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与创新论文

鹏城白菜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鹏城白菜”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与创新论文(共1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与创新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与创新论文

摘要:随着国家对人口素质的重视,高校也处于不断的扩招中,学生越来越多,高校教育的很多问题也就凸显出来,特别是目前最为冷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作为高校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进行引导的一门公共课程,学校和教师教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首先是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不重视,教师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不科学等带来的压力。因此,通过对当下高校思想政治课的问题进行研究,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提出了几点对策,最终目的是希望解决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难以顺利开展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方法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01-0108

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课程,是一门高校各专业必修的公共课。长期以来,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然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随着世界大环境的改变、经济全球化和社会转型、各种思想文化大爆发,使改革开放后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热点难点问题越来越多。这些都给高校思想政治课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教育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会不到教育的成果,面对不同价值观念和新旧观念的冲突,不能及时调整适应,让学生也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的社会价值及产生了怀疑和看法。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坚定政治立场,把创新思想运用到教学活动中。

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单一,教师教学水平偏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一直享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并且建立了一级学科,包括心理学、社会学、道德修养、法律法规、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等,但实际上,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一成不变,马克思主义哲学占了绝大部分。而教师在课堂上原封不动照读课本,不引入实际生活,使理论和实际生活脱离,教师和学生沟通互动比较少,单调死板的教学模式更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教师在课堂上只顾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不关注学生所关心的问题,对热点难点问题置之不理,不能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也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2.高校、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不重视。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冲击,加上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基于务实性的考虑,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视度降低,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停留在表面和理论层面,极少有针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建设而开展的活动。而部分学生、家长对高校思想政治课也存有偏见,常以“有没有实际作用”来判断是否应该学习思想政治课,所以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或者零星的几个学生散落在教师的角落里,或者就是坐在课堂上永远低着头,即便是教师努力调动课堂气氛也显得有心无力。

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的方法与途径

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队伍建设。在当今社会的物欲不断膨胀,急功近利、缺乏应有的信仰和道德准则的情况下,高校学生还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初步形成阶段,要把他们培养成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师要有强烈的社会道德责任感和教学专业知识,为学生做出表率,作为一个优秀的思想政治教师,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良好的个人修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信仰支撑,树立起良师益友的形象,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科研、创新相结合,提高教学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教学中主动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2.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方面,要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师的工作,鼓励教师使用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教育资源上给予更多的帮助,对课程的.宣传全面深入,利用开展活动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让学生和教师、教学三者之间产生互动关联,使高校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优秀教师的引导下,形成健康、正确的世界观,学习基本的道德规范。3.在教学内容上创新。首先,要深入了解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如对于刚刚入校的大一年级新生,课堂上教师应该指导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大学即将毕业的学生,教授他们求职的技巧,了解走上社会将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国家的经济走向和形式分析等,组织学生和教师之前对热点问题的讨论,沟通交流中分享知识,尽可能去了解学生的基本特征和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位学生、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教学内容要贴近现状、贴近生活、贴近大众学生,在回答学生问题时,研究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抓住学生问题的根源,切合实际解答学生疑惑。4.在教学方法上创新。据调查发现,我国高校在校学生81.1%的学生有笔记本电脑,而智能手机的使用率达到100%,有31%的学生空闲时间选择上网聊天,或者打游戏,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或者生活问题,63.7%的学生会上网解决,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更广,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在课堂上多采用研究、启发、共同参与、专题讨论的教学方法,合理利用互联网优势和多媒体教学来体现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多样性,以便更好地激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教学中,要深入浅出,少用深奥的专业术语,要多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语言来启发学生,增强教学效果。总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创新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时代的要求,但要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教师单方面能完成的,学校要重视起思想政治教育课,积极开展相关活动。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也要加强自身品德建设,学会辨别是非,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J].中国人民大学报,

[2]顾海良.世纪新阶段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纲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3]赵艳.全球化背景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难题[J].思想理论教育,

篇2: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摘要:新时期,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本文通过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分析思考和对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解析,提出以思想政治教育探究性的创新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导向。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人才

新时期,高等教育不仅是智力的训练和提高、个人的自我实现,更是从全人类的科技、经济发展与文化、价值发展相统一的角度,培养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并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丰富创造力的综合型素质人才[1]。在综合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具有根本的导向作用,并向其它素质的培养提供不竭的动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所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法纪教育以及生命教育、核心价值教育、交往教育、幸福教育[2]等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反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言行规范要求通过各个方面内容的引导教育对学生进行训练和陶冶,使其形成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才层次越高,思想政治素质也要求越高。由此,在培养新时期创新人才时,更应注重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究和创新。

一、创新人才的培养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的砥砺

创新性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现代社会人才素质的精华[3]。从内涵来看,它既涵盖了对人才思想政治方面的要求,也涵盖了对人才知识能力方面的要求,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思想政治的要求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受教育者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进取的精神信念,怀着对社会和历史的高度使命,以主人翁的意识积极投身到国家民族发展、社会进步的宏伟事业中。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思想品质的要求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受教育者具备勇于创新的思想观念、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在强烈使命感的驱动下,以不畏艰难险阻、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激励自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对敏锐洞察力、准确判断力、灵活应变力等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思想政治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精神动力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良好的氛围中始终秉承优良的精神品质,深刻意识到要履行好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断提升自己,走在时代的前列,在创新精神的推动下提升创新能力,做到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以精神动力促进智力的发展。

二、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新时期,社会、科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人才的竞争将不再是数量与结构的竞争,而是人才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竞争。

(一)物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渐退

万光侠先生认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特指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灌输’为主要手段,以工具性的目的为唯一目的,以培养无个性的‘服从型’人为主要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4]。这种物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长期的战争年代以及以计划经济体制为核心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工作中有着必要性和合理性。然而,其过于强调受教育者的服从性、可塑性和统一性,导致“灌输论”“强制论”的泛滥,缺乏自我教育热情,在新时期下愈显其与时代和受教育者特征的不相宜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流于形式,过于理想化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政治教育替代道德教育,缺乏时代性、生动性,忽视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和现实生活情况。长期以来,注重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忽视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注重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忽视受教育者的实际利益和素质提高,注重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忽视从主观能动性引导激发。多讲理想少讲实际,多讲理论少讲规则,缺乏实践性和灵活性,不能引导受教育者在当下社会背景中思考人生、实现人生追求,在很大程度上使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化。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偏离现实倾于理论

当代大学生受改革开放思潮的影响,思想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传统空洞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缺乏时代感、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学生思维也多被禁锢、个性多被束缚,难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偏于理论脱离现实情况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就决定了其不能很好地起到应有的教育引导作用。

三、创新人才的培养对思想政治教育探究性创新的诉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以下简称16号文件),该文件明确指出“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新的历史时期,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应当代社会和受教育者发展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和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建设,使思想政治教育切实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融入到创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则迫在眉睫。

(一)高校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走向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需要[5]。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人们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其模式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重视现实的人的社会性,强调尊重人的精神性[6]。因此,这种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顺理成章的应当作为当代高校培养创新性人才教育工作积极践行的导向理念。

(二)为创新性人才培养积极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综合体系

高校应从办学育人、以人为本的层面思考,依托专业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以及媒体教学平台的建设,形成一个与专业教育相衔接,与受教育者成长相适应、心理特征相协调、发展方向相吻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整体系统。在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综合体系时,将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作为教育的落脚点,不断深化完善教育内容,不断探索改进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审核反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保持时代的鲜活性和生命力。

(三)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大力加强素质教育,进一步转变高校教育思想,对不适应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结合各学科、各层次的培养实际,制定体现创新性人才培养要求的新型教学计划,由单一的培养模式逐步向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型培养模式转变。为适应这种发展趋势的变革,在教学改革中,通过学分制替代学年制、推行主辅修制、专业方向调整等办学特色,可使受教育者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职业规划、择业标准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学科课程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不断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处理好基础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知识创新的关系,加强实践锻炼与创新能力提高的关系。

(四)加强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要求、新机遇、新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完成创新人才的培养。“以人为本”不仅只关注“教与学”关系中的受教育者,同时也要关注教育者。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以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重点,校、院党政管理干部、班主任为辅助,创新机制,建设起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专兼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业务技能辅导,不断加强他们的教学、科研以及理论研究的素养,使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积极有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五)营造良好的“教与学”关系和氛围,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学工作者应努力改变传统教育活动中单纯“以教师为中心”或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关系[7]。只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常会低估受教育者在建构人生规划和价值体系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只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则会出现受教育者以自我为中心、放任自流、盲目自大、缺乏正确引导,同时无法获得成年人有益人生经验的启示、宝贵人生阅历的启迪。因此,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应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双向交流的教学关系,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和地位,在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中,启发、激励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激发受教育者对知识创造的内驱力,即探索未知、追寻真理的强大精神和不懈追求。这一切来自于受教育者对社会、国家和人类的高度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以受教育者的社会使命感、责任感和思想道德品质为培养重点,并为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培养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因此,在新时期,高等学校教育应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通过理论创新与现实践行相结合,探索出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充满人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树立坚固的理论导向。

