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塑造了几个人物形象

雲岷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雲岷”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琵琶行》塑造了几个人物形象(共6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琵琶行》诗人塑造了几个人物形象

《琵琶行》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是琵琶女,是一个歌伎形象;一是诗人自己,代表出身中小地主阶级的壮宦。他们都有才能,但同样遭受压抑,所以,思想发生了共鸣。诗人正是通过琵琶女的悲剧命运,控拆了社会罪恶,寄托了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情,抗议时政对自己的迫害。

背景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鉴赏

作为一首叙事长诗,这首诗结构严谨缜密,错落有致,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第一部分写江上送客,忽闻琵琶声,为引出琵琶女作交代。从“浔阳江头夜送客”至“犹抱琵琶半遮面”,叙写送别宴无音乐的遗憾,邀请商人妇弹奏琵琶的情形,细致描绘琵琶的声调,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因“无管弦”而“醉不成欢惨将别”,铺垫已十分有力,再用“别时茫茫江浸月”作进一层的环境烘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一转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这并不是她在意身份。正象“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第二部分写琵琶女及其演奏的琵琶曲,具体而生动地揭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琵琶女因“平生不得志”而“千呼万唤始出来”,又通过琵琶声调的描写,表现琵琶女的高超弹技。用手指叩弦(拢),用手指揉弦(捻),顺手下拨(抹),反手回拨(挑),动作娴熟自然。粗弦沉重雄壮“如急雨”,细弦细碎如“私语”,清脆圆润如大小珠子落玉盘,又如花底莺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述。“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旋律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拨一画,戛然而止。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第三部分写琵琶女自述身世。从“沉吟放拨插弦中”至“梦啼妆泪红阑干”:诗人代商妇诉说身世,由少女到商妇的经历,亦如琵琶声的激扬幽抑。正象在“邀相见”之后,省掉了请弹琵琶的细节一样;在曲终之后,也略去了关于身世的询问,而用两个描写肖像的句子向“自言”过渡:“沉吟”的神态,显然与询问有关,这反映了她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等一系列动作和表情,则表现了她克服矛盾、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自言”以下,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互相补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异常生动真实,并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艺人们的悲惨命运。

第四部分写诗人深沉的感慨,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共二十六句写诗人,为第四段,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诗人和琵琶女都是从繁华的京城沦落到这偏僻处,诗人的同情中饱含叹息自己的不幸,“似诉生平不得志”的琵琶声中也诉说着诗人的心中不平。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感情浓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泪,也为千古失落者触发了一见倾心之机。

篇2:怎么塑造舞台人物形象

怎么塑造舞台人物形象

表演艺术的最终目的是塑造具有独特性格魅力的人物形象。因此这一阶段教学就是从“我演我”度过的“我演他”。即从掌握表演的基础元素,学会在学员自己的生活领域及他们熟悉的情境中动作,过度到剧作家提供的剧本的情景及台词中行动,从而塑造人物形象。开始掌握“性格化”即“化身”的技巧,学会在人物形象中动作。这一阶段的教学涉及到的教学内容要广泛得多,如角色的性格特征,表演依据剧作与导演的要求,掌握风格体裁及节奏感等。还要学会对作者台词的.掌握与处理,以及与整体创作的配合,直至最后独立创作角色形象。以至进行正式的舞台演出,与观众的交流。这一阶段的教学可以分为三阶段:

第一,从小说、电影剧本片断----话剧剧本片断:局部人物的创造

第二,独幕戏:完整人物的创造;

第三,多幕戏(大戏)------完整人物的创造。

篇3:《琵琶行》人物如何塑造

《琵琶行》人物如何塑造

《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

人物塑造

《琵琶行》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在中唐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畸形繁荣的生活环境里,在当时互相倾轧、仕途险恶的政治背景里,琵琶女的形象和诗人的形象,都具有其现实的典型意义。此诗用形象类比法把两人之间的悲愤情感、不幸遭遇等方面进行类比,最后融合为一,从而推出两个艺术形象都有怀才不遇、沦落天涯的感慨的结论。形象类比,抒情言志,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词句注释

