听课调研两种形式,比较全面的了解了全区初中化学教师对化学课改的认识、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问题、课堂教学中的实际现状。

二、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别 人

数 年

龄 人

数 原学

历 人

数 现学历 人

数 职

称 人

数 本专业大专学历以上毕业人数 获得荣誉称号人数

男 66 30岁以下 27 高中 2 高中 0 小一 6 5 4

女 40 30-39岁 49 中师 74 中师 1 小高 30

40-49岁 28 大专 29 大专 26 中三 5

50岁以上 2 本科 1 本科 79 中二 19

中一 33

总计 106       中高 13

上表统计的是我区今年任“教学班”的化学教师基本情况(因个别学校未报表,因而所作的统计并不全面)。从表中可知:现任“教学班”男教师人数占化学教师总数(以下简称为:总数)的62.3%,女教师人数占总数的37.7%;在各年龄段中,30岁以下的人数占总数的25.5%,30―39岁的人数占总数的49.2%,40―49岁的人数占总数的26.4%,50岁以上的人数占总数的1.9%,可以看出:化学教师中40岁以下的人数所占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占总数的71.7%;在现学历中,“高中和中师”教师人数占总数的0.09%,“大专”教师人数占总数的24.5%,“本科”教师人数占总数的74.5%;在职称一栏中,“中级以下”人数占总数的28.3%,“中级职称”人数占总数的59.4%,“中高”人数占总数的12.3%;在全体化学教师中,有荣誉称号的教师群体占总数的3.8%。

以上数据显示,我区初中化学教师的“年龄结构”总体上比较合理的,为学科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值得欣喜的是化学教师的学历还是相当高的,因为40岁以下化学教师本科毕业人数占总数的74.5%,但遗憾的是原大专以上学历的化学专业毕业的教师人数共5人,仅仅占总数的4.7%,这个比例太小了,绝大多数化学任课教师是其他学科教师转教化学的。而且,化学教师中优秀教师群体人数占总数的3.8%,比例太小,这都提示我们在今后的教学教研工作中,在注重普遍提高的同时还要为更多的化学教师成长搭建平台,以缩短他们成长的起跑线。

三、调查问卷内容分析及思考

1、说明:9月底通过区教研办公系统向全区40所初中校的化学任课教师发出“初中化学学科课堂教学状况调查”(以下简称“问卷”),问卷的对象为全区各校全体化学教师,最后有35所学校上交调查表,收回有效问卷106份。以下是对本问卷各项内容的统计与分析。

2、您经常参加校外的教研活动吗?

选项内容 经  常 很  少 从来没有

人    数 26 77 3

所占比例 24.5% 72.6% 2.8%

教师自我学习是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主要途径,教师自我反思是自身成长内在动力,而外出学习参加校外教研活动更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刺激教师自我反思,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设计能力,提高驾驭教材、课堂的能力。但从调查情况看,学校中“很少”外出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占72.6%,将近占总人数的四分之三,“从来没有”参加校外教研活动的人数占2.8%。原因:一是市级、区级、哪怕学区片级的教研活动少,为学校提供外出教研的机会少,且要求参加教研活动不是全员教师都参加;二是学校在外派教师参加学习活动时,并没有兼顾到每个教师,而是总让个别骨干教师参加。实践表明外出学习机会多的教师比不外出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教学理念的认识深刻得多,业务水平的提升快得多。

3、您喜欢哪些形式的教研活动?

选项内容 听课

评课 听讲座 结合课例交互式研讨 请人听自己的课然后一起研究

人    数 39 34 55 6

所占比例 36.8% 32.1% 51.9% 5.7%

喜欢“结合课例交互式研讨”的占调查教师人数的51.9%,说明教师非常喜欢有具体参照内容的实例性的教研形式,它可以让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状况进行对比、反思,并在活动中有机会发表见解,更多地听取他人意见、建议,将其中好的做法借鉴到自己的教学之中,感觉“结合课例”进行研讨比那种“苍白无力”单纯理论性的培训、讲座生动、实用的多。目前,教师最关注的是如何实实在在地把课上好,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解决或研讨一些大家都困惑的问题,如“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何创设教学情境进行导课”、“探究性教学课如何设计”等。“听课、评课”教研形式也比较受欢迎,占36.8%,但相对于“结合课例交互式研讨”要少些,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这种教研形式只限于听身边教师的课,教学水平、教学风格比较熟悉,自己不好评论或者更多的是不会听课,发表不出多深的观点、见解;二是评课过程中即使点评出课的优点和不足,指出改进的地方,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但“评课后的好课”未能显现,教师们不能真正地体会出其妙在何处,感觉收益不十分大。单纯喜欢“听讲座”这种教研形式的不足三分之一,而且选“听讲座”也是和“结合课例交互式研讨”双选的。“请人来听自己的课,然后一起研究”这种教研形式的人很少,不足6%,看来,绝大多数教师不怎么喜欢“面对面”的交流,据教师们自己讲可能的原因:一是准备一节课费时费力,苦于抽不出一定的时间备出“好课”;二是请人来听课,自己非常紧张,甚至发挥不出平时上课的水平,不如没有他人听课效果好;三是怕丢面子。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授课内容,对一线教师从“教材的把握、学法的设计、课堂的组织、媒体的运用、课的结构”等方面进行“手把手”地引领。

4、在新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您最希望得到下面的哪项支持和帮助?

