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胜任力的MBA教学培养模式

复眼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复眼”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职业胜任力的MBA教学培养模式(共1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职业胜任力的MBA教学培养模式

摘要:MBA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职业经理人的素养和职业胜任力。

简单依靠课堂知识传授无法实现MBA的培养目标。

本文对构建基于胜任力的MBA培养模式进行了介绍,进而就PBL模式在MBA职业胜任力培养中的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MBA教学培养模式;职业胜任力;PBL

一、MBA的培养目标和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

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MBA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职业经理人,因此,MBA教育本质上是职业教育和培训。

既然是职业教育,贯穿整个MBA教育的就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还应对MBA学生所必须具有的职业经理人素养和胜任能力进行职业化训练。

1991年我国第一批9所院校获准试办MBA教育,截至全国共有233所院校开办MBA教育,培养了10多万管理人才。

经过近的实践,我国MBA教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据4月《商业周刊》对中国公司和在华跨国公司的173位招聘人员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受访者给中国MBA毕业生打了中低分,素质良好或优秀的比率不到20%。

中国目前的MBA教育仍然处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和服从权威的教育体制下,这种培养模式最大的问题,是MBA学生没有机会基于问题进行探索、反思和自我建构,因此也难以培养出善于决策、敢于决策的经理人,无法真正提高MBA学生的职业胜任力。

因此,探索以提高MBA职业胜任力为目标的教学培养模式,具有紧迫而现实的意义。

二、基于胜任力的培养模式是MBA的改革发展趋势

1.MBA培养模式的变迁。

从全球范围来看,MBA的培养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

早期的MBA教育处于探索阶段,整个美国没有公认的MBA课程设置标准,各个商学院的培养模式各自为政。

美国大学商学院联合会(AACSB)在1965-1985年间修订了MBA的课程设置标准,主张根据企业的各种职能来组织教学,重点应强调培养分析和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系统地发展其他方面的能力。

自此以后,MBA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基本趋于稳定,成为美国乃至全球通用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

20世纪90年代后技术进步加快,国际竞争加剧,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企业管理模式的革命,这使得社会和企业要求管理人才不仅要具有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勇于创新、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关注责任与道德等综合素质。

欧美MBA领域再次掀起了培养模式的变革。

此次的变革的特点是:加强课程整合,强调学生的自我建构;重视对学生的交际能力、领导能力、合作能力等“软技能”的训练,强调解决管理问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更重视管理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基于管理实践中问题的研究性学习。

据此,哈佛大学商学院提出MBA培养目标是,MBA学生须拥有“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能力、团队精神、企业家精神等技能”。

2.我国MBA培养模式的改革。

我国对近年来我国MBA教育的培养模式也在致力于与国际接轨。

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等知名院校为代表的一大批MBA培养院校,纷纷开始进行MBA教学培养模式改革。

清华大学率先进行培养模式改革,将第一年的两个学期分为四个模块。

第一模块包括管理沟通、领导与团队等软课程,强调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主构建。

第四模块是“整合性实践课程”,学生组成六人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演练真实项目,完成课程报告并做小组演示,强调基于问题和项目的研究性学习(PBL模式)。

同时清华大学采用综合案例分析报告取代了传统的毕业论文。

综合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深入一个企业,研究一个具体的管理问题,写出一个具有分析意义的'案例,以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人民大学也启动了旨在创新培养模式的“SAIL”计划,包括理念塑造、行动导向、国际视野、自主建构四个方面,强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导向。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前身为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在MBA的培养过程中,运用PBL理论增加了一项实习环节,学生以组为单位,给一些知名大企业做专项调研,并最终为企业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一项目,学生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解决面临的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同时可以加深企业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为开发潜在的就业机会创造了条件。

在最后解决方案的提交答辩会上,审查的不仅有学校的老师,还有被调研公司的总裁,他们在实用性、关联性、重要性等实践操作方面打分。

中欧管理学院在项目开办之初,就使用了项目教学法。

当时第一届的MBA学生被分成六个小组,每组固定到一个北京的企业,历时两年,定期下厂,全面剖析这个企业。

期间又分为三段,第一段是全面审计阶段,利用所学到的理论对企业进行全面调查;第二阶段为咨询阶段,找出企业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最后为实施阶段,帮助企业具体改进提高,并验证提出的办法是否有效可行。

每组学生在2年的时间里要写出6至8份的实习报告,下厂与写报告占全部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一,成绩也占三分之一。

中欧的PBL培养模式获得了学员的高度评价。

三、基于PBL的培养模式在MBA胜任力建构中的讨论

“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性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旨在解决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脱节问题。

该模式后来进一步发展出了“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和“基于任务的研究性学习”等模式,在国际知名商学院的MBA培养中被广为运用。

PBL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团队合作来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国内外MBA的教育实践表明,PBL模式对提高MBA的职业胜任力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这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但我国关于对PBL培养模式在MBA胜任力构建过程中的实践探索仍然较少。

本文将基于PBL的培养模式在MBA胜任力建构中的实践特点进行归纳,以资借鉴。

1.运用PBL方法能够有效组织课程案例教学。

MBA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工商管理职能课程、工具技能课程等。

案例教学的起点应当是基于问题的探索分析。

目前哈佛、诺顿等商学院普遍使用全案例教学,将MBA学生置于大量贴近企业实际的问题情境当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团队讨论、教师引导,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而提升MBA的决策能力。

而缺少问题引导的案例教学,则可能成为一种模式推广,背离了案例教学的初衷,也无助于职业胜任力的培养。

2.运用PBL方法能够切实提高学员的“软技能”和综合素质。

长期以来,诸如领导力、沟通能力、人际关系技能等等“软技能”被认为是与生俱来、无法传授的,因此也不能通过学校的培养而提高。

近年来,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美国许多商学院增设了“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交际、合作、领导、创业创新等能力,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关键在于激发MBA学生的自我探索和自主建构。

PBL教育模式通过利用MBA学生来源广泛、专业背景复杂的特点,通过团队活动与软课程的有效结合,激发学生对人文、伦理、沟通、领导力等软技能的思考和团队活动中的自我建构,形成职业经理人所需具备的综合素质。

3.通过整合性实践性环节实现PBL的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MBA教育把核心课程按组织中的管理功能进行划分,受到了大量批评。

原因之一就是,学生无法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建构,只能分模块进行理解和探究,而现实世界的问题永远都是整合的、系统的而不是分区的。

基于此,整合性实践设计作为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整合性实践,相对于专门为各门课程设计的案例而言,将问题置于现实的环境中,通过承接企业真实的项目,发现真实的问题,提出真实可行的方案,从而实现对MBA系统知识的整体建构。

整合性实践课程已成为PBL模式在MBA教育中最为深入的实践,MBA学生通过在真实、复杂、不确定的环境下解决问题获得胜任岗位要求的宝贵的先前体验,通过自我建构将其内化为思维模式和岗位胜任力能力。

篇2:基于职业胜任力的MBA教学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基于职业胜任力的MBA教学培养模式分析论文

基于职业胜任力的MBA教学培养模式分析论文【1】

摘要:MBA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职业经理人的素养和职业胜任力。

简单依靠课堂知识传授无法实现MBA的培养目标。

本文对构建基于胜任力的MBA培养模式进行了介绍,进而就PBL模式在MBA职业胜任力培养中的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MBA教学培养模式;职业胜任力;PBL

一、MBA的培养目标和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

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MBA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职业经理人,因此,MBA教育本质上是职业教育和培训。

既然是职业教育,贯穿整个MBA教育的就不仅仅是理论知识,还应对MBA学生所必须具有的职业经理人素养和胜任能力进行职业化训练。

1991年我国第一批9所院校获准试办MBA教育,截至20全国共有233所院校开办MBA教育,培养了10多万管理人才。

经过近20年的实践,我国MBA教育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据204月《商业周刊》对中国公司和在华跨国公司的173位招聘人员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受访者给中国MBA毕业生打了中低分,素质良好或优秀的比率不到20%。

中国目前的MBA教育仍然处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和服从权威的教育体制下,这种培养模式最大的问题,是MBA学生没有机会基于问题进行探索、反思和自我建构,因此也难以培养出善于决策、敢于决策的经理人,无法真正提高MBA学生的职业胜任力。

因此,探索以提高MBA职业胜任力为目标的教学培养模式,具有紧迫而现实的意义。

二、基于胜任力的培养模式是MBA的改革发展趋势

1.MBA培养模式的变迁。

从全球范围来看,MBA的培养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

早期的MBA教育处于探索阶段,整个美国没有公认的MBA课程设置标准,各个商学院的培养模式各自为政。

美国大学商学院联合会(AACSB)在1965-1985年间修订了MBA的课程设置标准,主张根据企业的各种职能来组织教学,重点应强调培养分析和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系统地发展其他方面的能力。

自此以后,MBA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基本趋于稳定,成为美国乃至全球通用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

20世纪90年代后技术进步加快,国际竞争加剧,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企业管理模式的革命,这使得社会和企业要求管理人才不仅要具有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勇于创新、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关注责任与道德等综合素质。

欧美MBA领域再次掀起了培养模式的变革。

此次的变革的特点是:加强课程整合,强调学生的自我建构;重视对学生的交际能力、领导能力、合作能力等“软技能”的训练,强调解决管理问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更重视管理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基于管理实践中问题的研究性学习。

据此,哈佛大学商学院提出MBA培养目标是,MBA学生须拥有“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能力、团队精神、企业家精神等技能”。

