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历史教学思想方面的探索

totp456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totp456”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对中学历史教学思想方面的探索(共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对中学历史教学思想方面的探索

对中学历史教学思想方面的探索

对中学历史教学思想方面的探索

作者/费雅玲

在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语文、物理、化学等学科不同的难题是:轻视历史学科,并成为了一种压力。这种压力是来自各个方面的,例如频繁改动教材与课时安排,选修课形同虚设,历史学习无用论等等。若不从根本上解决掉这些认识上的问题,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学科教师真是很难的事情。那么,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呢?

教学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依赖教学思想的指导,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纲领,是教学实现更上一层楼的基石。在整个中学历史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只是认知目标要完成,一些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诸如意志、情感、道德的社会目标也是应该完成的。作为中学历史老师,培养中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他们优秀的人文素质,也是我们在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历史教育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

我们对历史教材的理解在正视历史人物的同时,也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人物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重视历史人物的教学,是我们尊重历史的表现;只有将历史人物及历史场景像电影一样活生生再现,才会有非常好的效果。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思想,留给后世无尽的精神财富;再如在独立战争之后,华盛顿在美国走向民主道路的整个过程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也同样强烈地吸引着后人。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阶段,伟大人物的一生的丰功伟绩与优秀品格,为中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形成良好的个性提供了必要的借鉴与参考。但是,我们也要正确处理历史中的人民群众和个人的关系。人民群众才真正是主宰历史的主人,他们为个人提供了活动的舞台;人民群众的概念是虚化的,不是具体的,很难使学生引发共鸣。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达到突破这一教学的难点。

另外,在历史课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方能突显“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尊重他们的主体及个性需求。在传统文化中,对历史学科教材教学研究存在着一些消极因素,教师素质也是参差不齐的,传统的应试教育给历史学科教师带来的压力等等,经常导致我们缺少对中学生的一些关怀与尊重,往往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要真正实现将学生放在主体的教学地位,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僵局,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二、历史学科教学态度要做到实事求是与严谨

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中要求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专业性地来把握中学历史教材,我们应怀着严谨与实事求是的教学态度,要讲真话、讲实话,让历史学科中所有真善美的东西,都真正地体现出它们存在的价值。当今社会是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老师和学生可以从多渠道得到历史信息。中学生是处于身心正在发展的阶段,逆反心理表现非常突出。中学生阶段最不能容忍的是受到假话的欺骗,那样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我们不能错过培养中学生们理性思维和正确价值观的这一最好时机。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如何把握与处理呢?本人认为表述历史,应该从历史事实的再现与价值评论两方面考虑。历史事实的再现应该尽可能的真实,不带有任何的主观意志。例如中国古代史中关于历代君王的评价,应该从他们推动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发展上所起到的推动或阻碍作用,对人民有利还是无利予以肯定或者否定,坚持严格的历史性、科学的阶级性及全面性,分时期、分方面去评价历史人物,不能以偏概全。要真诚地、完整地将历史的原本面目呈现在学生面前,真实才是对待历史认识的正确态度。同时对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客观及公正的评价,也正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运用的真正体现。教师对于学生进行历史价值评论时要加以正确引导,尤其对于学生自身主观的判断与理解做出及时的反应。例如关于历史上的宗教问题的认识,是肯定还是否定?实际上,宗教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和我们每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有着密切联系的,同时它对社会的稳定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若不重视宗教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影响,历史也是不完善的。

三、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做到有效结合

当前中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大潮,也将教学第一线教师推到了风口浪尖。由此,在我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掌握科学的教学手段的同时,也应该静下心来冷静思考,对传统教学模式长处的取舍与发展,实现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两者的和谐统一。

多媒体作为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可以扩展课堂容量,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多媒体在现代教学技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单一模式的限制,如声音、动画、文本、视频、图像等各种不同的信息,通过整体的编辑处理,在扩大学生学习容量、节约时间的同时,还可以模拟再现真实的历史场景、活生生的历史人物、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给学生展现出了大量的、冲击感观的历史资料。特别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使学生在整个历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更能够充分地展现,调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有的优势。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重视多媒体教学资料的积累与整理工作,建立起自己的历史资料库,及时修改保存自己已制作好或使用的课件,备以后之需。在平时上网、学习或各种活动中发现很不错的历史教学课件要注意及时下载收藏。而且要平时注重收集一些小动画、影片、小片段、文本等,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历史资料库,方便日后为我所用。虽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很多的长足之处,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教学手段的全部否定。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有选择的取舍,传统教学手段中也有现代化教学手段所不可替代的优势部分,保留并发展传统教学手段的长处,并巧妙地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做到无缝隙融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要做到恰当地运用,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果,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中学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教师,其核心应该在课堂。因而,普及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教师进修学校)

篇2: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重点,近年来,随着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的飞速发展,民办高校的学生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大学生群体,本文简要阐述了民办高技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针对当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作 者:金鑫鑫  作者单位:上海邦德学院,上海,430071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23) 分类号:G651 关键词:民办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探索  

篇3: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探索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探索

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思想政治课是重要的.渠道之一,由于其思想性、时代性、理论性强,普遍存在着老师难教,学生死学等现象.要改变这一状况,既要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又要实现知识、能力、思想的全面提高,并且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必须端正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从实际出发、注重实践、大胆探索进取.