选项内容 提供教学配套材料 提供新课程教学设计范例 教研人员听课指导 组织经常性的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

人  数 51 44 15 45

所占比例 48.1% 41.5% 14.2% 42.5%

此题教师们当作多选题打√的。调查显示,有48.1%近一半的教师选择了学校“提供教学配套材料(如对应习题、实验仪器、药品、教学挂图、课例光盘等)”,说明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特别需要多媒体的辅助,但当前大部分学校在实验仪器、药品、教学挂图、学具教具、多媒体设备等方面的配备还不到位,尤其农村学校的大屏幕投影、实物投影仪等没怎么使用过,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多少影响了教学质量。“提供新课程教学设计范例”和“组织经常性的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是一线教师们最迫切的最强烈的呼声,这两项占到84%。时值初中化学进入新课程仅仅数月,教师们关注的是新课改的课究竟怎么上?课堂教学情境该如何创设?如何把握教材内容,究竟让学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识到什么程度?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学、有效地学?研究性的课堂教学模式到底是怎样的?……。教师们都想通过参加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解决教学中的一些困惑。选“教研人员的听课指导”一项的人数只有14.2%,相对于选“提供新课程教学设计范例”和“组织经常性的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的比例就低多了,说明我们的教师还不大敢把自己的课堂敞开。实际上,如果教师坦然地对待他人听自己的常态课,再与教研员以及其他同学科教师共同研讨,那么就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5、您所在校(或教研组)开展集体备课的形式是什么?

选项内容 把分到的内容进行独立备课后直接复印给同伴使用 把分到的内容进行独立备课、组内讨论修改后复印给同伴使用 把集体备课的内容先组内讨论、再独立备课后复印给同伴使用 其他

人    数 4 33 61 8

所占比例 3.8% 31.1% 57.5% 7.5%

新课标下的备课就是一种教研活动,课改从备课开始。备课应该是一项充满智慧的创造性活动,好的教学预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新课程提倡学生合作式学习,同样教师也应提倡合作学习,特别是在备课时要精诚合作、共同提高。集体合作备课有助于教师由经验型备课向研究型备课转变,有如下几大益处:专业引领、知识互补;资源共享、减轻负担;示范合作、激活思维;革新教法、提升技能。因此,建立学科备课组集体备课势在必行。调查发现,目前开展集体备课的学校还是比较多的,88.6%教师都能在说说、议议的集体教研基础上独立备课或独立备课后进行集体讨论后再使用。仅有3.8%的教师是“把分到的内容进行独立备课后直接复印给同伴或直接让同伴照抄”这种集体备课形式,因为大家都知道这种备课方式对谁都不会有助于课的设计能力的提高。而事实上,据我所知,直接平移别的教师备好的教案到自己的教案本上的现象是存在的,这种备课方式实在是要不得。选“其他”项的有7.5%,这些老师基本上是开展独立备课,原因是学校对集体备课不认识而未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6、学生对化学的预习,你的要求是怎样的?

选项内容 必须经常预习有时要求预习不要求预习其他

人    数 62 43 1

所占比例 58.5% 40.6% 0.9% 0%

教师们对学生的化学预习比较重视,这可以从对“预习”有要求的占调查总数的99.1%可以看出。预习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更大程度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更好地充当学习主人的角色。选“有时要求预习”且需要进实验室动手实验操作才要求预习的占40.6%,“不要求预习与其他”几乎不存在,仅有1名教师不要求,原因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担心学生预习后在上课时新鲜感会降低,求知欲下降;另一种是教师对预习能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7、进行教学活动时,学生对你的课不感兴趣了,你是怎样做的?

选项内容 继续讲自己的 及时反思调整 很烦躁,情绪低落 其他

人    数 0 106 0 0

所占比例 0% 100% 0% 0%

如果教师设计课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不是有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之中,再加上课堂上语言平淡不具有感染力,不会使用体态语言,不会煽情,学生的情绪不会受到激励,学生就对上课不感兴趣。学生对课不感兴趣时,100%教师都能做到“及时反思调整”:如及时调整学习内容、创设悬念情境或改变教学方式,矫正其“有意注意”来吸引学生参与,这充分体现教师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多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把学生看做有生命能动性的个体,密切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学习状态,以此来调整自己的教学。

8、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不时提问,你的态度和做法是怎样的?

