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为霜,白露为霜颜粲,白露为霜的意思,白露为霜赏析

不可回收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不可回收”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白露为霜,白露为霜颜粲,白露为霜的意思,白露为霜赏析(共9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白露为霜,白露为霜颜粲,白露为霜的意思,白露为霜赏析

白露为霜,白露为霜颜粲,白露为霜的意思,白露为霜赏析 -诗词大全

白露为霜

作者:颜粲  朝代:唐  体裁:五排   悲秋将岁晚,繁露已成霜。遍渚芦先白,沾篱菊自黄。

应钟鸣远寺,拥雁度三湘。气逼襦衣薄,寒侵宵梦长。

满庭添月色,拂水敛荷香。独念蓬门下,穷年在一方。

篇2:白露节气饮食,白露为霜

白露节气饮食 ​

二十四节气的“白露”,气温和湿度都有所降低,气压有所升高,在这种条件下人体消耗的热量也增多,使得所需的能量突然加大,而经过整个夏天身体内部能耗的“亏空”还没有补上,便容易出现倦怠、疲乏的现象。要缓解这种现象首先应调整起居时间和加强运动,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保证休息时间比夏天多出大约一个小时,在清晨和傍晚时分可外出散步,增加运动量,以激发身体的活力。

在白露节气饮食上适当摄取滋阴润肺的柔润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碱性食品,如苹果、胡萝卜、海带等,这些食品有助于消除身体疲劳感,肉类当中可选择鸭肉,特别是老鸭能补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烦热,并补血行水、养胃生津,适合初秋食用。不宜食用的有蛋黄、乳酪这样的酸性食品,还有狗肉,狗肉性温热,吃后不仅会引起上火,还会化燥伤阴,加重人体津液的匮乏。

-白露节气饮食药膳佳肴:新鲜百合蒸老鸭

[做法]新鲜百合约300克洗净滤干;鸭子一只约1500克,去毛、剖腹后洗净滤干;将鸭子放入大瓷盆中,背朝下,腹朝上;先将百合放入鸭肚内,再放入已洗净的鸭内脏;淋上少量黄酒和细盐,最后将鸭头弯入腹内;用棉线将鸭身扎牢;上蒸锅用旺火隔水蒸4小时,至鸭肉酥烂时即可。

[食补指南]鸭汤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还可养胃生津,配以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百合,使这道菜成为初秋食补佳品。

白露为霜

9月8日、农历七月廿六是白露节气,露凝而白,气始寒也。

为什么会出现露水呢?

这要从露点说起。

露点(Dew point),其实是一个清纯的气象名词,因为在一些八卦新闻中经常与走光联系在一起,好像也就变得不那么纯洁了。

露点,是指固定气压下,空气中的气态水达到饱和而凝结成液态水所需要降至的温度。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空气对水汽的容纳能力越强,当温度降低时,空气对水汽的包容度下降。饱和后,多余的水汽就只好“变态”了(由气态变为液态)。

达到露点后,凝结的水飘浮于空中,成了雾;附着在物体表面,就成了露。而当露点低于0°C时,称为“霜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一场秋雨一场凉,一场白露一场霜”。

“露里走,霜里逃,感冒咳嗽自家熬”。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白露不露,长衣长裤”。

“白露身勿露,着凉易泻肚”。

“白露白茫茫,无被不上床”…

-----白露时节,从不露做起…

白露有谚语:“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近年,愈发感觉蚊子们经常不遵守古训。

还有谚语:“白露后,不长肉”。但它指的是荞麦。白露后,正是很多人秋膘上身的时节。

很多谚语,也反映着白露时节各地的物候特征和农事次第:

白露白茫茫,谷子满田黄。

白露雨沥沥,秋分稻秀齐。

白露看花,秋分看谷。

白露水,寒露风,打了斜禾打大冬。

白露点坡,秋分种川,寒露种滩。(小麦)

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

白露不抽穗,寒露不低头。

白露谷,寒露豆,过了霜降收芋头。

白露荞麦,寒露油菜。

白露秋分菜,寒露霜降麦。

白露种葱,寒露种蒜。

白露秋分,番薯生筋;寒露霜降,番薯生糖。

白露下南瓜,立冬卧白菜。

山怕处暑,川怕白露。

白露里雨,好一路来坏一路(白露时下雨,对稻区而言是好事,对棉区而言是坏事)

