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政治如何做好小组学习的论文

唏嘘猪肉汉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唏嘘猪肉汉”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的政治如何做好小组学习的论文(共1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高中的政治如何做好小组学习的论文

关于高中的政治如何做好小组学习的论文

摘要: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在学习中将合作学习作为学习的新模式,小组学习改变了原有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小组中高中生可以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进行分享,可以更好地激发高中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思考的动力。在高中的政治学习中教师将小组学习模式引入课堂中,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更加有效的交流和讨论,提升高中的政治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的政治;学生;小组学习

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也将更多新的、先进的教育模式引入课堂中,小组学习是目前在教学中常使用的方式,尤其是可以更好地促进当代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阶段相较于其他课程,政治课较为枯燥,在使用小组学习方法后,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学习目标。

一、营造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

在高中阶段,将小组学习引入教学中是非常实用且有效的学习途径,在政治学习中使用小组学习的方式,首先应给小组成员建立和谐的氛围,让其产生学习政治课程的热情。在学习中各个小组的组长在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起到带头作用,让每位小组成员都可以积极地参与其中。比如说,在我们高中的政治课本中有一节是关于公司、法人方面的知识,在高中阶段由于学生还没有更多地接触社会,所以对公司、法人的含义、组织结构、构成形式等方面在理解上就会有一定的困难,更别说实际的经验,这样的现实问题就直接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当遇见这样的问题时,学生可以将问题带到小组中大家一起进行交流和讨论。在进行讨论前小组长首先应为大家建立和谐的学习氛围,可以带头发言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尽快地融入讨论中来,还可以结合课本中关于公司的概念,与政治理论相结合,再对与公司有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在开展小组讨论前,组长可以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可以使用字条形式,也可以使用我来比划你来猜的形式,创建出不同的方式来活跃小组成员间讨论问题的气氛。在讨论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也应积极地加入讨论中,并对每个问题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中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增进小组成员间的默契,为今后的学习和讨论建立良好的交流氛围,并激发我们心中的学习灵感,有效地提升高中的政治的学习效率。

二、重视小组的合作竞争学习

小组学习方式很好,值得在高中学习中进行推广,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利大于弊。众所周知,因为要面临高考,所以时间对于高中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因此我们应珍惜每一次小组讨论学习的机会,在讨论的过程中积极地发言,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高中小组学习中应建立团结又具有竞争精神的学习气氛。比如说,在学完高中的政治中的哲学知识这部分进行小组学习时,小组成员应先对已学完的哲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总结,再根据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这样就可以使小组成员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学习高中的政治中关于哲学的知识。除此之外,要想更好地提升小组学习的效率,在搞好自己小组内学习的同时还可以组织各小组间关于政治方面的知识竞赛。班长可以先将组织各小组间知识竞赛的想法与负责本班政治课程的教师进行交流,在老师的帮助下整理出相关的知识竞赛的题目,再将竞赛的基本框架与各小组长进行有效的交流,小组长再交代给每个小组成员,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利用课堂时间进行竞赛抢答,由教师作裁判,选出胜出的学习合作小组,这种竞赛的形式可以更好地增进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更好地促进小组学习的效果和学习政治课程的兴趣。所以我们在进行高中的政治的学习过程中应更好地建构起小组学习的形式,提升小组学习的效率,更好地在小组学习中得到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政治成绩。

三、做好课后的小组监督工作

在高中阶段,我们的学习是紧张的、学习任务是繁重的`,在我们的学习中离不开老师的帮助,但是老师的教学任务也和我们的学习一样既紧张又繁重。所以,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我们应自觉地处理好自己的学习事务,特别是应自觉建立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比如说,老师在课堂上为我们讲解了很多的重点知识,相对抽象的知识点我们不能快速地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想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相对抽象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做大量的试题来解决这一问题,提升自身的能力。在政治学习合作小组中,我们同学间可以建立和谐的互相监督、互相检查的学习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更快地提升我们每个人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在进行课后练习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不会做的题目、答案出现疑问的题目或是思路不太清晰的题目等,甚至还会出现在解题过程中题目做对了但是对解题的思路和为什么要这样做产生疑问。比如说,在对选择题进行解答时,我们一般情况下会采用排除的方法,但是在面对正确答案时我们还是会产生动摇。所以,各小组成员可以在课程结束后或是做完相应的练习题以后,将心中的疑问积极地在小组内进行分析和探讨,每个小组成员应以同样积极的态度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和学习,对课堂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演练和拓展学习,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将高中的政治中的知识点、重要的内容和相关的题目进行有机的结合,更好地提升我们的政治学习兴趣、政治学习的思维能力、政治方面的学习能力、政治学习的效率,从而达到提高政治成绩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的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中提升,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也开始更加重视对自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进行高中的政治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给我们创造了更多的展示机会和提升能力的机会,可以让我们每一个人在小组学习中充分地发挥出我们的潜能。在课堂下我们还应做好相互监督的工作,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阶段的优势,让更多的同学爱上高中的政治,提升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篇2: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 推荐度:小组合作学习规章制度 推荐度: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方案 推荐度:小组合作学习阶段性总结 推荐度:小组合作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至今的重要动力,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竞争越加激烈的21世纪社会,合作意识更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小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设置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的课题研究,并成功申报为镇级教改课题。通过研究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实施。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需要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每个小组的监督和指导,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4.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设计

小组合作学习是由问题引发的。问题是以一定的认知为前提,而指向未知领域的命题。提出某个问题就为学生的智能活动树立起一个方向性的障碍,从而对学生的智力活动产生刺激。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后,将教学中的重、难点演绎成问题提出。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引起讨论的问题就要切实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能够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当然,问题还应是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学生“跳一跳能够摘下的果子”。

1、矛盾型问题。即问题揭示教材中知识之间的矛盾之处,有意识地挑起学生认识中的'矛盾,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在教学分数化小数时,当学生发现分母中只含有2和5的质因数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后,让学生判断7/8、9/15、13/40、7/12、6/24中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数,并把所有分数化成小数。学生惊讶的发现9/15和6/24能化成有限小数,与判断不符。这时,教师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讨论。因为这类问题情境是以矛盾冲突为基础而产生的,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理,所以,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特别投入。

2、假设型问题。即要求学生以已知的内容为前提进行猜测、推断。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猜测分数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性质,在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合作探究。由于答案的不确定性,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容易将学生置于一种非得思考的问题情境中,因此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便会思绪飞扬。

3、发散型问题。既要求学生紧密围绕某一问题,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思考,以探求问题的多种答案。让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多种方法解答。由于这类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

三、练习设计,在练习中提高效率

练习可以叫人熟能生巧,也可以叫人熟能生厌与熟能生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练习过度。已经很熟悉的内容,再要学生反复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一些内容反反复复地练习,学生就会形成思维定势,当遇到新问题、新情境时,只会生搬硬套,不会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精讲多练”一直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的教学形式,其实,这里的“多练”不仅指练习的数量上,更多是在质量上的要求。而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加大了学生的参与率,另一方面也是实施分层教学思想的有效形式,从而保证了练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合作学习中,教师就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其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选择和设计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认知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提高同伴间合作的效率。练习作业分为独立性练习和合作性练习,适当增加开放性的问题和习题。例如在学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时,我要求学生:

(1)用你自己的方法进行解答;

(2)你能想出其它的方法并列出算式吗?由于解法的多样性,不同的学生就有了不同的思考方向,同时在小组讨论中,还能互相启发与提示,最后,同学们通过集思广益便从一道题中学习了多种解法,由一题辐射到多题,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练习的效率,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与积极性。

四、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发展。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五、小组合作应注意的问题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观摩其他教师的课时,自己或其他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存在一些问题:

1、小组活动重视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

2、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问题,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3、组合作学习内容和时机缺乏恰当性。教学中提出恰当的研讨问题是实施分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一个好的研讨问题,可以使学生有的放矢,在既定的目标下积极合作探索,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优化,否则可能适得其反。而部分教师却误认为不合作就不是创新,不合作就不是实践新课程,因此每一节课都要挤出几分钟让学生匆匆忙忙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概念的理解要合作,公式的推导要合作,解题方法归纳要合作,甚至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也要合作,却不考虑合作探究交流的内容是否有价值,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正常现象,这需要我们教师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扎实的实践研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逐步完善,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篇3: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巧设参与活动方式”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具活力

文/王 猛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克服了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让小组成员在参与活动的合作学习中领悟方法,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提升合作意识和能力,增强自信心。

关键词:合作学习;合作互教;全员参与;互评

日本佐藤学教授在《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中阐明:“课堂上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这就是建立学习共同体。这不但是教师们共同的愿望,也是在课堂教学中的挑战,是保障每个人学习权利的挑战。而这一挑战中的关键词就是:尊重、信赖、倾听与交响。”小组合作学习克服了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但同时我们也发现现阶段思想品德课堂小组教学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现阶段思想品德课堂小组合作教学困境分析

首先,很多思想品德课堂都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对一个话题展开讨论,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可喜局面,整个课堂都活了起来,然而、冷静观察后会发现,有些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徒有形式而不具备有效的内容,具体教学设计并没有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小组讨论时看似热闹,实际上学生并没有真正有效地合作探究,甚至可能在讨论与课堂无关的话题。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无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生以小组名义解决各项课上、课后问题的积极性也大大降低;有些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缺乏必要的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秩序混乱,学生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小组学习逐渐失去了活力。

教师巧设学生参与活动的方式是学生自主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草,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巧设参与活动方式,为学生创设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二、巧设学生参与活动方式,解决小组合作学习困境的尝试

1.给学生搭建一个合作互教的参与活动平台

只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教师教,也可以通过学生间的互教来解决。正如巴洛赫在《合作课堂让学习充满活力》一文中说:“在一个小组中确实有帮助,因为有些事实一个人永远也想不出来,但通过合作学习和观点的交流,就可以达到更多的理解。”一个学生学会了,就教另一个学生,这样的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就可实现课堂上的生生互教互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

如,我在学案导学的“自学探究”环节,先让学生在严格限定的时间内“自主自学”,在教材上标注出答案。“自主自学”后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互教。因为小组成员构成是按学生的成绩和学习自觉性的优劣组建的,所以优等生教学困生,既有监督、督促其学习的作用,也可以很快地教会学困生自学中遗留的问题。以优促差,使每个小组成员共同进步。再如,学案导学的'“互助探究”环节,七年级下册《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为例:

“自立”大家谈

学习自立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生活自立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集体生活自立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区生活自立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啃老族”的昨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啃老族”的明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两个“互助合作”环节,我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将各自的发言记录,填写在导学案中,并提示组长关注本组中参与热情不高的学生,想办法带动他们多表达、多交流。在小组互助合作交流环节结束,由各组组长代表发言将各组的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样既丰富完善了答案,又让参与热情不高的学生对自立知识加深了理解。这堂课落实“自立的意义”这一教学重点很扎实,而且在互助合作中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生活中的实践去感悟“自立的意义”,达到的教育效果是很到位的。“合作互教”最大的意义在于实现了全员参与,以优带差,共同进步,扫清了教育死角。

2.将“参与活动”渗透到课外,培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

思想品德课要想让学生有兴趣学,在学中能受到感染和教育,必须植根于社会生活,植根于时政热点,立足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对最新的新闻热点的关注与讨论,才能使思想品德课堂显灵动,更具吸引力。

但现实的生活只有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悟才更具有教育意义,新闻热点只有亲自观看和摘录才更有印象,才能真正做到“观天下”。以小组为单位参与课外活动,既可相互帮助,又可以培养带动学习兴趣,培养协作意识。如,为了让学生感觉学习思想品德课有意义、有兴趣。(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我在课下设计了“观天下新闻纵览”活动,活动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一周为一期,上网或观看新闻电视节目,关注一周的焦点新闻。(2)每位小组成员将自己一周来搜集的焦点新闻图文资料及视频,交给组长进行“观天下新闻纵览”校报栏目编排。在校园网上公开展览。或张贴在班级门口固定展示栏中,供学生浏览。(3)教师进行技术指导和配合工作,及每周的焦点话题提示。小组每位成员积极性很高,有的学生说:“平时看电视就关注电影娱乐节目,上网就玩游戏和聊天,通过这个活动我知道了世界上每天会发生很多事情,让我的作文内容丰富了很多,我也了解了如就业、外交、军事、科技等实事。”我的大部分学生对“新闻30分”是每天必看的。

如,我在教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课时,我采用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去采集我村周边河流、沟渠的水样,了解我们这一地区的水污染情况。当我们走到一条条污水横流的河流、沟渠时,学生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原来清澈见底,鱼虾游动的河流,现已污秽不堪,鱼虾绝迹,更可怕的是,我们这一地区的河流几乎全被污染,并且渗入地下,污染了地下水,严重威胁着我们的人身健康和当地的生态环境。我们顺着被污染的河流、沟渠找到了几处正在排污的排污口,这时学生再一次被从排污口涌出的冒着白沫的黑色和黄色的污水震撼了。回校后,我们将这次采集到的水样,反映污染情况、排污情境的资料照片,贴上采集地标签,在学校和新建小区组织了一次以“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为主题的环保展览,引起了师生极大的关注。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从枯燥的文字知识中解脱出来,而且通过亲身体验,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环保法律法规,增强国民环保意识,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此,教育青少年学生,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自觉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定义务。

3.积极参与互评活动,培养小组团队精神

首先,对小组内部每个学生日常上课是否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作业质量、课下行为表现、参加文体活动、晨测成绩等具体量化指标进行统计,由组长监督实施,将每周量化结果计入月小组得星统计中。在组员间互评可以激励自己积极学习和积极参加小组互动的热情。其次,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特别是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各小组要在参与活动中注意观察其他小组的参与情况和达到预期效果,活动结束后要小组间进行互评,并在小组互动评比表上粘贴“成果红星”。每月由班长统计得星数量,公开评比月小组明星个人和明星小组。教师把以前单一对学生成绩评价改为现在的学生互评,改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对学生评价更客观公正,更能引发学生有力而自觉的合作行为。团队精神的形成才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

让小组成员在参与活动的合作学习中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观念与做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提升合作意识和能力,增强自信心。

参考文献:

[1][美]巴洛赫。合作课堂:让学习充满活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1.

