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实施新课程 不适应新课程教师将淘汰

小松倖真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小松倖真”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全国中小学实施新课程 不适应新课程教师将淘汰(共11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全国中小学实施新课程 不适应新课程教师将淘汰

信报讯 (记者 郑超) 从今年至,全国的小学、中学、高中全部实施新课程。据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师范司有关负责人昨天透露,所有教师将进行不低于40学时的新课程岗前培训,未经新课程岗前培训的教师不得教新课程,经培训后不适应新课程的教师将被淘汰。

据了解,我国教师供不应求的'状况已经得到缓解,师资培养从数量的供应转移到质量的提高上,截至今年底,全国共计有200万左右的小学和初中教师接受了新课程培训。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

部师范司有关负责人昨天说,到,义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阶段起始年级学生将全部实施新课程,20全国义务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阶段各年级学生将基本进入新课程,秋季开始,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部将组织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年,全国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将全部实施新课程。

据介绍,新课程将改变应试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模式,更多强调了研究性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方式。

篇2:全国中小学实施新课程 不适应新课程教师将淘汰

全国中小学实施新课程 不适应新课程教师将淘汰

信报讯 (记者 郑超) 从今年至2007年,全国的小学、中学、高中全部实施新课程。据教育部师范司有关负责人昨天透露,所有教师将进行不低于40学时的新课程岗前培训,未经新课程岗前培训的'教师不得教新课程,经培训后不适应新课程的教师将被淘汰。

据了解,我国教师供不应求的状况已经得到缓解,师资培养从数量的供应转移到质量的提高上,截至今年底,全国共计有200万左右的小学和初中教师接受了新课程培训。教育

部师范司有关负责人昨天说,到20,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学生将全部实施新课程,2007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学生将基本进入新课程,20秋季开始,教育部将组织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2007年,全国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将全部实施新课程。

据介绍,新课程将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更多强调了研究性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育方式。

篇3: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总结报告

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总结报告

一、师资队伍的培训是实施新课程的根本

师资队伍的培训,有两个途径:

1.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市教育局教研室在高一级开设“高中物理新大纲新教材培训”课程,共30学时。其主要内容有:

主要学习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包括:教育部颁发的大纲,部领导、专家的讲话;省教育厅领导的讲话,省教育厅的文件,市教育局的文件和材料。

介绍教育部培训计划的内容,教育厅培训计划的内容,以及各地的经验。

组织教师交流实施新教程的体会、听课和观摩。

教师继续教育,着重解决几个问题:

(1)教育观念的转变。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基础教育要适应社会的需求。我们的社会从精英教育向义务教育转变,正在普及高中教育,我们的社会将要进入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传统的教育难以适应这个变化,教师必须建立新的教育理念,才会接受和自觉地投入这场教育的改革中去。

在培训中,我们强调一个全新的教育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介绍学习最优化的几种理念,即:动脑、动手、动口的“三动式”创新学习;全脑学习(即左脑与右脑协调、大脑与小脑协调);全面发展素质的学习;课内与课外学习的结合;校内与校外学习的`结合;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我们着重指出,这些理念是分别站在不同的层面的专家的研究成果,他们分别适应不同对象。我们学习之后可以找到与自己相近的一点来尝试,体验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的关系。

(2)切实执行课程计划。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都有相应的计划,指导各地、各校执行新的课程。我们强调教学计划是行政机构对教育进行宏观控制的手段,各校、各科教师必须坚持执行。我们发现,凡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师,都会理解新的教学计划,忠实执行这个计划。这恰好说明为什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首要问题。

(3)对教师的支持。执行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学校、教师都认为需要取得上级的支持,广州市除了介绍各地的经验,还邀请一些教师介绍他们的成果;分层召开教师座谈会,交流实施新课程的心得;组织教师到二中、七中、十六中参观和听课;要求每个教师都必须开展创意活动与外出交流。

2.教研活动 。由物理教研会高一中心组牵头,制订高一级的教研活动计划,将开展新课程作为中心任务。主要活动包括:学习新课程的心得,教材分析,教学体会,怎样开展研究性学习,座谈交流,小组研究,青年教师与新教师培训,公开课、实验课介绍,研究性学习实施与成果汇报,到外地参观与听课。

教研活动与继续教育从不同的层面为教师理解新课程提供了支持。

通过师资培训,为支持新课程培养了一支骨干队伍。有了这支队伍,我们的教学就会不断取得成绩,不断进步。

二、教学控制是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教学控制,一是教学计划对教学的宏观控制,二是对教学过程的控制。