参考文献

[1]陈锡坚。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选择[J]。大学教育科学,(3):34—36。

[2]闫艳,王秀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新探[J]。思想教育研究,(4)。

[3]蔡峋。创新性人才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5:83—84。

[4]万光侠。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160。

[5]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J]。高教探索,2001(1):47—51。

[6]宇业力,顾友仁。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两种基本理论及其时代走向[J]。教育科学,2010,26(3):87—91。

[7]曹东勃。社会转型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两大困境及其破解[J]。高教探索,2010(5):139—147。

篇3: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论文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论文

一、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不全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新老辅导员的工作方式上。在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势下,年长的辅导员工作方式陈旧,依靠单向的教育灌输,缺乏实际灵活的教育方法。他们难以掌握复杂的媒体技术,缺少时代感。相比之下,年轻的辅导员群体工作方式新颖,效率高,懂得利用多种技术手段,然而,他们大多数是刚毕业的学生,自身工作经验不足,同时也缺乏理论性的指导,尤其是在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上,并不能很好的协调学生老师学校之间的关系,由于社会实践经历较少,自身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政治素质也有待提高,在学生工作中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空有热情,难以实现自身进步,更难以带动高校学生整体思想教育水平的提高。随着新老辅导员的交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显混乱。

(二)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滞后。教育模式的滞后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当前辅导员在教育活动上缺乏计划性和组织性,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和指向性,教育方式缺乏多样性和生动性的问题,无法广泛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辅导员自身事务较多,精力有限,难以以一人之力,促进整体教育计划有序的进行,精力与时间的投放呈现不规则性。当然,最重要的问题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同一化与青少年思想状况个性化之间的矛盾。现有教育模式依靠于传统的规章强制,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参与性,不能很好的适应90后个性化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与管理。冲突产生于互不理解之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不能顺利展开、有效推进。

(三)网络时代带来的问题与挑战。网络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为辅导员工作提供了许多新途径与新方法,但是也使学生的诉求变得更加难以捕捉和控制,新型平台的出现,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是挑战:一是大学生容易沉溺于媒体的虚拟网络空间中,而忽略现实的真实性发展。二是媒体传播手段的泛滥,导致传递出来的信息的复杂性较大,容易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方面产生误导,这时候政治辅导员的引导和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

二、探析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模式

(一)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实现新老辅导员工作方式的交流与创新。政治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首要前提。要坚持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道路,针对不同的辅导员群体,在制定好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计划之后,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提高他们的思想和技能。特别是对于新任辅导员,一定要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专项培训。对于老的辅导员,要使他们了解新事物,主动接受新事物,鼓励工作方式与方法的'创新,定期组织辅导员工作方法交流会,树立先进典型,只有将新老辅导员的工作优点结合起来,将工作经验与工作方法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辅导员队伍的全面建设。

(二)创制精细化教育模式,强化学生干部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要制定系统的教育规划、完整的教育体系、精细的教育方案,建立常态化教育机制,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规划性、全面性[1]。我国高校既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单向灌输的模式,与青少年的个性化要求格格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在于精英教育,以精英带动大众,通过进步群体的带动和辅助,点燃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所以,我们应该注重日常对学生干部的管理、教育甚至是考核,加强学生干部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在此过程中,辅导员的角色应转为指导与监督,定期查看思想政治教育进程,并做好反馈信息的统计,真正实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以原则服务,以规则要求,以情感交流。

(三)善用新型媒体,打造权威信息平台。如今,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已经成为青少年大学生活的必备产品,平板电脑也逐渐走进更多人群。掌上办公、网络办公已成可能。这就有必要把新型网络媒体引进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来,以提高效率,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而权威信息宣传平台的打造,需要在辅导员的指引下由一批专门团队进行管理,常规化运行,同时更要注重平台宣传的内容。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很多同学是学而不精,特别是时事政治、国际形势,很多人只是停留在了解层面,而不去更深入地思考,权威信息平台的打造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引领同学肩负起时代使命。

三、结语

青少年是祖国改革发展的有生力量,大学生是青少年人中的先进集体,高校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也就成了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在高等教育的推进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于科学文化的学习和个人道德素质的培养,而辅导员老师的引导在这一过程中处在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只有采取新的适合社会需求和青少年思想状况的工作模式,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才能更好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推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性发展。辅导员工作要始终坚持教育、管理、服务的理念,确保辅导员工作不失职,不出错,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立场,经得起考验,承担起引导青少年人的重责[2]。

篇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与新路径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与新路径论文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劣会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近年来,各大高校都积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在教学模式及内容方面进行积极的尝试和改革。当前,新媒体已经慢慢融入到高校学生的学习当中,成为其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新媒体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局面和挑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必须积极寻找提高工作质量的途径。

一、新媒体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

随着新媒体的产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生了新的变化,产生一些新的问题。首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越来越复杂,这种复杂环境的形成包括高校的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极大地干扰了学生的学习状态、生活状态、心理状态。其次,新媒体具有利弊两个方面,是一把双刃剑。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挑战,同时也提供了一些较好的改革机会。不管是在信息内容的收集及整理方面,还是对相应信息进行传播方面,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些新的发展形势,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及良好的道德品格形成。

(一)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方面发生了变化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环境的作用不容小觑,而文化环境及社会环境则是非常关键的要素。从社会环境方面来看,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及不断发展,人们获得知识及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多元化。通过多媒体,人们可以进行及时的沟通及交流,更能够实现随时随地发表自己意见和观点。但在甄别信息方面,在短时间内却很难做出准确判断。身为开放性系统,新媒体的产生有效拓展了学生信息获取渠道,可是各种信息的多、杂、繁就会对学生的想法产生一些误导作用,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情况。从文化环境来看,我们的生活方式已经由于网络语言发生了一些变化,学生进行交流的方式更是日新月异。例如比较传统的数字55表示哭,88表示拜拜,还有一些字母缩写词语,例如用CP表示情侣或夫妇,这些都和传统媒体使用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此外,在传统文化时代中,学生们大部分的知识都源于老师和书籍,但在新媒体背景下,这一传统则发生了动摇,已经严重地削减并撼动了权威力量。

(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发生的变化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已经是学生进行学习及生活的一种必须品。首先,当代大学生正通过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来进行生活。大部分人,特别是年轻人,在人际需求方面,很多情况下都是通过相应的网络来进行解决的,绝大多数大学生都会利用自己的微博、博客、微信朋友圈、QQ等等进行在线沟通及交流的工具。同时,不难发现,大学校园里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独来独往,大学生对于院系组织的一些集体活动并不感兴趣,相比较而言,更喜欢独自惬意的生活。很多年轻人都是在以个人为中心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这同时代变迁、独生子女等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甚至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就是两个人面对面的坐着的时候依然低头玩手机,有时甚至会彼此通过微信进行沟通。其次,在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也因为新媒体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武汉大学就曾进行一项调查,“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影响力”的调查,结果证明:大学生学习方式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加入及更新变得更加灵活方便和精彩。学生们通过电脑、网络进行资料查找的占72%,而68%的同学正是通过新媒体爱上了学习。

(三)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变化

毋庸置疑,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对高校政治教师也产生了多种影响,主要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一方面,由于新平台的产生,随着新媒体诞生而产生的一些新的变化,例如在传统教育环境中,教师通常都是利用谈话对学生思想进行了解和把握,但是新媒体出现后,就打破了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通过新媒体中的博客、微博、论坛、游戏等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工作中可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另一方面,通过新媒体方式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发挥了相应的积极作用,但也是由于新媒体使学生受到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学生利用网络经常看一些暴力影像,这些都不利于高校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美国一个教育机构就曾做过一项调查,数据显示,35%的美国青少年都经历过被他人在网络上散步谣言,未经个人允许就公开个人邮件,收到一些威胁信息,上传一些带有侮辱性照片的经历。

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的挑战

(一)落后思维方式阻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目前,在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应用新媒体平台的时候,我国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落后的封闭环境弊端就愈发显现,当然,不可否认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自身有点,可是在时代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人们的思维越来越发散,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知道怎样研究学生思想问题,所以,仅从单一角度对相关问题加以分析显然已经不够。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则一些传统思维一定会产生问题,新媒体有着极强的融合特征,能够有效拓宽人们认识事物的途径和角度。所以要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就必须采取这种新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

(二)教育结构不够科学,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高

不可否认,现阶段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结构方面缺乏科学性。这恰恰说明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用新媒体的必要性。我们绝不可以将思想教育同德性教育混为一谈,否则会使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局限性,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不能同现实生活相分离。我国教育提倡对人进行全面培养,要求高校培养学生知识的同事提升学生的能力,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知识和信息来源越来越丰富,在传播方式方面越来越复杂并多元化,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结构内容方面就必须不断进行完善和创新,从而保证工作质量。

