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结构变迁对管理会计研究的影响

万恶的资本家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万恶的资本家”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组织结构变迁对管理会计研究的影响(共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组织结构变迁对管理会计研究的影响(二)

[摘要]80年代、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信息和知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战略资源,跨国投资越来越多,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知识化、信息化已成为现代企业集团创新的管理理念,这一理念首先冲击着企业的组织结构,使其由传统的金字塔型转向扁平形、网状型甚至无中心的组织形式。这种以分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组织形式给管理会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并促进着管理会计研究向新的方向发展。

80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重大变化,西方大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经历了早期的全面质量管理、柔性制造和标竿管理等提高生产效率的措施后,近年来将改革的重点逐步转移到组织结构方面。其表现为,企业各部门功能开始融合、交叉现象产生,如制造部门可能兼有直销、会计与财务的功能,销售部门兼有市场调查、会计、财务、工程技术的功能等;此外,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信息处理能力日益提高,还使得企业上下级之间、多功能部门之间,以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十分便捷,企业适应环境的应变性和灵活性大大提高。此时,管理会计适应企业组织结构变化,反映得最为敏感,其传统的内容、职能与作用等均发生了新的变革和创新。本文拟就企业组织结构变化可能会对管理会计研究产生的新变化作一粗略的探讨讼。

一、组织结构变迁对管理会计的影晌

过去10多年中,西方大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与以往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是市场增长缓慢;其次是企业经营的国际化;再次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许多企业从实践中体会到,速度、创新和知识将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今天高度竞争和技术驱动的环境中,限制企业增长和战略成功的稀缺资源不是资本而是专业化的知识和专长以及蕴藏在企业中的组织能力。换言之,企业为获得竞争优势,必须从资源分配、管理层次的设置、决策程序和部门间关系等多个方面对原有组织模式进行构造。尽管企业的组织变革各有侧重、具体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可以看出西方大企业的组织变革呈现出一种共有的趋势,存在了60多年被几乎所有大企业采用的事业部制的组织模式正在被一种新型的组织模式所取代,这种组织模式称之为扁平化网络组织或N型组织。

进入90年代以来,这种以减少企业管理层、强化分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组织形式变革更为激烈。英国电讯公司的管理层次由12层减为6层,在1992和1993年两年申,该公司已经解雇900名高级管理人员和5000名中级管理人员;1994年3月,该公司又宣布裁减35名年薪在5万到iO万英镑的高级主管,

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管理层次也由9层减为4层,公司的高级经理从700名减少到400名,总公司的管理人员由原来的2100人减少到1000人。德国大众汽车制造公司从1992 年到1995年,不仅取消了过去分6级的管理层次,而且管理人员也由1000人减少到800人。管理学家预言,二十一世纪就业机会消失最多的是中层管理人员的职位,这实质上是组织扁平化趋势的必然结果。

这种新的组织模式与事业部制相比,其组织结构单元和单元之间的关系类似一个网络,所以这种新企业组织称为扁平化网络组织或N型组织。从总体上看,它是一个由众多独立的创新经营单位组成的彼此有紧密纵横联系的网络,其主要特点是:

1.分散性。它不是几个或十几个大的战略经营单位的结合,而是由为数众多的小规模经营单元构成的企业联邦,这些经营单元具有很大的独立性。这种模式减少了基层单位对企业或对总公司在技术、财务和人力等方面的依赖性,基层企业的权力和责任大大增强,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基层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一特征使管理会计研究一改过去面向少数公司开发局部服务的特点,而转向研究整个企业集团的管理会计问题。

2.创新性。随着这种组织形式而导致的基层企业权力和责任的增大,需要促进其对本单位的经营绩效负责。因此,基层经理从其传统的执行者的角色转变为创新活动的主要发起人,为公司创造和追求新的发展机会;中层经理不再是完全扮演控制角色,相反变成了对基层经理关键的资源,辅导和支持他们的工作。此时的最高管理层的精力主要集中在驱动创新过程。创新活动己由过去少数高层管理人员推动转变为企业基层人员的重要职责,创新活动遍及企业的各个角落。适应不断创新的企业管理活动,管理会计应强化方法问题的研究,必须借助于规范的手段将实证的管理会计结果总结、提炼和升华出来。

