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要适应学生心理特点

麻球妈妈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麻球妈妈”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物理课堂教学要适应学生心理特点(共20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物理课堂教学要适应学生心理特点

物理课堂教学要适应学生心理特点

物理课堂教学要适应学生心理特点 湖北远安县河口中学 曾凡雷 1月30日

一、好奇。好奇作为学生思维的先导,是中学生思维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培养好奇心,能使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成功的起点,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引发和激励。

二、好问。好问是中学生心理的又一特点,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这知识具有过渡性的特点,他们的认识也随之由经验型向思维型发展。学生好问的积极性应得到鼓励和尊重,教师也要善于设问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

三、好动。中学生获得新知识常要借助具体的实际经验作为支柱,好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设计探索性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动心理,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素养。

四、好胜。好胜是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有利于他们形成平等竞争的品格,课堂上可以把教材中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难题、不易做好的'实验等,有意识让他们争论,以求在争论中明理求知。

五、好玩。玩是中学生的天性,玩也有出息。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对知识的预见和选择,注重知识结构层次的调整,让学生在玩中求知,在玩中创新。

总之,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好玩”的心理特点,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因与动因,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篇2:物理课堂教学要适应学生心理特点

物理课堂教学要适应学生心理特点 湖北远安县河口中学 曾凡雷 1月30日

一、好奇。好奇作为学生思维的先导,是中学生思维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培养好奇心,能使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成功的起点,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引发和激励。

二、好问。好问是中学生心理的又一特点,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这知识具有过渡性的特点,他们的认识也随之由经验型向思维型发展。学生好问的积极性应得到鼓励和尊重,教师也要善于设问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

三、好动。中学生获得新知识常要借助具体的实际经验作为支柱,好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设计探索性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动心理,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素养。

四、好胜。好胜是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有利于他们形成平等竞争的品格,课堂上可以把教材中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难题、不易做好的实验等,有意识让他们争论,以求在争论中明理求知。

五、好玩。玩是中学生的天性,玩也有出息。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对知识的预见和选择,注重知识结构层次的调整,让学生在玩中求知,在玩中创新。

总之,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好玩”的心理特点,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因与动因,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篇3:针对高师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有效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针对高师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有效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摘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既要考虑学生学习心理的共同规律,又要注意到他们学习心理的个性特点,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心理;有效;数学

吉林师范大学分院(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普师、幼师并存的五年制高等专科学校,有初中起点三年制的幼师专业和五年制的学前教育和普师专业,也有高中起点三年制的普师专业。客观地分析,我校学生的文科和艺体科基础不错,但他们入学的数学成绩却参差不齐,多数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薄弱,而动手操作能力却并不差。他们性格活泼开朗、乐观好动。针对实际情况,教育教学方法需要作相应的调整,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既要考虑学生学习心理的共同规律,又要注意到他们学习心理的个性特点,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

由于我校培养的是未来的小学和幼儿教师,应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数学教师不应“教教材”,而应“用教材教”,即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应关注给谁讲、讲什么、怎么讲,精选学生终生学习和个人发展所必备的内容,提高其科学和人文素养,真正实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根据教学需要,应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方法,科学使用并创新应用教材。比如,笔者在给普师班学生讲《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这节课时,根据他们喜欢折纸这一学情,没按书上引入椭圆的定义,而是以折纸游戏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这节课。让学生将课前教师统一发放的圆形纸片拿出来,分组指导学生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①将圆心记作点o,然后在圆内任取一除o以外的定点F,见图1;②在圆周上任取10个点,分别记作B1,B2……B10,将它们与圆心相连,得半径OB,,082,083……OBio;③折叠圆形纸片,使点B.与点F重合,见图2。将折痕与半径OB,的交点记作C.;然后再次折叠圆形纸片,使点B2与点F重合,将折痕与半径OB2的交点记作C:……;依此类推,最后折叠圆形纸片,使点Bio与点F重合,将折痕与半径OBio的交点记作C10。并提出如下问题:用平滑曲线顺次连接点C1,C2……C1O,你有何发现?见图3: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猜想轨迹为椭圆。教师到各个小组巡视,并找小组代表回答:在刚才的折纸游戏中,折痕与对应半径的交点的共同属性, (与两个定点0、F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引导学生归纳出椭圆的定义。同时提出问题:要想用上面那句话作为椭圆的定义,要保证它足够严密、经得起推敲,那么这个常数可以是任意正实数吗?有什么限制条件吗?如何体现点F在定圆0的内部?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经历椭圆概念的生成和完善过程,提高其归纳概括能力,加深对椭圆本质的认识,引导学生更加主动、有兴趣地学,富有探索性地学,并逐渐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引发学习激情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大大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可以使面向学生的画面生动活泼、色彩鲜艳、声情并茂,改变以往课堂上学生只能看黑板、听教师讲的单调模式。同时可以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使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变成具体的可观察的画面、图形,动态地演示一些变化过程,把一些变化过程分阶段进行演示。笔者在给学生讲《大学文科高等数学》中导数的几何意义这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回顾了两个问题:①求导数f’(xo)的步骤有哪几步?②观察函数y=f(x)的图象,平均变化率 在图形中表示什么?(平均变化率表示的是割线斜率)。引导学生思考瞬时变化率

在图中又表示什么呢?以此引入新课。借助两个类比的动画,从圆中割线和切线的变化联系,推广到一般曲线中用割线逼近的方法直观定义切线。通过将曲线一点附近的局部“放大、’放大、再放大”的直观方法,形象而逼真地再现在某点附近的`很小区域内,可以用切线近似代替曲线来研究问题,即“以直代曲”的思想,帮助学生消除误解。当点Pn(x0+△x,f(xo+△x》沿着曲线f(x)逼近点P(xo,fx0))时,即△x-0.割线PPn趋近于确定的位置,这个确定位置上的直线PT称为点P处的切线。引导学生自己得出导数f’(xo)的几何意义:函数f(x)在x=xo处的导数就是曲线在该点处的切线斜率k,即:=f,(x0)。教师应积极探索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适当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求方程的近似解,搜集数据建立函数模型,利用正切线画正切函数图象等信息技术,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激发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本质。

三、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数学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数学的教学应该使教学内容自然、亲切,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水到渠成而不是强加与人。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数学应用和联系实际,以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加强应用意识和数学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创造力。笔者在给学生讲指数函数这节课时,针对音乐班的学情,给学生重点分析了音乐中的指数函数。钢琴是一种用琴槌击弦而振动发声键盘乐器。琴声逐渐由低到高,这是因为琴声的高低与琴弦振动的频率有关,而琴弦振动的频率又与琴弦的长度有关。

设左边第一根弦的长度为1.则第二根弦的长度为l.q,第三根弦的长度为l.q2,……如图,取第一根弦所在直线为y轴,各弦靠近键盘的端点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坐标系,相邻两弦间的距离为长度单位。这时,将弦的另一端点(上部)连成光滑曲线,那么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x,y)都满足函数关系y=lq‘。若令c=logql,则y=l.qX,可化为y=qx*。 (音高每提高八度,频率增大为原来的2倍,而八度音域内包含12个半音(连续的7个白键和5个黑键),所以,第十三个音的频率是第一个音的频率的2倍)。经过适当平移,就可知道光滑曲线是指数函数y=q的图象——指数曲线。

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发现自然界的奥秘。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的理性、严谨及数与形的和谐统一美,展现数学实用价值。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培养函数应用意识,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四、重综合评价,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教师应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学生的发展潜能,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众所周知,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师应正视这种差异,把班内的每一位学生都作为自己关注的对象,尤其关注学困生。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与兴趣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兴趣带动成功,成功激发兴趣。处于发展时期的高师学生,更需要成功的体验,甚至一次成功都能在成长的道路上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寓夸奖于评价中,如肯定A学生解题新颖、B学生推理严密、C学生解题细心、D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等等,关注其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关注其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及时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给予适时恰当的表扬,积极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论见解如何,只要有不同的观点,都应给予鼓励和支持,然后加以适当的指正和引导,使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激发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

总之,有效的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上,给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充分发展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篇4:高二物理学生要怎么提高成绩

一.高二物理学生要怎么提高成绩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然说高中物理较理论,但是物理来自生活,生活中就可以找到物理的影子,比如说超重失重分析过程很复杂是吧,你回想一下做电梯的感觉,失重的时候是怎样的,超重的时候是怎样的,你的体重有怎样的变化,是不是就有点趣味性了。所以说理论的东西我们可以用生活中的现象问题来感受来分析来学习。

每学到一个概念、定理、公式,都要仔仔细细的,反反复复的研究,直到你对这个概念理解的很透彻了才行。你再做这个概念的题目,你会发现是非常简单的事情~!比如说一开始接触加速度这个概念,很抽象是吧,什么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也不一定大,什么速度越来越快,我们就可以说加速度变大了,但是当你明白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的时候,是不是一下子就有点明白了,然后再做做题巩固巩固,那就行啦!

