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数的加减法数学日记

北街无颜族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北街无颜族”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小数的加减法数学日记(共8篇),欢迎阅读分享。

篇1:小数的加减法数学日记

最近,小数点很心烦,觉得自己在数学王国里得不到重视,很没有地位。这天,他心想:总把我放在几个数中间,真烦,我要出国远游!

他不曾想到,他这一走,数学王国可乱了套。比如,小学生做比大小的题时,原来是762.8,现在变成了7628,简直没法做题了!真是乱了套!听到了这个消息,数学王国的国王赶紧命令,“快把小数点找回来,否则,数学王国就要灭亡了!”

小数点继续失踪中,人们的生活也乱作一团。小数点跑到商店里,轻而易举地把贵的东西变便宜了。一瓶红酒,本来标价是127元,可顽皮的小数点跑到了百位“1”的后面,顾客们都以为一瓶红酒是1.27元,于是,纷纷抢购。商店的总经理发现原来是小数点在捣乱,于是赶紧拨打电话及时通知了数学国王,不久,数学国王派人把小数点抓走了,把他带回数学王国,好好管治。从此,数学王国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

篇2:关于小数的加减法数学日记

今天早上,我起床刷牙时看到了杯子是圆的,之后我去洗脸时发现脸盆也是圆的,中午吃饭时我发现碗也是圆的。我这时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这些器皿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都是圆的?之后我又观察了许多器皿,我发现器皿几乎全都是圆的!这使我想到难道是我看花眼了?我开始怀疑自己,于是我擦了一下眼皮又重看了一遍,没有看错,是真的。

之后我又研究下去,我知道了原来在生活中如果人们用其他形状的器皿就不容易重叠和盛东西,因为这样不方便,可是使用圆形的器皿就能克服这样的弱点。

发现这个特点我非常高兴,有一句话说得好:“不怀疑不能见真理。”这件事情给我一个体会,今后我一定要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还要深入地研究下去。

关于小数的加减法数学日记

篇3:《小数加减法》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生自主探索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法。

2、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

3、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涌动长大后也要为国争光的豪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整数的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让我们用一道习题回顾一下。

(呈现多媒体,学生自主完成习题并总结计算算理)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棒,那么今天我们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例题讲解

师:周末的时候小丽和小林去新华书店买书,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问题,那么咱们帮帮他们怎么样?

(1)小丽买了下面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

生:好的

(展示小丽遇到的问题(1),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师:根据咱们总结的整数加减法的算理,想一想这个式子怎么计算呢?

(让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小组讨论,并列出竖式)

师:你们发现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1:注意数位对齐

生2:注意小数点要对齐

生3:……

老师小结:小数点要对齐,得数的小数点也要对齐。

师:小丽啊还有一个问题让我们看一看(展示问题(2))

(让学生自主解决,并再回忆需要注意什么?)

完成后学生给予总结,完成小数加减法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三)习题巩固

课本72页做一做

课后小结

学生谈一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给出总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课后习题

一、计算。

1.5-0.5= 1-0.9= 2.3+0.6= 0.9+0.8=

1.9-0.8= 3.5- 2.4= 0.36+0.65= 0.96-0.32=

二、竖式计算。

20.87-3.65= 3.25+1.73=

18.77+3.14= 23.5-2.8=

三、解决问题。

1、小红买文具,买钢笔用去6.7元,买文具盒用去9.8元,一共用去多少钱?

2、爸爸用两条长度分别是1.27米、1.35米的绳子接起来捆扎报纸。接口处忽略不计,接好后的绳子有多长?

板书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篇4:《小数加减法》数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法则,会正确进行小数部分位数相同的加减法计算。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部分位数相同的加减法计算以及法则的归纳过程,体验迁移、归纳的学习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认真、刻苦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部分位数相同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要对齐的意义。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直切主题

师:三年级时,我们认识了小数。前几天,在第三单元,我们又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相信大家对小数一定有了深刻的认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小数?

学生畅所欲言。(出示课件)

师:看来,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买东西的时候不但会遇到小数,而且还会遇到用小数计算的问题呢!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教学例1

1.观察发现,提出问题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课本第71页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预设:两个同学到图书大厦去买书,女同学想要买两本图书;小男孩要买1本词典。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由主题图过渡到例1中的情境图,分别呈现《数学家的故事》和《童话选》的单价。

师:这里是两本书的价钱,谁来读一读?

