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农村主导产业建设情况调查驻村工作

赤脚的男孩明明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赤脚的男孩明明”参与投稿,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镇农村主导产业建设情况调查驻村工作(共9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篇1:镇农村主导产业建设情况调查驻村工作

镇农村主导产业建设情况调查(驻村工作)

xxx镇农村主导产业建设情况调查 农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近几年来,农民增收缓慢、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1月,中共中央下发了“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促进农民增收,事关全局,意义重大。 这次我县开展“千名干部进百村访万户”活动,就是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了解基本村情,找准增收渠道,帮助农民增收。xx县信访局抽调5人组成了工作组,于4月23日进驻xx镇xxx村,宣讲政策、走访农户、调查了解.xx镇主导产业建设发展较快、势头较好,前景也不容乐观。 一、存在问题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调查了解,xx镇的产业建设总的发展形势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群众对发展产业建设的积极性不够高,表现在群众积极主动自发的搞产业建设的不多,大部分都是依靠行政命令指令性安排;二是产业建设管理比较粗放,表现在许多高效密植茶园建设不达标准,间距太大,苗子太稀,使农民群众只好在中间间套其他农作物;三是农民收入随市场波折大大减少,缺乏农民利益保障机制,表现在黄姜销售上,没有专业村或者专业大户和企业签定保护价收购合同,收购价钱很低,农民利益没有保障;四是发展产业建设的科技意识不强,群众对创名优产品、绿色产品以及先进蚕具应用率较低。 二、产生原因 1、市场的原因。一是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原因。黄姜现在收购的价格是三四毛钱一斤,价格很低,群众没有真正把黄姜当主导产业来抓,只是当个有而无,当成副业,不愿投入肥料,管理的水平也大大降低。二是农产品质量的原因。实现茶饮产业的率先突破,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产品的.质量,才能占领市场。xx茶叶生产加工水平相比比较低,精品茶叶很少,产品卖不起价,高效茶园目前面积有了,管理跟不上,高效茶园见益就迟,有些茶园就达不到高效。三是农产品流通方面的原因。缺少农民自己的营销队伍,仅有一些小商贩在收购农副产品,大宗农产品很少收购,黄姜销路不畅,仅靠金海生物化工公司收购,价格较低,有时还要打白条,影响了群众生产积极性。四是是市场信息比较闭塞的原因。农民群众还没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到来,农产品价格信息来源较少。 2、生产水平方面的原因。一是农业生产水平离两高一优农业标准差距较大。二是茶叶生产加工水平较低,名优茶产量小,群众制作的茶叶大部分是自己喝,有茶喝就满足了,管理比较粗放,制作也很随便。三是先进的蚕具和小蚕共育技术没有推广应用量很小。 3、思想观念方面的原因。农民增收难,结构调整难,难就难在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无法适应广泛联系的“市场经济”。群众思想比较保守,缺乏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经营,风险意识、商品意识不强。小而全、大而全的思想一直占主要位置,什么都有,什么都没规模,什么都不搞不好,农民增收缓慢。 三、建议意见 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必须结合xx实际,紧紧围绕建设陕西生态经济强县目标,按照生态立县战略部署,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主线,以两业三基地提质增效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生态农业。现提出以下建议意见。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稳定粮食生产,种好人均一亩基本农田,保证基本口粮,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生态农业,搞专业村、搞规模化经营,按两高一优标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2、在农村推行“支部加协会”工作模式。支部+协会”,是在农村党组织领导下,以专业协会为载体,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富民为目的,通过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农户,共同促发展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制。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不搞包办代替;从实际出发,不搞强迫命令;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模式,不搞一刀切;抓点带面,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再在面上推广。以协会形势组织村上发展产业,调查市场,与企业签定生产合同,销售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最大程度上保护群众利益。 3、加强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培育农产品营销主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购销大户、农民经纪人。组建自己的营销队伍,鼓励从事农产品营销,对守法经营,高于保护价收购农业主导产品的可给予奖励或者税收返还。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政府服务力度,吸引更多的外商、外资来当地建场或从事农产品收购,政府不设关卡,使农副产品变为实际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3、依靠典型示范,促进提质增效。政府号召农民群众发展产业,要从实际出发,不强制命令,要依靠典型示范,让农民自己亲自看到发展产业有利可图,调动农民群众自发从事主导产业建设的积极性。现在当务之急是管理好现有主导产业,加大科技普及,规范种植,提高管理水平,依靠管理提高产品品质,增加产品效益。 4、依靠科技进步,增加农民收入。围绕主导产业,加强科技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加强高效茶园管理,补植茶苗达到规定密度,提高管理水平,不套种其他作物,使其早投产,早见益,真正达到高效茶园要求。加强名优茶制茶技术培训,尤其要培训茶叶大户的制茶技术,增加名优茶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加强老茶园低改,提高茶叶产量。规范化黄姜种植,利用xx黄姜皂含量高的自然优势,加强种植高产优质技术研究,推行规范化种植技术,使黄姜品质稳定,皂素含量高,通过GAP认证,提高xx黄姜的价值。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生产绿色食品。 6、加大科技信息知识普及,提高农民的市场意识的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农业竞争力。我国已全面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素质较低,获得科技信息、农业信息、市场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对市场需要什么不了解,科技意识不强,市场观念淡薄,盲目生产,生产的产品没人要,卖不出去,不能转化为经济优势,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的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信息渠道,加大为农民服务的力度,促进农民增收。                                        xxxx村工作组                                     二○○四年五月二十日

