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性价比看销售

啾咪啾咪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啾咪啾咪”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从性价比看销售(共9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从性价比看销售

营销人看营销,真的就好像诗里说的,很容易犯一个“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错误,往往会进入一些我们行内人所谓的误区,用一些表面上的数据来分析销售,销售的好坏单从数据说话定然有些偏差,用环比或者同比数据的下滑来找销售不好的原因,结果我们只找到了治标不治本的办法,短时期内看到了回暖,但对于整个销售的把握来看,做的还不够,笔者从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为基准,以消费者所注重的性价比为出发点来浅谈一下症结在哪里?分析的点不多,不免会有很多欠缺,以供我们一起交流,

性价比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看不到,也摸不着,但确实存在于每个消费者的心中,在我们购买任何一个产品的时候,我们首先会想一个问题,我花了这么多钱买这么一个东西到底值不值?我这钱花的高兴吗?值不值,高不高兴,说到底就是追求一个性价比,都想花了钱买到一个高性价比的商品。因为性价比不一样,我们的各种产品销售情况也不一样,那么整个行业里面的各个商家所获得的利润也会不一样,最后的年度报告会显示,有的盈利了,有的亏损了,性价比决定了销售成败。

性价比重要,商家想让自己的产品拥有一个高性价比以提高价格,赚取更多的利润,而消费者,都想花钱了买到性价比高的商品,以证明钱花的值,那么,我们怎样用一个较为显而易见的形式在表示这个性价比呢?经济学的理论给我们了答案,

早期的性价比公式为:性价比=(外观+性能)/价格

外观,性能,价格分别都是产品所赋予给消费者的东西,也就是说,在价格一定的情况下,外观做的好看,性能好,那么产品的性价比就高,消费者就更愿意购买,销售自然会好,在外观,性能都同质的情况下,降低价格可以提高产品的性价比,起到同样的效果。

从笔者从事的厨房家电行业来分析,性价比的决定因为不在性能上,功能上大致有差不多,价格上也是咬的很死,各个商家在每一个价位档上都布满了多种不同的产品,价格到最后也不是一个很突出的因素了,往往一个产品的外观成为影响销售好坏的重要因素,我们拿现在家喻户晓的豆浆机举例。

目前,豆浆机这一细分行业竞争激烈,但主要还是集中于几个大的品牌之间,起于山东的九阳占据了豆浆机大约6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余最多的是美的,目前也有约30%的份额了,九阳和美的成了在豆浆机领域里最大的两个竞争对手,为什么九阳的豆浆机卖的好?起步较早,市场推广强都是前提的原因,后期占据市场之后,九阳把心思放在了产品本身上面,产品的更新快,样子各种各样,颜色越来越多,给消费者的选择也是越来越多,九阳的豆浆机注重了外观。

豆浆机,大家都知道,技术含量不是很高,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豆浆机大致都差不多,什么有网无网,塑料还是不锈钢都是商家推广的噱头,产品本身的同质性很强,说到底,每个豆浆机做出来的豆浆口味上差别不是很大,九阳豆浆机的各种推陈出新的外观帮助了它,我们拿九阳和美的做个比较就知道了为什么九阳的豆浆机卖的要好很多了。

同样的豆浆机,两者在性能,价格都差距很小的情况下,决定消费者是否购买的就是产品的外观了,一分析,我们就不难看出,因为九阳的豆浆机款式多,外观多样,在这两者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消费者想要购买到一款性价比高的豆浆机,选择的多样性给消费者的下单增加了很大的筹码,这一点,九阳做的优于美的。

篇2:从小处看销售艺术美文

从小处看销售艺术美文

坐火车的人似乎都有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火车上的食物价格很高,而且不好吃,卫生可能也不那么让人放心。在市场上,品牌产品的价格可以比非品牌产品的价格高出一些,但是在火车上,这个规律就不存在了。比如同样的饮料,市场上每瓶卖三元,到了火车上就要五元。火车是一个封闭的市场,在这个封闭的市场中,消费者的购买大多是被迫的。尤其在硬座车厢,很多人宁愿在大热天一桶一桶地泡自己带上来的康师傅,也不愿购买餐车提供的晚餐。所以很多时候列车服务人员用手推车叫卖非主食类食物的时候,销量往往都是不容乐观的。然而我却有幸目睹了一次完美的推销过程,就是在列车的硬座车厢。

对我来说,在火车的硬座上折腾二十个小时已是司空见惯。车厢是一个浓缩的社会,各色人等聚集在一起,在火车上聊天,你能真正体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 前几天坐火车,一直在和周围的人聊天。一个服务人员推着手推车经过,喊了句”该吃饭了啊……”,他在叫卖鸡腿、猪脚和豆腐串。我是那种可以大口喝酒的人,但是却不喜欢大块吃肉。所以也没在意他的鸡腿和猪脚。我们继续聊天。

