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第2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Staarfiish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Staarfiish”参与投稿,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苏州园林》(第2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8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苏州园林》(第2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熟读课文,通过分析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掌握苏州园林的特点。

2、通过合作探究,揣摩语句,体会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3、激情展示,阳光展示,领略我国江南园林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

目标达成:

1、分析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1、作者原名:        字:               人  现代著名    家、     家、(    )家、长篇小说有《倪焕之》,童话有《稻草人》。

2、轩榭(    ) 池沼(   ) 邱壑(   ) 模(  )样 重峦叠嶂(       ) 嶙峋(   ) 镂(   )空 蔷薇(   )蔓延(   )着眼(   )斟酌(   )鉴赏(     )对称(   )

【创境激趣】

请你欣赏

【自学导航】

第一段:

1、哪个词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重要地位?

明确:“标本”

2、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明确:这里有典范、代表的意思。

(这个词形象地表明它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

第二段:

四个讲究

第三段:

1、亭台轩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话回答)

2、文中哪句话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3、这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第四段:

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池沼的配合: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合作探究】

本段哪些句子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 知识迁移

【强化训练】

2、辨明词义

根据下面的意思,填上合适的成语。

①、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

②、独有的巧妙的构思。                 (             )

③、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             (             )

④、重重叠叠的山峰、峭壁。             (             )

【归纳总结 】

本文的结构:总--分--总、

【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总--分--总

一    四     图

幅    个     画

画   讲究

【教学反思】

宋发旺

[《苏州园林》(第2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篇2:《老王》(第2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抓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课文思路。

2、深入探究:揣摩语言,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学会观察身边的普通人物,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目标达成:

1、全面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激发同情心和爱心,联系身边的人,关注、关爱他人。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在中国学问渊博人格高尚的女士才被尊称为“先生”,杨绛就是其中一位,让我们多方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杨绛先生其人其文吧。

《老王》的作者是       ,她的丈夫       是我国著名学者和作家,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小说《          》。

我还了解到:

【创境激趣】

复习检查:

1. 注音并解释:

取缔(   )    塌(   )败     伛(   )着背     骷(  )髅(  )

攥(    )着   滞(   )笨    愧(   )怍(   )

2.解释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荒僻:                      塌败:

取缔:                      凑合:

滞笨:                      愧怍:

【自学导航】

1、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作者对老王的情感是怎样的?请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合作探究】

1、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照顾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2、假如你是老王的邻居或一个熟识的人,面对老王的遗像,你心里好受吗?你有什么话要对老王说吗?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 知识迁移【强化训练】

在当今社会上还有许多不幸的人,许多弱者,许许多多的“老王”,而我们生活在幸福之中,生活在爱的光环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们?

【归纳总结 】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要知道人人要关怀不幸者,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

【板书设计】

老      王

杨 绛

老王:善、苦

作者:善、愧

呼吁:对弱者的同情和关爱

【教学反思】

宋发旺

[《老王》(第2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篇3:《背影》背影(第2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感受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情。

2学习本文平实的语言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目标达成:

1、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

2、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原因。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1、作者介绍

2、解词:

狼藉      簌簌      踌躇       蹒跚      颓唐      琐屑

【创境激趣】

朱自清的高风亮节,赢得了人民的敬仰,赢得了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评价。他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到:“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自学导航】

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父子浦口送别

2 文中一共几次写到了父亲的背影?

<1>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2>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3>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4>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合作探究】

1、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

答:亲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为子买橘。 体现:细心关照,周到入微

2、其中哪一件事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答:望父买橘见背影

3、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除了为儿子做了这么多繁琐细小的小事以外,还以什么方式表达这种关爱?

