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地带(二题)

莫先森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莫先森”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边缘地带(二题)(共10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篇1:边缘地带(二题)

边缘地带(二题)

泥河 作为一种真实的场景,泥河不仅在自然领域的边缘流动,还充当某些虚幻故事的凭证频频出现于我为数不多的'几篇作文中.这一做法使我长时间内滋生了某种程度上的愧疚.我因此有了区别于常人的忧虑,并不是想极力掩饰自身的忧患,而完全取决于我对泥河的认识.--河流是大地的动脉.念初中时,地理老师这样启发我们.我曾为此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大为困惑.

作 者:根源  作者单位: 刊 名:边疆文学 英文刊名:FRONTIER LITERATURE 年,卷(期): “”(9) 分类号: 关键词: 

篇2:阳光地带阅读题及答案

阳光地带阅读题及答案

①春季的一天中午,我上班回到家。看见母亲正在晒被子,便也想把被子晒一下。

②我把被子抱出来,晒在了晾衣绳的两端,吃过午饭,我便上班去了。

③下班回来,我一进家门,便看见了我的被子。【与中午不同的是,它们已经被晒在了阳光最好的地带,夕阳将雪白的被里镀上一层浅浅的金色。而母亲的被子却寂寞地呆在晾衣绳的两端,房屋的阴影默默地在它们身上画着单调而规财的几何图形。 】

④我走到我的被子面前,用手抚摸了一下,它们是温暖的。

⑤它们当然是温暖的,温暖如母亲的手心。

⑥我又抚摸了一下母亲的被子,它们是清凉的。

⑦它们当然是清凉的`,清凉如母亲的手背。

⑧我的眼睛忽然呈现出往昔的许多情节:家里质地最好的那条床单,方位最佳的那个房间,开得最漂亮的那盆鲜花,做得最好吃的那盘莱,甚至吃饭时图案最精致的那只碗

这些事物如我身处的这段阳光地带一样,都是我的。

⑨我知道,对于母亲来说,这些情节不是偶然。

⑩人生短暂而漫长的征途上,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让你美丽的也许是你的爱人,令你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但是,使你温暖的必定是你的母亲。她用她的手背为你阻挡着她力所能及的所有风霜,也用她的手心为你释放着绵绵不绝的温暖阳光。

16.第③段画线句的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17.第⑤⑦两段都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中温暖和清凉的两层意思,第一层的意思是指_______,第二层的意思是指_______,这两段和下文_______相呼应(标明哪一段哪一句)。

18.第⑧段作者连用5个最的作用是? 答:

19.第⑨段中为什么说这些情节不是偶然? 答:

20.文中多次写到阳光地带,它们有哪几层意思?在全文中起到哪些作用? 答:

21.结合文章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和你的实际生活感受,仿照第⑧段画线句的句式,把省略的内容再补写两句。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l6.为母亲为了给我温暖而牺牲自己、甘愿忍受清凉而深深地感动和幸福。

l7.比喻第一层:被子的温度第二层:温暖指母亲对我的关爱,清凉指母亲为我挡住风霜承受的艰辛第⑩段第②句 l8.突出或强调了母亲对我的爱的伟大和无私

l9.说明这是母亲爱我而特意安排的,突出了母亲对我的爱凝聚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20.①阳光充足的地方;②母爱的温暖。 文章主题的象征。全文的线索

21.示例:家里最舒适的那张床;书房里最宽大的那张书桌;衣橱里美丽的那件衣裳;书桌旁最明亮的那盏台灯

篇3:乡村二题

乡村二题

土炕 一进农家,每个房里占据了最大面积的就是那一盘巨大的土炕,仅从它所占据的面积,就可以看出土炕在庄户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土炕看似简单,盘炕的用料也无非泥土而已,但要盘炕可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好是阳春三月和泥,那时候泥土睡了一个冬天,刚苏醒了,泛了性子.