3.高效性。在这种组织形式下,行政管理和辅助职能部门十分简练,基层有必要的经营自主权,通常采用柔性管理的方式,即通过频繁的纵向沟通,让基层真正了解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和战略意图,培养和营造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企业文化。基层企业可以自主地根据具体的市场情况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快速地对市场变化作出反映。这一特征要求管理会计更加注重实用性,管理会计研究应面向实际,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管理会计研究方法。

4.协作性。在这种组织形式下,独立的小规模经营单位的资源是有限的,不能傻事业部那样自给自足,在生产经营中必须大量依赖与其他单位的广泛合作。这种基层经营单位之间主动的广泛的合作,为知识、技能等资源在企业内的转移和企业能力的整合提供了重要渠道。中间管理层在促进经营单位合作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不断成熟和普遍使用将中层管理人员从纵向信息传递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出来,将主要精力放在横向沟通和资源与能力的整合。这种横向整合是多元的,有信息交流、人员的流动、非正式的个人人际交往等社会交往过程。这一特征迅速提升了管理会计在整个企业价值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管理会计信息开始“由内而外”,协调和服务于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

篇2:组织结构变迁对管理会计研究的影响(一)

[摘要]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化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和知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战略资源,跨国投资越来越多,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知识化、化已成为现代企业集团创新的管理理念,这一理念首先冲击着企业的组织结构,使其由传统的金字塔型转向扁平形、网状型甚至无中心的组织形式。这种以分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组织形式给管理会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并促进着管理会计研究向新的方向发展。

80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重大变化,西方大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经历了早期的全面质量管理、柔性制造和标竿管理等提高生产效率的措施后,近年来将改革的重点逐步转移到组织结构方面。其表现为,企业各部门功能开始融合、交叉现象产生,如制造部门可能兼有直销、会计与财务的功能,销售部门兼有市场调查、会计、财务、工程技术的功能等;此外,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处理能力日益提高,还使得企业上下级之间、多功能部门之间,以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交流,变得十分便捷,企业适应环境的应变性和灵活性大大提高。此时,管理会计适应企业组织结构变化,反映得最为敏感,其传统的内容、职能与作用等均发生了新的变革和创新。本文拟就企业组织结构变化可能会对管理会计研究产生的新变化作一粗略的探讨讼。

一、组织结构变迁对管理会计的影晌

过去10多年中,西方大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与以往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是市场增长缓慢;其次是企业经营的国际化;再次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许多企业从实践中体会到,速度、创新和知识将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今天高度竞争和技术驱动的环境中,限制企业增长和战略成功的稀缺资源不是资本而是专业化的知识和专长以及蕴藏在企业中的组织能力。换言之,企业为获得竞争优势,必须从资源分配、管理层次的设置、决策程序和部门间关系等多个方面对原有组织模式进行构造。尽管企业的组织变革各有侧重、具体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可以看出西方大企业的组织变革呈现出一种共有的趋势,存在了60多年被几乎所有大企业采用的事业部制的组织模式正在被一种新型的组织模式所取代,这种组织模式称之为扁平化网络组织或n型组织。

90年代以来,这种以减少企业管理层、强化分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组织形式变革更为激烈。英国电讯公司的管理层次由12层减为6层在1992和1993年两年申,该公司已经解雇900名高级管理人员和5000名中级管理人员;1994年3 月,该公司又宣布裁减35名年薪在5万到io万英镑的高级主管。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管理层次也由9层减为4层,公司的高级经理从700名减少到400名,总公司的管理人员由原来的2100人减少到1000人。德国大众汽车制造公司从1992年到1995年,不仅取消了过去分6级的管理层次,而且管理人员也由1000人减少到800人。管理学家预言,二十一世纪就业机会消失最多的是中层管理人员的职位,这实质上是组织扁平化趋势的必然结果。

这种新的组织模式与事业部制相比,其组织结构单元和单元之间的关系类似一个网络,所以这种新企业组织称为扁平化网络组织或n型组织。从总体上看,它是一个由众多独立的创新经营单位组成的彼此有紧密纵横联系的网络,其主要特点是:

1.分散性。它不是几个或十几个大的战略经营单位的结合,而是由为数众多的小规模经营单元构成的企业联邦,这些经营单元具有很大的独立性。这种模式减少了基层单位对企业或对总公司在技术、财务和人力等方面的依赖性,基层企业的权力和责任大大增强,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基层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一特征使管理会计研究一改过去面向少数公司开发局部服务的特点,而转向研究整个企业集团的管理会计问题。

2.创新性。随着这种组织形式而导致的基层企业权力和责任的增大,需要促进其对本单位的经营绩效负责。因此,基层经理从其传统的执行者的角色转变为创新活动的主要发起人,为公司创造和追求新的发展机会;中层经理不再是完全扮演控制角色,相反变成了对基层经理关键的资源,辅导和支持他们的工作。此时的最高管理层的精力主要集中在驱动创新过程。创新活动己由过去少数高层管理人员推动转变为企业基层人员的重要职责,创新活动遍及企业的各个角落。适应不断创新的企业管理活动,管理会计应强化方法问题的研究,必须借助于规范的手段将实证的管理会计结果总结、提炼和升华出来。

3.高效性。在这种组织形式下,行政管理和辅助职能部门十分简练,基层有必要的经营自主权,通常采用柔性管理的方式,即通过频繁的纵向沟通,让基层真正了解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和战略意图,培养和营造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企业文化。基层企业可以自主地根据具体的市场情况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快速地对市场变化作出反映。这一特征要求管理会计更加注重实用性,管理会计研究应面向实际,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管理会计研究方法。

4.协作性。在这种组织形式下,独立的小规模经营单位的资源是有限的,不能傻事业部那样自给自足在生产经营中必须大量依赖与其他单位的广泛合作。这种基层经营单位之间主动的广泛的合作,为知识、技能等资源在企业内的转移和企业能力的整合提供了重要渠道,

中间管理层在促进经营单位合作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计算机系统的不断成熟和普遍使用将中层管理人员从纵向传递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出来,将主要精力放在横向沟通和资源与能力的整合。这种横向整合是多元的,有交流、人员的流动、非正式的个人人际交往等社会交往过程。这一特征迅速提升了管理会计在整个企业价值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管理会计开始“由内而外”,协调和服务于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

二、管理会计研究的新发展

上述扁平化的网状组织结构能够借助于内部结构的变化来适应外部环境的不同要求,表现出极强的应变能力,同时还能为内部组织成员的自我完善提供发展空间和支持条件,能较好地满足人本主义管理的组织要求,顺应了当今企业管理发展大潮的需要。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同时为提供对管理者有用的决策,管理会计开始呈现以下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1.管理会计研究对象从个别企业转向企业集团。具体可以从五个方面反映出来:

分权管理的内在要求。随着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企业内部纵向组织间的管理关系,不再是等级森严的“““集权式““”自上而下的管理,而是独立性较强、拥有较大自主权的“““自主式““”管理。管理会计组织也从过去的事业部制转向业务部门经理权限较大的企业内公司制,以及合并企业集团内的分厂制的管理会计。以制造型企业为例,面对企业内公司制或部门管理权限扩大的现实,管理会计必须加强对企业集团投资决策、成本控制等方面问题的研究,通过各种形式的内部市场化建设,以及内部结算中心的建设来优化管理会计行为。譬如,把企业集团内的公司或部门确立为利润中心,允许他们在企业内部市场或者直接从外部市场中获取完成任务所需的各种最经济的资源,也可以在企业内部市场甚至外部市场采取兼并、收购等方式进行发展。分权化的这一趋势,迫使企业集团实施管理会计创新,一方面确保投资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增强内部公司或部门的压力和内在动力,提高经济效益。