1.对市教育局的教学计划要坚决执行。在教师培训中,帮助教师的教育理念转变,使他们乐于接受新的教学计划,体现了宏观的控制。

2.有些教师教学的难度会超过教材的难度,不是因为他们对教材把握不好,而是他们担心教学的难度不够,会影响质量。在教师培训活动中,我们指出教材的要求适应多数学生,教学应从多数的学生出发,同时兼顾少数资优生、后进生,要求教师上课前先了解学生,“上课时面对多数、课外兼顾少数”,一定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受益,都得到各自的发展。难度控制不应片面的降低难度,也不应片面的加大难度,而是体现教学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进步,控制难度是一门教学的艺术。

邀请教师交流教学经验,互相取长补短,各校相互交换资料,探索教学控制的变量与学习方法,体现了教学过程的控制。例如:变量包括学生投入的时间;教学的难度;学习兴趣。方法包括自学法;研究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调查法。一些教师说:拿别人成功的经验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可以说是“投入少、收效快”。

三、在教师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理念下的学习。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自己选题,自己制订学习、研究的方案,自己实施研究,自己总结研究的成果。这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研究性学习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选题给予引导、支持、帮助。遇到教师不熟悉的其他学科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研究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教师给予支持、帮助。研究性学习把师生的距离拉近了。在学校的支持下学生自己组织研究性学习汇报会、成果展览会以及走出校门,到校外去交流,参与社会实践。给予学生自己探索、实践的机会。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学生,学习能力都有了提高,例如:十六中、二中的教师认为高一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能力就有明显的提高;今年华附、二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在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中分别获全国金牌和银牌以及多项奖励。面上更多的学校高一级的同学在广东省、广州市的创新活动及创意物理实验活动中获得了表彰。

篇4:起贵州省将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高考改革

起贵州省将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高考改革

从20起,贵州省将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高考改革。届时,我省高考招生试题统一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委托国家权威机构命题,结合秋季学期开始实施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实际,确定高考各科目的考试范围。

在录取方面,高校在录取时,学校将以考生电子档案为主要依据,不再以纸质档案为依据,电子档案包括考生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考生报名信息、体检信息、志愿信息、高考成绩信息、诚信记录等。录取时,高校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取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等级高的考生。同时,我省本科院校也将拓展招生渠道,实行自主招生和招收保送生、免费师范生、免费医学定向生等招生录取办法;高职院校也将实行全省统一考试、单独考试、中职推优等招生录取办法。

作者:王贵山 贵州台 施绍根 来源人民网

篇5: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总结

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总结 -总结

暑期中我有幸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为期十五天的“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在此期间通过计算机视频系统,认真收看了曾琦教授的《学生学习》、刘良华教授的《教师成长》、余文森教授的《课堂教学》三个方面的讲座。虽然培训时间只有短短的十五天,但收获是巨大的,也是自走出大学校门以来,在教师如何成长、工作、学习方面最深刻、最全面的学习。

在收看曾琦教授的《学生学习》讲座后我认识到了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必须是有趣、有效和有用的,是相互促进、三位一体的良性循环过程。它们共同构成了有意义的学习的稳定结构。教学中要注意到低年级的学生更易被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所吸引;初中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不断发展,开始注重方法,追求学习的成效;高年级学生由于理性思维与批判思维的快速发展,开始喜欢向内求索,关注学习的意义与价值,以意义指导学习行为。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我将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力求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不同特点分别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找出正确的归因,使他们在学习上也能体验自豪与满意、对后续学习的期望是“下次我努力学习一定还会取得成功”。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不能抱有幻想,以为:掌握了学习方法后,不需要付出努力就能学好。使学生正确认识到再好的学习方法都不可能取代学习中的“努力”,学习方法可以使我们付出的努力更有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但是世上绝没有一种学习方法可以让我们不付出任何努力就无中生有地产生成效。在教学中从自己教学方法、学生自身成长的规律两方面正确认识学生学习上的错误,让“错误”转化为学生成长的锲机。

