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思维特点

少吃西兰花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少吃西兰花”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初中生思维特点(共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初中生思维特点

初中生思维发展的另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思维片面性和表面性非常明显。

初中生思维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其思想的偏激与极端,不能全面、辩证地分析回题、解决问题,而是抓住一点而不计其余。这种思想的片面性,首先反映在他们对人、对事的态度上,狂热?quot;明星崇拜'就是出现在这个年龄阶段,少男少女们常搜集大量的、他们所崇拜的明星照片,甚至在发式、服装、姿态及言行举止上都去竭力模仿某位明星,从中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而没有明确意识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及所应追求的目标;其次,思维的片面性还使初中生在思考、分析问题时极易钻牛角尖,经常陷入思想的死潭而不能自拔,严重者会出现心理障碍;第三种表现是,初中生在日常的学业活动中,在显示出很高的创造力的同时,又暴露出思想上缺乏严谨的逻辑性及全面性,所以,对问题的最后处理结果常常是虽很有新意,但并不准确。

初中生思维的表面性主要表现为,他们在分析问题时,还经常被事物的个别特征或外部特征所困扰,难以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如在一个关于儿童青少年获得几何概念的实验中(陈英和,1992)发现,在初中被试所归纳的各种几何概念的性质中,一般都能归纳出某几何概念的较为明显而重要的性质,但也容易遗漏。

一些隐蔽的、但却是事物的本质内涵。他们在对某种社会现象或某种道德行为进行评价时,往往也易失之表面化。

总之,初中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也具有矛盾性,同样体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随着他们各种相关能力的增强,其思维品质也将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一)思维中自我中心的再度出现

由于初中生已能区分开某事件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所以,常将自己的思想作为一种客体去审视和分析,他们会不自觉地被根植于快速的身心变化的、不可抗拒的自我意识所驱使,使思想带上更强烈的'内省性'和'分析性'的色彩。许多初中生都关心一些很奇怪的问题,诸如:被他们感知的这个世界是否是真实的存在?他们自己是真实的实体还是意识的产物等等,埃尔金德引用了青春期少年这样一句话来表示他们过份的思想内省性,?quot;在我发现了自己对未来的想法之后,便开始思考我为什么会这样思考我的未来,接着我又思考我为什么思考我为什么这样思考我的未来'。正是这种对自己思想过分的关心与沉溺,导致了青春期自我中心的再度出现。

(二)初中生的自我中心与幼儿的自我中心之区别

'自我中心'是皮亚杰用来描述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的术语,指主体在思考问题或进行判断时受自己需要和情感强烈影响的倾向。

幼儿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许多观察表明,幼儿很难脱离开主观感情去客观地理解、评价周围事物及其与其他人的关系等,其中最典型的表现是,虽然幼儿能够识别自己的左右手,但却不能理解站在对面人的左右方位具有对自己而言的相反性。这种自我中心倾向,到入小学后就逐渐地消失了。

在初中生思维中再度出现的自我中心与幼儿时的自我中心具有本质的区别。初中生已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能够分清现实与想象的区别,能够了解和考虑别人的思想。皮尔(Peel,E.A,1970)的实验揭示了上述两种自我中心的区别。实验中,主试给被试读一段描述-个'石头房子'的文章,然后,要求被试判断这个石头房于是用来干什么的,是人们用来朝拜的地方还是一个古堡垒?7岁以下年龄组的被试用非常干脆、果断的陈述对主试的提问予以了回答,就好象他们讲的完全是事实.而且当主试给出一些与幼儿的结论不相一致的证据时,被试不是用这些证据去审查或修改结论,而是试图让证据更贴近它的结论:少年组被试则是以十分谨慎的态度回答问题,并从文章中引出证据来论证和支持他们提出的结论?由此可见,幼儿组被试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表现出了明显的自我中心他们坚信他们最初的结论是正确无误的,因为那是通过他们自己的推断而得出的结论,他们的这种思维的自我中心性是十分专断的,决不在意别人怎么想,别人是否能够接受和理解这个结论。而少年组的被试不仅了解自己的想法,也了解别人的想法,而且更重视别人的想法。所以,他们在回答问题时,更重视其结论对他人的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埃尔金德认为,上述这些特点恰是青春期少年思维中自我中心再度出现的关键?