合并报表规范的影响。随着企业组织结构的变迁,上市公司会计规范力度增强,内部管理的要求提高。最显着的变化是,上市公司报告开始从重视母公司单独的确认、计量转向重视企业集团的确认、计量,即以合并为基准的摆在了首位。为适应跨国经营的需要,一些集团公司还必须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和中期合并报表。比如泪本大藏省企业会计审议会于颁布了《有关修正合并财务报表的意见》,即颁布了新的“““合并财务报表““”。以此为基础,相关证券交易也从3月的预算期开始阶段性适用,从3月决算期起,有价证券报告书从迄今为止重视母公司单独的确认、计量转向重视企业集团的确认、计量,并进一步提出了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和中期合并报表的要求,这是组织结构分权化趋势的必然结果。由此必然会对日资企业、以及与日本有经济交往的企业产生影响。这样,构成新世纪财务会计中心的是以合并企业集团为对象的会计事项。相应地,管理会计对象也从过去“““个别企业内分权管理体系的研究““”转向“““企业集团内的分权管理体系的研究““”。

传统事业部制会计的不足。将单个的事业部以及单个的子公司作为管理对象,并不意味着对合并企业集团之中的合并事业分部的控制,无法体现组织结构变迁对企业管理的需要。企业集团的分权管理体系,不仅仅是有关特定业务的母公司的事业部,而且包含了从事相同业务或者相同品种的海外子公司的合并事业分部,对这些事业部进行业绩评价已十分必要。为强化事业部的业绩评价,实际管理会计工作中往往将国内的事业部与海外同类业务的子公司或子公司的事业部在会计处理上实施合并决策。亦即实行按年次和月次的预算和实绩的计算。这样的体系超越了过去的事业部制会计的框架。为此,必须适应组织结构变迁的内在要求对以往事业部制的会计体系进行改革,主要是针对管理会计的改革与创新。换言之,管理会计改革的核心就是要确立好企业集团内的各利润中心,若不这样,海外生产子公司正在设立并试图集团化,以及实施世界范围内的最适调配战略可能会受阻。这表明,只有管理会计先行,才能促进跨国经营业务的发展,它体现了经济学上所谓的不完备契约理论在集团会计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企业集团范围的扩大。随着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原先母公司、子公司、孙公司等多层极的纵向管理组织向着少层极乃至单层极的横向管理组织结构转化。此时,企业集团在合并会计的视角上得到了扩大,如何协调合并会计实务成为企业集团管理会计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国际惯例,企业集团合并的范围是以“““控制力““”为基准的叭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指出:“““控制,是指能够统驭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借此从其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的权力““”。当某企业获得其他被合并企业一半以上的权益性资本时,就认为获得了控制权;如果某企业没有能获得一半以上被购买企业的权益性资本时,它通过和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而取得了一半以上的表决权时,也获得了控制。这一点与我国具体会计准则《企业合并(征求意见稿》的规定基本相同。因此,一般地说,会计实务赞成对那些存在着50%以上有表决权股份的所有权的子公司进行合并。即,凡对拥有50%以上股份的子公司必须合并。同时,即便股份虽不足50%,但母公司具有对子公司“““实际支配权““”的情况也应纳人合并报表的范围。非合并的子公司,以及持股比例在20%以上50%以下的关联公司,虽然也采用权益法进行损益核算,然而其范围也发生了变化。我们认为,实务中作为管理会计对象的企业集团范围不同于财务会计上的合并企业集团范围,企业集团管理会计的行为及事项适当超越财务会计的合并范围是可行的,这样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组织结构变迁对管理科学的内在要求。

篇3:社会文化变迁对会计制度改革的影响

请欣赏:《社会文化变迁对会计制度改革的影响》

会计的社会文化环境包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这些将制约着会计人员的价值观、道德规范、信念,对会计模式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任何经济、法律的政策和做法都具有深刻的文化根源。会计的社会文化环境包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这些将制约着会计人员的价值观、道德规范、信念,对会计模式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日益增加,尤其是中国加入WTO,正式融入国际大环境,对会计制度改革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社会文化与会计制度的关系

1.社会文化决定会计模式

美国会计学家霍夫斯蒂德(Hofstede)提出了关于文化模式划分的一种范式,认为一国社会文化的特征主要包括4个维度:(1)个人主义/集体主义;(2)权力距离大小;(3)不确定性规避程度的强弱;(4)阳刚/阴柔。简单地说,个人主义(相对于集体主义)更倾向于一种松散的社会结构;权力距离是在机构和组织中,等级制度和权利的不公平分配所能够被接受的程度;不确定性规避程度是社会对模糊和不确定的未来感到不安的程度;阳刚(相对于阴柔)是区分性别功能和强调业绩与看得见的成就,而漠视关系与关怀。