听完刘良华教授的《教师成长》讲座却总感觉意犹未尽。耳畔还回响着刘老师哪铿锵有力、充满激情的声音。五天里刘老师给我们讲了教师的课程智慧、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的管理智慧、教师的人格魅力、促进教师成长的行动研究五个方面的内容。在教师的课程智慧学习中我进一步认识到“吃透教材”对于教学的重要性。只有吃透教材才能超越教材,只有超越了教材,教师师才能引导学生快乐的学习。在教师的“教学智慧”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感觉自己受到的震动最大,“当了教师,不必因为那些有一官半职的人在你面前颐指气使而生气,进而也想方设法谋个小官做做。据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兵,但是想做官的教师肯定不是好教师,业务上肯定不会有什么大出息。”人只有大彻大悟才能获得大的成功,取得非凡的成就。我是一名平凡的老师还没有大彻大悟,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向专家们学习,为了使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好老师而努力。在教师的“管理智慧”学习中,回想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直感汗颜,感觉自己的工作和案例中的老师差的真是太远了,笨鸟先飞,我将时刻不停的挥动我的翅膀朝着专家们、明师们指引的方向飞翔。在教师的“人格魅力”的学习中,我重新审视了过去的行为,自己失败的地方太多了,只能用“人无完人”这句话了做慰济。在失败中成长讲鼓励我、提醒我做一名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在“促进教师成长”的行动研究学习中感觉自己的.思想斗争是最激烈的,有研究表明当人均gdp在3000-5000美元之间时社会矛盾是最突出的,是社会的转型期,这样那样的问题是最多的,

总结

既然这样就用“宽容”或“赏识”来面对这些问题,以教授、专家们为榜样致力于新课程教育改革。

余文森教授的《课堂教学》使我进一步认识到用新课程理念教学,要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压力,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体验,使学生从“受逼”学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变得爱读书、爱学习。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可怜的解释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牢记“再也不以本为本”,把教材作为“圣经”解读,而要注重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向经验的回归,十分注意对书本意义的多样化解读。充分认识到教师的角色与新课改以前彻底的改变了。新课程把“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理念摆上了议事日程,促进了这一理念向现实的转化。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通过这次培训本人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了。在今后教学中将积极开展研究,促使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在课堂教学目标上要改变过去重知识轻技能的特点,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充分认识预设和生成是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使两者不在课堂上的产生冲突现象,为此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并准确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即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要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从而既提升知识教学的效率又提升能力培养的效果以克服无效和低效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以下内容与本文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总结相关,可查阅参考:学校企业职工培训总结

大学生“村官”法律培训班总结

下半年基层班组长培训工作总结

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农村物理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总结报告

20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总结

培训工作总结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篇6: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总结

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总结

暑期中我有幸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为期十五天的“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在此期间通过计算机视频系统,认真收看了曾琦教授的《学生学习》、刘良华教授的《教师成长》、余文森教授的《课堂教学》三个方面的讲座。虽然培训时间只有短短的十五天,但收获是巨大的,也是自走出大学校门以来,在教师如何成长、工作、学习方面最深刻、最全面的学习。

在收看曾琦教授的《学生学习》讲座后我认识到了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必须是有趣、有效和有用的,是相互促进、三位一体的良性循环过程。它们共同构成了有意义的学习的稳定结构。教学中要注意到低年级的学生更易被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所吸引;初中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不断发展,开始注重方法,追求学习的成效;高年级学生由于理性思维与批判思维的快速发展,开始喜欢向内求索,关注学习的意义与价值,以意义指导学习行为。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我将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力求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有意义学习的不同特点分别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找出正确的归因,使他们在学习上也能体验自豪与满意、对后续学习的期望是“下次我努力学习一定还会取得成功”。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不能抱有幻想,以为:掌握了学习方法后,不需要付出努力就能学好。使学生正确认识到再好的学习方法都不可能取代学习中的“努力”,学习方法可以使我们付出的努力更有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但是世上绝没有一种学习方法可以让我们不付出任何努力就无中生有地产生成效。在教学中从自己教学方法、学生自身成长的规律两方面正确认识学生学习上的错误,让“错误”转化为学生成长的锲机。

听完刘良华教授的《教师成长》讲座却总感觉意犹未尽。耳畔还回响着刘老师哪铿锵有力、充满激情的声音。五天里刘老师给我们讲了教师的'课程智慧、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的管理智慧、教师的人格魅力、促进教师成长的行动研究五个方面的内容。在教师的课程智慧学习中我进一步认识到“吃透教材”对于教学的重要性。只有吃透教材才能超越教材,只有超越了教材,教师师才能引导学生快乐的学习。在教师的“教学智慧”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感觉自己受到的震动最大,“当了教师,不必因为那些有一官半职的人在你面前颐指气使而生气,进而也想方设法谋个小官做做。据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兵,但是想做官的教师肯定不是好教师,业务上肯定不会有什么大出息。”人只有大彻大悟才能获得大的成功,取得非凡的成就。我是一名平凡的老师还没有大彻大悟,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向专家们学习,为了使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好老师而努力。在教师的“管理智慧”学习中,回想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直感汗颜,感觉自己的工作和案例中的老师差的真是太远了,笨鸟先飞,我将时刻不停的挥动我的翅膀朝着专家们、明师们指引的方向飞翔,

