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杨柳枝二十韵》翻译赏析

夺命小糕糕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夺命小糕糕”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白居易《杨柳枝二十韵》翻译赏析(共1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篇1:白居易《杨柳枝二十韵》翻译赏析

白居易《杨柳枝二十韵》翻译赏析

《杨柳枝二十韵》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小妓携桃叶,新声蹋柳枝。妆成剪烛后,醉起拂衫时。

绣履娇行缓,花筵笑上迟。身轻委回雪,罗薄透凝脂。

笙引簧频暖,筝催柱数移。乐童翻怨调,才子与妍词。

便想人如树,先将发比丝。风条摇两带,烟叶贴双眉。

口动樱桃破,鬟低翡翠垂。枝柔腰袅娜,荑嫩手葳蕤。

唳鹤晴呼侣,哀猿夜叫儿。玉敲音历历,珠贯字累累。

袖为收声点,钗因赴节遗。重重遍头别,一一拍心知。

塞北愁攀折,江南苦别离。黄遮金谷岸,绿映杏园池。

春惜芳华好,秋怜颜色衰。取来歌里唱,胜向笛中吹。

曲罢那能别,情多不自持。缠头无别物,一首断肠诗。

【前言】

《杨柳枝二十韵》。从原诗的题注上看,是一首描写东都洛阳歌妓的诗,作者对其身世满怀同情。诗中说:“笙引簧频煖,筝催柱数移”,反映了伴奏乐器的情景;“唳鹤晴呼侣,哀猿夜叫儿,玉敲音历历,珠贯字累累”,则是写歌唱的情和声。诗在结束前说,“取来歌里唱,胜向笛中吹”,更写出了歌声的'美妙。

【赏析】

从原诗的题注上看,这是一首描写东都洛阳歌妓的诗,作者对其身世满怀同情。诗中说:“笙引簧频煖,筝催柱数移”,反映了伴奏乐器的情景;“唳鹤晴呼侣,哀猿夜叫儿,玉敲音历历,珠贯字累累”,则是写歌唱的情和声。诗在结束前说,“取来歌里唱,胜向笛中吹”,更写出了歌声的美妙。

篇2:杨柳枝二十韵,杨柳枝二十韵白居易,杨柳枝二十韵的意思,杨柳枝二十韵赏析

杨柳枝二十韵,杨柳枝二十韵白居易,杨柳枝二十韵的意思,杨柳枝二十韵赏析 -白居易的诗

杨柳枝二十韵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五排   小妓携桃叶,新声蹋柳枝。妆成剪烛后,醉起拂衫时。

绣履娇行缓,花筵笑上迟。身轻委回雪,罗薄透凝脂。

笙引簧频暖,筝催柱数移。乐童翻怨调,才子与妍词。

便想人如树,先将发比丝。风条摇两带,烟叶贴双眉。

口动樱桃破,鬟低翡翠垂。枝柔腰袅娜,荑嫩手葳蕤。

唳鹤晴呼侣,哀猿夜叫儿。玉敲音历历,珠贯字累累。

袖为收声点,钗因赴节遗。重重遍头别,一一拍心知。

塞北愁攀折,江南苦别离。黄遮金谷岸,绿映杏园池。

春惜芳华好,秋怜颜色衰。取来歌里唱,胜向笛中吹。

曲罢那能别,情多不自持。缠头无别物,一首断肠诗。

篇3:白居易《杨柳枝词》赏析

白居易《杨柳枝词》赏析

杨柳枝词

唐代: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译文

春风吹拂柳枝随风起舞,绽出嫩芽一片嫩黄比丝柔软。

永丰坊西角的荒园里,整日都没有人,这柳枝属于谁?