(三)初中生思维中自我中心的表现

初中生思维中自我中心主要表现为,虽然他们能区自己与他人的想法,但却? 因而认为别人也同样地关注他们的一切。

1.假想的观众

初中生自我中心式思维的结果之一就是,在心理上,他们制造出了假想的观众?因此,他们感觉每天就象生活在舞台上一样受到别人的欣赏或批评。他们非常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要花很多时间和心力来应付这些假想的观众。当他们感到自责的时候,便感到别人也在责备自己,所以,常会有加倍的'疚罪感';在公众场合中,他们会感到无数双眼睛在监督自己,因而常感到手足无措;也常将自己的是非观、审美观与别人的混淆起来,认为自己认为美的,别人自然喜欢;自己认为正确的,别人也应该接受。所以,初中生常常不理解父母的想法为什么总是与他们的想法格格不入,而导致与父母关系的危机。初中生还常将极度自我欣赏的心境投射到别人身上,例如,男生会站在镜子前面伸展自己的胳臂,欣赏自己逐渐发达的肌肉;女生会花很多时间试用不同的化装品、头发式样及衣服等,他们都希望能给那些关注自己的人一个极好的印象。然而不幸的是,当他们大家在一起的时候,每个人都在欣赏着自己,而并不过多地去关心别人,事实上,他们每人都是自己的演员和观众。

2.独特的自我

在初中生自我中心的思想中,与'想象的观众'相对应的是关于'个人的虚构'。初中生将别人如此关注他们的原因解释为自身的'与众不同',即他们具有一个独特的自我。因此,他们总是将思想集中在自己的情感上,常常夸大自己的情绪感受,认为他的情绪体验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他才能感受到那种极度的痛苦与极度的狂喜。许多初中生的家长都熟悉自己的孩子常说的这样一句话,?quot;你们怎么会了解我的感受呢?'这种对于自己的感受过分夸大的倾向,就使他们在分析、评价事物时带有了强烈的主观性色彩,他们会依照个人的意愿,创造出一套独立的推理体系,并试图按照自己的推理模式对现实中的一切进行分析,最后常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初中生思维中这种自我中心的特点,是与他们当时所具有的身心特点紧密联系的。高中阶段开始后,这种自我中心倾向就会逐渐削弱,逐渐会明确区分出自己与他人思想上关注点的区别,认识到自己的主观意见与现实之间的差异,更好地掌握分析问题的客观标准,这时个体的思维就又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篇2:初中生思维品质特点

1、假想的观众

初中生自我中心式思维的结果之一就是,在心理上,他们制造出了假想的观众。因此,他们感觉每天就象生活在舞台上一样受到别人的欣赏或批评。他们非常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要花很多时间和心力来应付这些假想的观众。当他们感到自责的时候,便感到别人也在责备自己,所以,常会有加倍的“疚罪感”;在公众场合中,他们会感到无数双眼晴在监督自己,因而常感到手足无措;也常将自己的是非观、审美观与别人的混淆起来,认为自己认为美的,别人自然喜欢;自己认为正确的,别人也应读接受。所以,初中生常常不理解父母的想法为什么总是与他们的想法格格不入,而导致与父母关系的危机。初中生还常将极度自我欣赏的心境投射到别人身上,例如,男生会站在镜子前面伸展自己的胳臂,欣赏自已逐渐发达的肌肉;女生会花很多时间试用不同的化装品、头发式样及衣服等,他们都希望能给那些关注自己的人一个极好的印象。然而不幸的是,当他们大家在一起的时候,每个人都在欣赏着自己,而并不过多地去关心别人,事实上,他们每人都是自己的演员和观众。

2、独特的自我

在初中生自我中心的思想中,与“想象的观众”相对应的是关于“个人的虚构”。初中生将别人如此关注他们的原因解释为自身的“与众不同”,即他们具有一个独特的自我。因此,他们总是将思想集中在自己的情感上,常常夸大自已的情绪感受,认为他的情绪体验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他才能感受到那种极度的痛苦与极度的狂喜。许多初中生的家长都熟悉自己的孩子常说的这样一句话,即“你们怎么会了解我的感受呢?”这种对于自己的感受过分夸大的倾向,就便他们在分析、评价事物时带有了强烈的主观性色彩,他们会依照个人的意愿,创造出一套独立的推理体系,并试图按照自己的推理模式对现实中的一切进行分析,最后常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初中生思维中这种自我中心的特点,是与他们当时所具有的身心特点紧密联系的。高中阶段开始后,这种自我中心倾向就会逐渐削弱,逐渐会明确区分出自己与他人思想上关注点的区别,认识到自己的主观意见与现实之间的差异,更好地掌握分析问题的客观标准,这时个体的思维就又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篇3:初中生思维品质特点

