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此生未完成诗歌

呛炒土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呛炒土”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感悟此生未完成诗歌(共10篇),欢迎参阅。

篇1:感悟此生未完成诗歌

感悟此生未完成诗歌

你的年少无暇顾及爱情

无暇沐浴青春

无暇睡到自然醒

无暇让绷紧的弓弦放松

只顾拼命一搏

在数字和abc的海洋里求索

为逐梦

——你的梦他的梦父母的'梦

书包很重

一个抢过独木桥的柔弱女生

在倾慕的大学

向着金字塔的顶尖攀登

如愿的旅程

读学士,读研士,读博士

海归的书生

没背景

读书是你的命,你的唯一途径

只相信

用知识改变命运

是你的也是父母的初衷

大房子,小车子,乖儿子,小家庭

接父母进城

太多的辛劳透支了你的身体

癌症乘虚而入

倾其所有阻击病魔

渴望的奇迹最终没有发生

掉尽毛发

肆虐的魔鬼反反复复刺痛你的神经

历尽极限的痛苦、悲伤、与不甘

博客用纤瘦的手指

一次次敲键

在生死的临界点

发现任何的加班加点

给自己太大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

都是浮云

不如顺其自然

用买房的钱给父母买一双鞋

用加班的时间

给孩子一个亲吻

给家一个微笑

跟相爱的人呆在一起

蜗居也温暖

活着就是王道

你用31岁的感悟书写生命的真谛

用最后一次心跳

呼喊着此生尚未完成的遗憾

幼小的娇儿

或真以为妈妈去了远方

还有归来

他在懵懂中迈出踉跄的脚步

在另一条路上

似乎并不急于追逐妈妈的宿命

篇2: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读到了这本书――《此生未完成》,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已经去世的癌患病人,可在她的文字里却丝毫感受不到悲伤和绝望的味道,全文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即使病痛将她苦苦折磨,她却反将这种苦痛化作无所畏惧的精神时刻感动着每一个读者。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让我懂得了生命是支撑我们灵魂的支架。只有活着,我们才能在父母渐渐苍老的时候,为他们遮风挡雨;只有活着,我们才能与朋友一起在成长的道路上努力,看到彼此成功的微笑;只有活着,我们才能享受生活给你带来的各种喜怒哀乐。于娟老师在书中一边对着生命反思一边给世人们忠告,不要过度消费自己的身体。这让我敲响了自己的警钟,我也反思到自己有很多很不好的生活习惯务必要改掉。她还用自己幽默的语言讲述了病房里的故事,平日里卖馄饨的阿姨想要跳黄浦江自杀时,看到穿制服的人本能地想起躲避城管的日子,条件反射撒腿就结果跑自杀未遂;家在农村的56床阿姨将润滑油当成农药喝下去后,全家老少有人扶头、有人抠喉、开着一辆拖拉机跳跃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将她赶紧送往县医院的情形。虽说看这些文字轻松愉快,可是看完之后都会让人沉思,生命这么可贵,高兴都还来不及呢,你怎么舍得就这样离开呢?

我在眼里,于娟老师是个很优秀的人,她拥有幸福的家庭和渊博的知识,是很难得的人才。谁能如此从容的面对明明幸福触手可及却无能为力的遭遇,但她又是普通的女儿、妻子、母亲。作为女儿,还没能多陪陪父母,最重要的幸福已经没有时间享用,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作为妻子,没办法和丈夫走到最后,又是多么苦痛;作为母亲,孩子应该是她在世上最艰难最不舍的存在,因为血浓于水谁也不能否认,没有机会看他慢慢长大又会有多么的无力。

“再大的苦痛,都会过去。凡事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看完整本书,我便将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生命太脆弱了,它随时可能终止,所以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感恩,要热爱生活,要勇敢面对。在挫折困难还未来的时候,就该时刻警惕。当阴霾围绕身边的时候,就该用更大的力量去打败它。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力量,真希望能有更多的读者从中得到正能量。

