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电气部分创新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新疆炒米粉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新疆炒米粉”参与投稿,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发电厂电气部分创新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共12篇),供大家阅读。

篇1:发电厂电气部分创新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发电厂电气部分创新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实际联系紧密,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把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因此,改革“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学模式迫在眉睫.本文从新的'课程体系的创建,课堂教学方法、课程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的改革与探索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该课程教学模式的一系列改革与探索.

作 者:王玉梅 孙岩洲 田书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学院,河南,焦作,454100 刊 名:中国电力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 年,卷(期): “”(3) 分类号:G71 关键词:创新教学模式   现代教学手段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篇2:小学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重庆市巴蜀小学

[摘要]巴蜀小学开展的“小学创新教学模式”实验研究,遵循人本性原则、创造性原则、个性化原则、持续发展原则和最优化原则。确立人本化的教学理念,制定了“四创”目标,营建开放的教学环境,建构活动化的创新课程体系,建构生成化的教法系统,建立全息化的教学评价机制

[关键词]小学;创新;教学模式

这里所说的“创新教学”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它是富有创造力的教师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与资源中,以活动化的课程与教材为依托,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促进每个学生创新学习,培养其创新态度、思维、习惯和品质的教学实践。而“小学创新教学模式”则是根据创新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基本理论和小学教学实际,建构起来的'具有创新特征的教学实践模式。我校以此为课题开展了为期3年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 建构创新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1 人本性原则

在教学中始终“以人为本”,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和发展,为每个学生创设参与锻炼及展示才能的机会,让每个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 创造性原则

创新教学立意在“创”和“新”上,我们要求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而对学生来说,创造性学的主要途径是探究,没有探究就没有发现,就没有创新。在教学中,我们始终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让学生去感悟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形成独到的见解和新奇的想法。通过思维碰撞、合作探究、比较、辩论等,引导学生求异求优,标新立异,敢问、会问,敢于质疑,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创造,形成创新精神和能力。

3 个性化原则

在一个班、一所学校,学生是千差万别的,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创新教学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发展,就要尊重这种个性。我们在实验中非常注重这一点,一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二是从学生发展趋向出发,因势利导。

4 持续发展原则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小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5 最优化原则

这里的最优化不是理想化,而是在现实条件下相对来说是最好的。在开展创新教学时,我们在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创新等方面都特别注重按最优化的要求来实施。

二 创新教学模式的内容与实施

小学创新教学模式是:以“开放化教学环境”为操作平台,通过建构“人本化教学理念”、“活动化教学课程”、“生成化教法系统”、“全息化教学评价”等四维,形成立体的创新教学实践,支撑起创新教学的“四创”(创新态度、创新思维、创新习惯和创新品质)目标,进而实现小学生创新态度、思维、习惯和品质的长足发展。其实施策略是:

1 确立人本化的教学理念

创新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形式,它必然需要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在实践探索中,我们逐步确立了创新教学的师生观。教学观、时空资源规等新的教学理念。具体可用三句话来概括:

(1)人人是主人,个个能创新

就学生而言,每个人都是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并且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潜力,都能进行不同程度的创新。而教师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

[1] [2] [3] [4]

篇3:小学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重庆市巴蜀小学

[摘要]巴蜀小学开展的“小学创新教学模式”实验研究,遵循人本性原则、创造性原则、个性化原则、持续发展原则和最优化原则。确立人本化的教学理念,制定了“四创”目标,营建开放的教学环境,建构活动化的创新课程体系,建构生成化的教法系统,建立全息化的教学评价机制

篇4:小学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这里所说的“创新教学”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它是富有创造力的教师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与资源中,以活动化的课程与教材为依托,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促进每个学生创新学习,培养其创新态度、思维、习惯和品质的教学实践。而“小学创新教学模式”则是根据创新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小学教学实际,建构起来的具有创新特征的教学实践模式。我校以此为课题开展了为期3年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 建构创新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

1 人本性原则

在教学中始终“以人为本”,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关注学生的需要、情感和发展,为每个学生创设参与锻炼及展示才能的机会,让每个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 创造性原则

创新教学立意在“创”和“新”上,我们要求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而对学生来说,创造性学的主要途径是探究,没有探究就没有发现,就没有创新。在教学中,我们始终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让学生去感悟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形成独到的见解和新奇的想法。通过思维碰撞、合作探究、比较、辩论等,引导学生求异求优,标新立异,敢问、会问,敢于质疑,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创造,形成创新精神和能力。

3 个性化原则

在一个班、一所学校,学生是千差万别的,都有着自己的个性。创新教学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发展,就要尊重这种个性。我们在实验中非常注重这一点,一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二是从学生发展趋向出发,因势利导。

4 持续发展原则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小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5 最优化原则

这里的最优化不是理想化,而是在现实条件下相对来说是最好的。在开展创新教学时,我们在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创新等方面都特别注重按最优化的要求来实施。

二 创新教学模式的内容与实施

小学创新教学模式是:以“开放化教学环境”为操作平台,通过建构“人本化教学理念”、“活动化教学课程”、“生成化教法系统”、“全息化教学评价”等四维,形成立体的创新教学实践,支撑起创新教学的“四创”(创新态度、创新思维、创新习惯和创新品质)目标,进而实现小学生创新态度、思维、习惯和品质的长足发展。其实施策略是:

1 确立人本化的教学理念

创新教学是一种崭新的教学形式,它必然需要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在实践探索中,我们逐步确立了创新教学的师生观。教学观、时空资源规等新的教学理念。具体可用三句话来概括:

(1)人人是主人,个个能创新

就学生而言,每个人都是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并且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潜力,都能进行不同程度的创新。而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人,人人都要创造性地工作,创造新的教学环境、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等。

(2)整个世界都是学生学习的课程,课程是学生了解世界的视窗

这是从创新教学的资源时空来说的。打破传统课堂死板、乏味的格局,让学生在课堂中“演绎”世界,同时,让学生走进真实的世界之中,去学习、探索、创新,实现6个“改变”,即:变习以为常的传授式为探究式、活动式;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发展为中心;变直线式的教学环境为立体动态式教学环境,让教师走进学生,学生走进学生;变点对点的课堂交流方式为多维互动、合作学习、交流学习;变课本是唯一的教材为以课本为依托,其它信息资源为补充的新教材体系;变教室是学生唯一学习的场所为整个世界成为课堂,把课堂设在厂矿企业、科技文化馆等场所。同时,在课程改革上,把人文的、科技的内容融为一体。

(3)教学即生活,即创造,即发展

说教学是一种生活、一种创造、一种发展,意味着它应该焕发生命活力、创新活力和可持续的动力。这里面的含义很深,至少有3点十分重要:一是创新教学应该把学生当成完整意义的、活生生的人,尊重他们,通过激活他们内部的精神力量来完成创新性学习;二是创新教学应该把学生的学习看成是一种生命活动,有实践体验,有内化吸收,有创新发展;三是创新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我们的教师要时时、处处、事事注重创新,从内容到方法,从手段到措施,莫不如此。

篇5:小学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可以拟定创新教学的“四创”目标系列。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四创”目标系列

项目

低段(一、二年级)

中段(三、四年级)

高段(五、六年级)

创新态度

有好奇心,有创新的愿望。

热爱创新,积极参与各种创新活动。

敢于创新,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努力去创新。

创新思维

能在学习中进行求异思维,寻找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运用求异、比较等思维形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答案。

能运用多角度、多层次的求异、发散等创新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一些创见。

创新习惯

养成大胆提问的习惯,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养成发现问题、动手操作和提出见解的习惯。

养成时时、处处创新学习与思考的习惯。

创新品质

敢于面对问题,不怕困难,能坚持创新性思考。

不仅具有创新的持久性,而且具有灵活性。

初步具有创新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深刻性。

3 营建开放的教学环境

创新教学的环境应是开放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营建:一是用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来改进教学,如建立校园网,连结全世界,把整个世界作为学生学习的背景和资源库;二是用开放的思想,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文化,不仅注重挖掘校园历史中的文化积淀,而且注重吸纳一切有用的观念和思想,造就独特的教学文化。如,我们所营造的教学文化主题是“个个创新,百花齐放”,要求教师在创新教学中具有“四个心”,即:童心母爱――是巴蜀教师的“爱心”;相信人人有才,相信人人成才―一是巴蜀教师的“真心”;让学生在激励中成长,让学生在赏识中成功―一是巴蜀教师的“诚心”;对学校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就是对未来负责―一是巴蜀教师的“责任心”。家长是学校的教育伙伴,“少提意见,多提建议”是大家的共识,继而形成了“学生更像老师,家长更像校长,社会更像学校”的人文环境。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在教与学中能包容一切先进文化,各种有价值的观点、思想都可以在这里碰撞、开花、结果。为此,除邀请不同流派的专家来学校讲学、在校园网站上开辟自由论坛外,还定期举办创新教学学术年会和创造节,其内容包括举办青年教师学术论坛和不同风格的献课活动,开展学生创新诗文创作、朗诵比赛,“挣50元钱”生存竞赛,“创造在我身边”讲演赛,“我眼中的世界”红领巾自由论坛等,努力营造鼓励创新的多元文化。

4 建构活动化的创新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与学的纽带,创新教学的课程应该是活动化的。我们的做法是:以国家基础课程为主体,以科技、人文校本课程为两翼,开设行为实践活动课、研究性学习课、科学与创造课、小学艺术欣赏课、形体训练课、武术课、经营体验课、口语交际课等特色课程,并每天开辟30分钟“大课间活动”和8分钟“自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开“试飞”的翅膀。大课间活动师生平等参与,每天上午第一、第二节课后各举行一次,一至三年级每天设固定项目:广播体操和拍手操,其中,拍手操由学生自由形成2~4人的小组,跟着统一的音乐,自编自练;设创新项目:周一是“跳跳大本营”,周二是“生活小能人”,周三是“游戏大世界”,周四是“创造小精灵”,周五是“快乐你我他”。4~6年级每天设固定项目:课间操自编接龙游戏,以班为单位,每天依序推荐2~4人领操,但在9节操中必须创编一节,并在体育教师的辅导下记录创编操并存档,期末评奖;设创新项目:周一“武术园地”,周二“时代节拍”,周三“开心天地”,周四“健身广场”,周五“挑战擂台”,让孩子们在各种体育、文娱、艺术等活动中“试飞”。8分钟自主活动,完全由学生自己组织,内容包括故事大王、知识天地、信息交流、劳动操作、谜语王国、即兴表演、OM运动、自我表现、手工展示、创作设计等,所有这些项目都根据学生的意愿不断地变换形式,让孩子们觉得天天有趣。

5 建构生成化的教法系统

创新教学以“创新”为特征。固定的、僵化的、死板的方法、模式根本无法适应其要求,即使我们勉强建立了某个具体的方法、模式,其一成不变的形态也有失创新的水准。但这并不是说创新教学就没有规律可循,我们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建立创新教学的方法、模式系统,使之具有生成特性,能应付各种变化的教学实践,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中追求最优化的教学形式。可按以下几个环节来建立和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系统:

(1)建立模块

这里的模块即进行教学的最小微结构单元,是具有整体特征的独立运行单位,其基本的教学方法模块有:

社会活动式。现实生活是创新教学的源泉,我们不少教师把学生带到社区中去参观、考察、实践,从中学到知识,形成技能,养成习惯。以“逛街一日行”为主题,组织学生学习社会公德,让学生上一次街,过一次公路,乘一次车,逛一次商场,购一次物,下一次餐馆,看一场电影或球赛,在与大众的交往过程中寻找闪光的美德,感悟社会公德。

虚拟活动式。互联网络是一个偌大的虚拟世界,是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让学生在网络中去学习。如,以“人民币的使用”为题,课前让学生在网上查找一些小物品的价格,课上从购买同一礼物的不同付款方式谈起,让学生在电脑上设计购买方案,填写购买单,然后进行网上交易,结果有的学生10元变成了20元,而有的学生一样东西没买着,钱也花掉了。整节课打破了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传统教学模式,解放了学生的大脑和手脚,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使用人民币,而且受到了消费和投资理财的启蒙教育。

模拟实践式。通过模拟的物化世界,让学生去实践和探索。如,数学老师以“6000元装修房屋”为学习项目,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测量出一间房的.面积,并根据自己的喜好,用不超过6000元钱为小屋进行“装饰”,以比赛“谁装修的儿童小屋经济、节约”为问题,开展创造性学习。孩子们在第一阶段运用几何知识测量、计算小屋的面积,把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来解决。第二阶段进行咨询和预算,询问家长和专业人士,收集信息,动手设计预算方案,建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第三阶段搞市场调研,选购装修材料,学会合理分配资金。第四阶段进行总结、评估。分小组开展合作交流,设计方案。各组同学根据自己的喜好,装修出不同特点的小屋。在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同学求异思维的火花,及时鼓励。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发展了多方面的能力。

综合研究式。让学生综合运用现实的、虚拟的。模拟的方式,去探究、获取、创新。如,一位美术教师以“发现吊脚楼”为题组织学生学习,引导学生从吊脚楼的历史文化、美术形象、建筑风格等多角度去分析研究,让学生通过调查走访、摄影摄像、实地勘测、网上查寻、收集相关的美术作品去发现、探究。这综合运用了虚拟的、现实的多种方法。

自由拓展式。由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自由选择学习项目进行探究性学习。如,学习《景阳冈》后,让学生以武松这个人物为切入点自由选择学习项目进行学习,结果,有的为武松写起了“求职介绍信”、“招聘启事”、“应聘书”、“自荐书”等。

(2)策划连接

有了基本模块,在具体教学时,还要注意各模块的组合,形成高效运作的实施模式,我们采取多种组合形式,创造出多种教学方法模式。一是“镶嵌式”。将教学方法模块“镶嵌”在一起,形成新的教学方法。二是“粘连式”。将教学方法模块连结在一起,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如把模拟活动、现实活动、自由活动连结在一起,让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创新学习。三是“裁剪式”。将教学模块中的某些环节裁剪掉,重新组成新的模块。四是交织式。如把社会活动法与虚拟活动法交织在一起,让学生在“虚拟活动―社会活动―虚拟活动―社会活动”中去自主学习。

(3)形成系统

将上述教学模块与连接方式、教学环境大背景、创新教学理论和教学环境等组合平台相结合,便形成一个可供选择、组合和创新的教学操作体系。

(4)选择运用

针对具体的教学实际,创造性地选择教学模块和连接方式,形成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一年级老师把“模拟活动”与“自由拓展”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上了一堂生动的识字课。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展示可爱的米老鼠推着可爱的动物及相关量词进入课堂,让学生在新奇、有趣中积极主动识字;再设计米老鼠做主持人,在与孩子相互交流中识字、学词和说话;最后由米老鼠推一袋牛奶、一桶牛奶、一盆牛奶和一份牛奶,让孩子们借助情境自由说话。

[1] [2] 下一页

> 6 建立全息化的教学评价机制

在教学评价上,要建立全息化的评价机制。通过多方面收集反馈信息,对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极次的评价。我们的做法是,采取“基础+创新”和“过程+结果”两种方式。创新教学崇尚创新――教师能创新,学生爱创新。但创新并不排斥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相反,它更重视学生在这方面保底。教师每学期都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查漏补缺。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积分的形式,随时认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新,并予以诱导性评价。如某位学生在学《游园不值》时,根据“小扣柴扉久不开”一句所描写的情节,想象进柴扉所见春色,写出了这样的诗句:

“待到人回柴扉开,绿叶红花宽院窄。”

“赤橙黄绿青蓝紫,百花齐放竟开来。”

“未进柴门先闻香,满园鲜花江花洋。”

“小树正茂嫩绿叶,蜂蝶飞舞捉迷藏。”

教师立即给这位同学的创新之举计分,学期累计下来则成为每个学生的创新分。

篇6:小学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我们在实验研究结束时,对教师的创新教学意识、创新教学技能、创新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质量、教改成果等进行问卷调查,走访家长、学生、教师300多人,网上调查400余人。对1000名学生进行了“基础+创新”的抽查测试,测试的方式包括笔答、实验、小课题研究、创新论坛等,从统计数据、平时记录和走访所了解到的情况看出:开展小学创新教学模式研究,培养了一批创新型教师;学生不仅基础学力不断增强,而且在创新态度、思维、习惯和品质等“四创”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从中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