注释

⑴千万枝:一作“万万枝”。

⑵永丰:永丰坊,唐代东都洛阳坊名。

⑶阿(ā)谁:疑问代词。犹言谁,何人。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柳的风姿可爱,后两句抒发感慨,是一首咏物言志的七绝。

诗中写的是春日的垂柳。最能表现垂柳特色的,是它的枝条,此诗亦即于此着笔。首句写枝条之盛,舞姿之美。“春风千万枝”,是说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一树而千万枝,可见柳之繁茂。次句极写柳枝之秀色夺目,柔嫩多姿。春风和煦,柳枝绽出细叶嫩芽,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金色”、“丝”,比譬形象,写尽早春新柳又嫩又软之娇态。此句上承春风,写的仍是风中情景,风中之柳,才更能显出枝条之软。句中叠用两个“于”字,接连比况,更加突出了“软”和“嫩”,而且使节奏轻快流动,与诗中欣喜赞美之情非常协调。这两句把垂柳之生机横溢,秀色照人,轻盈袅娜,写得极生动。《唐宋诗醇》称此诗“风致翩翩”,确是中肯之论。

这样美好的一株垂柳,照理应当受到人们的赞赏,为人珍爱;但是作者笔锋一转,写的却是它荒凉冷落的处境。诗于第三句才交代垂柳生长之地,有意给人以突兀之感,在诗意转折处加重特写,强调垂柳之不得其地。“西角”为背阳阴寒之地,“荒园”为无人所到之处,生长在这样的场所,垂柳再好,又有谁来一顾呢?只好终日寂寞了。反过来说,那些不如此柳的,因为生得其地,却备受称赞,为人爱惜。作者对垂柳表达了深深的惋惜。这里的孤寂落寞,同前两句所写的动人风姿,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对比越是鲜明,越是突出了感叹的强烈。

这首咏物诗,抒发了对永丰柳的痛惜之情,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白居易生活的时期,由于朋党斗争激烈,不少有才能的人都受到排挤。作者自己,也为避朋党倾轧,自请外放,长期远离京城。此诗所写,亦当含有作者自己的身世感慨在内。

此诗将咏物和寓意熔在一起,不着一丝痕迹。全诗明白晓畅,有如民歌,加以描写生动传神,当时就“遍流京都”。后来苏轼写《洞仙歌》词咏柳,有“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之句,隐括此诗,读来仍然令人有无限低回之感,足见其艺术力量感人至深了。

篇4:杨柳枝二十韵古诗原文

杨柳枝二十韵古诗原文

古诗《杨柳枝二十韵》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小妓携桃叶,新声蹋柳枝。妆成剪烛后,醉起拂衫时。

绣履娇行缓,花筵笑上迟。身轻委回雪,罗薄透凝脂。

笙引簧频暖,筝催柱数移。乐童翻怨调,才子与妍词。

便想人如树,先将发比丝。风条摇两带,烟叶贴双眉。

口动樱桃破,鬟低翡翠垂。枝柔腰袅娜,荑嫩手葳蕤。

唳鹤晴呼侣,哀猿夜叫儿。玉敲音历历,珠贯字累累。

袖为收声点,钗因赴节遗。重重遍头别,一一拍心知。

塞北愁攀折,江南苦别离。黄遮金谷岸,绿映杏园池。

春惜芳华好,秋怜颜色衰。取来歌里唱,胜向笛中吹。

曲罢那能别,情多不自持。缠头无别物,一首断肠诗。

篇5:白居易《杨柳枝词》全诗翻译赏析

白居易《杨柳枝词》全诗翻译赏析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 尽日无人属阿谁?

①一树句:棵棵柳树经春风吹拂,柳枝迎风飞舞。

②嫩于句:柳色嫩黄,其色嫩黄,其色似金,柳枝条条柔软如丝。

译文:

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

春风和煦,柳枝绽出细叶嫩芽,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

全诗是说,园中柳树,枝叶繁茂,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在和煦的春风中,柳枝绽出细叶,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然而,这婀娜多姿的垂柳,却生长在荒凉冷落背阳阴寒之地,无人光顾,落得终日寂寞。

诗人所抒发的对永丰柳的痛惜之情,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亦含诗人身世的感慨。全诗明白晓畅,咏物和寓意融合一起,不着痕迹,描写生动,当时就“遍流京都”,足见艺术力量感人之深。

创作背景:

当时河南尹卢贞有一首和诗,并写了题序说:“永丰坊西南角园中,有垂柳一株,柔条极茂。白尚书曾赋诗,传入乐府,遍流京都。近有诏旨,取两枝植于禁苑。乃知一顾增十倍之价,非虚言也。”永丰坊为唐代东都洛阳坊里名。白居易于公元842年(武宗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后寓居洛阳,直至公元846年(会昌六年)卒;卢贞公元844年(会昌四年)七月为河南尹(治所在洛阳)。白诗写成到传至京都,须一段时间,然后有诏旨下达洛阳,卢贞始作和诗。据此推知,白氏此诗约作于公元843-845年(会昌三年至五年)之间。移植永丰柳诏下达后,他还写了一首《诏取永丰柳植禁苑感赋》的诗。