[2][日]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05.

(作者单位 天津市沙井子学校)

篇4:高中政治如何学习

高中政治如何学习

勤读教材,注意边边角角的内容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为高中课程编纂的教材亦是如此。高中政治教材经过多次修订,编排较为科学,举例比较精当。

读书的时候要注意边边角角的内容,比如“专家点评”、每个单元的介绍,每一课标题下面的小字等等。凡是书上写的,不论文字插图,都不要放过。

到什么程度最好呢?如果老师提出一句话,你知道下半句是什么,这个时候就差不多了。把书本弄熟,选择题就差不多了。

按部就班,厘清概念

不管是学案、练习册还是《五三》,都会有单元的、本课的知识点总结,这就相当于一个课程大纲。按照纲要,梳理知识点。这样可以避免知识点的遗漏,同时做到有的放矢。

找出要点,方便记忆

比如: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要素:主语是商品。条件有二:一是用于交换。二是必须是劳动产品。所以自种自吃的粮食不是商品。

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知识点不是孤立的。可以用知识树、思维导图等方式建立知识体系。好比珍珠用线穿起来才方便拿,知识也是如此。

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支出。对比、联系都是不错的方法。

举例: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联系: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重视基础,孰能生巧

高中政治如果有难度,只是因为它比较咬文嚼字罢了。比如必修二中的“人民民主专政”绝对不可以搞成“人民民主专制”!频繁出现的“根本”“基本”“重要”等等不可混淆。

解决方法有二:一是平时多读多看,孰能生巧,见到与书中不同的表述自然反应过来。二是在题目中、或在老师帮助下,熟悉这些常用的“陷阱”,考试中自然就避开了。

由零到整,由整及零

记忆了零散的知识点,之后不可忘记形成知识体系。形成知识体系之后,反过来找出记忆不清的知识点,反复记忆。如此循环,政治一定会拿高分的。

练习做题,不可忽视

平时题目的检验是查漏补缺、检验学习效果的好方法。适度做些练习,也不可忽视。

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有的同学感觉政治课比较枯燥,所以,对政治课缺乏学习的兴趣。其实,理论都是对具体问题的总结和升华,都存在着抽象、枯燥的问题。高中政治课有些内容比较生动有趣,有些内容的确比较枯燥。对政治课缺乏兴趣,其中重要原因是同学们的学习方法有问题、学习中受实用主义的影响以及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政治学科的误解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旦尝到了学习政治科的甜头,就能改变部分同学中存在的感觉政治课枯燥的问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改的三维目标之一的能力目标,就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掌握基本知识,进而提高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谚语云“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促使人的成长和发展,使人受益终身。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这几个环节是学习的法宝。

预习

预习的时候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找出本课主要要讲几个大问题,每个大问题下设有几个小问题,即要分清文章的层次。对知识进行筛选:哪些自己能看懂,哪些不懂,那么上课听讲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听课

专心听讲,积极思考,综合运用多种感官的作用,要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口到,切忌单纯的听、单纯的写。所谓眼到,就是要注意老师的演示和板书;耳到,就是要注意听老师讲的每一句话,包括一些具体的事例,要声声入耳;手到,就是要在听与看的同时记重点笔记;心到、口到,就是要认真思考老师提问的问题并能作出积极回答。

复习

课后复习要及时,先回忆学了哪些知识点,重点是什么,老师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的。回忆不起来的时候,说明你对该知识点还不是很熟悉。这个时候就应该看书、看笔记,加深认识,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更加巩固。

作业

作业也是对课本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的重要一环,不可缺少。通过作业、练习能使我们所学知识得到检测。会做,说明你对知识点了解的比较到位了;如果看到题不知道怎么做或者干脆不知道从何入手,说明这个知识点我们还没有完全理解,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学习了解。

关注时事热点,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时代性是政治课的生命力,时事材料是学生理解教材理论的重要纽带,因此要注重教学生平时多关注时事,及时从报刊杂志、电视、网络上了解最新的时事信息,并动用课本上的知识分析纷繁复杂的时政知识,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原则得到真正贯彻实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科学记忆

找关键词法。

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上要注意发现、归纳和概括出基本概念和原理中的“关键词“,以利于记忆和理解。比如,在学到“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时,如果直接记忆的话比较长,可以采用找关键词法:“建立……基础,缩小……差距,追赶……增强……提高……”,再往进添加相应的修饰语就好记多了。

形象化、事例化。

对于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点,一定要找到一个比较典型的事例辅助理解,做到抽象理论具体化或形象化,比如: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就可以对应到课本上的漫画“一哄而下”,从而使知识点很直观的记忆和理解。

联想记忆。

课本上有一些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很贴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运用联想的方法来记忆。比如信用卡的优点,差不多多数同学都用过,所以可以根据自己对信用卡的了解来想象:可以存钱、取钱、消费、转账等,方便、安全、快捷,这样就差不多了,只需把语言再规范一下就可以了。

理清知识的逻辑思维顺序

政治上的所有问题一般都是按照“是什么(含义、内容、表现等)”、“为什么(必然性或必要性、作用或意义等)”、“怎么样(措施、方法等)”的逻辑思维顺序讲述的。

比如“国家的宏观调控”这一框题的学习和归纳,就包括“宏观调控的含义和目标是什么”、“为什么需要宏观调控”以及“怎样进行宏观调控”三个层次归纳知识点.

6掌握解题方法,培养能力

在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基础上,选择精品提醒进行训练。是培养、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教会学生在训练中要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摒弃不用脑依赖教师讲出答案或教材现成词句照搬照用的不良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演练逐步让学生把握一些重要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把握归纳法、演绎法、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加以灵活应用,理清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

篇5:高中政治怎么学习

六大步助你学好高中政治

1、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的内驱力,是探索与创新的源头。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学生要学着不断去质疑、释疑,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积极地锻炼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并能对某些共性的看法或结论提出质疑。

2、整体把握,理清课本内容层次

把繁杂、冗长的知识一层一层地进行梳理,犹如剥洋葱一样,将所学的知识梳理出层次,然后从整体上把握这些知识层次。将其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这就是所谓的“先放后收”。它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从内容上,要求学生理出哪些是基本知识,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这些知识不仅要求学生找得出来,更要理解、记住它。从结构层次上,要求学生看书后,了解课本中讲了几个问题,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这些问题又是从哪几个层次和角度阐述的?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论证的。这部分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与前面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

3、抓住线索,清晰知识的发展脉络

如果知识是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珍珠串起来的那根线。学生要去发现所学知识的线索,抓住了线索就抓住了所学知识的脉络。在自学中要注意“三大问题”,即先讲是什么,后讲为什么或重要性,最后讲怎么样。