主观原因:

前面也说了,初中物理比较生活化具体化,而且知识点之间没有很大联系,都是一个模块一个模块来的,比如说声学跟光学没半毛钱联系吧,简单说就是比较简单,你上课听一听,课后做做题,没问题,成绩也不会差哪里去,因为很多都是生活常识来着;但是高中物理不一样,比较理论化,你课前没看看书,没预习,上课的时候老师到底在讲什么,你可能就跟不上了,或者就根本听不懂了,一听不懂课后没有补上来,完了,高中物理知识点之间是有比较多联系的,比如说加速度就几乎贯穿了整个高中物理,结果就越来越差,越来越听不懂。

建议:做好学习方法的过渡。

(1)做好课前预习。高中物理的难度相对较大,提前预习可以对课堂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助于心理稳定。故一定要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工作。

(2)课上要认真听讲,主动性思维。高中物理课由于内容较多,逻辑性较强,因此要求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做到主动思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学会知识的对比、归纳和梳理。如自由落体运动和抛体运动都可归结为匀变速运动,服从同样的基本规律;再如T=2πl/g(单摆),T=2πm/k(弹簧振子),T=2πR/g(地面附近的人造卫星)也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归纳和小结,可以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可以找出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4)上课记好笔记,每章进行归纳小结。根据老师的要求,养成记录及整理笔记的习惯,做好知识的落实工作。

二.方法

下课认真巩固

我们在上课听完老师所讲的课之后,我们在课下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复习,把学过的只会巩固一下,其实巩固我们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做题,但是我们不能盲目的去做,我们要精选,这样我们做题才能有效率,才能得到更好的的提高。

选择正确的参考书

对于很多的高二考生来说,选择正确的参考书,也是非常的重要的,我们在选择参考书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要选择不适合自己的,在我们学习物理的每个阶段我们一定要选择不同的参考书,这样对我们提高物理成绩是非常的有帮助!

兴 趣

我们在学习物理的时候,一定要增强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要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有了兴趣我们才有学下去欲望,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在遇到物理知识的时候,才会思考,只有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思考物理问题,我们才会爱上物理,我们的物理成绩才有可能会提高。

想要提高物理成绩,同学们一定要注重实践,不要只说不练,纸上谈兵是毫无意义的,只有科学的学习方法,高效的辅助工具,自己课后的努力付出,投入更多的学习时间,把知识学的更加扎实,才能让自己一步步走向进步。

三.怎么提升

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

学习物理首先必须重视基础,熟记所有要求掌握的公式定理及其可能的变式,并关注其在各类题型中运用的方法,形成一套自己的完整严谨的知识体系,总结出各类题基本的解题套路。

答题审题要重视

审清题意是解题的基础,对于题目中的关键字词要特别注意。“缓慢移动”表示受力平衡,“恒力”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都不变,“距离远大于半径”表示半径可以忽略,“轻轻放上”表示初速度为零,“至多”还是“至少”,“直径”还是“半径”,“大于”还是“小于”……虽然都是很简单的字词,但稍一粗心,不仅可能使解题过程变得特别复杂,而且肯定得不到正确的结果。在平时做练习时,就要加以重视。

调整状态自信答题

有些物理题文字较长,信息量较大,还往往和现代科技的最新研究成果相联系,很容易让人望而生畏。其实看来很深奥的题目,都可以简化为我们熟悉的一个或几个简单的物理模型。比如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在解题中的作用特别大,并且往往能使解题过程简单明了,一定要熟练掌握。

除此以外,绝大多数尖子生还有一条无密可言的“秘诀”,那就是:父母熏陶。他们的父母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不娇惯,使父母用以教育孩子的使命感,在孩子身上得到了延伸。许多尖子生从小就是在父母熏陶下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对学习充满激情,在学习中体验乐趣,在学习中增长见识,在成功中充满自信。

篇5:打造学生喜欢的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打造学生喜欢的物理课堂教学反思

从做教师的第一天就在努力打造学生喜欢的物理课堂,每年都在努力,每年都随着不同的学生群体在做不同的变化。今年面对求实高素质的学生群体,努力打造出适合他们的物理课堂。在最近的问卷调查中有80%的学生喜欢幽默、有趣、生动、活跃、以学生为主的物理课堂。根据这种情况我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1、打造幽默课堂

每年春节联欢晚会,观众最喜欢的节目是相声和小品这种有风趣幽默的艺术类节目。而我们学生也渴望“物理课堂的幽默”,作为教师我们要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要求。让学生在欢乐、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掌握新的物理知识和技能。幽默的课堂教学艺术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有时一句话、一个动作可以使原本沉闷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记得在讲《光的折射》时,告诉学生我们看水中的鱼其实是鱼的虚像,不是鱼的真实位置,我把这种鱼形象的称为“假鱼”(甲鱼),学生哄堂大笑,这部分知识学生印象很深。在讲“高度是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时,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三层楼高的天空中有一片树叶落向你的头上,你会怎样?”接着问:“如果三层楼的高空中有个铅球落向你的头上,你会怎样?”这样的问题肯定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幽默有利于课堂教学,但我们决不能纯粹为了“幽默而幽默”幽默过度会使课堂华而不实,“课堂幽默得有分寸,做的幽默不失本分,欢乐不乏启迪。

2、课堂上让微笑多一点

微笑作为一种面部表情,它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微笑上课,学生不但会感到亲切,而且会觉得轻松,没压力。这样学生就会敢于也乐于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思维才会处于活跃、兴奋状态,才能听得进、记得牢。给学生一个微笑,回报你的将是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

3、课堂上多一份耐心、多一点等待

在课堂上不能急于求成,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学习的时间,不能让学生的学习、讨论流于形式。当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时,特别是他们紧张回答不上来时,我总是给于相应的`等待,不能着急,更不能一脸的不耐烦,反而态度更要和蔼地让他们放松心情,给他们一定的思考的空间。就是实在答不上来也要给于相应的肯定,千万不要急于找下一位同学回答。我们老师不要小看这一点等待时间,它能很好的保护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能使学生从心底感激老师对他的理解和尊重。

只有创建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体价值、独立人格和能力差异,使学生在课堂上自主主动。畅所欲言。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6: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回归学生主体

时代在呼唤创造型人才,作为输送人才的主阵地――学校,就需要与时俱进。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主体能力、回归学生主体地位,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课,其需要达到的语言技能是要靠学生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反复实践才能达到熟练的境界。作为英语教师,就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把学生看成能动的主体,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全员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一、建立协调、和谐、互补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常会遇到这样的局面:课堂上,英语教师精心设计了语言交际的模拟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对话操练,但总有学生羞于开口,特别是叫他们站在教室前面演示对话时,众目睽睽之下,不远处还站着英语教师监督着,他们更显得局促不安,英语说得语无伦次。教师们免不了感叹:这可怎么办才好,让他说,他不说,时间倒是浪费了不少。

的确,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在课堂上,他们努力为学生创造说和练的机会,模拟各种情境,力图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但苦恼的是:学生不参与!其实,课堂情境仅仅靠模拟是不够的,它毕竟是在课堂中,所以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从心理上分析学生的愿望,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起一种协调、和谐、互补的师生关系。