还有很多谚语,反映着白露节气与后续天气的呼应关系:

白露有雨会烂冬。

白露有雨霜降早,秋分有雨收成好。

白露前是雨,白露后是鬼。

白露无雨,寒露风迟。

篇3:白露为霜的经典散文

白露为霜的经典散文

9月5日,农历八月初一,晴,明日白露。午晚行12里,计88里。

明日白露了,记起青青那本《白露为霜》来,着实让人喜欢着的名字。

《礼记》说:“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即使科学了、天文学了,还是莫名喜欢这些旧字诠释的古意,烟火气息外,有善意的叮咛。“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像个老祖母,定要和你絮絮叨叨一段家常,方始放心去打个盹儿的。

时间过得真快,去年此时看《岁月神偷》,感叹“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转眼一年,又被偷去。中秋八月,又到了订月饼的日子。原以为,只有我和哥哥旧时月饼才是奢侈的,不想那时香港的穷人家一样买不起月饼,只能像现在供房一样地去供“月饼会”。进二吃不到最想吃的双黄莲蓉月饼,便用自己卖明星照片的.钱偷偷供“月饼会”,后被发现,父亲痛打,进二痛哭。

原来天下,同此一月,未知今年几何。

白诗《暮江吟》有“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句。作于公元822年赴杭州刺史任途中,此时“白堤”未名。就季节看,正值秋分后寒露初,北地霜结,月弓而见露珠,当已在江南境地,欣悦之情溢于言表。

我的印象里,草叶之露皆晨光里珠莹的美,初三之月,天光勉强,却无论如何见不得珠莹而玉润。想来当在“半江瑟瑟半江红”后,而露珠所莹,晚霞之光而非新月一弯。若非写实,便一弯眉眼欢笑,一颗心儿珠莹?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有“一片冰心在玉壶”句,将心比月,而新月新生?也未可知!怕是乱解了的。

昔陶潜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云:“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喜欢不求甚解四字,仿佛世间人事物,都明晃晃摆在那里,天生地长,一目了然,何劳节外生枝,画蛇添足。小孩子的世界一片光明,无一不好,无一不趣,花花世界鸳鸯蝴蝶,皆为我所生所存,任哭任笑,亦我所愿,惟我独尊。

日光落叶,牵牛花依旧吹开朵朵喇叭,过午林荫道上,因想起那首“秋风落叶乱为堆”的谒,我笑问他:“扫得过来吗?”他亦笑笑回我:“人家让扫,扫不过来也得扫。”并无怨意,黑红脸膛上满是随顺。

一些时候,秋风起处,他们收拾起的,不只片片落叶,还有秋意零落,心情凋弊,任晨昏往复寒暑更迭,让你觉得日子依旧温暖如初,亲切如故。这个世间,给我们温暖光亮的,不只父母爱人子女,还有那么多,看似不相干的人、事、物。

蚂蚁们更加忙碌,一颗草籽,一根儿枯枝儿,一只蜻蜓的翅膀。四下环顾,寻不得他们要去向哪里,做以何用,会否也同了一些时候的一些人,忙了大半天,都是些无关紧要。但我深信他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一点都不落于人后,或许也有蹉跎,也有弯路,却从来不会因着恐惧烦恼甚至无聊而停止脚步,那何尝不是佛陀的修行,每一步都是方向。

清晨推窗,人声渐杂,虫声渐远,虽意料中,未免失落。

向晚湖岸,几声蛙鸣,不似从前洪亮,总算来过,不枉我半秋一夏的惦念。

才说气温回暖,妻兜头一瓢:“明日有雨。”

夜阑人静,一窗独坐。莫道白露早,秋虫尚参差。

此记,白露前夜。

篇4: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是出自《蒹葭》的名句。

【全诗如下】

《蒹葭》

作者:佚名(先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濉K蒌Т又,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b。

【赏析】

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这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也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