过了一会,他又从车厢另一端推着手推车过来了。这次他没有叫卖,而是时不时地和乘客说话,说的是相同的话”刚才的鸡腿味道怎么样,猪脚味道怎么样”,被问到的乘客纷纷点头说不错。这时候有些乘客开始主动购买他卖剩下的鸡腿和猪脚。等他经过我身边的时候,我发现他手推车上只剩下两三个被挑剩的鸡腿和四个猪脚。这也许没什么好奇怪的,可能是到了晚餐时间,乘客都饿了,而且今天喜欢吃鸡腿和猪脚的人比较多罢了。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他又出现了。这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我开始关注他是怎么推销的。

首先,他看上很憨厚,一看就是个真诚的人。他还是以那句话开始:”该吃饭了啊……”。然后是”又一锅猪脚、鸡腿熟了哦,现在优惠,五块的鸡腿只卖四块,六块的猪脚也只卖四块了,四块钱不仅可以吃好,而且可以吃饱。比外面的还要便宜了。”

就这么简单,他的脸上一直挂着真诚,还是那样时不时地向第一次购买的乘客问一句味道怎么样。

也许你觉得他和别的人卖的没有什么区别,然而仔细想想,你就会发现其实他无形中将销售的艺术应用的很完美:

第一, 顾客至上。他每次叫卖都是把潜在顾客也就是列车上的乘客放在第一位的,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提醒乘客该吃饭了,而不是上来就直接叫卖他的鸡腿和猪脚。他的第一句话就让人觉得很实在,拉近了距离。我们平时在做销售的时候,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以客户为中心,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忽略了。我们的广告、促销从开始就强调产品,岂不知顾客在等着你为他们说句话呢。

第二, 强调畅销。他卖的鸡腿和猪脚没有品牌,但是很畅销。因为他告诉人们”又一锅熟了”,潜在意思就是已经销出了不止一锅。这就像我们平时经常见到的一些名牌产品强调连续几年销量冠军一样的道理。只不过他更委婉一些,在说明产量的同时,告诉消费者,他的产品是受欢迎的。

第三, 产品利益点诉求。首先在价格上,他强调现在是产品优惠期。告诉潜在客户,现在的价格比平时低。然后强调口味–好吃,量多–可以吃饱。至于他的产品是不是真的就比外面的便宜,其实大家都清楚。但是他很自信,他相信自己的产品最好,可以满足客户的需要,而且物有所值。对于一个销售人员来说,自信当然是必不可少的。

第四, 适当的回访,既利用口碑宣传,又保持了客户忠诚度。关系营销强调的是和客户保持长期的双赢关系。他每次经过购买他产品的乘客身边都要很真诚的问一句”味道怎么样?”,冲他那种态度,没有人会说他的产品不好。况且他的`产品味道是真的不错,因为我最终也买了一个鸡腿,并且大口吃了。别人都说好,没有购买的人,当然也想试试,口碑宣传是最好的广告方式。并且很多乘客都进行了重复购买。在列车这个封闭的市场上,他真正做到了变客户被迫购买为主动购买。

综合起来,他的销售过程也就是好的产品+好的服务,以客户为中心,合理的利用促销手段。很简单的道理,不简单的销售执行。

我算了一下,从晚餐到夜宵大约七个小时的时间,他总共卖了五六个手推车的产品,每次他的产品都所剩无几。也就是说每一个小时多一点他就可以在列车上销售完成一辆手推车的猪脚和鸡腿。效率之高令人惊讶。不仅仅是产品的销量提升了,他还逐渐建立了属于他的个人品牌–真诚的表情以及和蔼可亲的声音。以至于后来几次他出现的时候,大家都看着他善意的笑了,重复购买也增多了。记得中途有另外一个服务人员也推着他的车,卖着同样的鸡腿和猪脚,声音也比他的洪亮,比他的好听。但是销量却远不如他。

我有个想法,下次公司招聘的时候,我打算高薪将这位仁兄挖过来。

篇3:从销售理念的发展看销售流程的侧重点

人生:1岁闪亮登场,10岁天天向上,20岁远大理想,30岁基本定向,40岁发奋图强, 50岁处处吃香,60岁告老还乡,70岁打打麻将,80岁晒晒太阳,90岁躺在床上,100岁挂在墙,这段话充分诠释了人生是一个过程,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工作侧重。