作 者:何树东  作者单位:四川省南部县老鸦小学,四川,南部,637300 刊 名: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英文刊名:DUYUXIE 年,卷(期): “”(7) 分类号: 关键词: 

篇4:技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探索

技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探索

技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根据教学实际,按照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教学,应以材料为依据,以媒体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教学方法并不是一个僵化的框架,有待于今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提高和完善.

作 者:张庆国  作者单位:山东兖矿集团高级技工学校,山东・邹城,273500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 “”(7) 分类号:G711 关键词:材料   媒体   学生   知识   能力  

篇5:中学历史教学中文史有效结合的探索与研究

中学历史教学中文史有效结合的探索与研究

为历史插上想象的翅膀――中学历史教学中文史有效结合的探索与研究

文/李 洁

摘 要: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既包括理性的科学,又有思辨的哲学;既有激情的文学,还有使人沉醉的美学。历史中既记载了社会的变迁,同时也反映了社会文化和人类思想的发展。其中必然涵盖文学发展的内容,这就是历史学内涵丰富的综合性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将历史课堂与语文教学涉及的文学作品有效衔接,还历史有血有肉之躯,为历史课堂插上想象的翅膀。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文史结合;文学作品

一、引言

印度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泰斗、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先生曾深情地说道:教育的目的应是向人们传送生命的气息。据此,我们也完全可以同样说,课堂,尤其是以陶冶学生的精神人格境界为根本追求的历史学科的课堂,更应当是直接向学生不断传送生命气息的最重要的场所。可是,以往长时期内我们对历史学的看法却基本局限于单科性的狭隘范围内,未能重视它与文化的紧密联系。历史教学成为单纯的朝代更替史的讲解,只重视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等,而对于反映人类生活的文化史则较少关注,这样的历史研究是呆板单一的、不全面的。而中学生最厌倦、最反感的就是那种瘦骨嶙峋、味同嚼蜡、板着面孔机械照本宣科式的说教式教学及教学方法,他们最崇尚、最向往的则是主体参与的、充溢着生活气息、富有浓郁情感色彩的活动体验式教学及教学方法。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历史与文学始终有着不解之缘,文史结合历来是中国学术的传统,无论哪种形式的文学,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广泛开展,新课标的出台、历史教材多样化以及历史探究式教学、跨学科教学的提出,更使得历史教学中对文学作品的运用成为必然。要想建立中学生在文学史料运用基础上的历史认识,必须构建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而历史材料的解析,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好的古现代汉语功底、较广的知识面,还应有较强的驾驭史料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中对于中学历史课堂提到的新要求。因此,历史教师应该探究文史课堂有效衔接,运用中学语文教材中学生熟悉的文学作品或者耳熟能详的文学篇目,建构起历史思辨的课堂、情感的课堂和生活化的课堂,才可能实现学生的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和审美生活的和谐统一。也只有在这样的历史课堂里,才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够真正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

二、探索与实践

(一)利用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兴趣

当历史上那些曾经鲜活的事件、人物、制度、艺术等转化为文字,特别是脍炙人口、生动形象的`文学作品的时刻起,它们就凝固了。历史课堂便是把这些看似凝固的历史一丝丝地抽出,从生活中,从我们的性格中,从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抽出,使它们成为可以触摸、可以感知、可以聆听、可以继承、可以实践、可以畅想、可以创造的活生生的素材。()而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以学生耳熟能详的文学作为背景材料进行教学,即可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学习情境的作用。

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的教学中,在提到完颜阿骨打时,教师可以不经意说到金庸和他的小说,这样一来,学生的神经立即高度兴奋起来,甚至有学生搬出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的对联,因为大家对其作品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文学作品创设的历史情景下,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这段较为混乱的历史时期。

(二)利用文学作品,锻炼学生的能力

初中学生认识历史时,往往容易停留在历史事件的表象,而不太习惯将历史事件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下,深入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并将历史事件进行横向联系。教师借助语文课堂中学过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材,有效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和视野,有良好效果。

例如,“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两首诗对隋朝大运河做出完全不同的评价,很明显,这对于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全面看待和分析历史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三)利用文学作品,陶冶学生的情操

