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立德树人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莎乐美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莎乐美”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把立德树人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共3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把立德树人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把立德树人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孙成群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

摘 要:关于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堂评价经过教育界同仁的不断讨论与实践,基本达成共识,重过程、重自主、重探究成为一堂好课的三大要素。我国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把立德树人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从实践层面进一步阐述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五要素。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立德树人

张子锷先生讲,上好每一堂课,教会每一个学生,这是我们教师要毕生追求的理想和完成的使命。那么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老师讲得少的课是好课,讲得多的是不是好课?学生练得多的是好课,练得少的是不是好课?课堂提问多的是好课,提问少的是不是好课?有讨论的课是好课,没有讨论的课是不是好课?好课的标准不统一,但好课是有共性的。简单说,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是全面关心他们成长的老师。除知识和方法外,学生从这些老师那里还能学到生活的智慧、人生态度和人生哲学,感受到人格的魅力。概括起来说就是“四有”:有知识、有方法、有生活、有境界。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怎样?如,表达是否流畅、板书是否漂亮、情感是否真挚、思路是否清晰等等。教师的教法运用怎样?如,调动学生灵活不?课堂气氛活跃不?课堂结构是否完整。即使关注到学生的行为表现,也基本上被看作是教师“教”的回应,或者成为教师“教”的点缀。总的来说,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现出“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

新课标指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我国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那么,这些内容怎样融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呢?

一、新的教学评价的内容

践行新课程理念,就是要实现全人的教育,而立德树人的任务就要在学科内完成。通过数学的学习,应该达到培养学生有耐心、细心、有恒心、有毅力的`优良品质。

那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就要以这个目标达成为核心,不仅关注教师对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教师是如何引领学生有耐心地观察问题,细心地发现问题、有恒心地探索问题、有毅力地解决问题。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视角的转变为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注入了全新的内容。

1.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

如何体现自主、合作和探究,教师如何发挥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的作用成为评价的关注点。

2.从关注教师的教案到关注教师的提问

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反应、思考。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教师才有可能在教学之初先问问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才能真正上好“以学论教”的每一堂课。

3.从关注教师的教学技能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等,教师的板书和口语表达能力已不再是一堂好课的必要条件。只要这位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板书也许是学生来写,总结也许是学生来说,但这依然是一堂好课,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

二、高中数学课堂评价的五要素

1.关注知识目标的达成度

关注教师对数学学科知识的理解是否深透,能否抓住重点、难点及各章节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否以数学问题驱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为体现联系生活实际,硬生生地加进一些例子,把数学课上成了语文课、物理课。

2.关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度

要关注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是否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否对学生表现出热情与宽容,是否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是否创设了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要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注意中心,能否从自己思想或教学预设转移到全班学生的思想或生成的目标上来,即关注课堂的生成。关注教师设计的讨论、合作学习、问题探究是否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是否达到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3.关注教学过程的流畅度和理性度

学生的参与度越高,课堂的生成就越多,课堂的计划性就越少。对于课堂的生成,教师应因势利导,由此生成新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处于一种新的流畅状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要善于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使教学进一步走向理性。

总之,知识不是讲得越多就越好,要讲得精准、精炼、精彩。重在“启”。启发学生思维,注重生成过程。方法不是总结得越全越好,要突出本质,通用、通性、通法。重在“悟”,让学生感悟此类方法的道理,注重体验式学习。学习也不仅只为了考试,仅仅把知识与考试挂钩的空洞说教越少越好。要突出能力培养,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重在“润”,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境界不仅仅是超群的教师技能和独特的执教艺术,还有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重在“化”,如春风化雨。数学课堂也要注重教书育人,行为习惯的培养。

参考文献:

程冠杰。立德树人造就高素质人才[J]。才智,(02)。

篇2:把动态融入评价过程中来

把动态融入评价过程中来

(江苏南京 季琴)

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它是针对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如幼儿的困惑、发现或在某一领域活动中的能力发展水平)来动态地为幼儿发展提供相应的教学支架。

如果幼儿在活动巾遇到困难,我们就应在评价中明确这些困难是认知、技能方面的',还是学习风格方面的,并判断幼儿可以向何种水平发展(如在律动中,相对于合拍来说,乐句感的获得是更高的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幼儿需要什么方式的支持,以引导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如果幼儿有了新发现、新想法,我们就应通过评价反馈幼儿的经验,从而使幼儿的经验得到拓展。我们也可通过示范、提问或集体讨论

的方式提升幼儿的经验水平。

抛出话题:令人“痛苦”的评价环节

针对话题展开的讨论:

建设一种有序、分享的课堂文化/特邀嘉宾: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张俊

评价要做到具有教育价值/(江苏南京 束从敏)

重视评价环节中分享的价值/(江苏南京 杨冬梅)

评价开篇要以幼儿发展为切入点/(北京 张延艺)

科学分配操作活动的三个阶段/(江苏镇江 王兰)

我对评价环节提出的三个建议/(安徽芜湖 吴玲)

用积极互动来替代教师的独角戏/(江苏扬州 曹春霞 )

评价随机而动 快乐无限延伸 /(上海 周蓓红)