4、划出关键词,突出知识核心结点

线索是学习内容的“网”,关键词则是这张网中的“结点”。在知识学习中,要求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抓住某些“闪光词”即关键词,将知识高度压缩在认知结构中,再应用时依据线索,快速检索出关键词,由此引出自己所学的知识。

5、简要概括,把课本由厚变薄

这要求学生建立在整体把握课本的基础上,领会其精神实质。可先对一节或一段内容进行归纳,用一两句话,一两个字概括。随着学习归纳能力的提高,逐步发展为对一课,一章的概括,例如高三《思想政治》第一、二课内容压缩为“国家”两个字,由此引申出:国家的基本阶级和阶级关系;国家制度──民主;国家性质──国体;国家管理形式──政体;国家职能──对内对外职能:国家结构──我国的“一国两制”等。

6、写读书笔记,进一步内化所学知识

学生自学完一框、一节或一课后,写出自己的读后感,体会,或者对课本进行评述,写出眉批,如果能长此以往,坚持下去那就真正达到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学生的理论水平及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较大提高。

高中政治的解题技巧

选择题的十不选

1、题肢本身表述错误者不选(逆向选择题除外)

(先看答案,先排除错误的选项,再看题目和材料)

2、题肢与题干要求不相符者不选

(抓住题目的关键词,抓住中心意思排除干扰项)

3、因果相悖者不选

(一看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二要主意因果关系是否颠倒)

4、题肢和题干间接联系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二级延伸不选

(抓住题干的本质)

5、题肢与题干外延不相符者不选

(看懂内涵的同时,掌握外延的规定性)

6、题肢和题干矛盾者不选

(筛选正确的题肢)

7、题肢与题干相重复者不选

(读透题干问的方向及侧重点)

8、正误相混者,即题肢中既有正确的部分也有不正确的部分,不选

(仔细读完题肢,小心陷井)

9、反向选择题中正确者不选

(认真审题)

10、题干要求单一者(如带有核心、根本、关键、最主要、中心为字眼),有些题肢即使能在题干中得到体现,但如果不符合题干单一性的要求,也不能选。

审题

一、明确问题

1、运用知识对试题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冷静思考,仔细推敲。

2、材料和问题共同反映了命题者的意图,借助问题分析材料,把握材料内涵。

3、透过材料的字面意思,揭示其深意,透过其表面含义窥视其内涵

4、借助教材中的知识、原理对这些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把握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二、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1、首先阅读问题,明确要求

问题是针对材料提出的包含了对材料的理解,是从一个特殊角度反映材料内容。

2、其次是推敲材料,把握“有效信息”

a.是时间――注意时间就能把材料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加以考查

b.是人物或材料的出处――把握人物的阶级属性,有利于通过材料的表面意义分析出其真实含义

c.是总结性语句――它点出材料的中心

d.是材料中出现的概念、名称――它揭示了材料与教材的关系

3、“书”题结合,确立论点、论据。将题中的“信息点”同书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进一步明确题意;确立论据,把握住设问方向,明确答题范围。

篇6: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500字

今天,邓老师建了30多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2人,一个是师傅,一个是徒弟。

而师父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教导好自己的徒弟,监督自己的徒弟的学习情况,并监督徒弟改正练习册的错题。徒弟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好好跟师父认真学习,把练习册的错题给改正了。左边的是师父,右边的就是徒弟,用白色字体写的师父就比较辛苦了,因为白色字体的徒弟是比较差的。而蓝色字体的,都一样厉害,分不出高低,我就是被写在蓝色字体那边的。邓馥琳是我的师父,同时,我也是邓馥琳的师父,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学习成绩都差不多一样,暂时没有分出谁是师父和徒弟,我们现在要互相监督,都要尽责做好师父这个位置。比较辛苦的师父们也很尽责,徒弟们也会认真改正练习册的错题,听师父的话。有些徒弟跑去玩了,尽责的师父们就会去找徒弟,认真监督徒弟改正。有一个学习小组倒反过来了,师父跑去玩,徒弟去找师傅,老师也批评了那位跑去玩的师父。另外,邓老师夸我们都非常认真,邓老师说:“师父认真监督自己的徒弟,很尽责。”邓老师也夸了那些徒弟:“徒弟们也很勤学好问,不错不错。”

邓老师的这个方法的确很有效,我相信同学们会慢慢进步的。

篇7: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

郑永进

摘要:一度热情极高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在呈降温趋势,其实运用得好效果会非常好。要防止对其过度赞美,也要防止将其贬得一钱不值。小组合作学习有适用条件,需要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在试卷评讲中大有作为。

关键词:合作学习;条件;控制

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受到激烈批判,人们

认为其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运用恰当的方式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教师与学生有一对一接触的机会,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并能有的放矢地抓住关键问题进行讲解。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形式,它对学生学习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小组合作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有适用条件

1.问题需要教师精心安排

首先,问题对学生来说,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靠单个学生的力量难以达到,教师直接讲授,学生理解不深,对该问题需要依靠几个学生或全班的合力,有一定的思考和认识后,学生才能弄明白教师的讲解。其次,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探究的结果有明显的层次。浅层次、中等层次、高等层次的结果都是正确的,只不过显示人的思考层次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问题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均有思考结果。教师把所有小组的意见在全班宣布,可起到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形成从不同角度包括反向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把自己当作发表意见的一分子,向全班发表意见,当然教师的`思考应该更深,更有新意,更有创造性。最后,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在一般情况下不应该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问题,这也符合支架式学习的原则。该种类型教师在前面的上课中已经讲过,学生对要合作学习的问题不是完全一片空白,这才有了合作学习的起点。总之,问题不是空穴来风,前面教师已为小组合作学习做了充足的铺垫,这次小组合作学习更多的是学生的实战演练。它是由教师讲授,到学生单独完成问题之间的过渡。因为单个人完成难度大,几个人互助有利于开放思维。众人拾柴火焰高,同时年龄相仿,所受教育程度差不多,因此小组成员更能够互相启发,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说是教师半放手的阶段。全部由教师讲解学生很难学会独立处理问题,因为他没有充分思考的过程,每次都是教师告诉结果,长此以往,会产生学生的依赖心理,也就不愿去独立思考问题了。难怪每次高考后,有教师很高兴:这道题我讲过或讲过类似的题,但学生仍然不会做,教师空欢喜一场。因为平时被教师带着做题,已成了习惯,考试时,教师没在身旁,要自己独立作答,那就不会了。面面俱到的关心会养成学生的依赖思想,教师一讲就会,学生一做就不会。

2.小组中的分组很有讲究

人太多不能深入交流,人太少不能达到多方合作以解决问题

的目的。成绩相差太大,成为一言堂,成绩差的学生不敢发表意见,成绩好的学生听不进成绩差的学生的意见,或不屑于听,从而交流不畅,跟独立思考没什么差别。座位相差不能太远,座位塔得太乱,容易造成联谊会的效果。因而小组成员以四到六个人为最佳,座位顺序基本不变,还要注意男女生比例大体均衡,成绩大体均衡。

