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老师颁奖词

Blueue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Blueue”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红烛老师颁奖词(共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红烛老师”作文

那艳红的红烛精灵,默默奉献,与老师的身躯融为一体,点缀诗意……

曾几何时,不开灯,静静点燃摆放在各个角落里的蜡烛,于是空气里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水果香夹杂着花香的味道,原来蜡烛里渗了香精。一个人盯着温柔的落泪的红烛,什么事情都不想,只是看着红烛,感觉时间的飞逝,沉沉睡去,夜里不再害怕……曾几何时,老师为了给我们传递知识,她倒下了。但是,他是那么的辛劳。她不顾病魔的击打,她带病给我们上课。教室里,不时传出一阵阵隐隐的咳嗽声。那咳嗽声中,我仿佛看到了,看到了老师与红烛并肩作战的场景……

红烛与老师融为一体,默默的奉献。不时,他们的汗水洒向大地。我们被他们那满腔的激情所感动……

啊!“红烛老师”,我看见了你们那默默的辛劳。我愿献上一支花,一首歌,从心中,从灵魂……

篇2:红烛老师作文550字

红烛老师作文550字

在大海上,船儿有迷失方向的时刻,是灯塔为它指明了方向;在天空中,飞机迷失了方向,是导航系统使它重新飞上正确的轨道;在我们生活中,我们也有迷失的时刻,也许他不是万能的,但是,在你需要她的时候,她就会站在你前面,挡住即将要走的弯路。

流水潺潺,溪石发亮;微风轻吹,柳絮已飞;时光匆匆,心已成熟;谆谆教导,言犹在耳…… 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像父母般关怀学生,然而你们却做到了;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当上学生的知心朋友,然而你们却做到了;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陪学生一同成长、欢笑、游戏、然而你们却做到了……你们就像一杯杯香甜的饮料,让人回味无穷……

郑老师是我们的英语老师。她就像一杯香茗,沁人心脾。抿一口茶,顿时唇齿留香;只要你和她相处了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她的魅力所在。这茶杯里面表面上看上去只是一杯清淡的茶水,实质上包含了许多;英语老师表面上只教英语,实际上她给予了我们很多,很多……班级里有一个特别调皮捣蛋的同学,总是惹老师生气,方老师却没有将他送到政教处,而是一遍一遍的教导着他。或许是希望有一天他能够悔改,或许是希望他能够变成一个好同学,方老师努力着,努力着……

陈老师是我们的数学老师,这学期刚来到我们班。她像一杯香浓的雀巢咖啡。虽然一开始喝,会很苦,但只要把你的热心、耐心、恒心放进咖啡里,就会馨香无比。在充满睡意的夜晚,喝一杯咖啡,睡意顿时荡然无存,神清气爽;在迷失方向的时候,听一句老师的良言,便豁然开朗。大概是对原来老师的`感情太深,同学们对她渐渐有了抵触的表现。她没有作声,而是把泪水往肚子里咽。随着抵触情绪的增多,上课时不认真听讲的同学越来越多。王老师认真地给他们讲道理,去教育他们,去引导他们,让他们成为上课时遵守课堂纪律的好学生,没有听会的课程还要再讲一遍。同学们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她也会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同学为她的执着而感动,也就越来越认真了……

老师啊!您真是一支无私奉献的红烛!

篇3:红烛

点燃一只红烛,烛焰微微颤动着,显得弱不禁风。就是在火花出现的那一刹那,注定了红烛的命运,但也给这漆黑的房间带来了一线光明。

烛身忍受着疼痛,淌下了一行烛泪,微弱的烛光向每个被笼罩在光明中的人展现着它的过去:它曾经是何等的辉煌,在豪华大殿里,它和伙伴们给多少人带去过光明,带去希望——尽管那是疼痛的,但它感到那是充实的。可是后来,人们不再需要它了,它被人们遗忘在了记忆的角落里。它孤独的生活着,它不会再经受那剧烈的疼痛,但它却感到无比的空虚。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个岁月,在不起眼的角落里,人们发现了不起眼的它,于是,沾满灰尘的烛芯再次燃起了火花,一切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篇4:红烛

红烛

教学目标】

1.  了解诗中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具体寓意,欣赏在诗歌的意象中所创造的艺术效果。