在教师的“人格魅力”的学习中,我重新审视了过去的行为,自己失败的地方太多了,只能用“人无完人”这句话了做慰济。在失败中成长讲鼓励我、提醒我做一名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在“促进教师成长”的行动研究学习中感觉自己的思想斗争是最激烈的,有研究表明当人均gdp在3000-5000美元之间时社会矛盾是最突出的,是社会的转型期,这样那样的问题是最多的。既然这样就用“宽容”或“赏识”来面对这些问题,以教授、专家们为榜样致力于新课程教育改革。

余文森教授的《课堂教学》使我进一步认识到用新课程理念教学,要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压力,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体验,使学生从“受逼”学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变得爱读书、爱学习。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可怜的解释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牢记“再也不以本为本”,把教材作为“圣经”解读,而要注重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向经验的回归,十分注意对书本意义的多样化解读。充分认识到教师的角色与新课改以前彻底的改变了。新课程把“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理念摆上了议事日程,促进了这一理念向现实的转化。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通过这次培训本人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了。在今后教学中将积极开展研究,促使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在课堂教学目标上要改变过去重知识轻技能的特点,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充分认识预设和生成是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使两者不在课堂上的产生冲突现象,为此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并准确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即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要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从而既提升知识教学的效率又提升能力培养的效果以克服无效和低效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篇7:教师素养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

教师素养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

教师素养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

新课程以来,我们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更新。我们的教学思想也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活跃、这样的创新。大家普遍感到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里,有惊喜、有收获、有困惑、有阵痛……这教育究竟是怎么了?

课程不管怎么改,都是人来操作了,教师的整体素养上不来,新课程等于纸上谈兵。回顾我们启动新课程的过程,新的教育理念不知道灌输了多少遍,可是为什么出现“穿新鞋走旧路”或“穿旧鞋走新路”呢?课堂教学还是达不到预想的生态。我们没有理由去责怪教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培训过程来看,虽然抓得紧,开得足,但是由于体制、资金、条件等原因,不能不说走了许多过场。另外一个严重的失误,过于注重了理念的更新,而忽视了影响教师素养的最基本的东西――文化、心理、技能。

在知识日异更新、信息突飞猛进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果教师没有文化内涵,怎么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呢?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有了新的教学方式却没有新的.文化素养。在实际的教学生态中,有多少教师被学生问的张口结舌;有多少教师能解读教材,重新建构教材;有多少教师能跳出教材教教材;有多少教师能创建出自己的课程。不难发现有的语文教师却写不出一篇下水文来,让他出口成章,佳句连绵就更谈不上了,更可甚者口语迟钝,错话连篇,可想这样的教师怎么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来。我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这是个大型的国际合作项目,是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培训中,我发现教师的知识是那么的残缺,有的教师却不能做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还不如一个小学生。他们怎么能完成党赋予他们的教育事业呢?

教师没有文化素养是多方面原因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从上到下重视的不够。我们张口新课程,闭口新课程,好像领导不谈新课程就不能是领导了,老师不谈新课程就不是老师了,新课程再新不会实施又有什么用呢?同样是一节课,有文化内涵的教师,能充分挖掘出教材的价值,并且能多元的引导学生来理解教材,知识联系广,方法点子多,教学的组织游刃有余,你能不说这是教师的文化内涵吗?而有的教师,生硬的套着理论,机械的模仿着,不仅造作, 而且用词干瘪。上课是走程序,说话是背台词。这有什么诗意可言。我曾经听过一位农村教师的课,他们条件很不好,但是,在讲蒙古风情的时候,教师临机一动,用自己圆润的歌喉演唱了一首蒙古族歌曲,并且边唱边舞。课堂教学一下充满了生机。可见,教师的文化素质多么重要。一个教师在讲《世纪宝鼎》一课,就知道让学生读书,找句子,积累词语。对世纪宝鼎的文化内涵一无所知。另一个教师同样也讲《世纪宝鼎》,但没有就教材讲教材,把知识延伸出去了,学生深刻地体会了世纪宝鼎的价值意义,增强了爱国情怀。教师为什么能挖掘教材,延伸教材呢?而且敢于大胆创生课堂,关键教师自己有文化底蕴。对于教材教师自己都理解不好,怎么能引导学生?所以,我们关注新的教学方式的同时,一定也要关注教师的文化底蕴如何?