篇2:x镇农村主导产业建设情况调查驻村工作

x镇农村主导产业建设情况调查(驻村工作)

农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近几年来,农民增收缓慢、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201月,中共中央下发了“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促进农民增收,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这次我县开展“千名干部进百村访万户”活动,就是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了解基本村情,找准增收渠道,帮助农民增收。xx县信访局抽调5人组成了工作组,于4月23日进驻xx镇xxx村,宣讲政策、走访农户、调查了解.xx镇主导产业建设发展较快、势头较好,前景也不容乐观。

一、存在问题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调查了解,xx镇的产业建设总的'发展形势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群众对发展产业建设的积极性不够高,表现在群众积极主动自发的搞产业建设的不多,大部分都是依靠行政命令指令性安排;二是产业建设管理比较粗放,表现在许多高效密植茶园建设不达标准,间距太大,苗子太稀,使农民群众只好在中间间套其他农作物;三是农民收入随市场波折大大减少,缺乏农民利益保障机制,表现在黄姜销售上,没有专业村或者专业大户和企业签定保护价收购合同,收购价钱很低,农民利益没有保障;四是发展产业建设的科技意识不强,群众对创名优产品、绿色产品以及先进蚕具应用率较低。

二、产生原因

1、市场的原因。一是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原因。黄姜现在收购的价格是三四毛钱一斤,价格很低,群众没有真正把黄姜当主导产业来抓,只是当个有而无,当成副业,不愿投入肥料,管理的水平也大大降低。二是农产品质量的原因。实现茶饮产业的率先突破,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产品的质量,才能占领市场。xx茶叶生产加工水平相比比较低,精品茶叶很少,产品卖不起价,高效茶园目前面积有了,管理跟不上,高效茶园见益就迟,有些茶园就达不到高效。三是农产品流通方面的原因。缺少农民自己的营销队伍,仅有一些小商贩在收购农副产品,大宗农产品很少收购,黄姜销路不畅,仅靠金海生物化工公司收购,价格较低,有时还要打白条,影响了群众生产积极性。四是是市场信息比较闭塞的原因。农民群众还没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到来,农产品价格信息来源较少。

2、生产水平方面的原因。一是农业生产水平离两高一优农业标准差距较大。二是茶叶生产加工水平较低,名优茶产量小,群众制作的茶叶大部分是自己喝,有茶喝就满足了,管理比较粗放,制作也很随便。三是先进的蚕具和小蚕共育技术没有推广应用量很小。

3、思想观念方面的原因。农民增收难,结构调整难,难就难在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无法适应广泛联系的“市场经济”。群众思想比较保守,缺乏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经营,风险意识、商品意识不强。小而全、大而全的思想一直占主要位置,什么都有,什么都没规模,什么都不搞不好,农民增收缓慢。

三、建议意见

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必须结合xx实际,紧紧围绕建设陕西生态经济强县目标,按照生态立县战略部署,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主线,以两业三基地提质增效为重点,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生态农业。现提出以下建议意见。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稳定粮食生产,种好人均一亩基本农田,保证基本口粮,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生态农业,搞专业村、搞规模化经营,按两高一优标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2、在农村推行“支部加协会”工作模式。支部+协会”,是在农村党组织领导下,以专业协会为载体,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富民为目的,通过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农户,共同促发展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机制。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不搞包办代替;从实际出发,不搞强迫命令;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模式,不搞一刀切;抓点带面,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再在面上推广。以协会形势组织村上发展产业,调查市场,与企业签定生产合同,销售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最大程度上保护群众利益。

3、加强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培育农产品营销主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购销大户、农民经纪人。组建自己的营销队伍,鼓励从事农产品营销,对守法经营,高于保护价收购农业主导产品的可给予奖