2.  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了解其抒情脉络。

【教学重点】

诗歌的表现手法,在诗歌的意象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教学难点】

诗歌的抒情脉络

【教学方法】

诗歌吟咏法、欣赏、点拨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课文内容导入

诗集《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它的内容丰富广泛,既反映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的思想情绪,更表现了诗人希望献身艺术、报效祖国的理想;既反映了诗人对西方社会的失望和愤恨,更表现了诗人炽热的爱国思乡之情,同时,既有对爱情、对自然的歌颂和赞美,也有对前途感到渺茫的感伤和哀怨。诗集《红烛》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

象、精练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

二、课文讲解

1.  第1节

一开头,诗人就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红,一个“吐”字,逼真地摹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我们感受到,诗人的那颗赤子之心,是如此纯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理解了这一点,对全诗的思想感情也就比较容易把握了。

2.第2节

第2、第3节,是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诗人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地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力,地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诗人把蜡比作躯体,把火比作灵魂,躯体和灵魂当然应该是互相依存的,这样就发生了一个问题:“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起初觉得这是大惑不解的,认为红烛自己“一误再误”,诗人认为这真“矛盾”,自相冲突,不可理解。但是,诗人终于彻悟了,对先前的认识来了一个彻底的自我否定,并非“一误再误”,“红烛啊!不误,不误!”诗人理解了红烛,由衷地赞美红烛的奉献精神。

3.第3节

上一节说“一误再误”,错怪红烛的语气很强烈,又包含着自作聪明的意味;下一节说“不误,不误!”用了反复手法,否定语气更加强烈。一反一正两种回答,相形之下,更强烈地表现了认识的根本转变,包含着对先前自作聪明的惭愧,由顿悟而对红烛产生了深为敬仰的感情。诗人彻悟了,光是要“烧”出来的,只有自我燃烧,只有无私奉献,才能放出光芒。这正是与利己主义哲学完全对立的一种新的人生观。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

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

4.第4节

第4节含义比较深刻,应作为教读的重点。    这一节是诗人对红烛的殷殷寄语,也是诗人的自勉自励。“既制了,便烧着”,便要燃烧不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人生的价值也在于奉献,活着就要让生命之火熊熊燃烧,让智慧和才能放出灿烂的火光。诗人借着红烛的形象激励自己,表达自己的信念和心愿。“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尸当时,民众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思想文化的毒害,如沉睡梦中尚未觉醒,血性犹存然而麻木不仁,犹如身陷囹圄受着禁锢。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的灵魂,使民众觉悟,使民众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明,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诗人爱国的赤诚之心是与祖国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5.第5―7节

第5节,是诗人对烛泪的思考,对红烛的劝慰。首先揭示了一种很矛盾的现象:“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诗人的注意力转到烛泪上面,矛盾的现象已经包含着疑问。这一节开头的呼唤,是同情的呼唤,是惊疑的呼唤。    古代诗词中常把蜡烛燃点时流溢的油脂叫做“烛泪”。诗人沿用这种拟人手法,驰骋想象,亲切地问红烛:“何苦伤心流泪?”诗人同情、惊疑、思索。这里抒发的正是诗人在现实生活的漩涡中,内心所涌现的矛盾、痛苦和挣扎。诗人经过一番求索,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他寻求到的答案,是还有“残风”的存在。红烛“心火发光”,自身“烧蜡成灰”,世人并非都像诗人自己那样怀着敬意,那种邪恶的势力不但对此毫无敬意,相反却“来侵你的光芒”。红烛流泪,是为烧得不稳而急得流泪。红烛不怕牺牲自己,相反,他要充分地牺牲自己,为世人创造光明,他“急”的只是不能给世人带来更多的光明。诗人自己怀着拯救祖国文明的美好意愿,不是同样受到黑暗丑恶势力的干扰和阻挠,感到壮志难酬,为此而痛哭流涕么?冷酷的现实就是这样,你要创造光明,不但要牺牲了自己,还要“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但是,红烛的泪不会白流。诗人劝慰道:“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底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的泪便是对世人的又一种贡献。诗人托物言志,他既已抱定献身祖国的`心愿,也就不怕不幸的遭遇,那些带泪的诗行,可以“培出慰藉底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6.第8、9节