(一)让学生体会到尊重、理解和信任

教师在学生面前是以一种权威的形象出现的,学生对教师心存敬畏,这不免拉开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尤其在课堂上,学生担心回答问题出错,更造成了一种心理紧张。要解开这道锁,还得先从教师做起。首先要给予学生以尊重,对课堂提问答不出的同学说一声:Never mind,而不是让他长久地站着;对回答错的同学说一声:Can you think it over again?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又不会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受挫。其次,要认识到课堂便是情感场,教师面带微笑、亲切和蔼地与学生交流,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间无心理距离。可见,温暖而有鼓励性的教学气氛能够在心理上给学生一种安全感,让学生体会到尊重、理解和信任。

(二)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人施教,面向全体

不可否认,学生之间在能力和智力方面确实存在差异,同样的学习内容,有的学生掌握快一些,有的学生就慢一些;有的善于口头表达,有的善于书面表达;有的善于逻辑思维,有的善于形象思维,如此个体差异较大的学生集中在同一个课堂中学习,倘若教师对所有学生施以千篇 一律的教学,强求他们齐步前进,这是不符合学生的客观需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仔细琢磨学生的个性,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因人施教和面向全体相结合。比如,课堂提问时,简单单一的问题让基础较差的同学回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基础较好的同学回答,力争使全班不同学习层次的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

(三)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他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对学生而言,即要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满足自我实现。在英语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加以鼓励和表扬,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出卷考试时,不是想法让学生考不出,而是让学生感到跳一跳能够得着,多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帮助他们找回自信。

的确,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很微妙的,它有如一棵幼苗,需要师生共同施肥,悉心护理,才会茁壮成长。教师只有成为学生心理上的朋友,才能被学生所接纳,彼此才会沟通,课堂气氛才会融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被唤醒。可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

二、尝试探究性教学,发展学生主体能力

“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就是要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探究性学习与一般的教学方式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这种灵活开放性的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间的双边活动,它要求达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效统一。作为教师,在课前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和重新组织,以便将教材内容转变成学生最易吸收的知识结构;课堂上,教师要进行系统的讲授,力求做到“精讲”,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明,力求体现“导”字。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练习,针对问题,主动地讨论探究,力求做到“多练”,多练这个过程实质是学生参与、内化、运用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学生们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而不刻意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和标准性。这样,“精讲多练”就可以促使师生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共振体”。

(一)质疑导读――教师“精讲”体现“主导”

质疑也即在授课时设置一个个的悬念,它不仅仅是一问一答式的课堂提问,它要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主动探究的欲望,使得授课有顺势而下、层层递解、最后豁然开朗之功效。倘若教师还是停留在照本宣科,是绝不能达到这种效果的。要提出问题,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加工组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出适合于学生的问题,学生在寻求答案过程中就能把教师所讲的内容流畅地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1.导入新课前质疑,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此话同样适用于课堂教学,导入新课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更好地开展探究性教学,用质疑法导入新课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学手段,它可以是问题式的,也可以是图片式的,更可以是Free Talk式的,关键是要能引出当堂课的新授内容,以此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新教材中,每一单元Listening 部分都有相关的问题,同学们可以结合图片,带着问题去听、去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新授时质疑,拓宽思维

学生上课时面对的是一篇篇有具体含义的对话、课文或是听力材料,这些材料就好比一块块宝地,但初读时学生是很难独立找出其中的“宝藏”所在。因而作为教师就需要把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提炼出重点难点,也即“宝藏”所在,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一道道紧扣材料的疑点,在授课过程中逐一展示疑点,层层剖析,直至学生豁然开朗,这是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高潮。例如第八单元,在讲授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How do you think about this proverb: No one knows the value of health until he loses it. 让同学们讨论交流,然后由我点评。这样,教师在质疑过程中精讲,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激发他们思维的灵感。

3.结束新课前质疑,承上启下

结束新课前质疑,它不仅可以巩固反馈当堂课新授的内容,更可以为下堂课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激发同学们预习新课的热情,为下堂课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二)情景交际――学生“多练”,体现“主体”

如果说“精讲”体现教师课堂中的“主导”作用,那么“多练”正是学生“主体”作用的集中体现。“练”是训练性的思维活动过程,只有“多练”,学生才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英语课堂中,“练”的最好形式就是“交际”。美国学生崇尚这样一句话:Tell me,I forget; Show me ,I remember; Involve me, I understand.由此可见,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只能给学生带来疲劳,只有让同学们动起来,浸泡在一定的语境当中,学生们也就能乐在其中了。

A.创设情景,开展英语游戏

游戏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把游戏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引人入胜的练习形式,还能满足学生旺盛的学习欲望。在游戏中,学生可以放松大胆地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

B.创设情景,角色表演

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较差,进入高中,教师大量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更增加了他们的听课难度。笔者认为,开学伊始,要紧抓学生的课文朗读,从领读、齐读到分角色朗读,而且要更多地尝试分角色朗读。这种方法,难度不高,但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们说英语的热情,尽管是分角色表演,但投入的表演他们会更深地领会对话或是课文的旨意。

C.创设情景,自编对话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理解和运用。如果说朗读对话、课文是一种信息输入过程(Input),那么创设情景,组织同学运用已学句型、语言点自编对话就是一个输出过程(Output)。它需要学生把所学信息通过大脑进行加工处理,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编出合情合理的交际对话。

例如,第九单元Speaking部分,根据要求,两人一组编对话,有一组同学编出的对话是这样的:

Shop assistant: Anything I can do for you ?

Customer: Yes ,I’m looking for something for my friend.

Shop assistant: Look at this ,please. This is a very nice watch.Do you like it?

Customer: Oh,yes. But I don’t think it is useful to him. He has got one.

Shop assistant: What do you want, then?

Customer: Have you got any CDs? He likes music.

Shop assistant: I’m afraid I can’t help you at the moment.

Customer: Will you be having any more in?

Shop assistant: Yes,of course. If you leave your telephone number, I’ll get in touch with you .

Customer: Thank you .My number is 237086.

Shop assistant: 237086. Good-bye.

Customer: Good-bye.

综上所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创设良好的探

究氛围,让学生们主动学、乐意学,从而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

参考文献:

1。唐晓杰等 《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广西教育出版社,5月

2.陈尚云等《创造心理学概论》,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3月

3.胡春洞 《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4月

4.唐秀云 “论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三维和谐”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第5期

5.董操等 《新编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年1月

篇7: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回归学生主体

时代在呼唤创造型人才,作为输送人才的主阵地――学校,就需要与时俱进。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主体能力、回归学生主体地位,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课,其需要达到的语言技能是要靠学生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反复实践才能达到熟练的'境界。作为英语教师,就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把学生看成能动的主体,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全员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一、建立协调、和谐、互补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常会遇到这样的局面:课堂上,英语教师精心设计了语言交际的模拟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对话操练,但总有学生羞于开口,特别是叫他们站在教室前面演示对话时,众目睽睽之下,不远处还站着英语教师监督着,他们更显得局促不安,英语说得语无伦次。教师们免不了感叹:这可怎么办才好,让他说,他不说,时间倒是浪费了不少。

的确,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在课堂上,他们努力为学生创造说和练的机会,模拟各种情境,力图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但苦恼的是:学生不参与!其实,课堂情境仅仅靠模拟是不够的,它毕竟是在课堂中,所以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从心理上分析学生的愿望,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建立起一种协调、和谐、互补的师生关系。

(一)让学生体会到尊重、理解和信任

教师在学生面前是以一种权威的形象出现的,学生对教师心存敬畏,这不免拉开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尤其在课堂上,学生担心回答问题出错,更造成了一种心理紧张。要解开这道锁,还得先从教师做起。首先要给予学生以尊重,对课堂提问答不出的同学说一声:Never mind,而不是让他长久地站着;对回答错的同学说一声:Can you think it over again?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又不会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受挫。其次,要认识到课堂便是情感场,教师面带微笑、亲切和蔼地与学生交流,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间无心理距离。可见,温暖而有鼓励

[1] [2] [3] [4] [5]

篇8:精心设计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

精心设计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开端就是新课的导入部分。其负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牵动学生的思绪,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分析,归纳总结,推理判断的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导入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但最成功的导入是建立在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学大纲,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之上的。下面根据几年来初中生物教学的体会,谈几点做法。