答:父亲的语言。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 知识迁移

朗读,分析这一部分

1、父亲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忧伤(黑色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2、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3、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行动不便,步履艰难(动作描写,“探”,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

4、“攀”,既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

5、“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

6、“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归纳总结 】

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进去吧,里边没人。

【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1>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2>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3>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4>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教学反思】

宋发旺

[《背影》背影(第2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篇4:《苏州园林》 导学案(八年级上册)

《苏州园林》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3、《苏州园林》

一、学习内容

1、积累掌握“轩榭、丘壑、嶙峋、镂空、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

2、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3、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4、揣摩语言,体会说明中融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以及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二、课前自学

1、自读课文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轩榭(     )  丘hè(     )  嶙lún(     )  着眼(     )  叠嶂(     )

池zhǎo(   ) zhēn(   )酌    lòu(    )空   jiàn(    )赏   qiáng(   )薇

3、解释下列词语

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

别具匠心:

4、你的阅读疑问

三、课文研讨与交流

1、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文中原句)?这样的特征又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①                                                                             ②

2、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找出两处加以简要说明。

3、以第5段为例,说说都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试举例说明(方法指导:体会说明中融合记叙、议论、多种表达方式的特点)

4、你从文中领会到哪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四、自测自评

1、根据下面的意思,填上合适的成语。

①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

②独有的巧妙的`构思。(                 )

③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                 )

④重重叠叠的山峰、峭壁。(                 )

2、根据课文,辨析词义,选择填空。

(1)谁如果要           (鉴别  鉴赏  欣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放过。

(2)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          (完好  完美  美好)的图画。

(3)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           (依靠  依傍  依赖)的,实际是隔而未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加深了景致的深度。

(4)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魔方砖,浅灰色和白色             。

(对比  对衬  对称)。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池沼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

(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

(3)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

(4)阶砌旁边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

(5)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4、作者说明苏州园林这个群体的特征并总领全文是语句是___________                 。全文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结构是____________。

徐秀形

篇5:苏州园林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

苏州园林(导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4.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学习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学习用时:  2课时

导学部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轩榭(      ) 池沼(    )  邱壑(    )  模(     )样

重峦叠嶂(      ) 相间(    ) 嶙峋(    )  庸俗(      )

镂(     )空      蔷薇(        )

2.辨明词义,并造句

鉴赏:

因地制宜:

斟酌:

重峦叠嶂:

3. 自由大声读课文两遍,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并填空。

文章是从_______角度,抓住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苏州园林的。

4、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的说明要点及说明顺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并欣赏有关园林图片,请同学们说说看图片后的感受。

二. 了解作者

三、研讨探究

(1)全文是按          的说明顺序,其中第二段与3--6段是什么关系?5--7段与3--6段是什么关系?

(2)找出3--9段中与第二段“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这个总体特征相呼应的句子。

四.  以第4段为例,探究局部说明顺序。

①齐读第4段。

②选一位同学介绍本段的说明顺序。

五、难点探究

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从课文中找出几处例子加以简要说明。

快速浏览课文,圈点勾画。

六、课堂练习

精读文章第6段,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此段的说明要点。

2.“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艺术效果是如何形成的?

3.园林内装镜子,请用物理学知识对这一设计依据的原理及产生的效果作简要说明。

选三位同学回答。

七、布置作业

1、课后了解有关说明方法的知识,简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熟读第二段。

3、说说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①匠师们自出心裁建造成不同的园林。

②园林中的建筑讲究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充满画意。

④古老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珠光宝气。

第二课时

一、把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1.关于说明方法: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的方法。当然,作者也有选择的自由。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引用、下定义、分类别、作解释、列图表等。

2.要求学生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1)学生圈点勾画,独立分析。

(2)小组内交流看法,求同存异。

(3)全班交流,存同析异。

二、揣摩语句,理解语句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1.多媒体显示: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去掉“往往”好不好?)

(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罗,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学生朗读句子,悉心体味,思考。

2.学生另找几例品评涵泳。

如:“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句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三、课堂小结

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

四、拓展练习

(一)

①森林对人类的贡献是很大的。②它是净化城市的功臣。③据测算,二百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只要一公顷的森林就能消除掉,一公顷的森林一天可造六七百公斤氧气,足够七八百人一天吸用。④城市工厂多,车辆挤,噪音大,森林有吸收噪音、消除污染的作用。⑤许多树木还能放出杀菌素,一公顷柏树林一昼夜能放出五十公斤杀菌素,杀死许许多多的细菌的害虫。⑥有人测验森林内一立方米空气的细菌含量只有三四百个,而没有树木的地方每立方米有细菌三四万个。⑦森林还能调节气候,美化环境,陶冶情操,作用可真大呢!