第一,在小学开展创新教学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可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相信学生人人能创新的基础上,开展生活化、立体化、多样化的创新性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态度、思维、习惯和品质。

第二,我们所建构的“小学创新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在于:一是由于以整个世界为大背景,营建了开放而多元的教学环境,学生活动的空间大,用来学习的资源很丰富;二是模式的“四维”以学生为本,按小学生的特点来设计,突出了“活动化”、“全息化”,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尝试创新,并时时承认其创新成果,因此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三是构建模式但不“模式化”,突出了教学方法的生成特征,建立了可以再创造、再发展的教学方法体系;四是所提出的“四创”目标切合小学生实际,较好地把握了在小学阶段培养创新精神的目标。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加强学生学习与创新规律的研究,建立创新型教师培训、评价、激励机制,是深化创新教学的新的“增长点”,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上一页  [1] [2]

篇7:电子电工教学模式创新改革论文

1.1 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己任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才会拥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可以在完成电子电工教学任务的同时,成立专业的课外活动小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同时,建立自己学习这门学科的自信心。教师可以在课外小组让学生简单操作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作业,比如声控灯、门铃、双联等,从简单到复杂,从知识性走向创造性。在课外教学的活动中,充分考虑到生活性、趣味性、实用性。面对活动中出现的故障,教师要积极带领学生一起分析,积极找寻故障的真正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多去读书看报,了解电子电工发展的最新趋势,开阔学生的视野,明确自己学习电子电工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培养创新能力。多鼓励学生从自己家庭中的小家电入手,积极探索出简单的一些维修技巧,从而积累最丰富的电子电工维修经验,让学生在维修家电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兴趣和成功的乐趣,并让学生之间积极沟通和交流,获取知识和经验,保持学生学习电子电工的兴趣和信心。

1.2 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目前时代的发展趋势,在过去的电子电工课堂中,教师要花较多的篇幅、精力来讲解很宏观或者是很微观的电子电工的形成过程。即使花了很多的课时来讲解,学生可能仍然不能真正理解知识结构,这就需要在电子电工的教学中引入实物教学和多媒体空间影像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了解电子电工的知识结构和理论体系。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的仿真运用可以避免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也让电子电工学生在空间思维的过程中真正理解电子电工的文化理论、内涵,这样既调动起了教师教学的激情,也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组织模式上,积极实现分组教学或个别教学模式,突破单一制的整班授课制度。这样不仅可以因材施教,还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以小组为一个基本单位,分派代表轮流回答教师的问题,鼓励电子电工的学生大胆提问,面对学生有分歧的地方,由专业教师启发诱导,而不是代替学生给出一个最终的结论。

1.3 加强学生的作业环节并严格考试纪律

电子电工教学中的作业也是该课程比较重要的环节,电子电工学生画电路图、计算路线结果都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学生对电子电工课程中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在未来工作中严谨的态度,还可以让学生在精算的过程中真正意识到目前的作业正是通向未来工程计算和科研、创新设计的最基本的训练内容,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条理性、逻辑性、准确性。考试成绩也是衡量一个学生总体知识水平的标准,电子电工的模拟考试不能以把学生考倒为目的,而是既要充分考虑到整体的知识结构,又要兼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考试中,要严肃考场纪律,让学生的考试成绩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力和电子电工的整体教学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经验。由于电子电工的实用性比较强,所以电子电工的实验课程也应该单独考核。

2 结束语

电子电工的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程,需要通过改革教学手段,真正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努力加强电子电工实践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化需求的专业人才,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篇8:浅谈本科毕业论文创新研究与组织模式改革

浅谈本科毕业论文创新研究与组织模式改革

论文关键词:毕业设计 监控 创新

论文摘要: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环节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培养本科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但近年来高校本科毕业设计受到诸多因素的冲击,质量出现滑坡,作者分析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探索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方法与措施。

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其核心是素质 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在高校的教育改革中,创新教育在本科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形成共识,有待加强。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系统学习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基本技能,按照 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规范化的研究进程,系统完成的一项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科研活动。作为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在于 总结、消化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初步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标准是:有一定的创见性,能够较好地分析和解决学科领域中不太复杂的问题,立论要科学,观点要创新;论据要翔实,论据要严密。但近年来高校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受到内外界诸多因素的冲击,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出现滑坡,分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并探索出一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方法与措施,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应是当前高校教学研究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一、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

本课题组通过对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毕业设计工作的调查,发现以下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控

目前高校都有针对毕业设计制定的规章制度和条例,但在选题审核、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评阅制度、答辩制度和成绩评定方法等方面管理制度还不健全。院系在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上没有具体的操作规程与管理措施,缺乏对学生和指导老师从管理到落实的全面跟踪,导致管理工作形同虚设,答辩过程走过场,对不符合要求的毕业设计往往采取迁就宽容的态度,质量难以保证。

本课题组对国际贸易专业os 1班的43个样本成绩进行统计,毕业论文成绩“优”的比例为14% ,“良”的比例为61% ,“中等”的比例为20% ,“及格”的比例为3%。在成绩评定上,除“优”等有一定的比例限制,评分标准的规范性还有一定的缺陷,表现为:成绩一般集中在“良”和“中”等级,影响学生毕业、取得学位的“及格”和“不及格”等级几乎没有,这容易造成一种误导,使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并不难通过,使学生缺乏探索和努力创新的压力和动力。

(二)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高校招生数量和专业的增多,现阶段一名指导老师带10多个学生或更多,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导致心有余力不足,另外部分指导老师的经验不足或对其专业领域缺少充分的了解,也影响了整体的指导水平。