作 者:郭三省  作者单位: 刊 名:飞天  PKU英文刊名:FEITIAN 年,卷(期): “”(9) 分类号: 关键词: 

篇4:印象二题

吴涛

一    天津女子

登上火车找到自己的车厢和铺位,铺上放着几个包裹,坐着一位三十出头的女子。她不算漂亮,好象略略化过妆,眉尖若蹙,表情冷漠拒人。“这是我的铺位。”我说。“换一下可以吗?”她说。“我是下铺。我坐上铺不方便。”我说,我有腿病。“我也是下铺。”她指一下对铺,“我想坐和火车前进方向一致的铺,不然怕晕车。”  “好吧。”我答应了她。她开始整理床铺,把本来很随便地披在身上的绒线衣挂在衣架上。“车上有没有耗子啊?”她一边整理包裹一边说。“没有。”我从包里拿出一本书,躺在床上,打开床头灯。她拿出两瓶水、一包纸巾放在床头桌上;拿出两本杂志--很流行的那种消遣性杂志,放在桌上一本《读者》,拿了另一本面朝里躺下去读。“如果真有耗子……”我也有些担心,我大约并不比这位女子更胆大,但如果真有耗子我会一往直前的,谁让我的邻居是这样的一位弱女子呢。

一夜无话。火车进入山海关,愈走愈亮了。

“喂!”那女子拿出手机,半卧着,“是小张吗?哦,对,是我。”声音甜润,细腻,热情,像春晓花丛中口含露珠的黄鹂鸟,那个“喂”字音先压后挑,“我”字音转折明晰。我猜她是北京人,却又不像,北京人吐字圆得让人难以接受。“这个月的销售额超出很多了吧?对,对--。我毛算了一下,有六百一十多万 了吧?对,对……”之后又是几个电话,内容大同小异“……那不行,我跟他(她)说;没有关系,我跟他(她)说。”看来她不是弱女子。

“喂!”没多久,她又拨通手机,“是彤彤(音)吧?我听说你又调皮气爷爷了?这不对啊!……妈妈在哈尔滨……”好嘛,一口地道的天津话,语速快了许多,却依然那样动听。接下来是与婆婆对话:“我在车上……快到了,下车再吃吧。……我买了很多哈尔滨的红肠--特产,给二舅送点去……给二舅,对,对……”

她刚刚挂断,手机又响了起来。“喂!”又是先前的黄鹂鸟,“想谁谁就打电话!”似乎有些激动,“……对,说过了……不行。……对,不行,按我说的做。……对,对--”

下午一点二十分,她在天津站下了车,把对天津女子的印象留给了我。

二    宁波乘车

在宁波汽车站等83路公交车去火车站,一辆暗旧的中巴缓缓停下,后门在我面前敞开。无人拥挤,我迅速登车;前门还有几个人依次慢腾腾地上车。车开动了,没有人售票。看看左右的乘客,他们都用异样的目光看我,我汗突然从脊背钻出,将右手握着的一元硬币摊开给一位老者看,“没有人售票吗?”“无人售票车。”老者语调舒缓,几近一字一顿。“我是外地人,”我有些尴尬,“是前门上后门下吗?”老者点点头,微微一笑,“算了吧。”

车上的人一站一站从我身旁下了车,渐渐过道空了出来,我走到前门把那枚刚刚默想留作纪念的硬币投入投币箱。

硬币早已湿淋淋了。

[印象二题]

篇5:悔的边缘阅读题答案

《悔的边缘》原文阅读

从地铁站出来,是人流高峰期,地铁站台仿佛一个巨大的鱼缸,人群就像穿梭洄游的鱼儿。他被后面疾步往前赶的人从侧面撞了一下,他早已习惯社会中人际间的碰撞,本能地一停步,见是一个年轻人,那年轻人的眼光跟他刚一接触,就问他:“三益大厦从哪边走?”他回答:“那应该走东出口……”可是年轻人却马上离开他,又去问站台上报摊上的售卖员。他心想,怎么回事?为什么不相信我的回答,我指点得很正确很清楚呀……他这样的年纪,加上他的教养,以及他性格中的一种执拗,使他在短短的几秒钟里,产生一种感叹,如今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怎么增加那么多戒备?连问路也要再三验证才能确信吗?同时又产生出一种冲动,就是一定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使这位年轻人树立起信任陌生人的信心。于是他小跑着,穿过江鲫般的人流,追上了那个年轻人,呼唤他:“小伙子!”