一、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思维的深刻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基础。它表现在对化学问题的深入思维,要求学生用扎实的双基、透彻的概念以及化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去认真分析和深刻理解题意,灵活、准确地解决具体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其化学思维的深刻性往往受到思维具有离散性所影响,从而在化学概念与原理、化学性质与变化、实验操作与手段的本质理解呈孤立、间断的状态或停留在机械记忆的水平上,影响了思维能力的提高。离散性还表现在对化学概念、原理、规律只满足于形式上的理解,忽视其来龙去脉,或只注重内涵而忽视其外延,对化学知识理解应用起到不良的影响。

克服思维的离散性,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必须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思维特点和规律,正确认识化学复杂运动形式,抓住关键形成思维中心,以逐步达到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在初中教学中,还应把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并挖掘它们之间内在联系和对立统一关系,使学生形成“多则择优,优则达快”的思维方式。

二、思维逻辑性的培养

这是思维的重要品质,它表现思维的条理性和有序性。由于初中生的思维处在半幼稚半成熟时期,造成他们在认识问题过程中存在混乱现象,即思维的无序性。这种无序性还反映在学生不能正确把握有关化学概念及知识间的因果关系,造成多步推理的困难。

作为描述性为主的初中化学,很有必要以理论为指导,以反应规律为线索,加强推理教学,增强化学知识的条理性、规律性。同时,教师要时刻注意正确引导,进行归纳总结,做到触类旁通。在“无序”变“有序”的过程中,督促学生复习和理解重点知识,记忆有关结论,强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按类型精选有关习题进行有目的练习,使所学的知识由“无序”到“有序”,由“会”到“活”,由“活”到“用”。

三、思维精密性的培养

这是思维特殊的品质,化学思维的精密性(或精确性)表现在从量的角度来理解或研究化学概念理论、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它是深刻理解化学知识的需要,也是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但是,初中教学毕竟是以描述性为主的化学定量研究与化学计算,必须恰当地建立在所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上,不能脱离初中化学原理与化学事实去搞偏而怪的空洞的化学计算。教师在精选题型、题量上要使学生在思维的精密上得到训练与加强。

为了使思维的精密性得以提高,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知识讨论、分析同一问题,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这种训练由教师给学生输入一个信息,然后,学生根据这个信息和已掌握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输出许多新的信息,逐步减少思维的片面性,从而提高思维的精密性。

四、思维敏捷性的培养

它反映了思维的锐敏程度和迅速程度。敏捷性应以正确性为前提,它是上述几种思维品质的集中表现。在教学实践中,因思维定势缘故,思考问题方法总受某种“模式”的束缚,而极大影响了思维的敏捷性。如,我们讲到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时,学生容易接受“原子分子物质”这种模式,而对于原子、离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却认识不足,由于知识面掌握不全,就谈不上敏捷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零碎的化学知识联系成一个整体,使他们学会知识迁移的能力,是克服思维定势的一个方法。同时,配合增加足够数量的习题,以及经过一定的解题技能的训练,对于提高思维敏捷性有着明显的帮助。

品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是年龄特点。

中学生年龄多为11-12岁到17—18岁,他们的身心正处在急剧的发展、变化和趋向成熟的时期,他们的知识增长迅猛,智力提高很快,他们的思想发展有显著特点:(1)他们还带有儿童那种天真、单纯、幼稚、有依赖性、缺乏自觉性的特点,同时他们又渴望向成人看齐,力求懂事达理,要求别人尊重,希望成为独立自主的人。在发展中他们的品德常表现出幼稚与懂事、依赖与独立、自觉与不自觉的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2)他们对人际关系、男女交往、社会问题日益感兴趣,他们渴望知道更多的社会情况,开始关心家庭问题,关心周围环境的变化,关系国家和国际大事,考虑自己的理想、追求、道路与职业。但是,他们毕竟涉世不深,社会经验不足,思想尚不成熟,识别是非能力不强,因而容易受到不良思想与行为的影响。(3)他们的思想情感,具有冲动性,血气方刚、好胜要强、敢说敢干,富有热情与正义感,但他们缺乏社会经验,遇事急躁而不沉着,对人对事往往只看一点,未弄清楚便轻率下结论。