选项内容 提倡并鼓励 比较认可不鼓励 不理睬 其  他

人    数 39 58 0 9

所占比例 36.8% 54.7% 0% 8.5%

调查显示,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不时提问,教师均没有采取“不理睬”的方式,而“提倡并鼓励”的人数占到了36.8%,教师们逐渐认识到课堂上不能总是教师设疑导思,那样只是把教师的导向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理解,产生不同的疑惑。教师要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有疑就问,大胆质疑,充分发表意见,甚至允许学生随时打断教师的讲话,讲出自己的思路;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评价,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这也不要紧,要紧的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训练学生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课堂上,教师热情赞赏学生个性化的表达,以激励性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使学生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逐步养成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和意志品质。选“比较认可不鼓励”和“其他”共占63.2%,说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意识到课堂教学的主旨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9、课上,对个别学生提出无休止的各种想法时,你的做法是怎样的?

选项内容 有时制止 鼓励并号召他人学习坚决制止 其  他

人    数 73 18 4 11

所占比例 68.9% 17.0% 3.8% 10.3%

通过下乡听课调研可知:我区教师有尽量营造“宽松、民主、平等、互动”的显性学习环境的意识,但对学生“喜欢学、愿意学”内在的学习心理考虑得较少。表现为多数班级课堂规范整齐、安静有序,没有创设出学生个个欲试、争先恐后的浓烈气氛,这可以从选择“鼓励并号召他人学习”的教师仅占17.0%,不足五分之一得到印证;对待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无休止的各种想法时,教师选择“有时制止”的占68.9%。教师在选择“其他”项时,特别注明要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无价值,若有价值就组织同学们讨论并鼓励,若没有价值,就用委婉的语言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这充分说明了教师在教学中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选择“坚决制止”的教师占3.8%,表明在倡导转变教学观念的今天,教师在认识上还存一些误区。一两位教师没遇见过学生在课上无休止地提出各种问题的现象,说明平时教师在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意识淡泊些或者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差些。还有个别教师总在抱怨学生笨,不够勤奋,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质疑,不会思考,对自己反省的很少。优秀教师总是善于引导,善于激励,自己会教,让学生会学,师生和谐。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首先要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自尊心出发,不打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想法进行积极引导。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思维才会摩擦出更多的创新火花。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激励者,要容忍那些与众不同、行为古怪,有独创性的学生。鼓励学生指出教师的不足,修正教师的错误,超越教师,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0、对自主学习,你认为学生的活动应该是怎样的?

选项内容 自由的 教师带着 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 其他

人    数 3 6 95 2

所占比例 2.8% 5.7% 89.6% 1.8%

教学贵在引导,妙在开窍。学生的主体参与不是自发可以形成的,必需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逐步引导。“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是大部分老师们所认同的,约占90%。这说明教师已认识到: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不代表教师无事可做、对学生不管不问,而恰恰相反,是需要老师的精心预设的,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去自主学习,这样的自主学习才能更有实效,从“学会”向“会学”转化。那种“自由的”与“教师带着”的自主学习方式都有明显之不足,前者是学生缺乏学习目的,后者是学生没有真正做到自我学习。选“其他”项的教师表明其在课堂教学中从未开展过自主学习的形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获取知识和能力。教学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而不是教师传递知识。“教师的科学指导”就是创设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愿意自主学习;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喜爱自主学习;提供途径方法,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能自主学习。

11、学生之间在交流讨论时,你的行为经常是怎样的?

选项内容 观察、倾听并参与 观察不参与 无事可干 其他

人数 104 2 0 0

所占比例 98.1% 1.9% 0% 0%

通过纸上调查,我们可喜地发现:在学生讨论交流时,绝大部分教师(占98.1%)均能“观察、倾听并参与”,而不是作为一个局外人无所事事,能和学生们一起参与讨论和研究,在活动的参与中和学生们共同感受。选“观察不参与”的老师有1.9%,这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没有一位教师选“无事可干”,这说明教师还是能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

通过下乡听课调研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教师通过各级培训和各种形式的学习能够理解和接受新的教育教学观念,自身也有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的强烈意愿。但多年来传统教育体制下形成的固有的教学模式在短时间内很难一下子改变过来,部分教师“观念新、方法旧”,新的教学理念与现实的教学实践相脱节,不能有机结合。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仍不能彻底摆脱传统的`“传授---接受”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重视不够,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被老师的活动所代替。让学生课堂上自主交流的意识淡薄,课前设计想不到运用“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创设“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的机会不多。即使教师要求学生间交流讨论,但学生间的交流很肤浅,不会交流。

初中化学正处于新课改的初期,教师对课程标准的领悟、对教材的开发、对教与学有怎样的方式确实没有可供遵循的模式,没有现成的答案。教师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体会,借助理论反复钻研,不断反思,吸收他人有益的做法,从优秀课的教研活动中、从理论学习中体验新的特征,悟出、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借鉴经验,吸取营养,找出差别,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有创造性的教学风格。

12、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您对学生化学学习的内容是如何选择的?