2.我国MBA培养模式的改革。

我国对近年来我国MBA教育的培养模式也在致力于与国际接轨。

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等知名院校为代表的一大批MBA培养院校,纷纷开始进行MBA教学培养模式改革。

清华大学20率先进行培养模式改革,将第一年的两个学期分为四个模块。

第一模块包括管理沟通、领导与团队等软课程,强调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主构建。

第四模块是“整合性实践课程”,学生组成六人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演练真实项目,完成课程报告并做小组演示,强调基于问题和项目的研究性学习(PBL模式)。

同时清华大学采用综合案例分析报告取代了传统的毕业论文。

综合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深入一个企业,研究一个具体的管理问题,写出一个具有分析意义的案例,以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人民大学20也启动了旨在创新培养模式的“SAIL”计划,包括理念塑造、行动导向、国际视野、自主建构四个方面,强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导向。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前身为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在MBA的培养过程中,运用PBL理论增加了一项实习环节,学生以组为单位,给一些知名大企业做专项调研,并最终为企业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一项目,学生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解决面临的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同时可以加深企业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为开发潜在的就业机会创造了条件。

在最后解决方案的提交答辩会上,审查的不仅有学校的老师,还有被调研公司的总裁,他们在实用性、关联性、重要性等实践操作方面打分。

中欧管理学院在项目开办之初,就使用了项目教学法。

当时第一届的MBA学生被分成六个小组,每组固定到一个北京的企业,历时两年,定期下厂,全面剖析这个企业。

期间又分为三段,第一段是全面审计阶段,利用所学到的理论对企业进行全面调查;第二阶段为咨询阶段,找出企业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最后为实施阶段,帮助企业具体改进提高,并验证提出的办法是否有效可行。

每组学生在2年的时间里要写出6至8份的实习报告,下厂与写报告占全部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一,成绩也占三分之一。

中欧的PBL培养模式获得了学员的高度评价。

三、基于PBL的培养模式在MBA胜任力建构中的讨论

“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性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旨在解决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脱节问题。

该模式后来进一步发展出了“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和“基于任务的研究性学习”等模式,在国际知名商学院的MBA培养中被广为运用。

PBL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团队合作来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国内外MBA的教育实践表明,PBL模式对提高MBA的职业胜任力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这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但我国关于对PBL培养模式在MBA胜任力构建过程中的实践探索仍然较少。

本文将基于PBL的培养模式在MBA胜任力建构中的实践特点进行归纳,以资借鉴。

1.运用PBL方法能够有效组织课程案例教学。

MBA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工商管理职能课程、工具技能课程等。

案例教学的起点应当是基于问题的探索分析。

目前哈佛、诺顿等商学院普遍使用全案例教学,将MBA学生置于大量贴近企业实际的问题情境当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团队讨论、教师引导,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而提升MBA的决策能力。

而缺少问题引导的案例教学,则可能成为一种模式推广,背离了案例教学的初衷,也无助于职业胜任力的培养。

2.运用PBL方法能够切实提高学员的“软技能”和综合素质。

长期以来,诸如领导力、沟通能力、人际关系技能等等“软技能”被认为是与生俱来、无法传授的,因此也不能通过学校的培养而提高。

近年来,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美国许多商学院增设了“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交际、合作、领导、创业创新等能力,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关键在于激发MBA学生的自我探索和自主建构。

PBL教育模式通过利用MBA学生来源广泛、专业背景复杂的特点,通过团队活动与软课程的有效结合,激发学生对人文、伦理、沟通、领导力等软技能的思考和团队活动中的自我建构,形成职业经理人所需具备的综合素质。

3.通过整合性实践性环节实现PBL的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MBA教育把核心课程按组织中的管理功能进行划分,受到了大量批评。

原因之一就是,学生无法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建构,只能分模块进行理解和探究,而现实世界的问题永远都是整合的、系统的而不是分区的。

基于此,整合性实践设计作为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整合性实践,相对于专门为各门课程设计的案例而言,将问题置于现实的环境中,通过承接企业真实的项目,发现真实的问题,提出真实可行的方案,从而实现对MBA系统知识的整体建构。

整合性实践课程已成为PBL模式在MBA教育中最为深入的实践,MBA学生通过在真实、复杂、不确定的环境下解决问题获得胜任岗位要求的宝贵的先前体验,通过自我建构将其内化为思维模式和岗位胜任力能力。

商学院MBA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管理【2】

摘要:探讨MBA培养过程中职业发展指导和职业化服务平台构建等问题,是深入办好MBA教育的根本。

因此,明确MBA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探寻职业服务的供需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职业化服务平台的构建兼具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商学院 MBA 全日制MBA 职业发展 规划指导

篇3:基于职业胜任力培养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建设论文

高职课程设计要反映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特征,基于职业胜任力培养的课程建设,是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方向,符合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要求。本文从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现状出发,结合软件开发专业自身的特点,对职业胜任力进行了介绍,对专业学习领域、专业拓展学习领域、人文素质拓展学习领域的课程建设进行了分析,对基于职业胜任力培养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课程建设进行了论述。

高职院校具有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双重特征,高职的办学方向要精准定位,它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专门人才。与计算机相关的国内大学毕业生每年有几十万人,其中而符合软件行业要求的人才则比较少,企业招聘的部分大学毕业生也要花较长时间培训才可以投入工作,尤其在软件开发这个领域上更加突出。为培养符合企业用人标准,满足软件开发岗位能力需求的高素质软件开发人才,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课程建设要与企业的需求对接与融合,应当适应人才发展的需求,要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 课程建设现状

目前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培养的人才职业技能不强,岗位适应能力差等问题。调查显示,很多高职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实践不够,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如何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目前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认识到了高校的“共性”教育与企业的“个性”需求相矛盾,也进行了基于企业需要的课程体系设计,同时加大了实训教学的力度,将学校的教学内容实用化,按软件企业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但目前所做的工作缺少系统性,没有从整个课程体系结构上进行设计,真正联合企业的专家参与到课程建设中的还很少。

2 职业胜任力分析

Spencer提出胜任力是与有效的或出色的工作绩效相关的个人潜在的特征,包括: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征与动机。胜任力的提出可以最大程度上实现人员与岗位的.匹配,为员工搭建有效的职业发展路径。职业胜任能力是在企业实践知识与职业要求为指导下,在具体工作情景中形成的各种知识与技能,以及解决企业实践问题的胜任能力,是一个学生在职位上取得成功的能力。它包括职业岗位能力,即某项技术专才和职业适应能力,即职业的迁移能力。高职学生职业胜任力是毕业生职业工作的承担能力与适应能力,高职教育要服务好现代产业,高职课程的定位、目标与内容、组织、实施及评价就要符合企业的需求。计算机相关职业注重团队合作,沟通能力、语言能力、组织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显得很重要。

篇4:基于职业胜任力培养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建设论文

为了培养具有职业胜任力的软件开发技能型实用人才,需要围绕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设计课程,将知识融入到职业技能训练之中,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要求,充分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和“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课程建设要与企业或行业进行合作,从学生就业的实际出发,调研软件开发企业岗位需求,在此基础上分析确定软件技术专业的主要典型工作任务及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总结出某个岗位主要工作职责及其必需的知识与技能,进而研究探讨为培养学生具备该职业能力所需开设的核心课程和课程教学内容,以期提高学生的职业发展力,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下面是招聘网站51job上某企业招聘软件工程师的职业能力描述。

职位标签:IOS 软件工程师

职位职能:高级软件工程师 软件工程师

职位描述:

【岗位职责】

(1)负责IOS平台客户端程序的开发,包括iPhone、iPad;

(2)按照项目计划,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时完成开发任务;

(3)参与软件系统需求分析和设计,编写有关技术文档;

【职位要求】

(1)计算机,通信等相关理工科专业;

(2)精通iOS下网络通信机制,对TCP/IP、http/https、MQTT有一定经验;

(3)具备扎实的Objective C、C/C++语言基础,熟悉XCode;深入理解面向对象的设计模式;

(4)对用户体验、交互操作流程、及用户需求有深入理解;

(5)责任心强,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意识;

(6)工作踏实认真、积极主动,善于学习,较强的责任心,抗压力强。

上面的招聘描述了对软件工程师岗位需求以及员工的职责要求。可以看出,企业的岗位要求涉及对知识、技能、自我特征、潜在特质等方面的描述。基于职业胜任力的人才需求描述是依照职业胜任力定位岗位特征与具体的岗位综合能力要求。在结合软件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完成典型工作任务须具备的职业能力,软件技术对应的软件开发类岗位主要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将人才培养对应岗位梳理成软件技术活动流程的主要岗位群,包括软件程序开发岗位群、软件测试岗位群、技术文案管理岗位群、软件技术支持岗位群,软件推广及售后服务岗位群,明确岗位群的职业胜任力模型。

基于职业胜任力模型引入工作过程导向法,改革传统的以课本为主体的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岗位职责需求的课程体系,包括了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专业拓展学习领域、人文素质拓展学习领域。

在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建设中,将企业岗位职责与课程设计进一步融合是课程建设的关键。基于职业胜任力的课程建设中,通过对专业课程所具备的岗位特征,与本地区的软件企业合作,引入企业的实际项目,根据专业课程与企业项目开发活动要素的关联性,将“Java高级程序设计”、“Java Web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静态网页设计”、“JavaScript程序设计”、“JavaEE轻量级框架开发” 等课程教学活动以跨课程项目为纽带、以企业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为主线进行有机编排。