3.使用频率不能太高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使用太多,都会造成学生丧失新鲜感,从而投入不够。小组合作学习是众多学习模式中的一种,没有一无是处的教学模式,也没有万能的教学模式。

二、教师对小组讨论要有较强的控制能力

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愿意听从教师的指挥,相信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习效果的好坏。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教师要善于观察,要及时了解学生讨论的进度,每个学生在做什么,在谈哪一方面。曾经有一个教师在上公开课时,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讨论激烈。评课时,听课教师对这堂课上学生主动性的发挥给予了极高评价,讲课教师也很满意。但评完课

后,录像师交给一个录像带,录下了其中一组的讨论内容,原来他们讨论的话题与要求讨论的话题毫无关系,他们在讨论电视剧中的人物谁最酷。这样表面繁华的小组合作学习,告诫教师越是小组合作学习,越需要教师的监督,督促学生尽快进入讨论,督促学生控制讨论的节奏。学生对教师深入基层的指导会非常感激,会产生一种被关注后的表现欲。当然教师不可过多干涉内容,尤其不能直接公布答案或表明自己的观点,同时要兼顾到每一组的学生。在结束小组讨论后,教师要公布小组讨论的结果。总结时是全班总结,没必要点哪一组,教师赞同不赞同要表明态度,也可让大家一起评价。学生付出了劳动都希望能得到反馈,正确的希望得到认同,错误的希望明白原因,以便改正。其次,要把握好时间。小组讨论的时间过长,完不成进度,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也使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从而影响讨论的深入。最后,各组讨论的问题要一致。有的教师为节省时间,让这一组讨论这道题,让下一组学生讨论另一道题。各组讨论的题均不相同。然后小组讨论完毕后,讲这一题时让这一组的代表起来讲做题步骤,讲另一题时让另一组的代表起来讲做题步骤。殊不知,每一组都只讨论了一道题而已,对其他组讨论的问题都不甚了解,听别组说讨论结果,很多时候是如云坠雾。教师却无视其他组的学生,眼睛就只盯着发言的学生。这样,教学目标的完成就大打折扣了。笔者认为应把讨论的面撒开,让各组讨论同一有深度的问题。这样有比较,教师讲起来也有针对性。一道题弄懂了、透了,就能举一反三。与其对每一道题都一知半解,不如大家齐心协力弄懂一题。

三、以评讲试卷为例,谈谈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

现在每次发下试卷,我都会给一节课的时间,让前后四个学生,前面两个,后面两个,组成一组。如果有剩余的学生,视情况安插在各组中去,考虑男女比例和成绩的均衡性。实践证明,先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刚做过的,并有教师评分的试卷,然后教师再讲,效果显著,学生兴趣很高。每次教师发下试卷,学生都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分数,接下来想知道自己错了的题为什么错了。如果教师马上就评讲,学生往往不能很快收回心思。与其强行把学生的心思拉回到听评讲上,不如顺应学生的需求,因势利导,让他们组成小组。让做对了这道题的学生给做错了题的学生讲一讲,做错的学生问做对的学生,做对了的学生会非常耐心地讲自己是如何思考做题的,做错的学生会听得非常认真。这很像一对一的辅导,听讲的一定要听明白为止,讲的学生责任感极强,一定要讲明白为止。这样既达到了学习目标,又培养了学生做人的原则,使学生之间更融洽,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总之,灵活性远远超过教师给全班统一讲。当然,学生在既没有讲又没有听的时候也不能闲着,要看自己错了的其他题。一点也不浪费时间。对全组成员,甚至是全班都没有做对的题,教师在学生讨论时也不可公布答案,让学生发挥全组成员的力量去思索。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且,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教师控制得好,能够满足学生成为发现者的愿望。愿小组合作学习仍能焕发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

[3]约翰・怀特。再论教育目的。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第二高级中学)

篇8: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当合作走入课堂,成为课堂学习的重要理念后,合作学习方法不断涌现。如何组织小组有效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成为当前的主要问题,对此,我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希望与同仁分享。

一、科学组建合作小组

1.小组的划分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我将班内的52名学生分成8个合作小组,1-4组每组8人,5-6组每组10人。

2.小组的建设

(1)组内的划分:为了实施真正的合作,还要缩小规模,小组内再划分为A,B两个小组(以4人一组为主),实施组内竞争;在此基础上我还推出2人小小组的合作形式,即根据学科成绩好坏,取长补短,实施优略互补,成立的2人互帮互助小组,为后进生谋求出路。这样就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合作组(大组8人、小组4人、小小组2人)。小组一旦建立,一段时间内要保持稳定,一般不作调整。

(2)组长的指导:组长是小组的灵魂,是教师的好帮手。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组长:①如何调动、保持全体组员的积极性;②如何把握激励组员的时机;③如何组织实施小组的合作学习;④如何推荐汇报交流的代表;⑤如何对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方法、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⑥如何以身作则、全身心投入小组工作。

(3)起好组名:学习小组的命名源于小组成员,凝聚着小组全体成员的智慧,体现了他们对学习、生活的共同认识和向往。我以为,班主任应引导学生在小组的命名上多下功夫,力争在命名上就体现出小组特色。例如:3组起名为星耀(群星闪耀之意),可组徽画着杂乱的几颗星,我建议他们:要画8颗,一大两中五小,大的代表组长,两颗中等的代表小组长,其余五科代表组员,而且要画成扇形,象征着小组的团结与和谐,人人努力发光。

(4)合理分工:做到“两个明确,一个到位”。一是明确小组合作的规则与方法,使学生能合作,会合作;二是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设立了七个岗位,分别是:仪容仪表;学习态度;文明礼仪;纪律素养;劳动卫生;爱护公物;体育锻炼。每组组员可根据自己的爱好报岗,对全组其他成员实施管理。最终实现: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一个到位是指及时将合作学习评比结果在固定展示台上公布。

二、以评价为保障实施动态管理

1.学习方面评比周最勤奋团队

(1)出勤与学习。

早晨到校排在前15位且认真学习的学生,每人次加1分;迟到一次扣2分。

(2)课堂上的学习。

①解答问题积分制。对学生“劳动成果”按照设定好的加分制度及时记录,每节一记录,一天一小结,一周一总结,总结结果要及时上评比台,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不断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出于对学生的尊重,根据前面划分的组号,一号解答问题正确加1分,8号解答问题正确加8分。这样有利于调动后进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②“订正对方”加分制。经过一段的实践探索,一些问题令老师们困惑。课堂上,老师将本节内容分成若干“板块”由各小组分工完成,这时就出现了小组成员只关注本小组的探究内容,对其它小组的内容漠不关心,更有甚者,在小组成果展示时,许多学生不知其它小组展示的内容,课堂实效大打折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一是要注重预习内容的分工。在预习课的前期,没有分工,教学的全部内容也是全体学生预习自学的内容。到预习的后期,小组再重点突破若干“板块”。二是要在展示课堂上,每个小组展示的内容是其他小组评价的内容,凡指出一处错误,扣除展示小组1分,加到指正的小组身上,如果别的小组还有更加科学合理的`解释,根据“学术价值”进行加分。这样一来,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关注其他小组问题程度加强了,课堂效率明显提升。