那年轻人听到他的声音,回头望着他,眼里充满了复杂的表情,他一时难以破译,总的来说,大概是无比惊讶。他就对年轻人说:“小伙子,我带你去三益大厦。最近这边修路,如果没人带路,那可能就绕来绕去找不着了……”年轻人瞪圆眼睛,嘴唇嚅动着,大概是想说不用了不用了。他就又微笑告知:“我就住在这边,顺路就把你带到,跟我走吧。”他引领着那年轻人去上滚梯,那年轻人自觉地站到滚梯右侧。他心想,这就说明小伙子还有点文明习惯,大概是个外地考到北京的大学生吧,去三益大厦,也许是到那里头的公司求职面试,那就更不能因为路不熟而误过约定的时间,自己带他去真是非常应该。

出了地铁站,那年轻人就说:“老先生,我自己去吧。”他笑:“看见了吗?两边全是临时栅栏,谁都得从这儿过呀……”转了两个弯儿,出现岔口,那年轻人说:“谢谢啦,你自便吧……”他的笑容更灿烂:“自便?那你可知道该往哪边?来来来,跟我拐这边……”就这样,终于走出栅栏,人流疏散开,前面已经显露出了三益大厦。年轻人刹住脚,这回不知怎么绷紧脸,挺不高兴的样子,挺生硬地说:“行啦,别跟着我啦,我看见啦。”他本想说:“我回家也得经过三益大厦,我把你送到门口吧。”但望见那年轻人的眼神,他想,啊,如今的年轻人都特别在乎自己的隐私权,也许,人家到三益大厦里办事,希望能够保密呢。于是他就站住不动,指点前面说:“大厦的门朝西,拐往西边的时候,留神那地下车库里开出来的车,虽然规定车子到了出口一定要停下来,看清没有路人才能开出,可是如今就有那财大气粗的人,车子猛地往外冲,上个月就撞倒过一个民工,我正好路过……那开车的还骂那民工不懂城里的规矩……所以,你头回往那走,要特别小心!

年轻人还没到三益大厦就停住了脚步,他猛地扭回头,看那领路的老人还在不在。没影儿了。年轻人的心先一松,接着就越来越紧,仿佛被他自己的手狠狠地捏着,它是在下地铁车厢后,从老人一侧的衣兜里,窃走了老人的钱包,那钱包里究竟有些什么,他还没机会检看。他向老人问路,以及问过老人又去问卖报的,无非都是转移老人的注意力,万没想到的是,这位老人却向他展示出十二分的善意……这世界上还真有善吗?真有信任吗?甚至会相信他这样的一个生命?……一种浓釅的悔意涌上心头,他想马上找到那不见身影的老人,把钱包奉还……他朝三益大厦的反方向快走了几步,却又站住了。他在悔的边缘徘徊……

篇6:悔的边缘阅读题答案

9.通读全文说说文章标题“悔的边缘”具体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5字)(3分)

10.老人当初为什么那么主动热心给小伙子带路,后来又离开了?从中看出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11.结合语境分析比喻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3分)

在第一段中找出与”人群就像穿梭洄游的鱼儿“一句照应的比喻句,并分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2.“年轻人的心先一松,接着就越来越紧,仿佛被他自己的手狠狠地捏着。”请根据上下文想象描绘年轻人当时心里的“松”和“紧”的具体情状。(可描写神态、心理、语言等,4分))

13.阅读以下链接的材料,结合课文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3分)

材料一:佚名《天职》一文中讲述了一个小偷夜里到海尔曼大夫的诊所偷窃,因被氧气罐绊倒摔断了大腿,海尔曼大夫连夜替他做了手术,并帮他彻底治好了病才交给警察,使小偷感激得五体投地,并当场表示了悔改之意。

材料二:报纸上曾登载过这么一件事,一位父亲千辛万苦为儿子筹足了上大学的学费,不慎在途中被跟他们聊得很投契的小伙子偷走了。父亲凭着在聊中对那小伙子的'了解,认定他偷钱是有苦衷的,一连几天到被偷钱的地方用纸与那小伙子沟通,再三表明对小伙子的信任,恳请小伙子把钱还给他解燃眉之急。结果,那小伙子真的把偷去的钱寄回给他,并说明是被他的信任所感动。

篇7:悔的边缘阅读题答案

14.老人的善良关爱使偷了他钱包的年轻人产生了悔意,想还钱包又犹豫不决。10.热心带路是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使年轻人树立起信任陌生人的信心。(2分)后来离开是为了尊重小伙子的隐私。从中看出老人是一个善良、热情、善解人意的人。(意近则可)