1.本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森林对人类的贡献               B.森林的巨大作用

C.森林对净化城市的巨大作用       D.森林的功能

2.本段的中心句是(    )

A.第⑦句    B.第②句    C.第①句。

3.本段文字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答:

4.第⑥句中除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二)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著名的桥,有的以它们的悠久历史闻名于世,有的以它们的高超建筑艺术而留芳史册。(    )皆是方便交通,使“天堑”变通途。那么世界上有没有既方便交通,又可供人休憩娱乐的桥?有,独具一格的侗家“风雨桥”就是这样一种桥。

①凡有侗族居住的地方,村前寨后的交通要道上都建有桥。②它们结构别致,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③有石拱桥、石板桥、竹筏桥等。④侗族擅长于建筑,特别是桥梁建筑尤为突出。⑤其中一种长廊式的“风雨桥”,以它独特的造型艺术和高超的建筑技巧久负盛名。风雨桥,不仅连接交通,而且可避风雨,因而得名。它是一种木石结构的桥。著名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程阳风雨桥,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桥长165米,桥面宽10米,桥高15-20米。桥墩以青石砌成,桥面铺设成排的杉木,上面建有长廊,覆以瓦顶,还有楼亭五座。楼亭成方形,多角重檐,共有房檐5层,层层而上,形似宝塔,气势宏伟。桥面通道两侧有栏杆,长廊两侧有长凳,宛如游廊,供人观赏和休憩。长廊和楼亭的瓦檐、柱头都雕刻龙凤花草,秀丽玲珑,蔚为壮观。风雨桥在建筑结构上更为独特。建桥时不用一颗铁钉,只在柱子上凿通无数大小不同的孔眼,以榫(sn),器物两部分之间用,凹凸相接处凸出的部分)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极为精密。其坚固程度,不亚于铁、石桥,可延二三百年而不损。这是侗族建筑艺术的特色,也是侗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

1.第1自然段括号中应填人与上下文衔接的短语是 (   )

A.从它们的形式来看    B。从它们的结构来看

C.从它们的作用来看    D.从它们的效果来看

2.重新排列第2自然段①一⑤句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①③⑤④②      B.①④③⑤②

C.④①②③⑤     D.④①③②⑤

3.第4自然段中加点的“更”字是相对风雨桥的什么而言的?

4. 第3、4自然段从          、           两个方面介绍了侗家风雨桥的特点。

5 .第3自然段运用       、        、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6.全文的说明顺序是                              ,程阳风雨桥的说明顺序是

7.参观附近的石拱桥或其他桥梁,写一段文字介绍这座桥的特点。

窦顺明

篇6:《苏州园林》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

编辑     复核     审核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说明中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3、了解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学习难点:理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自主突破】

1、给粗体字注音。

轩榭(     )   池沼(      )   丘壑(     )   嶙峋(     ) 镂空(      )

蔷薇 (     )  叠嶂(      )   着眼(    )   相间(     )  对称(      )

2、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别具匠心:

因地制宜: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池沼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

(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

(3)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

(4)阶砌旁边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

(5)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4、语文常识。《苏州园林》的作者是           ,原名          ,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夜》《多收了三五斗》,童话《             》《              》等。

5、读了课文,你一定觉得苏州园林很美吧?请用“我看苏州园林美,最美的……”这样一个句式说说你眼中的苏州园林之美。

例:我看苏州园林美,最美的莫过于池沼了,你看: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周围石岸高低屈曲,任其自然,或有玲珑的石头,或有花草。池中鱼戏莲叶间,真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啊。

我看苏州园林美,最美的莫过于              了,你看:

【合作探究】

6、全文的结构特点是什么?本文的说明顺序进行是什么?

7、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

8、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主要体现在哪四个方面?