一、漫画典故激趣法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生物课的学习乐在其中,这是生物课教学成功的关键之所在。而不同年龄时期的乐趣,产生于不同的感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初一学生刚从小学进入中学,从心理特征来看,多处于少儿时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的、直接的、新鲜的事物最敏感,而对那些抽象的、理性的事物却感到乏味、枯燥,甚至厌倦。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必须利用有利的一面,转化不利的因素,采用巧妙设计,变换形式,激发兴趣。

比如,对于“软体动物”一章中所介绍的河蚌,同学们不太了解,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也感到乏味。为了唤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一典故绘成漫画,展示给学生,由学生讲述这一故事。同学们感到非常新奇,热情高涨,争先恐后。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1.为什么蚌能将鸟的嘴紧紧夹住,它靠什么结构?2.蚌壳长时间关闭会不会憋死,它靠什么呼吸?3.珍珠是怎么形成的?4.蚌壳很硬为什么称之为软体动物?5.软体动物有何主要特征?还有哪些种类?6.软体动物有何经济价值?同学们的兴趣一下被激发出来了,积极看书,认真思考,热烈讨论,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一幅简单的漫画,一个熟悉的典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到了知识。既生动活泼、又富有情趣,乐在其中。再如,讲“生态系统”时运用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主题漫画导入新课,同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设疑置问求解法

生物科学来源于人们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总结、研究和探索。科学的预见,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学习亦如此。正如古人所说:“学贵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究;有究才能知其理。”适当地设置疑问和悬念,学生定会产生急求其解的心情。这种方法适合于不同年龄时期的教学对象。因此,在很多章节开始,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形式多样,发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联想,达到设疑激趣的效果。如在讲“物质代谢”一节时,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不一样,马和牛都吃草,肉味却不同,人不吃很多脂肪也会胖起来。患了肠炎几天就会瘦下去,你知道为什么吗?”教师引而不发,学生疑问重重,求知欲倍增。教师因势利导,当我们学过“物质代谢”的知识后,大家就会明白了,导入课题。

三、实验观察引入法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方法。

初中生物学,主要学习感性的、浅显的、侧重生命现象的基础知识。用观察与实验导入新课,充分利用了直观教学手段,不仅生动具体,把学生对生物现象观察的兴趣引到对生物学理论的学习上来,而且,这种直观的感受与抽象的思维相结合,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形成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比如,在讲“十字花科”植物时,教师安排学生提前栽种白菜花。上课时学生每人手中一朵,教师引导观察花瓣的数量、排列,引出课题。如此,亲自的体验,切身的感受,使学生获得了准确的感性材料,为理性的推断提供了直接的依据,记忆深刻,满足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复习引导过渡法

任何新的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旧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对旧知识的积累就没有新知识的继续学习和再认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思维方式虽以形象思维为主,但由于知识的积累和增加,经过不断地总结、归纳,抽象的逻辑思维逐渐形成,具有了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根据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对一些前后知识联系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抓住新旧知识的交接点,采取复习引导的教学方法有目的地向新知识过渡,不仅使旧知识得到巩固,新知识过渡自然,更重要的是从一上课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比如“新陈代谢一节”,概念性强,知识深,难度大,学生不容易理解。为将这一知识难度化解,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与新陈代谢有关的知识:人的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的功能,然后启发学生思考:这几章内容涉及到生物生存的共同性的生理问题,究竟是什么呢?学生认真思考,综合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人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教师补充:还有能量交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新陈代谢”引出课题。

五、纠误讨论辨析法

生物科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人们对生物学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甚至对一些极其简单的生物学知识,也还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为了使学生明辨是非,获得正确的知识,纠正错误认识,采用传统的误识或不科学的做法作专题讨论来导向课题,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全面掌握科学知识的必要性。比如在讲“鱼纲”一节时,教师首先列出众多被称为鱼的动物,如鲤鱼、鱿鱼、鲍鱼、鳄鱼、鲸鱼、鲨鱼让同学们讨论究竟哪个是鱼,说出道理。同学们发言非常涌跃,说法不一,但都不十分完满。教师不做裁决,而是把问题引到课题上来,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就知道了鱼有哪些主要特征,判断出哪个是鱼。

再如讲“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课时,教师举出生活中大家非常熟悉的例子:当人们经过极其肮脏、气味难闻的地方,总是习惯把鼻子堵上而用口呼吸。同学们讨论一下,这种做法对吗?到底用鼻子呼吸好,还是用口呼吸好?同学们情绪振奋,讨论热烈,各抒己见。教师不做评判,待同学们充分发言后指出:究竟用什么呼吸好,我们的回答必须有科学的依据。我们知道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当我们了解了呼吸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之后,正确的结论自然就会得出。这样的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生非常感兴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能使学生分析、判断、表达等多方面能力得到培养。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因此,导入的设计在知识深度上必须具有可行性,在实施教学目标上要把握方向性,在设计的形式与内容上要增强趣味性,在思维的训练上要具有启发性,在情感意志的培养上要具有引导性,为完成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及思想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篇9: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初中学生学物理的兴趣

深圳市 横岗中学:庞博文

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启蒙阶段,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初中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是短暂的,遇到较为抽象的物理知识时,他们很快就失去学习积极性,甚至放弃学习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成了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我就这个问题作了多方面的探索。

一、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学科。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合适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而且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那么,如何安排实验比较合适呢?

1、用实验导入新课。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自觉地启动思维的闸门。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最高昂,精神最健旺,注意力最集中。如果老师在这时通过实验提出问题,用悬念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必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作为引入实验,最好是结果与学生平时的想法不同的实验。例如,教师在讨论“惯性”这节课时,可这样引入:用一块大石头(约20千克)压住左手(最好用毛巾垫着),用右手举世起一个铁锤(约2千克),然后问学生:“同学们,如果用这个重铁锤直接打到我这左手上,我这只手不断也得残废。现在,我这只手压了一块大石头,已经不堪重负了,如果我再用这个重铁锤往下砸,我这可怜的左手会怎么样呢?”老师演示后,再提及社会上的“硬气功表演”,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造成悬念,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教师讲完了惯性知识后,再来解释所做的实验:铁锤敲击石块时,石块由于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大大减小了对人体的冲击,所以人没事。这样必会大大加深学生对惯性的理解。

2、实验力求趣味新奇。 学生对没见过的实验都感到新奇有趣。例如,在讲授“大气压强”时,马德堡半球实验、“瓶子吞鸡蛋”的实验、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的实验、把塑料饮料瓶内的空气抽出的实验、用冷水使烧瓶中的热水沸腾的实验,都可使学生感兴趣。通过新奇有趣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老师最好能将课本的实验进行改进,增强新鲜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把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这样效果会更好。

二、努力提高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有良好教学艺术的教师容易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教学的艺术效果呢?

1、夸大的对比,富有哲理的幽默语言不但能加深学生的记忆,而且能

[1] [2] [3]

