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围城日记的读书心得

快乐星球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快乐星球”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围城日记的读书心得(共7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初三围城日记的读书心得

哪怕你见过再大的世界,经历过再多人间百态,终究抵不过被生活枷锁的围城。

轮船载着留洋学生驶回祖国,也带着我们同他们一起驶入这城之中。

已有一门亲事的方鸿渐在船上被鲍小姐玩弄了感情,后又使得苏小姐为其倾慕。谁知,方鸿渐迷恋上了苏小姐的表妹唐晓芙,而又迟疑着不敢拒绝苏小姐。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却被当作了笑柄。“为卿痴狂为卿醉,怎奈佳人本无意。”方鸿渐失意后遇契机,与同样因佳人失意的赵辛楣一同奔赴内地教书。后于孙柔嘉结婚,辞职返回上海,方鸿渐愈加深陷围城之中,矛盾愈演愈烈,在“当、当……”的钟声中,文字结束,而方鸿渐的命运可能更加坎坷……在意犹未尽之处戛然而止,仿佛有着超乎文字之外的韵味。

方鸿渐一生囿于谎言、懦弱与那他渴望维持的书生尊严,在学业、感情、工作甚至于家庭之间愈发被动不堪。方鸿渐是庸常的,也是独特的,他更是围城中千千万万人的缩影。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毫无疑问是对围城最贴切而真实的写照。与其抱怨,不如欣然接受你所应遇到的一切。围城之所以是一片围城,是因为你被层层困住,你不在这座城,就在那座城,终究是无法冲出来的。我们没有赋予围城固定的形容词汇,围城有喜有悲。因此,与其悲天悯人地去铸造一座悲城,倒不如改变自己,笑对万事,将围城变作自己的乐土。

正视自己,也同样正视生活。永远不要因生活的处处不顺意而步入那充满悲观的泥潭。身居何位,便思虑何事。用自己的努力去换取如意的生活,自己劝慰抑或迷惑自己,永远是最无用之举。

最后,我想说:围城再深,也会有阳光照耀。

篇2:初三围城日记的读书心得

文人读,文人写,写文人。

“婚姻是围城”只是婚姻失败者困顿不堪后的无力呻吟,从始至终,都是自己作茧自缚。方鸿渐想要摆脱现状却又无力摆脱的困境是自食后果,可怜却又理所当然。如赵辛楣所说,“你不讨厌,却也毫无用处”,方鸿渐不坏,只是个无用的“好人”,而如今,多的是,无用的“好人”。不会对社会有什么危害,却也谈不上什么用处,是人口统计时里的一个平淡无奇的数字。

纵观方鸿渐这一生,毫无意思,白活了一遭,可若是从来一次,只怕还是同样的结局,同样的可有可无。知道自己一无是处,想要从围墙上找到一个缺口逃出去,却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尚在留学时,不知生活艰辛,悠闲度日;辗转多个校区,不求甚解;毕业在即,肚中的墨水却不及章鱼的十分之一,买了个文凭,骗骗家人,美其名曰安家中人心。留学伊始,他的犬儒主义性格便已初现端倪,而往后的故事更是让他把“犬儒主义”的帽子戴牢了。毫无志向可言,毫无生活目标,随遇而安是他标准的生活方式,唯一可贵的是赤子之心尚未丢失。这赤子之心令他不似李梅亭一流那般令人嫌恶,却也让他与这社会格格不入。 一生糊涂,糊涂一生,如此形容他也是不为过的。看着他糊涂的糊涂地生活,糊涂地工作,却未曾想他能如此的糊涂地结婚。一步步地掉进孙嘉柔挖好的坑里,虽有着辛楣的提醒,却还是不可阻挡的掉了进去。生活早已是困顿不堪,而这婚姻则更是让他将自己围困,难以逃离出来了。孙柔嘉是驭夫的好手,却也只是半吊子,只是将丈夫绑在身边,却未能得到他的爱,还令他成了一座孤岛,荒芜的孤岛。这婚姻彻底地使方鸿渐被围在城中心,只他一个,朋友,家人都在城的那一头。