(三)教育模式比较落后,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升

那些落后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必然会遭到淘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同样如此。落后而陈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会对新媒体的产生及使用产生消极影响,因为旧的教育模式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低,所以更加别无选择地要进行优胜劣汰。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积极适应新环境,有效运用新媒体技术,从而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创新教育模式,实现充分利用新媒体具有的优势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大学环境原生态并纯净化,保证教育质量。

(四)话语传播比较落后,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提升

首先,因为信息传播速度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非常迅速,传播范围更是越来越广,但却无法进行及时的跟进,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常常落后于社会发展,所以在思想教育方面就会出现各种问题,例如教师和学生无法进行比较有效并且彻底的交流及沟通。其次,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虚拟空间当中,所有的主体都具有平等性,拥有平等话语权,所以传统的权威控制式语言一定会发生一些变化。改变传统媒体比较困难,所以会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提高。

三、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所以相应的教育工作者必须突破固有思维,积极探索出新的改革路径,拓展出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局面。

(一)高度重视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方面,各大高校承担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更担负着对高素质人才进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定位方面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以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在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基础上,还必须积极学习并掌握相应的理论基础,此外还必须将科学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明确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理想。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给为开放和广泛,这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起着良好的作用。相关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二)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进行积极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在各大高校中,思想政治必须占据主渠道作用,相应的从业人员一定要进行全面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的改革,积极提升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高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均受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良好熏陶及指导,怎样将课程变得让学生们喜欢,从而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需要教师们进行积极的努力。第一,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相关知识授课的时候,应积极渗透一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我国大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变得优秀;第二,编写出符合我国国情发展,适合高校学生学习,具有中国气质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第三,让“两课”切实贴近学生生活,强化高校教师及学生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意义的认识,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三)不断优化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水平

进行高校教育改革,首先要对师资力量进行改革。要想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就一定要以优化教师结构为前提。对学校自身来讲,相应的行政人员应对学生进行不定期地思想交流及沟通,要积极积累自身知识及经验,拓宽视野,绝不可以进行简单的权威性说教与管理,要想做好这份工作,行政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并掌握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及性格特点,同学生保持一种合适的距离,不断强化自身的教学管理及教学能力。

结语: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政治素养的形成,更关系到我国国民整体的政治素养。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问题,所以相应的管理者及教师必须积极完善并创新工作方法,从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

篇5: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论文

1前言

现阶段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利益需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各种价值观念交互碰撞,不可避免地会让大学生陷入心理困扰、产生冲突。近些年,大学生心理问题尤为突出,患有心理疾病的几率逐步增加,极端事件日益涌现。我们应正确认识这一问题,除思想观念、政治文化与道德修养会引发这一问题外,还和心理问题存在关联。因此,本文对于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这两者内部关系的探讨在高校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2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心理健康代表一种心态,心理健康的人可正确认识自我、科学看待客观世界,映射着自我调控能力,不存在人格缺陷与障碍。在社会生活中,可与他人友好相处,拥有合理的自我观念,可正确评价他人,心理满足行为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指借助心理学原理,面向学生围绕与心理学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心理辅导与咨询是该项教育活动的基本任务,旨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增强心理素质,提高心理防范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坚定、健康、优良的心理品质。

3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指代依托政治观点,依照思想体系,借助道德规范,发挥针对性的影响,帮助和引导人们构建满足阶级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借助特定的手段,开展相应的活动,以此来感染和影响人们,使其思想观念与行为活动发生改变,实现为阶级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量人才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作用在人的思想,强调意识形态的显层次,旨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增强思想觉悟,提升道德品质。

篇6: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论文

4.1相同点

4.1.1工作内容相同心理健康教育紧紧围绕思想道德素质,且不允许背离三观标准,思想政治教育依托心理状态,从工作内容层面而言,这两者相互渗透、互为前提。学生只有拥有健康、积极的心理,方能主动接受和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转化为内部信念与行为活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可为其的开展创造心理条件,且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拓展,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指出了新的教学方法。因此,舒缓学生的心理矛盾、攻克心理疾病、调整心理偏差、强化心理健康、保持心理平衡,这是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实用性和有效性的基本途径。相反,优良、崇高的思想道德可增强心理素质。通常怀有崇高理想、具有远大追求的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可正确评价自我与辨别是非,并会借助顽强的品质与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调整心理活动,主动培养形成完整的人格。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还能够借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成功方法。

4.1.2根本任务相同对于高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从本质层面而言,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转变,进行了外延深入,这是对知识体系以及方法论的全面整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主要借助教育手段来实现教育目的。从学生的层面而言,旨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构建科学的认知理念,进而满足当代社会思想标准。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应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主要包含思想教育、德育教育等。另外,高校还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借助心理咨询辅导,有效解决学生的各种疑惑。由此可知,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在根本任务方面具有相同性。

4.2不同点

4.2.1工作动机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可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实现预期宣传效果,实现教育目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有效解决心理疾病,及时消除困扰。一般可借助主题讲座、专项辅导和活动宣传来拓展教学内容。而思想政治教育则利用课堂传授的形式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旨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提升思想道德素养。综合来说,前者强调个性化选择,后者则是在非主动状态下进行知识学习。

4.2.2理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由教育、心理与医学方面的知识共同构成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理论实践指导性。主要涉及基础心理学与性学等多种学科。从理论层面而言,除拥有社会意识形态,还具有个性化特点,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的开展建立在社会意识形态之上,主要涉及马哲理论,并紧追时代发展,推陈出新,与心理健康教育互为对应。

4.2.3对工作人员的标准截止到目前为止,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时间并不长,正处在初级阶段,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大多数人员是从其他学科转调的,专业学科知识牢固性不够,接受的系统化培训与专业化指导不够全面。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最终的教学和工作效果可能并不理想。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却恰恰相反,都受到过专业培养,同时择优录取,相应的教学和工作效果必然会很高。

4.2.4具体任务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研究学生的心理,不仅具有心理学的相关特点,还拥有高校学生心理特点,强调学生自身的调节能力和外界环境之间的和平相处。而思想政治教育则研究品德思想,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育心,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育德,在具体任务中存在差异。

4.3相互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促进、和谐统一。健康、优良的心理素质主要体现在坚定的意志品质、乐观的人生态度、开明的处事方式等方面,且也是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为其创造了必要条件。与此同时,在高校中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还可改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提升教育效果。若想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单纯进行心理指导是不够的,还应强化思政教育,重视引导,只有这样,方可获得可理想的效果。对于学生而言,其心理状态与素质关乎着思想品德。坚定的意志与健康的情绪是健全的品德结构的基本组成,且必不可少。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可促进优良品质的'塑造与形成,同时,有利于思想问题的梳理和解决,效果良好。心理教育作为核心教育,若想提升教育水平,则一定要提升思政教育水平。综合来说,这两者的融合既是可行的,还是十分必要的。为有效、合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推向更高的平台,让大学生保持健康心理,提升心理教育水平,实现综合发展,笔者认为迫切需要整合心理和思想政治教育。

5整合策略

5.1更新观念,加强人文关怀

高等教育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育实践中应强化心理健康辅导,加大教育力度,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优良的道德情操。这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在具体的工作活动中应积极贯彻上述政策。高校领导以及德育教育工作人员应更新观念,明确开设和发展心理教育的意义,同时,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全面整合。另外,还应加强人文关怀,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服务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然而,发挥的作用和具体的作用方式均存在差异。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应强化人文关怀,以此来提升教育活动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5.2思想政治教育应借鉴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方法,培训队伍

现阶段,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针对这一问题,各所高校纷纷围绕心理健康教育成立了特定的管理体系,各不相同,有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些则成立心理咨询中心。然而,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状况复杂,问题突出,单纯借助几个教师是不能解决的。因此,高校领导应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从多种渠道共同着手开展有效的心理咨询与合理的辅导,同时,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相应的主体人员不仅要解读思想政治理论,还应开阔视野,深入研究,并掌握一定的原则。其教育人员肩负着沉重的教育任务,且区别于心理健康教育。这要求思政政治教育者应依托思想政治教育,有机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运用于日常工作。另外,这两支队伍还应多多交流,积极分享工作经验,定期培训,不断改进,共同进步。

5.3扩大渠道,充分发挥正面教育功能

教育不仅是社会实践的基本组成,还是教育实践效果存在的理论支撑。在新时期,教育发展除了彰显本质规律外,还会受到环境因素的作用。因此,应不断丰富教育的内涵,改进教育方式,以此来让学生主动接受、有效吸收教学内容,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增强社会生活能力。可借助网络技术大面积开展教育活动,扩大影响力,最终冲破传统观念。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在实践活动中,理论的丰富与实践的落实都很重要,并折射在教育方式上。因此,可利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全面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可实施同辈教育,以此来辅助教育活动。从心理学层面而言,大学生的性格不仅具有开放性,还具有封闭性,在面临困惑时,倾向于自我调整与朋友倾诉,因此,同辈教育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6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基本工作内容,共同影响着人才培养情况,决定着学校的发展,且都服务于高校总目标,缺一不可。因此,高校应明确这两者的内部关系,除要加大抽象研究力度,获得理论成果外,还应妥善把握实践层面,全面整合,促进大学生的发展与成才,共同影响,积极配合,有效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小凤,姜巧玲.高校网络心理咨询的服务形式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6).