15.照应的比喻句是:穿过江鲫般的人流。(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地铁站人多的状况,(2分)为后面交待小伙子窃老人钱包创设了环境(埋下了伏笔)。12.松:年轻人如释重负地长舒了一口气嘀咕道:“终于把他甩掉了。”(2分)紧:这老人真是世上少有的好人,他对我这么好,我却偷了他的钱包,太没人性了。(2分)(答案多元,只要切合文意即可)

16.由文中和材料看到,人是有良知的,天性并不坏,只要用亲善、关爱、信任去打动他们,即使是走上邪路的小偷,也有可能会被感动而幡然醒悟改过。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增加社会的温暖与关爱,使更多误入歧途的人早日感化而重新做人。(3分,答案多元,只要扣紧文意材料,又言之有理则可)

篇8:初二上册二单元同步作文:边缘

人教版初二上册二单元同步作文:边缘

这是一个青青的苹果,躺在飞驰的汽车的门边。

只要轻轻地一碰,它就会跌落到柏油路上,它正处于危险的边缘地带。

我坐在车上,注视着那个苹果。生怕它一下子滚落下去。它的旁边站着胖胖的售票员小伙子。他无所畏惧地站在打开的.车门边上,苹果就在他的脚边。他似乎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他正目不转睛扫视着车外来来往往的人群。

那个苹果的主人就坐在我的身边——一个看上去大约十二三岁的小男孩。他不时瞟向那个掉在地上的苹果,腼腆地。但他并没有去捡那只处在危险中的苹果,也许是车开得太快,也许是他觉得不好意思——这年头,谁会对一个小小的苹果太在意呢?车上的其他人也都没有去捡,当然也包括我。当时我想,苹果的主人都不去捡,我去捡,然后交给主人,这是什么意思?去捡了,放在自家的口袋里,更会招来怎样的眼神?我依然没有动身,心头却有点不安。

“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就连捡起一个苹果这样的举手之劳也不屑或不敢,是什么样的难言的苦衷和无形的障碍让我们少了几份热情,多了几份迟钝?

突然车子“嘎”地一声停了下来,到站了。我提着重重的行李下了车,走到车门边,苹果呢,怎么不见了?我确信我没有把他踢下车去,那是谁踢的呢?或者是谁把它捡起来了呢?我疑惑地下了车,心里极不舒服。

我想起了冯骥才先生的这样一段话:“在世界的喧嚣和纷扰中,我们常常忘掉了自己的心灵。也许,现代社会太多艰难也太多诱惑,太多障碍也太多机遇,太多失落也太多兴奋,我们被拥塞其间,不得喘息;那些功名利禄,荣辱得失,是非利害都是牵动我们的绳子。就这样,终日浑浑噩噩或兴致勃勃地忙碌不停,哪里还会顾及无形的存在于我们身旁的每一个心灵?”

我提着重重的行李,歪歪斜斜地走着,觉得自己正走在边缘地带……

篇9:散文亲情二题

散文亲情二题

母亲的猫和狗 手机里拍过一段录像,录着猫和狗的嘶叫,从有趣变成永远的怀念.那是母亲养大的'猫和狗,整个夏天,它们都会在院子里玩这种把戏:狗拖着猫的腿,在地上转圈,猫被弄疼后,挥爪给狗一个反击,狗很聪明,迅速地放下猫腿,跳到两米开外,伺机下口.猫在无敌意时并不伸出利爪,比如行走时只用掌上的肉垫着地,悄无声息,老鼠往往在毫无察觉中毙命.

作 者:李成生  作者单位:云南日报社 刊 名:边疆文学 英文刊名:FRONTIER LITERATURE 年,卷(期): “”(11) 分类号: 关键词: 

篇10:洞庭湖二题散文

洞庭湖二题散文

【深处的鱼】

鱼的身影,常常不经意地从记忆里飞跃出来。那是一道银光,形态迷蒙,有时与我平行,有时高过我的头顶,更多的时候,游弋在我目光所及的水泽,鱼的灵尾一摆,掠过,又隐入暗处,只有溅起的白质的水珠,凝滞在虚幻的空处。