篇10: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初中学生学物理的兴趣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初中学生学物理的兴趣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初中学生学物理的兴趣                        深圳市 横岗中学:庞博文        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启蒙阶段,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初中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是短暂的,遇到较为抽象的物理知识时,他们很快就失去学习积极性,甚至放弃学习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成了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我就这个问题作了多方面的探索。      一、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学科。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合适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而且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那么,如何安排实验比较合适呢?     1、用实验导入新课。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自觉地启动思维的闸门。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最高昂,精神最健旺,注意力最集中。如果老师在这时通过实验提出问题,用悬念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必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作为引入实验,最好是结果与学生平时的想法不同的实验。例如,教师在讨论“惯性”这节课时,可这样引入:用一块大石头(约20千克)压住左手(最好用毛巾垫着),用右手举世起一个铁锤(约2千克),然后问学生:“同学们,如果用这个重铁锤直接打到我这左手上,我这只手不断也得残废。现在,我这只手压了一块大石头,已经不堪重负了,如果我再用这个重铁锤往下砸,我这可怜的左手会怎么样呢?”老师演示后,再提及社会上的“硬气功表演”,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造成悬念,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教师讲完了惯性知识后,再来解释所做的实验:铁锤敲击石块时,石块由于有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大大减小了对人体的冲击,所以人没事。这样必会大大加深学生对惯性的理解。 2、实验力求趣味新奇。 学生对没见过的实验都感到新奇有趣。例如,在讲授“大气压强”时,马德堡半球实验、“瓶子吞鸡蛋”的实验、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的实验、把塑料饮料瓶内的空气抽出的实验、用冷水使烧瓶中的热水沸腾的实验,都可使学生感兴趣。通过新奇有趣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老师最好能将课本的实验进行改进,增强新鲜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把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这样效果会更好。       二、努力提高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有良好教学艺术的教师容易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教学的艺术效果呢?     1、夸大的对比,富有哲理的幽默语言不但能加深学生的记忆,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势能时,可向学生说:“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鸡毛向你头顶上落下时,你将怎样?”学生肯定会说:“这有什么可怕的?”这时再说:“某某同学,你头顶上的电风扇掉下来――会怎么样呢?”先快说,让他紧张。制造了气氛后,再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学生必有深刻印象。在讲势能和相对高度有关时,用“人从课桌上跳下来”和“人从摩天大楼顶层跳下来”进行比较,在讲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用“人座在沙发上”和“人座在一枚钉子上”进行比较,肯定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2、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把快乐带给学生。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给学生带来轻松愉快的心情。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增强他们的理智,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准确的措词、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表情融为一体,可使学生在学到了物理知识的同时,感到有一种美的享受。在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进行叙述时,要做到抑扬顿挫,声音的高低、发音的长短、感情的运用等,都要求教师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3、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介绍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情况,利用民间以及科学家的故事引入,经常讲初中生喜欢听的故事,既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可提高学生追求物理知识的兴趣。例如,在讨论“磁现象”时,指出“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讲秦始皇在建阿房宫时用磁石来防刺客的故事,可使课堂气氛活跃。给学生适时讲授有趣味的故事,是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补偿方式,也是教学艺术的一种运用。 4、平时适当提高作业或考试的评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老师的评价非常重视,得了高分,他们就高兴,得了低分,他们就伤心。老师如果能有意识地提高对他们的评价,他们不仅会增强学习信心,而且会越学越有兴趣。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艺术手段。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每次考物理都是十几分,他会对物理感兴趣吗?     三、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 要与时俱进。 学生从生活中走来,对身边的事情比较熟悉,比较亲切。老师在讲解理论时,用实际事例来说明理论;讲解完理论后,又用理论来解释实际问题,可使学生体会到学物理的实用性,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像柯受良飞越黄河、流星雨、日食、月食、海市蜃楼现象、百货商场中的电动扶梯等,这些活生生的事例和有趣的自然现象,都可以引起初中生的兴趣,是较好的物理素材。在做实验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对物理有亲切感,体会到学物理的实用性,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热情。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很多的高科技问题与中学物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学生都非常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今日已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心学科之一。无论是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现代化,还是信息技术与纳米技术,都离不开物理学的许多基础理论。教师要创造性地发现有关的教学素材,编制这方面的问题。这样可使学生感觉到他们的学习与时代同步,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用深入浅出的生动语言和有趣的实验,把物理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会使课堂能使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深圳市 横岗中学:庞博文                                             邮政编码:518115

篇11:激发学生自由表达能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自由表达能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作 者:仇华华  作者单位:通州市西亭初级中学 刊 名:成才之路 英文刊名:THE ROAD TO SUCCESS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 

篇12: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张精敏

(吉林省敦化市青沟子乡学校)

摘 要:初中物理知识对学生来说,既抽象又不好理解,使学生形成了心理上的沉重负担,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物理;学习兴趣;情境

篇13:浅谈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精心设计导入的情境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是每节课不可或缺的环节。一个充满兴趣的导入环节往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功”一课的教学中,导入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准备两瓶饮料,其中一个事先用开瓶器将盖子起开,然后再盖上,但外表看不出来被起开过。授课过程中,我让一个女同学先到讲台上来,我把事先起开的饮料递给她,说:“请你喝饮料,你试一试能用手把瓶盖起下来吗?”她很惊讶,但还是用手试着转动瓶盖。瓶盖果然被她用手起开了。我说:“你真厉害,用手起瓶盖。”这一下,学生炸锅了,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时我趁热打铁说:“女同学这么厉害,男同学也不该示弱,我这还有一瓶饮料,谁想上来试试。”一男生踊跃的上来了。用手去转另一瓶饮料的瓶盖,显然,这次没有成功。这时,我问:“刚才这两名同学的动作从力学角度讲有什么不同。”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女生的力收到了成效,而男生的力没有效果。我顺势给出了力学中功的概念,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挖掘生活现象,学习有用的物理

能够在生活中挖掘一些生活现象,找到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对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讲解压强知识时,我准备了一块豆腐和一块瓷砖,将瓷砖放在豆腐上,拿锤子用力一敲,坚硬的瓷砖碎了,豆腐却安然无恙。怎么解释这一现象呢?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回答:瓷砖的受力面积小,而豆腐的.受力面积大,导致两者受到的压强不同。这样学生通过生活现象认识了物理知识。

三、根据学情,分层次教学

教学中针对学生理解能力的不同,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磁现象时,让理解能力弱的学生只要掌握磁感线的概念即可,能够根据磁感线方向,小磁针N极指向和磁体的N、S极三者之一确定另外两个方向。对于学习基础好、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则让他们进一步理解磁感线的疏密程度不同表示磁场的强弱不同,在磁体内部磁感线从S极指向N极等知识。

综上所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编辑 鲁翠红

篇14:课堂教学要兼顾学生需要和国家需要

课堂教学要兼顾学生需要和国家需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取向发生改变,为满足对综合人才的需要,教育的目标也随之改变.本文从关注学生心理建设观点为出发点,兼顾学生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培养多角度、全方位观察问题的习惯和独特的观察视角的能力.

作 者:于绍军  作者单位:杭州学军中学,杭州,3100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6) 分类号:G420 关键词:课堂教学   学生需要   国家需要  

篇15:体育课堂教学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论文

关于体育课堂教学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论文

【论文摘要】“学习兴趣、求知欲望”,这就是说,一个学生只有对他所学的内容有兴趣,才能产生学习它的欲望。这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直接动力。实践证明,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他所学习内容、技术动作、体育教师的课堂组织以及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兴趣,他们上课就会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并积极主动地进行练习,课堂教学效果就好。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激发;兴趣

本文作者在农村中学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多年,感触最深的就是农村中学体育设施极度不全、场地小、器材少,以及普遍存在的学校对待体育课程不重视的现状。所以,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一个操场,两个球,三个老师,一把锄头(沙坑)”;“上课一二一,落雨搞自习”。因而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单一乏味,课堂组织素然乏味,从而大大抑制了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作者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课堂教学的内容要被学生喜爱

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当一堂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学生不喜欢时,课堂上常常出现嘀嘀咕咕、交头接耳、吵吵闹闹的现象,学生上课无精打采;而当上课的内容合学生的“胃口”,学生表现就非常积极、精神饱满、跃跃欲试。所以,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既要考虑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的同时,还应考虑学生的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之中去。一般中学生对球类课和对抗游戏课感兴趣,所以教师在每堂课上应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组织严谨,教法多样新颖

组织教法是一堂体育课效果好坏的关键。教法千万不能死板单一,要组织严谨,方法多样,教法新颖。比如。上田径的耐力课时,如果你让学生绕操场跑圈,那学生一听就烦,一听就“腻”,哪还有兴趣上体育课!如果你把教学方法变一变,让学生进行定向越野赛跑,或采用教学比赛的形式,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学生们会表现出蠢蠢欲动、跃跃欲试的样子,自然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的兴趣就会高的多,教学效果会明显提高。