历史教学是教师主要用语言的形式将历史学的成果展现给学生,与他们交流,既给予知识,又给予启发,从而达到历史教育和培养史学人才的目的。而历史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美育材料可以说俯拾即是,现行的历史教材中文学艺术材料相当丰富,我们在讲述各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艺术时,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理解它们对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所起的巨大作用,而且还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

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这些古今中外的格言警句,又从道德修养的许多方面给学生以启迪。再如,引导学生诵读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苏轼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毛泽东的“山舞银蛇,原驰腊象”“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使学生获得一种惊心动魄、豪情万丈、振奋不已的审美情感,感受到大自然景观的壮美,从中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在历史教学中广泛使用这样精练、优美、诗意般的文学语言会比单纯的思想教育更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

(四)利用文学作品,塑造学生的心灵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强调中学历史教学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中学生的自主意识与批判思维明显加强,他们对生硬、简单、抽象地道德说教显得有些麻木茫然和无可奈何,因此,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地采取文史结合的教学手段,在呈现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时候,利用相关的文学作品创设历史情境和丰富情感体验,就一定能够对他们的思想情感起着强烈的熏陶、感染和内化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抗日战争之《血肉筑长城》的时候,就可以利用作家光未然的《黄河颂》(《语文》七年级下册)来展现抗战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壮丽的山河和英勇的战士使诗人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这种有血有肉的文字描述,能够很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或欣喜愉悦或振奋鼓舞或悲壮凄凉的教学氛围之中,也一定能够使爱国主义这个主旋律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与历史教师一起产生强烈的震撼。“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学生如果能够时常沐浴在经典文学语言的环境里,通过长期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的影响,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必定大有裨益。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强调运用文学作品,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并提高写作水平。当然,也只有具备求真求新求精的教学理念与实践行动,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无愧于时代对教育和教师的要求。

历史给了我们尽情展开想象翅膀的广袤空间,给了我们的心灵自由舞蹈的宽阔舞台。在历史的荒原中,有我们可以发现的、能够深刻地校正我们观念的最为异己的文化,使我们获得对于我们自身所处状态的一种洞见,从而使我们自己获得应付陌生事物的信心,就是这样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从狭隘走向广阔。也只有在这样的历史课堂里,才能够真正让学生和教师都体验到一种生命的尊严、创造的欢乐,才能够真切感受到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的涌动。

参考文献:

[1]齐健。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关于历史课堂生活重建问题的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0)。

[2]肖川。教育永恒的支柱[J].当代科学教育,(10)。

[3]叶小兵。历史教科书中对史料的运用[J].历史教学,2004(07)。

[4]李海涛。历史教学呼唤文史结合[J].历史教学,(10)。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紫东实验学校)

篇6:对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探索

对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探索

作者/覃丽玲

摘 要:在现代教育理念下,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及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要求,需要进行创新。高三数学教学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运用对高三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篇7:对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探索

在高三数学课堂上利用开放式教学方式,要根据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进行,从而将教学质量以及课堂效率提高,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开放式教学内涵

对于开放式教学来说,它的主旨是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一定方式来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发挥出主体作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其表现形式就是使课堂形式由封闭向开放转变,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在开放式教学中,其方法就是通过对新型教学方法以及丰富信息资源进行利用,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培养,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在高中数学中实行开放式教学,要将教学目标作为其发展方向,将学生的作用发挥出来,利用开放式模式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及知识得到增强,从而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高。不但要使学生能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其掌握学习方法。

二、实行开放式教学的有效途径

1.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其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并且是以复习为主体的,要想在高三课堂上实现开放式教学的应有效果,教师应该做的就是以营造课堂氛围为基础,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讲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营造出一个比较特殊的氛围,以此来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来,同时,创设一个合理的课堂情境,也能够使学生的好奇心有所增强,使之在课堂讨论上更加积极。比如,在对对数的有关知识进行复习时,由于这是高二内容,学生已经学过,这时教师可以将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函数图象列举出来,让学生根据图象求出哪一年人口数可以增长到

16亿,能够让学生有兴趣去寻求答案,从而对对数问题进行复习。

2.师生之间有效合作,使之全面发展

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在开放式教学中,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更加重视。所以,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不同的学生对知识也有着不同的掌握程度,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使学生之间加强沟通及交流。教师可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根据要复习的知识来提出相应问题,并且按照小组的形式来进行讨论。比如,在对指数函数的有关知识点进行复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小组形式进行区别“y=2x”与“y=(1/2)x”两个图象,然后根据“y=2x”的图象画出“y=(1/2)x”的图象或者是根据“y=(1/2)x”的图象来画出“y=2x”的图象。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两种图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就能够加深印象,并能掌握它们各自特点,从而达到复习的目的。