赏析:

关于这首诗,当时河南尹卢贞有一首和诗,并写了题序说:“永丰坊西南角园中,有垂柳一株,柔条极茂。白尚书曾赋诗,传入乐府,遍流京都。近有诏旨,取两枝植于禁苑。乃知一顾增十倍之价,非虚言也。”永丰坊为唐代东都洛阳坊里名。白居易于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后寓居洛阳,直至会昌六年卒;卢贞会昌四年七月为河南尹(治所在洛阳)。白诗写成到传至京都,须一段时间,然后有诏旨下达洛阳,卢贞始作和诗。据此推知,白氏此诗约作于会昌三年至五年之间。移植永丰柳诏下达后,他还写了一首《诏取永丰柳植禁苑感赋》的诗。

此诗前两句写柳的风姿可爱,后两句发抒感慨,是一首咏物言志的七绝。

诗中写的是春日的垂柳。最能表现垂柳特色的,是它的枝条,此诗亦即于此着笔。首句写枝条之盛,舞姿之美。“春风千万枝”,是说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一树而千万枝,可见柳之繁茂。次句极写柳枝之秀色夺目,柔嫩多姿。春风和煦,柳枝绽出细叶嫩芽,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金色”、“丝”,比譬形象,写尽早春新柳又嫩又软之娇态。此句上承春风,写的仍是风中情景,风中之柳,才更能显出枝条之软。句中叠用两个“于”字,接连比况,更加突出了“软”和“嫩”,而且使节奏轻快流动,与诗中欣喜赞美之情非常协调。这两句把垂柳之生机横溢,秀色照人,轻盈袅娜,写得极生动。《唐宋诗醇》称此诗“风致翩翩”,确是中肯之论。

这样美好的一株垂柳,照理应当受到人们的'赞赏,为人珍爱;但诗人笔锋一转,写的却是它荒凉冷落的处境。诗于第三句才交代垂柳生长之地,有意给人以突兀之感,在诗意转折处加重特写,强调垂柳之不得其地。“西角”为背阳阴寒之地,“荒园”为无人所到之处,生长在这样的场所,垂柳再好,又有谁来一顾呢?只好终日寂寞了。反过来说,那些不如此柳的,因为生得其地,却备受称赞,为人爱惜。诗人对垂柳表达了深深的惋惜。这里的孤寂落寞,同前两句所写的动人风姿,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对比越是鲜明,越是突出了感叹的强烈。

这首咏物诗,抒发了对永丰柳的痛惜之情,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白居易生活的时期,由于朋党斗争激烈,不少有才能的人都受到排挤。诗人自己,也为避朋党倾轧,自请外放,长期远离京城。此诗所写,亦当含有诗人自己的身世感慨在内。

此诗将咏物和寓意熔在一起,不着一丝痕迹。全诗明白晓畅,有如民歌,加以描写生动传神,当时就“遍流京都”。后来苏轼写《洞仙歌》词咏柳,有“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之句,隐括此诗,读来仍然令人有无限低回之感,足见其艺术力量感人至深了。

篇6:杨柳枝原文翻译及赏析

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

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芳草绿萋萋。

翻译

馆娃宫外,邺城西面,都是杨柳依依。远方柳影辉映征帆,近处柳丝轻拂长堤。

杨柳依依,牵系远游的人思归之心甚切。这思归之心,并非那春草萋萋所引起。

注释

馆娃宫:春秋时吴国宫名。此宫旧址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南灵岩山上。

邺城:三国曹操作魏王时的都城,故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曹操曾筑铜雀台在此。

远映征帆:指馆娃宫外之柳,宫南即太湖,故云。

近拂堤:指铜雀台之柳。堤,指魏王堤。

系:连结,拴着。

王孙:贵族的后裔,泛指富贵人家的子弟。古时也表示对青年人的敬称。

不关:不相关。一作“不同”。

芳草:一作“春草”。

创作背景

温庭筠的《杨柳枝》词描写的是京城长安的杨柳。“杨柳”,多指柳树。每当春天之时,微风吹拂,那万千长条的杨柳枝犹如十三女儿的舞腰一般妩媚动人。于是,《杨柳枝》成为唐代诗人乐于吟咏的题目之一。温庭筠也不例外,写下了八首《杨柳枝》,这首即是其中之一。