[2]赵联.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J].教育学术月刊,(3).

[3]李雪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途径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4]胡新峰,李威娜.以研究式教学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3).

作者:张艳丽 单位:贵州商学院学生处

篇7: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

论文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理论的发展,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没有时空界限,没有形态差别,已经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或可能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一切有利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要素及条件的总和。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特点

1.客观性与不平衡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客观性。无论是校内高大宏伟的建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还是校外的社会大环境;无论你是否意识到了它们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如何;无论它们是否被开发利用以及开发利用到何种程度,它们都客观地存在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虽然客观存在着,但它的分布却很不平衡。各个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经济状况不同,形成的文化底蕴不同,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等都会引起资源分布的不平衡。不同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不同的特色,各地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优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充分发挥资源正面积极的影响。

2.丰富性与系统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大到江河山川,名胜古迹,小到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的一举一动,都无不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它既存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又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既存在于校内,又存在于校外。不仅能以物质、活动、管理为载体,而且能以人为载体,并能经过主体的开发,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新的资源,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断得到更新和充实,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丰富而广泛,但并非杂乱无章,而是一个有序的系统,它们共同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发生影响,是作为整体而发生作用的。所以,在开发利用时要注意它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以达到最佳组合。

3.继承性与动态性

丰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继承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丰富起来的,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也不能脱离我国传统的资源发展而成为空中楼阁。我国丰富的德育思想和优良传统为现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的上升,高校物质条件不断得到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尤其是校外资源、隐性资源将逐渐得到重视,开发和利用力度会不断得到加强。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

1.挖掘培植校内资源

首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促进动态资源的生成。所谓教材二次开发,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依据,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使学生大胆质疑,学生的思考、困惑以及学生的经验、见解,甚至学生的错误等,都是教学内容向深度和广度延伸的生长点。

其次,开发人力资源。一要开发利用教师资源。改革评价制度,稳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对现有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其他教师及工作人员要在各科教学和日常工作中对大学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二要充分利用学生干部。学生干部一般与学生接触时间长,更容易相互理解,相互沟通。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利用学生干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再次,开发校园文化资源。一是开发校史校情资源。可以通过编史成册;可以利用本校的名人对学生进行教育;要营造良好的校史校情教育环境。二是开发物质资源特别是图书馆资源。要注重购进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学生喜欢的书籍;注重引导学生的阅读流向;开拓新的服务领域,进行读书指导。

2.挖掘培植校外资源

第一,开发利用家庭资源。帮助家庭树立良好家风、行为习惯,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环境。

第二,积极开发利用社区人力资源,使他们不仅仅作为资源,而且成为社区资源的开发主体,这样,其它的资源才会变成活的东西。还应重视开发社区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充分挖掘社区博物馆、图书馆等建筑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改变社区的精神风貌,培养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

第三,开发利用国外资源。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大量阅读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书籍,挖掘其中的有益成分,如外国的无意识教育等,将挖掘出的有益成分进行整理,结合本校情况和学生具体情况加以利用。

3.开发利用网络资源

首先,要对师生进行马列主义理论和法制教育,认识清楚越是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越是要坚定立场,尤其是学生,要增强政治辨别力和对有害信息的抵抗力,筑好自身思想的“防火墙”。

其次,要对师生进行网络知识技能培训,增强师生开发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可以把课堂上、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学生日常生活和美丽的大自然以网络的形式展现,建立讨论区,使学生在讨论中明辨是非。

再次,挖掘利用其它网站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例如,新闻网站有着明显的“官方”背景,在内容的选择上比较严格,要积极引导学生加以关注。

第四,要充分利用高科技,把好“过滤”关。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会对大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我们要积极进行科技研发,开发出更为高级的杀毒软件和过滤器,使有害信息被拒之门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结语

要合理开发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就必须打破人们的传统观念,把有可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积极影响的人员都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范围之内;要合理而充分地开发利用现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尽可能培植新的资源,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源源不断地涌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71-73.

[2]吴琼.专业课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j].现代教育科学,2006,(01):23-24.

[3]孙永玉.校史校情:高校德育的宝贵资源和生动教材[j].中国高教研究,2006,(01):45-47.

[4]付淼,黄莹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高等农业教育,,(08):45-47.

[5]江立成,朱克平.高校思想政治隐性教育资源刍议[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2004,(01):54-55.

[6]姜彦新.利用网络资源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01):68-69.

[7]廖红娟.网络信息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分析[j].企业家天地,2006,(01):89-90.

篇8:高校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论文

高校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概述论文

1贫困学生的主流思想积极向上,但是个别消极

当前高校中,贫困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思想要求进步,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勤奋刻苦的精神考入高等学府,遇到困难相对非贫困生处理起来自主性更强,敢于面对现实,尤其具有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但是也有一部分贫困学生因为家庭和自身等原因,自卑心较强,性格孤僻,缺乏自主意识,存在等要靠的消极思想,有时正是这一小部分人的负面情绪会影响到更多的人,尤其值得关注。

2关于加强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法的思考

(1)加强对贫困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当今社会,个人能力对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贫困学生在大学期间将个人的眼光局限在了学校,而忽视了自身优点和特长的发挥,学校勤工助学的岗位既然有限,那么贫困学生就可以利用自身条件,去试着开拓更宽广的领域。比如,部分贫困学习成绩较好,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担任家教;还有部分来自边远地区的学生吃苦耐劳,有着良好的品质,可以在学校内一些部门和社会公益性事业(如奥运会、世博会等)上做志愿者,这样不单能自食其力,贴补生活费用,还能锻炼自身能力,磨练意志。

(2)加强对贫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贫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贫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贫困学生存在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将目光集中在国家助学金上,而轻视了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这些需要努力学习,获得优异成绩才能取得的国家资助,导致学习成绩不甚理想,所以,加强对贫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部分贫困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很重要。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使广大贫困生继续发扬勤奋刻苦的精神,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通过获得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来促使自己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培育良好的学习能力,这也是为广大贫困学生做长远做打算,使他们将来进入社会以后,具备更优秀的品质和竞争力,面对压力从容不迫,当然,这更是设立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这些奖助学金项目的目的之一。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当年轰动一时的“马加爵事件”是一个由贫困学生心理问题而引发刑事案件的典型案例,发人深省。加强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部分。首先,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引起对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二是,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思想引领,帮助广大贫困生从根本上意识到物质上的贫困并不可怕,思想上的贫困才最可怕,将现实的困难转化为奋斗的力量,利用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就业指导课程等帮助贫困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培育健康、完善的人格,特别是对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跟踪式教育,通过常谈心,勤交流,多鼓励的形式,帮助他们消除烦恼,轻装上阵,最终实现个人的全面进步。

(4)以各种学生活动为依托,加强贫困学生的思想引领

建立一个充满爱心的集体,为广大贫困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集体氛围,对于贫困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以班为单位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尤其是鼓励那些性格孤僻,自卑感强,思想消极的同学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使个人与集体形成互动,一方面,可以锻炼贫困学生的个人能力,调动贫困学生的积极性,展示贫困学生的才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思想引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将贫困转化为奋斗的动力,切实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篇9:高校安保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高校安保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1、高校安保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重要性

1、1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原本就是保卫部门的职责所在

高校维稳工作中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做好高校维稳的重要部门保卫部门工作中在做好学生安全管理的同时,更要善于分析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引导和教育工作,要以柔性手段为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好思想工作。“预防为主、教育为先”是做好高校安保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因此,首先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筑起思想上的“防火墙”,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以此为基础通过有效的扎实工作来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采取治标和治本相结合,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手段,通过加强思想教育、法规法纪教育,促使其从内心深处自觉遵守校园的安全规则和秩序,确保学校的和谐稳定。

1、2当前高校安保工作的内在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着改变,给高校安保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安全保卫工作如果还是因循守旧,沿用老一套的工作方法是行不通的。新时期要使安全保卫工作防范于未然,就要调动安全保卫工作者的积极性,把工作的被动处理变为主动出击,是十分必要的。主动改变传统的高校安保工作方式方法,才能在工作中掌握主动权,掌握先机。把管理为主,改为服务为主,树立服务的理念,增强服务的意识,坚持管理和育人相结合,要给师生摆道理,讲事实,以理服人,少采用或尽量不用生硬的手段。要真正关心师生的利益诉求,把师生的冷暖放在心上,处处为师生着想,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解决自身的实际困难,让师生真正的感受到是为他们着想,这样他们才不会抵触安保工作。