篇3: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此生未完成》这本书从9月就从图书馆带了出来,一直冷落在我的床头,浮躁的心,没有心思去触碰它。续借了一次,这次马上就要过期了,拿着它看完了后面的一部分。

对于于娟这样既聪明又有文采的人,我肯定是望其项背。对于她的离去,我心中甚是惋惜。也许,人就是这样,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才回头瞅瞅自己走过的路。以前的开心与痛苦,都历历在目,对于人生的思考比任何时候都深刻。

此刻,我失败的在这一个一般本科还默默无闻,每天过得不快乐,孤单伴我左右,越来越多的自信心被我丢在了行走中。忘却了自己想要的,浑浑噩噩地过了两年半了,内心渐渐没了自己,只有一个自私自利处处留小心眼的我,也许此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才会慢慢的走出这个枷锁。我不懂的自己怎么去做,怎么去善待我的朋友,忘却了自己的圈子曾经是那么大。孤独的世界,大同小异,不少人在讨论着孤独,但我也许此刻是迷茫。对于未来的胆怯,对于感情的畸形对待。

为了小武筒子,我曾说过要离得他近一些,选择考研方向时,我甚是怯懦,我已经没有了以前的野性与自信,对于自己的实力,现在存在的是质疑。考海洋,难且危险,考海洋所,现在还不了解难易程度,只是知道难考;考石油,真心不想只是考一个211,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从《此生未完成》中,我得到了一丝解脱,我可能是看到了自己的路,两个人,如果能够抵挡住两三年不算做距离的距离,那熬过去,便是柳暗花明了吧。

感谢于娟,让我对于生命更加珍惜,让我对于爱情的理解更加透彻,更加理智。

希望身边的人,能够平静快乐的生活,希望他们能够健健康康,家庭的重担慢慢的移向我的背,我会井井有条的去接受。在路上……

篇4: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读于娟的《此生未完》,让我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生死,我的房间很小,我就把窗户开的很大。从天黑读到天亮,当我看完最后一页,合上《此生未完成》时,长舒了一口气,窗户外已经天亮了,我庆幸自己又活到了第二天。

于娟的生命日记带给我的是深深的震撼,是怎么样的一种力量,让一个年轻的弱女子在与癌症抗争中保持如此的旺盛的生命力,是怎么样的一种勇气,让一个即将逝去的生命在面对死亡的时候还能如此从容不破,幽默睿智?癌症,这个小概率事件很难发生在一般人身上,于我也是,我无法体会癌症晚期的人所能承担的痛苦,所以我也真的很难去换位思考作者的痛苦以及面对痛苦时如何做出选择,无论如何与作者的文字产生共鸣,却总有文字到不了的地方……

看书的时候不曾落泪,回忆时却几度哽咽,惋惜的泪水已在眼眶里打转,因为你永远不会知道什么时候绝症也会发生在你身上。此刻坐在咖啡馆里会议着于娟走过的31年生命历程,她用他生命的最后的力量,诉说着她的人生,她的彻悟。文字简单而真实,充满了智慧和幽默,让人动容,让人不干相信,这是一个癌症晚期的女子写下的文字。心里在为她滴血,脸上却被她逗着傻傻大笑。

她的生命反思在幽默中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名利权情。只是这种大彻大悟,是不是一定要到了生命的终点才能看清了?这种洒脱的境界,是不是非得经历生离死别后才能达到?佛告诉我们: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道理很简单,但是也许只有读过《此生未完成》,才能理解的更透彻。

我的人生经历还太简单了,没有几次与死神抗争的经历,所以真的无法完全体会到作者的心路历程。但是作者的感悟,是她留给我们的最大财富,这也是作者写此书的最大意义。

有一段话我想很多朋友可能都读过,原来就是出于此书。现摘录如下,自勉!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我的房间很小,我就把窗户开的很大。