基于职业胜任力的课程建设中,不仅仅关注专业学习领域,还需要重视人文素质拓展学习方面的课程建设,人文素质拓展学习领域课程如表2所示。

表2 人文素质拓展课程列表

通过增加职业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更能培养学生沟通、语言、组织、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职业适应能力,职业素质教育活动安排如表3所示。

表3 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列表

4 小结

通过对职业活动和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企业对该岗位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在后续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和选定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强调职业技能的训练与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加强学生职业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胜任力,能为企业培养熟悉软件开发规范与流程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篇5:浙大创新MBA培养模式

浙大创新MBA培养模式

-11-11

从11月11日起, 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宗庆后、东方通信总裁施继兴、巨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叶志翔、西子电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王水福等一批企业界人士将正式成为浙江大学MBA的特聘导师。

这批23人的特聘导师还包括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孙永森、省经贸委主任金德水、省工商局局长李强等主管经济的`政府官员,还有来自省外的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徐少春。

经过商定,特聘导师每年给MBA学员举办一到两次专题讲座、学术讲座或专题报告会,特聘导师所在单位作为MBA的实习基地,为MBA学员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单位可根据企业的需要安排MBA学员到本企业调研,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特聘导师参与指导MBA学员的论文,可以提议MBA学员就本企业的实际选相应的课题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还承担MBA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评阅工作。

据浙江大学MBA教育中心主任贾生华介绍,特聘优秀企业家及政府官员作导师, 目的是为了提高MBA教学质量、培养MBA学员素质和能力,走出课堂,接触社会。

这批特聘导师任期两年。在实际教学中,浙大将对不符合要求的特聘导师解聘,并继续聘请优秀的企业家,发展到50人的规模。企业家对这种MBA教育方式也非常积极赞同,西子电梯总裁王水福已经确定了三个课题请MBA学员作调研。

从1994年始,浙江大学MBA教育经过6年的发展,共招生MBA研究生1039人,已有288人获得学位。

《中国经济时报》

篇6:网络营销人才胜任力的培养论文

网络营销人才胜任力的培养论文

一、导论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消费升级,互联网销售增长迅猛,网络营销相关的专业人才需求也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接受网络销售这一新兴的商业模式,大学生也逐渐认可并青睐网络营销相关就业岗位。淘宝、天猫、京东的快速发展,淘宝大学和各类电商人才培训的兴起均有力地证明了以上观点。根据现在网络销售发展的趋势预测,未来互联网销售将成主流零售模式,网络营销人才的就业和发展前景也极为可观。与此同时,我国网络营销人才培养比较慢,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乏。针对这一状况,许多高校纷纷设立了相关专业,新开有关课程,加快了网络营销人才培养的步伐。然而,我们的网络营销人才培养工作起步比较晚,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我们希望通过网络营销人才胜任力培养分析,有助于高校制定合适的培养课程,培养新型的网络营销专业人才。

二、网络营销人才需求分析

网络销售在推广方式、购物流程、支付环节、配送方式、客户服务、交易信用体系等方面与传统零售不同,这些差别都导致网络营销从岗位设置到岗位技能都有别于传统营销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网络技术进步和居民消费升级,网络营销已经渗入到各种各样的企业里,众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都在开展网络营销工作。目前,网络零售企业在数量和规模上不断扩张、经营逐步规范化、品牌化,人才需求数量日益增大。根据调研,在企业对网络销售各类人才的需求中,岗位按热度依次为:客服;策划与运作;美工;网页设计;产品拍摄与处理;文案编辑;网络推广;分销管理和培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岗位大多都是与网络营销相关的。通过对网络销售企业的招聘信息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企业招聘网络营销人才的途径主要有:校园招聘;网络招聘;人才交流会;相关人士介绍等。大多数网络零售企业对各类营销人才的需求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所有受访企业都表示乐意获悉由学校提供的毕业生推荐信息,希望学校帮助培养网络营销人才。因而加强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学校企业优势互补势在必行。针对各企业内岗位名称不同,我们调查发现,应该帮助学生进行网络营销胜任力培养,满足大多数网络营销类岗位的一般技能和要求。

三、网络营销人才胜任力培养分析

经过调查发现,从事互联网销售的企业多需要复合型掌握网络营销技能的人才和具备系统网络营销知识的人才。现在各类企业对网络营销人才的要求已不只是注重专业知识,更需要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针对网络营销人才需求的特点,在网络营销人才胜任力培养上应该注重以下方面。

1.能力方面,根据对互联网销售企业的`调查,企业对互联网营销人才中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要求有:语言沟通能力(91%)、营销能力(90%)、沟通服务能力(81%)、平台使用能力(65%)、信息采编能力(61%)、网络销售能力(56%)。由此可见,企业对语言沟通能力要求普遍比较强烈。这些沟通能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日常工作中团队内部合作沟通上,二是与客户服务、商务谈判沟通上。经过对从事网络营销人员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大多数毕业生都表示“商务谈判能力”也是网络营销类岗位需求的核心能力。目前对网络营销沟通能力的培养大都分散在《管理学》、《商务谈判》和《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中展开。这种培养方法导致知识点分散,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今后我们需要注重加强整合,提高学生沟通技能的胜任力培养。

2.知识结构方面,在对相关互联网销售企业的调查中发现,这类企业岗位要求员工掌握的核心能力涵盖的知识结构内容包括网络营销策划与运作(68%)、网络销售(63%)、客户关系管理(53%)、产品拍摄与图片处理(44%)、网络分销管理(42%)、网页设计与制作(42%)。由此可见,企业要求员工具备较为全面的网络营销理论知识,在人才胜任力培养方面既要精通技能,又要具有较为完备的专业知识。

3.职业素养方面,经过调查,互联网销售企业普遍重视的职业素养包括:责任感(76%)、合作性(72%)、诚信(70%)、主动性(65%)和忠诚(53%)。绝大多数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都具有较高的期望值。一般地,学校较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企业则更看中则责任感和应变能力。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实训课程、顶岗实习、创业活动等各类校内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工作习惯,提升职业素养。

四、结论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营销方式的持续创新,都将对网络营销人才需求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本文结合网络营销人才需求的特点进行分析,对高校网络营销人才胜任力培养进行了分析研究。但是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也要顺应时代不断创新,以更好地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篇7:基于胜任力的商场营销员的职业素养论文

基于胜任力的商场营销员的职业素养精选论文

国内关于胜任力研究起步晚,但也日益受到关注,其中营销员胜任力研究是重要的领域之一。以下就是由为您提供的基于胜任力的商场营销员的职业素养。

现在商业经济发展迅速,对商场营销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很多商场营销员的素质不能适应这种需要。现在零售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商场要让顾客在消费中得到满足感和幸福感,并建立商场的品牌形象,对营销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在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商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各商场吐纳的营销员数量居各职位之首,吐纳频繁与各商场选人、育人的测量方法效度低有关,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胜任力素质模型的应用对选人、育人优于传统的方法。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重,学校也发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而营销、管理类毕业生很多从事商场的营销工作,本研究将通过解析商场营销员职位胜任力素质,探索解决这两个问题的一条途径。

要分析商场营销员胜任力的构成要素,首先要确定标准,明确商场营销人员胜任力的分析维度,这是收集具体资料的前提。

接下来是要按照确定的标准收集相关信息,一般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行为事件访谈三种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归纳整理,得到与营销员胜任素质相关的.重要因素,再通过词频统计,归纳出词频最高的前几个要素,作为试卷调查的内容。问卷的设计既要符合标准,又要合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问卷调查的范围较大,收集信息比较充分。也可以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但成本较高,且操作受限制,访谈范围不可能太大,所以对象是抽样样本,所涉及的要素可以和问卷相同,也可略有不同。

然后,依据一定的标准,采用数据处理的相关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综合,确定商场营销员的胜任力构成要素,并分析这些要素对营销工作及建立商场品牌的重要意义。

篇8:简析基于胜任力的商场营销员的职业素养

简析基于胜任力的商场营销员的职业素养

简析基于胜任力的商场营销员的职业素养

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1973年发表了《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提出了胜任力的概念,即“能将某一工作中表现优异者与一般者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专业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被测量并能显着区分优秀绩效和普通绩效的个体特征”。国内关于胜任力研究起步晚,但也日益受到关注,其中营销员胜任力研究是重要的领域之一。

一、研究商场营销员胜任力的必要性

现在商业经济发展迅速,对商场营销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很多商场营销员的素质不能适应这种需要。现在零售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商场要让顾客在消费中得到满足感和幸福感,并建立商场的品牌形象,对营销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在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商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各商场“吐纳”的营销员数量居各职位之首,“吐纳”频繁与各商场选人、育人的测量方法效度低有关,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胜任力素质模型的应用对选人、育人优于传统的方法。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重,学校也发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而营销、管理类毕业生很多从事商场的营销工作,本研究将通过解析商场营销员职位胜任力素质,探索解决这两个问题的一条途径。

二、分析商场营销员胜任力构成的方法

要分析商场营销员胜任力的构成要素,首先要确定标准,明确商场营销人员胜任力的分析维度,这是收集具体资料的前提。

接下来是要按照确定的标准收集相关信息,一般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行为事件访谈三种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归纳整理,得到与营销员胜任素质相关的“重要因素”,再通过词频统计,归纳出词频最高的前几个要素,作为试卷调查的内容。问卷的设计既要符合标准,又要合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问卷调查的范围较大,收集信息比较充分。也可以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但成本较高,且操作受限制,访谈范围不可能太大,所以对象是抽样样本,所涉及的要素可以和问卷相同,也可略有不同。