3.学生自学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是比较注重传授课堂知识的,但是没有注意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所占据的主体地位。所以,要使学生对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加深认识以及把握,教师要在保证教学质量

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在教学中所涉及的公式以及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当学生遇到自己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时再给予一定帮助。这样一来,在无形当中就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了理解。比如,在学习“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让他们自己进行学习,使其先简单了解一下根式,并且对xn=a这样的式子能够理解,明白在式子中各个部分所代表的意思,比如说x是a的n次方根,但是,n为奇数和偶数时的不同,教师要通过进行深刻讲解让学生明白。这样一来,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就能够有一个较好理解与掌握。

4.学生自主开发创造性思维,挖掘内在潜力

为了使得学校教育教学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开放式教学法在很多学校都得到广泛应用。因开放式教学方法自身的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把开放式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当作核心内容,要注意使学生开发创造性思维,将学生的内在潜力挖掘出来。同样一道数学题,其解法并不是唯一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从多个角度综合入手,注意进行开放式设计,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能够加深探究,抬高其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对数函数”的.有关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对对数函数有关内容加深探究,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适当设计一些难度比较大的题型,如,“已知,函数g(x)=loga(x-4),f(x)=loga(x+2)(a>0且a不等于0),求g(x)+f(x)的定义域。”这样一道题就是根据学生创造性思维来进行设计的,在学生进行解题的过程中,也会有问题发现,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内在潜力在无形当中被挖掘出来,使开放式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5.学生主动进行学习

对于高中数学来说,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比教师教学更加重要,它不仅与学生的努力程度有着很大关系,并且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效率以及质量也会有一定影响。所以,为了使得开放式教学能够实现更好的效果,要注意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学习,提高其学生主动性,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教师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布置作业的方式,以此使学生对知识加深探讨。另外,在小组之间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对学生适当进行集体荣誉感教育,使学生对课堂讨论能够主动参与进来,从而将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及协作的能力提高。所以,在开放式教学中,要想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注意提高学生主动性,使其主动去学习。

高三是学生由高中进入大学的过渡阶段,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高三教学中合理应用开放式教学,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以及课堂效率。笔者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对其合理利用,为学生以后有一个较好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玲玲。关于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30)。

[2]殷晓辉。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探索[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2(11)。

[3]宋绪纯。高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探索[J]。新课程学习:中,2012(8)。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二十四中)

篇8:对少儿舞蹈教学的探索

对少儿舞蹈教学的探索

舞蹈是一门艺术,也是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种有效方式.舞蹈是一种美的形式,它集形象美、动作美、旋律美、音乐美为一体,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舞蹈对孩子们来说是本能的需要,几乎每一个健康的婴儿在他们还没有学会语言之前,都会在父母的怀抱中欢快的跳动,又有哪一个活泼的孩子看到别人歌舞时,能不跃跃欲试呢?少儿舞蹈艺术教育在当今构筑素质教育的.框架中凸现出重要的价值.

作 者:刘晓琳  作者单位:瓦房店市少年宫 刊 名:成才之路 英文刊名:THE ROAD TO SUCCESS 年,卷(期): “”(7) 分类号:G61 关键词: 

篇9:对问题性教学的探索

对问题性教学的探索

王东

张富结合自己的教改实践,在《南昌教育学院学报》上发表文章介绍自己对此问题的'初步实践与认识。

一、以问题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

问题性教学就是把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以及部分讲授内容,编拟为一个个问题,向学生提出,引导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教师的帮助去解答,从中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习惯,把教学过程真变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性教学符合语文学习规律,因为每篇课文都是由若干有联系的问题所组成。教学时把一篇课文分解为一个个问题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应用。

二、问题的分类。

从问题的作用上看,可分为三类:引进教材题、掌握教材题、引出教材题。

(一)在处理一篇课文之初,用问题引导学生走进教材。如教《俭以美德》,讲述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

(二)在学习一篇文章之中,用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教材。学习一篇文章只了解主要精神是不够的,必须帮助学生掌握具体内容,包括字词句等。不但要会口答,还要会笔答。同时还要将新知识溶化于旧知识之中,形成知识能力结构。为此目的,出题应以本篇为基点,生发开去。

(三)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后,用问题引导学生走出教材。

三、问题的编拟及使用。

问题的完美提法意味着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编拟时要求:

1.讲授内容,寓讲于问。

2.加过渡内容,为问题之间搭起一座桥。

3.加教育内容,通过听题受到教育。为了强化问题教学的作用,教师编拟应与学生编拟相结合,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编拟及使用时必须注意发挥整体、迁移、独立和参与功能。

四、主要特点。

首先,变重教学结果为重教学过程,把教会学生学习落到了实处。

第二,变接受式为启发式,从根本上解决满堂灌问题。

相关专题 方面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