有不同的社会文化,就有不同的会计模式。在个人主义盛行、不确定性规避程度较弱、权力距离较小、阳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会计管理强调职业导向,行业自律,较少依靠法规、政策,政府的作用有限;会计准则强调灵活性和可选择性;会计职业地位较高,具有较强的权威性;财务信息披露偏向于透明公开;会计处理方法强调真实公允,例如美国。集体主义盛行,对不明朗因素反应较强,权力距离较大,崇尚阴柔的社会文化环境下,会计模式强调立法管理,会计职业规模小,地位相对较低,偏向保密,对外则提供尽量少的信息,偏向保守,稳健性成为企业的基本原则,例如德国。

2.社会文化的变迁改变会计模式

社会文化的变迁影响着会计模式的变化。日本的企业文化强调忠诚、诚信和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加强了员工的凝聚力,使得日本企业在战后迅速崛起,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但是由于不强调契约观点,在法律责任方面的约束比较少,例如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的国际五大会计公司受到的法律责任约束很少。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最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改变这种状况,改革会计制度,努力与全球化的会计标准相协同。

篇4:社会文化变迁对会计制度改革的影响

社会文化背景直接决定着该社会的文化特质,并赋予和塑造着会计文化,从而对会计制度改革有着间接的影响。社会文化变迁将对会计制度改革形成以下几个方面的直接影响:

1.个人主义增强对会计制度改革的影响

中国社会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一步开放,个人主义有所增强,会计专业判断能力逐渐加强,专业地位得到了提高。集体主义的会计文化决定了会计制度的制定仍然以政府为主导,才能确定会计制度的法定权威,使信息的披露更具可靠性,从而建立公众的信心,使经济可以健康发展。但是个人主义的增强使得不同利益集团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会计制度的制定当中,表达自己的意见,会计制度改革将不再仅仅由政府供给,而是由市场需求所推动。

2.阳刚之气增强对会计制度改革的影响

中国社会特别注重人际关系的协调,处事谨小慎微,为人谦恭有礼,关怀和同情弱小。

计划经济年代,我们的企业及会计制度在职工收入、分配方面搞的是平均主义,人们的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很差,甚至没有。市场经济环境带来了竞争文化和信用文化,企业及会计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强调经济效益,讲究竞争和优胜劣汰。分配方式多样化,不再搞平均主义“大锅饭”,可以按劳分配,按资分配。不再强调“和为贵”的中庸之道,经营不好的.企业要破产,职工要减少收入甚至下岗。职工的社会保障、福利开始社会化,有了风险意识,有了靠自己养活自己的信念。人们普遍开始重视财富,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勇于竞争,更富有成就感,因此企业管理者将乐于公布会计资料,以展示他们的经营业绩,会计信息披露趋于透明。

3.不确定性规避减弱对会计制度改革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偏好稳健的,对不确定性的反应比较敏感,比较不能忍受不确定性,喜欢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生活与工作,因此中国一贯采用统一会计制度和保守的核算方法。

市场经济带来了理性、科学和自主的文化,会计准则逐步从过去的大一统的会计制度中解脱出来,会计人员也有了灵活处理会计业务的余地。我们应当注意到,中国文化中有大一统的一面,亦有灵活应变的一面。会计准则制定者注意到这一点,努力制定出适合于某类业务的会计准则。强调统一性的倾向有所减弱,开始鼓励会计界灵活地制定会计制度,力求在会计实践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中国财经报・潘 辉

篇5: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研究

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研究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研究的优秀论文,对正在写有关于会计环境对会计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中国的会计环境必然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会计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研究和揭示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制约影响,对于中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会计环境的基础理论,分别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角度分析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制约和影响,进而阐述中国会计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探讨了解决中国会计环境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会计环境;会计;影响;会计理论与实务

引言:会计环境指会计在处理单位或部门可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时所面对的特定时间和空间,亦即存在的客观条件与外在因素。一方面,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的,又在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中随之发展变化,可以说,会计的发展永远离不开其所处的会计环境。另一方面,只有了解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方式,才能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指导中国目前会计改革的发展方向,以免使会计改革误入歧途。