然后,依据一定的标准,采用数据处理的相关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综合,确定商场营销员的胜任力构成要素,并分析这些要素对营销工作及建立商场品牌的重要意义。

三、营销员胜任力的基本素质

营销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一个优秀的营销员必须具备一定胜任力要素,这使他们逐渐从普通走向优秀。

1、具备现代营销理念

优秀的营销员要了解现代营销的发展方向。营销理念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生产理念、产品理念与推销理念。生产理念的特点是供不应求,被动接受;产品理念的特点是注重品质,忽视需求,在物质匮乏的时期商场只是交易场所,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营销。现阶段正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关系营销理念和社会营销理念方向发展。

商场营销面向广大消费者,商场经营成功与否取决于消费者的信赖度和忠诚度,商场要有正确的理念,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营销是商场面对消费者的主要形式,营销员必须有先进的营销理念,才能在营销的过程中建立商场的品牌。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营销理念,特点是注重需求,焦点从先前的“生产”转移到“市场”,强调从客户的需求出发,进行营销活动,从而以适当的产品或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要与欲望。尤其是社会营销理念,不仅限于某商场的顾客,还要兼顾社会大众,凸显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能更好的建设商场的品牌形象。

2、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成功营销的关键在于对人的理解,美国着名销售家曾说,“营销的98%是对人的理解,2%是对产品知识的掌握。”营销是在与人的沟通交流中完成的,所以良好的沟通能力是营销员必备的素质。

良好的沟通能力首先要有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实现有效沟通的必要基础,但这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营销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引导力,这样才能正确预测顾客的行为反应,从而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使顾客达到期望,实现营销目的。在此过程中,要有口才,更要能灵敏地感受到顾客的反应,以顾客最关心的利益打动他,并且建立顾客对商场的信任感。

3、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对营销员来说,售前掌握相关业务知识也很必要。首先对销售的商品有全面的了解,如产品的特点、性能、使用方法及商场可以提供的售后服务等,若产品有不同型号,还要清楚它们的区别,及定价的原因等。这样,才能让顾客满意,顾客正面的宣传对建立商场的品牌形象很有利。

其次,遵守相应的法律和道德规范。现在营销的竞争非常激烈,但优秀的营销员必须要严守法律和道德规范,恶性的以诋毁对手为手段的竞争对自身的危害从长远看会更大。如商业毁谤等这样的.行为,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营销员要赢得顾客的敬重,就必须按社会所能接纳的道德标准来处事,处理好与竞争者、与公司、与顾客等多方面的关系。

再者,要注意礼仪形象和营销礼仪。现代社会是礼仪社会,良好的礼仪能体现营销员良好的素质,同时也是对顾客的尊重,让顾客在购物中得到更多的享受,对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也很有意义。

4、有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营销业务从内容到形式都不断推陈出新。()优秀的营销员要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努力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对营销员而言,学习应是一种习惯,一种充实自己、升华自己的惯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我,逐步成长为一个优秀的营销员。

自我管理指做事要有目标、有流程、有预案、把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出去。营销是直接面对顾客的第一线,营销员能够把自己最好的状态,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顾客会对营销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利于商场品牌形象的建立。

四、结语

商场营销员的胜任力可归为基本素质、学习能力、专业技能和沟通能力。这些要求可应用于商场对营销员胜任力测评体系,同时为高校如何培养高素质的营销人才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不足之处在于,本文只是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商场营销员应具备的胜任力特征,没有建立商场营销员胜任力的应用模型。因此,如何对商场营销员各项能力进行定量评价是今后胜任力研究的主要任务和努力方向。嫌疑人逃避刑事追究。因此,本案行为人涂剑琳在林起益打电话要求放人由村里处理时,主观上是否明知柯仁堡等盗伐林木案有无涉及三名以上犯罪嫌疑人,不影响情节严重的构成。

3、如何理解徇个人私情、私利?所谓“徇私”参照《高检试行规定》,具体是指“徇私情、私利”,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于8月5日联合起草的《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和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讨论稿)》中则进一步指明“徇私”应理解为徇个人私情、私利。若将“徇私”理解为仅徇本人或他人的私情、私利,不包括徇法人或其他非法人单位的情或利,势必使徇他人情、其他单位情、为其他单位谋利的危害行为排除在法律追究之外,势必放纵犯罪。本案行为人涂剑琳将应由司法机关处理的刑事案件擅自同意由村里作罚款处理,其徇的是杨坑村小集体的私利而不移交刑事案件,为徇单位情、为其他单位谋利的行为,仍然是徇个人私情。故应以徇私舞弊不移送刑事案论处。

4、如何理解舞弊行为?所谓“舞弊”参照《高检试行规定》,具体是指“仿造材料,隐瞒情况,弄虚作假”。本案行为人涂剑琳从表面上看,既没有仿造材料,也没有隐瞒情况,似乎没有“舞弊”行为,但行为人将应由司法机关处理的刑事案件擅自同意由村里作罚款处理,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降格处理,属“弄虚作假”的一种表现形式,应系“舞弊”行为。

篇9:简析基于胜任力的商场营销员的职业素养

简析基于胜任力的商场营销员的职业素养

【论文摘要】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商场营销工作日益重要,现有营销员素质不能适应这种要求。本文从胜任力的角度分析了商场营销员应具备的胜任力特征。

【论文关键词】商场;营销员;胜任力

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1973年发表了《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提出了胜任力的概念,即“能将某一工作中表现优异者与一般者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专业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被测量并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和普通绩效的个体特征”。国内关于胜任力研究起步晚,但也日益受到关注,其中营销员胜任力研究是重要的领域之一。

一、研究商场营销员胜任力的必要性

现在商业经济发展迅速,对商场营销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很多商场营销员的素质不能适应这种需要。现在零售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商场要让顾客在消费中得到满足感和幸福感,并建立商场的品牌形象,对营销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在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商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各商场“吐纳”的营销员数量居各职位之首,“吐纳”频繁与各商场选人、育人的测量方法效度低有关,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胜任力素质模型的应用对选人、育人优于传统的方法。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重,学校也发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而营销、管理类毕业生很多从事商场的营销工作,本研究将通过解析商场营销员职位胜任力素质,探索解决这两个问题的一条途径。

二、分析商场营销员胜任力构成的方法

要分析商场营销员胜任力的构成要素,首先要确定标准,明确商场营销人员胜任力的分析维度,这是收集具体资料的前提。

接下来是要按照确定的标准收集相关信息,一般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行为事件访谈三种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归纳整理,得到与营销员胜任素质相关的“重要因素”,再通过词频统计,归纳出词频最高的前几个要素,作为试卷调查的内容。问卷的设计既要符合标准,又要合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问卷调查的范围较大,收集信息比较充分。也可以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但成本较高,且操作受限制,访谈范围不可能太大,所以对象是抽样样本,所涉及的要素可以和问卷相同,也可略有不同。

然后,依据一定的标准,采用数据处理的相关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综合,确定商场营销员的胜任力构成要素,并分析这些要素对营销工作及建立商场品牌的重要意义。

三、营销员胜任力的基本素质

营销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一个优秀的营销员必须具备一定胜任力要素,这使他们逐渐从普通走向优秀。

1、具备现代营销理念

优秀的营销员要了解现代营销的发展方向。营销理念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生产理念、产品理念与推销理念。生产理念的特点是供不应求,被动接受;产品理念的特点是注重品质,忽视需求,在物质匮乏的时期商场只是交易场所,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营销。现阶段正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关系营销理念和社会营销理念方向发展。

商场营销面向广大消费者,商场经营成功与否取决于消费者的信赖度和忠诚度,商场要有正确的理念,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营销是商场面对消费者的主要形式,营销员必须有先进的营销理念,才能在营销的过程中建立商场的品牌。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营销理念,特点是注重需求,焦点从先前的“生产”转移到“市场”,强调从客户的需求出发,进行营销活动,从而以适当的产品或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要与欲望。尤其是社会营销理念,不仅限于某商场的顾客,还要兼顾社会大众,凸显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能更好的建设商场的品牌形象。

2、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成功营销的关键在于对人的理解,美国著名销售家曾说,“营销的98%是对人的理解,2%是对产品知识的掌握。”营销是在与人的沟通交流中完成的,所以良好的沟通能力是营销员必备的素质。

良好的沟通能力首先要有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实现有效沟通的必要基础,但这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营销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引导力,这样才能正确预测顾客的行为反应,从而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使顾客达到期望,实现营销目的。在此过程中,要有口才,更要能灵敏地感受到顾客的反应,以顾客最关心的利益打动他,并且建立顾客对商场的信任感。

篇10:浅析新时期中职学校班主任专业胜任力的培养

浅析新时期中职学校班主任专业胜任力的培养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建设者.新形势下,要正确认识中职班主任应具有的专业胜任力,认清加强中职班主任专业胜任力培养的.必要性,积极探索班主任专业胜任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推动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切实提高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 者:罗森 LUO Sen  作者单位: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广西,柳州,545007 刊 名:柳州师专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UZHOU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4(5) 分类号:G635.1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   专业胜任力   培养  