那销售工作是不是一个过程呢?当然是。销售工作也是一个工作流程,基本上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建立关系、探寻现状.客户需求、导入产品、解决疑虑、试探成交。

[销售流程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销售理念也不断进步,基本上可分为以下四种理念:促销、推销、关系营销、顾问式销售。观念的转变使得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对销售流程有了不同的侧重点。

[不同的理念不同的销售侧重]

促销:侧重点是销售的成交阶段

促销又被称作销售促进,作用在于对产品施加推力,使产品能够更快地进入市场和扩大市场促进交易。

促销以企业利益为出发点,以迅速销售迅速成交为终结点。

销售策略偏重现在买可以多得到什么、不买的话会失去什么,

推销:侧重点是导入产品阶段

推销人员通过帮助或说服等手段,促使顾客采取购买行为的活动过程, 基本不考虑产品适应性及客户需求,一种已经过时十年的销售方式。

推销以企业利益为出发点,以说服客户购买为终结点。

销售策略偏重这是什么而不会考虑这可以给你带来什么利益。

关系营销:侧重点是建立关系

融合价值与附加价值,以策略先行,配合以先帮客户解决问题、帮助客户创造和提升价值,换来客户的认同及对产品提供者生意的长期照顾。

关系营销以企业利益为出发点,以建立良好关系获得长期合作为终结点。

销售策略偏重建立客户关系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产品本身的价值。

顾问式销售:侧重点是探寻现状、挖掘需求阶段

销售人员以专业销售技巧进行产品介绍的同时,运用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说服能力完成客户的要求,并预见客户的未来需求,提出积极建议的销售方法。

顾问式销售以客户利益为出发点,以为客户解决问题并且获得客户高度满意为终结点。

篇4:从销售角度看经营人脉的艺术

1、与人相处要给人两种感觉

乍见之欢,久处之乐

“乍见之欢”,表明见到对方的喜悦,表明内心中对于对方的尊重与认同;

“久处之乐”,则表明有情趣,善于与人交往,能够相互合拍,相互融洽,

2、建立人脉,关键在于能带给对方什么样的利益

利益始终是我们必须考虑的话题。无论是具体的物质利益或不明显的感情感受,有利益才有人脉的结合。记得有位做销售的朋友,其与一位特别喜欢抬杠的采购很合得来,原来两个人在抬杠中居然找到了不少乐趣。这些乐趣,当然也可称之为“利益”。

3、中国人吃三种面:

情面体面场面

情面:人情世故的经典表白。

体面:记得有位在外资企业做销售的朋友,由于满足了他所负责区域内一位重要经销商希望让外籍老板在促销活动现场露面,给他捧场的要求,让这位经销商感到“非常体面,很有面子”,因此区域销售额大增。

场面:从某种角度上讲,销售就是做“场”,做气势,显示力量,善于借助企业的“场强”,销售会更具神韵。国人也特别喜欢宏大的场面,如果以场面的热烈、恢宏、隆重接待某人,那他肯定受宠若惊。

4、三种人一定要认识

经验比我多关系比我好实力比我强

“经验比我多”,我可以多学点东西,纸上得来终觉浅,向有经验的人靠近可以少走弯路。

“关系比我好”,显然对方为人不错,有面子,善于人脉经营。

“实力比我强”,强者始终是被尊重的,所以实力强大的必然总受照顾,而且也总有较强的抵抗力。

5、凡人都有想表达的欲望

被了解的需求

这是人性的弱点,需要我们善加运用。人海茫茫,心灵的孤独与不断寻求共鸣是天性使然。“我是谁?我是怎样的人?我自信吗?我很厉害吗?我能得到赞赏吗?”——所有这些,都是人的共性。我们喜欢确定,喜欢肯定,需要尊重,冀求认同,希望扩大“本我”空间,怎么应对?给予适当满足!

有一次我与目标客户洽谈,对方感觉良好,于是就在双方东拉西扯一小时后成交。

6、所有的关系都建立在成熟的信任基础上

的确如此。对方信任你了,才会信任你的产品,你的服务,你的企业。只要有成熟的信任,就算你的产品、服务、企业某些地方做得不足,对方也会本着理解的精神让你有改善的机会。

