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古诗

零乱de思绪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零乱de思绪”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喜迁莺古诗(共10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喜迁莺古诗

作者:史祖达

月波疑滴,望玉壶天近,了无尘隔。翠眼圈花,冰丝织练,黄道宝光相直。自怜诗酒瘦,难应接许多春色。最无赖,是随香趁烛,曾伴狂客。

踪迹,漫记忆,老了杜郎,忍听东风笛。柳院灯疏,梅厅雪在,谁与细倾春碧?旧情拘未定,犹自学当年游历。怕万一,误玉人寒夜,窗际帘隙。

注释

①玉壶:比喻月亮。鲍照《代白头吟》:“清如玉壶冰。”

②尘隔:尘埃。

③翠眼圈花:指各式花灯。

④黄道宝光相直:指灯光与月光交相辉映。《汉书・天文志》:“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黄道:原指太阳在天空周年运行的轨道。

译文

月光如细细的水流般,天空中没有一点云,玉壶般的明月仿佛就在人的.眼前。色彩斑斓的各式彩灯,有的像冰丝织成的光环。月光和灯光相互交织,令人眼花缭乱。可怜我因嗜诗嗜酒而日益消瘦,再难应付这些灯红酒绿的热闹场面。最令我难忘的是,以前追赏元宵彩灯,与那些文人骚客狂欢。往日形迹,依稀还有记忆。如今岁月催老了杜郎,怎忍听笛中的幽怨。垂柳依依的庭院灯火稀疏,寒梅俏立的厅堂残雪犹积,谁能和我一起把酒论这多味的人间?旧日的豪情还管束不住,我还去重寻年少的兴酣。只怕辜负了寒夜里的玉人,独自斜倚窗边,殷切地把我渴盼。

篇2:喜迁莺古诗鉴赏

喜迁莺古诗鉴赏

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黄云衰草。

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

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

塞垣乐,尽橐鞬锦领,山西年少。

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

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

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

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

蔡挺词作鉴赏

这首《喜迁莺》慷慨雄豪,是作者人品与词品的绝妙象喻。《宋史》本传说蔡挺渭久,郁郁不自聊,寓意词曲,有‘玉关人老’之叹。全词以边塞生活为主体,昂扬向上的主调中,也流露出了一缕淡淡的忧愁。

上片从平淡处入手,以边塞秋景自然引起。此处的景物都是虚写,旨渲染塞上所特有的荒寒寂寥。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黄云衰草三句,从静态的方面来摹写。边塞秋晓,霜空无际,冷气袭人。步出帐外,只见晓色中隐约可见的故垒和低压的黄云下那随风曳的枯草衰蓬。继之而下的汉马嘶风,边鸿叫月两句是从动态的方面着笔。通过叫字与嘶字对举,把边塞的风貌活生生地展示眼前。陇上铁衣寒早一句,以陇上和寒早

与前面的秋景相应和,同时自然地以铁衣二字引出戌边上卒。因此,这之后便以剑歌骑曲悲壮直接叙写守边少年慷慨报国的豪情。尽道君恩须报一句顺势而下,豪侠之气冲纸而出。而当时仁宗皇帝对戍边士卒也能体恤。据《宋史。仁宗本纪》载,庆历二年冬,诏恤将校阵亡,其妻女无依者养之宫中;四年六月,诏诸军因战伤废停不能自存及死事之家孤老,月给米人三斗;

五年三月,诏边兵第赐缗钱。朝廷如此,将士们自然会舍生忘死加以报效,因此他们的情绪是积极向上的。于是,作者吟出塞垣乐,尽橐鞬锦领,山西年少这样有激情、有气势的词句。橐鞬是装甲胄、弓箭的袋子,锦领指战袍。这里是说衣甲鲜明的少年将士深觉从军守边之乐。因何特指山西?这是暗用《汉书。赵充国传赞》秦汉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的成语。山西,指华山或太行山以西地区。上片由写景到写人,情绪则由低抑到高昂。

下片谈笔二字须与刁斗静相连理解,才能得其真意,这不是一般生活中的谈笑,而是说从容镇定之间就把边事平定了。当然,就宋与西夏之间的当时局势说,还只是做到了紧守边关,保得边境无事。刁斗静是说夜间不必击刁斗以警戒: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也是这个意思。唐代边塞烽火台每夜放烟一炬,称为平安火。这几句一方面写出了当时的大好形势,另一方面对前面表现出来的昂扬士气做了一个不露痕迹的.补充收结。