教师的心理也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一个教师必须做的落落大方,情态自然,举止文雅。一个教师眼里必须有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生态。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以高尚的品质去感化学生,尊重、理解、体贴切忌讽刺挖苦,冷眼相待。有的教师,特别在上公开课的时候,表现的非常紧张,脑子里总是想自己怎么教,却忘记了学生怎么学的,一旦课堂有意外的生成,就表现出急躁或不耐烦。前几天我带一个老师去上课,面对刚入学的学生,他们的课堂常规都不懂,教师组织课堂有难度。可是,如果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无关紧要的,课堂多次出现需要组织教学的问题,可是孩子小,有的就是不听,教师出现了急躁,不仅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学生也不喜欢了。由于过于关注教学内容与进度,以至于忘记了教学的时间。这说明,一个好教师,心理素质也很重要的。心理素质多表现在心智上,每节课都是自我的挑战。只有战胜了自己,才能运筹帷幄。

教学技能也是不可缺少的。我觉得一个教师首先应该具备演员的素质。情感能丰富多变,说话能流利中听。写字能漂亮美观。画画能顺手拈来。提问能切中要害,反应能灵敏机智。可以说,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在展示着教师的技能。我听过多次这样课,教师在演示课件时候,不会操作,一不小心,不是没声,就是没影。既影响情绪,又影响进度。有的教师根本看不见板书,取代的是事先准备好的字条、黑板、课件。课堂教学除了提问和组织教学的语言外,再也找不到精彩的地方。有人说现在教学难教,我看那样的教师比谁都容易了。因为什么都以学生为主体了,教师反而没什么可做的了。教师成了课堂的串客,当然也没有必要展示什么技能了。新课堂,如果新到了如此地步,我看教育也好不哪去了。教学技能应该常抓不懈,严格的要求,这样,才能跟上新课堂的步伐。

我们走进新课程的时候,千万别忘了我们自己是谁。光思想转变了不够,还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文化素质,练达心理素质,狠抓教学技能。

篇8:教师素养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

教师素养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

教师素养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

新课程以来,我们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更新。我们的教学思想也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活跃、这样的创新。大家普遍感到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里,有惊喜、有收获、有困惑、有阵痛……这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究竟是怎么了?

课程不管怎么改,都是人来操作了,教师的整体素养上不来,新课程等于纸上谈兵。回顾我们启动新课程的过程,新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理念不知道灌输了多少遍,可是为什么出现“穿新鞋走旧路”或“穿旧鞋走新路”呢?课堂教学还是达不到预想的生态。我们没有理由去责怪教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培训过程来看,虽然抓得紧,开得足,但是由于体制、资金、条件等原因,不能不说走了许多过场。另外一个严重的失误,过于注重了理念的更新,而忽视了影响教师素养的最基本的东西――文化、心理、技能。

在知识日异更新、信息突飞猛进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果教师没有文化内涵,怎么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呢?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有了新的教学方式却没有新的文化素养。在实际的教学生态中,有多少教师被学生问的张口结舌;有多少教师能解读教材,重新建构教材;有多少教师能跳出教材教教材;有多少教师能创建出自己的课程。不难发现有的语文教师却写不出一篇下水文来,让他出口成章,佳句连绵就更谈不上了,更可甚者口语迟钝,错话连篇,可想这样的教师怎么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来。我参加了英特尔未来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培训,这是个大型的国际合作项目,是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理念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培训中,我发现教师的知识是那么的残缺,有的教师却不能做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还不如一个小学生。他们怎么能完成党赋予他们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事业呢?