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正因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此刻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哪里呢?只知道在河水的另外一边。但这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吗?从下文看,并非如此。是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b”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也无从知晓。这种也许是毫无期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把“溯洄”、“溯游”明白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明白。在白居易《长恨歌)中,杨贵妃消殒马嵬坡后,玄宗孤灯独守,寒衾难眠,透过道士鸿都客“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寻找,仍是“两处茫茫皆不见”,但终究在“虚无缥缈”的海外仙山上找到了已成仙的杨贵妃,相约重逢于七夕。而《蒹葭》中,诗人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周南·汉广》中诗人也正因汉水太宽无法横渡而不能求得“游女”,陈启源说:“夫说(悦)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毛

诗稽古编·附录》)“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着渴慕的程度。诗中“宛”字证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上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以下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这种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具体到此诗,这种改动都是在韵脚上——首章“苍、霜、方、长、央”属阳部韵,次章“凄、唏、湄、跻、坻”属脂微合韵,三章“采、已、涣、右、浊”属之部韵——如此而构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给人的感觉是:变化之中又包涵了稳定。同时,这种改动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如“白露为霜”、“白露未”、“白露未已”——夜间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证明了时刻的延续。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毛诗序》、郑笺),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姚际恒《诗经通论》、方玉润《诗经原始》)。但跟《诗经》中多数诗资料往往比较具体实在不一样,此诗并没有具体的事件与场景,甚至连“伊人”的性别都难以确指。上述两种明白也许当初是有根据的,但这些根据或者没有留存下来,或者不足以服人,因而他们的结论也就让人怀疑了。《诗经》的历代注家往往是求之愈深,却得到失之愈远的相反结果。况且“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见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科林伍德《历史观念》),对文本的阐释也具有当代性。现代大多数学者都把它看作是一首感情诗,先以苍苍的蒹葭起兴,再写男子追求意中人,所追的人在何方?在茂密的蒹葭丛里,似见非见,时隐时现。这首诗用反复重章来表现悬念迭起。“苍苍”、“萋萋”、“采采”近义;白露“未霜”“未”、“未已”,资料也差不多。总之,这首诗的重章整齐、浅显,读起来节奏明快、动听。

诗意的空幻虚泛给阐释带来了麻烦,但也因而扩展了其内涵的包容空间。读者触及隐藏在描述对象后面的东西,就感到这首诗中的物象,不只是被诗人拿来单纯地歌咏,其中更蕴育着某些象征的意味。“在水一方”为企慕的象征,钱钟书《管锥编》已申说甚详。“溯洄”、“溯游”、“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也但是是反覆追寻与追寻的艰难和渺茫的象征。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西厢记》中莺莺在普救寺中因母亲的拘系而不能与张生结合,叹惜“隔花阴人远天涯近”,《蒹葭》中的诗人也是同样的感觉罢。

诗人的追寻似乎就要成功了,但终究还是水月镜花。古希腊神话中有一则说坦塔罗斯王因自我吹嘘犯下罪过而遭受惩罚——忍受永远的焦渴和饥饿之苦。他站在大湖中,湖水深及他的下颔,湖岸长着果树,累累果实就悬在他的头顶。但是,当他口渴低头喝水时,湖水便退去;当他腹饥伸手摘果时,树枝便荡开,清泉佳果他始终可望而不可即。目标的切近反而使失败显得更为让人痛苦、惋惜,最让人难以理解的失败是距离成功仅一步之遥的失败。

探索人生深刻体验的作品总在后代得到不断的回应。“蒹葭之思”(省称“葭思”)、“蒹葭伊人”成为旧时书信中怀人的套语。曹植《洛神赋》、李商隐的'《无题》诗也是《蒹葭》所表现的主题的回应。而当代台湾通俗小说家琼瑶的一部言情小说就叫做《在水一方》,同名电视剧的主题歌就是以此诗为本改写的。