篇3:镇驻村工作队工作总结

镇驻村工作队工作总结

镇驻村工作队共有9个工作组,30名工作队员,其中,市直部门工作组7个,镇直机关2个。去年以来,在市下派办的具体指导下,团结各工作组成员,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xx大、xx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抓班子、强队伍、保稳定、促发展”的目标工作,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使所驻村庄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截至目前,各工作组共帮助所驻村庄引进资金近百万元,为基层和群众办了大量实事和好事,9个村庄出现了班子强,社会稳,发展快的良好局面,获得了群众和领导的好评,开创了驻村工作良好局面。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把握关键,凝聚驻村工作的合力

在驻村工作中,坚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多方的支持与合作,努力做到了“三多、三勤”。一是多请示、勤汇报。多请示镇党委政府,并汇报驻村队员工作及生活方面的情况,驻点村存在的问题,商讨解决办法,并就工作计划定方案、出主意。二是多联系、勤沟通。为及时掌握各工作组的进展情况,采取电话联系等方式,与工作组保持工作上的沟通。镇党委政府的重要会议每次都邀请工作组组长参加,征求意见,使工作组能及时了解全镇的情况与当前工作的重点,有目的、有计划地领导包村工作。督促各管区、村主动向工作组通报情况,共同商讨办法,寻求对包村工作的支持。三是多关心、勤服务。每逢节假日党委、政府领导都亲自看望驻村工作人员,给他们代去礼品生活用品,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二、突出重点,落实驻村工作任务

一是抓牢“核心”,切实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指导各工作组加强以党支部为重点的村级组织建设,过去基层党组织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缺乏健全的工作制度所造成的.。为此,前村、二沟驻村工作组为村里建立健全和完善了党员教育培训、党员发展、民主生活会、村干部监督管理等项规章制度,使村里各项工作有章可循。镇机关工作组为凰翥、北庄村健全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人大工作组为所包村庄翻新村委办公室、安装了防盗门,二沟、人事局工作组为村李更新了制度匾牌,建立了图书室。各工作组都加强党员干部培训,采取以会代训,利用远程教育网等形式加强了对村“两委”干部、党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了领导发展的水平和执政能力。

二是扭住“中心”,千方百计帮助包驻村庄群众发展经济。充分挖掘工作组自身的潜力,充分利用下派干部在信息、人才、资金、物资等方面的优势,协调工作组理清所驻村庄发展路子,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开展工作。人事局驻各山工作组,协调新打大口井水利设施配套建设,帮助养殖专业户搜集市场、技术信息、组织引进新品种等方式扶持羊养殖3000只;审计局驻二沟村工作组协调资金40余万元,修通村内两条水泥路、硬化了村委大院、打深井两眼、维修二沟水库、进行山区开发和土地整理,引进了5300棵优质柿子苗、5000棵花椒苗、发展地堰林业300多亩;市人事局驻葛炉山村工作组计划今年协调资金10万元,兴建大口井一眼,并进行配套,扩大水浇面积200亩;市检察院驻前村工作组计划建大口井2眼,扩大水浇面积350亩,出资4万元,协调市广播电视局为全村200户村民全部安装了有线电视,丰富了群众春节期间的文化生活,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市人大工作组组织党员群众外出参观学习,制定新农村发展规划;工商局驻卧牛村工作组,对投资30万元新修2条水泥路进行整治;市劳动保障局驻石庄村工作组修建水泥道路4公里,解决群众走路难;市保险事业局驻三合村工作组组织全局职工捐款,维修桥涵一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各驻村工作组都将道路、水利建设作为包驻村工作的重点内容,列入工作计划,帮助所驻村完善交通、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为群众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凝聚“民心”,认真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工作。指导工作组重点抓好所驻村庄的计划生育、矛盾纠纷、社会稳定等热点、难点问题。工商局工作组注意排查卧牛村的矛盾纠纷,把不安定因素化解在村里,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了该村稳定。市人大工作组协助两委干部,积极开展文明路街创建工作,提升村庄文明程度。驻村以来,9个村庄均无重大治安案件、无集体访和越级访现象。

三、多管齐下,树立执政为民的形象

一是强化督导。对下派干部实行了目标管理,层层签订了责任状;强化了调度管理,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工作组组长会议,通报工作情况,布置新任务;树立了典型,带领工作组组长相互参观学习,对为村里办实事的,开展工作好的,积极进行新闻宣传。全市下派工作现场会两次在我镇召开,整个工作队形成了“比学赶超”、竞相为民办实事的良好局面。

二是争取支持。积极争取派出部门对包村工作的支持,几乎每个部门的主要领导都深入包驻村庄,深入一线,指导工作。审计局、人大等部门主要领导曾多次冒雨亲临工作现场,在农村干部群众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是加强教育。教育下派干部珍惜农村工作的机会,扎实锻炼,提高本领;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吃住在村,与包驻村群众心贴心,同呼吸,共患难,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良好形象。