③“创新性答案”奖分制。每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我们都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采取发散思维方式创新性地整合答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对于角度新又简洁的答案给予加分奖励。创新性答案给小组加5分,有新意的答案加3分,照本宣科式的答案加1分。

(3)课下作业完成情况。

被老师点名批评不完成作业或不认真完成作业,每次扣4分。

1.以上得分记录周末由学习委员汇总,得分最高的组获周最勤奋团队。

2.纪律方面评选周最守纪团队

3.卫生方面评选周最卫生团队

4.整体方面评选月金银牌团队

5.注重精神激励和奖励

精神需求的本质就是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尊重,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我在合作小组运行中,一方面进行月量化考核以及年中量化考核,并记入学生档案,更重要的是通过校讯通家校平台,告知家长,还利用班级及学校板报对优秀学习小组的成功经验进行大力宣传,从而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的良好氛围,并通过发奖状或喜报等多种形式激励学生。良好的精神鼓励或奖励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使学生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更能增加小组成员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

实践证明,科学的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才真正能促进班级学业成绩的全面提高,提高学生倾听、思考、表达、反思等各种能力,使学生受益终生。

篇9: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摘要:本文在全面分析初中生交流与合作能力现状的基础上,对初中生的合作学习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确定了影响初中生交流与合作能力提高的因素,在初中化学与数学的教学中,合理应用交流与合作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生;交流;合作;策略

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人相处,是21世纪的人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传统的教学只注重教师的“教”,而不重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过于强调认知的价值,而忽略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体现,学生的意愿、差异、情感态度难以得到应有的尊重,学生在一种压力和感到威胁的环境中学习。新课标下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的发展,是“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的重要源泉。

一、初中生交流与合作能力的现状

目前,课堂上教师们都在积极构建“小组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模式,其中有许多精彩的片段,但同时还存在相当部分的“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导致交流与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往往是教师设问,宣布讨论,学生便匆忙分组,七嘴八舌,热闹非凡。这似乎也成为公开课必备的点缀。可仔细一看,这热闹背后存在的学生“交流与合作学习”是只“作”不“合”,学生大多“各自为政”,有的'搞“一言堂”,多数学生一言不发,故作沉思状;有的你争我抢,谁也不听谁,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更有甚者,不让别人插话,全得按我说的办,老子天下第一。当教师示意结束时,每小组的代表发言有条不紊,汇报时说的是:我认为……,“我想……”,而不是“我们小组认为……”。试想,这样的轰轰烈烈,有“形”无“质”的交流与合作,将会把学生引向何方,有多大的实效性呢?目前交流与合作学习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将小组交流与合作等同于小组讨论。

2、自由放任,缺乏监控和指导。

3、交流与合作学习的随意性。

4、“热闹”掩盖下的少数人学习而多数人休闲。

5、分配交流与合作学习小组的随意性。

二、影响初中生交流与合作能力提高的因素

1、教师方面的因素

教师是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在其学生时代,交流与合作的潜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与人交流与合作的技艺未能得到充分的培养,而教师的交流与合作理念也未能有效构建,从而造成交流与合作教学技巧的贫乏。尽管许多教研活动都把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重点进行研究,但在实际操作中无章可循,适度难控,很难收到理想化的教育效果。学生交流与合作的习惯尚未养成,教师急于求成,操之过急,违背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不讲清要求,不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随意地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不研究“同质”或“异质”,不给学生明确的任务,没有动态地变更小组人数及成员的角色,不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能科学处理好独立学习和“交流与合作学习”的关系,一味地让学生交流与合作、讨论,结果只能是表面热闹,实效不强。

同时,教师往往忽视学习小组带头人的功能,没有让“领头雁”的作用发挥好,小组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不能协调发展,使得交流与合作不能深入。另外,教师还没有及时转变角色,融入小组讨论中。

2、学生方面的因素

一是学生参与“交流与合作学习”的程度不均衡。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在“交流与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是不均衡的。个别学生频频发言,大部分学生默默无闻、一声不响,成为“多余人”。这种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的“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效果必然有限。

二是部分学生性格、能力、家庭背景及情感体验等因素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与别人交流,存在较强的胆怯、羞涩心理而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目前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私心理严重,以自我为中心,普遍缺乏交流与合作意识和机会。有的学生的个人职责不明确,有的学生不愿意当众表露自己的思想,部分学生缺乏自制力,不专心,易受干扰,爱做小动作,爱跑题,常讲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题,影响“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效果。

3、评价方面的影响因素

目前尚不能建立一套与之相匹配的课堂交流与合作学习的评价模式,教师分不清“交流与合作学习”是手段还是目标。有的教师甚至片面地认为:某个学生的成绩好了就可代表集体成绩;或者是小组成绩一般就说明全组学生都一般。操作上体现出较大的随意性,缺乏理念指导和科学评价,缺乏创新,长期以往,势必造成交流与合作学习的形式化。

三、交流与合作能力培养的策略

那么如何有效地对初中生进行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呢?美国青年研究中心对必要的社交技能进行了总结,认为“组成技能、活动技能和交流技能”是交流与合作应具备的条件。因此,交流与合作学习应从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技能技巧上入手。

1、组成交流与合作小组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分组或自己组合活动小组时往往不知如何着手,交流与合作的第一步就卡住了,其原因在于一些基本交际语言的使用上出了问题。因此,有目的有计划地从学生的基本社交性语言入手,积极引导,提出要求,让学生学会沟通成为交流与合作学习的一个重点。如:“你好,交流与合作愉快”等一类的打招呼,互相问候,自我介绍,或微笑、握手、击掌等,创造一个交流与合作的氛围。这些常见的“打招呼”语言和动作是组成交流与合作体的重要开端,具有“打破僵局”的作用。

2、小组活动技能的培养

一个团体需要凝聚力,有凝聚力的团体才有生命力,缺乏这一点,交流与合作体就有可能解体,或流于形式。那么,这种凝聚力是什么呢?它应是小组成员对共同目标的确认和激励。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积极参与和激励学生,引导和鼓励学生互相积极评价自己和他人,表达感谢与应达感谢,倾听和尊重他人讲话,“鼓励他人参与及对鼓励参与的应答”,“尊重差异,善于从别人的立场看问题”,对小组成员的成功表示赞赏,失败表示鼓励,以及倾注情感、平等相待等,都能增强交流与合作体的相互理解和友谊,而“理解和友谊”则更能产生凝聚力,这样便逐步形成与人相处的技能。

3、交流技能的培养

“交流就是彼此把自己有的供给对方”,交流的主要工具是语言,心理学家认为:“语言的第三个职能是交流的职能,即传达知识、态度和感情。”在学习中,教师要重视对话,让学生积极提建议与应答,询问原因和提供原因,有礼貌地表示不赞同与不赞同的应答,或学会说服他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也就是“学会微笑与倾听,做会说话的人”。教师在语言表达上给予的积极引导,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运用,养成习惯。