1、3从发达国家高校保卫组织上来看,也非常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高校校园警察就已提出了对师生实行安全服务的概念,至今,基本上各高校都普遍建立了安全服务制度。以往,校园警察与老师、学生之间也互相对立,互相不理解,互相不支持,校园警察采取一些管理措施,师生们认为是专门压制、打击他们的,完全不理解其工作的辛苦,校园警察往往是“出力不讨好”,付出很多,也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后来校园警察对自己以往的工作方式方法进行了深入反思和剖析,决定转变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将重心放到为师生服务上来,以服务为首、为核心,切实帮助解决学生、老师们的实际困难,以此为突破口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增进理解和支持,加强沟通,拉近距离。长期的坚持,师生和校园警察之间逐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了。

2、当前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现状一:思想上认识不足由于受到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人们会普遍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处、各系的职责。安全保卫部门的工作就是“看大门”,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搭边,对于学生违纪违法的动机和心理根本不会去关注,只会对学生进行训斥。

现状二:安保队伍经验缺乏目前,我国高校安全保卫部门的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部队转业或是其他部门转岗的人员,年龄偏大,普遍缺乏处理学生问题的经验,思想政治素质不高,整体文化层次偏低。因此他们通常会采取较为简单的工作方法,对于工作不会有什么创新,更不会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三:高校重视不够教学、科研工作历来都是高校教育的中心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将安全保卫工作逐渐边缘化,更不用说去重视安全保卫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不能及时补充和调整安全保卫工作人员的结构,不能及时对保卫干部和安保人员进行培训,使得在安全保卫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必要的条件。

3、加强安保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途径

3、1切实提高保卫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保卫队伍特别是保卫干部是保卫部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其思想素质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思想教育的效果,因此,保卫干部要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水平,提高政治觉悟,具有大局观念和服务意识,这也是安全保卫工作的特殊性所要求的。要提高业务能力,熟悉掌握安全保卫工作的专业知识,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正确处理学生的思想问题,解决学生问题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掌握科学有效的思想教育方法,切实和实践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3、2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对于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也不例外,在实际工作中,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就是说要以满足师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急,师生利益至上。改变以往传统的、管理的'理念和思路,加强创新性。以满足师生的安全需求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发挥其主动参与的自觉性,发挥其主体功能。此外,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安保工作的实践结合起来,安保工作固然要通过一些安全规章制度、规则、纪律的约束,同时也需采用一些必要的综合治理的手段,否则很难形成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生活秩序,但这些只是安保工作中方法、手段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因为高校的服务对象是大学生,高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说都于学生有关,都源于学生的信仰、意识、观念等发生了一定的偏离,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采取正确、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才能切实解决。因此,新形势下为了更好的做好安保工作,必须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安保工作的实践之中。

3、3工作中要灵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大学生思维活跃,他们在思想上、政治上尚未成熟,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所以针对大学生存在的问题,要耐心说服,不能强制、压服。解决思想问题原本就是细致复杂的工作,不能简单粗暴,要摆事实、讲道理,动之以理,晓之以情,使其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采取说服教育的同时,必须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来约束大学生的行为,加强管理,维护校园的良好秩序。通过典型实际案例的警示作用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从而达到教育本人及他人的目的。

采取实践的方法。保卫部门可以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参观,到司法部门去访问等。学生安全员就可以进行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为保卫部门提供信息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治安管理,由接受管理,服务的对象变为维护治安,参与管理的主人,由被动转为主动,使他们的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在实践中使学生思想意识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也是管理育人的有效途径。保卫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要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篇10: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论文

摘要:

生命教育正逐渐成为高校教育的价值取向。生命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从生命教育入手,改变传统的理念和方式。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其目的就是指导学生提高生命质量,焕发生命光彩,提升生命价值,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及其存在意义,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关键词:

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化进程得以加速,物质文明得到了迅速发展,与此相伴随的是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些学生对是非、真假、善恶等分辨不清,抵御各种错误思想文化渗透和侵蚀的能力较差,易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出现精神虚无、价值错位、消极厌世等不良心理和人生态度。特别是近几年来,大学生自杀、校园暴力等残害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并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同时,校园中存在的虚度年华、浪费生命等现象也越来越普遍,面对这些现象,人们不得不关注和追问:是什么原因使大学生忽视生命价值,缺乏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长期以来,以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和法纪观为主要内容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和塑造学生的人生信仰、人生观等问题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教育效果,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触及到个人生命本身,缺乏对学生如何在尊重自然生命的前提下实现价值生命的自我超越的引导,致使他们往往在生命价值的选择上产生误区。

这些误区的存在,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功能的发挥,也使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产生其相应的实际效果。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回归生活、重视生命。

生命教育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生命价值教育、生命关怀教育,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及其存在价值,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失落与痛苦;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①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潮,是一种价值追求,也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以人文关怀为着力点的,重视对人的无限关怀,让人的生命自由生长。因此,生命教育理念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着本质上的一致性,只有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才是真正的生命教育。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其他相关的人生教育整合到“生命教育”中,以生命教育的理念来开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是未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和必然趋势。

视角一、生命教育折射人文关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性 一直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倾向于向学生灌输理论,缺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促进情感内化的环节,忽视学生的生命感受和体验;在方法上,基本上把思想政治教育处理成一个单向度的知识传授与灌输的过程,不重视与教育对象的互动交流。只关注理想性的.需要,而忽视学生现实性的需要,以至于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是否发生了变化则无从得知。这是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之一。

“一种教育活动是否合理,基本尺度是看它有没有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有没有使每个身处教育世界中的生命都焕发了生命的活力,有没有使生命的能量通过这样的教育得到了增殖、提升和扩展”。泰戈尔也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的核心是人,应该关怀的是人的生命和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主张的是一种挖掘人类无限潜能的方法,而不是人为的去制造一个人。生命教育是建立在对生命个体尊重和关爱基础之上的教育。它正视人作为自然生命与价值生命统一体的存在事实。强调对人自然生命成长的尊重,对人价值生命意义的追寻,是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刻诠释。生命的存在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前提条件,离开生命一切将无从谈起。所以学生个体的生命活动是教育的基础,同时,也应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尊重独特生命的基础上实施,不歧视和压制学生的生命及其情感,充分尊重和关切每个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主动权,让他们在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中能进行自我思考、自我教育,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充满人文性。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共享知识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而且通过自主导向的内在引力,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遏制某些道德观念退化和沦丧的调节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植根于学生个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才有亲和力,才能提高实效性,完成自己的使命。用生命教育的理念来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和改革,走近大学生的生命世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充满生命的活力,让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感觉到生命存在的尊严和意义,这既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和责任。

视角二、生命教育折射感恩意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性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把理性作为判断价值的尺度,忽视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价值的丰富性。在实际工作中,习惯于依靠传统报告、讲座、思想政治课等方式,向学生灌输理论,缺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促进情感内化的环节。因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被看成是一种机械的、单调的、脱离现实的道德知识传授的模式。这是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之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是解决思想问题,而社会转型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也更加需要思想引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双管齐下。如果忽视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说服力将会大打折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是坏的生活就是坏的教育。”关注生活就是关爱生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时刻关注大学生中出现的每一个实际问题,力争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回归生活后才能找回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感恩是大学生生命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大学生应该学会的基本生命立场。我们的生命是被给予、被教导、被培养的,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之灵动;感恩老师,给予我们生命之灵魂。在感恩中你会发现生命并不仅仅属于个人。②教育的目的是“成人”,“人既是理性的存在,也是感性的存在”。从这个角度说,让当代大学生真正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同样是大学教育的一个根本使命。感恩意识有助于个体健康人格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让大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独特的生命价值,可以在相互帮助中充满自信地生活每一天。用感恩的心去经历、感悟和体验生活,让学生叙述自己的生命故事。将自己的生命经历、生活经验、生命体验和生命追求,以及自己对他人的生命经历、经验、体验与追求的感悟等讲述出来,亲切、鲜活,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也容易达到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这使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还是生命感悟的课堂,学生除了获得知识和理性外,还获得了分享的快乐和人性的魅力。当学生在讲述自己的生命故事时,内心的情感会随着故事的发展不断丰富、完善,并从感性逐渐上升为理性,实现自我的成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更能影响和润泽学生。它不仅可以使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内化为一种自我教育的力量,使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生存价值,让他们更好地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视角三、生命教育折射责任意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 为了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需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过程的思考。一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和方法上习惯于道德知识、价值准则的宣讲,忽视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内容陈旧、单薄,方法老套、缺乏新意,不仅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而且使思想道德观念的渗透力低,使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缺乏内化的动力。这是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低下的原因之三。只有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为受教育对象的内心德性时,教育目标才可能真正实现。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③生命有责,我们应当勇于承担。责任意识就是我们要时刻想到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所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影响负有责任。责任感就是我们不仅要有责任意识,更要以负责的态度去做每一件事,同时,敢于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