选项内容 经常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的学习内容 偶尔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的学习内容 基本不为学生提供拓展的化学学习内容 其他

人    数 67 39

所占比例 63.2% 36.8% % %

调查显示: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近三分之二的教师均能为学生提供不同程度的拓展学习内容,说明大部分教师已有了关注不同学生发展差异的意识及行为。但也不难发现“偶尔提供或基本不提供拓展化学学习内容”的还占到总人数的36.8%,这说明我们的化学教师在这方面尚需进一步努力。“基本不为学生提供拓展的化学学习内容”的情况不存在。当然“拓展的内容”不在于知识的高深,而在于“活”,即要关注知识的丰富、形式的多样及学生的思维深度。应尽量多呈现一些与生活、技术、社会等联系密切的问题,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重视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把知识放在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背景中,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对教材的使用,你的做法是怎样的?

选项内容 经常重组 有时重组 完全依据教材 其他

人    数 8 95 2

所占比例 7.5% 89.6% 1.9% %

教师是课程理念的引领者、是教材贯彻实践的先行者。课改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教材的使用,要做到:读懂编者的编写意图,了解教材中有哪些知识点,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到什么程度,培养学生怎样的情感态度和思想品质;读通教材中知识的前后联系,灵活处理教材;根据需要对教材进行重新组合。可喜的是:老师们正在关注和研究课堂中学生的发展、课堂中教学的生成、教学中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等问题,这正是当前初中化学应该追求的“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调查显示:有98.1%的教师已体会出新教材具有“新、实、活”的特点,蕴含“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思想,为使所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实际,让学生更喜欢化学,对教材能“经常重组”或“有时重组”,使之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生活。调查中有不足2%的教师“完全依据教材”,他们认为现在的新教材内容较活,能把教材用好就足够了,这说明我们的教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教材,转变观念。当然,对教材“重组”并不意味要教师完全抛开教材“另起炉灶”,而是要在充分尊重理解编者意图的情况下灵活处理教材,提倡对教材内容、编排结构进行适当重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另外,教学中遇到新教材没有而旧教材有的知识内容如何处理时,教师大多因担心中考会考到而采取适当补充的作法。这表明教师们还没有深刻读透《化学课程标准》。另外,还有少数教师不善于利用新教材。例如:新课程教材给师生一个全新的视角,色彩艳丽,图文并茂,但对教材上的图片、图示的内涵教师挖掘的不深,忽视其作用,熟视无睹。其实,会读图、领会并描述图示或图片中所涵盖的信息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一个方面。

以上13项内容的调查是以选择题形式让老师打“√”进行选项。显示出教师们具有较强的新课程理念,从中也显示实践行为也较跟进,比较令人欣喜。但少部分教师对后面的问答题的回答却令人担忧,语言表述基本上还是徘徊或停留在传统教学的理念中。比如:在第15项调查教师是否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以及反思了什么的问题时,有100%的教师回答经常反思。但少数教师竟然反思的是这节课的知识自己讲得怎样?是否把所要传授的知识完全地让学生接受?这种答案的教师,他们的观念一时未转变到新课程理念上来。当然,绝大多数教师反思的是课的教学设计是否更符合新课改理念?反思其闪光之处和不足之点以及改进措施等。“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枯,”这句话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教与研的关系。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进行“课后反思”就是教学研究的一种方式,它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足、改进措施,探究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14、调查教师是否人手一册《化学课程标准》?您如何使用《化学课程标准》的?《化学课程标准》对您和学生有怎样的影响?