总的来讲,在工作队和各个工作组的努力下,我镇的驻村工作成绩突出,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与驻村工作队员交流不够,现场办公较少,主动协调有关方面直接为群众办事的时间不是很多。

篇4:农村工作队驻村日记

20xx年10月9日 星期天 晴

下午3点钟,接到办公室的通知,莫常委、蓝副主任要到隆光村来,了解近期隆光村清洁乡村工作进展情况,要我做好陪同工作。下午两点半,莫常委一行没有和村党支部书记打招呼,直接驱车到隆光村同我会合,就直接走往公路沿线的几个自然屯。我们首先到的第一个自然屯是旧龙田屯,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平地而起的小楼房,村庄四周是一块块绿油油的桑树地,村前的小溪水清澈见底,一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从公路延伸到屯里。下了车,我们往屯里走,屯里已全部完成了巷道硬化建设,虽然房屋建设没有经过统一规划,显得有些零乱,但条条干净整洁的巷道,让我们对乡村有了新的认识。这时,迎面走来一个五十多岁的村民,莫常委立即上前和他打招呼。

莫常委:“老哥,忙些啥哩?”。

村民:“哦,我正要到地里摘桑叶。”

莫常委:“是这样,我们想跟你了解些情况,方便吗?”

村民:“好呀好呀,没啥的。到家里坐坐吧”

莫常委:“不用了,就在这聊一下。镇里和村委派有同志到这里宣传清洁乡村工作吗?”

村民:“有呀,村委的老党和主任经常到我们屯检查清洁工作情况,还发给我们屯扫帚、垃圾铲。”

莫常委:“目前屯里清洁工作做得怎么样?有没有固定的保洁员,大家对我们开展清洁乡村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村民:“说实在的,现在村里的环境比以前好多了,不晓得各位领导以前有没有到过我们这里,之前村里没有专门存放垃圾的场所,垃圾到处乱丢,有的丢到田地里、有的丢到村前的小溪水里,上游村的垃圾也顺着溪水漂下来。村里的经济来源主要就是种桑养蚕,所以几乎家家养蚕,有些人会把病死的蚕虫及蚕粪随意的堆在自家门前,臭气熏天,也招来不少苍蝇、蚊子,不担影响自家的清洁卫生,还影响到全村的环境卫生。垃圾袋、小孩吃零食丢弃的袋子也是随处可见。现在好了,有政府帮我们牵头,出主意,就等于我们有了主心骨,目前村里的保洁员也落实了,垃圾由保洁员统一收集,拉到指定地点。我们村共有49户,每户每月出资5元作为清洁费用,保洁员每月就可以拿到245元工资。家家户户都能自觉做到门前三包,这样既能减轻保洁员的工作量,又能使巷道长期保持清洁,但有一个缺点就是垃圾箱离村子有些远,在田间地头劳累了一天,回到家再把垃圾清扫装袋子拿到垃圾箱,不仅远,而且还浪费袋子,如果每家每户门前能放一个垃圾桶,平时把垃圾存放桶里,这样即方便也利于保洁员收集。”

莫常委:“老哥,非常感谢你,你们屯的清洁工作做得很好,关键是要长期保持这么好的环境,就靠大家今后要持之以恒的自觉做到门前三包,你们以后可得多辛苦了。”

村民:“这是政府为我们办的一件大好事呀,只要环境卫生搞好了,我们辛苦也是值得的......。”

离开了旧龙田屯,我们又驱车到了新龙田屯、巴料屯,这两个自然屯的巷道硬化都只做了一半,因资金紧缺,另一半的硬化工作被迫停工了。虽然两个自然屯的巷道只硬化了一半,但清洁卫生工作却做得很好,不再看到那些黑色的、白色的垃圾袋,各家各户的干柴、禾草也都堆放整齐。

返程的路上,莫常委跟我了解了各个自然屯的基本情况及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隆光村13个自然屯,还有6个自然屯的巷道硬化没有建设完成,公路沿线的几个自然屯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相对较优越,巷道硬化工作可以通过群众自身的努力慢慢解决,而那盆屯、那北屯等几个自然屯的自然环境差,土地少,水资源紧缺,群众生活疾苦。了解情况后,莫常委立即作了安排,从办公室的办公经费中挤出一些资金先做好一件事情:扶持隆光村那盆屯15吨水泥,用于巷道硬化建设。

常有一些干部报怨干群关系不和谐,下基层工作难以开展,我想,如果每一个干部都能设身处地的为群众办实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又何愁没有一个好的干群关系呢?