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人的一般责任时曾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认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也就是说,责任体现了人的一种社会必然性,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逃避和推卸的。④大学生正处于自我约束力较差、心智和经验缺乏的时期,如果没有正确的积极的责任意识领航和指导,就会很容易产生孤独、苦闷等不良情绪,造成人际关系疏离化倾向、心理扭曲和人格障碍,甚至走向犯罪的歧途。

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与他们内在道德品质和责任意识缺失确有因果联系。

在生命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认识生命、体验生命、珍惜生命的生命责任意识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这也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关键。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所肩负的责任是神圣而重大的,他们的责任感如何直接影响个人甚至一代人的生活样态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贯穿生命责任意识教育,通过语言、榜样、情境等手段,构建以生命责任、行为责任为主的责任教育内容体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自我调节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养成和自我教育的目的渗透到每个大学生的心中,使其自觉承担所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动力,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教育的对象是人,关注生命、呵护生命,挖掘生命所蕴藏的潜能是教育的本质所在。康德说过“教育以人类个体的未完成状态为起点,以人的向善倾向和人类已有的发展状态为依托,·75·生命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以人性的完善为终点。教育是一个引导人自我完善,人性丰满的过程。”只有珍爱自己的生命,使自己拥有健康的身心,强健的体魄,才能承担起人生的其他责任。将生命教育纳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使他们领悟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从而以正确的生命观、生活观、理想观来指导大学阶段以及今后的人生道路。

篇1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论文

一、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1.网络消极文化的负面影响

网络时代的来临标志了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在推动社会进人信息化时代的同时,带给长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从思想观念的影响看,西方的资本主义思想观念在涌人,且因其通过网络传播的形式,也就更为直接的进人长学生视野,极具伪装性,新鲜性、另类性、域外性的东西会让长学生们感到新鲜,良惹不辨的受到其影响。网络中的虚拟世界也将一些享乐至上的现念及生活方式传输给大学生,使得一些大学生迷恋其中,不惜以身一试,有的上网成瘾到包宿上网,将本应该用于学习的精力浪费到虚拟世界的神游中,将现实生活中受压抑的情绪或情感转移到虚构的人物或对象上,内驱力或愿望力求获得释皎。网络的强大吸引力将这些大学生把自己与学校教育隔离开来,与学生社团隔离开来,与所有的能够给与自己正面影响的可能隔离起来,在深受不良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影响的同时,也影响了身体健康状况。

2.学习环境中学习精神涣散的相互影响

进人大学校园学习是大学生经过多年寒窗苦读换来的结果,实属来之不易,大学又是一个人的学校学习生涯与职业生涯的接壤期,作为大学生理应珍惜这段打造自己真才实学本领的学习时间,扎扎实实的习得专业知识。但是,校园大学生中的学习风气日下,投机式学习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上课睡觉,有的逃课,有的考试打小抄,有的热衷于到社会做稚职,有的忙着交友或谈恋爱,就是不愿意在学习上多下功夫。到了大三,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心理压力日重,浮躁情绪突出,觉得学习好并不一定就有好的工作的想法导致精力分散,整天忧心于怎样找到收人丰厚的工作,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方法试图为自己谋求到就业机会。萃萃学子浪得虚名,在大学毕业之时,一些大学生本应习得的专业知识十成中竟然占不到一半,难怪就业时有些单位宁可用高职生不愿意用大学生。

3.休闲文化中的“时髦”和“猎奇”成分的浸染

追求时尚本当无可厚非,但时尚应该是符合民族审美心理的时尚。但一些大学生追求新奇,强调个性标榜,甚至于做到令国人感觉是美丑不分的程度。有的在公共场所中喧哗和随意乱丢杂物,偷得在自己的课桌和教师里宿舍中随便涂鸦,有的吸烟、喝酒,有的在个人的形象打扮上过渡标榜自己的新潮,很多同学表示可以把头发烫成爆炸式或买一条带窟窿眼的牛仔裤,一些女生乐于浓妆艳抹或着过度暴露的衣服,有的还会做指甲。这些学生只是在表面追求与众不同,但本质却没有什么内涵,经常产生焦虑或迷茫的情绪。如此等等,其表现都是与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儒雅形象与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所不同的,将大学生的身份混同于“社会人”。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着眼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经验应“扬弃”,保留其适合于新形势下适合大学生需要的部分,去除其已经成为形式化和教条化的部分。可从满足五个基点的层面去着眼:一是以接受主体的成长需要为前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主体无疑是大学生,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的思想真是教育必须是针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实际的,能够实事求是的对其进行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塑性的。二是以内容的与时俱进为延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突出社会主义道德、生命道德、网络道德、公共道德、民族传统文明,追寻人生崇高价值的内容。三是以途径的拓宽寻求全方位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两课”为显性途径、以文化建设为隐性途径、以网络交流为互助途径、以咨询辅导为解疑途径,实现显性途径与隐性途径的对接,互助途径与自助途径的.藕合,激发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丰富教育的手段、优化教育效果。四是以校园文化的熏陶环境浓厚教育氛围。校园文化要用心设计和打造,既重视利用课堂教育,一时一事的谈话教育、典型示范教育,要要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更多的环境因素利用起来,是的大学生能够时时刻刻生活在感受主流文化教育的氛围中。五是以时间的延展为贯通。即追求贯穿于大学生活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甚至于能贯通于大学生人生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将终身道德学习和改造成为大学生人生中的自然的生活方式。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落脚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要立足于更好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即更好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取向、规范取向和发展取向。更好的实现管理取向的职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职能表现为,在学校的环境中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的管理。无论是任何学校,对教育对象的管理,都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来负责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管理,一方面是教育得以进行的条件,一方面是社会赋予的责任。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职能的需求,体现的是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践行国家意志的需要,形成统一的民族理想和统一民族思想和行动的需要。更好的实现规范取向的职能。规范既是现时空的,也是未来时空的。当下遵守规范是为未来打基础,在未来遵守规范才是规范取向的目的。在学校教育现实中规范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就是要使他们接受或内化社会规范,在内心深处把社会规范视为必须悟守的“绝对准则”。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职能,是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为人服务的必然要求,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要是大学生明确和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的规范。

三、结语

更好的实现发展取向的职能。以发展为取向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是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发展的最高境界。它既超越了管理职能的取向,又超越了以规范为取向的职能。在现代社会中,为了对象的发展,为了社会的发展,也是为了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还要有服务、导向、指导、灌输和教化等职能。只是,这些职能都是围绕着发展而展开的,是为了发展而服务的。发展职能不仅在现在的层面上是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最高境界,在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和社会发展的未来,同样也是最高的境界。因为,在这个世界中,人是最宝贵的。人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篇1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讨论文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讨论文

摘要:针对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提出高职院校要从创新教育理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育人机制;扩充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发挥校企联合的全员育人功能;改革教学内容与方式,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实效三个方面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近年高职教育特有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训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有力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但使高职院校能够根据企业需求培养学生,而且能使企业获取更多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可以说,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激发了高职教育的活力。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因为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挑战

(一)教学时空的延伸增加了思想政冶教育的不可控性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从学校延伸到企业,从课堂教学、学校教育走向企业管理、社会自律,由封闭空间转变为开放环境。这种变化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内容与方式,另一方面却影响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增加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可控性。

(二)教育方式与内容的变化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学校注重提升学生政治理论素养与道德品质修养到企业以岗位规范、职业素养等企业文化为核心的企业精神教育。教学方式也由集中授课转换为企业的分散进行。这种转化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遇到了很大困难。

(三)校企教育理念不同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与道德品质修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但企业注重员工的效益意识、价值意识,通过奖惩等手段不断强化企业的核心价值利益。这种教育理念无形中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容易使高职生在思想意识上趋于功利性,弱化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主体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由思政课教师、辅导员进行。这支队伍可以胜任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对于完成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显得力不从心。这种模式下,学生除了在校的正常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外,有很长一段时间在企业进行学习和实践,传统的思政教育队伍无法将企业实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日常教育与管理的范畴,导致学生在企业实训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处于真空状态。所以,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相对于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太过单一,无法完成繁重而分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式传统且教条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更高,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及社会交往能力。但目前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继续延续着传统的教学内容,重视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而对与职业紧密相关的教育内容却涉及较少,针对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开展的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少之又,更没有根据学生专业及培养目标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停留在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以较少实践教学的传统教育模式之下,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不能满足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三)校企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衔接不到位