(1)左迁:贬官,降职。与下文所言“迁谪”同义。古人尊右卑左,故称降职为左迁。

(2)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3)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4)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

(5)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6)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7)为:做。

(8)贾(gǔ)人:商人。

(9)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10)快:畅快。

(11)漂沦:漂泊沦落。

(12)出官:(京官)外调。

(13)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14)迁谪(zhé):贬官降职或流放。

(15)为:创作。

(16)长句:指七言诗。

(17)歌:作歌,动词。

(18)凡:总共。

(19)言:字。

(20)命:命名,题名。

(21)浔阳江:据考究,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即今江西省九江市中的'龙开河(被人工填埋),经湓浦口注入长江。

(22)荻(dí)花: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子长形,似芦苇,秋天开紫花。

(23)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4)主人:诗人自指。

(25)回灯:重新拨亮灯光。回:再。一说移灯。

(26)掩抑:掩蔽,遏抑。

(27)思:悲伤的情思。

(28)信手:随手。

(29)续续弹:连续弹奏。

(30)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篇4:《琵琶行》人物塑造

《琵琶行》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在中唐商业经济发达、城市畸形繁荣的生活环境里,在当时互相倾轧、仕途险恶的政治背景里,琵琶女的形象和诗人的形象,都具有其现实的典型意义。此诗用形象类比法把两人之间的悲愤情感、不幸遭遇等方面进行类比,最后融合为一,从而推出两个艺术形象都有怀才不遇、沦落天涯的感慨的结论。形象类比,抒情言志,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识记

1.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4.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5.《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表现旋律婉转而流畅的句子是: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6.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7.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8.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9.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0.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1.《琵琶行》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未成曲调先有情。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是波涛汹涌的,也暗示下文的音乐描写将会是琵琶女内心积聚情感的爆发。写琵琶女演奏琵琶曲目的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也用“似诉平生不得意”、“ 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内心情感。但这都是概述性的描写。

12.《琵琶行》善于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不仅以声写声,而且还兼有以形写声的特点,即用听觉形象、视觉形象联合起来通比音乐,使得琵琶女的弹奏非常具体形象。如写大小弦合奏时就是这样描述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再如,诗人还用旋律的变化写出了先“滑”后“涩”的两种音乐意境: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还如,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描绘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音乐境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把琵琶女的情感暗流推向高潮的音乐描写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3. 《琵琶行》一诗具体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表现了其乐曲的不同特点。其中表现了乐声粗重特点的句子是:大弦嘈嘈如急雨。表现了乐声轻细的特点的句子是:小弦切切如私语。表现了乐声流畅的特点的句子是: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了乐声冷涩的特点句子是:幽咽泉流冰下难。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的特点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14.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在《琵琶行》一诗中,当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就更激起了“我”的情感共鸣,于是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因此才有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诗文,才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

15.文中直接点出“我”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16.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梦啼妆泪红阑干。

篇5: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

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

-11-28 11:31:56       阅读68次      写作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过程。完成一篇文章,往往需要经历“双重转化”,即“客观事物   反映   观念(情感)”的第一重转化和“观念(情感) 表现   文字(文章)”的第二重转化。写作中生动的语言、鲜活的形象源自生活,形象地表现生活,而不是刻板地介绍生活,源自多方的积累。课文作为一批例子,无疑是我们实现“物   意  文”双重转化的极好范本,是我们生动表现生活的极好借鉴。