结果是这样的:大多数学校能做到教师人手一册《化学课程标准》。但使用《化学课程标准》只是阅读体会其中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很少研究《课标》中的内容标准、活动与探究及实施建议等。感觉《课标》对教师自己和学生都有影响,但影响只局限在理念上、思想意识上的影响,具体在课堂上如何应用这些理念还很迷茫,即对行为有效性上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少部分学校的教师并非人手一份《化学课程标准》,一所学校多名教师仅一本的现象还存在。学校领导对课改的重视程度尚待提高。

16、“在化学施教过程中,您研究或最想研究的问题(方向)或关注的话题是什么”

这个问题是开放的,教师答案也是开放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如何将化学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更有效结合;②如何让学生把生活中的化学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如何利用教科书以外的教学资源;③“物质构成的奥秘”抽象的知识如何教学更有效;④如何将新理念贯彻到实际课堂之中;⑤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创设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气氛;⑥怎样进行探究实验的课堂教学以及如何提高其效率和效果;⑦有关实验如何创新、改进;⑧最关注的话题是中考,中考命题的方向、试题的深度、广度、题型等等;九年级化学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既是化学学科的启蒙,又要面临毕业班升学考试,教师们普遍关注中考,无可厚非。而且,我相信以上话题是我们每个初中化学教师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17、您在实施化学新课改、使用新教材时有怎样的感受?

感觉“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理论,已经接受了,观念,也改变了,但实践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理论指导不了自己的实践;感觉新教材确实显现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探究的内容多了许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外显了许多;感觉使用新教材时,不能得心应手,内容多、知识散,不成体系;感觉对教师课前、课后在课的设计研究上的要求深广了许多;感觉教师不在课前认真备课多“受累”,学生就在课中课后多“受罪”;感觉“减负”、“课改”势在必行,有压力,也有动力。

18、在施教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困惑)和问题:

①教师们普遍感到对当前的新教材内容、编排意图及体系难以把握;②因新教材对学生的化学思维要求较高,预设的是一种理想的班级状态,在施教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课时任务难以完成,中下学生接受困难,再加上目前班级人数过多,难以兼顾,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授起课来很费力。“旧教法不敢用,新教法不会用”;③缺乏教学具,在倡导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能力的今天,在教学中缺少必要的教学具(如实验仪器、化学药品、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挂图等),显然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④学生要在九年级一年学习两本教材,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⑤对于课程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拿捏不准;⑥“小组合作学习”怎样更有效;⑦“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是什么;⑧怎样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来的学习兴趣等等。

19、为提升我区初中化学教学的整体质量,您认为初中化学教学研究工作应该重点从哪几方面开展?

教师的呼声主要是:①上好示范课和观摩课,组织教师评课,搞好课例分析,做到示范引领;②活化校本教研。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上一节研究课,组织探讨,做到伙伴互助;或者开展自评课,“照镜子”――为教师的常课录像,然后将录像带交给教师自己观看,再现自己真实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以起到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需要说明的是本区仅有一所中学有条件进行常课录像)。③确实搞活学区片新课程研究的沙龙研讨,定期举办活动,交流经验,及时了解教师们在教学中的困难,给予必要的帮助与指导,提高骨干教师的认识,带动教师群体,接受新理念,更新教学观念;④建立网上教研平台,针对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开展网上教研,通过学科网站、学科论坛、博客平台等形式,组织教师对优秀课堂教学录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研讨,达到了教研员和教师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的随时交流。⑤为教师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典型习题,示范知识内容把握的深浅度;⑥教材中如面粉爆炸实验等很难完成,希望作了实验改进的教师给予示范,教研员组织观摩学习。

四、建议与对策:

通过对教师们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的调查,发现老师们对新课改逐渐由“困惑”走向“理性的探索”,能够直面“课改”,只是迫切需要范例参考借鉴,教师们的“建议”、“需要”、“关注”、“困惑”这些呼声就是我们的工作的方向。为提升我区初中化学教学的整体质量,推动新课改的有效进行,我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建议与对策:

一、教师方面

(1)“内修”+“外研”:教师们对现行教材内容和体系不够熟悉,对新教法不适应与暑期培训非全员参加有关;也与各乡镇中学教研办公室中电脑未普及使用,没能从网上读到相关资料有关,因为暑期中针对新教材的特点、体系结构、内容的选取与编排、呈现方式、教法学法的建议等均作了具体解读培训,且已将材料上传到区教研网的学科网页上;也与各校缺少关于新教材新教法的期刊杂志教学参考等有关,教师没有学习材料。另外,实践也表明,教师的成长是不可能依靠单一的培训就可以完成。教师自己必须主动内修,让学习的意念内化成为自我生命的需要,自觉渴望研读有关理论专著,研读现行教材,将新理念新教法活化到每一节课中,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加强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以适应新形势新课改的要求。

(2)课题研究:课堂教学既是实践研究过程又是课题研究过程,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绝妙结合场,它使工作课题化,课题研究化,成果工作化。每位化学教师根据自己教学中最想研究的问题或关注的话题或最困惑的问题确定研究的课题,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带动对新课程的学习与研究,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提高认识,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增长能力。