我们这座城市,在古旧的时候,洞庭大湖的余波,绵延四围。诗仙李白欲乘清流直上的南湖、水上讨生活的人聚集的吉家湖、马蹄声声驿道横穿的枫桥湖,还有无数像小镜子般晃射着明光的池塘。但是我想,如果这些水泽深处里没有那些穿梭跳跃的鱼儿,水还有这般洁净充满活力吗!古城还会这样繁华流动吗!与其说我们是被水环绕,还不如说是与灵性的鱼儿一起活着。一个城市是有自己独特味道的,就像我们自身的体味,是由一种源流的血脉滋养出来的。我们这个城市的味道,就是水波里的鱼儿,散漫出来的一种微醺的清爽的,有点腥有点香的味道。这种味道散布古城,连僻静的青色街巷些小的缝隙,也被浸入。

我还记得一条1973年的鱼。秋天的阳光照着几个小孩子,东井岭下的京广铁路边,一列火车哐当而过,我们对这个庞然大物心存敬畏,停下了行走。在轰隆隆的巨响中,我看到一道金色的光亮,从头顶上飞过,那划出的弧线,是盲目的,也是欢快的,像一只从空中飞窜而来的大雀子。但是那条金色的弧线来不及更优雅的舒展,就变成一块石头般沉沉的坠落下来了。我的惊讶还停留在微张的嘴唇,那道金色的光亮幻化成了一条在路基边跳跃的鲤鱼。鱼儿的身子在泥土上像一块柔软的石片,一忽儿腰际弓起,似古桥的孔洞;一忽儿身姿平展,如清流上铺砌的青石。我迅捷地扑过去,鱼儿的眼睛直直地瞪着,它看见了什么,草丛、碎石、阳光,或者我欣喜的眼睛、我伸张的手。现在我想,鱼儿可能什么也没有看见呢,因为当时它的眼神没有惊恐,而是那种一以贯之的无知的清纯和水浴过的灵动。

其时我们的生活背景,还到处张贴着白纸黑字的幽灵,高音喇叭里飘荡出生硬乏味的乐曲。孩子们惟一的喜好,就是四野里玩水、钓鱼、找露天电影看。在这个水乡泽国里,我们与鱼为伍,和鱼同乐,见过无数的大小的鱼儿。我们在红船厂码头钓过滑溜的鲶鱼、在岳阳楼河坡下的木排上钓过咕咕叫的黄鲴、在北门渡口用细密的网兜捞过光洁的银鱼、在街河口的{边摔过像箭簇乱射的游刁子、还在南湖石板桥下的石缝里钩过桂花、在池塘里偷偷地摸过白鲫鱼。但是从天而降的鱼儿,会飞的鱼儿我们还是头一遭遇到,它让我们看到了鱼儿的另一种情态,在一种不可能到可能的跃动中,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无比的欣喜,感觉以后,也许还有许多不可知的让人高兴的物事在等待着。

这条鱼儿是外贸发运香港的,它最后的归属,本应是灯红酒绿处,在旅途,它可以看得到更多的景物,和内地绝然不同的一个世界;它的生命历程不会老于青石板的江南,还可以和鱼群一起幻想遥远的海洋。但是这条鱼儿在自己从火车的水池里飞身而下,好奇探望外面风景的时候,成了我们一帮孩子的绝版风景。我们在东井岭的山坡边,捡拾了一些树杈,燃起了一堆火焰,看着金色的鲤鱼在火焰上翻滚,鱼儿湿湿的腥味在慢慢地消失,一股浓浓的鱼香,弥漫在那一片青草坡,让我们把那些和大人们参杂在一块无趣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直到黄昏归家的路上,嘴巴还在吞咽着余味。

父亲常年在洞庭湖边奔忙,回家的时候手里总是提着鱼儿。我们家灶头的角落里,悬挂着几串泛着丝丝油渍的刁子鱼。那种刁子鱼肥厚,肉质细嫩,没有菜的时候,随意地就摘下几条,放到饭上一蒸,喷香的,很是下饭。厨房的光线很暗,我留下的印记,只剩下母亲不停忙碌晃动着的身影,还有那几串刁子鱼干瞪着的眼睛,头朝下,尾向上,倒着看着这简陋的不甚明亮的世界。奇妙得很,我有时想自己就是那些刁子鱼,把事物倒着看看,就像是一个人从老到小来活一回,从不知的境地往已知的方向行走。说不定这种仰望,会改变我们许多熟视无睹平庸的恶习,预示一种鲜活而曼妙的生活。