记叙文中写人,往往是为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时间、空间里,生活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因此,特定的环境描写,具体的事件叙述,个性化的语言、行为表现,就是记叙文写人的关键。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为例,我们对此会有更明晰的认识。    一、特定的环境是人物生活的真实基础。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十分黑暗,贵族、地主和官僚疯狂地掠夺土地,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而成千上万的贫苦农民流离失所,甚至冻饿而死,他们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拿起武器反抗剥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对环境虽未作具体介绍,但通过对各阶层的人物(郑屠、店小二、金家父女、鲁达等)及他们之间关系(主子与奴才,欺凌别人者与被欺凌者,受欺侮者与抱打不平者)的描绘,一幅北宋社会生活图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形成鲁达这一形象产生与生长的`特定环境。他无产无业、下级军官的身份,独来独往、浪迹江湖的经历,主动向封建统治者挑战的行为,形成了他独特的性格特征。这就是环境描写的作用。而我们有些同学在作文中常常忽略了这些,他们不善于通过人物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描写展示环境特点,为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服务。    二、具体的事件、激烈的矛盾冲突是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依据。    在潘家酒楼上,不耐烦酒保发问;喝酒时,听不得隔壁有人啼哭;弄明白啼哭原因后,不禁破口大骂,恨不得马上打死了他……这些描写表现了鲁达脾气暴躁、嫉恶如仇、富有正义感的性格特点。鲁家客店里,怒打店小二,使金家父女得以出逃,守坐了两个时辰,使得店小二不能赶去拦截:这是他粗中有细、“救人须彻底”性格的具体表现。状元桥郑屠肉店前,“三激”、“三打”镇关西的义举,将他嫉恶如仇、敢作敢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粗中有细、勇而有谋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事件叙述中写人,在矛盾激烈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揭示中心思想,才能给人以真实可信的感觉,否则会陷入空洞、不实之境。对此同学们应有清楚的认识。    三、生动传神的描写是使人物形象鲜活的最佳方法。    描写,有对人物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的直接描写,从正面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也有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侧面表现人物性格的间接描写。    激怒镇关西之后的拳打镇关西,是选文最精彩之处。鲁提辖“按”住郑屠左手,“腾地踢倒在当街上”,“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拳头,怒斥“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接着又一拳打在眼眶际眉梢处,再一拳打在“太阳上正着”……鲁达嫉恶如仇、见义勇为的性格特点表现得异常突出。前一句怒斥责问郑屠的话,向大家表明此番举动师出有名,三拳之后的“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与“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则使鲁达那粗巾有细、勇而有谋的性格跃然纸上。    这样通过对人物自身言行的描写,与对周围人们的反应的描写,使得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呼之欲出。    认真观察生活,注重积累,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学习借鉴书本知识,注重汲取,尽可能多地博采众长,是我们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的基础,是我们实现“物   意  文”双重转化的切实途径。

篇6: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

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

2002-11-28 11:31:56       阅读68次      写作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过程。完成一篇文章,往往需要经历“双重转化”,即“客观事物   反映   观念(情感)”的第一重转化和“观念(情感) 表现   文字(文章)”的第二重转化。写作中生动的语言、鲜活的形象源自生活,形象地表现生活,而不是刻板地介绍生活,源自多方的积累。课文作为一批例子,无疑是我们实现“物   意  文”双重转化的极好范本,是我们生动表现生活的极好借鉴。    记叙文中写人,往往是为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时间、空间里,生活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因此,特定的环境描写,具体的.事件叙述,个性化的语言、行为表现,就是记叙文写人的关键。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为例,我们对此会有更明晰的认识。    一、特定的环境是人物生活的真实基础。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十分黑暗,贵族、地主和官僚疯狂地掠夺土地,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而成千上万的贫苦农民流离失所,甚至冻饿而死,他们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拿起武器反抗剥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对环境虽未作具体介绍,但通过对各阶层的人物(郑屠、店小二、金家父女、鲁达等)及他们之间关系(主子与奴才,欺凌别人者与被欺凌者,受欺侮者与抱打不平者)的描绘,一幅北宋社会生活图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形成鲁达这一形象产生与生长的特定环境。他无产无业、下级军官的身份,独来独往、浪迹江湖的经历,主动向封建统治者挑战的行为,形成了他独特的性格特征。这就是环境描写的作用。而我们有些同学在作文中常常忽略了这些,他们不善于通过人物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描写展示环境特点,为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服务。    二、具体的事件、激烈的矛盾冲突是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依据。    在潘家酒楼上,不耐烦酒保发问;喝酒时,听不得隔壁有人啼哭;弄明白啼哭原因后,不禁破口大骂,恨不得马上打死了他……这些描写表现了鲁达脾气暴躁、嫉恶如仇、富有正义感的性格特点。鲁家客店里,怒打店小二,使金家父女得以出逃,守坐了两个时辰,使得店小二不能赶去拦截:这是他粗中有细、“救人须

[1] [2]

相关专题 几个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