7、言行一致是一个人最大的无形财富

言必行,信必果,在任何时期都会受到尊重。

言行一致是肉体对心灵的成诺,是两者充分结合的表现。所谓季布一诺,价值千金就是此理。

8、整合人脉,诉求一个明确议题

企划不同的丰富活动创造彼此共同利益

对于我们的经销商,我们的事业伙伴,我们的客户群体,在一定时间里,总要以明确的主题式活动促成情感的更加紧密,关系的更加深入,配合的更加默契。

9、经营人脉的自然法则

春耕:乍见之欢,喜欢你这个人

夏耘:久处之乐,与你能融洽相处

秋收:问对问题,需要你的商品

冬藏:优质服务,帮助你转介绍

以春夏秋冬为喻,足以表明经营人脉的长期性、自然性、顺势而为性,

万事万物,都有其内在的生存·变化·发展·演进规律,人脉的经营也是如此。没有耕耘,难有收获;方式不佳,收获不大;掌握自然法则,用心经营,必然收获多多。每一个客户,都是一个宝藏,需要我们深入挖掘。

10、人类五种爱的表达方式

——言语上的肯定

——赠送礼物

——肢体上的接触

——提供服务

——有品质的相处时间

肯定对方,对方必定产生喜悦,产生认同。人都怕被被人忽视,怕被别人否定,怕被别人怀疑。多给予对方正向的情感价值,必定增加你的价值。

赠送礼物是对对方的肯定,是感谢,是回馈,是赞赏,是期许将来的合作,是对关系的投入。

适当的肢体接触,可以化解敌意,拉近彼此距离,增进友谊,提高互信。握手、拥抱、靠近、碰杯、共同参与运动等等都是肢体接触的表现。

提供服务,必须看准对方的需求,雪中送炭,雨中送伞式的服务才是对方所看重的。因袭必须更多、更全面、更细致地了解对方。

有品质的相处时间对销售人员尤其关键。在一起做什么,说什么,对方得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大有学问。知识面的宽广、对对方需求的洞察、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有趣味,有幽默感,有活力,善解人意等等都会让对方与你的相处提升价值。不要为销售而销售,不要把相处时间变得索然寡味。

11、如何化人脉为钱脉

——提升整体附加价值

——提升多元化优质服务

提升自我,提高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对方,更好地提升合作水平,则关系好,生意好;一团和气,和气生财。

品牌源自溢价能力,钱脉则源自提升自我的能力,源自对客户的把握,对趋势的把握能力,创造平台的能力;源自对时机的良好判断力。

12、信念、态度、行为、习惯、性格

——记住该记住的

——忘记该忘记的

——改变能改变的

——接受不能改变的

以坚定执着的信念、认真从容的态度、有规划受约束的行为、良好的接触沟通习惯、友善稳重的性格面对销售,面对客户。

记住客户的重要信息,记住你对客户的承诺,记住客户的要求;

忘记客户曾经对你的冲撞,忘记相互的不愉快,忘记不利于工作开展的负面信息;

致力于改变能改变的客户的态度,关系的深度,来往的广度,需求连结的紧密度;致力于改善你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亲和力与影响力;

对于客观条件限制较多,暂时无法改变的东西,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之。

篇5:从细节看文明

从细节看文明

文明是一阵清风,爽朗了人们的心情;文明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前程的光明;文明是一场春雨,滋润了干涸的心灵。

但是,文明这东西,并不是看这个地方有多么漂亮、多么发达的,而是从一点一滴的细节中体现出来的。

巨野,这个“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文明也无处不体现着。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逛街。走到超市门口时,一个穿着时髦的青年,急匆匆地打着电话从我们身边走过。我和爸爸妈妈聊着在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并没有太注意他。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我的目光锁定在了他身上。一位六十多岁的奶奶刚刚走出超市大门,就被这个青年撞了个趔趄,买的一袋子苹果,就这样散了一地。青年见状,立即跟老人道歉,并立即挂断了手机,帮着老人捡起苹果。老人笑着说:“唉,我呀真是老了!你们这些年轻人心就是好。我看你那么着急打着电话,肯定有急事吧,怎么就挂了呢?快去忙吧!”青年扶着老奶奶下了台阶,说:“没事,没事,不忙。”“快去吧!我自己走就行了。”“那,奶奶再见”……

文明,就是这样,藏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

那天,我们班上体育课。虽烈日炎炎,但每个人还都充满着那青春的朝气。瞧那一个个生龙活虎的样子,就好像没有上过体育课一样。就在这时,班里的一个同学大概是玩的太高兴了,大声的呼喊了起来:“你们快来看,这是什么呀!”“喂,你们快过来呀!”一句又一句,每一句的声音都比前一句要大上好多。我们几个并没有特别的注意,可好朋友却突然跑了过去,说了好长一段话。接着那位同学好像明白了什么,狠狠的点了点头。等到好朋友回来了,我便赶紧问她说了些什么悄悄话,她笑着说:“没什么,就是让她小声点,别影响了其他人上课。”就这么一件小事,却让我思考了许久……