二、学校方面

(1)课例研究:学校教育千条线、万条线,课堂教学质量是生命线。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脱离开教学实践的教育观念转变是非常困难的,教师的新课程理念、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反映出来。希望各校领导继续“聚焦”课堂,创设相应的环境、建立相应的机制,营造浓浓教研氛围,为化学教师导航。首先,抓实常态课,深入课堂与一线教师共同进行研究并及时交流意见,给青年教师多指导,抓实抓好化学常态课教学质量。其次,上好公开课、研究课,重视组织探讨,让老师们了解一节课究竟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应该从哪里改、怎么改,在与自己的对比中提高课的品质,实现“教研”的最终目的――帮助教师会上“自己特色的课”,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2)增加课时:由于初中化学要求在九年级一年学习两本教材,教学容量不但没怎么减少反而要求学生探究实验的内容增多了,每周课时没怎么增加,但学制由过去的两年变为现在的一年,又面临着中考升学,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教师们普遍感到紧张。所以建议个别学校增加课时以确保化学新课改能够顺利完成。

(3)“教案集”评选:各校要继续重视集体备课的教研方式,要求每一位教师要对每一个教案都下功夫,认真对待平时每一节课的教案设计。通过优秀教案集(一本教案)的评选,引导和促进教师“时时”都要加强对教学过程设计的研究。

(4)提供物质条件:各校要为教师的学习创造物质条件。比如为教师购买一些化学教学专业的理论书籍,以便学习;有条件的学校在教研办公室中安装电脑,使教师们从网上浏览阅读相关资料,为教师的充电备好物质基础。

三、教研员方面:

(1)组织示范课。实实在在地搞好区级的研讨活动,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让教师们有所收获。选择优秀教师上好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示范课、研究课,提供“学生自主探索、合作研究的成功课例”让每位教师学习观摩,重视示范课与研究课教师的说课、评课环节,进行教学沙龙研讨,促进教师将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转化为课堂教学自发的行动。

(2)搞活“学区教研”: 为校与校之间“穿针引线”,搞活学区片的校际间的学科联动教研活动,互帮互学,形成“教、学、研”的局面。要求每次教研活动都要有计划有主题,使教师能在每一次的活动中都有收获,学到“一招”,能在较短时间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

(3)发挥网络平台:网上课堂以其不受时空限制、交互性强等优势正成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研究方式。因此,初中化学学科要拓宽教研渠道,进一步利用网络进行互动教研,为教师间的互相交流开辟“教学论坛”,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网上教研;同时要将本区优秀示范课实录、优秀的教案设计、优秀案例、课件上传到学科网页上,供全区化学教师学习参考、借鉴,达到资源共享。

(4)编写练习专题:组织骨干教师精心设计带有指导性的化学专题。如:从近两三年的各省市课改实验区的中考试题中选取各节知识对应的新课程练习专题。化学专题包括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问题、在生产及经济问题、在科学技术问题、在资源能源问题、在环境问题、在社会热点问题中的应用及趣味应用等等有价值的习题,为一线教师把握教材作示范导向。

(5)做好案例示范:各学区片组织优秀教师编写示范性教学设计案例作为学区片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的内容,让教师在大的集体备课活动中学习体会到如何驾驭教材,如何进行相关训练等。并将优秀教案设计下发到各初中校,供全体化学教师参考。

(6)建立完善、规范的综合评价体系。建议教研室下发细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从新课程的创设情境生动性,课堂活动参与性,学法指导具体性等给予指导性建议;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效果的实效度,教学效率的控制度,教学效益的转化度,教学问题的生成度等给予指导性建议。即:就目前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与学方式、评价方式、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作具体阐述,给予实用性、针对性的指导,为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调查本着引导教师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用新课标的要求把握教学,实现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及教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把学科素质教育进一步推向深入。真实可靠。

参考文献:

1.《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 郑金州

2.《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开明出版社   徐世贵

篇4:巧用错误资源来启发学生思维教研论文

巧用错误资源来启发学生思维教研论文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潜意识里还是喜欢学生的表现“正中下怀”,对于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往往会出现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另一种是急于纠偏,使教学马上回到“正轨”。其实,只要经过巧妙处理,错误完全可以成为教学进一步展开的契机,成为一种难得的`教学资源。

一、暴露问题,使错误成为新知教学的着眼点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学生在建构的过程中,常常需要不断提出假设、修正假设,因而出现错误是非常正常的。要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错误,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教师不仅不应该避开错误,还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暴露错误,再加以引导。因为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错,也没有一无是处的错,教师要做的是“吹尽黄沙始见金。”

教学四年级(上册)《认识整万数》时,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常州恐龙园图片,然后组织了如下教学──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常州恐龙园吗?读一读下面关于恐龙的信息:超龙和极龙是陆地上最重的动物,重约10千克。大约650000前,恐龙突然灭绝了,原因到现在还是个谜。谁来读?