第8、第9两节的呼唤,一声是同情的呼唤,一声是劝导鼓励的呼唤。“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样的因果关系是多么不公平、不合理,为着“创造光明”,结果只落得“灰心流泪”,但这是社会使然。在这样的社会中生活,只有作不屈的奉献。诗人劝勉红烛,也就是劝勉自己:“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收束得精警有力,诗情得到了凝聚与升华。人们通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本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不合理的社会里,耕耘者需要更高的思想品格,只要创造光明,个人的得失荣辱一切在所不计。这正是闻一多人格美的集中体现。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毫不顾惜个人的得失荣辱,是极其伟大崇高的献身精神。

三、全诗.总结

开头一节着眼于红烛的颜色,将红烛精神集中在一个“红”字上面,凸现了红烛的总体形象。由红烛形象即刻联想到诗人自身,“物”与“我”就完全交融起来。最后一节归结到“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样一个境界,也就是将红烛精神归结到一种彻底奉献的人生隐的一句诗“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引子,诗的主体部分就是扣住“灰”与“泪”分两层来展开抒情的。全诗以诗人对“红烛”的心迹交流为线索,用问答的形式展开诗意,

篇5:红烛

老师,像一根红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老师,像一棵大树,洒下浓荫,造福他人;老师,像一汪泉水,流尽自己,滋润他人。“老师”,这个神圣的职业,在我们的人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为我们付出了许多宝贵的年华。

我的语文老师是宋老师。她个子不高,皮肤白皙,留着一头不短也不长的卷发,戴着一副眼镜,眼睛下面是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待人也非常的温和。

我的语文老师教学经验很丰富。宋老师给我们上课时,会在前一天做好上课要用的教学课件,在给我们讲课时,宋老师能将课本内容与课件内容相结合,还会在黑板上为我们写出情节曲线,原本复杂难懂的课文,只要经过宋老师的讲解,就会变得又简单又容易理解。宋老师在给我们排座位时,是根据“一帮一”的形式来调换的。比如:把字写得好的同学和字写得不太好的同学调在一起,在不知不觉的学习生活中,字写得不太好的同学就可以随着字写得好的同学将字形纠正过来,将书写提高一个大台阶。

我的语文老师很敬业。宋老师前几周到别的城市去学习了,虽然在外面,但她还是心系我班。在临走的那天,宋老师列了一张单子,将哪一节课要做哪一项作业都详细地列了出来,宋老师还隔几天会给我打电话或发短信询问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让我们班干部要多多帮助学困生,并且配合好代课老师的工作。宋老师在考试前夕,会给我们印一些“句子训练复习题”和“思品知识资料”,有助于我们复习、巩固知识,还能学到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宋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还是学校的教导主任,又有我们班的语文课,又有学校的各种事情,但无论再忙,宋老师都会抽出时间给我们上语文课,给我们传授知识,所以说宋老师很敬业。

如果说老师是大海,那我们就是在大海中乘风破浪的帆船;如果说老师是天空,那我们就是在天空中展翅飞翔的小鸟;如果说老师是园丁,那我们就是园丁辛勤培育的小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您总是默默付出而不求回报,我无以为报,只能给您说一句最诚挚的话――谢谢您,老师!

篇6:红烛

“唉!你看看你,考试没考好就算了,还把试卷给弄丢了!看我干什么?还不快去找!”伴着妈妈严厉的言语中,我已开始翻箱倒柜起来。我左翻翻右找找。试卷没找着,其他的东西倒还真不少。什么小学毕业照呀,什么用了一半的橡皮呀.......当然还有一截红烛头。它那鲜红的躯体早已被灰尘沾满,只留了一根烧黑的棉绳.......

我苦笑一声,心想――我也许就如同这些废品吧!我也许就是同学口中的废柴吧.......终究是要送进垃圾站的吧!我没多做停留,直径把它丢进垃圾桶中。我继续找啊找,只见一张打着鲜红数字的试卷出现在我眼前。妈妈一把夺过,仔细打量着我那种满是错误的试卷。

几分钟之后,妈妈把试卷递到我眼前,说:“你看看,你这是什么考试态度?四道计算题错三道!你对得起这学费吗?你呀你,给我写检讨书去!真是气死我了!”