3.教学环境要精心布置

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学场地的布置,教学氛围,对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好坏的作用是很大的。场地布置整洁新颖,跑道线条清楚、富有情趣,教学器材丰富、位置摆放合理,会使学生产生清爽和欢快感,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致、振奋、跃跃欲试的情绪。如在跳远教学中,助跑的跑道、落地的沙坑、起跳的踏跳板清晰平整,对学生的视觉产生兴奋刺激,在跳远的沙坑两边插上各色的小旗子作出明显的标志目标(红旗:优秀黄旗:良好绿旗:及格),就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跳远的兴趣;又如,在跳高教学中,在落地的地方放一床大大的、厚厚的海棉垫子,让学生有安全感,他们就会放心大胆地投入到跳高教学中去,不仅激发了学生练习的`兴趣,而且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因此,精心设计,认真布置好课堂教学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4.教师的形象、气质、语言、态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另一个因素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精神饱满、声音洪亮、口令清晰、示范动作标准,要时时刻刻作为学生的榜样。教师上课应该用形象生动、有感染力、有朝气的语言,切忌上课态度死板,厚此薄彼、行为粗暴,那么课堂气氛就会死气沉沉的象潭死水,不利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就调不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应是组织者、引导着、辅导者,只有让学生去自己体会、摸索,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来激发他们求知的热情。

总之,一堂成功的体育课,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应用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从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发的、热情的、积极的投入到体育课堂中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更好地完成体育课堂任务。

篇16:新课程下教师要适应学生的新追求的论文

新课程下教师要适应学生的新追求的论文

摘要:要求学生不仅专业成绩要好,而且文化成绩也要突出

关键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美术高考热已经持续了多年,考生还在不断增加,仅全国就有美术考生近50万人,而本科录取却不足10万人,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专业成绩要好,而且文化成绩也要突出,要想上一流美术学院更是难上加难,中国美术学院是我国一流的美术学院,凡是学美术的同学都想进这所美术学院。老师也为能送进中国美院学生而感到自豪。

开始对这所院校进行了探索,在中国美院自主招生考生中选派了2名专业成绩好的学生去试试,结果全部名落孙山。有了第一次的失败教训,又选派了5名专业成绩好的学生去考,结果只有潘明明一名同学以超过最低分数线1分取得了专业合格证,其余4人均未合格。专业过线是按照1:4的比例,刚过线要想被录取是很难的。带高考这么多年,一直以“不录取等于零”来要求自己。在又选派了4名专业成绩好的学生去考,结果全部落榜。通过三年的摸索,觉得想要考上中国美术学院并不是件轻松的事。通过反思,寻找问题的所在,并开始为之而奋斗。

一、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是学生考上中国美院基础

通过前几年的美院打拼,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的水平不足,“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05、三次自费到中国美术学院及杭州的一些画室进行参观学习,与中国美院刘小东教授等进行了交流,向他们学习绘画技法与教育教学方法。又去北京到中央美术学院进行学习,参观了中央美术学院附近的画室,与画室老师进行交流。除了到美院学习,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美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以进一步地完善自我。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能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通过这些学习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不断充实、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今后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脚踏实地工作是学生考上中国美院关键

近年来努力将自己这几年的一些教学经验及所学的新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美术辅导中,处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注意发掘美术天赋较高的学生鼓励他们考中国美术学院这所名校。刚开始学生都有畏惧感,更有学生怀疑在本校学能考上中国美术学院吗?的确以前都是在本校打基础,到考前六七个月去杭州找国美老师辅导。去的`同学虽然有一些考上了,但绝大部分是没有考上的,对此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痛的是没考上的学生既没学好专业也丢了文化课,(因为他们六七个月没上文化课)花了大量的钱就不必说了,最后还造成这些学生无学可上悲剧。今年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考进中国美术学院。这也是大部分中学美术教师不愿意做也不敢做的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具体的做法是:

1、科学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取得成功的保证。

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作画非常刻苦、勤奋,但进步很小,甚至长时间停滞不前,这往往就是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有问题。表面上看,他们老老实实,勤勤恳恳,但他们不知道及时总结经验,不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不知道该解决什么问题,也就更谈不上如何解决问题,出现了盲目蛮干主义。

这怎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呢?因此,及时调整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思路,以提高绘画成绩。适应高考要求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临战状态下的考生,更要注意研究和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以避免走弯路,影响学习进步的速度。

2、明确学习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解决好自身所存在的问题。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求他们首先要弄清自己的学习状况,存在哪方面的问题,针对性地去克服与解决。比如:有的同学造型能力好,但明暗调子表现较差;有的色彩感觉好,塑造能力较差;有的表现形象的能力还可以,但构图方面老出问题;还有的同学比例构图解决得不错,但对形象结构理解不到位或体积塑造能力较弱,空间感表现差等等。考前这一段时间,就要针对这些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去解决这些问题;另一方面,要根据自己的理想、爱好和愿望,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院校或系科。不同院校、不同系科专业考试的要求会有所不同,考生就要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与训练。例如:江苏省统考考试内容与中国美术学院的考试内容就不同。由于省统考先考,为了让学生在统考中都能取得好的成绩教学中我侧重省统考内容的教学,把国美的辅导内容放一放。果然在江苏省美术统考中学生92%专业达本科线。统考一结束把学生分成二组,一组继续国美内容的学习,另一组学习普通院校的内容。让学生的目标更加明确并针对所报考院校具体要求,制定学习方法。

3、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是画好画的前提。

由于国美考的是石膏像,学生要在较短的时间里进入角色,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切忌漫不经心、胡思乱想、精力不集中。动笔之前,要有一个充分感受被画对象的过程,包括对象的基本形体比例、明暗层次、气质、环境、个性特点等,把对象的整体感受印记在脑海里,并认真思考需要采用的方法与手段,包括构图、工具、绘画风格等。即“胸有成竹”,意在笔先。好多考生不注意这一阶段,盲目下笔,往往出现改来改去,犹豫不决,手忙脚乱、顾此失彼,最后导致作画失败而影响个人正常水平的发挥。在辅导过程中,始终做到从整体上观察与刻画形象,而使局部服从整体,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能被局部所吸引,死抠某些局部而忘记、忽略和画错整体特征。好多学生不能从整体出发,而是看一点,画一点,并不断变换观察尺度和基准,使画面形象不能形成严谨的基本形。导致画面琐碎、杂乱、孤立。同时作画只能从局部下笔,一笔一笔完成,客观上也容易养成从局部出发看问题的不良习惯。教师须及时引导和提醒学生,要认真、投入、快速,采用跑动或移动观察的方法,把对象鲜活、生动的第一印象和基本特征迅捷地表现出来。观察时力求做到上下左右同时看,画左边,看右边;画上边,看下边。促使学生整体观察、整体思考对象的各种关系,从而摆脱局部观察的不良习惯。成功与否的关键主要取决于画面的最终效果,它是考官评卷判分的主要依据。此时,应该撇开其他各种因素,以画面为中心,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与处理。本阶段要认真研究比例是否准确,透视结构是否合理,动态是否生动,个性特征是否鲜明,是否符合立意要求,还要进行取舍、归纳、概括,哪部分应该加强,哪部分应该减弱,攫取主要的东西,舍弃次要的细节,使其不断生动、准确、完善。这一环节,对临战状态下的考前辅导与训练尤为重要。

付出终有回报,在09年中国美术学院招生考试中鲁汉莉同学以163分的高分获平面设计专业全国第62名、傅佳h同学以155分的高分获染织设计专业全国第62名。2名同学均被中国美术学院录取。又有3名同学考入中国美术学院。打破了以往要考美术学院必须依靠高校教师来培养的传统。

篇17:学生自主学习是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主旋律

学生自主学习是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主旋律

学生自主学习是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主旋律

文/顾亚明

摘 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学生个人成长的要求,更是各个国家在这个知识爆炸、竞争激烈的复杂社会中大力培养人才的迫切需求,意义深远,是当前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彻底更新传统教学观念,树立“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全新教学理念。多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发挥实验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创设情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关键词:全新教学理念;发挥实验功能;创设情境;设置疑问;学法指导

一、彻底更新传统教学观念,树立“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全新教学理念

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主观努力去获取新知识和增强自己学习能力的一种过程,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初中阶段物理学科的“自主学习”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物理学科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捷径,最终达到创新,并能提出新的问题的目的。所以教师应在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变教学为导学,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知识传授、忽略能力培养;只注重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做法,确立一种全新的“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学习主人”的教学理念。