文明,就是这样,藏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

上周末,我跟着妈妈去银行办理业务。银行里人很多,需要排好长时间的队。令我惊喜的.是,在我们排队的这十几分钟里,竟然一个插队的都没有,并且人们都静静地等待着,等着叫到自己的号码。终于到我们了,我跟在妈妈后面,准备了解一下银行办理业务的步骤。这时,从玻璃的后面传出了银行职员那甜美的声音:“您好,请问您要办理什么业务?”在她的带领下,妈妈成功办理了业务。临走的时候,她还不忘记说:“谢谢您的合作,再见。”在我们出门的时候,还有一位叔叔帮我们开门呢!就这样,我和妈妈开心地离开了银行。

文明,就是这样,藏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

真正的文明,就是这样;真正地文明城市,就是这样,她并不是因为美丽而文明,而是因为文明而美丽。让我们一起,从一点一滴,学习文明,创造文明,与文明的巨野一同成长!

篇6:从离骚看屈原

从离骚看屈原

《离骚》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政治抒情诗,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部悲剧性作品,集中体现了屈原的悲剧精神。屈原的政治理想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可能,但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精神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碰撞中得以发挥,无私崇高的人格正是在这种冲突和失衡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张扬和体现。“人的悲剧,……是在追求一种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更崇高的目标中表现出来的。”“悲剧的喜感,不属于美感,而属于崇高感,甚至是最高级的崇高感。”

屈原旺盛的生命热情和昂扬的实践活力永远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财富。

但是,更进一步看《离骚》,我们会发现,屈原把对自我的确认与楚国关联在一起,“我”被异化为楚国,“我”即楚国,生命本质自由的一面,与楚国相混同,从这个角度来说,屈原的自我便消失了。“我”隐没在楚国的兴衰存亡的历史变革中,“我”是以楚国兴衰存亡为根基的,自我存在的根基被偷换。所以,在屈原在自我确认的过程中,已经把自我抹杀了。

屈原的精神与楚国的任何变化联系在一起,其终极的目的是楚国的兴盛,任何与此相反的现实,对他而言,都无比的痛苦。但在现实世界中,楚国的变幻莫测并不以他的意志为改变。屈原对楚国的关注,注定与这种变化莫测关联一起。因此造成的是内在心理与外在现实表象的重合,任何现实的变化,都会在诗人心上留下痕迹。他有时间的紧迫感,这种紧迫的时间意识也是与楚国相连: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月之不吾与。”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欲少留此灵均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恐鹈?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当已经被异化的屈原的自我只能是在楚国政治上展示时,当时楚国的实际情况却与屈原被异化的自我相矛盾。于是诗人由对外在的思索进入到对自我的思索,反思当初自己所选择的道路。在楚国政治现实面前的失败,使他不断怀疑其志向,但最终还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他开始怀疑被异化的自我是不是真正的自我,但是最终是被异化的自我将自我进一步埋没在现实的表象变幻中。诗人在进一步确认被异化的自我的同时,也进一步沉浸在现实中,无法超越。现实政治的无由实现,只能走向现实世界的变幻,将自我任意投射到现实中,在现实中寻求超越之路,而这在根本上还是对楚国的(被异化的那个自我)的确认,因为现实世界的一切无不与楚国关联在一起。

诗人“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辞。”期冀在历史的寻觅中找到自我实现的途径,将我投放在历史,寻找与自我相应合的历史精神。但是诗人在这里并没有得到任何回复,历史在一种循环往复中,让诗人难以得到心灵的慰藉,更无法看清现实的路。因此,诗人只能进一步回复到自我,因为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的冲突,必然造成人对我的回归。诗人走到了人最私有的.情感,在情感中寻觅解脱之路。于是,求“宓妃之所在”、有 之佚女、有虞之二姚。但是,诗人对自我的回归,并没有走到“我”,他反而走向了外在对我的规定。情感本身是自我规定的,但屈原的情感并不是自我规定的,而是由他所爱慕的对象规定的。这就使最后自杀成了必然。与人本质自由最密切的关联在一起的情感没有得到自由,没有回归,反而与外在世界的变幻更密切地关联在一起,所以,这里的超越之路又是失败的。

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情感世界,屈原都与变幻紧密联系在一起。于是,由偶然性规定的人进一步追寻偶然性的事件、偶然性世界。诗人占卜于灵氛,占卜于巫咸,占卜的偶然性结果同样造成人的偶然性结果,它无法让人通达到必然性世界中。诗人通过占卜而游走四方,但这个没有“我”的精神世界,必定是空无的,诗人只能在现实中寻找实有,于是,诗人又回到了那个被异化的自我――楚国这里。