9、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每种说明方法举一例)

【拓展延伸】

10、根据下面文字,用排比句概括苏州的美。

苏州的美是古典的。哪怕是一木一石,它也是那么优雅,那么庄严。它一会儿叫你想起我们伟大的历史,一会儿叫你温习许多美丽的传说。含蓄也是苏州的`美。要是不下一番搜寻的功夫,你就别想领略它。苏州人从来不喜欢在你面前夸口。他只是带着恬淡的笑容,引你走到那儿,直到你在他面前发出大声的惊叹。苏州的美还呈现出它的多样性。在苏州,你喜欢古朴,请到沧浪亭;你爱好清幽,就去拙政园;你喜欢疏朗,不妨到怡园;你倾向于深邃,这儿有狮子林。

【当堂测试】

1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轩榭(    ) 叠嶂(    )  镂空(    )  斟酌(    )

相间(    ) 模样(    )  对称(    )  庸俗(    )

1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4个错别字,并在横线上订正。

鉴赏   映衬   因地治宜   自出新裁

曼延   鳞峋   别具匠心   称心满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关联词语“虽然……但是……”把下面三项内容排列组合成一段话。要求着重肯定晓雪在学习方面的优点,语言要简明。

(1)晓雪在学习上有一股子钻劲,各门功课都学得很扎实。

(2)晓雪集体观念也比较淡薄。

(3)晓雪性格孤僻,不爱接近同学。

14.下列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标本: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以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

B.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败笔:这里指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

C.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上品:上等。

D.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闲适:清闲安适。

1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说明方法。(8分)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2)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    )

(3)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

(4)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

16、.阅读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14分)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________,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________。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分别为文中的两个空白处填上原有的词。(4分)

生平多阅历,胸中有________。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________。

(2)“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3分)

(    )

A.假山的堆叠,是技术也是艺术。

B.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

C.假山的堆叠,不仅是艺术,而且是技术。

D.假山的堆叠,既是艺术,更是技术。

(3)文中在说明池沼的特点时,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这句话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内容是(3分)

(    )

A.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B.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自然美。

C.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安排都体现了设计者们的经验和水平。

【总结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说明中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了解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自主突破】

1、读第3、4、5段,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合作探究】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去掉“往往”好不好?)

(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罗,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拓展延伸】

3、文中引用的“鱼戏莲叶间”出自《汉乐府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背诵并默写《汉乐府江南》。

(2)这首诗是当时南诗的代表作,当时北诗的代表是____________。

(3)请再写出两句描写江南风景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文学名著《红楼梦》中描写“大观园”景致的几段文字,读后根据审美感受,说说你最喜爱的语段并简述理由(100字左右)。

(1)望前一望,见白石颍líng céng,高峻),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

(2)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

(3)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束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

(4)忽闻水声潺,泻出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测试】

【达标训练】

5、黑体的字注音全对的是(  )

A 池沼(zhāo) 嶙峋(xún) 砌砖(qì) 着眼(zhuó)

B 琢磨(zhuó)  邱壑(hè) 镂空(lóu) 蔷薇(qiáng)

C 轩榭(xuān) 庸俗(yōng) 模样(mú) 松柏(bǎi)

D 斟酌(zhēn )一幅画(fù) 对称(chèn) 阑干(lán)

6、没有错别字的是(   )

A 败笔 蔓延 玲珑 盘屈嶙峋 B 堆叠 闲适 映衬 自出心材

C 明艳 阅历 彩绘 因地治宜 D 鉴赏 工细 雷同 俯仰生姿

7、根据句意,依次填空最恰当的是(   )

(1 )谁如果要(   )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2) 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  )。

(3)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  )不同。

(4) 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  )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A 欣赏 榜样 个各 插 B 赞赏 模范 个个 栽

C 观赏 代表 各个 种   D 鉴赏 标本 各各 补

【能力提高】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8、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A 设计者和匠师们修建成功的园林各各不同。B 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C 设计者和匠师们的一致追求。D 苏州园林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9、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

A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B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C 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

D 苏州园林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10、 这段文字可分为三层,请在原文中用“‖”标出层次,并写出层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段文字的结构形式是( )A 总──分 B 总──分──总 C 分──总