20xx年10月13日 晴天

10月的晴天,艳阳普照,让人心情舒畅。在任两年的隆光村农村指导员及工作队员的时间里,由于得到办领导的大力支持,对驻村工作的开展更为顺利。今天,我到那盆屯了解巷道硬化的资金筹集情况,那盆屯巷道全长960米(其中主干道560米,支道400米),通过群众自筹及政府扶助的方式筹集资金建设,由于那盆屯承包土地少,经常遭受水灾,人均纯收入低,筹集到的资金只能完成主干道的硬化。时隔四年,那盆屯再次召开群众会议,发动群众再集资,要把剩余的400米支道硬化起来,方便群众的日常出行,目前群众已筹集到资金1.5万元,如群众投工投劳,尚缺口资金1万多元。了解到那盆屯的实际困难后,县委办承诺扶持15吨水泥用于巷道硬化建设,也许我们只是帮了他们一点小忙,可当我把县委办领导同意扶持15吨水泥的事情告诉屯长时,他非常感激地说:“有了政府及各单位的支持,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就更有信心了。”

篇5:农村工作队驻村日记

20xx年11月20日,聂拉木口岸公安分局1号警务站站长郑金锁作为第一批驻村工作队队员,来到聂拉木县樟木镇帮居委会开始驻村工作。没想到,他这一驻就是4年。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朋友,从朋友到亲人,一千多个驻村的日日夜夜,给郑金锁留下的是一生难忘的回忆。

“最难忘的是乡亲们那期望和真诚的神情!”郑金锁在日记中写到。

从小在内地农村长大的郑金锁,对农村有着天然深厚的感情,他深知农民生活的艰辛和不易。驻村刚开始时,郑金锁就与其他队员一起了解群众的基本情况,宣讲开 展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的重大意义和活动内容。这是全区第一次大规模干部驻村工作,群众一个个期盼的眼神,让他记忆犹新。

“我收到的第一声谢谢,是驻村一星期后。”郑金锁回忆道。

一天,居民次仁德吉找到郑金锁,告诉他:“小孩要上户口,但是我不知道需要哪些手续,我又不识字,你们能不能帮我办理?”

郑金锁当时二话没说就答应了,骑着摩托车带着次仁德吉一起来到边防派出所,用了不到一小时就办好了。高兴的次仁德吉不停地说着“突切其”(藏语,意为谢谢)。

后来,随着为群众办实事越来越多,驻村工作队队员们收到的“谢谢”也越来越多,群众和驻村干部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有困难就找驻村工作队”,也成了居委会居民的共识。

“最难忘的是孤寡老人和残障人员那噙着泪花的神情!”日记本上记录着郑金锁帮助孤寡老人和残障人员后的心情。

帮居委会孤寡老人和残障人员相对较多,生活中存在许多困难,最麻烦的是冬天缺少柴火做饭。于是,郑金锁和其他驻村工作队队员经过商量后决定,组织帮居委会 警务站十多名民警进入林区捡拾废弃木材。翻山越岭,不通车,他们就用背的方式,将一捆捆废旧木柴送到孤寡老人和残障人员家中。

郑金锁深深体会到,“驻村工作无小事,只要群众需要就是大事”。从那以后,只要一有空闲,他就和同事们一起去群众家中搭把手,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最难忘的是地震后亲人再次相见的神情!”“4·25”地震后,郑金锁的笔记本再添上了一笔。

地震当时,正在轮休的郑金锁立即拨打队友和居委会干部的电话,急切地想了解群众的安危情况。电话一直处于忙音状态,8级多地震,他的心里深深地为大家捏了把汗,万一……结果他不敢想。

当天,郑金锁就订了返程的机票和火车票,从老家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安置点。途中,郑金锁电话联系上了队友,得知1人受伤,其余人员平安的消息,悬在空中的心才算落地。当他在安置点再次见到大家的时候,犹如亲人历经生死后的相逢,喜悦和庆幸永远难忘。

篇6:农村扶贫驻村日记

4月29日,晴,临翔区邦东乡卫平村

今天是个好日子,天气晴好、春光融融。

一大早,我叫醒与我一同派驻的市委政策研究室的李思维和临沧财校的张元翠,一起搞我们村的大扫除。正当我们3人干得起劲的时候,只听有人喊“大石四在吗?”我抬头一看,一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在问我。我回答说:“大嫂,你有什么事吗?石副主任到外面办事去了。”大嫂告诉我,她要找石兴良副主任拿她家的户口册和身份证到信用社办事,我立刻和石副主任联系,并到办公室取出户口册和身份证交给她。花了整整2小时我们才打扫完毕。此时,一辆白色越野三菱车驶入村部的院场,他们是玉临高速公路项目部的,来村里找陶先明支书协商项目部选址相关事宜。我一边招呼他们,一边向陶支书报告了此事。过了一会,陶支书便及时赶来与他们协商。