师:根据你们读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下面这两个问题。

(1) 买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2) 《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

2.迁移经验,探究小数加法算法

师:根据你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学生分别列出6.45+4.29和6.45-4.29这两个式子。

师:这是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板书:小数加减法)

师:先来看6.45+4.29,大家先估算一下,买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师:这是两位小数的加法,有竖式怎么计算呢?根据你的经验,想一想,当我们遇到新知识时通常会怎么做呢?

预设:想办法将新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

师:转化确实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请同学们运用转化的方法,先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尝试独立计算,算完后再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计算方法。

学生尝试独立试算,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名板演,呈现不同的算法。

预设学生板演竖式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6.45元=645分

6.45 4.29元=429分

645 6.45 6.45 10.74

1074 10.64 10 74

1074分=10.74元

3.交流汇报,说清算理

每个小组板演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哪些方法是正确的?你们的方法跟哪种方法一样?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逐一观察每种算法,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评价时说清理由。

预设学生几种回答情况:

(1) 认为第

种是正确的。根据计算一位小数加法的经验,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也就是小数点要对齐。要把个位和个位上的数对齐,十分位和十分位上的数对齐。因此,根据前面的经验推想计算两位小数的加法,百分位上的数也应该对齐。 (2) 认为第

种是正确的。先把6.45元和4.29元换算成以“分”作单位的整数,也就是把小数加法转化成了整数加法,根据整数加法的笔算方法算出和是1074,然后再把1074分换算成10.74元。 (3) 认为第

种、第

种方法都是错误的。师:我们先来看第

种算法,还有谁也用了这种方法?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师:根据你们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经验,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有的可能会说如果小数点没有对齐,个位就不是和个位相加了;有的可能会说要把小数的末位对齐等。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只有小数点对齐了,才能做到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表示元的数、表示角的数、表示分的数分别对齐。

师:如果我们擦掉元、角、分这些单位,你还能说一说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只有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会对齐。也就是个位和个位上的数对齐,十分位和十分位上的数对齐……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要把相同数位对齐,有的说要把小数的末位对齐,你更赞同哪种说法?为什么?

引导学生尝试举出1~2个反例来说明把小数的末位对齐是不对的,讲清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的道理,体会数学语言的准确性。

师:那我们来看第3种、第4种方法,它们也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了,可为什么你们都认为这两种方法是错的呢?

生:第3种方法对,但是计算错了,百分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却忘了向十分位上进1。第4种列式和计算过程都对,但是结果忘记点小数点。

师:那你们觉得在计算进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生:哪一位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一,得数不要忘了写小数点,并且小数点也要对齐。

师:那第2种方法对不对呢?还有谁也用了这种方法?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说。

学生交流时,引导学生说清是怎样进行转化的,讲清算理。4.讨论比较,优化算法

师:比较第1种和第2种方法,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达成共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优化方法。

【设计意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由理解算理到探索算法的过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由具体到抽象,理解了小数加法的算理,特别是相同数位对齐,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教学例2

师:看来小数加减法同学们都会了,老师下面考考你们。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

师:这里是小林买的两本书的价钱,谁来读一读?

师:根据你们读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下面这两个问题。

(1) 买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神奇的大自然》便宜多少钱?

1. 迁移经验,探究小数加法算法

师:根据你们提出的这两个问题,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学生分别列出6.45+8.3和8.3-6.45这两个式子。

6.45+8.3=

学生列竖式解答,选取代表性的不同做法板演。

学生讨论汇报:小数加减法,怎样能快速的把相同数位对齐?

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有何不同?(小数加法最后要在得数上对齐上面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8.3-6.45=

学生列竖式解答,选取不同的做法板演。

订正教师提示:百分位怎样计算?不够减怎么办?

2、总结计算方法

师:我们一块儿来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示:列竖式时……,计算时……,末尾的0……)而后用课件出示,让生真正理解。笔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2、从低位算起,按整数加减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与横线上方的小数点对齐。提醒:得数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设计意图: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在算理上是想通的,计算的本质都是要相同数位对齐。因此通过找联系,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借助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了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形成。】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鸟巢和水立方同学们一定很熟悉,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有我们不知道的知识吗?

(1) 鸟巢和水立方一共能容纳多少万人?

(2) 鸟巢比水立方多容纳多少万人?

