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当代福利经济学派的税收原则

chy168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chy168”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当代福利经济学派的税收原则(共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当代福利经济学派的税收原则

福利经济学派的创始人庇古(a·c·pigou)提出的税收原则:认为政府征税时,应符合公平和效率两项原则:(1)公平原则。税收公平原则有两重含义:①横向的公平,即指对经济情况相同的人应当课以相同的税收;②纵向的公平。即指对经济情况不同的人应当课以不同的税收。(2)效率原则。即课税时应考虑税收对于工作、储蓄、投资、冒险革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税收效率原则包括3个方面的含义:①税收的征收和缴纳应尽可能达到确定、便利和节约费用的原则;②税收的课征应尽可能避免额外负担。理想的税收应是最不扭曲经济行为的中性税收,即除使人民纳税而遭受的金钱的牺牲外,最好不要使人民遭受其他额外负担或经济损失;③税收的课征应尽可能促使市场经济有效运行。一般地讲,税收的课征对市场经济活动应尽可能保持中性原则,即尽可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但在市场机制失 灵或在私有经济部门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情况下,则又要求非中性的税收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促进市场机制更有效地运行。

篇2: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原则之一。它是关于税收负担公平地分配于各纳税人的原则,即国家征税要使每个纳税人随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当,并使各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平衡。公平税负原则曾被亚当.斯密列于税收四大原则之首。公平包括公正、平等、合理等。公平税负原则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两重含义。横向公平要求经济条件相同的纳税人负担数额相同的税收;纵向公平要求经济条件不同的人负担不同数额的税收。西方经济学家曾就税收如何公平地分配于纳税人,提出过诸多观点,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种:(1)受益负担公平说。亦称“受益原则”。如亚当.斯密、卢梭等人曾根据社会契约论和税收交换学说,提出过的受益原则。其认为,凡是受自政府提供的福利多的多纳税,这才是公平。即根据纳税人从政府提供服务所享受利益的多少,判定其应纳多少税和其税负应为多大。享受利益多的多纳税,享受利益少的少纳税,不享受利益的不纳税。(2)天赋能力公平说。这是一种较为古老的公平学说,其依据人们的天赋基础准则,即征税应不妨碍人们按天赋才能进行收入分配。如果人们的税后收入符合人们的天赋能力差别,则税收是公平的。(3)最小牺牲或最大效用说。即若征税后能使社会的收入获得最大效用的,税收就是公平的。(4)量能负担说。亦称“支付能力说”。即根据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判定其纳多少税或其税收负担多大。纳税能力大的多纳税,纳税能力小的少纳税,无纳税则不纳税。近代,由于西方社会财富和个人所得分配日趋不均,税收作为矫正收入分配悬殊差距的作用也日趋重要,公平税负原则也日益受到重视。更多的西方经济学者认为,税收按每个人的纳税小来负担才是公平的。税负公平问题是税收理论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是税收制度设计的基本准则。

篇3: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税收效率原则

指税收活动要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是西方财政经济学界所倡导的税收原则之一。其主要内容是:(1)提高税务行政效率,使征税费用最少;(2)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最小,使税收的超额负担尽可能小;(3)要有利于资源的最佳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税收效率原则可以分为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和税收本身的效率原则两个方面。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经济资源配置和经济机制运行的影响,要使税收超额负担最小化和尽量增加税收的额外收益。这是因为,税收在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手中转移到政府部门过程中,亦可能在两方面给社会带来超额负担。一是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征税一方面人部门支出,另一方面又增加政府部门收入。如果征税导致私人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征税增加的社会经济利益。就发生了税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二是经济机制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如果征税对市场经济运行发生不良影响,干扰了私人消费和生产的最佳决策,同时相对价格和个人行为方式随之变更,就发生税收在经济机制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税收超额负担的发生通常是不可避免的,如何降低税收超额负担,以较小的税收成本换取较大的经济效率,便成为税收经济效率原则的重心。要提高税收经济效率,必须在有利于国民经济有效运转的前提下,一方面尽可能压低税收的征收数额,减少税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度;另一方面,尽可能保持税收对市场机制运行的中性,并在市场机制失灵时,将税收作为调节杠杆加以有效纠正。税收本身的效率原则是指税务行政管理方面的效率,检验税收本身效率的标准在于税务支出占税收收入的比重。在征税过程中,一般总会发生两类费用:一是管理费用,亦称“税务行政费用”。即政府部门在实施各种税收计划、征管各个税种过程中所支出的费用。具体包括: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工资、薪金和奖金支出;税务机关办公用具和设施支出;税务机关在征税过程中因实施或采取各种方法、措施支付的费用以及进行及适应税制改革而付出之费用及由其他政府部门提供而无需支付的各种劳务等等。二是执行费用,亦称“奉行纳税费用”。即纳税单位和人在按税法纳税过程中所支出的费用;纳税人花申报税收方面的时间(机会成本);纳税人为避税所花费的时间、金钱、精力等等。管理费用相对容易计算,即使数字不明显,也可用管理费用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来估算。执行费用则相对不易计算,特别是纳税人所花时间、心理支出更无法用金钱来计算,也无精确指标加以衡量,也有人将其称之“税收隐蔽费用”。提高税收本身效率的途径有三:一是运用先进科学方法管理税务,以节省管理费用;二是简化税制,使纳税人易于掌握,以压低执行费用;三是尽可能将执行费用转化为管理费用,以减少纳税人负担或费用分布的不公,增加税务支出的透明度。