篇11:高职青年教师理论胜任力及其校本培养方式论文

随着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高速发展,高职院校办学规模急剧扩张,大量大学应届毕业生被充实到高职教师队伍中来了,导致高职师资队伍结构严重失调。以菏泽家政职业学院为例,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显示,校内专任教师中,46~60岁教师人数占19.7%,36~45岁教师人数占13.4%,35岁及以下教师人数占66.9%;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32.39%,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占4.23%,具有初级职称的教师占63.38%。在具有初级职称的专任教师中,经过技术师范院校等教师培训机构初步培养的年轻教师只占全体35岁以下年轻教师人数的10%。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是高职教育未来的中坚力量。但是,由于具有初级职称的年轻教师多是大学毕业后直接来高职任教的,因此,他们可能缺少一些必要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和教学经验,在专业学科方面可能还缺乏必要的一线工作经验,在班级的管理、指导和协调方面缺少一些宏观掌控的能力,他们的职业操守及教育科研水平更是亟待提高。他们能否胜任自己的教学岗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胜任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水平,影响着他们的思想意识,并可能影响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提升青年教师的胜任力已经成为目前高职院校迫在眉睫的任务。为此,笔者拟探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理论胜任力培养的问题。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理论胜任力的界定

教师胜任力研究概况胜任力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戴维·麦克里兰(David C McClelland)于1973年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的。为了找出那些成绩优秀者和绩效平平者之间差异的最显著特征,他建议用胜任力取代智力,并把胜任力定义为:绩优者所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早期关于胜任力的研究和应用多集中在企业管理中。上世纪末,教育领域开始关注胜任力研究,如唐纳德·麦德雷(Donald M Medley)在深入研究了教师职业胜任力特征后,认为教师的胜任力特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或能力、专业态度或价值观。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教育领域学者开始关注教师胜任力研究,如广州大学邢强等学者认为,教师胜任力是教师个体所具有的、与实施成功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它隶属于教师的个体特征,是教师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和教师教育机构的主要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教师胜任力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师既要能够进行理论教学,又要能够进行实习、实训教学,要具备“双师”素质。因此,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可以这样界定:指高职教师个体所具备的、实施成功教学所需要的能力特征,包括理论胜任力、技术胜任力、整合胜任力和专业价值观。其中,理论胜任力是指高职教师理解、应用所授专业学科理论和教育科学理论的能力,主要表现为青年教师能够利用知识储备、文献检索、知识创新等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技术胜任力是指高职教师具备的所授学科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技能的总和;整合胜任力是指高职教师既能在所授专业的实践环境中把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结合起来,又能在教学活动中将教育科学理论、教学技能与专业理论及专业技能传授有机结合的能力。

篇12:高职青年教师理论胜任力及其校本培养方式论文

限于篇幅,本文只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胜任力中理论胜任力的校本培训进行探讨,以期对高职青年教师培养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建立学习型学校,促进青年教师理论胜任力的提升学习型学校由学习型组织延伸而来,彼德·圣洁(Peter M Senge)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学校》等著作中提出,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新型的以学习为主导、为主线、为纽带的社会组织,是组织的全体成员在共同愿景(目标)指引下注重学习、传播、运用、创新知识的组织。学习型学校包括两个主要特征:一是所有成员都致力于不断掌握自己还没有掌握的新知识;二是每个人掌握的新知识都能在组织之中、团队之中共享。因此,学习型学校的建立,可以促使广大青年教师主动自觉地参与学科专业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能够引起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技能技巧、行为习惯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心理和行为要素朝着有利于学校发展和个人完善方向发展变化,进而使青年教师的胜任力尽快提升。

帮助青年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促进青年教师理论胜任力的提升做一名胜任工作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具有上进心和责任感。培养高职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树立“学高为师”的信念,把终身学习的意识贯彻到每个教师的心中,应是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就业后接受的第一课。一是要加强校本学习。学校应倡导青年教师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升自己教育科学和本专业科学的理论水平。二是提升学历水平。学校应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在职攻读研究生提升自己的学历水平,进而提高自己的专业学科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三是进修学习。学校应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通过到相关单位做访问学者,到上级医院脱产进修,到教学医院(基地)顶岗工作,到师资培训基地学习等进修学习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学科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通过指导教师的传帮带,加快青年教师理论胜任力的提升为了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尽快提升青年教师的理论胜任力,应给青年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即安排一名教学功底扎实、有良好师德与教学改革精神、工作责任心强、有丰富教学指导经验、热心于青年教师培养的资深“双师型”骨干教师,负责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指导教师可从备课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手段的选择等方面训练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也可指导青年教师到理论教学环境和实践教学环境中分别进行教学试讲,指导教师通过听课,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给予评价,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指导教师还可安排青年教师到不同的教学环境中观摩听课,然后引导青年教师结合不同教师所采用的不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反思,反思的过程本身是思维成熟的过程,能引导青年教师更好地理解教育科学理论。此外,指导教师还可安排青年教师参与开展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专业学科的理论,能够更系统地探索不同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胜任力。

建立学术讲座制度,开办“百家讲坛”,通过“听、说、剖、讲”等技术手段提升青年教师理论胜任力为了提升青年教师的理论胜任力,学校可以建立学术讲座制度,开办“百家讲坛”,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督促青年教师提高理论水平。具体而言,可以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听,通过学校教学督导组督导听课,促进青年教师改进教学效果;二是说,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说课活动,提高青年教师应用现代教育理论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三是剖,学校可以有计划地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专业剖析活动,从专业层面锻炼青年教师的理论胜任力;四是讲,学校可以聘请校内外专家向青年教师介绍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学术前沿动态、解读国家职业教育宏观政策及最新教改信息、讲解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也可以根据学校教学改革情况,安排不同的课题,让不同的青年教师为其他教师开办讲座,或者让青年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爱好,自选课题,为学生开设科普讲座。

开展教研、科研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理论胜任力的提升教学过程是一种对教学实践不断反思的过程,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成为一个反思者,经常检讨教育理论的应用与教学实践的效果。学校应鼓励青年教师自觉地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让青年教师自由大胆地探索教学改革。高职院校教师的日常工作除教学实践外,还要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解决技术问题,在解决技术问题的过程中,青年教师可以将自己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有效迁移;同时,能够带着问题钻研理论、丰富理论。因此,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够促使青年教师巩固理论知识,提升理论水平,发展理论胜任力。

篇13:全日制MBA培养模式的出路与方向

摘 要:全日制MBA培养是为社会、企事业单位培养综合、高级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

本文就目前全日制MBA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出路和发展方向,希望为MBA培养提供帮助。

关键词:MBA 培养模式 全日制 方向

工商管理硕士(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简称MBA),是专门为工商企业界培养高层次、综合性、应用型的管理人才的专业硕士学位,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已经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级别管理人才,也成为不少人晋身管理阶层的重要途径之一。

由于最早源于欧美国家,我国全日制MBA培养模式是在借鉴外国的基础上诞生的,虽然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国民经济建设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早期培养模式诞生的人才与现实的人才需求之间形成强烈反差。

所以,改革和创新全日制MBA培养模式是MBA学员、企业、培养单位、社会共同的需要。

一、全日制MBA培养模式现状

1.MBA培养模式发展历程

世界上的MBA培养最早诞生于19的美国,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级管理人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而我国的MBA发展相对滞后,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设立MBA学位和试办MBA教育才标志着我国MBA的开始,到目前只有20多年的历史。

但是,其发展速度之快与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培养的人才作用不容忽视,自诞生之日到,累积培养MBA人才约50万,培养单位已经发展到了接近300家。

MBA毕业生在管理界崭露头角,他们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施展自己的才能,成为各个单位的骨干和顶梁柱。

但是,由于其起源不在中国,我们仅仅是仿照学习而开展的培养,并没有独特性,并且受到发展时间的影响,“急功近利”的发展使得培养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

2.当前MBA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在培养模式的评价方面主要有两个主体,其一为缴纳高昂学费只为晋身管理阶层的学员,其二是作为社会MBA人才接受的企事业单位。

为此,笔者对50名MBA毕业学员对于培养模式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并对20家企业对MBA人才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学员对于当前培养模式的满意度仅为10%,主要问题是企业对于MBA人才独当一面的期望与现实动手能力差、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弱等情况反差巨大,企业认为 MBA 学员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和教育后,理所当然应该具备企业(事业)单位管理需要的专业技能,并能够立即进入角色、独当一面,为企业(事业)单位的管理带来明显的改进与提升,而现实并非如此。

学员对于培养单位的期望与现实培养之间的落差也是一大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MBA入学考试存在一定的缺陷,而复试又是走过场导致生源质量低;目标定位不准,脱离社会需求;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本土化教材;培养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佳;师资队伍参差不齐,社会实践经验缺乏。

而在调查中还发现,学员对于毕业后的工作抱有较高的期望值,有比较强烈的.成功欲望,这样的人生期望过高。

一方面是过高的人生期望,另一方面是滞后的培养模式加上其他因素等造成了期望与现实的巨大反差。

二、全日制MBA招生的必要性

全日制MBA招生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主观来讲,在本科毕业生心中MBA文凭是通往财富的金桥、晋升为经理人的通行证,所以很多人主观意识上选择了毕业后报考全日制MBA。

客观方面来讲,MBA招生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MBA人才的供需不平衡,企业对MBA人才的需求量远远大于目前的培养规模和数量,急需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满足发展需求;其次是常规MBA培养模式学生只能在周末进行学习,由于工作的牵绊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中,使得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能满足市场乃至自身的基本期望,所以有必要进行全日制MBA招生进行培养;传统的MBA培养模式下,学生多数为来自于国有企业,学习时间短,由于种种原因投入精力相对不足,选课马虎,作业和论文认真程度不够等问题突出。

而全日制招收的学生属于脱产型,可以全身心投入学习,可以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最后,随着大学扩招的进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突出,全日制MBA招生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质量十分重要。