14时许,几辆越野车驶入我们驻村的卫平村忙东易地扶贫搬迁点。这时,陶支书、李思维和我已早早等候在事先准备好的展板前。区委副书记龚文军招呼考察团成员围拢到展板前,听取了邦东乡主要领导介绍项目点的规划设计方案、易地搬迁工作推进情况和项目点建成将达到的效果,参观结束后我们随同车队返回村委会。15时30分,龚副书记在卫平村脱贫攻坚大会战办公室召开了临翔区脱贫攻坚推进工作现场考察团会议。

短短的一天,紧张而忙碌,各级领导的关心鼓励使我们驻村队员倍感温馨,工作的有序推进增进了我们与群众的感情,增强了我们参与脱贫攻坚的使命感。我想,这次派驻到这里开展脱贫攻坚工作,除了要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还要珍惜自我锻炼磨砺的机会,更真实地感受农村、了解农业、理解农民。

篇7:驻村工作自我鉴定

按照县委的总体安排部署,我被选派驻到中召乡付庄村,驻村期间,在乡党委政府、两官办的领导下,在付庄村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我紧紧围绕以郭建华书记提出的“五真”要求,认真履行驻村工作职责,为村民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和实事,推动了驻村工作健康有序开展。现在我就驻村以来的工作情况向领导做简要的总结:

一、基本情况:

付庄村位于濮阳、内黄、滑县三县交界处,16国道南2公里,北距内黄县城38公里,中召乡政府2.5公里,东、南与濮阳县新习乡为邻,西和滑县四间房乡接壤,故有“一脚蹬三县”之称。据村西庙碑记载,旧时叫付家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书写简便,付家庄逐渐演变为付庄。现有聂、时、王、张、魏、樊、胡、秦8姓。历来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花生、豆类、红薯等,人均年收入16余元。

付庄村有4个村民小组,全村耕地面积1252亩,其中承包地98亩。居民232户,人口827人。其中6岁以上老人126人,五保户5人,低保特困户33户,外出务工162人。村卫生室2个,秧歌队1支,计划生育专职1名。

付庄村现有党员27人,预备党员1人。其中6岁以上6人,占党员总数22%,4岁以下7人,占党员总数26%;初中以下学历22人,占党员总数的81.5%,高中以上学历5人,占党员总数18.5%;女党员2人,占党员总数7%。

二、主要开展的工作:

(一)深入调查摸底、吃透村情民意

驻村后,为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付庄村的基本情况、吃透村情民意,一是对村内27名党员走访交谈,了解村内基本情况;二是对全村每户逐一进行走访座谈,摸清村情概况。全村232户村民,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全部走访完。常言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村里的情况,村民最具有发言权。通过入户走访、聊天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付庄村的街头巷尾、大事小情我已熟记于心。

(二)选好配强两委班子,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驻村后,面对付庄村“两委”班子瘫痪,基层组织建设软散等情况,首先我与乡选举领导小组一道具体负责付庄村组织建设等事宜;二是采取走访、座谈等方式,对该村群众对本村的现状以及以后的工作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调研;三是与原村“两委”班子成员座谈,与老村长、老党员、知名人士、群众代表进行个别访谈,了解村内存在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对怎样选好配强村的班子,谁做事公道正派、能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了详细调查;四是选举班子通过归纳、采集走访汇总意见进行审议,组织全体村民代表进行商议。五是经全体村民代表审议,一致推选我为村委会主任。在面对付庄村全体村民信任的同时,我也深深意识到作为“驻村干部”肩上责任的重大。

(三)全力以赴,一心一意为民办好事、实事

驻村以来,紧紧围绕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的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在有关单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一是积极与商务局协调,筹资改建了一座6平方、经营品种齐全的.惠民超市,争取上级补助资金5元;二是与卫生局协调,争取政策补助资金2万元,计划投资3.5万元,兴建标准化村级卫生室一座;三是帮助村民引进温棚杏12棵,筹资筹建温棚杏5座;四是帮助群众争取小麦良种补贴1.6万元;五是多方筹集资金架设街道路灯36盏,投资1.8万元;六是响应组织部、妇联的号召,救助特困儿童一名,为其购买了书包、文具盒等学习用品,并经常在晚上到家中辅导学习。