教师没有文化素养是多方面原因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从上到下重视的不够。我们张口新课程,闭口新课程,好像领导不谈新课程就不能是领导了,老师不谈新课程就不是老师了,新课程再新不会实施又有什么用呢?同样是一节课,有文化内涵的教师,能充分挖掘出教材的价值,并且能多元的引导学生来理解教材,知识联系广,方法点子多,教学的组织游刃有余,你能不说这是教师的文化内涵吗?而有的教师,生硬的套着理论,机械的模仿着,不仅造作, 而且用词干瘪。上课是走程序,说话是背台词。这有什么诗意可言。我曾经听过一位农村教师的课,他们条件很不好,但是,在讲蒙古风情的时候,教师临机一动,用自己圆润的歌喉演唱了一首蒙古族歌曲,并且边唱边舞。课堂教学一下充满了生机。可见,教师的文化素质多么重要。一个教师在讲《世纪宝鼎》一课,就知道让学生读书,找句子,积累词语。对世纪宝鼎的文化内涵一无所知。另一个教师同样也讲《世纪宝鼎》,但没有就教材讲教材,把知识延伸出去了,学生深刻地体会了世纪宝鼎的价值意义,增强了爱国情怀。教师为什么能挖掘教材,延伸教材呢?而且敢于大胆创生课堂,关键教师自己有文化底蕴。对于教材教师自己都理解不好,怎么能引导学生?所以,我们关注新的教学方式的同时,一定也要关注教师的文化底蕴如何?

教师的心理也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一个教师必须做的落落大方,情态自然,举止文雅。一个教师眼里必须有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生态。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以高尚的品质去感化学生,尊重、理解、体贴切忌讽刺挖苦,冷眼相待。有的教师,特别在上公开课的时候,表现的非常紧张,脑子里总是想自己怎么教,却忘记了学生怎么学的,一旦课堂有意外的生成,就表现出急躁或不耐烦。前几天我带一个老师去上课,面对刚入学的学生,他们的课堂常规都不懂,教师组织课堂有难度。可是,如果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无关紧要的,课堂多次出现需要组织教学的问题,可是孩子小,有的就是不听,教师出现了急躁,不仅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学生也不喜欢了。由于过于关注教学内容与进度,以至于忘记了教学的时间。这说明,一个好教师,心理素质也很重要的。心理素质多表现在心智上,每节课都是自

[1] [2]

篇9: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行为要求

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行为要求

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生活

●提供机会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改传统的秧田式的座位排列为梯形式或马蹄形排列,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空间。

●改革传统的教案书写方式(即以知识的单一传授为主线),尝试设计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方案。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

●在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面对问题的真实想法,而不是成人所期待的.完美的答案。课堂教学不追求最佳化,不追求一步到位,树立长远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目标,而不是将自己的目光锁定在某一个知识点上。

●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有效的课程资源,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相联。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儿童原有经验基础上的。

――作业的设计要丰富多样,不要强迫学生做过多的机械式的训练。倡导学生用多样的方式如绘画、语言、符号、文字等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

――教师应该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中间对学生施以个别辅导。

――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完整地倾听别人的观点,尊重不同的意见,不固执己见。

●任何时候教师的言语都应富有激励和启发。应该努力去发现学生对答中能够给予肯定的东西,并巧妙地维护学生的自尊。

●应为每个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任何时候的评价和小组活动都应给困难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

●注重学科间的相互协作和沟通,发挥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相互促进作用。对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身体和心理素质、学习态度、行为规范进行严格训练,以形成良好的习惯。

●承认并尊重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不搞“填平补齐”,不进行“分数排队”,淡化学生人际间的比较。差异是一种财富,学生表现出来的差异为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以反映学生学习的进步历程。

建立民主平等的班级生活

●与学生共同建立一个信念:这是我们的班级,我们应当竭力使之变成最好的。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设计班级的形象与精神追求,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逐步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体验。

●变革原有的班干部设置,尝试建立班级事务委员会,并引导学生自我选择、自主管理事务,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管理和服务的机会,同时学会从其他同学提供的服务中汲取营养。

[1] [2]

篇10: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激励论文

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激励论文

论文摘要: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中小学教师要肩负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任,就需要在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中获得不断的激励。本文还探讨了新课程下教师激励的有效策略。

论文关键词:课程;管理制度;发展性教师评价;激励;策略

当前,基础教育作为一种国家行为,也意味着国家的权力的延伸,也意味着国家对每一个公民的教育所肩负的责任。教育从国家责任延伸到每一个教师的责任的时候,这中间的转化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仔细一想,似乎我们不能把“国家基础教育实施新课程的责研任”简单地与“每一个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责任”划上等究号。教师作为科层体制中的个体有什么资本和能力来确保新课程的成功实施呢?每一个教师也不过是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和教育评价制度中受到种种约束的个体,大家都要按照学校这个社会组织运行的规则来行事和处理问题。这也就是说,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如果缺乏一种制度环境和激励机制,广大教师就不可能肩负起这一重任。所以,从外部环境而言,需要有一种可以激励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新的课程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来激励广大教师。这个问题其中的一部分就是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激励的问题。笔者认为,要调动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积极性,就要使他们获得激励。