12、这段文字使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它们排列的顺序是(    )

A 从概括到具体 B 从整体到部分C 从主要到次要 D 从原因到结果

14、文中加黑词“一切”“都”“决不”用得准确,简析它们的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反思】

篇7:《苏州园林》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1、xiè  zhǎo hè  lín lòu qiáng zhàng zhuó jiàn  chèn

2、另外,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       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

3、引用,打比方,举例子,举例子,作比较

4、叶圣陶,叶绍钧,《倪焕之》,《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5、略,

6、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

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7、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8、文中所述的四个“讲究”上 9、①分类别“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②作比较“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③引用。“……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④举例子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⑤列数字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画美

10、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用排比句写出苏州的特点即可。参考示例:苏州的美是古典的,苏州的美是含蓄的,苏州的美是多样的。

11、xiè  zhàng  lòu  zhuó  jiàn  mú  chèn  yōng  12、“治”改为“制”  “新”改为“心”  “曼”改为“蔓”  “鳞”改为“嶙”  13.晓雪虽然性格孤僻,不爱接近同学,集体观念也比较淡薄,但她在学习上有一股子钻劲,各门功课都学得很扎实。 14 、A(标本:指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15、(1)作比较(2)摹状貌(3)举例子(4)打比方  )11.(1)丘壑 雷同(2)B (3)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4)C

第二课时

1、

说明方法 特点 作用

举例子 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用具体例子作例证。 增加文章可信度。

作比较 通过与同类及相关的事物作比较,显示彼此异同。 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打比方 凭借事物间的相似点,把此物比作彼物,从而突出此事物。 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引用 引用文献资料、名人言论、古今诗词、农谚俗语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1)“标本”原指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非常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

(2)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

(3)不能去掉,“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4)“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5)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

(6)这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气氛,生机盎然,沁人耳目。

3、(1)略(2)《木兰诗》(3)例: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

花木、水石等大观园景观原素全部包含了,而且是以极平淡的语句道来,不带一丝俗气,更显大观园脱俗之美。

5、C6、D7、D8、 B 9 B

10、 (1)“……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概括指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2)“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介绍体现这一特点的四个方面。(3)“他们唯愿……。”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

11 B   12 打比方  13、 C14、 十分准确的表示了苏州园林全部如此构成图画美,而绝无例外的情况。

柳明

篇8:《老王》(第3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抓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课文思路。

2、深入探究:揣摩语言,领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学会观察身边的普通人物,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目标达成:

1、全面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激发同情心和爱心,联系身边的人,关注、关爱他人。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创境激趣】

【自学导航】

【合作探究】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 知识迁移

【强化训练】

阅读同步训练: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一)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的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到他的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子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1.对“因为在我的记忆里多得数不完”这句话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如何理解老王说的“我不吃”?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与第一段加横线的话相照应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包含了“我”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段写人物外貌,按___________顺序刻画的,写出人物____________的特点。

5.“等到听不到他的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这句话对表现主人公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表现“我”对老王怎样的感情?

7.文段集中地刻画了老王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二)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没动用”、“一再追忆”、“捉摸”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觉得“心上不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末句“幸运的人”指_____________,“不幸者”指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现作者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和对老王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4.概括本段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感念老王的复杂情绪,体现老王助我之多的善良仁厚。

2.老王身患重病,经济条件极差,当然用得着,但他在自己病危之中仍想着患难的邻居,表现了老王的无上善良。

3.那直僵僵的身子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对老王身体的担心,高贵品质的敬爱。

4.身形概观--面部--观感生命垂危

5.反衬主人公无私奉献,不求报答的崇高品质。

6.对老王的健康状态极为担心,及那种亲密无间的血脉相连的感情。

7.始终不忘他人,急人所急,不图回报的善良无私。

(二)

1.对老王的哀悼和怀念。

2.老王在垂危之际挂记并帮助着他人

3.我  老王  严于解剖自己  无比同情与敬爱

4.我深切纪念亡友老王

【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宋发旺

[《老王》(第3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相关专题 苏州园林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