三、全日制MBA培养模式出路与方向

1.完善MBA考试

改革和完善国内全日制MBA管理模式的前提之一就是保证高质量的求学人才。

保障MBA求学人员质量要是筛除理论成绩好,但是不适合作为管理人才的人员,而作为审视这一能力的关键环节――面试要杜绝以前走过场现象。

还应减少MBA入学考试的科目,将权限使用下放到培养单位,以便于培养单位招收高质量的人员,并选择最适合的培养模式,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MBA人才。

2.根据社会需求进行定位

由于MBA人才培养目的是为社会提供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其模式的效果评价者是社会,这样一来就处于动态发展,一旦对于社会需求信息的掌握不及时或者滞后就会造成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所以,培养单位应保持与社会对MBA人才需求的主体―企业动态联系,知道其对于人才的需求。

根据社会需求进行培养模式的定位,另外作为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绝对不能放松训练和实战能力的培养。

3.创新课程设置

MBA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模仿性较强,培养单位间课程设置相似,使用教材本土化比例低。

所以,为了改革和完善MBA培养模式,应加强本土化的建设,减少课程设置的模仿性,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培养模式,实现课程设置的多样化。

进行课程设置优化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与企业的联合;引入创新机制,对于案例分析不能老生常谈。

另外,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讲座课程等,除必修课程外给予学生学习的可选择性,并且打破传统的单一模式,引入专题讲座、企业考察学习、模拟项目教学等的教学形式。

4.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

作为教学培养模式中的主导身份,教师的质量和数量对于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对于MBA的特殊性,对于教师理论知识的深厚和实践经验的丰富性都有很高的要求,而现实的MBA学员数量逐年上升,加上很多老师是由学生身份直接转变过来的,虽然具有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经验不足是一大短板。

所以,应加强老师质量,提升师资数量,让其成为MBA培养的重要保障。

首先,要从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鼓励老师多参加能够提升自己能力和经验的培训;多组织MBA老师去企业开展实践调研,为从事企业兼职或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

综上,全日制MBA模式培养的是管理型人才,与一般硕士研究生培养不同,也与常规的MBA培养模式不同,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应用教育,不仅要求加大应用教育课时的安排,还在教学方法方面要求教师更多地采取案例式教学方法和诊断式教学方法。

以社会需求性MBA人才为培养目标,与常规培养模式的区别在于“脱产”但是又不完全斩断与企业的联系,对招生考试、课程设置、师资队伍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

[1]刘中艳,曾令斌.我国MBA培养模式的发展瓶颈分析及创新路径.创新与创业教育,(5).12~15

[2]赵耀,刘玉和.MBA中外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世界教育信息,(5):65~68

[3]俞明南,张严风.全日制MBA学员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华东经济管理,,3:052

篇14:基于胜任力培养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模拟实验教学研究

基于胜任力培养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模拟实验教学研究

职业胜任力是企业招聘员工和考评员工的重要依据,本文首先结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点构建出相应的胜任力模型,并通过国际贸易模拟实验教学的.现实意义分析入手.得出其对于培养学生职业胜任力的作用,最后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模拟实验教学的总体内容设置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作 者:陈汇才  作者单位:潍坊学院,山东潍坊,261061 刊 名:改革与开放 英文刊名:REFORM & OPENNING 年,卷(期): “”(22) 分类号:G64 关键词:胜任力   国际贸易   模拟实验   人才培养  

篇15:MBA教学模式改革的若干思考论文

一、当前MBA教学模式

MBA教学模式基本采用常规课堂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它的理论依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优点是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利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调控。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对学生的成长所起的作用远远超出课堂教学本身。其缺陷也很明显,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学习主动性被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能很好地体现。

“以学生为中心”的远程教学模式在MBA教學的应用效果并不明显。这种模式中,学生是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该模式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与发挥,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MBA教学模式改进

1.改革教学组织方式

工商管理学科具有实证性和实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一般的理论解释,而应更注重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和判断。对于金融学、国际金融、经济理论与政策等宏观类课程,可着重讲授重点理论知识,并在讲授过程中穿插一些问题,开阔学生的视野。组织学生分组收集课程相关的信息并组织讨论,通过组织课堂上的专题讨论、辩论、撰写案例报告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对经济热点及经济动态的敏感度。对于像证券市场运作与管理、公司理财、财务报表分析等微观类课程,应突出其应用性、操作性和前沿性等特点,可通过案例教学、聘请业务人员授课、模拟实验等手段,增强学生对业务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理解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强调通过课程作业,包括小课题、案例分析等,强化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安排实践学习、案例研究、社会调查,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立足于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通过业务模拟、实验室模拟实践教学、实践基地实地参观访问学习、网络虚拟业务操作等形式,将教材、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操作性和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拓展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教学组织形式以实验教学为主、现场观摩教学为辅。实践性教学注重增强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紧密程度,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应用 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应根据国际最新发展趋势及产品创新,积极采纳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实验技术及教学方法,积极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立体化教学,使虚拟、仿真实验与真实实验紧密有效地结合。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3.组织模拟操作大赛、案例大赛和社团活动

组织模拟操作大赛,如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等,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邀请名师和业界人士来做专题讲解。

组织一些社团活动,比如行业导航、企业家论坛等,在教师、学生和企业家之间架起一座专业交流的桥梁。同时组织实地考察参观企业,进一步深入社会,加强实践技能;经常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社会竞争。

4.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鼓励和安排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参观、调研、兼职,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了解实际操作情况,在教学中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使所讲授内容与实际相吻合。建立客座教授制度,可以为学校的办学思路和学生的思维注入新的理念。吸纳或聘请有实际经验的专业人士到学校讲课,从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任 军.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推进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4):74-78.

[2]萧好章,王莉梅.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26-29.

篇16:基于素质洋葱模型的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培养论文

基于素质洋葱模型的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培养论文

摘 要:基于“素质洋葱模型”的理论框架,通过访谈法、资料分析法分析高校辅导员胜任力要素,即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动机等显性和隐性胜任力特征,结合现阶段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结构及工作性质特点,通过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师德教育、完善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考核体系、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内涵三方面来培养、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

关键词:素质洋葱模型;胜任力;辅导员;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与一般的本科院校不同,它的办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旨在培养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将职业教育的地位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职业教育,尤其高职教育提出了适应现代服务业的新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出的新要求。这是高职院校发展新的机遇也带来了对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新的挑战,其中,担当着培养人才重任的辅导员队伍也面临着新的建设挑战。这项挑战的关键点则在于如何通过发挥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来直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就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培养,以及辅导员自身的工作能力、工作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终,问题汇结到一点上,什么样的辅导员才能胜任现代高职院校发展的要求?现代高职院校需要什么样的辅导员?本文试图通过胜任力研究来解答这一系列问题。

一、基于“素质洋葱模型”的胜任力研究

“胜任力”这个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于1973年正式提出。他认为,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

美国学者R、博亚特兹(Richard・Boyatzis)对麦克利兰的素质理论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提出了“素质洋葱模型”,展示了素质构成的核心要素,并说明了各构成要素可被观察和衡量的特点。所谓素质洋葱模型,是把胜任素质由内到外概括为层层包裹的结构,最核心的是动机,然后向外依次展开为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知识、技能。越向外层,越易于培养和评价;越向内层,越难以评价和习得。

二、高职院校辅导胜任力研究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以访谈法和文献法为主开展调查。笔者查阅了国内外大量关于胜任力研究的学术文献,收集了与辅导员队伍建设等有关的大量资料,了解了大量有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政策和相关研究成果。在文献整理后,决定采用素质洋葱模型为本文中辅导员胜任力培养的理论框架。

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发现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大多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辅导员队伍呈现出缺乏工作经验的态势。大部分辅导员缺乏相关学生工作或思想工作经验,工作经验5年以下的占大多数,甚至有部分辅导员是从校门到校门,没有任何社会工作经验。

(二)辅导员队伍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年龄大多介于25―35岁之间,年轻的辅导员们大多存在着职业规划焦虑,需要引导规划他们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转变岗位性质、提供晋升空间和评定职称发展。

(三)辅导员队伍缺乏专业化培训。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展学生心理辅导、组织学生社会实践、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做好勤工助学工作、配合学校管理制度等学生管理工作。培训模式单一,大多是以开会、传达指示、学习文件等传统方式,使得培训工作就显得相对程式化,没有突出个体差异。

三、基于素质洋葱模型培养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

基于上文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素质洋葱胜任力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要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绩效,关键要培训涵盖外显、内隐胜任力, 设计包括知识、能力及品格在内的内容,采取差别化的培养方式。

(一)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师德教育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构建以辅导员师德培养与提升为核心,以兴趣、权力和成就为内容的“三位一体”的师德培育体系,从不同的需求层次提升高职业院校辅导员师德教育。

1、以兴趣为切入点,引导辅导员爱岗敬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辅导员具有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兴趣,他必然会潜心钻研工作的规律和技巧,收到较好的工作效果。反之,则事倍功半。而职业型辅导员的工作特点之一就是工作的重复性非常明显。因此,要分析辅导员工作的内涵与范围,帮助他们寻找工作的兴趣点,树立“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维持对辅导员工作兴趣和热情的主观感受。

2、以事业心为动力,培养辅导员的职业忠诚度。职业忠诚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乐于宣传(Say),就是员工经常会对同事、可能加入企业的人、目前的与潜在的客户说组织的好话;第二层是乐意留下(Stay),就是具有留在组织内的强烈欲望;第三层是全力付出(Strive),就是员工不但全心全力地投入工作,并且愿意付出额外的努力促使企业成功。高职院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重视辅导员在学生培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辅导员工作作风的培训、培养,帮助他们养成固有的、符合高职院校发展要求和高职学生特点的工作习惯与处事风格,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忠诚度。