笔者对国际经贸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届毕业生的指导师资力量进行了统计,共172名毕业生,指导老师16名,师生比例超过了l: 10。其中中青年教师比例较大,讲师占比犯%,在科研能力上有一定的欠缺。

(三)一些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

毕业设计的时间大都安排在大四,一般启动于第七学期末,覆盖第七和第八学期,期间包括若干周的毕业实习,同时正值学生参与毕业分配及研究生人学 考试。学生面向市场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对毕业设计在时间、成本与精力方面形成一定的影响,学生难以保证全身心投人到毕业设计的完成中,不少学生认为毕业设计是走形式,对学校布置的毕业设计的要求、进度不以为然。

笔者指导的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常以找工作或各种考试推脱,安排的任务和要求不能按时完成,结果造成学生不急老师急,老师催学生,学生仓促凑稿、交稿,根本来不及仔细推敲斟酌,而老师又不忍苛求以影响学生毕业、就业,结果造成论文质量下降。

(四)论文选题质量管理不到位

选题方式一般由老师给学生单方面定题,学生缺乏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进行的课题缺乏了解,在选题方面存在被动接受的情况;在选题过程中,留给学生选题的时间过少,普遍存在着“指导老师报题随意、学生选题盲目”,导致相当部分的学生对选题惜惜懂懂,谈不上兴趣爱好,更说不上参与研究的激情和欲望;在选题的质量上,有的选题太大,难以驾驭,无法深人论述,有的选题范围太小,观点得不到应有的舒展,有的选题与所学专业内容联系不紧密;有的选题陈旧、重复;创新的课题更少。

国际经贸学院近几年对指导老师给出的选题进行了一定的审核,对于不适合本科生所学专业 发展方向的选题原则上不作为毕业论文选题。除了指导老师给出的选题,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我命题。在对国贸专业051班的43个样本的选题统计中,选题雷同的情况基本不存在。国际贸易理论类的选题占68%,国际 经济合作类的选题占24 %,国际贸易实务类的选题占7%,其他3%。其中学生在外贸实习岗位和将来从事的外贸工作中遇到的外贸实务问题的研究选题偏少。

(五)学生科研能力不够

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的写作能力以及与指导老师沟通的能力还有所欠缺。表现到毕业论文上,就是学生过于依赖现有的 文献资料,对原始资料和数据的获取、分析和处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或者无法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研究对象上,不会用所学的理论找到研究的切人点,不能用所学的方法分析、加工资料,只是对资料进行简单的剪辑、粘贴和堆砌,没有创新观点。

课题组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所有指导老师在给学生开题之前,都需要反复给学生讲如何写开题报告和如何获取资料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指导过程中,交来的初稿大多是整段拼凑,抄袭雷同,有的甚至自相矛盾,或者没有提炼观点,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跑题偏题现象严重,或者内容比较空泛,缺乏有说服力的数据和事实。

二、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实践对策研究

(一)学校层面

1.规范对毕业设计的监督和管理

制定“本科毕业设计规定”、“本科毕业论文制作规范”、“本科毕业生论文答辩工作程序”等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要求应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查。毕业论文规范可以在基本的格式上有一定的灵活性,适当降低论文格式在分值上的比例,避免论文指导老师和学生对形式过度关注,浪费大量时间,忽视对论文内容的重视。组织专家进行各阶段工作过程的监控,及时发现、总结毕业设计工作中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教学管理文件,保证毕业设计环节高质量地进行。

2.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包括文献检索、社会调研、统计分析和论文写作等内容。学校可以在本科教学的四年中逐步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低年级阶段开设论文写作指导,文献检索方法等讲座,从理论上先培养写作技能,再通过撰写主干课程的论文或报告以及学年论文,在实践上进行写作方法和技能的培养。大三阶段可以开设研究方法论课程,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论文研究方法和论文规范性的培训,使得学生能够把握毕业论文的基本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熟知查询文献资料的方法、开题报告的要求、论文写作的规范性、摘要的写作、答辩注意事项等,并开展论文大赛,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基础。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再引导、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科研思路,使之初步认识如何搞科研,怎样选题立项,创新点和难点在何处等,为今后的科研和创新奠定一定的基础。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中青年教师比例较高,缺乏科研背景,学校应一方面采取各种进修、培训的方式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能力,另一方面组织其到 企业担任相应的职务,培养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激励约束制度提升青年教师的能力;出台毕业设计工作奖惩制度,适当增加指导老师指导工作量的学分。每年对在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老师进行奖励,并把毕业设计工作的质量与教学事故挂钩、与年度考核和岗位津贴挂钩,以增强指导老师的责任感。

4.毕业设计方式创新

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学校和教师的科研资源开展科研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开展自主科研,为毕业设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得毕业设计具有真正的内容和价值。学生在校期间发表在公开刊物上的学术 论文,经学校学术委员会审核同意、教务处批准可以代替毕业设计,以提高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二)院系层面

1.合理安排毕业设计时间

合理安排好学生找工作、考研和毕业设计时间,使学生能够两者兼顾。国际经贸学院在近几年把毕业设计时间适当提前到第七学期中期,时间的冲突有所缓解。建议可以采取分流管理,不考研的学生在第七学期中期先选题,开始撰写论文;考研的同学第七学期期末选题,寒假开始撰写论文。两者工作流程不变,质量保持一致,一方面可以解决学生在时间安排上的冲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2.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