(四)狠抓自身建设,提高服务群众能力

身为本科学历、在机关工作近2余年的自己,现在面对村级基层工作,经验少、村情复杂,我在许多方面需要改进和转变。要认真学习各种政策、涉农文件和各种农业科学知识,多深入群众,多倾听群众呼声,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当好农村各项政策的宣传员,推动农村改革、稳定和发展。

(五)严格遵守纪律,坚持专心驻点

同其他驻村工作同志相比,我派驻的付庄村工作量虽然大一点,工作面宽一点,生活稍困难一点。决不会出现“走读”现象,造成对工作不利和单位不好的影响。认识到这些,我努力做到生活上低要求,工作上高要求,纪律上严要求。结合实际认真制定了工作基本要求,力求做好“三大员”,树“五真”形象,做“五好”村民,做到“五天四夜”“四点要求”“四个不准”;认真执行工作学习制度,除按要求做好乡政府、“两官”办安排的工作任务,工作之余还要自学,从群众和基层干部身上从工作实践当中学习,我学到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矢志不渝的生活理想,致富奔小康的拼搏劲头,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等。

三、存在的问题

驻村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缺少乡村工作经验、没有应对乡村复杂问题的能力等,对驻村工作还是按上级部门的安排进行,自身独创性工作开展不够,工作新局面有待进一步打开。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运用所学的知识,更好的开展工作,更好的推动付庄村的发展。

回顾驻村的工作,我感到: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工作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党性认识也得到了显著加强。实践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搞好调查研究是做好驻村工作的基础;为群众办实事,是打开驻村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抓好村级班子及自身建设,是完成驻村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尽自己最大努力把农村工作做好,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辜负党的期盼,群众对我们的期望!

篇8:驻村工作心得体会

今年1月开始,xxxx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开展了以“宣传政策、增进感情、兴办实事、服务群众”为主题的“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简称“xxxx”)活动。根据院党委与院“xxxx”工作组的部署,自1月9日起,我随工作组4名成员驻点仙桃市通海口镇桂花台、五七、陈家、柳李四村开展工作。工作自今,我院“xxxx”工作组在驻点四村进行广播宣传10余次,组织召开各种党员干部群众会议50余次,完成入户问卷调查40份和4个村近千户户走访调查工作(不包括极少部分全员外出打工或外迁家庭,工作组正转入电话短信寻访阶段)。现就个人工作过程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放下架子才能听到农民心声

农民朋友长期生活在农村,文化程度较低,加上部分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对我们这些进村入户的“干部”既想亲近又谨慎防范。所以,要想真正了解农民朋友们的内心真实想法,就得放下干部架子,不摆官腔,要与农民交朋友,用拉家常式的交流与他们进行沟通。农民朋友们其实是非常纯朴善良、也是非常容易接触的,只要与他们心贴心,他们就会把心窝子里的话都跟你讲。

村民们看到我和他们一起吃、一同劳动,都说这位干部不摆谱,老百姓就喜欢这样的干部。通过进村入户,面对面交谈,高兴时我们一起哈哈大笑,困难事我们及时帮助,非常感谢他们没把我当干部,而把我当作一个知心朋友。

二、沉下身子才能改变落后观念

农民纯朴耿直,真诚善良,有自己的处事原则和为人准则,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桎梏,有些思想观念却非常落后,在某些他们不太了解的事情上非常固执已见,甚至会作出错误的选择。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总是耐心的加以劝导和解释,用事实和真诚来引导感化他们,直到他们认可。例如在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项惠民政策上,就有很多农民不理解,他们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际作用并不是很大,在村镇治疗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时,报销额度极其小,而且报销程序复杂繁琐,绝大多数村民不会报销,而只有在住院的情况下报销较小的一部分。我们对此逐条的给他们讲政策,摆事实、说道理,并用纸和笔给他们算帐看,到底划不划得来。并告诉他们,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出台的很多惠农、惠民政策,的确做了许多调整和修改,但都是越来越好,越来越为老百姓着想,没有一项政策是损害老百姓利益的。千百年来,农民种田交税,现在种田不仅不交税,国家还给予补贴,这样的政党我们都不相信,我们还相信什么?经过我们的宣传引导,许多农民朋友都主动缴纳了新农保。

三、办好事实才能赢得群众称赞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农民关注更多的是实际效果,而不是夸夸其谈和纸上谈兵。学院的“xxxx”不可能在经济支援或发展项目上为农民带来多大机遇和实惠,但我们“xxxx”工作组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农民进行春耕生产的同时,我们还对生产生活十分困难的农户送去500元慰问金,助其渡过难关,并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为他们寻找脱贫致富道路,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

活动中,我们结合自身本职工作,除了给农民朋友送去各种政策读本外,还印制科技推广、科学致富和便民服务等宣传资料,发放到村民手中,大力宣传科普知识和农村强农惠农政策,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四、长期坚持才能获得群众拥护