2、时代特点

人们的思想和道德价值观是随着社会的民展、时代的前进而变化的。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由于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实行各方面的改革,我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反映到学生头脑里,必然会形成新的道德价值观、新的思想特点。

(1)要求振兴中华,但急于求成。当他们感到祖国的发展未能符合个人的愿望时,常常可能因具体问题而冲动起来,牢骚满腹、乱发议论、对现实不满、迷惘悲观,极少数人甚至还可能做出不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事来。我们要看到和爱护学生爱国的主要一面,引导他们了解国情,维护祖国的利益,体谅国家的困难,把振兴中华的理想和热情,转化为努力学习、建设幸福美好的社会主义祖国的强大动力。

(2)愿为现代化建设作贡献,但不善于作符合实际的选择。在一些社会思潮的左右下,他们往往以为上大学、当专家、搞研究和发明创造,才是有贡献、有价值的,而其他取向则没意思。因而当升学有希望时,他们尚能积极努力、严格要求自己;可是一旦升学不太可能时,他们有可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放松学习,停滞不前,自暴自弃,他们不容易正确对待自己,不善于根据祖国的需要与个人的情况,对自己的奋斗目标、道路和职业作出符合实际的选择。

(3)思想活跃、参与意识强,但缺乏组织纪律观念。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要求民主,争取发言权,能积极向班级、学校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有的积极关心国家大事和参与社会活动。这些都是可贵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但是,青少年认识有时片面,生活经验不足,组织纪律观念薄弱,缺乏自制力,有时冲动起来往往固执己见,与集体对立,不接受教师的指导,我行我素。

篇4:初中生数学思维特点

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主要包括:思维的敏锐性、不成熟性、可训练性。

一、敏锐性

主要由年龄特征决定的,主要包括:

1、记忆力强

因为少年进入初中后大脑皮层飞速发育,此时也是学生思维发育的黄金时期,记忆力也特别强。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记住大量的信息,并能保持很长一段时间,即使失去了这些信息的记忆也很容易恢复,有的甚至成为永久记忆,这为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好处,对学生思维的形成也极为有利。

2、反应速度快

在数学中,反应速度快说的是学生从外界提取信息并,处理信息的速度快,这决定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里框架会在这个时期形成。

3、思维的角度新

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决定他们在思想是没有顾虑,能想到老师没有想的,他们的思维是发散的,也就能够发现很多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因此老师要因势利导,学生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思维层次,不坚化思想,有创新思维。

二、思维的不成熟性

中学生年龄小、阅历少且知识匮乏,身理、心理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思维的不成熟性。

1、思维的发散性

思维的发散性是指学生思维的无目的性。无目的的思维即思维混乱,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这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探索才能总结出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思维层次不高

老师讲的公式定理学生都能记住并进行难度不大的课堂练习,但是碰到难度大,综合性强的题目时,学生便无从下手,这说明学生的思维层次不高,这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克服的问题。

3、思维的片面和不系统性

这主要是学生所学知识的不系统性不全面导致的,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熟练程度不同以及知识盲点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三、数学思维的可训练性

学生的认识结构、已有的经验和非智力因素对数学思维状况的影响起这至关重要的作用。

1、学生的认识结构

这的认识结构说的是学生的数学知识,概念、定理、公式等的记忆状况和学生大脑对数学知识的组织状况。学生是否能活用这些知识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的,要提高学生的认识结构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勤勤恳恳,使学生掌握并不遗漏知识点和各中数学思想方法。

2、已有的经验

数学问题解决包括大量的技能活动,它要求常用的解题方法的运用能由被动变为主动,再到自动。另外要求学生的实践经验随着知识读增加不断丰富,思维状况更加合理。

3、非智力因素

这指的是注意力,意志、态度、动机、情绪等。这些因素与先天条件有关,但也需要后天的训练、培养、教育。

所以,中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知识学习的完整和深化,通过实践的不断加强,以及教师的不断科学引导,完全可以不断发展和提高,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的最大潜能。