楚国的灭亡,最终导致了屈原的死亡。因为诗人的自我已经被完全异化,即使在历史中、在情感中、在精神中寻觅,诗人也没有得到出路。历史已为诗人敞开了死亡之门,文化已然规定了诗人之路。在中国文化中,没有寻找到我的人,只能在逃避或者死亡中寻得归路。

篇7:从《弟子规》看企业管理

从《弟子规》看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人”的管理,其最高境界是“自我管理”。制度不是万能的,制度是“显规则”,而文化和道德则是起着重要作用的“潜规则”。

我们试想一下,一个连孝顺父母都做不到的人,如何能尊敬领导、感恩企业?一个连自己兄弟姐妹都不友爱的人,如何能团结同事,打造和谐团队?一个不讲诚信、出尔反尔的人,又怎么能把握客户、担当重任?

《弟子规》主要包括“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七个内容板块,是依照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生活规范。

“入则孝”,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认为真正的“孝”在于培养“感恩的心”,是一种爱的教育。只有员工具备了这种敬上、感恩意识,才会感激企业提供的成长、成才平台,才能忠诚于企业。

“出则悌”则是人际关系的处理,要互助友爱,谦虚礼让,敬老尊贤。大家都能做到这样何愁没有其乐融融、凝聚团结的队伍?

“谨”是对做事态度的要求。在工作中要遵照制度、心正行端,三思而后行。这注重细节的要求与帅康“精致生活,源自细节”的理念不谋而合。

“信”,顾名思义即“诚信”。诚信为人是立身处世之本,诚信管理是企业立足之本。在生活中,要时刻要牢记“做事先做人”,做人的根本就在诚实、守诺。

“泛爱众”倡导我们具有广阔胸怀,平等博爱。“爱人者,人恒爱之”,我们要广泛交友,相互鼓励、相互关爱,共同进步。

“亲仁”,要亲近仁者,即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企业要为员工提供良师益友,才会形成见贤思齐、积极进取的良性氛围。

“余力学文”,是说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以后,若有多余精力则可研究学问。如果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是徒增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倡导德育风尚的同时,也能对我们的工作、管理等方面起到很大启发。大家工作之余也不妨多多研读,既是对个人素养的提升,也是思想升华的过程。

一、谈《弟子规》对企业管理的几点启示

曾有媒体报道了东莞一家公司要求所有的员工早晨集体诵读《弟子规》一事,起初我并不以为然。日前到南方去了一趟,发现重视国学的企业确实不仅此一家。我们暂不评论究竟他们是深谙国学的真谛,还是偶有做秀的成分,但国学日益灼热,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推崇却是不争的事实。

说起《弟子规》,其阅读面和影响力仅次于《三字经》,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和养成忠厚家风的儒学经典读物。受此启发,感到有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公司效行。一、孝悌与忠诚

《弟子规》曰:“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原意解读:这八句话说的都是对父母的基本态度: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父母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地听进去;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中国的传统伦理讲的是“百善孝为先”,所以《弟子规》里也同样以“入则孝”作为第一篇。一个孝顺的人,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推而广之,孝可以理解为忠诚,即对父母对单位对事业的忠诚。忠诚是做人的标准之一,没有了忠诚,也就失去了立足之本。

忠诚是一种理念,是真诚和善良的集合,是人性的基础,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古人云“忠臣出于孝子”,一个人在家孝顺父母,工作中才会忠于职守、尊重领导并与人为善。忠诚于企业是每位员工应尽的义务,员工的忠诚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忠诚是相互的。教科社日投公司就像一个大家庭,领导对员工要仁爱和关心,员工对领导要尊重和服从。企业忠诚于员工,为员工提供公平、公正的工作平台,保障每位员工的合法权益。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必须要落实到行动上,对公司的安排应“应勿缓”“行勿懒”;应体现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件小事上,对工作失误要“须顺承”;要树立主人翁意识,爱企如家,将企业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与企业共荣辱,同命运。

当然,要求员工对企业忠诚并不是一味的“愚忠”,并不排斥提意见(对公司提合理意见也是忠诚的一种表现),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二、衣冠与制度

《弟子规》曰:“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原意解读:《入则孝》和《出则悌》后的第三篇是《谨》,都是讲日常行为举止的。这一段就是说:出门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贴切,鞋带要系紧,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

“正冠扣 扣系带”从表面上看是有关衣着的小事,但却喻含着做人修身的深意。很难想象一个不注重规范和秩序的人会将工作安排周全,会将工作推进的有条不紊。那么,规范员工的行为靠什么?就要一靠制度来规范,二靠道德来约束。