赏析

这首词写思妇望着柳条而产生的纷繁思绪。“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堤。”首句写柳树所在之地,“馆娃”和“邺城”,都是古时与美女有关的地方,西施曾居于馆娃宫中;邺城有铜雀台,杜牧《赤壁》诗有“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之句,曹操姬妾歌女,都住在此地。这里用这两个地名,不仅使人想见其树,更想见住在那里的美人。树与人暗自映衬,柳的娇美自在不言中,并含有思妇以美人自况之意。越觉己美,春思愈切,于是举目眺望,所见只是远近垂柳,拂堤映帆。次句写江岸之柳沐浴春风,飘拂多姿,思妇由征帆而想起远去的征人。“馆娃”和“邺城”,一南一北,构成跨度很大的空间,配合着流水征帆、大堤杨柳,构成一幅广阔渺远的离别图。而“馆娃宫外”与“邺城西”、“远映征帆”与“近拂堤”,句中自对,则 又构成一种回旋荡漾的语调,渲染了一种别情依依的气氛。

“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芳草绿萋萋”二句,是思妇由柳条而产生的奇异想象:芳草可以使游子怀乡,柳条虽不是芳草,然而它也像芳草一样碧绿,而且还有袅袅长丝,它足以牵住远游的人儿,使他思归更切。这种意境是很新颖的。但上文既然说杨柳拂堤,枝条无疑是既柔且长,用它来系住游子的心意,又是一种很合理的推想。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正是为了加强对方对于己方的系念。有这种习俗,又加上柳枝形态在人心理上所唤起的感受,就让人觉得 柳枝似乎真有此神通,能系住归心了。由此在趁势推进一层:“王孙游兮归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作者巧妙地借此说芳草没有能耐,反衬出柳枝神通之广大。

这首词不仅扣住《杨柳枝》这个词调咏杨柳,而且加以生发,决不沾滞在题上。词中的'杨柳,实际上是系住游子归意的女子的化身。词中处处有伊人的倩影,但笔笔都只写杨柳;写杨柳亦只从空际盘旋,传其神韵,这是词写得很成功的地方。

篇7:杨柳枝原文翻译及赏析

吴王宫里色偏深,一簇纤条万缕金。

不愤钱塘苏小小,引郎松下结同心。

翻译

昔日的吴王宫里,柳色总比别处深,一簇簇鹅黄的细丝,如阳光洒下万缕黄金。

不服那钱塘的苏小小,她为什么哟,偏偏要去松树下,与情郎缔结同心。

注释

吴王宫:此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造的馆娃宫,今江苏苏州西南灵岩山上有灵岩寺,即其故址。

色偏深:指柳树多而色浓郁。

万缕金:指柳枝上初发嫩芽,似万缕金黄。

不愤:不平,不服气。苏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才倾士类,容华绝世,其家院多柳。

赏析

这首词是借柳咏情。一、二句写柳色,一簇簇,一条条,如缕如金,形象娩媚。三、四句是借题发挥,写柳色与松色一样,而苏小小偏偏要在松下与郎定情,却不在柳下,对此,一般有情之物都将怪怨苏小小厚此薄彼。而词中的柳却“不愤”,可见柳之宽厚温柔,能对苏小小之情的体谅。从咏柳中,也称道了人的情操。

此词提到馆娃宫和苏小小,周啸天教授认为是说苏州之柳胜于钱塘,似乎与白居易的《杨柳枝》词唱着反调。前两句是说吴王宫柳非常繁富。后两句是说,要是钱塘的柳色更好,苏小小就不会约郎到松柏之下去“结同心”了。周啸天把“不愤”解为不服,认为词人是根据古乐府《苏小小歌》,对白词进行了反讽,词意是说苏州宫柳胜于杭州。