一、规范的管理制度是新课程教师激励的基础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课程的设置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课程板块,例如,综合课程、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等等。面对这些新的课程板块,却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奖惩机制。例如,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当前学校进行自我问题诊断的一个途径,是实现学校特色发展的有效策略。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依靠广大教师,可是对于教师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尝试,这种新的尝试能否获得广泛的认可是教师积极参与的一个重要条件。当校本课程实施后,它能不能获得学生、家长和学校的认可,也关系到教师劳动成果的评价。如果尝试不成功,教师本人的工作业绩会不会受到影响?成功了,学校又会在何种程度上对教师进行奖励?由于究缺乏管理制度的保障机制,许多学校对这些新的课程板块持观望、保守的态度,或者干脆完全照搬其他学校的校本课程,结果校本课程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许多新课程实施较好的学校,往往校长本人就是新课程的第一倡导者。笔者曾经到过一个城镇的初级中学,新课程在他们学校的实施正是在校长的倡导、支持和参与下才获得显著成效的。

新课程之所以新,是因为它强调以全新的理念实施素质教育,以不同的管理模式去实现不同层次、类型的学校的特色发展,所以,也不可能有一种包治百病的万灵的管理制度来实现不同学校在实施新课程的种种问题。学校自身的背景分析是实施新的管理制度和奖惩机制的基础。学校要能够激励自己的教师去发现它独有的社区资源,去开发它,利用它,要能够激励自己的教师通过新课程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因此,在教师管理的规范和制度上更加需要人文的关怀,更加需要来自广大教师的认同,也就是说,它必须与学校所特有的教师文化相兼容,从而使教师在宽松的环境下获得自我内在的动力。

二、教师评价制度是新课程教师激励的保障

公正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是所有具有高质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如果教师得不到公正合理的评价,就无法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就会使他们在制度中产生惰性,滋生得过且过的心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要建立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实践的功能。根据大量的相关研究显示,基于效能核定的评价通常在考核之前对教师产生压力,一旦教师通过了考核,他们就不再感到压力与动力,而且“教学效能核定很难使他们达到优秀的水平”,“帮助他们提高与发展,在大多数情况下比判定他们的工作的等第报告更有意义”。由此,建立一种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是关键。这种评价体系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强调教师自评与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建立这种发展性的教师评价制度,也是使教师获得主动性的关键。

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是:评价与奖惩制度脱钩的原则;全员评价和全面评价的原则;全体参与和共同进步的原则;保密性原则;民主化原则;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信息反馈的原则;导向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可以说,发展性教师评价更加强调获得教师心理上的认同,更加关注教师的未来发展,而不是仅仅奖励和激励少数教师而放弃了大多数;它更加强调教师自我在评价过程中的反思和诊断。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是新课程成功实施的有效机制。

三、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激励的有效策略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广大教师只有获得有效的激励,才能发挥主人翁的责任感,从而实现新课程从文本到生活实践的转化,才能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要实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激励的有效策略主要有:

(一)教师评价模式的多元化

由于以往的教育评价模式常常是单一的,以目标为导向,基本上遵循泰勒(Tyler,R.W.)关于评价的思想和理念。按照泰勒的理解:“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和教学大纲在实际上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回这种目标导向式的评价模式虽然简单而易于操作,但是却是千人一面,常常忽视评价的具体情景、学科特点、学情分析,它过于注重评价的结果与目标的吻合程度,而忽视了教育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非预期效应,也容易忽视教育活动过程本身。泰勒模式的之缺陷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其一,评价目标的合理性何在;其二,评价的背景是否真实;其三,整个教育的过程是否获得尊重和理解。在外部控制的评价机制中,我国中小学教师优质公开课成为“课堂表演秀”这些年常有发生,学生也饱受多次重复“表演”之苦。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采用多元的评价模式才能避免评价走向僵化。

(二)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基于外部控制的教育评价,无法激励大多数教师的主要原因在于,评价的主体单一,当评价只有一种声音的时候,评价结果就成为了无须探讨的结论。这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非常有害的。多元的评价主体对教育的需求、发展的方向、质量的价值判断会存在差异,正是这些差异,有利于我们发现教育和教学中的问题,有利于教师作为专业工作者获取大量的外部和内部的信息,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定量评价精确而易于区分,客观而便于统计;定性评价便于概括和发现问题,形成结论,只有两者结合,才能使教师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更加全面。