我们公司是一家从事教育文化服务产业的国有企业。作为国有企业,不可能也不允许采取家族式的亲情管理;而从事教育文化服务产业的行业特殊性又决定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文化管理的发展方向;而作为一个正处于起步阶段的新企业,尽管我们提出了“文化先行”的理念,但由于种种原因(比如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管理经验不足等),实施文化管理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因此,我们提出了实施人性化的制度管理,即把制度的刚性和“以人为本”的柔化结合起来。公司提出的“厚德载物,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和贯彻“制度至上”理念就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

做人需要道德规范,作企业需要企业制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企业要用企业制度考察和规范员工的行为,企业制度是员工的行为准则,任何员工都必须忠于企业制度,因而忠于企业制度是员工应有的最基本的价值理念。任何人都不能因自己的特殊地位而损害企业制度,企业制度约束着企业中的所有人。

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厚德载物”,涉及到人的管理与管理人,必须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必须重视道德的力量,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宗旨。特别是作为领导干部管理自己永远比管理别人重要,实际上最伟大的管理就是管理自己。管理自己就是自律,就是要时刻“正冠扣扣系带”,这是很重要的品质,很多企业领导者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放纵了自己。

三、言语与诚信

《弟子规》曰:“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原意解读: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可以永远行得通吗?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另外,奸邪巧辩的言语,脏且不雅的'词句及无赖之徒通俗的口气,都要切实戒除掉。还未看到事情的真相,不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的不够清楚,不轻易传播出去,觉得事情不恰当,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谈吐说话要稳重而且舒畅,不要说得太快太急,或者说得字句模糊不清,让人听得不清楚或会错意。遇到别人谈论别人的是非好坏时,如果与已无关就不要多管闲事。

“凡出言,信为先,未见真,勿轻言,事非宜,勿轻诺”蕴含着深刻的做人的道理,作企业又何尝不是这个理呢?有个故事说,一位亿万富翁临终前对他的儿子说:“我一生成功的秘诀有两条:一是要信守承诺,二是更重要的尽量不要承诺。”一个做不到的承诺不如不承诺,总是随便承诺会使员工和客户对企业失去信任和信心,而轻易断言不是欺骗自己就是欺骗别人。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古老道德文明的基石。中华历史,屈指五千年,从《乐羊子妻》到《曾子杀猪》,从《程门立雪》到《移木建信》,诚信美德绵延不绝。诚信是企业的信誉之源、立业之本、发展之基。古今中外,诚信得失的事例不胜枚举。美国的安达信公司依靠诚信起家,也因失信而败家。南京冠生园因“陈馅事件”一朝失信,曾经名满天下的企业因此遭受重创。在市场经济中,诚信应是企业的行为准则,是实现持续发展的根基,而失信行为则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突出表现。我们公司从事的是教育文化产业,提供的是教育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是终极目标,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将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因而“在教科社日投公司,利润永远是第二位的”有着深刻的涵。因此,必须树立这样的观念:在教科社日投公司,诚信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就是成就百年基业的助推力。

国学博大精深,不仅仅包含对做人的教化,还有像“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等。国学对今人在修身、养性、调节心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对企业来说,如何让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管理理念中,植根于每一位员工的心中,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如果仅仅是虚妄的仪式或昙花一现的做秀,国学将沦为被异化和扭曲的悲哀境地。所以,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现代市场经济理念,这才是运用国学管理企业的理性选择。

篇8:从喝酒看人际关系

测试题

以下那一种酒,你平时最喜欢喝的?凭直觉选出。

A、啤酒

B、白酒

C、红葡萄酒

D、白葡萄酒

E、不喝酒

选择分析 :

A、啤酒。喜欢喝啤酒的你,说明你本人个性随和,与任何人都能谈得来,没有架子,容易获得他人的好感,社交性强,真心对待朋友,当朋友有难的时候,你会伸手援助,令朋友对你颇感激,因此,你有困难的时候,朋友也会鼎力相助。

B、白酒。喜欢喝白酒的你,你非常善于社交,喜欢结交朋友,交游广阔,只要自己看得顺眼的人,都会打开心窗与其交往,甚至会将自己全盘托出,不过在交友过程,你则要慧眼识人,并不是每个人都同你一样真心对人。

C、红葡萄酒。喜欢喝红葡萄酒的你,是一个遇事冷静,踏实能干之人,不过对金钱较为执著,往往被误认为小气之人,工作和做事格外小心,连交友都会查清楚对方的底细,才会一起交往,在朋友眼中你是外向但有点吝啬之人,会因为钱财纠纷与朋友断绝交往。