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这几句是说朝廷采取守边的策略,对化外之民,想用仁义去感化他们,不用武力去镇压,等待他们自己来归顺。这三句又为后面的两句作好铺垫。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二句,一反前情,忽作悲愁之语。其实,这正是词人渭久,郁郁不自聊的结果。由于作者后半生多穷荒边塞,且多属太平时期,因此,他自然会生出岁晚难归、年华空逝的叹息。

全词以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作结,对前面表露出的两种不同情绪都起到了回应的作用。一方面,因为边境平静,使得少年壮士有此金樽频倒的豪情。另一方面,这又是作者因归去无望,暂且把酒自宽的情绪。

这首边塞词气势昂扬,因有作者经历为本,其豪情则更为真切感人。

篇3:辛弃疾:喜迁莺

《喜迁莺》

作者:辛弃疾

赵晋臣敷文赋芙蓉词见寿,

用韵为谢。

暑风凉月。

爱亭亭无数,绿衣持节。

掩冉如羞,参差似妒,

拥出芙蓉花发。

步衬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谁洁?

添白鹭,晚晴时,公子佳人并列。

休说,搴木末;

当日灵均,恨与君王别。

心阻媒劳,交疏怨极,

恩不甚兮轻绝。

千古《离骚》文字,芳至今犹未歇。

都休问,但千杯快饮,露荷翻叶。

赏析:

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年间(12),这一年,辛弃疾61岁,第二次被免官在家闲居。他的好友赵晋臣,各不迂,宋朝宗室成员,他曾经担任过直敷文阁学士,所以他又叫敷文,1200年,他也被罢官在家,这年夏天,赵晋臣作了一首芙蓉词给辛弃疾作寿,辛弃疾便以此词答谢。

这是一首咏物词,思路很清晰:上片以咏荷为主,下片以抒情为主;抒情不离荷花,咏荷为抒情铺垫,和那种纯以状物工巧见长的咏物词有所不同。

上片赞赏荷花。首句点明时令,“暑风凉月”,正是荷花盛开的大好时光。以下用一“爱”字带出“亭亭”五句,正面描绘水上莲荷的美好仪态。满地莲叶,耸出水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似无数绿衣侍者持节而立。在这一群绿衣持者的簇拥下,千朵荷花,竞相怒放。她们或时隐时现,如含羞少女,犹抱绿叶半遮面;或参差错落,姿态万千,似各怀妒意而争美赛妍。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心醉的水上绿叶红花图啊!“步衬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谁洁?”这两句用事。“六郎”,系指唐张昌宗。张昌宗、张易之都以姿容见幸于武后,贵震天下,时人号张易之为“五郎”,张昌宗为“六郎”。“貌比六郎”,则用杨再思语。史称杨再思“为人佞而智。……张昌宗以姿貌幸,再思每曰:”人言六郎似莲花,非也;正谓莲花似六郎耳。‘其巧谀无耻类如此。“(《新唐书・杨再思传》)以清水芙蓉之质,竟为一宠妃作衬托的工具,岂不叫人痛心?以张昌宗辈无耻之尤,岂能与芙蓉相比洁白?所以,词人用”堪恨“、”谁洁“两组词语,一方面表示对潘、张之流的鄙弃,一方面也就突出了荷花的质洁品高。前五句写荷花的姿态美,这两句是写荷花的品格美。潘、张之流既不足道,那么,谁有资格能和芙蓉相提并论呢?唯有白鹭。白鹭浑身皆白,象征着纯洁无邪;一生往来水上,意味着超尘忘机。谢惠连有《白鹭赋》赞曰:”表弗缁之素质,挺乐水之奇心。“又因它风度翩翩,杜牧《晚晴赋》曰:”白鹭潜来兮,邈风标之公子;窥此美人兮,如慕悦其容媚“词中”白鹭“两句兼含二义而以后义为主。傍晚雨晴,有白鹭飞来与芙蓉为侣,犹如公子佳人双双并肩而立。白鹭入图,平添出不少生机与美趣,真是妙笔生花。