昨日,具体是2008年12月2日,阳球兄笑着说的,要记住这个日子,这是一次难得的小聚。洞庭湖边、渔船、清风、银月、水浪、活鱼、醇酒、清谈,也是一幅洞庭三友图呢。他正在写一个和洞庭大湖有关的长篇,难得闲暇,约我和灵均兄一起来洞庭湖边的渔船上吃鱼。虽然是冬日了,湖边无寒意,落日的云辉还在西边的君山岛上透着弱光,半轮银月已经升上青碧的天空。也许是去吃鱼,有些心灵的暗示,我觉得那半边月牙,两头微微地翘起,真的好像一条翻跳的顽皮的翘白刁子鱼儿,只是一条鱼儿在天上,显得有些孤单。但是这条鱼儿说不定何时厌倦高处的清雅之后,又会艳羡湖里鱼儿的自由之身,还俗之念一闪,从清澄的夜空跃入茫茫的洞庭大湖。

渔船泊在湖边,湖水的浪波不知起于何时何处,连续不息地推拥着船身,有一种梦境般的激情和艰涩。水是鱼儿轻盈而隐秘的世界,是鱼儿自由飞翔的天堂,水和鱼儿的关系是神灵的契合。而在我的眼光里,这水的深处潜伏着令人欣喜而战栗的危机。

阳球兄的.小说写得已入佳境,他的一句话我和灵均兄很有同感,他觉得书写的这些文字,都是我们心地深处的鱼儿,应该想想许多年之后,那些人可以读出一种幽隐的鲜活来,要有一种时间的质感。

锅里的鱼儿,是阳球兄看着渔民从湖里捞起来的,在网兜里攒劲地跳跃。水活、鱼鲜,一杯小酒,灵均兄在渔船的摇晃下,看着我们问,是不是醉成三个影子了啊。我笑而不答,眺望月光下的古城门,隐约看见一个老者,漫步而出,好像是唐时乘一叶孤舟,从巴峡顺流而下的杜诗人,也像是为了一樽穿肠美酒而把洞庭秋月赊去的李诗仙,真是不知今夕何夕。

【洞庭湖消失的帆影】

昔日洞庭湖,沙鸥翔集,白帆点点,那些靠荡浆摇橹,撑篙拉纤,扬帆借风行走江湖的木船,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随着科学技术持续地发展,都已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逐渐消失在洞庭湖的云烟深处,即将走入历史的博物馆。洞庭湖接纳四水,触角延伸湖南74个市县,把全省80%的地域与长江大动脉贯通一体。岳阳依洞庭,靠长江,历史上水运是一项主业,为了留存一些过去岁月的印象,本文粗略的介绍几种已经消失了的木船。

岳州铲子

这是岳阳洞庭湖水运的主力船只,完全是本土的品种。最大的有57吨,最小的也有18吨。这种船大的长达38米,宽约4米;一般长20米左右,宽过2米;船中间竖立两根十几米高的桅杆,帆翼张开近十米,船的后部配置两支大橹,船体显得方正稳健,因其船头形似方铲而得名。57吨的铲子船,解放前在岳阳只有两艘,需要6―7个船工配合操作,是洞庭湖里的巨无霸,能抗击很强的风浪,主要行走长江中游,从湖北荆江至武汉一带。而更多的是18吨的铲子船,其配置一样,只有3―4个船工。船民大多是岳阳土著,东边新墙一带人。

尾巴通杆

这种船也是因形得名。大的长28米,吨位30;小的也有18吨,长约20米,首尾有些尖翘。其船体轻巧,破浪性好,行走速度较快,是尾巴通杆的特点。桅高十米,帆翼相近,大橹两支,大船需4―5个船工,小船3个船工,也是当时洞庭湖的主要船只之一。因其抗风浪性较弱,运载货物常常是去洞庭湖的沿岸和上游的四水,一般不去浪大漩急的长江。

采杆长船

这种船的体位不大,只有7―13吨,与尾巴通杆有相似之处,也是两头尖尖,大的升帆配橹,小吨位的有帆有橹,还配一副浆叶,以便于在浅水行船。形状的区别仅在船舷边行走的走廊,比尾巴通杆的要低,只需2―3个船工操作,因其吨位小,适宜于运输水小水浅地方的物质。