生1:一万二千。

生2:一千二百。

生3:十二万。

生4:六百五十万。

……

师:这里用了两个数来介绍恐龙的情况,这两个数我们有点陌生,但你们都能大胆地读一读。这么大的数到底有多少,该怎么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新的数。(出示课题:认识新的数。)

创设让学生“读一读”的情境,能了解学生对于整万数的认识经验,同时也使学生的错误得以暴露出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篇5: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现实背景

教学过程本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错话、做错事是正常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发生错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从发展的角度讲,出错是孩子的权利,是学习的正常现象。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往往是害怕学生有错,像扶着孩子走路一样,不敢撒手。导致教学方法传统,讲授多。深入课堂,还有很多教师对“错误”唯恐避之不及,课堂教学追求的效果是“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稍有闪失,便自责不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或板演,有些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的教学中,即使是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教者也有高招使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正确方法去解决,这样就掩盖了错误的暴露以及纠错过程。 殊不知,这样的结果是学生还是会有错误。所以教师不要害怕学生出错,更不要藏着、轻描淡写的带过。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切切实实面对并且重视和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

2、理论依据

(1)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力。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

(2)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学习错误具有不可预见性,而这样的错误又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蕴含着宝贵的'“亮点”,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探求其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则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建构。

3、国内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

针对课堂错误资源的探讨和研究,许多一线教师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的针对错误成因、有的从学生层面进行分析,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我们认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错误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深入研究四大领域中错误资源的原因,以及错误资源利用的策略。

4、课题研究的意义:

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研究各种错误的成因,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更要提高教师捕捉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提高教师对教材和课堂的驾驭能力,使学生在错误中成长,进而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数学思维品质,突破思维性干扰。让教师在研究学生的错误资源中成长,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二、概念的界定

错误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在各方面的必然产物,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各不相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

课堂错误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教师用资源的眼光看待错误,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和数学学习能力。

三、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自觉分析错误原因的意识和能力,完善其认知。

2、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利用错误资源的意识和策略。

四、研究内容

1、研究四大领域学习中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

2、教师利用错误资源的能力和策略。

五、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的现错误,并且记录下来。

2、行动研究法:通过听课或在自己的课堂中寻找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资源,并加以充分的利用。

3、文献法:通过上网搜集、阅读理论书籍等途径收集教育学、心理学方面对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错误资源的利用研究”有帮助的知识,加深对本课题的理论认识。

4、个案法:通过对班级学生的个案研究,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错误原因和内容差异性,并根据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做到有效运用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六、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5月至12月)

(1)搜集资料,拟定课题研究的提纲,并组织力量进行论证;

(2)撰写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开题报告),拟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健全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组内分工,明确各自职责。

2、实施阶段(月――1月)

(1)理论学习。课题组教师全面收集、查阅有关理论和相关资料。

(2)分析归类。在全面深入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收集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资源,进行原因分析,加以利用。

(3)实验研究。结合课堂教学,记录、归纳学生容易出错资源,记录学生对待错误题型的态度和错误的原因;反思学生错的原因,探索运用错误的资源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提出错误资源化的教学策略,撰写专题论文。

3、总结阶段(201----6月)

(1)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写出研究报告;

(2)研究成果的及时推广,巩固成果,并做好后续工作。

七、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

1、根据典型案例总结出学生错误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策略,并撰写成论文。

2、提高课题组成员捕捉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自我的思辩的能力。

3、撰写本课题研究报告,力争有多篇论文获奖和发表。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

本校属于山西省示范小学,领导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工作,曾多层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教学设备在同等学校中比较完善,教师教研气氛浓厚,利于开展课题研究。

本课题负责人李兆峰担任学校的教学校长,既有教学一线的教学经验,又有足够的管理经验,更利于组织老师们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他十分重视学校的教学工作,有足够的课题研究经验,时间充足,能胜任课题负责人的工作。

参加课题研究的成员,工作热情高,教学态度端正,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又分别来自教学一线低、中、高段,都承担过省级以上课题研究的研究,有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时间保证,研究热情高,有研究的主动性。其中康慧和刘改荣老师是山西省教学能手,山西省学科带头人,同时承担学校教研工作,()能带动和引领教室们进行研究。其他几位教师中有两位是教研组长,都是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李兆峰:为本课题负责人,全面负责课题研究工作

康  慧:课题组长,负责课题实验方案制定、工作总结,组织日常活动,并且和其他成员一起进行行动研究。

刘改荣:课题研究主要指导成员,负责观察分析课堂教学中的错误,和老师们一起分析、反思,寻求解决策略,指导教师们的教学研究工作。

张玉凤、赵宝娥、王爱荣、郝瑞芳、张瑞仙、王俊玲 课题研究成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针对四大领域的数学内容进行行动研究并且反思积累资源。