一、会计外部环境对会计的影响

1.经济环境对会计的影响。经济环境是直接影响会计发展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会计理论的形成、会计制度的制定及会计实务的发展,其根源在于会计环境中的经济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同的社会经济结构对会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的组成和发展重点各不相同,体现了不同的经济结构特征经济结构的特征直接影响着会计的内容及其处理方法。第二,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会计的发展水平。经济越发达,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要求也就越为高。

2.政治环境对会计的影响。国家的政治制度约束着会计组织制度建设、会计理论研究、会计教育。第一,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决定了会计的不同模式。政治制度的变革与发展必然引起会计相应的变革和发展,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均要求会计首先为本制度服务。第二,政府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决定了不同时期会计工作的特征。

3.科技环境对会计的影响。科学技术也为会计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基础。第一,先进科技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可能改变企业的生产方式、工艺流程和经营方式,进而引起企业成本结构和消耗水平等多方面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必然引起企业会计工作重点和方式的变化。第二,科学技术为会计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随着科技的进步,会计手段和会计技术也不断得以进步,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会计工作的效率和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有用性。

4.教育环境对会计的影响。第一,社会尊重知识的程度对会计的影响。这方面决定着会计思想水平和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决定着对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第二,计量工具、书写工具对会计表达方式、方法的影响。在经济飞跃向前发展中,必有先进的生产工具产生并促进其发展。从会计发展史来看,计量工具、书写工具越先进,会计信息反映得越完整、及时。

二、会计内部环境对会计的影响

1.企业管理体制对会计的影响。企业管理体制一般是由其所有制性质和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所决定的。在企业微观理财环境中,管理体制起着决定作用,它直接决定着企业微观理财环境的优劣以及企业会计理财权限的大小和理财领域的广狭。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会计是一种“报账式”会计,只是发挥了反映的职能,预测和规划决策根本无从谈起。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不仅要及时向外界提供各种相关财务信息,同时还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事前预测和规划,会计更积极地担负起企业决策层的助手和参谋的重任。

2.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对会计的影响。作为一个企业,其经营的总目标应该是生存、发展和获利,而所有这些离不开良好的整体管理体系。凡是具有良好整体管理水平的企业,其财务管理水平就高,会计信息的披露就及时,信息及反馈就迅速,会计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作用就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是企业整个管理体系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然而财务管理不是孤立的,它必须要有其他管理部门的配合和协调,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责任分明,目标明确,内部控制制度上牵制严密,那就会大大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3.企业领导重视财务管理程度对会计的影响。明智的企业领导往往将企业的会计管理手段看作是能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凡是企业领导重视财务管理的,企业财务管理的组织机构就比较完备,财务管理制度就比较健全,财务管理程序就比较规范,财务管理人员在企业内的地位就较高。反之,财务会计人员往往就不安心工作,责任心就不强,因而就造成会计管理制度混乱,会计管理水平下降,阻碍会计的发展。

4.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对会计的影响。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和职业素质、业务和技术素质、组织和协调素质。企业会计人员素质是影响企业会计行为效果的最终因素。第一,业务素质对会计的影响。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包括两个方面,即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它决定着一国的会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水平,与国际会计理论与实务的交流程度。第二,职业道德对会计的影响。职业道德一方面调整职业内部人们间的关系,要求每个从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准则,搞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职业道德还调节业内人员同其他职业和社会上其他人们间的关系,以维护职业的存在,并促进其职业及整个社会的向前发展。

三、解决中国会计环境问题的策略

1.拓展会计理论研究的新领域。一方面,进一步拓宽会计理论研究的范围。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的新领域不断拓宽,出现了新的会计分支和会计热点问题,诸如:环境会计、通货膨胀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租赁会计、国际会计、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金融衍生工具会计等。应加强对这些领域的研究,以构建一个面向市场经济的会计理论研究体系,使会计理论成为指导会计实践的武器。另一方面,壮大和充实中国会计理论的研究队伍。目前中国会计研究机构规模较小,要依靠各大院校从事教学、科研的专家、教授和学者的积极参与以及从事实际工作的人员的参与。随着中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需要造就一批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具有敬业精神的'会计理论研究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