(三)重视教师自我的生活体验写作和教育叙事研究

生活体验写作是促成中小学教师进行有效的反思与学习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④生活体验写作将教师在课程环境中的经历、体验(快乐和痛苦)与教师的自我经验进行了整合,让教师在现象的描述中获得“解释”,并始终保持对身边的教育世界的敏感性和亲切感。通过生活体验写作,教师完成了自我问题描述,在寻求解释中得到诊断,找到了自我激励的有效途径。

教育叙事研究使教师获得宛如亲临现场般的情景背景。在课程开发和实施中,教师通过教育叙事将自我个人的实践知识与课程实施环境、学生已有的经验实现整合。在典型性的案例分享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一个永远也无法替代的角色,获得了依靠自身微薄力量所无法获得的实践化知识和经验;在教育叙事研究中,教师个体获得了来自教师群体、学生群体和所有关注教育问题的人的理解和支持;在案例的分享中,教师之间建立起了互助的链接,教师的自我意识、教学智慧、教育视界也获得了更新和拓展。

(四)建构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信息交流平台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实践需要获得理论研究的逻辑支撑,也需要获得来自不同地区学校的实践经验,需要理论与实践的交互作用。只有通过来自实践的碰撞,才能发现问题;只有依靠理论的指导,才能避免肤浅的或者重复的尝试。通过成立各种评价研究组织,建立相关的评价机构,搭建基于文本的、网络等媒介的评价信息交流平台,才能创造出教师自主发展的广阔空间,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篇11: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行为要求

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行为要求

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生活 ●提供机会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改传统的秧田式的座位排列为梯形式或马蹄形排列,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空间。 ●改革传统的教案书写方式(即以知识的单一传授为主线),尝试设计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方案。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 ●在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面对问题的真实想法,而不是成人所期待的完美的答案。课堂教学不追求最佳化,不追求一步到位,树立长远的教育目标,而不是将自己的目光锁定在某一个知识点上。 ●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有效的课程资源,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相联。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儿童原有经验基础上的。 ――作业的设计要丰富多样,不要强迫学生做过多的机械式的训练。倡导学生用多样的方式如绘画、语言、符号、文字等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 ――教师应该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中间对学生施以个别辅导。 ――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完整地倾听别人的观点,尊重不同的意见,不固执己见。 ●任何时候教师的言语都应富有激励和启发。应该努力去发现学生对答中能够给予肯定的.东西,并巧妙地维护学生的自尊。 ●应为每个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任何时候的评价和小组活动都应给困难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 ●注重学科间的相互协作和沟通,发挥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相互促进作用。对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身体和心理素质、学习态度、行为规范进行严格训练,以形成良好的习惯。 ●承认并尊重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不搞“填平补齐”,不进行“分数排队”,淡化学生人际间的比较。差异是一种财富,学生表现出来的差异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以反映学生学习的进步历程。 建立民主平等的班级生活 ●与学生共同建立一个信念:这是我们的班级,我们应当竭力使之变成最好的。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设计班级的形象与精神追求,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逐步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体验。 ●变革原有的班干部设置,尝试建立班级事务委员会,并引导学生自我选择、自主管理事务,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管理和服务的机会,同时学会从其他同学提供的服务中汲取营养。 ●班会要提供一个学生们的想法受到认真对待的场所,让学生通过学会在集体中间表达自我而养成自尊。教师要竭力营造一个道德集体,作为外在的支持,来滋养、巩固学生正在形成的良好品格。 ●尝试建立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基础的各种班级小社团,要尽可能发现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尽力捕捉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或潜在的优势。不追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帮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个性。 ●拓宽学生表现自我的空间,如书面作业、墙壁作品以及课上、课下自我才华的展示、交流。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敢于否定所谓“权威”的定论,敢于奇思妙想。 ●教师应学会欣赏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并及时提供支援。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并耐心地回应。与学生沟通时,表示尊重和关怀,不要忽视有特别需要和需要多些指导的学生。 ●教师应学会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新课程要取得长久成功,必须依赖学校之外的力量:学校与社区共同努力,来满足孩子们的不同需要。通过成立“家长团”,为课堂教学之外寻找适当的资源和榜样。开展“亲子助学计划”,为孩子的发展提供多方支援,逐步形成学校、家庭、社区、学生的教育“共同体”。

相关专题 新课程不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