我的感情很重,我就把诺言许的很轻。

我的往昔很空,我就把今天填满。

我的喜悦很少,我就把笑容积的很多。

篇5: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于娟,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作者,而她原本又不是作家,换句话来说,她只是个行外人。从于娟这一本著作中,丝毫看不出有多厚的文学功底,但是里面的片段可以清楚地看到,于娟的文字多么率真、质朴、生动。正是她文字的率真、质朴、生动,可以看出于娟虽然是得了末期癌症,却从容面对,并不哀伤。她的文章共有51个故事,这些都是发生在患病前后直至死亡的故事。而这些故事让我陷入了一个思考: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该句话也是本书的中心思想。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尽管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但却多了点压抑。很多时候,网上都会报道一些人因为压抑而自杀死亡的案例,例如清华大学某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大而跳楼;某代码员工因工作压力大而跳楼死亡,如此容易轻生,做出这样的行为不仅伤害了自己还有身边的人。他们不懂活着的意义,读后感或者是当时有这念头时找不到活着的意义。事实上,活在都市的人最容易患上抑郁症,环境的影响丽实在太大,为了更好的生活有时不得不忍受都市带来的孤独和无助,关键是在于自己的心态。

世上很多事,经历之前我们会认为非常惊讶,但当这些事情确确实实地落在我们头上时,需要我们迎头而上,就会知道,万事无非如此。世上万事并不可怕,很多时候是自己的心理作用。于娟她做的化疗并不是最痛苦的那种,在她文中看到所描述现象中看到更多比自己遭受化疗痛苦的人还有很多,所以她觉得自己的痛苦并不算什么痛苦。尽管在别人眼里她是最痛苦那个,因为年纪轻轻就受了这么大的罪,但是活着就没什么抱怨的了。

篇6: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有点胆战心惊的看了于娟的《此生未完成》。胆怯是因为怕从书中看到太多的生死、离别、挣扎及不舍。书买回来放在那里好久了,虽然之前在网上看过一些她的博客,领略过她面对死亡依然能够谈笑风声的境界。但还是不想或者说不愿去看。于娟的知名,在于她有一个博士、两个硕士的名衔,在于她毕业于复旦、留学于欧洲,在于她在儿子刚满14个月时突然查出的癌症晚期,且病症已全身扩散,用她的话来说应该是侵入骨骼,连骨头都全是黑的,犹如已被虫蛀、浑身是洞的枯木,已经无法支撑自身体重,稍一碰撞,就是真真实实的粉身碎骨。还在于,至始至终,她都能用调侃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病入膏肓,坚持记录自己的病情变化及用药情况。无它,只为能警醒世人,以免后继有人。看书,看到的是她对父母儿子不得不承担死别的哀痛,对老公不离不弃、砸锅卖铁、肝胆相照的忧心,对朋友不计得失、倾力相助的感恩,对医棍骗子落井下石、雪上加霜的宽容。一个多么好的女子,有着优秀的学历、满意的工作、幸福的家庭,人生不过如此。

偶而举杯邀月、叹悟人生,也不过是小资情调的释怀而已。怎得一转眼间,一切的幸福化为泡影,面对的是病痛折磨、死神威胁以及倾家荡产的人生颠覆。想到的都是生活中最为锁碎,最为简单,最为平凡的,平凡得让人觉得不值一提的事情。从前听一首歌,“再回首,云遮断归途,再回首,背影已远走,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是最真。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只有那无尽的长路伴着我。“是啊,再回首,总得有”首“可以再去回顾,几十年的光阴,够你回首几次方休。即使回首也仅仅只能回首而已,送人穿越的时光机器还在人们的念想之中,想来终其我们这代人一生也不可见矣,何必苦苦回首,频频回顾,搞得自己腰酸背痛、心力绞碎,毕竟,前面的才是自己要走的路。十字路口,纠结的是怎样决择,思考的是选择后的结果,所以想到的只能是现在、明天以及更多的以后。