小驳船

5―6吨的小驳船,船头方船尾翘,兼采岳州铲子和采杆长船形状于一体。一叶风帆二支摇橹,只需两个船工,是洞庭湖常见的一种船只。

小摇船

因行船时荡浆摇橹发出的声音,俗称摇叽咕。装载2―4吨,一般为夫妻俩人操纵。形状介乎驳船和小划子之间,首尾相似,亦为常见船只,遇3―4级以上风浪,就要躲避,主要行走于小河汊港。

倒把子

这是从湘潭港引进的一个船种,头尾圆尖,前船身平长,尾部的舵舱像个把子而得名。这种船在岳阳洞庭湖里不多。最大的一条倒把子是岳阳一个马姓老板的,可装载60吨货物。两帆两橹,需船工6―7人。

风网船

这是一种渔民专门用来捕捞的船只。一般10几米长,2米多宽,头与岳州铲子形似,船身方正,两边相绑子划子,挂帆配橹,有的头部还架一张活动的5―6米的扳罾。卞河街风景区里一艘简洁造型的渔船,就是取材于这种风网船。风网船在涨水季节出动,一条船上有4―5个汉子,他们既懂水性又知鱼性,在南洞庭湖和东洞庭湖作业,出去几天,满载而归。上个世纪70年代还可见到这种风网船,船主多为月山一带的渔民。

渡船

以20吨岳州铲子改成,在船的两边,相绑上木划子,分流压浪,稳定性好。一次能渡100人左右,船工4―5人,开通了岳阳―注市,岳阳―乙甲闾口,岳阳―华容,岳阳―茅司铺等四条航线;还有在城北门,渡送过往洞庭湖的旅客。

七板子

岳州铲子的第七代船只,在船体上略有变化。

乌缸子

也是外来船种,从长沙靖港购进。12吨左右,一帆一橹,船体与驳船相似,两人驾船。刚来岳阳港时,因其船体乌黑发亮,被人叫做乌缸子,习惯名称沿袭下来。

救生船

20吨左右,岳阳共有四条,隶属救生局。该种船只长约20米,宽2米,二帆二橹,船头平斜,能抗压风浪,两边还相绑上木子划子,以加强船体的稳定性。其主要担负洞庭湖遇难船只的救险职责,每条船上4―5人。

小划子

无帆无橹,一副木浆;前平尾宽,在大船之间接来送往,货物过档,也渡人,送些生活物质。与现今尚存的木划子略有不同,只是尾部稍宽。

另外,在洞庭湖里还经常可以看到,运载货物来岳阳的宝庆船,祁阳船,湘壳子,川江船,下江船等等外来船只。

当时岳阳洞庭湖沿岸有红船厂,街河口,岳阳楼下,韩家湾,交通门,南岳坡等码头,水运货物进出众多,船只十分繁忙。这些不同的木船和粗犷的船工,来自四面八方。他们除了洞庭湖周边地区,还上逆水到衡阳常德,下顺流到汉口三镇,西顶浪至荆江沙市,把富饶的洞庭湖平原的物产:粮食,牲猪,水产,棉花,菜油,桐油等等,运送出去;把湖区人们所需的生活物质装运回来。他们水深摇橹,水浅撑篙;下水顺流,上水拉纤;有风走风,无风拼力;一生一世历尽艰辛,把命运搏击在波峰浪谷之间。

在上个世纪半叶,繁忙的水上运输,使岳阳的造船业也相当发达。造船厂大多集中在北门,岳阳楼下,月山。造木船很有讲究,材料大多从沅陵,宝庆等地购进,从水上放排下来。“要得子孙船,就得椿梓楠”,这些都是上等的好木料。船体浸入水中的部分一般用枥木,舱面不经常浸水的部分用梓木;而最憋劲的舵杆夹则用枞树做。“鲁班造船先造底”,然后植龙骨,上拉扣钉,装板铺面,封头封尾,再把桐油,石灰,麻绒揉合锤打成捻子,一条一条地清缝,刷桐油浸透木料,刷锈油巴缝起光。造一条20吨左右的船,10来个工匠,大约需要一个月的工期。

岁月已经流逝,洞庭湖里的木船也已消失,但那些美丽的白帆,还留存在文字的墨迹里,还扬起在老船工的记忆里。

相关专题 边缘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