下片抒情,多半采用楚辞诗句,而又一意贯之。

“休说”七句本来来自屈原《九歌・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和“交不忠兮怨长”等句。原意为到水中去采缘木而生的薜荔,到树梢去摘水上开花的芙蓉,岂能成功。

男女各怀心思,媒人来回折腾,也是徒劳无功,双方爱之不深,必然容易决裂。这是隐喻楚王听信谗言,亲佞远贤,使屈原有志难酬。“千古”两句采用《离骚》:“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意谓屈原之世虽已去远,但其《离骚》却流传千古,至今犹自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词人赞美屈原有荷花那种“出于淤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赞美他精神不朽,流芳百世。同情他君臣异心的不幸遭遇,和赍志以殁的悲剧结局。尤其令人愤慨不已的是,这一切居然自古而然!所以词人在下片一开头就用“休说”一词表现感情上的激愤,结拍又用“都休问”一句承转跌宕:一切都休再提说了吧,“但千杯快饮,露荷翻叶”,唯求对花痛饮,一醉忘忧。殷英童《咏采莲》诗云:“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这里的“露荷翻叶”,是借喻倾杯式的豪饮。词的结尾很是干净利索,既巧妙地紧扣咏荷题目,又将自身满腹牢骚不平之气一吐而尽。

好用事,是辛词的一大特色,人或讥其“掉书袋”,或褒其“驱使庄、骚、经、史,无一点斧凿痕,笔力甚峭”(楼敬思语。《词林纪事》引),“任古书中理语、C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刘熙载《艺概》)。就这首词的用事来说,颇见特色。不仅多而奇,而且一意贯串,寄托遥深。上片用“步衬潘娘”、“貌比六郎”两个典故,下片大量运用楚辞入词,都是用得贴切而意深。潘张因为长得俊美而受君王宠爱,屈原却因品质高洁而被楚王流放,世上哪有这等道理!是以细读“堪恨”、“谁洁”、“休说”、“休问”诸句,但觉其中激荡着一股愤郁不平之气。辛弃疾生平以复国自许,文韬武略,集于一身,不想两次被免落职,赋闲田园,正所谓报国有志,请缨无门。因此,当他握笔作词时,常常借古人之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这也正是辛词好用事的缘故吧。

篇4:喜迁莺译文

喜迁莺译文

霞散绮,月沉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瑶阶曙,金盘露,凤髓香和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

白话译文

晚霞渐渐消散,隐去了最后的绚烂;水中的新月,如沉钩弯弯。美人卷起珠帘遥望:那一带清清的天河,在浩瀚的夜空缓缓轻流。又是秋天了,凉意笼罩着京都。

朦胧的'晨雾里,玉砌的台阶迎来曙光。远处金铜仙人的露盘,闪耀着露珠儿的晶莹透亮。宫内凤髓香飘飘袅袅,烟雾缭绕人的身旁。圣驾一早巡游,如云而从的佳丽,闪起一片宝气珠光。水面上玲珑的殿宇,传来凉州曲悠悠扬扬。

篇5:喜迁莺阅读答案

喜迁莺阅读答案

喜迁莺 晋师胜淝上【1】

李纲【2】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3】何曾专美!

注释:【1】晋师胜淝上: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前秦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千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

【2】李纲: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

【3】周雅:指《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开篇写景,描写长江白浪涛涛,奔腾千里,是阻隔南北的天然界线。

B.“破强敌”三句写谢安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

C.“结阵当蛇豕”中的“蛇豕”意思是毒蛇和野猪,在这里比喻凶残的敌人。

D.“延晋祚,庇烝民”写东晋在淝水取得胜利,使国运延续,人民得到庇护。

16.下列诗句中的'“鹤”,与“夜闻数声鸣鹤”中的“鹤”所表达的意境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经·小雅·鹤鸣》)

B.闻鹤唳而心惊,听胡笳而泪下。(南北朝·庾信《哀江南赋》)

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

D.夜鹤晓猿时复闻,寥寥长似耿离群。(宋·林逋《山中寄招叶秀才》)

17.前人评这首词:“于宋廷有良史之鉴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作者写“淝水之战”有何用意。(5分)