人生苦短,不过大浪一沙,转瞬即逝,前人有太多的教训让我们反思总结,却依然还是有一批又一批的后继之人,前赴后继,当真是视死如归啊。于娟,娟者秀丽也,一个美好的名字,一个曾拥有着秀丽人生的女子,用她豁达的态度及警示的语句告诉我们学会珍惜。逝者已逝,斯人已去。她告诉我们这世间名、利、权、位不过浮云。有拼尽血肉之躯急功近利,为满足体验成就或虚荣的物质欲望,不如珍惜与父母妻儿相聚天伦的平安祥和。如若不信,大可问问那些已然挣扎在生与死之间的病患,有哪一个不是说舍得了房子、车子、名利、权位、钱财来换取身体的安康,家人的平安。平淡即幸、平安即福,此为幸福。

篇7: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所留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这段话“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读完之后觉得作者说得很对。整本书讲述的是作者坚强并乐观的对抗病魔,但天不随人愿,最终还是没有挽留住年轻的生命。在她的生命日记中,反省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细节,以生死经历总结出许多富有哲理的人生观点,让世人感恩生活,善待生命,总结出“活着就是王道”的生命真谛。随后还叙述了她对爱情和女人的看法。

读完整本书,让我敬佩的是她面对癌症的那份坚韧和勇气,以及在遭受病痛折磨时还能为世人留下精神财富的那种豁达和乐观。但是却没有给予我想象中的震撼,亦或是我没有亲身经历,亦或是我人生本来的感悟就是作者所最终感悟的。

她是复旦大学的博士,又有着令人艳慕的出国经历,所以她也有着事业的野心,不断地发表文章,不断的研究课题,在二三年之内成为教授等,都是她对未来的强烈期待。而我,却没有这么多的高标准的期待。或许有些人认为年轻人没有高远的奋斗目标是堕落的,不知进取的,所以我的目标在他们看来或许是为自己解释或掩饰的借口。呵呵,这也符合通常观念。其实,在我的世界里很简单,我的目标就是安安稳稳生活,孝敬父母,让父母快乐富裕的过完一生,不给自己留有一丝遗憾,这一切都与荣华富贵无关。在我的心里,总感觉他们的一生就是我的一生,他们快乐了,我就快乐了,他们若不快乐,那我的这一生注定是悲伤的。

我出生在一个五口之家,慈祥的父亲、能干的母亲、优秀的哥哥、还有和我一样的妹妹。生活在农村,生活在这样一个靠父母亲勤苦劳动才撑起来的家中,我没有觉得多苦,感觉到的却是温暖和满满的爱,这份爱在我们围坐在桌旁吃饭时成长,在我们夜晚一起酣睡时成长,在我们一起在地里劳动时成长,在我们因为距离相隔疯狂想念时成长……太多太多的成长让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生根发芽,最后扎在心里成为我们的一部分,伴随着我们的脉搏,伴随着我们的呼吸,不可分割。我的家或许是世界上最普通不过的一家,但是在我的内心,一直觉得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家庭,那种感觉常常会让我忘了一切,不知所措。有时候这种幸福感也会让我感觉害怕,害怕消失,害怕失去,害怕深爱的父母不在身旁,我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承受。这种未知的担忧会让我常常流泪。也许想法太傻太幼稚,但我宁愿背着这份傻这份幼稚,来用心珍惜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

此刻,脑海里盘旋着太多溢满感动的画面,小时候,父亲为我和妹妹温柔的梳起辫子,悉心的照顾生病的我们,给我们做着好吃的饭菜,还在飘雪的日子为我们搓洗衣裳,推着带煤的自行车迎着冷风艰难的领着我们去找给别人量体裁衣做衣的母亲……这一幕幕清晰的出现在眼前,还是会令我感动万分,这些感触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得。现在他们原本光滑的脸上爬上皱纹,结实的身体变得松弛,坚强的心态变得脆弱……亲眼看着父母随着时光的催蚀,慢慢的发生着这一切一切变化,我的心又怎能不心疼?时光在人心里积累爱的同时又摧毁了太多美好的东西,我想我没有我想象中的坚强。