“适时、适当、适量”三项原则/(江苏南京 徐小冬)

让幼儿愿意交流有窍门/(江苏淮安 马瑾)

在评价环节加入多种元素/(上海 陈春莲)

>>针对“令人痛苦的评价环节”来文集粹

篇3:如何把音乐巧妙的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

如何把音乐巧妙的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

雍桂梅

(青海省大通县新庄镇中心学校)

摘 要:将音乐巧妙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更加富有激情和活力,使语文教学更加高效。

关键词:音乐;语文课堂;兴趣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我们走在大街上随处都可看到头戴耳机忘我听音乐的人。同时,我也相信大多数人都喜欢听音乐,对音乐都怀有“好感”。音乐不但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缓解人们的压力,使人心旷神怡,而且有音乐陪伴的地方,工作和学习效率会更高。

那么,作为教师,如果我们将音乐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当中呢,我们应该如何引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些同事认为,在教学课堂上播放音乐很大程度上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思想更加不集中,甚至是使课堂秩序混乱。事实上,同事们说的话也不无道理。凡事有利就有弊,音乐,大多数情况下是人们消遣娱乐时用来衬托气氛的。所以在课堂上使用音乐,如果运用不当很容易适得其反。

那么,如果我们想让音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教师在选择音乐时,必须首先考虑到课堂教学的需要及使用音乐要产生的效果或期望达到的目标。其次,音乐的选择也要与学生的实际欣赏能力和水平相符,能够与学生对音乐的喜好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从更大程度上在活跃课堂氛围,使教学效果生动有趣的同时,从更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帮助学生更轻松地记忆理解所学内容,使学生思维更加开阔敏捷,想象力更加丰富。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在悦耳动听的音乐中,放松身心,使教与学工作都顺利高效地进行。所以,教师对音乐的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也是教师对课堂进行调控和驾驭的一种艺术手段。音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会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创新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哲学家柏拉图说过:“如果教育适当,节奏与和声比什么都深入人的心灵,比什么都扣人心弦。人人都知道,当我们的耳朵感受音乐时,我们的精神就会起变化。”音乐是一种充满了魅力和说服力的语言,它没有枯燥的说教,却能让人明白许多道理;它没有煽情的表白,却总能使人潸然泪下。音乐可以直达人的内心,触碰人的心灵,音乐使人与人的距离更加接近。所以,在语文课堂上巧妙地运用音乐,更能创造出一种融洽和谐的关系,不论是对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加深师生情感,还是在教学目标的实现上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音乐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具艺术性和人文性,使语文学习更增添了许多意义和感染力。

在我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当需要借用音乐导入新课时,大多数时候我是选用一些古典的或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音乐,如《蓝色的多瑙河》《春之声》等节奏平和、使学生感觉情绪舒畅的音乐。其实音乐的选择最好要符合课程的需要,或与课程有一定的关联。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我就选用了《好汉歌》,富有超强节奏感的音乐使学生意气风发,精神振奋,好像一刹那间眼前就出现了一个真实的场景,深深地将学生吸引,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乐趣,将整个语文学习推向了高潮。

当学生在进行问题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时,也可以适当配以《春江花月夜》《梁祝》等一些音乐“伴奏”,用来调节课堂气氛或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学生在悠扬的乐曲声中自由轻松地尽情讨论,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语文教学的朗读环节中,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或体裁选配一些恰当的音乐曲目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读,使枯燥的朗读环节在音乐的陪伴声中变得富有诗意,充满情调。同时,也使学生的朗读积极性提高,朗读质量提升,使学生对朗读充满了期待和激情。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想境界在音乐中不断提高和升华。

如,在读散文《春》一文时,选配《春之声》;读《周庄水韵》时,可配《春江花月夜》;读《最后一课》时,可配《长城谣》,其乐曲悲壮苍凉,整个乐曲的感情基调与课文思想内容完全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例如,在读《三峡》时,我选配了古筝曲《高山流水》,使学生在音乐声中进一步体味到三峡的雄伟壮观和凶险秀丽;读《出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选用舒缓深沉的古代送别曲《阳关三叠》,进一步渲染了深深的送别依恋之情;读《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时,可直接配《明月几时有》;读《石壕吏》时,可选《铁蹄下的歌女》,增强诗的凄切感。

学习童话时,读《巨人和孩子》,我选取了轻快的充满了希望的《春天在那里》,与文中的“寒冬”形成对比;读《地毯下的尘土》时,配上欢乐明快的《歌声与微笑》,使学生从心灵上得到深深的洗礼,认识到诚实的无价和可贵。而在学习现代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选配了《壮志在我心》,从另一层面让学生体会到积极面对人生,敢于面对生活的困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活信念的重要。

通过语文课堂上恰当地运用音乐,既能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又营造了一种独特的学习环境,使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愉悦放松的状态下开展教与学工作,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先培养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更大的积极性。在新课改下,我们一方面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和原则,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在尊重学生个性,发现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巧妙地选取并运用音乐,使音乐与语文有机融合的同时,发挥音乐对学生积极的影响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李宝华。找准兴趣点,提高音乐学习效率[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