二、多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发挥实验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

知识的掌握从感性直观现象中最容易获取,特别是直观现象能直接刺激学生的神经,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痕,从而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实验中产生的现象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能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探索欲望。适时准确地把握“以实验为基础”这一基本特点,做好各种实验,以生动、新奇、鲜明的实验现象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思维、科学态度等都能产生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改进一些实验常规教法,改编某些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把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索物理中的奥秘,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个性探究的精神。

三、创设情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1.创设动手情境,让学生动中学习

例如,我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知识点时,我让学生用一张纸发出声音,比一比,看谁的方法多。我观察到,话一落下,学生立即行动,互相比赛,找窍门,热情很高。性格开朗活泼的学生,不用教师指名,张开嘴巴就一连串的回答起来,性格内向一点的学生,也高高举起了手。学生自觉、主动地提出了问题。整个课堂一下子就掀起了一个小高潮,课堂气氛活跃,此时你会体会到,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这样的情境为下面的教学作了铺垫。

2.创设情感情境,以情触学

例如,我在讲“惯性”这个知识点时,是这样开关头的:在一辆拥挤的公交车上,公交车司机突然刹车,一位帅气的青年与其面对的美女撞个满怀。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一下子使那位美女,晴转多云,“你看你这德性……”公交车内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只见小伙子,几乎不假思索地打破了尴尬的局面说:“美女,真是不好意思,这不是德性而是惯性,天赐良机,我感到荣兴,若美女还不解气的话,就再请司机快速启动车子,让“缘分”再回报我一下,咱俩扯平,咋样!”这样的对白使美女多云转晴……这样,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正是抓时机设置问题的时候,问:“同学们,你们说这是德性还是惯性?为什么要快速启动车子,若真的启动,她能‘回报’他吗?”这样一来,学生急切想弄清楚怎么回事,激起了自主学习的欲望。

3.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感化中学习

例如,我在教学“质量是什么”时,我是这样引入的:“丈夫买了几斤廉价藕,满以为可以对妻子炫耀了。不料妻子却破口大骂:笨蛋!为何不买别的菜,这藕一斤少说也有半斤窟窿啊!还说便宜?”我立即设置问题:“同学们,那位妻子骂得对吗?想知道缘由吗?”这就为理解质量作了很好的铺垫。再如,教学“用电安全”时,我用了这样的引子:医生问骨折的人是怎么受伤的,他说:“我觉得鞋里有石子,便扶着电线杆抖鞋,有个傻瓜经过以为我触电了,便抄起一个木棍用力打。”总之,生动的故事情节,能让学生思维动起来、想起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就达到了授课者的目的。

4.采用多媒体手段,创设视觉情境,构建活动场景,让思维活跃起来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丰富教学活动的形式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优化组合多种媒体,不但能够展示活动内容的某些细节和动态变化过程,激发学生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而且可以节省活动的时间和拓展活动的空间。

总之,“自主学习”相对于传统接受学习而言,把学生消极、被动地学习改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作者单位 江苏省涟水县红日中学)

篇18: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论文

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论文

21世纪的小学生,不仅需要快速地获取信息,而且还要能够及时把知识转化成自身的能量——形成能力,这也是教育的最理想目的。因为只有能力才能使一个人终身受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能力一经形成将伴随孩子终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小学数学中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往往被教师以结论的形式送给学生,学生也就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这些规律,无可非议。但随着新课标、新课型、新标准的不断深化,教学中缺乏过程、少于思考的知识愈发没有生命力。于是我便把传承与创新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发现问题——验证知识——完善规律——概括总结等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中作为每一堂课的主线,为求知识与能力相得益彰。

小学数学教程具有抽象性、应用广泛、系统逻辑性强、图文并茂、知识体系完整等特点,所以对于培养他们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迁移联想、归纳总结等多方面能力都行之有效,尤其对课堂教学这一环节的实施过程尤为显著。

一、创设情境,感知概括内容

每节课大部分教师都是通过准备题的过渡而切入新课的。而准备这一环节又往往令教师及学生忽视,有的只是把它作为简单的练习来处理。实际上准备题既能对学过的旧知识点加以巩固加深;又能够为新授课扫清道路,缓冲难点;还可以预设伏笔,使教学生动有趣。所以如果不好好地利用它来培养学生的概括水平,太可惜了。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在这一环节上学生充分感知编者意图,为形成能力做好准备。例如:《小数的认识》一课中,准备题中出现4种商品的价格。编者为什么会这样设置呢?这样安排的好处在哪儿呢?不这样设置可以吗?教师只有在设计这块教学时,有意识地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充分感知小数与整数的区别。学生也就顺理成章地读 、看懂、领悟到小数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小数的意义做好准备,同时形成一个大体的知识框架。

二、观察比较,培养概括能力

由于编排的特点,很多知识都是通过一些具体实例、直观教具,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总结,再概括出一些数量关系或规律特征、图形特点。教师通过罗列数据、等式、表格等,当然其中也可以是准备题中已经涉及的,只不过需要用对比、着重指出等手段,通过自己的语言初步形成概括。即使说不到位,也得让学生感受跳一跳就可能摘到桃子的滋味。切忌包办代替,把现成的规律、性质直接说给学生。如果长此以往,对学生的能力、智力将大受影响。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这一课,我通过准备题的快速口答,然后再有目的地排列组合,板演结果:

5×(2+8)=5×2+5×8

3×(7+3)=3×7+3×3

(6+8)×10=6×10+8×10

简单的几组等式,使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得出结论:等号左边都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号右边都是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最后还要把相乘的积相加。通过学习这样的处理,不仅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了,同时为教师也提供了大量的活动空间,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有声有色。让学生从数学学习过程中体会有价值的数学比告诉他们数学有价值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样在教学9加几的加法时,可以通过例题的计算概括出“凑10法”;又如看了很多的长方形物体,再让孩子们总结长方形的特征;像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等这些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处理,让学生自己概括总结。

三、自学课本,形成概括能力

一提起自学,很多教师就采用放任自流的形式,因对自学的意义没有深刻认识,所以自学大多会流于形式,而无法让学生真正的自学,更不用说让他们通过自学获取知识了。只有教师善于利用自学优势,通过自学的方式让学生想学,而且有信心把这个知识学会,他才能学得进去。所以课堂教学中的自学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检验学生能力的'重要法码。通过自学,用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学收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相互交流,互相倾吐,教师不仅要听学生的结果是什么,还要让学生自己讲出结论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得到的。长此以往,“目标自学”的念头无形中会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善于发现问题才能尽力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形成概括水平

让学生将一节课的内容用几句话简单概括,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自我评价,找出差距,形成竞争机制。同学们你争我赶,争取最大限度地获取学习知识的热情,也可以激励授课的教师,达到师生共勉。这样一来,既可以重温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还可以形成学习高潮,提高学生概括水平。

小学教学中每一个数学名词或概念都很抽象,都需要通过一些实例来概括出来,但深浅不同的数学概念往往是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产物。低年级学生只适合概括一些具体的量。比如:3块糖,3个苹果,从而总结出3这个数。但从具体的数过渡到一些抽象名词,形成规律的东西则需要在中年级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成熟,一旦进入高年级学生就应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了。概括能力一经形成,就将具有一定水平。由此概括水平与孩子的认知规律也息息相关,于是我把这种认知水平划分三个阶段:一是模仿概括阶段(低年级);二是半具体概括阶段(中年级);三是抽象概括,形成能力阶段(高年级)。

概括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有意识的培养相结合。特别是低年级教师还要处处培养学生概括能力,而且让学生知道,要使自己聪明起来,必须随时学会概括,注重随时概括。

篇19: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语),“创新“已成为现时代最具号召力的字眼,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仅是一个民族、社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前提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青少年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学又是其它课程学习的基础,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创新的含义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了解创新的含义。那么什么事创新呢?创新一般是指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及其成果具有或者不同于前人的,或者超越自我的独特的有实质性的进步。从个人活动与成果的角度考察,个人从事的活动或取得的成果只要相对于自己的过去来说是新颖的、独特的、具有进步或者突破性的,即使不具有原创意义,我们都应当积极肯定其中的创新成分和价值,即“不以善小而不为之”。一个人的成长恰恰是这样的“小善”积累而成,从小处、局部创新的积累方能孕育出创新的原创性意义。从这种意义上讲,每个人都有可能取得创新。