D、白葡萄酒。喜欢喝白葡萄酒的你,说明你是感情用事,喜欢幻想的人,对世界一切充满希望,有点不切实际,你容易落入交友陷阱,对他人没有防备心,导致你容易被他人利用。不过你是一个很好合作伙伴。

G、不喝酒。不喜欢喝酒的你,个性保守、内向、敏感,有点胆小和脆弱,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心中所想,也不轻易透露自己心意,因此在交友方面,你比较吃亏,你很难认识新朋友,总觉得与陌生人交流一种困难。

篇9:从养生学看孔子

孔子是我国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那孔子的养生之道他是如何理解的年,如何学习孔子的养生学问。来了解下吧!

从养生学看孔子

孔子一生,几乎就没有中断过读书做学问。“吾十而有五而志于学”,这是年轻的时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已在鲁定公六年,“陪臣执国政,……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之后,那时孔子有四十七八岁了。他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差不多也在那个时候。周游列国十四年,被季康子派人请回鲁国,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那时他已六十九岁,此后索性潜心做学问编“六经”去了。在中国古代,年过半百便是“老汉”,七十已在“古稀之年”,孔子称得上是“活到老,学到老”了。

一般人读书只为敲开“幸福之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盅粟”,或许就是最直观的表述。一旦敲开了不同标准的“幸福之门”,也就要与书籍“拜拜”了。孔夫子却并不全然如此。“吾十而有五而志于学”的时候,有没有这种想法不敢为他打保票,年近五十,“陪臣执国政……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既无关读书做官,也就说不上是为“黄金屋”,为“颜如玉”,为“千盅粟”而读书做学问了。至于“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之时,孔子辞去鲁国的官职已有六年,即按年龄计,也算得上是“离退休干部”了,那时他正在周游列国,栖栖遑遑到处奔走,以求有人慧眼识珠。在那样困境中,仍能“愤而忘食,乐而忘忧”,可见已经习惯成自然。

但我以为,“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之后,依然能静得下心来做学问,修“六经”,这是最不容易的。兴致勃勃地返回鲁国,很想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然而,“复出”的希望终于落空,政治生涯由此终结,对于热心于政治的孔子,这几乎就是灭顶之灾。而且,在此之后,致命的打击又接踵而至:六十九岁时,他的儿子孔鲤去世,此为老年丧子,乃是人生三大不幸之一;七十岁时,他最得意的弟子颜回英年早逝,使他连呼“天丧予”,其悲痛程度不亚于丧子。诸如此类,足以摧毁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使人精神崩溃,陷于绝望。孔子却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沉下心来做学问编六经的,其毅力确非寻常之人可以想象。

或许有人还会感到困惑:这是何苦来着?

人要能够活得下去,需有三个条件,一为目标的牵引,老人也要有目标的,此所谓“老有所为”。人生没有目标,犹如行尸走肉,活得没有意义;二为情感的滋润,包括亲情、爱情、友情,缺乏这种滋润,孤独而且干涩,活得没有滋味;三为内力的支撑,这内力便是能够自立于世的智力与体力。对于孔子来说,可以说是三条齐备:他在鲁国辞职之后,周游列国十四年,可见有足够的体力,而且思维清晰,这“内力的支撑”不成问题;他在困境之中,以至于落难之时,也始终都有弟子跟从相随,师生之间,情深意切,这“情感的滋润”也依然存在;最重要的是他始终没有失去人生的目标,始终都有目标的牵引,其它二条,其实也是由这一条所决定的。

“修诗书礼乐”,本来就是他曾经做过而没有做完的事,“孔子亦不求仕”,在他完全“退”下来之后,正好有时间来继续这项工作,了却这一心愿。所以,从另一个角度说,做学问,修六经,又成了他为之“发愤忘食”的事,而且使他能够从中得到快乐,以至“乐而忘忧”;这个人生的目标,也是精神的支柱,使他暮年的生命获得意义,充满亮色。

判断一个人是年轻还是衰老,应有两个维度。一是从生理上看,这是绝对的,年轮不可抗拒,也无法篡改。二是从心理上看,这是相对的。心态不好,整天无所事事,郁郁不欢的,往往未老先衰;人之心,有所牵挂,也便有所寄托。衰老,是因为放弃。“愤而忘食,乐以忘忧”,却能使人“不知老之将至”。

即使从养生学的角度说,“不知老之将至”,亦是令人神往的人生境界。

总结:孔子的一生为我们现代人做了很多的贡献,养生之道也是第一无二的(文章原载于《益寿文摘》,刊期:2012.06,作者 宋志坚,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大学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专题 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