中学生思维特点

白清宝

中学生,特别是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认知水平虽已达到形式运算阶段,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由于他们还未进行过系统的物理思维的训练,其物理知识、经验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其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还很差。具体地说:

(1)思维的组织性、条理性差

中学生不善于有目的、有计划、有条理的进行思维,遇到问题时,往往靠直觉经验进行判断,“想当然”的推理。例如,学生认为“摩擦力就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物体浸入液体越深,所受浮力越大”;“功率越大的灯泡,其电阻越大,灯丝越细”等。

(2)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差

中学生常常是以我为中心看待事物,因而他们往往只考虑那些能直接从日常生活经验中所建构的事物的意义,而不能从多方面分析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往往被个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形成一些片面的、肤浅的概念。例如,“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重的物体下落快”、“钢笔吸墨水”等概念的形成就是这种思维特点的反映。

(3)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差

中学生往往具有思维惰性,习惯于生搬硬套公式,而不是努力弄懂意义,根据具体问题灵活选择方法。这在运用物理概念解决问题时,尤其突出。

(4)思维的逻辑性差

中学生往往对某些特定事物的解释感兴趣,而不关心对各种现象的解释是否一致,这与其认知结构中概念模糊、关系含混、内在一致性差的特点有关。例如,学过力学后,他们可以正确回答力与运动的关系,但同时对一个空中飞行的足球进行受力分析时,又可能画上一个沿运动方向的力。

篇5:关于初中生的数学思维特点

一、数学思维的模糊性和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它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一个数学问题的提出,经过观察思考,过程的提炼,在人脑中认识突变产生概括,抓住问题的本质,揭示问题规律性。优秀学生与一般学生在此表现出不同的思维品质,一般学生对关键信息感知把握不准,思维指向性模糊,观察只停滞在感知表象中,难以进入深一层的领域,即使撞上关键信息,也不能加工形成有价值的反馈信息,从而导致学生思维障碍。而优秀学生恰恰能洞察问题的实质,以及相互条件的必然联系,提示问题的深层,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

二、数学思维的惰性和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中的简缩性与快速性,敏捷性使人能够适应在紧迫情况下进行思考,并迅速作出正确判断,思维的敏捷性也要求具有记忆的条理性,记在脑海里的知识能经久不忘,并能在需要时再现基础知识及经验的积累,从而使思维过程实现最优化路线。作为优秀学生,记忆、整理、论证、运算能快捷地同步实现,因此在一般学生看来是“立即看出了答案”; 而对一般学生而言在数学学习中思路不清晰, 不能随新的条件而迅速确定解题方向,不能改变先前的思维途径,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表现为从一种解题途径转向另一种途径的惰性。

三、数学思维的线性和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指的是思路的广度,对一个问题能多方面的考虑。对一个对象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对一个问题能提出各种不同的解法,优秀生善于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而不是孤立的,局部的,零碎拼凑的思想,他们善于发现其间的共性和差异,能快速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一般学生由于思维的单一性,在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和抽象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呈线性状态,顽固的线性思维导致思维过程常常受阻而中断。

四、数学思维的惯性和严谨性

思维的严谨性是指思维活动中严格地估计思维方向和精明检查思维过程的思维品质。优秀生表现为能运用各种方法检验得到结果,善于订正和发现运算中失误之处,找到症结所在,重新进行计算与思考。无疑这样的学生在数学考试中正确率都比一般同学高。思维严谨性高层次地表现为思维论证性,优秀生不迷信书本,不盲从老师,而是根据自己思维的论证过程,去伪存真,达到胜利的彼岸;一般学生伴随着思维的惰性而存在思维的惯性,他们在解数学题时,常尚未看清题意,见术语,便罗列公式,见数据,便代入演算,拼凑解答,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严谨性。

五、数学思维的机械性和独创性

优秀学生的思维独创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方式不仅善于求同,更善于求异。这种创造性思维的特点,表现在概念的掌握与理解之上,不仅能将新知识新概念同化到以有的概念和知识系统中去,而且能利用新知识新概念去改造旧概念;表现在解决问题时,不死套公式,而是融会贯通多通道地,善于用简捷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一般学生由于缺乏独立思维能力,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对已有知识进行“再加工”,以“调整、改组和充实”,创造性地寻找独特简捷的解法,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没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想象力。

相关专题 初中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