可谁知,我刚拿过试卷,还不知怎么回事,灯就黑了。我不知所措,只见妈妈找来手电,对我说:“还愣在那干嘛?还不快点找蜡烛。”又是一阵开抽屉,管抽屉的声音,但怎么也找不到。这时我想起垃圾桶中还有一截红烛头,便一个箭步冲到垃圾桶前,捡回了那截不过三。四厘米长的红烛头,我将它点燃放在桌上。烛光很弱,一闪一闪的,好像一不小心就会熄灭.......虽说如此,但是却足以照亮我的书桌。

我凝视着它,跳跃着的火苗散发出零碎的光点,仿佛在向世人宣告,宣告它并非是一个废物,也并非一块残渣,它虽不过三。四厘米,但是它已照亮了一片天地。

这时,我想,既然连一截红烛头都可以散发出属于它的光芒,那我呢?我是否可以散发出属于我的光芒呢?

“是的,我可以。”于是,我又拿起那张试卷,虽说上面满是错误,但在我看来,这已不再是什么耻辱了,而是我迈向成功的垫脚石!

篇7:红烛

花儿应感谢小草,有了小草的衬托,才会更美;小草应感谢大树,大树为它遮风挡雨,才会更安全;大树应该感谢土地,土地给了它滋养,才会更茁壮。在黑夜中,应该感谢红烛,它照亮了黑暗,带来光明。

其实每个人都有红烛,每个人都在尽享那红烛摇曳之美。而我心中不灭的红烛就是――我的老师。

老师,您的容颜身影、您的一眸一笑都深深的镌刻在我的心头,无法从我的记忆中删去。曾记得,当年那场鹅毛般的大雪,突然从天空洋洋洒洒的下来。不一会儿,地面就积了厚厚的一层,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我独自站在校门口,孤零零的,像一根火柴似的,眼睛中透过一丝焦虑,怎么还没有人来接我回家啊?老师从我身边骑着车子飞速的掠过。我无奈的等着,而您却拐了回来,忽然从车子上下来,问:“怎么还不回家?”“等爸爸”老师让我上车,见此情形,我急忙说:“不用了”因为我知道,老师每天下班后还要去接孩子回家。您大概也清楚了我的心事,说:“没有事,他的爸爸去接。”这是骗人的,因为我知道您的丈夫在去南阳的火车上就心脏病突发而去世了。这是别的老师说的,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我怕她伤心,就没有揭穿她。她又摘下来帽子戴在了我的头上。她捋了捋头发,便带上我穿过风雪走在了回家的路上,自行车碾在雪上的“咯吱”声,在我听来就像一曲欢快的歌。

我静静地看着她的身影,是那么的美,多么耀眼。我在背后感受着这温暖,红烛在燃烧,她散发的光和热融化了这世界的所有冰雪。在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我只觉得她是那么的美,美在她的无私,美在她的奉献,美在她默默地燃烧。

在我家楼下,她停了下来。我只见她的脸紫红紫红,还不时的喘着气。在这时候,我忽然又发现,她的头上身上已经沾满了雪花。她淡淡的说:“快进去吧!”顾不上拍拍雪,她便急匆匆骑向远方。此时她的身影在茫茫大雪中渐行渐远,直至消失,留给我永远的回忆。红烛在摇曳,世界上仿佛每一个角落都让她给照亮了。

我应该感谢她,她给我的人生添上了色彩。她是一支红烛,照亮了我的心扉,照亮了我的世界。

篇8:红烛

记忆中,那根红烛绽出了一朵绚丽的火花,殊不知,那红烛燃尽,流下了多少眼泪,散落了多少辛劳。

――题记

(1)红烛

伴着清晨微凉的冷风,一抹熟悉的身影早早的来到刚刚苏醒的校园,用自己的辛苦照顾和关心着他的学生,用自己对教育的热情教导着他的学生,用自己的行动感化和引导着他的学生,好似一根红烛,燃烧着,摇曳着,忍受着火焰的灼热。宁愿把自己融化,也要为了照亮别人忍受这煎熬,依旧的挺立在烛火中。