言语至此,已没有更准确的词语能形容我此刻的心情,唯有在心中细细体会。

篇8: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此生未完成》是年轻的学者于娟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中写下的文字,平淡而真诚的文字获得了读者的关注。在书中,她说:“进入这个庞大的城市就像穿上了红舞鞋,一直舞蹈旋转,再也停不下来。也许停下的时候就是死亡的那一刻。”现在,她平静了,像朵海上的浪花,却把不平静的内心留给了我们。

幸福在哪里,是我们这一代人很纠结的一个问题。于娟找到了:幸福是哪怕当一个乞丐匍匐在马路边,只要能天天看着爸妈带儿子土豆经过。土豆找到了:幸福是歌里唱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幸福归根结底是人类情感的满足与需求,物质的多寡不过浮云。上帝其实很公平,为你关上一扇门就一定会为你再打开一扇窗。停下来,想一想,再出发,知道自己需要的幸福在哪里,慢慢走,终究能得到。不知道自己需要的幸福在哪里,慢慢找,也终究能知道。当世界一直往前快速奔跑,当身边的世界都在提醒你,快,快,快的时候,可不可以停下来喘口气,选择“自我”而不是选择“世界”?也许这样才能不再为了追求速度,而丧失了活着的意义。

于娟的这部作品把她的人生描画得简洁秀丽、从容淡定。这些文字或许比她的博士论文更有价值,因为这是一个癌症当事者的痛定思痛。为了能让周围活着的人更明白地活下去,于娟敞开了自己的心扉,以最真实的经历,最赤诚的情绪,把自己一步步走过的人生路完整的呈现给大众。她说,她不想再有任何一个人像她那样,手提着脑袋摸黑探索。纵使周遭黑暗,她愿意化为光,照亮你们的人生。不需要任何其他的说教,也不需要所谓深刻的思想,透过她的文字,你就直接触摸到她的灵魂,感受到她的呼吸、她的痛、她的爱、她带你看尽这世间百态。她只希望她犯的错,你不会再犯;她受的苦,你不会再受;她曾珍惜的幸福,你能比她更懂得珍惜。

孩童期一餐可口的饭菜带来的愉悦,过年时穿上期盼已久的新衣服时的欣喜,课堂上博得老师赞许后的自得,恋爱季节的热拥轻吻,小生命在体内孕育成长的体验……一切的一切,都是幸福。

即使在同一个人的心目中,幸福也不是单一不变的。时间的转换,空间的更迭,激情过后的生活变得平淡,忙碌,琐碎甚至乏味,日复一日的劳作带有机械性。平淡的生活吞噬了激情,磨平了棱角,麻木了听觉、视觉、嗅觉、触觉,那些唾手可得的小幸福像细沙一样被我们从指缝间漏掉了。历经坎坷、挫折、磨难、失败后取得成功,那种狂喜、大幸福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去体味的,但是散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幸福碎片却随处可见,幸福从来没有远离我们,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触摸,把那些碎片串起来,就是幸福的一生。

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少年的憧憬,青年的激情,中年的理性,老年的淡定,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幸福。

幸福在哪里?问问自己,答案就在你心里。

所以,感谢于娟,以生命写下的文字《此生未完成――一个母亲、妻子、女儿的生命日记》,感谢于娟,以生命唤醒我们认清活着的意义,感谢于娟,以生命指引我们找到幸福的根源。

篇9:《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此生未完成》这本书从九月就从图书馆带了出来,一直冷落在我的床头,浮躁的心,没有心思去触碰它。续借了一次,这次马上就要过期了,拿着它看完了后面的一部分。

对于于娟这样既聪明又有文采的人,我肯定是望其项背。对于她的离去,我心中甚是惋惜。也许,人就是这样,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才回头瞅瞅自己走过的路。以前的开心与痛苦,都历历在目,对于人生的思考比任何时候都深刻。