毕业设计的质量总体水平较低,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毕业设计开始之前,学院有必要组织一次专门的毕业设计讲座,多角度深人浅出地阐述毕业设计的性质、作用及有关规定,同时穿插往届不合格毕业设计的处理案例,使学生在了解毕业设计的目的、任务和要求的同时,正确理解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同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条件,量力而行,扬长避短地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

3.制定选题标准

选题标准是选题质量的基础和依据,也是评价和衡量选题质量的重要尺度。选题可参照以下标准:(1)专业性。在选题时应掌握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本专业基本训练内容,通过论文写作来促进专业知识的提高;(2)新颖性。选题要着眼现实间题,解决实际问题,应多选择社会 经济领域的实际问题,有确切性与可行性,并使学生能了解所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及创新意识。(3)时间性。选题难度适中,工作量适中,深度、广度应为本科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完成。(4)资料的可获取性。在确定论题时,需要考虑获取相关资料的路径,没有大量的 文献资料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

4.建立毕业论文选题库

毕业论文题库应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符合教学要求并体现双向选题的特点。每个选题要附材料说明,如选题的背景、选题任务、工作量、对选题者的知识构成的要求、写作难点及选题的现实意义。由院系成立选题小组对选题进行审查。选题库不是唯一题源,学生也可以在导师建议下自己定题。根据学生和老师反馈的实施意见,选题库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可以利用 网络资源,采用开放式、自主式选题,公开指导老师个人基本信息,题目背景及来源,打破教研室界限,学生自主选题,自主选导师。

学院应鼓励学生结合社会实践,根据自己的情况选题立项。学生在假期和实习期间都会参与 企业工作,鼓励学生在社会和企业中寻找课题,进行调查研究,避免从书本到书本的纸上谈兵,使创新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学院对学生自己选题立项可以在成绩评定时给予一定的分值。

5.毕业设计方式多样化

好的论文应该符合规范,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创见性的学术观点。在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鼓励和激发学生创新,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和指导学生探索新方法,打破传统封闭式思维模式;鼓励和指导学生用定量分析来揭示事物的 规律和本质。

学院可改革现有单一毕业设计写作的模式,充分利用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资源。国际经贸学院正在创建新的国际贸易实务实验室,毕业设计也可以考虑用沙盘模拟、生产实践等方式进行,使毕业论文从文献资料研究上升到理论思维研究与应用研究,提高论文的实际运用价值,提升论文内在价值。还可以团队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弥补单个学生由于时间、精力、知识和能力的局限,发挥团队成员的专长,优势互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老师层面

1.引导学生介人老师的研究课题

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将自己的研究方向、体会、感受和兴趣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可以就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专题和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自己的研究,可以让学生从文献研究、社会调研等基础工作做起,写一些专业论文,在了解专业 发展新动向的同时也锻炼其科研能力。

2.加强师生沟通

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辅导员齐抓共管,建立全方位的管理网络,督促学生把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去。在学生做毕业设计期间,导师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以便了解学生,及时提醒,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工作与写论文的关系,把完成高质量的论文当作推销自己的重要手段。

三、结语

毕业设计课题研究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且不断变化。随着高等 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高等院校本科毕业设计课题研究的管理也要不断改革与完善,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本科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9:新课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新疆伊犁师范学院法政学院 孙玉翠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应破除指定教材束缚,给教师和学生以选择空间;摒弃固化、僵化思维,还教师和学生以主动权利;开创新型教学模式,塑教学和课堂以品质。

篇10:新课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伊犁师范学院教改课题“新课改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课题编号:jg37),伊犁师范学院思政课题“新疆高校大学生政治参与研究——以伊犁师范学院为例”(课题编号:2012sz08)的成果之一。

遵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伊犁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健全,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综合素质逐步提升,为了适应新世纪中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我们也在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不断根除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和缺陷,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在改革过程中,我们主要针对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积极探索、着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将其渗透进课堂教学和课后学生的自学过程中去,不断推进改革的广度和深度。

一、破除指定教材束缚,给教师和学生以选择空间

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身的性质和专业特点,要求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所需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相应实践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研的专门人才,因而以往在课程教材的使用上具有严格的要求,针对专业基础必修课,我们必须定购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年年如此,届届如此,当然,使用指定教材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这也是确保这一课程的政治方向所需要的。但是,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进步和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用指定教材的消极面就凸显出来,教师和学生毫无选择可言,随之而来的后果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受到单一指定教材的束缚,学生就更不用说了,本来就处在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无形之中就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中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过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精神,就应大力改革大学课堂教学,破除指定教材的束缚,尤其是对教师的束缚,把大学课堂教学的选择权还给教师和学生,给教师和学生留出选择空间。破除教材束缚并不是说不要教材,而是要使教材多样化,因为每一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都有编写者自己的角度,也在不同程度上融入了作者自己的思想,这样一来,即使是相同的课程,不同的教材也会带来不同视角的独特思想,那么,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经验和自身的知识水平选择,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点和看问题角度来选择,再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来确定使用什么教材,从而使师范生首先在大学课堂教学中体验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力量,使他们首先成为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主体,让他们在选择过程中体验主体意识,使他们在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师时,有意识地让中小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要通过这种选择教材的改革尝试,引导大学生学会学习专业知识,从不同角度理解理论知识,再结合自己的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中所学知识得到升华和提高,培养起浓厚的专业兴趣,不断增强学习的动力。