四、在交流与合作学习策略的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

1、在实施交流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全班教学、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做到开放空间与开放时间相辅相成,不能影响教学内容的完成。尤其在课堂交流与合作学习中,只有那些能够形成“认知冲突”的问题才能体现交流与合作学习的价值。

2、关于在交流与合作学习中,如何从整体上对每一成员进行评价,是定量评价还是定性评价,过程评价和结论评价如何有机地相结合等,都还没形成一套适宜的评价理论和方法。

交流与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是学会交流、交际、与人相处的过程。由于中国“独生子女”的特殊国情,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强调自我是一个普遍现象,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人相处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交流与合作学习的环境之下,既是交友,又是交流,既有交流与合作规则的约束,又有自主的探索、相互的激励和影响,对发展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与民主精神、个人责任感和人格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终身教育和终身体育的基础。

在初中教学中合理使用多样化、个性化的交流与合作学习策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和数学的兴趣,改善学习态度,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星,杨国斌等.给化学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杨国斌等.化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8-9).

篇10: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论文

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够提高个体的综合能力与学习动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转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模式,注重过程与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入其中,能够有效达到上述教学要求。那么,该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呢?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应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相比,初中历史学习是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教师应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指导学生在小组交流与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这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问题。教师的课堂组织不当,会让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流于形式。看似课堂氛围十分活跃,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在开展学习活动。乱哄哄的议论是没有教学意义的,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马上讨论起来,教师再说什么也听不进去,课堂讨论缺乏针对性,造成了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在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但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提出的是学生心中明知道答案的问题,却还让他们讨论,这样的讨论活动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二、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

要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发挥积极作用,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行为,提出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课题,促进合作学习模式效率的提高。

1.科学选择主题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需要选择一个恰当的合作学习主题。在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中,有许多适合小组合作讨论与交流的学习内容。针对不同的内容开展不同的合作学习活动,会让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观得以创新,促进学生融入到历史学习活动中。例如在学习有关丝绸之路的知识时,可以开展一个寻访丝绸之路的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导游组、地理学家组、历史学家组与美食组等不同的小组,根据小组特色制定学习任务,从多个角度对丝绸之路进行了解。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重点,这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满足,更能扩展学生的历史学习的视野。

2.科学组织课堂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较强的叛逆心理。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变化,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引导学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与到课堂中,促进合作学习活动效率的提高。通过有效的课堂组织,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历史知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加强教师指导

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教师需要通过适当的点拨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引导,让学生知道自己应当做什么。综上所述,与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较为灵活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成为历史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历史知识,在团队协作中掌握历史知识,会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高效化,也能提高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

篇11: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探究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文/唐先锋

摘 要:初中英语新课改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重点阐述了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原则及具体策略。

篇12: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初中英语新课改的理念强调: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尽快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努力践行以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促进学生语言实践活动全面开展。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具体谈谈如何科学地组建学习小组,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技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英语课堂中得到高效实施。

一、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打造高效优质课堂的重要教学模式,但由于实施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以致于不能发挥最大的教学效能。

1.班容量过大导致小组成员较多,小组长的组织活动往往顾此失彼

2.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不能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

3.小组长组织能力有限,不能带领全组成员出色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4.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时各环节时间分配不合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时间不能保证

5.小组合作学习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没有拓展到课外学习中,没有形成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的长效机制

这些问题,都将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大打折扣,不仅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掌握知识,养成合作互助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还可能导致学生产生惰性心理,将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当作自由放松的良机,违背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初衷。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原则

1.自愿性原则

教师要本着自愿的原则,选择小组长和进行分组,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不能强迫学生选择,如有不当也要在学生自愿的原则上进行适当调整。

2.针对性原则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等情况,合理地确定活动内容,选择活动形式并安排活动时间,使之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

3.系统性原则

教师要遵循学生知识掌握的规律,合理安排小组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时间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化提高,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小组的划分也要不断调整完善,使之日趋合理。

4.全面性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优等生和差等生一个都不能少;全面参与指导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合作学习的内容、形式、评价方法等,才能保证学习的质量。

5.操作性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要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能仅从理论上的最优化出发,而应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其他的因素,要力争做到简单易操作,不能过于复杂,更不能搞形式主义。

6.开放性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过程、形式、方法、手段、时空、评价等方面的设计要采取开放式的策略,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从多角度、多方位主动地、创造性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三、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科学分组

科学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在与同事的教学研讨中,我发现大多数教师的课堂合作学习小组都是临时按座位就近组合的,这样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一团糟,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首先必须进行科学的分组。教师要通过调查分析的方法,对本班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个性特点、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将全班学生按以上因素分类,然后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这样的合作学习小组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有利于开展小组间的竞赛。

2.选择与培养小组长

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有效组织管理者,他的能力水平决定着各小组的学习质量。

首先,在学生推荐和自荐的基础上,从责任心、组织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征求学生的意见,确定小组长的初步人选。

其次,要对小组长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培训,以充分发挥其在合作学习中的牵引和桥梁作用,真正成为老师的“小助理”。要培养小组长的责任心和管理能力。在不影响自己成绩的情况下,应从全局着眼,推动全组的工作,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组内的所有成员,并调动起每个人的积极性。

再次,引入小组长评价机制,对小组长的责任心、业务及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促进小组长工作的积极性。

3.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任务

教师应针对不同基础和学习习惯的组员设计不同的合作学习任务,使合作学习的任务有梯度,满足每一个组员的学习需求。

在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时,设计的小组活动要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合作。首先设计的任务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符合人们的生活实际,以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真正地参与、真正地操作,用英语去完成真实的任务、学习和工作等等。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产生真实的体验,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才可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其次要设计实践性较强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的过程,将书本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一方面使知识得到巩固加深,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4.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合作学习强调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助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因此,合作学习的评价内容不仅仅包括任务达成情况,更应包括学生的参与态度、合作意识等,应采取个体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学生个体与学习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合作学习的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从评价的主体来看,主要有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从评价的方式来看,有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从评价的方法来看,有等级评价、分数评价、评语评价等,这几种评价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教师在教学中可创造性地灵活运用,引入有效的评价机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实践证明: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符合新课改的精神,能有效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初中英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弥补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英语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助交流;有利于促进英语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春华。浅谈初中英语的小组合作学习。现代阅读:教育版,(16)。

[2]王黎。浅谈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Z6)。

(作者单位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中学)