高职院校对学生在校正常实训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相关职业素养教育及引导;校外顶岗实习期间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又缺少针对性,可以说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没能将“学”理论与技能和“做”技术与做职业人有机衔接起来。在学校的专业课实训过程中,专业课教师更多地是讲授技能与示范操作,纠正操作错误,只要不违反实训纪律,专业课教师就很少涉及到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职业取向教育与企业精神教育。而企业定岗实训期间,企业老师更多地注重学生的操作方法与技能,企业制度等方面的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教育很少关注。因此,学生在校期间由于没有正确的引导,对将来要从事的行业规则、职业素养要求及个人职业取向都没有明确的认识,也就无法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与此同时,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由于缺乏企业老师对他们思想上的关心与呵护,他们对自己在工作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无法正确地理解与处理,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焦虑、悲观、消极、懒散思想,更有甚者选择放弃企业实习回到学校重新学习。所以,学校与企业之间关于学生思政教育衔接不到位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为企业与社会培养高质量技术型人才的目标实现。

三、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

(一)创新教育理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育人机制

首先,在校内实训期间对学生开展职业教育与就业引导工作。在学生校内实训期间,组织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就学生将来要从事的行业发展前景、企业员工职业素养要求、国家就业方针与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同时,针对学生在企业实习中可能遇到的企业员工之间的利益矛盾、员工纠纷、社会错误思潮及不当行为习惯等进行分析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定位职业取向,合理处理各种纠纷,快速适应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其次,对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思想状况进行跟进与矫正。学生进入企业后,思想政治工作要同时跟进。学校老师、企业老师要不断观察学生,寻找学生思想中具有倾向性、普遍性和苗头性的问题,通过组织研讨会、个人谈心会、组织生活会等方式开展说服教育工作,对个别学生的错误思想与行为,指导教师要积极开展批评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明辨是非,使高职学生能够德技并举、和谐发展。最后,加强顶岗实习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结与巩固。学生顶岗实习期满返校后,学校要举行返校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思想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化工学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同时,学校要召开实习表彰大会,表彰先进,强化亮点,督促学生不断修正错误,完善自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人、塑造人、成就人的崇高使命。

(二)扩充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发挥校企联合全员育人功能

工学结合模式下,只有发挥学校与企业两方面的合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有效跟进,才能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展到学生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要有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班主任,也要有专业课教师共同参与。一方面,高职院校要采取激励机制激发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课教师积极参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情,通过他们的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导师积极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企业的导师不仅是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人、学生技术上的指导老师,更是学生思想上的领路人。企业导师的工作经历和丰富的经验会带给学生无穷的智慧启迪。而他们精湛的业务技能和优良的职业道德更会对学生思想产生重大影响,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三)改革教学内容与方式,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实效

1.充实与企业、职业、就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解决学生最关心的问题首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增加就业形势教育、创新与创业教育。从高职学生入学起,高职院校就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职业兴趣及职业理想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这种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就业技能,使他们树立起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的职业人精神;遵纪守法、勤于动手、开拓创新的职业人习惯及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或艰苦环境工作的职业人作风。要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教育,讲解国家的就业政策,明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引导高职学生正确分析自己、认识自己并合理定位自己,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开展科技创新发明竞赛、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举办企业家讲坛等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其次,要进行职业素养教育。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学校要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各种技能大赛,帮助学生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团队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三下乡”活动,提升学生的吃苦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及社会责任意识;通过与企业优秀员工座谈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一名优秀企业员工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最后,要进行企业文化教育。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顺利转化为企业员工,学校应该更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与熏陶,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沟通、良性互动。高职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对企业文化进行调研,到企业参观学习、与企业员工座谈联欢、增加企业冠名班、修建企业文化长廊等多种形式实现校企文化融合,使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深刻感受企业文化的独特魅力,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明确企业、特定行业及特定岗位对员工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

2.针对不同专业开展个性化教育解决学生最实际的问题高职院校还要研究不同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特殊要求,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岗位职责教育。如要求护理专业的学生要具有救死扶伤的意识;对土木专业的学生则要求要有社会责任意识与诚信理念,只有针对不同岗位进行不同的职业素养教育,才能真正解决学生工作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将来成长为一名优秀员工奠定基础。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最直接的问题由于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歧视,高职院校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失落感、焦虑感和挫折感。加之来自家庭(高职院校的学生有70%—80%来自农村)与就业(2015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49万)的压力,使他们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所以,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议题。要通过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帮助学生正视心理问题,发泄不良情绪,解决心理问题,以健康、乐观、积极的心态迎接生活、学习及工作中的挑战。对于校外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网上心理咨询室、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师定期前往企业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人际交往中遭遇的各种问题,让他们能够以良好的心态,积极的态度、扎实的作风投入到企业实习工作之中。

参考文献:

[1]戴贞标.“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5):139-141.

[2]刘萍等.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初探[J].职教论坛,2009(4):54-56.

[3]文晓韬.关于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湘潮,2011(2):142.

[4]徐茂林,梅来源.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46-48.

[5]高职院校是农村学生的次优选择[EB/OL].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2010-06-24

[6]教育部:2015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49万[EB/OL].

篇13: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论文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论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改革创新;措施;研究

1.不断发挥主体性,并进行有效创新

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要坚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发展目标,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对于创新教学来说,其根本在于要充分发挥主体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是直接的承担者与实施者,其具有的显著特点就是主体性,具体表现为创造性与前瞻性等。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

在高职院校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充分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进行融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注意力与学习策略等内容结合在一起,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1)要坚持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中心。在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教学活动要融入到整个教学环节中去。这样做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同时,高校还要保证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在发展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

(2)要坚持以学生的健康活动为中心。学生在接受教育时,都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因此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制订出有效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此来衔接好旧知识与新知识,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

(3)要坚持以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为中心。在高职院校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出现歧视与体罚学生的现象。

3.注重课外活动对学生的影响

(1)明确教学目标。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出教学的优势,保证有重点与有层次地开展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

(2)增强高职院校中对思想政治教学的认识。在开展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全面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学生的基本素养,促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

(3)在其他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贯穿到高职院校教学中去;此外,还要适当进行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思想政治内容联系在一起,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

(4)注重实践性教学。在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理论课,也就是“两课”的'教育方式来完成的,这样就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对高职院校来说,进行实践性教学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保证在课堂中适当增加一些实践性的内容,以此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践性。

4.对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

在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在高职院校中,学生大多为理科生,他们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普遍不高,所以必须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

(1)教师要深入到企业中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及时了解企业中的实际需求,了解学生所遇到的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采取课堂教学,增强思想政治教学的实用性与实效性。

(2)将心理健康问题纳入到思想政治教学中去。学生进入企业以后,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在心理上也会产生一定的问题。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学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以此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缓解压力,保持正确的心态来面对压力。综上所述,要想做好高职院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制订出科学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京中,罗丽英.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基于“工学结合”的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3):90-92.

[2]余波.充分发掘人文内涵推进高职思政教育——试论当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改革[J].教育与教学研究,,(1):28-31.

篇14:思想政治教育与音乐教育探讨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与音乐教育探讨论文

一、音乐教育的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形成一个具有坚强的意志与精神,也需要一个有顽强人格的人才,音乐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情感、审美情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它能够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的升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美好未来的追求。任何思想政治教育都需要一定的基础进行,音乐教育是注重情感教育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情感的基础,思想教育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因此将音乐教育与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有效的促进思想教育的发展,而音乐教育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良好的情感色彩(基础),提高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它在实现思想教育的作用时,音乐教育的作用并不使用强制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而是通过音乐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与能力,音乐本身就是依靠优美动听的音乐和歌词本身潜移默化地产生作用,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并促进学生思想感情的升华。例如《黄河大合唱》这首歌曲激发了多少人的抗日热情,它采用激昂澎湃的曲调,唤起了多少有志青年报国之心,促进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调动了多少人的积极性,使多少人走上了抗日前线,为中华的崛起而努力奋斗,并于危难之际拯救了中华民族,也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技法的学习,还要能够有效的将思想教育融入到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向学生展示音乐的魅力,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音乐教育属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思想教育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展示,任何艺术都是用来表现人类情感的,音乐教育是表现人的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音乐作为最能表现情感的艺术,是能够有效的调动人的思想情感的重要途径和重要的方式,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及审美情趣方面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它起着其他艺术所不可代替的作用,与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够提高思想教育的有效性。音乐是利用“情感”来感染和影响他人,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来提高人的思想素养,从而达到教育他人的目的。使人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水平得以提高。思想教育与音乐都是人的一种社会属性,通过外界的因素对人们产生影响,它们都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交往之中产生碰撞,并作用于个性心灵,改变人的思想素质。在现实的生活中,思想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准则,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需要遵守的法则,也是内化了的品质。而音乐则是有感而发,通过歌词和曲调来激发人们的思想,也是情动于衷的,通过音乐演奏激发人们的思想,是人与人之间通过情感的共鸣形成的心理联系。音乐作品是音乐家思想、灵魂的写照,也是对时代文化的重要反应,能够有效的激发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音乐具有时代文化的情感性与形象性,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够提高音乐本身表现的有效性。真正的音乐家必须具备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将先进的思想融入到音乐中,能够通过音乐作品将这种理想和信念展现出来。因此,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分析音乐家的思想、意志、理念等相关的因素,并能够有效的将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育不仅是一种技法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能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音乐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素质完善的重要内容之一,把音乐教学融入高校的思政教育体系中,可以改变传统的思想教育的方式,能够解决传统思政教育棘手的难题,提高思想教育的可执行性,改善和更新现有思政教育体系的模式、内容和方式,拓宽了高校思想教育的途径。