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

参考答案:

15.(3分)B(“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有误,“颐指”在这里是形容谢安神情淡定,从容指挥的样子)

16.(3分)B

17.(5分)作者写“淝水之战”是为了借古讽今(1分)。词中写东晋凭借长江天险的地理优势和任用有才能的将士谋划作战,最终以少胜多,成功击退了敌人的侵略(2分),借此劝谕南宋统治者要鼓足信心,因为南宋有同样的地理优势,也不乏抗金的人才,只要借鉴历史经验,坚决抗击金兵,就一定能以弱胜强,抵御外辱(2分)。

篇6:刘一止——《喜迁莺》

【年代】:宋

【作者】:刘一止——《喜迁莺》

【内容】:

晓光催角,听宿鸟未惊,邻鸡先觉。

迤逦烟村,马嘶人起,残月尚穿林薄。

泪痕带霜微凝,酒力冲寒犹弱。

叹倦客,悄不禁重染,风尘京洛。

追念人别后,心事万重,难觅孤鸿托。

翠幌娇深,曲屏香暖,争念岁华飘泊。

怨月恨花烦恼,不是不曾经著。

者情味、望一成消减,新来还恶。

【作者】:

刘一止(1079-1160),字行简,号苕溪。归安(今浙江湖州)人。曾因忤秦桧,落职闲居。为人正直敢言。有《苕溪词》。

【注释】:

角:号角、角声。

林薄:树梢。

悄:浑、直。

京洛:汴京和洛阳。

孤鸿:传说鸿雁可以传书。

幌:帷幔。

争:怎。

者:这、此。

一成:渐渐。

【赏析】:

此词上片写晓行景色,描写真切,宛然在目。此词曾盛传于京师,作者当时即以此得名,有“刘晓行”之美称。

篇7:刘一止:喜迁莺

《喜迁莺》

晓行

刘一止

晓光催角,

听宿鸟未惊,

邻鸡先觉。

迤逦烟村,

马嘶人起,

残月尚穿林薄。

泪痕带霜微凝,

酒力冲寒犹弱。

叹倦客,

悄不禁重染,

风尘京洛。

追念人别后,

心事万重,

难觅孤鸿托。

翠幌娇深,

曲屏香暖,

争念岁华飘泊。

怨月恨花烦恼,

不是不曾经着。

者情味望一成消减,

新来还恶。

赏析:

全词写晓行的寂寞和漂泊的哀怨,作于词人离家乡湖州赴汴京途中。上片写晓行之景。“晓光”三句写夜宿的鸟儿尚未惊醒,四邻的雄鸡却早早地引颈高鸣,词人为号角鸡啼唤醒,开始起身赶路。“迤逦”三句写拂晓踏上行程时所见。“泪痕”五句以泪、寒、倦三字点染出词人羁旅日久,厌倦离乡客居。下片抒思乡怀人的怨情。“追念”六句写词人之“心事万重”,怀念爱侣,自别后无由传递书信倾诉心曲;翠幌深闺的娇娘,曲屏暖帐的温香,全为客旅漂泊而辜负了青春年华。“怨月”五句写词人离别爱侣后,望月生怨,见花生恨的无穷烦恼,词人但愿能消减这份烦恼情味,谁料想烦恼深而酒力弱,花好月圆更增新愁新恨,“新来还恶”!全词写景叙事,情境真切,深婉地展现了词人孤寂幽凄的心态。

篇8:晏殊 喜迁莺

晏殊 喜迁莺

这首词明快、自然,读来如行云流水,与作者其它词风格迥异。表面看上去是寄情山水歌酒,其实是抒写离情别绪中,反映了晏殊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全诗如下

喜迁莺·花不尽

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

【译文】

花落花又开,柳叶绿又衰,花开盛衰无穷尽,与我此时情相近。

离别美酒情谊深,画船起航全成空。离别不必太伤情,人生何处不相逢。

自今以后少知音,瑶琴朱弦不再吟。天若与我同悲凄,苍天也会霜染鬓。

劝君此去多保重,名利场上风浪急,宦海茫茫沉与浮,古今看来梦一回。

【注释】

(1)《喜迁莺》:词牌名,双调,此牌有小令和长调两体。小令起于唐人,双调,四十七字,以平仄换韵较为常见,也有全用平韵的。长调起自宋人,《词谱》以康与之词为正体,双调,103字,仄韵。又名《鹤冲天》、《燕归来》、《喜迁莺令》。此词为小令。