(二)完善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考核体系

1、细化选拔标准,加强岗前培训。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招聘通常使用外部招聘和内部招聘两种方式。目前来说,由于事业单位编制限制,基本上以外部招聘为主。辅导员招聘一般要求“211”或“985”学校硕士毕业生,但对专业无限制。高职院校辅导员因为要承担一定的实训、就业指导工作,且部分高职院校专业性明显,最好对辅导员进行专业筛选。

2、注重专业培训,加强经验交流。辅导员专业化培训内容应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就业辅导培训、和辅导员能力培训等。教育部已经于在复旦大学设立了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各高职院校应该多关注全国各大高校和教育领导部门的辅导员培训计划,积极选派本校辅导员参与培训。同时,要有计划地组织辅导员进行学习考察、学习交流、实践锻炼,使他们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了集体培训以外,要针对每个辅导员的个性特点和职业发展规划,进行不同的培训设计,做到点面结合。

(三)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内涵

辅导员工作面广工作量大的特点决定了辅导员需要掌握较为广博的知识,高职院校要围绕人才培养需要和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目标,结合辅导员个人兴趣、研究能力和职业发展愿望,科学划分辅导员工作领域和工作内容,引导辅导员成为具有专业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学生管理者。

1、加强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性。让辅导员从其他非本职的事务性工作抽身出来,真正以思想政治辅导员的角色开展工作,把主要的时间、精力投放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学生工作中,真正把辅导员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成效。

2、构建以辅导员工作职责为核心的知识培育体系,帮助辅导员进一步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努力提高对知识的运用与掌握,对于部分有学习潜力和学历提升需求的辅导员,可以为他们的再深造提供有利条件。

3、构筑辅导员分类发展平台。根据辅导员个人选择的发展方向,围绕提高专业教学能力、专题研究能力和专项业务能力等,着力构筑有利于辅导员专业发展的教学平台、科研平台、培训平台和交流平台,建立横向和纵向的职业发展道路。专业特长突出的可以转岗为专业教师或科研人员,综合素质突出的,可以转岗为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

[2]陈万思.知识员工胜任力: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吕云超.基于“冰山模型”的高校辅导员胜任力培养―――高校辅导员学刊,第3卷第5期,2011,10

[4]顾倩、大学辅导员胜任力问卷的编制及初步应用:[硕士学位论文] ,山西,山西大学,

篇17: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特点及教学模式论文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特点及教学模式论文

在教学体制不断改革的今天,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与入学制度都极大地满足了不同年龄段群众的学习需求,中职、职高以职业教学为目标,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改进,旨在培养更多专业性较强的技术人员。就职业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它实现了传统语文教学与职业教学的结合,为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环境。本文就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重点就高效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展开了详细的论述。

语文教学是实现中国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通过有效的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因而在各阶段的教学中均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在办学模式和办学目的上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视及改进不容小觑,需要教学工作者全面地把握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以实现高效的语文教学为工作目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综合素养较高的专业人才。

一、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

1. 鲜明的基础性。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向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灵活地运用语言来表达学生的观点。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所在班级的专业来开展,全面地分析学生的语文功底,有计划性地实现语文教学与职业教学的结合。除了较为基础性的识文断字之外,还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写作习惯,可以通过口语训练、书法训练等形式来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做到条理清晰、主次分明的信息传达。

2. 较强的实用性。职业高中的毕业生在应对就业竞争时,如何发挥出自身的优势需要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来进行表达,实用性是其最大的竞争优势,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可重点进行写作能力、主持能力的培养,这些实用性较强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展示出个人的才华与魅力。对于任何企业而言,内部文件资料的撰写与信息的传达都非常普遍,学生如果能够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板报,或者能够有条不紊地主持内部晚会等都会让领导眼前一亮。教学工作者必须把握这一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3. 较强的科学性。语文教学对于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综合素养优势较大,这也是目前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内容。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的技术人员,其自身的文化素养、道德水平对于其自身价值的实现影响较大,教学工作者可以通过语文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的渗透,帮助学生逐步完善自我,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有计划性地进行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构建高效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策略

1. 透过现象看本质,调整教学方法。虽然职业高中的特点非常鲜明,但是语文教学的主旨依然大相径庭,因此,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必须明确各阶段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制定较为科学的`教学计划,有计划地落实口语训练、写作训练、阅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中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部分用词较为优美、意境深邃的文字及句子可以用摘抄的形式记录下来,反复诵读,分析其写作技巧,为个人语文素养的提升积累经验。同时,制定较好的阅读计划,分析不同时代下的文学作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结合目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及设备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填充,重视古代文化的分析及文学素养的沉淀,让学生学会分析、鉴赏、运用,在国学精粹中找到创作的灵感。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教学、游戏教学、实践教学等形式的结合,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

2. 立足现状,循序渐渐地开展教学工作。学以致用是教学工作者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需尊重学生的个性,在面对不同语文基础的现状下,需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将语文教学的难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对于部分生涩难懂的文章分析可以适当地降低要求。就近代散文的分析与古诗词的鉴赏而言,教师可以通过教学重心的转移来减轻教学的难度,或采取其他形式来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想要传达出的情感,不要盲目地要求学生读透、读懂。

3. 抓住教学特点,调整教学策略。职业高中语文课堂的个性特点还体现在职业教育上。职业高中的语文课堂是面向即将走向职业技能较强的各种工作岗位的学生,能够学到实用的语文能力是他们最为实际的愿望。语文教师就要为不同专业的学生量身打造务实的课堂。比如汽车营销专业,它是培养适应我国汽车产业需要的,掌握现代汽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适应汽车营销企业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根据这个专业定位,语文课堂就要侧重沟通交往、实用写作等方面进行语言运用训练。像汽车诊断报告书、营销策划方案、汽车市场调查与预测报告、汽车销售宣传等,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语文实用文章的写作能力,如果不进行必要的训练,学生很难适应日后的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开设“汽车文化”专题学习,提高专业品味。

三、总结

在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下,职业高中教学必须做好相应的调整,除了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之外,还需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对于基础性学科给予应有的重视和支持。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需抓住其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开展日常的教学活动,实现职业教学与文化教学的有机结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复合型人才。

篇18:基于“职业岗位培养模式”的软件技术专业方向的研究

基于“职业岗位培养模式”的软件技术专业方向的研究

基于“职业岗位培养模式”的软件技术专业方向的研究

谢红

摘要:通过对国内软件技术现状进行分析,对现阶段软件技术专业所面临的现状,从职业岗位培养模式上进行分析,并结合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能力、职业面向确定软件技术专业的培养方向。

关键字:软件技术职业岗位职业面向

一、软件专业职业岗位发展调研 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工委、交通部、卫生部五部委不久前联合发布了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等四个专业领域的人才需求状况。虽随着我国软件业规模不断扩大,但软件人才确变得缺乏,结构上的矛盾也日益显得突出。

IT人才需求虽存在减缓现象,这是因为我国软件人才状况未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缺口较大、结构失衡、需求旺盛”的状况,人才短缺与结构不合理现状仍然并存。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软件从业人员近60万人,其中专业人才约有34万人(其中高级人才4万人,中级人才20万人,初级人才10万人)。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即软件高端人才,包括系统分析师、项目技术主管等,和低端人才,如软件编码程序员等从事基础性软件开发的人员都严重短缺,而中级(端)人才过剩。

除了少数发达地区外,广大地区的信息化水平还非常低。我国信息化已经向广大地区以及各行各业全面发展,在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各行各业已经普及。实施信息化的关键在人才,对软件技术员需求据初步测算,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每年将增加百万人左右。这说明各行各业都需要大批的各个层次的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

同时IT业由于技术更新换代非常快,这对行业变化带来了很多新的岗位需求。 对人才的要求企业急需的是精通需求分析、项目管理、现场实施的人才,要求精通外语,熟悉西方文化,具有专业技能,能够准确地捕捉到海外用户的需求;在“接口环节”方面,企业急需分析设计、项目管理、人员协调等相关人才,要求精通外语、熟悉西方文化,具有专业技能和海外签证,能在海外前端和后端开发之间做好协调工作:在“后端开发”方面,企业急需项目管理、代理开发、测试交付、文档编写等人才,要求精通外语和专业开发,具有质量意识;除了传统的软件开发人员以外,随着网络、游戏、移动通信、多媒体等的快速业务发展,软件创意策划和开发人员的需求也会增大。目前,游戏技术人员、支付平台产品策划、邮箱产品运营人员、即时通讯产品高级技术人员、无线业务媒介策划人员等新兴职位的薪情均较高。以游戏技术人员为例,目前游戏产业人才缺口高达60万。而面向应用开发的移动增值业务开发人才、的人才需求量达25万。

由此可见,软件技术专业除了保持在传统的软件编程人员、测试人员的培养外,今后还可向着以网络游戏、数据库、3G通信技术、软件外包服务、信息服务、平面设计、多媒体技术的软件开发人员和面向应用开发的移动增值开发人员的培养方向发展。

二、软件技术专业各方向人才培养情况

通过调查,目前高职院校的软件技术专业方向主要是两个大方向。

(一)软件技术开发方向

软件技术开发方向,又可以分为:3G通信技术、数据库、.net技术等5个小方向。作为欠发达的贵州,在软件产业方面在全国范围与发达地区存在一定的差距,经过对贵州的有影响的IT企业专家的访谈及社会问卷的调查,目前的软件技术开发行业,对数据库、软件测试、JAVA技术、.NET技术方面还出现紧缺情况。