不过,这首词的意味还不止于此。它留有丰富的想象余地。杨柳枝柔,本来是可以绾作同心结的,但苏小小却和她的情人为何不来柳下。刘禹锡《杨柳枝》“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原来柳下结同心,乃有与情人分别的寓意。而松柏岁寒后凋,是坚贞不渝的象征,自然情人们愿来其下结同心而作山盟海誓了。如果作者有将宫柳暗喻宫人之意的话,那么“不愤钱塘苏小小,引郎松下结同心”就不但不是贬抑,反倒是是羡慕乃至嫉妒了。

篇8:杨柳枝原文翻译及赏析

杨柳枝原文: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

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翻译:

⑴御柳——皇宫中的柳树。九重——指皇宫,极言其深远。《楚辞·九辩》:“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⑵凤凰句——雕有凤凰的花窗与绣有荷花的窗帘相映生辉。芙蓉:荷花。《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⑶景阳二句——写宫内楼边的条条道路上,柳枝干丝万缕,一抹青色,好像美丽的宫女们新妆一样清丽,迎接着晨风的吹拂。景阳楼:宫内钟楼。据《南齐书》载,齐武帝以宫内深隐,不闻端门鼓漏声,置钟于景阳楼上,宫人闻钟声早起妆饰。

赏析:

这首词写皇宫柳色如著新妆。

“御柳如丝”句,写了一幅广阔的春柳画面:“凤凰窗映”句,绘出了富丽堂皇的宫室。“景阳楼畔”句,又将场面拉开:“一面新妆”句,将柳枝比拟成如美丽的宫女们着上新妆一样,一派春色,迎风飘舞。短短四句,开阖有致。

篇9:杨柳枝词 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篇10:白居易《杨柳枝》试题答案

白居易《杨柳枝》试题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咏柳的古诗,完成后面题。

杨柳枝(唐)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南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柳(宋)寇 准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①家。注①苏小:苏小小,南齐时钱塘第一名伎,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才女佳人。

8.这两首诗描写的柳各有怎样的特点?请分别概括。 (6分)

9.这两首诗的.第三、四句寓含的情感有何不同,请比较赏析。 (5分)

试题答案:

【考点】诗词赏析

8.(6分)。白诗中的杨柳:枝叶繁茂(1分),嫩黄柔软(1分),却生长在阴冷的荒园里,寂寞无主(1分)。寇准诗的杨柳:缥缈轻淡(1分),苍翠柔美(1分),与佳人相随相伴,风流多情(1分)。(意思相同即可)

9.(5分)。白诗写柳开在荒园,没有人欣赏,寓含的是一种孤独寂寞、不被人赏识的痛惜之情(1+2);寇诗写柳开在繁华的钱塘才女佳人的家旁,可以尽情展示其风流姿色,寓含的是一种羡慕、喜悦之情

篇11:白居易 杨柳枝词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杨柳枝词》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柳的风姿可爱,后两句抒发感慨,是一首咏物言志的七绝。

诗中写的是春日的垂柳。最能表现垂柳特色的,是它的枝条,此诗亦即于此着笔。首句写枝条之盛,舞姿之美。“春风千万枝”,是说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一树而千万枝,可见柳之繁茂。次句极写柳枝之秀色夺目,柔嫩多姿。春风和煦,柳枝绽出细叶嫩芽,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金色”、“丝”,比譬形象,写尽早春新柳又嫩又软之娇态。此句上承春风,写的仍是风中情景,风中之柳,才更能显出枝条之软。句中叠用两个“于”字,接连比况,更加突出了“软”和“嫩”,而且使节奏轻快流动,与诗中欣喜赞美之情非常协调。这两句把垂柳之生机横溢,秀色照人,轻盈袅娜,写得极生动。《唐宋诗醇》称此诗“风致翩翩”,确是中肯之论。

这样美好的一株垂柳,照理应当受到人们的赞赏,为人珍爱;但诗人笔锋一转,写的却是它荒凉冷落的处境。诗于第三句才交代垂柳生长之地,有意给人以突兀之感,在诗意转折处加重特写,强调垂柳之不得其地。“西角”为背阳阴寒之地,“荒园”为无人所到之处,生长在这样的场所,垂柳再好,又有谁来一顾呢?只好终日寂寞了。反过来说,那些不如此柳的,因为生得其地,却备受称赞,为人爱惜。诗人对垂柳表达了深深的惋惜。这里的孤寂落寞,同前两句所写的动人风姿,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对比越是鲜明,越是突出了感叹的强烈。