二、摒弃固化、僵化思维,还教师和学生以主动权利

新课程改革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巨变,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的、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在师范生教育中,除了一般的知识传授以外,更重要的还有师范生技能的培养,但长期以来,学校师范生的培养模式以“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教学实习”为主要模式,()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基本是分开的,教育实习、支教和微格教学等实践层面的教学技能训练不足,而且过去我们已经形成的固定观念就是把师范生的技能培养当作一种技术式的技能,即让学生通过教育实习、微格训练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怎么上课,然后用统一的模式指导学生,按照这样的方式培养出来的未来的教师可能在授课技巧和程序方面不会出什么差错,但同时也看不到他们的创新。在理论教学中,依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传统教学模式虽然有许多优点,但存在一个较大的弊病: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

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与以往传统教育体制下相比,将发生以下几方面的转变:第一,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既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又是学生的引路人;第二,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的研究者;第三,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第四,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从这四点要求来看,实质上是要求教师摒弃过去的僵化思维,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喂学生吃”,而是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吃”;不能再当自己是教书匠,而要做一个教育家;不要再依赖于专家来编教材,而要主动成为教材改革的推动者;不要再把学校理解为封闭的象牙塔,它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小社会。作为今天的师范生、明天未来课堂的教师,更应该在这一改革中,充分发挥主动权,不要再等着老师来“喂”,要学会“自己吃”,时刻要以一位未来的教师要求自己,要用丰富的知识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拥有个性魅力的未来教育家,而不要消极、被动地沦为“教育工厂的合格品”。只有拥有主动权才能谈创新。

三、开创新型教学模式,塑教学和课堂以品质

指定教材、僵化思维模式的束缚形成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五步曲: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讲清新知识—课堂答疑—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的目的就是传授书本理论知识,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教师按这样的模式进行授课,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较少,即使参与,也是被动地参与,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其实现在来看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说它是一种最“不经济”的模式,因为它往往会产生两个消极的后果:一边是教师辛辛苦苦备课、讲课,却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另一边是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理论内容真正能被学生消化、吸收的.很少,这就是所谓的“两头不落好”。并且就我院(此处指新疆伊犁师范学院法政学院,下文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而言,本专业现行课程体系设置当中就存在着一些问题,仍有一些专业课程需要适当增加,还有一些课程与本专业相关度不大,应进行删减;有些课程在授课时间上不够科学,应注意相关课程之间的衔接问题。由于专业课程之间缺乏统整,学生所接受的知识是分散的,这种教学模式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此次改革过程中,我们根据中学新课程改革标准与实施过程,结合新疆基础教育的实际需求,在对原有课程进行统整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师教育与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相关课程,如设置相对缺乏的社会文化建设的相关课程、新课程改革标准与创新,为了增强学生教师教育的实效性,邀请在教学一线的中学优秀教师客观指导。同时,结合校内、校外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妥善处理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这样循序渐进地使课程结构模块化,实现课程设置比例科学,合理提高各门课程的教育时效性,确实起到了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作用。

在理顺课程结构、实现课程模块化的同时,我们也汲取了国内外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学家多年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所做研究的经验与成果,针对当前因缺乏必要观念支持和整体设计,以及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致使师范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普遍欠缺的现状,探索构建培养师范院校学生职业素养,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全新教学模式。目前,在教学模式研究方面,很多学者都提出了丰富多样的可供选择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中大部分是针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比如,有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等,这些教学模式的提出实质上都是在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习的主动能力,以问题为核心展开探索性的学习,这样的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我们在此次改革过程中构建的新型教学模式也是基于这样的思路,但同时又结合了我院的实际情况,称之为基于科研项目的双向互促模式。

首先,这一教学模式是以科研项目为中心。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这里的科研项目是指真正立项的科研项目,上至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下至院级科研项目,当然这是从教师方面而言。从学生方面来看,我们在这方面也有很好的基础,一直以来,我院都设立有大学生科研项目,每年都会立项数项,一般是在大学二年级期间申请立项,到大学四年级毕业前结项,因此,这里所讲的基于科研项目不同于一般的那种虚拟项目,是实实在在的项目,这也是近几年我院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课题、教学科研两手抓的积极成果。

其次,“双向”有两个层面的意义,第一层面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促进,学生的进步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思想,教师的指导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也就是教学相长,形成良性循环。第二层面是针对学生自身的流动而言,一是大部分学生本科毕业走上教学岗位,他可以在中小学课堂上学以致用,不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教学组织上,经过大学期间的锻炼和培养,这一教学模式已经作为一种素养内化在其学习过程中,因而当他(她)工作以后,会自觉地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而不需要外在要求;二是另一部分学生本科毕业后会继续深造读研究生,顾名思义,研究生是需要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的,这部分学生在读研究生期间也会继续进行科学研究活动,那么,在本科期间培养的这种问题意识、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品质无疑会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无形之中也促进了研究生科学素质的提升。

基于科研项目的双向互促模式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我们不希望把它看作一个固定的模式,它更多的应该是一种理念、一种灵活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它可以根据不同内容进行具体的操作,当然,这还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研究活动,实现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创新”,从而不断提升课堂和教学的品质,通过教学研究和实践,构建卓有成效的专业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华.经验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3]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5]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11: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论文