附答案:

(1)9.10+1.70=10.80(万人)

(2)9.10-1.70=7.40(万人)

2.雅典奥运会中国队选手劳丽诗、李婷获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冠军的场景。课件展示决赛成绩表。

师:你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交流后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答案见课件

3.改错题。

课件出示错例,让学生判断错误原因并改正。

答案见课件

课后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生总结: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篇5:《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数学说课稿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数学说课稿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当得数的末尾有0时,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省略0不写,使小数的书写更简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弄清“小数的末尾如何去0简写”的道理。

二、说教学理念

1、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注重学生的需求,注重学生的体验,注重学生

的行动,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

2、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在体验的基础上内化知识,提

高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能力。

3、实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调动不同特点的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本堂课我通过谈话、结合图片多次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

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提问的意识。

2、合作探究法: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教学

难点“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得数的末尾如何去0简写”问题,结合学生实际,我准备组织两次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和谐、宽松、民主的气氛中,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计算方法。

3、质疑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素材,根据素材给出的若干

信息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寻找解决办法。

四、说学法

1、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2、观察质疑法:充分利用教材所给信息,组织学生阅读—分析—归纳,提高

学生的自学能力。

3、尝试探究法。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

主动、积极地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算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两种算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

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自学探究,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五、教学程序

(一)复习铺垫。

1.复习几道名数互化题。

2.利用商店里文具价格复习整数加减法的笔算题,.复习整数加减的法则。看到图片,你们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看到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能自己列竖式解决吗?指名汇报。,注意选择性的指名叫两名同学上黑板板书。叫同学们当小老师,你们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竖式对吗?为什么?然后让全班同学一起来归纳整数的竖式计算的计算法则。并一起来读两遍。(我这样做,主要是让学生让学生学习过的知识重新唤醒,让学生利用迁移的方法更好更快的掌握新知识。找准本课学习的切入点。)

(二)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师:还是刚才这家商店,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的到来,商店的商品打特价,你们仔细看,原来的这些文具的价格有了什么变化?(变的便宜了)。这些商品的价格你们都认识吗?想想你们刚才的问题在结果上有什么不同啦?自己试着在作业本上算一下。可以用各种方法来计算,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算出来。指名叫学生口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来的。同样请两名学生来黑板上板书,这次的算式不作要求。并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鼓励学生的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只要算对就要予以肯定。)仔细看看现在的算式和前面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了?对了,现在的算式是小数来加减。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三)探究算理

1.尝试计算并说明理由。(选择0.8+0.6 板书)

学生先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把不同的方法板演在黑板上。

元 角 分 元 角 分

8 角 8 0 . 8+ 6 角 + 6 + 0 . 6

1 4 角 1 4 1 . 4

答:一共用了1.4元。

提问:在计算时,怎样保证元和元,角和角相加呢?(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2.学生反馈、组织评价。

先让学生自己说计算过程和想法,并给予点评,再重点讲解笔算的方法和算理。

3.探究小数的减法。

师:根据小数加法的经验,减法能独立解决吗?

0.8-0.6=0.2(元)

元 角 分 元 角 分

8 角 8 0 . 8

- 6 角 - 6 - 0 . 6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 角 2 0 . 2

(这里我运用车子拉动第二个加数的形式,引导学生如何才是真正的小数点对齐。)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反馈时展示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评价时注重引导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说清算理。强调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整数部分“0”的处理。

另外还举例一个整数加一个小数时,也是运用上面的方法来说明。

5、对比小数加、减法和整数的加、减法的异同点

相同点:(1)、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开始算起;

(2)、满十进一,退一当十。

不同点:做小数加减法时,只要小数点对齐就是数位对齐。

5、小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或者你有什么话想对同学们说?计算小数加减法,小数点要对齐,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从低位算起,得数的小数点别忘记。

(四)巩固提升

1.计算。基础练习巩固今天所学知识

1.4+0.8 6.2+3.9 1.1-0.3 8.4-7.5

2.“□”后面躲着几?点燃思维拓展延伸

6. 8 28. 4 1. 2 1□.3

+□. 7 - 6. 6 -□. 4 -□.2

8. 5 □□. 8 □.8 9.□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以上是数学网提供的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数学说课稿的全部内容,欢迎批评指正,如需学习更多内容请关注数学网。

篇6:《小数加减法》四年级数学练习题

《小数加减法》四年级数学练习题

一、判断下列各题,能简便运算的打“√”,不能的打“×”。

(1)17.5-3.56+6.44

(2)120.39-87.62-12.38()

(3)4.9+5.1-13.7+2.3()

(4)32.17-0.45-4.17()

二、竖式计算并验算:

57.7218.5626+27.58+72.4+60.74

------------

三、判断并加以改正

18.3改正25.61改正

-7.52-2.72

10.8222.99

四、列式计算下列各题。

(1)0.84与9.16的和是多少?