经纬小学

篇6: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现实背景

教学过程本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人格尚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说错话、做错事是正常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发生错误。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从发展的角度讲,出错是孩子的权利,是学习的正常现象。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往往是害怕学生有错,像扶着孩子走路一样,不敢撒手。导致教学方法传统,讲授多。深入课堂,还有很多教师对“错误”唯恐避之不及,课堂教学追求的效果是“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稍有闪失,便自责不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或板演,有些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的教学中,即使是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教者也有高招使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正确方法去解决,这样就掩盖了错误的暴露以及纠错过程。 殊不知,这样的结果是学生还是会有错误。所以教师不要害怕学生出错,更不要藏着、轻描淡写的带过。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切切实实面对并且重视和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

2、理论依据

(1)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力。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

(2)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学习错误具有不可预见性,而这样的错误又往往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蕴含着宝贵的“亮点”,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探求其产生错误的内在因素,则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建构。

3、国内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

针对课堂错误资源的探讨和研究,许多一线教师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的针对错误成因、有的从学生层面进行分析,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我们认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错误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深入研究四大领域中错误资源的原因,以及错误资源利用的策略。

4、课题研究的意义:

教师要针对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不同错误,研究各种错误的成因,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更要提高教师捕捉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提高教师对教材和课堂的驾驭能力,使学生在错误中成长,进而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数学思维品质,突破思维性干扰。让教师在研究学生的错误资源中成长,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二、概念的界定

错误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在各方面的必然产物,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各不相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十分正常的。

课堂错误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教师用资源的眼光看待错误,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和数学学习能力。

三、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自觉分析错误原因的意识和能力,完善其认知。

2、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利用错误资源的意识和策略。

四、研究内容

1、研究四大领域学习中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

2、教师利用错误资源的能力和策略。

篇7: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五、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的现错误,并且记录下来。

2、行动研究法:通过听课或在自己的课堂中寻找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资源,并加以充分的利用。

3、文献法:通过上网搜集、阅读理论书籍等途径收集教育学、心理学方面对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错误资源的利用研究”有帮助的知识,加深对本课题的理论认识。

4、个案法:通过对班级学生的个案研究,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错误原因和内容差异性,并根据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做到有效运用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六、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4年5月至12月)

(1)搜集资料,拟定课题研究的提纲,并组织力量进行论证;

(2)撰写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开题报告),拟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目标,健全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组内分工,明确各自职责。

2、实施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1月)

(1)理论学习。课题组教师全面收集、查阅有关理论和相关资料。

(2)分析归类。在全面深入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收集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资源,进行原因分析,加以利用。

(3)实验研究。结合课堂教学,记录、归纳学生容易出错资源,记录学生对待错误题型的态度和错误的原因;反思学生错的原因,探索运用错误的资源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提出错误资源化的教学策略,撰写专题论文。

3、总结阶段(2015年1----6月)

(1)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写出研究报告;

(2)研究成果的及时推广,巩固成果,并做好后续工作。

七、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

1、根据典型案例总结出学生错误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策略,并撰写成论文。

2、提高课题组成员捕捉并利用学生错误资源的能力、自我的思辩的能力。

3、撰写本课题研究报告,力争有多篇论文获奖和发表。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

本校属于山西省示范小学,领导高度重视教育教学工作,曾多层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教学设备在同等学校中比较完善,教师教研气氛浓厚,利于开展课题研究。

本课题负责人李兆峰担任学校的教学校长,既有教学一线的教学经验,又有足够的管理经验,更利于组织老师们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他十分重视学校的教学工作,有足够的课题研究经验,时间充足,能胜任课题负责人的工作。

参加课题研究的成员,工作热情高,教学态度端正,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又分别来自教学一线低、中、高段,都承担过省级以上课题研究的研究,有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时间保证,研究热情高,有研究的主动性。其中康慧和刘改荣老师是山西省教学能手,山西省学科带头人,同时承担学校教研工作,能带动和引领教室们进行研究。其他几位教师中有两位是教研组长,都是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李兆峰:为本课题负责人,全面负责课题研究工作

康 慧:课题组长,负责课题实验方案制定、工作总结,组织日常活动,并且和其他成员一起进行行动研究。

刘改荣:课题研究主要指导成员,负责观察分析课堂教学中的错误,和老师们一起分析、反思,寻求解决策略,指导教师们的教学研究工作。

张玉凤、赵宝娥、王爱荣、郝瑞芳、张瑞仙、王俊玲 课题研究成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针对四大领域的数学内容进行行动研究并且反思积累资源。

相关专题 课堂教学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