篇4: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税收中性原则

西方税收学界所倡导的税收原则之一,指国家征税以不干预市场经济运行,平等对待一切纳税人为目标的税收制度。其立论基础是确信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具有充分效率。倡导税收中性的目的是要避免税收对市场机制的干扰和扭曲,而让市场在不扭曲或不受干扰的条件下调节整个经济活动的运行。税收中性思想最早是在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税收理论中提出的。它的代表人物斯密主张把税收职能限制在满足国家公共需要的范围内。经济学家李嘉图认为,一切赋税都有害于社会再生产,反对税收对市场机制的干预。19世纪末,新古典经济学派代表英国的马歇尔基于“均衡价格理论”,认为国家课税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资源有效配置,产生税收超额负担,提出凡是影响价格均衡的税收都是“非中性”的,只有符合中性原则的税收才能保持均衡价格。西方经济学家的税收中性原则是以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为背景的。从实践看,20世纪50年代前,没有一个国家实行过税收中性原则。1954年以后欧洲经济共同体相继推出税率比较单一的增值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税收中性原则。有些学者还主张税收对本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也应保持中性,不应厚此薄彼,以促使资本在国际上自由地最有效地流动。按照这种理论,一国政府不应对引进外资采取减免税措施,税收饶让也缺乏存在的客观依据。其实,税收中性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税收作为一种强制的国家占有,必然会对纳税人的经济行为发生影响,特别会发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经济学界普遍推崇政府全面干预经济学说,认为税收可在市场失灵时具有“非中性”。即主张运用税收纠正市场存在的缺陷,调节经济运行。在当代,随着国家调节经济职能的扩大,税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影响国家经济生活。所以,现在更多的经济学家认为,要求一国的税制都按照中性原则建立是困难的,税收的中性和非中性要视税收是否有利于经济运转来决定。

篇5: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税收适度原则

税收原则之一,指在税收制度建立过程中,社会整体税收负担的确定,要以国民经济和全体国怕负担标准。既基本满足国家的财政需要,又不使税负而伤及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的一种税制建设辽宁省。在中国历史上,主张并实行税收适度思想的,都程度不同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西方财政学者也多主张根据纳税人的负担量能课税。税收适度原则,反映了税收量度与社会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经济决定税收。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与水平及社会产品总量等,决定了可供税收分配并形成税收收入的社会产品总额。另一方面,税收分配的量度合理,即税收在经济国所能负担的范围内恰当地分配,不仅能够基本满足国家建设的资金需要,有利于宏观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而且兼顾了人民的负担能力,有利于企业的自我发展和人生活水平的适当提高。如果税收分配量度不合理,当税收分配超过经济和人民负担能力时,虽然增加了国家的税收收入,但却损害了企业自我发展能力,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最终会破坏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当税收分配量度过低时,虽然一时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有利于宏观经济的发展和亿生活的暂提高,但却削弱了国家的整体发展。可见,税收适度原则,是国家税收制度建设,特别是全社会整体税负设计的指导思想。

篇6: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所得税:税收的经济原则

税收原则之一,指以适应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的税收原则。即税收应有利于保护国民经济,避免税收妨碍生产的消极作用,进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均衡的发展。税收经济原则的内容大体上可以归纳为适应经济、保护税本、促进经济发展三个方面。适应经济,是指税收必须与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状况相适应,不能超越客观经济状况设置和改革税制,否则,不但不能取得必要的财政收入,而且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当然,随着一国经济情况的变化,税收制度也必须与之相应地进行改革,否则,就会阻碍经济发展。保护税本,是指税收要保护其本源。税收只能课及税源,不能课及税本。国民生产是税本,国民收入是税源,税收只能提取一部分国民收入,而不能是伤害国民生产。发展经济,是指税收必须促进经济发展。如在经济扩张时期,税收要使经济扩张趋于平缓,以利于防止经济过热;在经济紧缩时期,税收要阻止经济紧缩,以利于缓和经济衰退。又如在产业结构比较合理的时候,税收应减少对产业的干预;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税收就应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等等。在西方,税收的经济原则是自瓦格纳以来经济学家们针对发达国家经济提出来的,特别是凯恩斯以后,更把税收看成是对经济的自动稳定器,要求税收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促进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经济的稳定和繁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认识到了税收和经济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篇7: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供应学派税收思想