所以,鉴于这些情况,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上,对以下各个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能力、职业面向作了分析:

1.数据库

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企业的数据库管理、维护和软件开发的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根据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进行数据库管理和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以Oracle数据库为核心,能使用Java语言进行基于Oracle数据库的程序开发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

(1)具有数据库的'安装、管理和维护能力

(2)具有服务器及操作系统的管理能力

(3)能熟练使用Java程序语言进行软件系统的开发

职业面向 本专业方向学生主要在企、事业单位,担任数据库管理员及信息化工作:在软件开发企业,从事数据库设计与应用开发及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等工作。还涉及Oracle数据库管理员和基于Oracle数据库的Java程序员。

2.NET技术

培养目标

软件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面向中小企业软件设计与开发,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的诚信品质,能够从事软件产品设计和施工管理,数据库的选型、设计和实施,软件产品运行监控、维护、优化及故障排除,软件系统信息平台构建,软件系统安全加固与优化,网络软件信息技术应用开发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

(1)熟悉主流软件产品的功能与性能,能够安装、测试与调试软件产品所需的环境和组件;

(2)熟悉主流中小企业软件系统,能够根据需求构建中小企业软件系统平台;

(3)掌握.NET平台上的XML、WEBSER-VICE、SP.NET、AJAX.NET相关基础库的使用,并能够运用这些核心技术构建高效可伸缩的WEB服务:

(4)熟悉B/S架构,能够进行中小型Web应用项目开发:

(5)熟悉数据库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能够进行软件系统模块间各个表、视图、存储过程等设计与施工,对单表或多表间的数据查询进行优化;

(6)理解.NET FrameWork2.0的概念,能够在VS.NET平台下熟练编码,并且能够按照界面/业务逻辑/数据访问三层结构框架来组织代码和进行开发。

职业面向 按照高职高专教育应以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域建设为己任的要求,依据专业调研分析,我校软件技术服务面向为:IT行业的软件研发部门、软件技术服务与咨询部门、网络工程建设与服务企业、软件产品销售与服务企业,非IT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部门。

3.3C通信技术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3G网络基站设备安装、维护与管理;3G终端设备生产、检测、维护维修和销售:3G移动增值业务的开发与管理销售岗位技能;具有移动通信专业岗位的从业资格,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综合管理技能以及观察、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能力

(1)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程序设计的能力:

(2)具有一般通信终端的故障诊断、分析、定位和维护能力;

(3)具有能完成一些简单通信工程的设计、规划和施工能力;

(4)具有交换设备的操作维护能力;

(5)具有移动通信设备的使用、运行、维修与维护能力:

(6)具有一定的电信业务市场的开拓能力;

(7)具有通信网络技术的应用、网络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能力;

职业面向

移动通信公司、联通公司、移动通信运营商、移动通信与电子设备制造企业、移动通信与电子设备销售企业、移动通信与电子设备维修企业、移动通信与电子设备研发企业等、移动通信与电子产品的销售服务部门、技术支持部门、企事业单位的通信部门等。

(二)软件技术应用方向

软件技术应用方向,是利用一些操作性质比较的软件,完成一些装潢装饰设计,以及对一些图形图像制作应用软件的熟练掌握,经调查目前贵州对图形图制作,广告软件的应用还需要大量的人员,所以鉴于地区情况,在软件技术应用方向,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可以从平面设计方向去进行人才培养。平面设计的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能力、职业面向如下:

培养目标

具有一定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以及较强的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能力,兼具技术和艺术综合发展潜力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通过学习造型基础、图形图像处理、网络基础、动画制作、网页设计等课程,具有图形设计制作和表达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基本能力,熟练应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掌握图形制作的体系结构,以及各种计算机图形图像制作软件,从而服务于广告、传媒行业和其它平面设计行业,适应广告、宣传、装饰等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

(1)具有熟练的计算应用及操作能力;

(2)具有图形图像的设计与制作能力;

(3)具有图像的编辑能力;

(4)具有动画的设计与编辑能力;

(5)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职业面向

(1)主要就业岗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平面设计公司、广告公司、影楼、装饰公司、印刷厂、编辑部、出版社、网页制作公司图形图像处理及平面设计岗位,主要从事广告设计、网页设计(网页中的图片)、建筑效果图、装潢设计等工作以及包装、书籍、标志设计、动画等制作。

(2)次要就业岗位:纺织行业的配色、设计等。

(3)其他就业岗位:与图形图像有关的企、事业单位。

三、结论

该论文是是贵州省教育厅自筹经费课题,通过研究我院目前在软件技术专业方向,现已在12级开设了平面设计方向。课题名:基于“职业岗位培养模式”的软件技术专业方向的研究,编号:12zc137,由贵州省教育厅自筹经费课题。(作者单位: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篇19:职业技术学院英语分层教学模式论文

职业技术学院英语分层教学模式论文

摘要: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分析分层教学在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该教育模式的有效性。

关键词:分层教学模式;职业技术学院;英语

一、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现状

1.沿袭传统英语教学模式。职业学院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提升难度大,尽管学校已经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英语,掌握基本的应用知识,强化对英语技能、专业知识的培养,不过部分学生并不能够配合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内容,且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老师、教材的依赖程度过高,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够自主思考,导致英语教学效果无法提升。

2.缺乏完善的教学计划。职业技术学院主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学校最重视的是对学生专业技术的培养,从而忽略了学生英语课程的学习。部分学校甚至沿袭中专教学方案,在英语教学中的针对性、科学性、系统性不强,且缺乏深刻的理论探讨与研究。

3.学校教学基础设施落后。职业技术学院在基础设施上投入资金有限,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基础设施与教学新理念不符,对英语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影响较大。学校扩招后,学生人数增加,办学规模也逐渐扩大,不过职业技术学院的师资力量也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很难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二、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1.学生英语技能学习被忽略。我国受传统教学的影响较深,在职业技术学院的英语教学中,英语学习目标很难在课堂上45min内完成,他们的英语学习技能往往被忽略,在长期的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英语课程的学习只能够单纯依靠死记硬背,或者单纯重视单词听写,部分学生虽然在英语考试中能够取得高分,但是英语口语能力非常差。

2.学校英语教育宣传受到一定限制。职业技术学院对英语分层教学没有采用合理的宣传手段,导致部分学生、家长对分层教学的理解产生了误差,认为分层教学就是所谓的等级教学,将这种教学模式视为一种歧视、差别对待的教育方式,致使分层教学模式无法在英语课堂中开展。

3.分层教学、等级教学两者概念混淆。就分层教学模式而言,我国引入这种模式的时间相对较晚,且因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较深,导致部分人对该教育理念不够了解。在英语课程的分层教学中,部分学校将这一教学模式与等级教学混淆,在教学态度上无法做到一视同仁,导致学生心理情感上会受伤。4.教育资源严重缺乏。从教育总体情况上看,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方面的投入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教育资源非常缺乏,出现了一个老师带领多个班级的情况,学生管理难度加大,老师也会有较大的`工作压力,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

三、分层教学模式在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学生分层。在学生分层中,要确保分层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新生进入学校后,需统一参加英语考试,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所有考试题目抽取于题库,因学生刚入学,英语题目可适度将难度降低。除此之外,学校还需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测试内容有意志、情感、兴趣、学习动机等,分值在0~100分间。根据英语考试与测试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将学生分为A层面学生、B层面学生两种类型,A层面学生英语基础中等偏上、B层面学生英语基础中等偏下。

2.教育内容分层。教育内容分层主要是合理选用教材,教材选用包含两种不同的方式,其一,为所有学生均使用相同教材,不过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选取侧重内容。其二,为按照学生分层,选用不同的教材。教材的选择非常重要,若选择不合理,则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部分学生会对英语学习感到反感。为此,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与分层选择教材。

3.教育目标分层。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英语基础较差,且英语基础差异性大,针对学生英语学习情况,需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在英语教学中,学生需经历180~220学时,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后,学生要将英语技能、英语知识掌握,拥有听说读写能力,在借助工具书的条件下,可对英语业务资料进行翻译,能够与他人用英语交流。不过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英语基础不够力量,部分学生完成上述目标难度较大,因此,可将教育目标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为标准要求,第二层为过渡要求,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要达到第一层标准,如果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则需达到第二层标准。

4.作业布置分层。对于A层面的学生,要求其对教材内容彻底熟悉,可允许学生阅读课外外文书籍,学习到更多英语知识,对他们发散性思维进行培养。对于B层面的学生,除布置基础性作业之外,也可鼓励其阅读课外外文书籍,可鼓励学生做中等难度的作业。

四、强化师资力量建设工作,为分层教学提供条件

1.英语老师要争取更多深造机会。职业技术学院领导者要注重引入高素质人才,使师资队伍得以充实,并制定管理条例,遵循奖罚分明原则,针对表现良好的老师,要给予奖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为老师提供深造机会,对英语教学人才进行培养,从而提高职业技术学院的英语教学质量。

2.英语老师要充分发挥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进行培养,而非单纯要求学生积累学习知识,老师要综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他们综合素养进行培养,从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便于取得更好的英语教学效果,提高职业技术学院的英语课程学习质量。

五、结束语

在高等教育中,英语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职业技术学院则需要采取措施,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规范英语教育,推动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相关专题 培养模式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