篇13:小组合作学习初中语文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初中语文论文

一、合作学习小组分配要科学合理

合作学习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小组分配要科学合理。一般情况下,小组的分配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内容等进行合理的分组,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及时的进行小组的调节。笔者一般采取以下几种分组方式:首先是固定的小组组合。这种小组的分配是根据班级作为排布的方式惊醒分作,一般是前后两张课桌四个人为一组,便于随时的进行交流与探讨。因此,教师在安排座位的时候,要考虑到前后左右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情况等因素,以便发挥小组的整体优势。这种小组合作一般运用在初步阅读中,生词、生字、词语含义等等的学习,小组内部成员可以分工合作,然后进行综合整理,提高学习的效率。其次,是自由组合式的小组学习。这种小组学习的模式一般运用于刚刚开学的时候。开学之初,学生彼此之间不了解,教师对学生的性格与兴趣也不是十分了解,可以让学生自由的选择合作的对象,进行小组的分类,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的过程中充满创新。另外,在需要分角色朗读课文的时候,也需要这种自由组合的模式。例如在学习《变色龙》这篇课文的时候,需要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小组之间开展竞赛,学生会以更好地学习态度投入到学习中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好地进行阅读的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进行并列式、辩论式等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合作学习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为合作学习的开展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开展的价值在于通过小组成员的帮助,来促进小组成员内部的共同发展与共同进步。因此,教师要为小组的合作学习制定一定的目标,为合作学习提供动力与凝聚力。教师在制定合作学习的目标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阅读教学的内容等来进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学习《三峡》一课的时候,教师提出如下的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生字、生词,翻译、理解课文内容,熟读成诵。

2.品读课文,展开想象,领略三峡雄奇险拔的景色。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绝妙之处。结合这几个方面合作学习的目标,学生在小组内部讨论学习,分别负责不同的部分,然后进行综合的分析,最后达到学习目标,准确分析课文。

三、科学调控合作学习的时间

合作学习中小组讨论时间要科学合理。课堂中学生合作学习要做到松弛有度、张弛结合。不能够为了赶紧教学进度,就匆匆忙忙的进行合作学习,规定学生讨论的时间,学生正在讨论到激情之处,教师就不管不顾的打断,学生合作的积极性会逐渐的减弱。同时,也不能够任由学生没有止境的讨论下去,有的时候学生没有进行探究的欲望,思想状态比较散漫,教师就要及时的给与管理,打断这种“合作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四、处理好合作学习中的矛盾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探讨到激烈之处,难免会出现冲突与矛盾。当学生出现激烈的争论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解决。引导学生先冷静下来,平复心绪,听听别人怎么想、怎么说,然后再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在这种冲突中,才能够解决新问题产生思想上的火花,同时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与人际协调能力,在相互磨合中促进自身的发展。总而言之,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不断适应新形势,开展合作学习,突破传统的阅读教学的模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部合作,小组之间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沟通能力与协调能力,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

篇14:中学论文:浅谈小组合作学习

1、将其划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思想品质好、学习成绩拨尖、具有专长、反思灵敏、口齿清楚、说话流利,有一定组织能力,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的学生做为固定的组长,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平时,一些简单的问题就由组长全面负责。

2、 人员搭配

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我们班的小组为六——八人一小组,优中差的比例为1:4:1。在小组中尽量使成员在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保合理和差异。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有更多的锻炼机会,在小组中实行小组长轮流制。

一、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工

要想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必须合理分工,责任到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进行合理分工。例如:口齿伶俐的可作为本组的汇报者,心细的作为记录者,朗读好的学生可作为本小组的领读者,画图好的作为小组的工程师。而且应该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赖,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

二、 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安排直接影响到小组学习的效果。因此,我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明确学习的目的

小组合作是一种开放性、自由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否则就会流于形式。

2、 控制时间

在每次学习前,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分配恰当的学习时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防止学生为一个问题无限制的争论。

3、 把握学习时机

往往学生在进行独立思考后,有了疑问才会产生互相交流、质疑、解惑的欲望。因此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否则就会时时合作、时时探究,就使人产生厌倦的心理。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愿望便会大大削减,达到适得基反的效果。

三、 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想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认真读书、认真倾听、乐于思考、敢于提问等等,形成了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为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 激发探究学习的兴趣

学生往往对新奇、新鲜的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在选择合作学习时,不能多而滥。在教学中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㈠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建立一种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的友好的人际关系。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集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提高自我教育水平,同时也有利于极大激发师生全体性的发展。

㈡、选择和组织能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组织思维加工的活动,使学生掌握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敢于创新的个性倾向的意志品质。

五、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发扬民主,引起竞争是鼓励合作学习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在班中,我试行了“我来评一评”活动。具体做法是:对每个小组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参与学习活动情况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评价。评价分为教师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互补,在评价中不断提高。最佳组员,最佳合作奖,最佳新奖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竞赛意识,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正确运用,合理调控。我相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诚实守信,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共事能力,交往艺术等现代人的合作品质都能得到长足的展示和提升。

篇15:小组学习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学习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学习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尹红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121团第一中学)

小组学习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立足于教材,要有效地将小组学习模式应用到课堂当中,以确保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良好的发展,进而为高质量政治课堂的顺利实现打好基础。

一、小组学习模式在客观题中的应用

客观题是让考生从事先拟定的答案中辨认出正确答案,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选择题和判断题等等。但是,这类试题也是政治试卷中的基础题。但将小组学习模式应用到客观题当中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将这部分试题选择出正确的答案,而是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对错误的选项进行分析,对考察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这样才能真正为提高客观题的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12月,财政部公布了《关税实施方案》,宣布对760多种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作为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国降低进口关税能( )

①改善国际收支结构 ②鼓励企业海外投资 ③刺激居民消费需求 ④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不仅要分析答案,还要明确本题的考查点,说明其他选项为什么不对,这样的小组讨论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小组学习模式在主观题中的应用

主观题在高考文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也是最容易失分的部分,尤其是一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所以,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实施小组学习模式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让优等生带动学困生去分析,从而帮助学困生逐步找到分析问题的切入口,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主观题中,教师要避免出现做完题,就给出答案,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要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找到学习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此不再进行具体例子讲解。但是,小组学习在主观题中的应用切忌不能出现被优等生主控的现象,也避免出现小组学习名存实亡的现象,要确保小组学习能够落到实处,真正确保学生在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环境中学会分析和理解主观题,进而提高效率。

总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模式的价值,要有意识地将该模式应用到政治学习的各个环节,要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掌握知识,进而构建出以生为本的高效政治课堂。

篇16:做好示范,引领小组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xx级xx班的,我演讲的题目是《做好示范,引领小组》。

亲爱的同学们,“小组长”这个名词,在座的各位不陌生吧!但是,对其内涵和意义,大家是否真正理解呢?可能有人认为当上组长,就有权了,可以“修理修理”那些自己不喜欢同学了。在此,我要告诉大家,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小组长应该是纪律的领头羊,应该是学习的标兵。

小组长,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是一朵美丽花儿的花托,是参天大树的枝干,是“群龙”的“首”,是小组的组织者,是号角的吹奏者,是学习激情的播洒者。因此,小组长应心系小组,引领小组前行,应该做思想的引领者,做小组文化的建设者,做纪律的引导者,做学习的示范者。

小组长必须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顽强意志,必须具有“粉骨碎身全不怕”的意志,必须具有“日月星辰,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胸怀。应该拥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品格,应该拥有“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毅力。应该拥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踏实精神,要做到“读书破万卷。”

让我们行动起来,带领组员去描绘学习的蓝图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相关专题 如何做好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