(2)泪

亲爱的老师,当您送走一批又一批您苦心教育出来的学生时,您曾落下了多少眼泪?曾经每天都能见到的脸庞,在那一天却离开了您的视线,那时的您是否喜忧参半?喜的是,孩子们最终还是向梦想进发了,忧的是,这一别,便不知道何时才能相聚。

离别时,是否会想起这些年来的往事?是否会被学生最后的话语所感动?是否会伴着浓浓的离别愁绪而潸然泪下?而我们懂得,即使有再多的离别,也无法改变您对教育的坚持。

(3)红烛泪

红烛泪,挟着爱心和关切,在背后默默的照料;红烛泪,挂着微笑和鼓励,默默地为我们付出;红烛泪,带着严厉和鞭策,使我们不断的进步。那红烛,你的泪驱走了不安,取走了懒散,那温暖的火光照进我们的心里,给我们带来了一片清新的知识天地。谢谢您对我们的付出,我相信,那根红烛绽开的火光,定能照亮人们的心房。

(4)吾爱红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对教师深深的赞扬。

教师,那是多么神圣而辛劳的职业啊,可他们不辞辛劳,勤奋的耕耘者,却从来不求什么回报。在栽培了无数莘莘学子之后,却还是那样默默的笑着,默默的培育下一代的孩子。

吾爱教师,吾爱红烛。

吾爱红烛之关切,吾爱红烛之敬业,吾爱红烛之奉献。细细想来,若是没有教师的默默付出,又怎来的日益昌盛的祖国?那燃尽自己而照亮别人的精神,怎能不让人为之动摇?

吾爱红烛,爱之深,爱之切。

教师点评:结构新颖,语言优美。小作者以真挚的感情表达了对老师的尊敬,字里行间渗透出质朴的情感,是一篇很好的作文。

篇9:红烛

我曾经,是那么讨厌蜡烛。一坨油腻的蜡,还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比一夜黑(煤油灯)更气人!煤油灯起码还有个罩,它连罩都没有。一次点烛写诗,烧焦了头发都不知道,于是顶着一团焦发过了两三周。

还有一次在寒假里,我准备做一条长引线,接到鞭炮上,这样我就能在屋里点燃屋外树上的那串鞭炮。

引线的做法较为简单,用冰冷的刀子削下火柴的头,再粘到带蜡的棉线上。我从吃了早饭开始忙活到九点多,就要大功告成之时,棉线上的火柴头不小心碰到了烛焰上,易燃的火柴头哪里受得了如此炙热?瞬间,两个小时的努力化为缥缈烟,变淡,散开了啊哦!我的引线!气得我抓起蜡烛扔了。以后,我不再将蜡烛点燃。

可是,一次停电,让我改变了对蜡烛的看法。

在老家的一天夜里,当我照例打开电灯,享受它的光明之时,灯却闪了几下,灭了!坏了,停电了!百年不遇的停电让我赶上了!我心爱的书籍没法看了,上网查资料也成了泡影!屋里顿时黯淡无光,屋外也是一片漆黑,我顿时急得在家里团团转。家里仅存的两盏油灯,一盏在厨房,一盏被奶奶拿着去了兔舍。我没辙,想起来了,对!还有蜡烛,权当应急了。赶紧摸索着从书桌上拿起一支红烛,放在烛台上,用火柴点燃,屋内瞬间亮了起来。这个蜡烛是我闲来无事时亲手制作的,收集十几个残烛头,合成此大烛。它较粗,比我手掌长一点儿,略方,每个面都刻有f古L存四个字,这些字都是我用牙签一笔一笔刻上的。

看着这盏红烛慢慢变短,最后,四面的f古L存也终究不见了。我恍然,当初只被我当做一个摆件的蜡烛,今天夜里却焕发了光芒,这是它生命的光!它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他人,这也是千百年来人们经常赞颂的烛光!它的生命是多么的短暂,短暂到燃尽了,也就终结了;它的生命又是多么的辉煌,即使短暂,也要发出最耀眼的光芒!正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正是有了千千万万的红烛,才有了今天的发达昌盛,才有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光辉灿烂。后来,我把它的残体小心地从烛台上剥下来,当成了标本,封为一级重器。

红烛,无香气,亦不漂亮,它却以生命作料,燃了自己,照亮他人,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难道不值得人们赞颂吗?

相关专题 红烛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