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唤起学生自信

传统教学迫于应试的压力,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往往比较淡漠和僵化,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心理,产生对老师的不信任感,有话不敢说,想做又不敢做,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极为不利。实践证明,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决策意识,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乐于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包容学生的错误与失败,让学生大胆质疑,自信地想、勇敢地说、大胆地做。那么教师怎样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呢?教师要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在学生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时他们才会投入、才会自信。例如:在《精彩极了和槽糕透了》这一课的教学中,同学们就有了不同的想法和意见,有的同学们认为妈妈的做法好,多给孩子一些鼓励,会帮助他树立自信心;有的同学认为爸爸的做法好,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就应该严格,实事求是,这样孩子才会进步,双方各抒己见,那我因势利导,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后来,我干脆利用一节自读课让他们开了一节辩论课,同学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所以为了说服对方都作了充分的准备,辩论会也进行的很热烈,由此可见,老师的信任,积极肯定的态度,活跃的气氛,会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另外,教师要放手让学生们进行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例如:在执教《冀中的地道战》一课时,我设计这样的一个环节;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画出你心中的地道结构图。学生一下子高兴极了,纷纷动手画起来,几分钟后,他们跃跃欲试,老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画以“设计师”的身份给同学们讲解,学生先是一阵吃惊,后来觉得新鲜都抢着举手,于是班上涌现出了“陈设计师”、“李设计师”……甚至连平时不敢举手的同学也自豪地说自己是未来的设计师,虽然学生的绘画水平不高,比例结构不恰当,但听到他们有条有理地讲解,绘声绘色地介绍,相信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认识到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能力,唤起了他们的自信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提供以下问题: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懂?让学生充分述说自己读文的感受,有多少说多少。教师则要大力表扬、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个个跃跃欲试,让他们自信地发表意见。

2、转变观念,重塑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服从的地位,自主探究、创新意识被严重束缚,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持续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诱导者和辅导者。角色角色的改变,要求角色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首先要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地对待课程改革;其次要更新观念,要准确理解新课程理念,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再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广泛涉猎以求“博”,学习业务以求“专”,加强教研以求“精”,科研开路以求“新”。还要向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首先应当准确定位,从讲台走向学生,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身上。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尊重独特见解,启发学生异众

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实质是对文章的一个“再创造”过程。不同生活经历、个性特征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答案,允许学生个性张扬,让学生充分思考,各抒己见,进行创新。《司马光》中的司马光之所以能在紧要关头用“砸缸”的办法救出落水儿童;《田忌赛马》中的孙膑之所以能帮田忌在弱势中反败为胜,正是由于他们的思维有异于普通人,即异众,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为此,教师一定要抓住求异点,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求异中创新。如:在学习《龟兔赛跑》这一课时,读完课文,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想法?”同学们的回答可以说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有的同学说:“乌龟怎么能跟白兔去赛跑呢,这样比赛时不公平的。”有的说:“白兔怎么会睡得那么死呢,半路上怎么睡得着呢,等他醒来时乌龟已经爬到了,这不大可能呀!”有的说:“我想乌龟准是事先已经知道白兔半路上要睡一觉的,要不,他再傻一不会去跟白兔比赛跑步呀!”还有的说:“说不定,乌龟先跟白兔商量好了,白兔是假装睡觉,有意输给它的。”等等,同学们说了很多很奇特很有创意的想法,我认为他们能提出这样的看法,都是符合他们这个年龄的思维水平的,也是他们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后的答案,我都给予肯定,尊重他们的独特见解。

4、发挥榜样作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

现在许多小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愿意付出努力,但兴趣受到客观原因﹙困难、挫折﹚的阻挠时,就半途而废了,这种没有持恒心,没有坚强意志的学生是不会攀登科学辉煌顶点的。创新人才之所以会取得杰出成就,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顽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老师要依据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给学生树立典型,培养他们的这种品质。例如:在总结《数星星的孩子》一课时,我问:“假如小时候的张衡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他会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发明地动仪吗?”同学们都各抒己见,于是老师总结:“同学们,愿意以张衡为榜样吗?”﹙生:愿意﹚

⑴、用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化为我们学习的动力。比如学习绘画、舞蹈、书法等,说不定未来的绘画家、舞蹈家、书法家等等就在我们班上呢!

⑵、张衡始终坚持自己的意见,才会让他在未来的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证明,最终取得杰出成就。那么,同学们在课上就要做到不轻易动摇自己的意见,坚持己见。由此可见,老师要善于抓住课本中典型榜样,找到“结合点”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持恒心,树立他们远大理想。课文中的榜样有很多:爱迪生、居里夫人、李时珍等等,这就需要老师善于把握,及时渗透。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是无所不在的。教师要做有心人,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组织学生进行读、写、听、说等实践活动中,使语文学科成为培养儿童创新能力的一片沃土,让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智慧种子早日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语文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20: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

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论文

面对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每个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下面以物理教学为例浅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几个认识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教师教平行班的学生,使用同一本教材,教学效果有差异;不同的教师讲同一内容的课,听后的感觉和效果也会不同,究其原因,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一个及其重要的内因。那么究竟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理想和目标是学生前进的动力源泉

一个学生一旦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就必然会坚定而自觉地去追求并努力去实现。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物理发展史,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把对祖国的满腔热情倾注于发奋学习上来。教育学生,只有在中学打好基础,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在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施展个人才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更需要教师的为人师表、无私的敬业奉献精神和情感去激励、熏陶、教育学生,激励尖子生勇攀科学高峰,鼓励其他学生奋起直追。

2.发挥主体作用的主动性源于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应用性很强。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基本的物理知识、基本素质,还要教给他们学习、研究物理的方法,为造就物理学专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教师从一开始要进行学习目标的教育,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中去感受,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使思维更敏捷,更严密,具有创新性。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感悟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愉快的`学习当中。

3.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观念

上进心需要信心作支持,学生的上进心、行为习惯、智力和能力等都因人而异,在呼唤公平教育的今天,教师要一视同仁,对全体学生充满真挚的爱,要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热情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身体状况及家庭情况等,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怀,激励强化全体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渴望成功的信念,使教育的人文性得以体现。这样,学生被老师尊重、关爱所感动,自然拉近了师生距离,和谐了师生情感。

二、在物理教学中渗透主体教育理念的几点体会

1.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叶圣陶先生告诫我们:“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学要达到“不教”之目的,就应在教学全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究,自己去推论;给他们尽量讲得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尽量多些”。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导思路、导难点。物理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正确理解。在教学中还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教学过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创设师与生、生与生有效互动的情景。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2.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目前从听课中发现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课堂上教师讲得太多,总是担心漏讲或少讲。教师讲得很辛苦,但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太小,很难获取较大的学习效益。要实现主体教育思想就必须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这就需要教师在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把备课重点放在挖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切入点上。切入点的选择是灵活的,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要放得开。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教师不要包办代替,构建学生主动参与、共同探究、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教学情境。

如习题评讲课,多数教师习惯从头到尾讲答案。初三习题量大,一节课教师要讲很多题,又结合知识的迁移、归类,教师讲得紧张匆忙,但多数学生跟不上。有的学生来不及认真思考,教师已说出了答案。这种教师包办代替的传统方式必须改变。课后作业必须让学生自己去做;综合练习题留给学生完成的时间要保证。评讲前公布出答案,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在获取反馈信息后,精心设计复习题评价的程序,可以针对性选择,让学生自己评讲为什么对、为什么错,从学生角度讲出来的思路更富有启发性;教师要精讲、讲准、讲到点子上。有些题可以让同桌学生互相评判;有些题可以不公布答案,让学生去讨论、去争论;有些计算题可以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几种解法都写出,让学生去分辨,激励全体学生主动探究。

3.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

学生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成长的,教师作为学生活动中重要的、特殊的一员,一举一动对学生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尊重知识、不断学习,做到有效获取、利用和传递信息,以自我示范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为达成教学目标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