(2)从80中减去40.68的'差是多少?

(3)比8.44多6的数是多少?

(4)0.95比9.5与5.9的差少多少?

(5)3个0.05的和是多少?

篇7:数学《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成功的方面,也有遗憾的地方:

一、成功点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本节课教材给出的情境是“克隆牛的身高和体长”的一个情境。通过分析教材我认为这样的情境对于同学们来说很陌生而且很遥远。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的要求,教师要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变为构建者”,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因此我把情境改为“算算老师的身高”的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选取素材,将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设疑引思,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2、体现学生为本,倡导先学后教,小组合作。

我放手先让学生课前根据“学习单”自主学习,倡导先学后教的。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这是本节的重点,学生交流时,学生会在学生充分展示后教师适时沟通竖式计算方法,从而明确小数加法也和整数加法一样也是这样一位对着一位来加的!

此时,有学生会质疑,末尾的0是否可以去掉,教师适时点明: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要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同时指出为了确保计算的准确,要进行验算。

学生展示预习成果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相异性想法得到交流激荡的过程。在小组合作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生生间的互动。课堂中组织起学生进行生生间、组际间的`交流,这使得呈现出的观点更原始、真实,更贴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方式,基于这一平等互利特征的差异展示,不仅为学生所喜爱和认可,也让教师得以准确把脉学生的学情,并据此展开进一步的引导与点拨。

3、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

算法的探究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探究的能力,所以在本环节我大胆放手先让学生课前根据“学习单”自主学习。课上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体验再组织汇报。

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于成立的数学原理。第一,通过例题课件展示与相关问题的追问,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掌握小数加减法列竖式时要小数点对齐,计算时要从低位算起,小数位数不同时可以用0来补足。第二,通过例题课件展示,让学明白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情况,一般要把0去掉,把小数化简。

二、遗憾点

缺少追问。如:“小数点对齐就保证了什么?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等问题。同学们在我的有效引导下很容易结合问题情境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但缺少与学生的思考,对理解算理和算法不够深刻。

合作交流中老师缺少巡视指导,学生课堂上生成的质疑和问题,没有及时的抓住和呈现“亮点”,留下了一些遗憾。如:出现了数位没有对齐的情况、计算错误的情况、整数后面没有添上小数点和0的情况等。

没有大量的练习,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明算理掌握算法的过程中,用了较长的时间才结束了新课的学习。这样一来,在时间的把握上就出现了问题,没有时间让学生来大量的练习,导致了课堂不完整。所以,我觉得我对“精讲多练”的把握还欠缺。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实际教学中,我始终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唯一的、不可预测的,也就意味着随时会生成一些新的课程资源,课堂生成一定大于课前预设,我将及时调整我的预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我对新课改下数学计算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比如:怎样避免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怎样让学生经历算法获得的过程?怎样在计算教学中处理算理与算法?怎样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机会与空间?在这次讲课中,给了我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定能把我引入课改的更深处。

篇8:数学《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从讲台上走下来的那一刻开始,一直很不安,很内疚、很遗憾,带着不自信走上讲台,又带着懊恼走下讲台,整个过程让我有些晕。课处理到这个程度,的确需要很好的反思自己。下面谈两个自问自答的问题、三个遗憾点、两个不确定的思考。

一、自问自答的两个问题

1、问题一:我的40分钟哪里去了?

(1)原因:问题的推敲不到位

上完这节课,我一直在思考着的问题是,我的40分钟哪里去了?尽管我在课堂上数次的看表调整时间,依然无济于事。仔细的回忆了一下,又和一位听课教师核实了一下,我的时间分配是这样的:复习约10分钟+新授约20分钟+拓展约10分钟,很显然,这样分配不合理,计算教学的课堂,怎么能没有训练就下课呢?!时间浪费在复习和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处理上。原因有很多,比如因为有意强调学生的学习、书写习惯而忽略了重点的把握,比如因为想照顾多数学生而最大限度的给学生发言的机会等等,但是最大的一个原因还是我的问题提炼的不到位。

典型错例:当学生笔算整数加减法之后,引导学生展示交流时,问题应该是:“这样做对吗?”而不是:“同学们仔细观察他写的竖式和计算结果,你有不同意见吗?”问题的跑偏带动学生关注点、思维点的跑偏,学生很无辜,我很懊恼。

(2)对策:修正问题、微调切入点

如果重新来上这节课,我想这样改动:

复习环节:组织学生做笔算整数加减法之后,展示学生作品,并提问:“这样做对吗?”、“同学们来想一想,笔算整数加减法时该注意什么?”把学生的评价点集中到题目做的对不对上面,迅速回忆起注意事项,揭示课题。

新授环节:继续使用三本书的价格情景,学生提问并列式时,顺势把5.40改写成5.4,确保两个例题一个是小数位数相同的,一个是小数问题不同的。然后以这两道题为载体,研究小数加减法笔算的注意事项,明白为什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和怎样对齐的道理,同时讨论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拓展环节:重点处理两种特殊情况,一个是整数和小数相加减,一个是得数的末尾有0的题目。借这两道题把小数加减法中要注意的问题继续补充。

2、问题二:课为什么会上到这个程度?

(1)原因:面面俱到的负面影响

郯城吕主任有句话说的好:“课不要考虑太多,不要面面俱到!”听时就心中一惊,课上完后才觉得,我就是“面面俱到后遗症”的典型代表。从设计教案到课堂操作,我在想什么呢?

复习环节:想复习的充分,想做题,想让学生谈注意事项,还想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

新授环节:想小步子走,想把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对比做充分、想讲透算理、想把小数加减法的各种特殊情况都展示总结出来……

面对学生:想给更多学生回答的机会,尽管有时已经不需要他们再回答了......

想得太多,结果失去的更多!

(2)对策:有舍才有得

课堂本不是产生完美的地方,我又何必强求。学生的能力、知识、情感、习惯,怎么可能在一节课上都得到培养!“舍得”是什么?有“舍”才有“得”!我需要抓住本质问题去关注,其他的细枝末节潜移默化就可以了。正如王永胜老师重述的华老师的那句话——“行动的摇摆缘于认识的模糊”,的确如此!我的认识本来就不够清晰,怎么可能奢望清晰的课堂实践?患得患失之后一定会失去很多,纵使性格使然,也要努力改正!

二、三个遗憾点

1、遗憾一:估算和笔算没有对比。

笔算之后,没有和估算进行对比。如果能组织学生做对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估算的意义和价值,明白估算其实是一种比较实用的验算方法。

2、遗憾二:没有及时改错。

拓展练习,在处理小数加减法的几种特殊情况之后,应该组织学生改错,及时修正。但是因为时间的匆忙带走了我的预设,忘记处理了。学生不能及时的改正错误,对知识的掌握一定会打折扣。

3、遗憾三:0的处理还不够。

尽管吕主任肯定了我对0的处理,但是我知道,其实还是不够的。比如,当学生在认识到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之后,是不是还可以把15.90和0.27这两个得数中的0做下对比,明白数学的简洁美是有限度的,不是什么0都可以去掉的。

三、两个不确定的思考

1、思考一:学习小数加减法之前,究竟该设置哪些复习内容?

小数加减法的学习需要的知识基础有很多,比如整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小数的性质和意义等等,这些知识一一在课堂上进行复习是不现实的,时间不允许。那么究竟该把哪些知识拿到课堂上来复习呢?备课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整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必须复习,因为我需要学生对这一知识充分的回忆,以便顺利的把整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迁移到小数加减法的笔算中来。后来又觉得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既然已经学习过了,置之不理好像也不合适,也需要在课上复习一下。但是这样设计之后,复习将占用10多分钟的时间(即使问题不跑偏也会这样),这在时间的分配上显然不够合理。后来和一些同事一些朋友交流,觉得复习整数加减法的知识更有必要,因为学生在做小数加减法时会自然的启动一位小数加减法笔算的经验,不进行专项复习也可以。所以最后选择了在课堂上复习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希望这样可以充分的唤醒学生的知识经验,把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分析的更到位一些,其他的知识点就靠学生灵活嫁接了。这样处理是否合适,我不太确定,所以我想和各位领导、老师再讨论一下。

2、思考二:竖式中的横线是否该强调用尺子标着来画?

小数加减法是一节很经典的课,在名师的课堂中,在全国一等奖的课堂中,老师们都在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用尺子标着画竖式中的横线,究竟需不需要?从学生的习惯培养来说,很需要!我们需要强调,需要让学生这样做。但是也有一些老师认为,把横线画直只是为了让竖式更美观,是为了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如果学生在画线时很用心,不用尺子一样可以画的很好,又何必一定要强调呢?我觉得用和不用都有一定的道理,所以不太确定该不该强化用尺子画线的要求,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可以给我指点。

相关专题 加减法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