(2)觥(gōng)船:大酒杯。出自唐杜牧《题禅院》:“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

(3)一棹(zhào):划桨一次,指大杯饮酒一次。

(4)天若:出自唐代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词,作者将离情写得深挚却不凄楚,有温柔蕴藉之美。

起笔“花不尽,柳无穷”借花柳以衬离情。花、柳是常见之物,它们遍布海角天涯,其数无尽,其广无边;同时花、柳又与人一样同是生命之物,它们的生长、繁茂、衰谢同人之生死、盛衰极其相似,离合聚散之际,也同样显露出明显的苦乐悲欢。“应与我情同”是以花柳作比,衬写自己离情的“不尽”和“无穷”,宛转地表露了离别的痛苦之深。“觥船一棹百分空”,一句出自杜牧的《题禅院》诗。作者这里强作旷达,故示洒脱,以一醉可以消百愁作为劝解之辞,而“何处不相逢”,则是以未来可能重聚相慰。对友人的温言抚慰之中,也反映了作者尽量挣脱离别痛苦的复杂心态,他既无可奈何,又故示旷达。

下片自“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起,词情一转,正面叙写离别之情。高山流水,贵有知音,朱弦声悄,是因挚友远去,一种空虚寥落之感油然而生。“天若有情应老”,用李贺句意直抒难以抑止的离别哀伤。结拍“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二句,是作者对友人的'又一次劝解。同为相劝之语,此处内涵上却与上片不同。上片劝慰之语只就当前离别着眼,以醉饮消愁、今后可能重逢为解,是以情相劝;此处劝语却透过一层,以利名如梦为解,属以理相劝,劝解之中包含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体验。晏殊一生富贵显达,长期跻身上层,但朝廷内派别倾轧,政治上风雨阴晴,不能不使他感到利名场中的尔虞我诈,宦海**的险恶,人世的盛衰浮沉,抚念今昔,恍然若梦。

【诗人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创作背景】

词人晏殊晏殊一生富贵显达,长期跻身上层,但朝廷内派别倾轧,政治上风雨阴晴,饱受了名利场上的尔虞我诈、你倾我轧,抚今追昔感叹今古一梦。晏殊词中较少见的词意颓废消极的作品,但此处,词人在对友人的百般劝慰之中倾注了自己真挚的情感,于是挥笔写下了这篇词作。然而表面的豁达洒脱掩饰不了词人身处官场无奈与痛苦的内心。

【扩展】

练习:

(1)“花不尽”“柳无穷”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2)“何处不相逢”、“劝君看取利名场”两句是作者对友人的劝慰,这两次劝慰有什么不同?(4分)

答案:

(1)(4分)比喻。(1分)用“花不尽”“柳无穷”形象表现出离别之情的“不尽”、“无穷”,(2分)折射出离别的悲苦之情。(1分)

(2)(4分)“何处不相逢”,着眼于当前“离愁别绪”,以今后还可能重逢相安慰;(2分)“劝君看取利名场”,着眼于“人生历程”,用古今名利如梦成空的道理相劝戒。(2分)

篇9:《喜迁莺·花不尽》鉴赏

原文:

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

译文

花落花又开,柳叶绿又衰,花开盛衰无穷尽,与我此时情相近。

离别美酒情谊深,画船起航全成空。离别不必太伤情,人生何处不相逢。

自今以后少知音,瑶琴朱弦不再吟。天若与我同悲凄,苍天也会霜染鬓。

劝君此去多保重,名利场上风浪急,宦海茫茫沉与浮,古今看来梦一回。

注释

(1)《喜迁莺》:词牌名,双调,此牌有小令和长调两体。小令起于唐人,双调,四十七字,以平仄换韵较为常见,也有全用平韵的。长调起自宋人,《词谱》以康与之词为正体,双调,103字,仄韵。又名《鹤冲天》、《燕归来》、《喜迁莺令》。此词为小令。

(2)觥(gōng)船:大酒杯。出自唐杜牧《题禅院》:“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