虽然进村入驻点只有短短三个多月时间,“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中下基层、访民情、与农民朋友同吃住、同劳动的阶段也即将结束,但我们工作组和广大农民群众都希望能建立一个干群交流帮助的长效机制,让“xxxx”活动、让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进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形成一种机制,一种考查干部作风和工作能力的制度,真正体现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理念,以人为本,知民疾苦,晓民所思,解民之难。

篇9:驻村工作日志

我做十多年的村长了,村里一直没有什么变化,今年你们发改委一下来就帮我们装路灯,你们为我们干了一件大好事,以后老百姓晚上出去也方便了,也可以开展点娱乐活动了,群众都很感谢你们单位”莫南村委会曼贺缓老村长岩拉激动地说。

西双版纳州发改委 的“四群”联系点、挂钩扶贫点、“红色股份”试验点、新农村指导员派驻点都在景哈乡莫南村委会,自联系莫南村委会以来,一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3月7日,崔云青主任带领全委54名党员干部到景哈乡莫南村委会开展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和干部返乡服务活动,全委党员干部分成7个小组深入莫南村委会的曼么、曼贺缓、曼回说龙、莫南、官罕、曼坝河、曼伞囡新寨等7个村民小组,每个党员分别确定一户帮扶对象,走进联系户家开展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结对帮扶活动,与村民敞开心扉,交心谈心,了解疾苦,发放民情联系卡、建立民情登记卡表,看望孤寡 老人,着力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用真心倾听百姓呼声,用真情体察群众疾苦。

5月12日,为进一步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研究“红色股份”实施方案,确实为基层党建注入活力,为基层群众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崔云青主任再次到莫南村委会莫南新寨、曼伞囡、曼坝河、曼回说龙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实地察看了曼伞囡、曼坝河、曼回说龙的进村道路,认真了解了基层党建工作、农村教育情况、农村用电情况,以及在建设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针对景哈乡以及挂钩联系点、联系户存在的实际困难,进行综合研究,帮助景哈乡、联系点和联系户理清发展思路,提出科学的对策和解决办法。

5月14日,发改委却建明副主任带领景洪市供电局的相关工作人员深入挂钩联系点州莫南村委会曼贺缓村实地察看村内道路情况,准确掌握需要安装路灯的实际情况,并跟群众座谈,认真听取他们关于安装路灯的意见和建议,多方协调,帮助群众装路灯。

自开展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我委领导多次带领干部职工深入联系点,到群众家中了解情况,为莫南村委会老百姓干了很多实实在在的大好事、大实事,排了民忧,解了民难。具体包括:

一、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自挂钩联系莫南村委会以来,我委领导多次带领单位干部职工深入联系点开展“回家乡、听乡音、问民情、解民忧、促发展、建和谐”活动,认真了解基层党建情况,并结合实际创造性的提出了在莫南村委会试点“红色股份”的方案。

州发改委结合莫南村委会目前仍没有自己的实体经济,村级组织“无钱办事”、“无能力办事”的现象突出,严重影响了莫南村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发挥这一实际情况。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新时期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能力,学习借鉴武定县插甸乡“红色股份”的做法,在挂钩联系点试点“红色股份”,创新农民合作社发展模式,加强莫南村委会基层党建工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我委给予莫南村委会10万元作为村委会整体资产,并指导成立了景洪市景哈乡兴乡橡胶专业合作社,引导群众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指导合作社用好集体资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二、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用心做个村里的人,用心琢磨村里的事,用心干好帮扶的活”,这是我委全体干部职工的真实写照。从开始挂钩莫南村委会那一刻起,我委领导就深入莫南村委会各村小组,进村入户走访,到田间地头查看。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进村道路问题,我委领导认真研究, 5月12日,崔主任实地查看了曼伞囡、曼坝河、曼回说龙的进村道路,并进行了综合研究,目前已协调相关部门上报了进村道路的相关项目,共计8公里,努力在年内帮助莫南村委会解决进村道路的建设问题。

三、尽力协调资金,为村民送去光明。

曼贺缓村是我委却建明副主任的挂钩联系点, 3月7日,为着力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却副主任深入曼贺缓村,走村入户,跟群众深入交流,走乡间路,吃乡间饭,发放民情联系卡、建立民情登记卡表,看望孤寡老人,用真心倾听百姓呼声,用真情体察群众疾苦。

曼贺缓是一个傣族村寨,老百姓都很想装路灯,苦于没资金来源,一直无法实施,却副很关心他们,“基层的能力是有限的,群众解决不了的,我们要尽力帮忙解决,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都不能泥牛入海!&r

相关专题 主导产业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