本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税收思想和政策主张。该学派是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面对生产停滞、严重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束手无策的背景下产生的。这个学派的理论认为,在不受干预的市场经济中,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国民生产增长率的主要决定因素是一个国家中劳动力和资本的配置及其有效利用。企业和个人提供生产要素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为了谋取报酬,取得税后的实际收入,政府应该改变税收政策对供应者的刺激,使其成为刺激供应,增加实际收入的工具。用改变报酬的方式来使人们喜欢工作胜过闲暇,乐于投资胜于消费,使生产的源泉胜过财富的坑洼,并使纳税活动胜过不纳税活动,这样政府就能直接而有力地促进真正的需求和收入的扩大。供应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里根政府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阿瑟·拉弗;美国国会众议员t·f·肯普;美国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r·a·孟德尔;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m·弗尔德斯坦;里根政府的财政部副部长n·b·图雷等。其中,拉弗和肯普被认为是供应学派的激进派人物。供应学派税收理论同凯恩斯主义的税收理论相比,有三个明显的变化,即由强调刺激需求改变为强调刺激供给;由强调实行“收入再分配”,改变为强调鼓励生产、工作效率和扩大收入差距,由强调政府干预改变为强调运用市场机制。供应学派的税收理论,可以概括为四点:(1)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关系的理论。其依据是拉弗提出的著名的“拉弗曲线”。这条曲线的简明含义是,在税率和税收收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当税率为100%的时候,企业没有任何利益,税收就成为乌有;相反,如果税率为0,政府收入难以保持,自然使政府陷于瘫痪。因此,在这条曲线上一定有一个最佳税率点,这个点表示的税率可以取得最大的税人和预期的最佳的国民生产总值。(2)降低累进税率与边际税率。在70年代初,供应学派认为美国经济中的根本问题是税收制度。主要原因是由于所得税的高累进税率制度和“税率结构”不合理,也就是对富人征税适用的税率太高,税负太重。供应学派认为,实行高累进税率制度,富人税负繁重,有许多坏处,如影响富人投资的积极性,其实,增加税负,对富人的消费开支没有多大影响,主要是影响富人投资的数量和质量;促使地下经济发展,由于税率进入“拉弗曲线”所称的“禁区”,迫使一些企业和职工不断逃入税金避难所,进入不纳税的地下经济的行列,增加逃税现象;其弊端还有“经济转移”,即资本外逃和人材外流,这和为了增加收入显然背道而驰。所以供应学派竭力主张降低税率,特别是降低边际税率。因为,边际税率越高,替代效应越大,对人们创造新增收入积极性的伤害也越大。供应学派认为,降低边际税率不是简单的“收入回流”,而是会同时带来刺激收入增加的因素。因此,要想向富人多征税,就要先降低富人的税率,要想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就要先向纳税者减税而不是增税。因为降低税率意味着更好的刺激、更好的刺激意味着更高的储蓄率、更多的资本形成、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实际工资的更大增长。(3)税负轻重对人们消费与投资、休闲与工作的决策影响的理论。这个理论是用“相对价格理论”来说明的。相对价格理论是供应学派减税主张的重要理论基础。它认为,消费与投资、休闲与工作都是有代价的,都有一定的价格。税收负担也是一种代价、一种价格。在一定条件下,税收负担“价格” 的高低,决定消费与投资、休闲与工作价格的高低,从而影响人们对消费。投资、休闲与工作的决策。相对价格理论的提出,为供应学派的减税政策主张,提供了经济上的依据。既然税率越高,闲暇的代价就越小,工作报酬就越低,自然高税率就会鼓励闲暇、打击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同样,既然税率越高,消费的代价就越小,投资的报酬率就越低,自然高税率就会鼓励消费、打击人们的投资积极性。因此,在劳动者、储蓄者和投资者对较高报酬的反映“弹性”较大时,减税的“自偿”能力也越大,这时,减税不仅可以把闲暇的时间和闲暇的资金转化为生产要素,而且税收收入也不会减少。(4)减少政府干预和税收减免。供应学派虽然十分推崇 j·b·萨伊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但并不一般地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对某些税收项目实行减免,实际也是政府干预经济的表现,因为它不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而是握有减免税权力部门主观意志的体现。减免税的规模越大,越会使税基缩小,越会代替市场机制的作用,越会增加纳税人对税负不公平的担心。而且有些税收减免还常常是只能刺激需求,不能刺激供给。所以供应学派主张应该用减少减免税的办法换取降低税率,用低税率去刺激投资、储蓄和工作的积极性。供应学派的理论主张对整个80年代美国经济政策的影响很大。里根被罗伯茨称为“供应学派的第一位总统”。但也有些经济学家认为,供应学派的政策作用结果会使美国富人更富,穷人更穷,贫富悬殊在以空前的速度加深,这在政治上“已埋下灾难的种子”。

相关专题 学派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