(3)一棹(zhào):划桨一次,指大杯饮酒一次。

(4)天若:出自唐代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词,作者将离情写得深挚却不凄楚,有温柔蕴藉之美。

起笔“花不尽,柳无穷”借花柳以衬离情。花、柳是常见之物,它们遍布海角天涯,其数无尽,其广无边;同时花、柳又与人一样同是生命之物,它们的生长、繁茂、衰谢同人之生死、盛衰极其相似,离合聚散之际,也同样显露出明显的苦乐悲欢。“应与我情同”是以花柳作比,衬写自己离情的“不尽”和“无穷”,宛转地表露了离别的痛苦之深。“觥船一棹百分空”,一句出自杜牧的《题禅院》诗。作者这里强作旷达,故示洒脱,以一醉可以消百愁作为劝解之辞,而“何处不相逢”,则是以未来可能重聚相慰。对友人的温言抚慰之中,也反映了作者尽量挣脱离别痛苦的复杂心态,他既无可奈何,又故示旷达。

下片自“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起,词情一转,正面叙写离别之情。高山流水,贵有知音,朱弦声悄,是因挚友远去,一种空虚寥落之感油然而生。“天若有情应老”,用李贺句意直抒难以抑止的离别哀伤。结拍“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二句,是作者对友人的又一次劝解。同为相劝之语,此处内涵上却与上片不同。上片劝慰之语只就当前离别着眼,以醉饮消愁、今后可能重逢为解,是以情相劝;此处劝语却透过一层,以利名如梦为解,属以理相劝,劝解之中包含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体验。晏殊一生富贵显达,长期跻身上层,但朝廷内派别倾轧,政治上风雨阴晴,不能不使他感到利名场中的尔虞我诈,宦海**的险恶,人世的盛衰浮沉,抚念今昔,恍然若梦。

这首词明快、自然,读来如行云流水,与作者其它词风格迥异。其思想内核,一方面是藐视名利,一方面是寄情山水歌酒。全词抒写离情别绪中,反映了晏殊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创作背景

词人晏殊晏殊一生富贵显达,长期跻身上层,但朝廷内派别倾轧,政治上风雨阴晴,饱受了名利场上的`尔虞我诈、你倾我轧,抚今追昔感叹今古一梦。晏殊词中较少见的词意颓废消极的作品,但此处,词人在对友人的百般劝慰之中倾注了自己真挚的情感,于是挥笔写下了这篇词作。然而表面的豁达洒脱掩饰不了词人身处官场无奈与痛苦的内心。

篇10:史达祖:喜迁莺

《喜迁莺》

史达祖

月波疑滴,

望玉壶天近,

了无尘隔。

翠眼圈花,

冰丝织练,

黄道宝光相直。

自怜诗酒瘦,

难应接许多春色。

最无赖,

是随香趁烛,

曾伴狂客。

踪迹,

漫记忆,

老了杜郎,

忍听东风笛。

柳院灯疏,

梅厅雪在,

谁与细倾春碧?

旧情拘未定,

犹自学当年游历,

怕万一,

误玉人夜寒帘隙。

赏析:

此词为咏正月十五元宵访旧之作。上片写景感怀。词人将月景、灯景做了生动描绘,渲染了欢乐气氛。“自怜”五句辞意顿折,写自己在元宵夜的独特心情:为耽诗、病酒而瘦损憔悴,自怜自伤,对绚丽春色“难应接”,即没有情绪;而对“随香趁烛,曾伴狂客”,即对追赏元宵灯景,陪伴少年轻狂则“最无赖”,即最无聊!在元宵良夜,词人表现出违离众俗的不谐和情绪。下片写独寻旧时踪迹。词人重寻旧日清幽的柳院梅厅,那垂柳依依的院落,寒梅俏立的厅堂,那稀疏的灯火,积存的残雪,处处都能见到旧日的痕迹,然而,物是人非、玉人已去、庭院已空,“谁与”句则以诘问方式追怀昔日“细倾春碧”的亲密相处,感叹玉人渺茫,再无人为我“细倾春碧”了。“旧情”四句解释词人重寻旧踪的动机。文如人,词如人生,人生而矛盾,词亦吞吐难言,前言后语大异其趣。

相关专题 古诗喜迁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