此刻,我失败的在这一个一般本科还默默无闻,每天过得不快乐,孤单伴我左右,越来越多的自信心被我丢在了行走中。忘却了自己想要的,浑浑噩噩地过了两年半了,内心渐渐没了自己,只有一个自私自利处处留小心眼的我,也许此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才会慢慢的走出这个枷锁。我不懂的自己怎么去做,怎么去善待我的朋友,忘却了自己的圈子曾经是那么大。孤独的.世界,大同小异,不少人在讨论着孤独,但我也许此刻是迷茫。对于未来的胆怯,对于感情的畸形对待。

为了小武筒子,我曾说过要离得他近一些,选择考研方向时,我甚是怯懦,我已经没有了以前的野性与自信,对于自己的实力,现在存在的是质疑。(www.fwsIr.com)考海洋,难且危险,考海洋所,现在还不了解难易程度,只是知道难考;考石油,真心不想只是考一个211,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从《此生未完成》中,我得到了一丝解脱,我可能是看到了自己的路,两个人,如果能够抵挡住两三年不算做距离的距离,那熬过去,便是柳暗花明了吧。

感谢于娟,让我对于生命更加珍惜,让我对于爱情的理解更加透彻,更加理智。

希望身边的人,能够平静快乐的生活,希望他们能够健健康康,家庭的重担慢慢的移向我的背,我会井井有条的去接受。在路上……

篇10:《此生未完成》读后感

我们“未来教育读书会”晨读的第二本书是《此生未完成》,我们用25天的时间读完了于娟的故事。

这是她在生死边缘,用生命写下的文字,放下了所有的执着,以一个病人、女儿、妻子、母亲、朋友的身份去反思和感悟。

回顾这25天里我们每天的半小时交流学习,我发现我们不只是在读于娟的故事,也在故事里面看到了我们自己的影子。

她说:

“人活着若是为自己,死一千次我也是死了的。但是人的时确不是为了自己活着的。我的人生使命刚刚开始,无论如何,我要为养我的父母履行生养死葬的为人子的责任,而不能让他们老而无依。我要为十四个月的儿子履行为人父母的责任,我把他带到这个世间却对他撒手不管,我做不到。”

她说:

“真正能对自己负责和可依赖的,只有自己。人,开心与否在于心态,即心情和状态,心境和姿态。”

感: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要珍惜当下,珍惜家人和朋友,想清楚对于你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你到底想要什么?

“活着”,简简单单两个字,我们都知道,却未必真正懂得。

每个人,奋斗一生,再辉煌,再耀眼,终有尘埃落定的一天。到头来,就会发现,名利权钱,没有一样可以带的走。你能带走的,只是别人对你的思念。所以,对自己好一点,对别人好一点,该让渡的让渡,该放手的放手。成全别人,也就是成全了自己。做人,简单点,再简单点,才会开心。

人生才百年,何苦让自己那么累心?有什么可以争,有什么值得争的呢?身体健康,生活无忧,家庭和睦……这些无法开出价码的,比什么都重要。

健康的身体很重要,可我们总是在失去它的时候才意识到,我们无法控制外在因素,那就先养成自己的生活习惯;生命不是你自己一个人的,你不仅是你自己,你是子女,是友人同时也是父母,你有你需要肩负的责任…

我们很多人都是用健康作为代价,才认清了健康的意义;好了伤疤忘了痛,这是我们的通病。

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开始养生,开始锻炼。你看我们的广场舞,红遍了全球,我们是走到哪里,跳到那里;无论什么时候,你看公园里散步的和跑步的,都很多;健身房里也是,随处可见积极锻炼的人……确实,我们现在的生活这么美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把身体保养好,没有健康,我们拿什么去享受这么美好的世界呢,又拿什么去爱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呢!

没有了生命,一切都是枉然。

好好爱自己!保重身体!

相关专题 未完成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