1、音乐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的宗旨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统一的,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宗旨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在政治上有无私奉献于国家社会建设事业的思想觉悟,能够全面发展的.学生,所以说音乐教育是高校思想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培养学生的同时,需要培养学生服务民众和乐于助人的品德素养,而音乐教育是提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目前音乐教学就是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有效方案,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只有这样高校思想教育体系才是完整的。

2、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学可以加快高校思想教育体系的形成,通过音乐教育,学生不仅可以欣赏到美妙的旋律,还能够让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激发学生的内心积极进取的教育思想,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社会意识、传统美德的教育等,学生在欣赏这些音乐时,能够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提高学生的主观意识。音乐教育还会强化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在音乐欣赏中,可以配合学生的动作,提高学生全身心参与的能力,可以对学生的左脑和右脑进行配合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配合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音乐的内在属性是以感化人性和情感共鸣为基础,可以对学生的思想压力进行放松,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音乐可以在学生情感低落和无助的时候,调整学生的心态,释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压力,促进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说,音乐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音乐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随着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中“以生为本”理念的增强,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方法正在改变,采用榜样教育法、激励教育法、比较教育法等相关的教育方法在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以尊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音乐形式丰富多样,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在音乐教育的同时又兼有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特点,可以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音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曲调优美、生动活泼、寓教于乐,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在音乐教育时,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和切身体验音乐的魅力,接受音乐美的熏陶,感受音乐美的价值,感受音乐美的体验,传播美的信息,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可以通过多种音乐活动,能够有效的开展各种音乐活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各种舞台,将音乐的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特点融入日常活动和思想教育中,拓宽了高校思想教育的途径。

四、小结

在音乐教育与思想教育的互动中,通过在音乐教育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完全必要的,它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对学生基本社会能力的塑造。音乐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技法的传授,教育学生理解音乐魅力和思想感情,更应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思想的升华,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在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在于提高他们审美能力,通过音乐的思想升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篇1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文化探讨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文化探讨论文

【摘要】微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积极作用也产生了消极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注重发挥微文化载体功能,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微文化,构建良好的教育平台,定期开展“微活动”,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文化;影响;对策

随着网络文化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微文化应运而生。我们能够接触到的微文化的种类越来越多,其中微电影、微博、微信、微支付等深受广大大学生的喜爱,这些微文化也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微文化的体现十分具体。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如何高效的开展政治教育,是所有工作人员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分析和讨论了微文化对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分析如何在微文化的背景下,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相关的改进策略。

一、微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

人们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中,创造了微博、微信、微支付、微公益等多种微文化,微文化的出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满足了娱乐需求,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逐渐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1]在微文化的背景下,合理借助微文化来进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时代发展下的一种必然要求。

1、微文化为高校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载体

微文化的内容和功能性都十分全面,能够为高校提供各种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比如说,高校可以建立微信公共账号,在公共账号上发表和宣传正面积极的思想教育内容,让高校的学生能够在每天的信息推送下,潜移默化地接受这些信息教育。微文化影响了高校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让他们可以从课本的框架中挣脱出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就可以获得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

2、微文化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教育的传播

由互联网所衍生出来的微文化,其传播性和感染力十分巨大,学生仅仅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了解当天发生的新闻、娱乐事件、校园活动等内容,还可以进行手机支付、手机公益等活动,通过一个手机,就可以和世界接轨。[2]微文化的产生,突破了时间、地域以及性别限制,传播力之巨大,令人无法想象。现在的大学生对于微文化十分喜爱,借助微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快的进行教育传播。

3、微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便利性

微文化有着强大的交流平台,能够让更多人实现交流和沟通,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很多学生都在微博上探讨热点新闻,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在微博平台上和其他人进行积极的交流,体现了个人价值。[3]

4、微文化能够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的“接地气”

微博、微信的广泛应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实现了不同种族、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交流,缩小了世界的范围。[4]在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借助微文化,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的感受到思想教育,让教育工作更加的接地气,受到学生的欢迎。

5、微文化让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

微文化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当今社会的发展节奏十分快速,在错综复杂的互联网之中,容易对一些还没有进入过社会的大学生的三观造成冲击。微文化的传播中,也有着很多的负面信息,学生在接触微文化的时候,心智薄弱的就容易受到这些负面思想的荼毒,从而产生不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思想。

6、微文化模糊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选择

在互联网发展十分快速的今天,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介已经逐渐丧失了其主导的地位,大学生在面对复杂多样的微文化,一时间无法很好的适应。比如说微博的热门话题中经常可以看见富二代的新闻,还有很多微博上的知名大V都经常宣扬高富帅、白富美的价值观取向,有一些大学生在接收了这些信息之后,产生了一些负面的思想,有的人认为自己本来就不是富二代,根本不可能拼过那些有钱人,于是丧失了学习兴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种负面思想的产生,对学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无法形成健康的价值观。

二、在微文化的背景下如何促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微文化

微文化有着广泛的'用户基础和丰富的信息量以及实时性,高校的思想教育中合理的借助微文化,能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准确传播。但是,微文化本身具有着双面性,需要由高校来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正确认知微文化,学会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微文化的真正效果。教师和学生要提高自控能力,不要每天沉迷于网络之中,无论做什么都应该有一个度,超越这个度之外,就可能会造成更多时间的浪费。比如说微博、微信的出现,让很多人都变成了手机控,整天手机不离手,有的人整天刷微博,有的人整天刷朋友圈,高校要对及时的制止这种现象,改进学生和教师的思想理念。高校要对学生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有明确的道德观念,能够有基本的明辨是非的眼光,辨别区分微文化中的信息,学会正确使用微文化。同时,高校还可以加强资金投入,更新校园的硬件设备,创设良好的微文化环境,让学生在校园之中,可以随时随地的感受到健康信息的传播,提高自律能力,主动抵制负面信息。

2、构建良好的教育平台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一直都是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被动性的去接收知识,无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理的运用微文化,能够更加全面展现其传播性和时效性等特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性。高校可以构建一个良好的教育平台,比如说在微信上开设公共账号,提供辅导、咨询、内容推送等思想政治教育服务,让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都进行关注。高校可以组建一个专业的公共账号管理团队,每天推送有趣又积极的内容,及时发布校园的新规和决策,便利学生的生活,还可以通过咨询服务,帮学生解决一些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3、定期开展“微活动”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积极性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微文化联系起来,正确的引导微文化,从而加强学生和教师的网络素养,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比如说,高校可以定期在校园中开展微文化活动,可以是每个学期举办微电影大赛,选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让学生们积极的参与进来;还可以开展微公益活动,阐述公益的内涵和价值,让学生自发性的提高做公益的意识。通过开展不同的“微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潜移默化地吸收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结束语

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下,高校应该加强与微博、微信的联系,善于在微媒体上发表自身的理念和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学生及时的传达正确的信息,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16:手机媒体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2.1充分发挥手机媒体的载体作用

教育工作者可以以手机作为载体和平台,采用图文并茂或者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展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手机媒体的各种信息传递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简单、形象、生动的形式发送给学生,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教师也可以通过手机媒体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及时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另外,教育工作者也要努力地开发和拓宽手机媒体面向大学生应用的软件系统,从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建设。

2.2建设专业队伍,优化教育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规律,但是也在不断地发展,这要求教育工作做具有相应的反应能力、开拓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高校应建立教育培训机构,不断拓展教育工作者的视野,培养教育工作者的学习、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展开该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3提升大学生素质

提升大学生政治素质的重点问题,就是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只有在先进的理论指导下,才能使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成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要实时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为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外由于手机媒体传递的信息过于繁杂,其中不乏一些虚假、诈骗、情色等不良信息,所以对于大学生判断能力和应对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3结束语

当前,在新媒体时代下,手机媒体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平台,不仅展现出多媒体融合的特色,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改变也非常大。手机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使教育工作者工作的展开更加顺利,取得的成效也是非常显著的。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新模式和新方法,充分发挥手机媒体的作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从而存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