事实的虚化

一般说来,抒情诗的创作是导发于对具体事物的感触,因而在它的意境中,总可看到一些实实在在的人事场景。然而(蒙蒙)的作者却似乎故意把其中应有的主要人物事件都虚化了。追寻者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而追寻?咱们不知道;被追寻的“伊人”是什么身份?为什么他那么难以得到?咱们也不知道;以至于连他们是男是女也无从确认。个性是“伊人”,音容体貌均无,一会儿在河的上游,一会儿在河的下游,一忽儿在水中央,一忽儿在水边草地,飘忽不定,来去渺茫,简直令人怀疑他是否真有实体存在。无疑,由于追寻者、个性是被追寻者的虚化,使整个追寻人物、追寻事件、追寻资料都变得虚幻愿陇起来;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事实的虚化、膜犹,诗的意境才显得那么空灵而富有象征意味。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追“伊人”的男子在经过了三次的追寻没有追寻到他的“伊人”由此可见所谓的伊人但是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幻与虚境。但是追梦男子并没有放下,而是为了梦想而上下追寻,不怕艰难险阻。

意象的空灵

实际上,诗中所描述的景象,并非目之所存的现实人事,而是一种心象。这种心象,也不是对以前阅历过的某件真事的回忆,而是由许多类似事件、类似感受所综合、凝聚、虚化成的一种典型化的心理情境。这种心理情境的最大特点,是不粘不滞、空灵多蕴。“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就是这种空灵的心理情境的艺术显现。在那里,由于追寻者和被追寻者的虚化,那看来是真景物的河水、道路险阻,乃至逆流、顺流的追寻路线,以及伊人所在的“水中央”等诸种地点,也都成了虚拟的象征性意象。对它们均不可作何时何地、河山何水的深究,否则,伊人既在河的上游又在河的下游就自相矛盾,连两个人何以都不渡过河去也成了问题。《蒹葭》的成功,就在于诗人准确地抓住了人的心象,创造出似花非花、空灵蕴藉的心理情境,才使诗的意境呈现为整体性象征。

篇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今天7时零分,迎来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白露。

白露时节,农作物即将成熟,“秋老虎”也将逝去,大部分地区天高气爽、云淡风轻。但早晚温差也会加大,过后温度下降迅速。“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一、南方北方都降雨,一场秋雨一场凉

“一场秋雨一场凉。”白露节气前后,华南、云南、北方大部都将有一次过程性降雨。

中央气象台预计,9月7日夜间至9日,西北地区中东部、内蒙古大部、东北地区、华北等地自西向东先后有小到中雨,局部地区将有大雨或暴雨。

7日夜间至8日,广西中部、广东西南部、云南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或暴雨;此次降雨过程以短时强降水为主,并伴有明显的雷电活动。9日,华南地区降雨减弱。8日至10日,四川盆地西部和北部有大到暴雨。

二、白露三候

鸿雁来:白露节气“鸿雁来”,按古人说法,鸿大雁小,是不同的两种。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南飞。

玄鸟归:后五日“玄鸟归”,玄鸟就是燕子,燕子是春分而来,秋分而去,它是北方之鸟,南飞带来生机,玄鸟空巢语,飞花入户香,燕昵呼唤燕好,燕舞莺啼,生机勃勃。如今北飞为归,红花半落燕归去,秋风萧瑟,要白露满山叶飞坠了。

群鸟养羞:再五日“群鸟养羞”,这个“羞”同“馐”,是美食。“玄武藏木荫,丹鸟还养羞”,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

三、你不知道的白露习俗

太湖:祭禹王

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

福州:吃龙眼

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甜味口感好。当地人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老话讲,不管是不是真正大补,有吃了就是补,所以福州人也延续了这一传统习俗。

温州:采“十样白”

浙江温州的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南京:饮“白露茶”

爱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睐“白露茶”。白露茶经泡,且不干涩或味苦,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苏州:食鳗鱼

自白露这个节气起,老苏州会吃些石榴、白果、梨等,养阴润肺;还会吃些鳗鱼(鳗鲡),因为鳗鱼这时最为肥美,当地有“白露鳗鲡霜降蟹”之说。

郴州:喝米酒

每年白露一到,郴州资兴一带的人们几乎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

篇6:白露为霜,白露为霜徐敞,白露为霜的意思,白露为霜赏析

白露为霜,白露为霜徐敞,白露为霜的意思,白露为霜赏析 -诗词大全

白露为霜

作者:徐敞  朝代:唐  体裁:五排   早寒青女至,零露结为霜。入夜飞清景,凌晨积素光。

驷星初皙皙,葭I复苍苍。色冒沙滩白,威加木叶黄。

鲜辉袭纨扇,杀气掩干将。葛屦那堪履,徒令君子伤。

篇7:白露节气古诗:徐敝《白露为霜》

《白露为霜》诗人简介:

徐敝 《白露为霜》

《白露为霜》原文:

《白露为霜》

年代: 唐 作者: 徐敞

早寒青女至,零露结为霜。

入夜飞清景,凌晨积素光。

驷星初晰晰,葭菼复苍苍。

色冒沙滩白,威加木叶黄。

鲜辉袭纨扇,杀气掩干将。

葛屦那堪履,徒令君子伤。

篇8: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出自《诗经·国风·秦风》,是一首描写旨在‘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兼霞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蒹葭(jiān jiā):芦苇.

苍苍:茂盛深色状.

伊人:那人.

溯洄(sù huí ):逆流向上.

从:追寻,探求.

溯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

萋萋:同凄凄,茂盛状.

晞:干.

湄:水草交接处,即岸边.

跻(jī):高起,登上高处.

坻(chí):水中高地

采采:众多的样子.

已:停止.

涘(sì):水边.

右:向右转,道路弯曲.

沚(zhǐ): 水中小沙滩, 比坻稍大些.

蒹葭原文翻译: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岸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兼霞原文赏析:

《诗经·国风·秦风》中的《蒹葭》是一首情诗,它写的是一个秋天的清晨,芦苇上的露水还未曾干,有位恋者在蒹葭露白的曲水之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她)思念的人——伊人。

《诗经·国风·秦风》中的《蒹葭》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诗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体现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雾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纱。

她一会出现在水边,一会又出现在水之洲。寻找不到,急切而又无奈的心情正如蚂蚁爬一般痒,又如刀绞一般痛。就象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感”,这种美感因距离变的朦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发显得难以捉摸,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

《诗经·国风·秦风》中的.《蒹葭》这首诗和《诗经》中多数篇章一样,都采用重章叠句、一唱三咏的表现手法,转换视角,深化主题,本诗也不例外。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

诗中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

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而不可得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

蒹葭原文背景:

《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是255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一是“刺襄公”说;二是“招贤”说;三是“爱情”说。由于此诗之本事无从查实,诗中的“伊人”所指亦难征信,故而以上三种说法均难以最终定论。

《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篇9: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蒹葭原文

,置身其中体味下那个时候的民风,本文由unjs.com编辑收集整理,望大家喜欢。

兼霞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濉K蒌Т又,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b。

注释:

蒹葭(jiān jiā):芦苇.

苍苍:茂盛深色状.

伊人:那人.

溯洄(sù huí ):逆流向上.

从:追寻,探求.

溯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

萋萋:同凄凄,茂盛状.

:干.

湄:水草交接处,即岸边.

跻(jī):高起,登上高处.

坻(chí):水中高地

采采:众多的样子.

已:停止.

(sì):水边.

右:向右转,道路弯曲.

b(zhǐ): 水中小沙滩, 比坻稍大些.

蒹葭原文翻译: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岸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兼霞原文赏析:

《蒹葭》是一首情诗,它写的是一个秋天的清晨,芦苇上的露水还未曾干,有位恋者在蒹葭露白的曲水之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她)思念的人――伊人。

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诗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体现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雾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纱。她一会出现在水边,一会又出现在水之洲。寻找不到,急切而又无奈的心情正如蚂蚁爬一般痒,又如刀绞一般痛。就象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感”,这种美感因距离变的朦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发显得难以捉摸,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

这首诗和《诗经》中多数篇章一样,都采用重章叠句、一唱三咏的表现手法,转换视角,深化主题,本诗也不例外。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而不可得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在这里,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

蒹葭原文背景:

《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大约是255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一是“刺襄公”说;二是“招贤”说;三是“爱情”说。由于此诗之本事无从查实,诗中的“伊人”所指亦难征信,故而以上三种说法均难以最终定论。

《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评论:《蒹葭》选自《诗经秦风》这是一首被古今人誉为“情真景真,风神摇曳的绝唱”,是“思心徘徊,百读不厌的杰作”。

以上这篇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的古诗尽在:诗句大全 望大家多支持本网站,谢谢。

相关专题 意思白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