这首咏物诗,抒发了对永丰柳的痛惜之情,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白居易生活的时期,由于朋党斗争激烈,不少有才能的人都受到排挤。诗人自己,也为避朋党倾轧,自请外放,长期远离京城。此诗所写,亦当含有诗人自己的身世感慨在内。

此诗将咏物和寓意熔在一起,不着一丝痕迹。全诗明白晓畅,有如民歌,加以描写生动传神,当时就“遍流京都”。后来苏轼写《洞仙歌》词咏柳,有“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之句,隐括此诗,读来仍然令人有无限低回之感,足见其艺术力量感人至深了。

篇12:《杨柳枝词》白居易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白居易诗鉴赏:

杨柳枝:唐教坊曲名。歌词形式就是七言绝句,此题专用于咏柳。关于这首诗,当时河南尹卢贞有一首和诗,并写了题序说:“永丰坊西南角园中,有垂柳一株,柔条极茂。白尚书曾赋诗,传入乐府,遍流京都。近有诏旨,取两枝植于禁苑。乃知一顾增十倍之价,非虚言也。”永丰坊为唐代东都洛阳坊里名称。

白居易于武宗会昌二年(842 )以刑部尚书致仕后寓居洛阳,直至会昌六年卒;卢贞会昌四年七月为河南尹(治所在洛阳)。白诗写成到传至京都,须一段时间,然后有诏旨下达洛阳,卢贞始作和诗。据此推知,白氏此诗约作于会昌三年至五年之间。移植永丰柳诏下达后,他还写了一首《诏取永丰柳植禁苑感赋》的诗。唐孟《本事诗》说:“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年既高迈,而小蛮方丰艳,因为杨柳之词( 按即咏永丰柳诗)以托意。”并把教坊歌唱此诗及诏取永丰柳误为宣宗朝诗人死后之事。其说不可靠。

此诗前两句写柳的风姿可爱,后两句抒发感慨,是一首咏物言志的七绝。

诗中写的是春日的垂柳。最能表现垂柳特色的,莫过于它的枝条,此诗亦即于此起笔。首句形象枝条之盛,舞姿之美。“春风千万枝”,是说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一树就有千万枝,可见柳之繁茂。次句极写柳枝之秀色夺目,婀娜多姿。春风和煦,柳枝绽出细叶嫩芽,远远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金色”、“ 丝”,比喻形象,写尽早春新柳又嫩又软之娇态。

此句上承春风,写的仍是风中情景,风中之柳,才更能显出枝条之软。句中叠用两个“于”字,接连比况,更加突出了“软”和“嫩”,而且使节奏轻快流动,与诗中欣喜赞美之情非常协调。这两句把垂柳的勃勃生机,秀色照人,轻盈袅娜,写得极生动。《唐宋诗醇》称此诗“风致翩翩”,颇为肯綮。

这样美好的一株垂柳,理应受到人们的欣赏,为人珍爱;但诗人笔锋一转,写的却是它荒凉冷落的处境。诗于第三句才交代垂柳生长之地,有意给人以突兀之感,在诗意转折处加重特写,以强调垂柳之不得其地。“西角”为背阳阴寒之地,“荒园”表明人迹罕至,生长在这样的场所,垂柳再好,又有谁来欣赏呢?只好终日寂寞了。反过来说,那些不如此柳的俗木凡枝,因为生得其地,却倍受称赞,为人爱惜。

诗人对垂柳表达了深深的不平与惋惜。这里的孤寂落寞,同前两句所写的`动人风姿,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对比越是强烈,越是突出了感叹的程度。

这首咏物诗,抒发了对永丰柳的痛惜之情,实际上抒发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白居易生活的时期,由于朋党斗争激烈,不少有才能的人都受到排挤或闲弃。诗人自己,也为避祸全身,自请外放,长期远离京城。此诗所写,亦当含有诗人自己的身世感慨在内。

此诗将咏物和寓意熔于一体,不着一丝痕迹。全诗明白晓畅,有如民歌,加之描写生动传神,当时就“ 遍流京都”。后来苏轼作《洞仙歌》词咏柳,有“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之句,化用此诗,读来仍然令人有无限低回之感,足见其艺术力量感人至深了。

相关专题 二十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