一、教学观念的实践创新

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自身的教学意义和教学价值,要从自身出发具有适应时代的创新精神,教师自身具有了良好的创新概念才能在教育实践中实施创新,同时在教育中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学生。在新课改以后,学生所使用的教材都是经过精心策划安排的,初中语文的教材内容都是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文学价值的课文,这样就给初中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创新发现的契机和环境。在这样的教学时代背景中就要求教师具有很鲜明的创新教学理念,不能死板地延续过去的教学方式,运用陈旧的教学模式来教育现在的初中生。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正确的教学思想,从科学长远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教学实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符合时代要求的素质教育,既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主导作用,又要让学生从本身认识到自身在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要从本质上进行更新,不能保守思旧,在教育上一定要做出有成效的创新教学来。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过去陈旧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往往是通过课堂来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只是面对教师灌输的大量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式的吸收,这样学生学不到多少实质性的知识,教学的效率和意义也就有较大的损失。对于真正的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对学生的语文常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学术性知识的强制性灌输,教师即使有再高的语文教学素养,面对不会学习的学生也是没有办法让其吸收课本内容精华的。所以应该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摆脱题海战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主动地吸收课本知识,这样的教学才会有深刻的意义和真实的价值。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必须从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教师应该明白学生的学习是不仅仅局限在课本内容中的,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开辟出更大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面更广阔,让学生接触到的.东西更全面,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心态来适应教师的教学方式创新。

1.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作为关键来研究,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语文课题进行小组讨论,教师通过课外知识来引导学生,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学习习惯的话就很难有正确的学习方向,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和习惯。只有有了这个基础才能让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有更显著的提高。

3.学生对于学习的耐心和毅力培养。学生在面对枯燥的学习生活时往往会出现厌学等情况,这就需要教师从心底和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有一个坚持下来的动力和目标,不会产生厌学等情况,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在长久的学习中一直有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的手段和模式创新

教师在如今的教学环境下不仅仅是局限于板书教学,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等现代科技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这样的新型教学手段为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信息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普及,学生在适应课堂的同时也逐步进入了多媒体课堂,这样就让单调、陈旧的教学模式发生了质变,学生会有更热情的心态来面对初中语文学习。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不能简单地局限于书本的框架来进行教学,应该通过自身的理解和掌握让课本教材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会产生知识脱节的现象,初中生在学习中不能完全依靠教师,否则会培养出不良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学生思维理解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中踊跃发言,增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的学习灵活全面,对所学的知识深刻理解记忆,这样的教学模式创新才是适合现在的教学背景的。

四、结语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真正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正确的心态和认识,在教学创新的过程中也应该做出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的改变。在初中语文的课本中应该让创新意识普及到每一篇课文中,让学生在学习中随时可以感受到与陈旧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学新力量,让学生学会提问,从一言堂转变为新型的初中语文课堂,只有这样才能让初中语文教学有更明显的成效,只有这样才能让初中语文的教学之路开辟出更长远的前景来,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共同创新。

篇12:浅谈机械制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论文

浅谈机械制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论文

机械制图是工科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随着多媒体软件的发展,用现代化手段来展示立体空间模型,使学生由三维立体形状快速转换到二维平面图形的飞跃已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用三维图来解决二维图的有关问题,形象直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以图解图——授课

机械制图课程的核心就是图,图是工程界进行技术交流的语言。为了让学生画好图,预先用Authorware软件编制一套独具匠心的CAI电子授课课件系统,课件中的二维图形是用AutoCAD和CAXA电子图版绘制,课件的三维图形先用CAXA制造工程师软件建模,使形体逼真。部分图形还需用Adobe Photoshop软件进行效果处理,再用3dsMAX赋予丰富的材质,进行三维渲染、输出,动画播放,使教材中不动的立体变成可任意变动的空间模型。

求平面截组合回转体的截交线。由立体图1(b)可知,平面截左部分球的截交线是圆,经过Ⅰ、VI、V点,截右部分圆锥的截交线是双曲线,经过I~V诸点。各点的投影是用类似过P面的辅助圆法做出,再把各点的同面投影光滑连线,即为截交线的投影,两个截交线分界点是I、V点。经过三维图到二维图形互换,学生在头脑中立刻想出立体的空间形状,作起图来就非常容易。

二、以图解图——习题课

机械制图课程不同于其它学科,它需要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并且需作大量的.习题,才能提高读图、绘图水平。习题课是此门课程一个必要的学习环节。学生通过习题课接触到课堂上没涉及到的范畴,扩大知识面。为了提高学习效率,针对习题课,我们编制一套习题课专用课件。先用CAXA电子图版画二维图,运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课件,在课件的二维图形界面中插入三维模型按钮,通过该按钮随时调出三维立体图,而三维立体图则通过进入eDrawings界面,随时对模型进行翻转、放大、移动、剖切等操作,当然模型库中的立体模型是事先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造型设计的。是习题课的一道题,要求由俯、左视图画出主视图。首先调用立体图2(b),通过旋转,帮助学生想象出立体的空间形状,然后通过播放课件,按照黑板粉笔教学走势画图,作出答案,见图2(c)。再调用与图2(c)对应的空间立体被剖切后的形状,即图2(d),如实地把内部结构表达出来。

图3(a)是学生常见的减速箱。为了了解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在eDrawings 软件界面中,可以对其进行自动(也可手动)分解、剖切、旋转、放大、移动等,也可以利用播放动画对其安装、拆卸、工作过程的细节进行动态仿真,见图3(b)和图3(c),形象逼真,使学生通过电子模型库中的动态图形掌握实际中的装配过程和拆画零部件的过程,达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各种“以图解图”方式教学,学生的成绩明显提高了。表1是用此方法学生考试成绩的抽查表,表2是没用此方法学生考试成绩的抽查表。由此可见,表2学生的成绩比表1学生的成绩提高近10%。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今天,在课堂上实时调用实物模型,并对其空间操作的梦想已成为现实,这不但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加大信息量,也给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实践打下牢固的基础。

相关专题 发电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