书中女性形象的刻画也是入木三分,精彩所在。苏小姐高傲却又市侩,耍得一手好心机,而到头来确是,落得一片白茫茫真干净。唐小姐得到了作者的偏爱,活泼通透,不是计算人心的小聪明,是女性在生活中少有的大智慧,最喜她的这样一句话:“女人不傻绝不因为男人浪费摆阔而对他有好印象——可是,你放心,女人全是傻的,恰好是男人期望的那样,不多不少”这样的一番话,通透而留有余地,是苏小姐与孙小姐这样的富有小聪明的女人说不出来的。汪太太,一张红唇,十指兰蔻,极具风情,颇为干练,也是个聪明的女子,有着苏小姐的神韵,却无苏小姐的家世。嫁了个大自己二十来岁的丈夫,生活寂寞,玩弄男子于股掌,厌倦了如斯生活,借着辛楣撕破脸皮,破罐破摔。范小姐确实不足一提,庸庸妇人,搬弄口舌,耍弄小聪明,虚荣是她。而孙小姐的”千方百计“的用错了人,告诫女人要先千方百计的选对人,再千方百计的嫁给他。本是可怜人,不受家中重视,一切都得依靠自己去争取,不争不抢,不耍弄心机,一切就都不属于自己,这是生活教给孙嘉柔的。有哪个女子不想躲在父母亲的怀中撒娇,不争不抢,优雅度日;有哪一个女子喜欢整日算计,不想在丈夫的怀里调笑,只是生活所迫,迫不得已。其实说什么生活使然,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境罢了,又有多少如孙小姐一般境地的人,单纯无二,笑待生活呢。如唐小姐一般通透的妙人儿已是不多,给了方鸿渐确实可惜了,作者好手笔。

妙语连珠,确实不假。书中的比喻带有着的浓浓的讽刺意味,隔着书页,也是能闻到的。最爱他的比喻,巧妙而深入人心,那些不可言喻只可意会的东西都让他写进了心底,又像是文人之间的无伤大雅的玩笑。

篇3:初三围城日记的读书心得

1

说说《围城》的语言

围城的故事发生在19到1940年,书里描写了一大堆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与之前推荐的《人生》相比,《围城》在语言上更加生动有趣,全书共有23万字,比喻多达数百个,精彩的比喻吸引读者爱不释手,也令读者称赞每个比喻竟然如此精准,仿佛作者描写的场景都显现于眼前,伸手可触似的:“同路的人,一到目的地,就分散了,好像一个波浪里的水打到岸边就四面溅开”

《围城》里的人物,大多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对自我认知过高。比如,方鸿渐、赵辛楣等六人在去三闾大学的途中想弄到几张尽快出发的汽车票,一筹莫展之时,同行的李梅亭则通过妓女王美玉联系到了军用运货汽车。“王美玉走后,李先生回身向赵方二人得意地把头转个圈儿,一言不发,望着他们。二人都钦佩他异想天开,真有本领。李先生恨不能身外化身,拍着自己的肩膀,说:“老李,真有你”读到这句话时,小汪不得不佩服钱老的语言运用能力,这里的描写生动极了,一个骄傲自大的形象跃人眼前,读完不禁让人会心一笑。

还有一段是这样描写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的:“经朋友们这样一恭维,他渐渐相信这真是至理名言,也对自己倾倒不已。他从此动不动发表这段议论……”读完这一段不免让人产生一种怜惜之情,因为当人处高位之时,身边总是少不了一些人会阿谀奉承,会把你捧得使自己的缺点也看成优点。所以啊,人在任何的时候都要对自己保持一个清醒的认识,身居高处不妄自尊大,地位卑微亦不妄自菲薄。

2

先旅行后结婚?

之前网上流行一种说法叫“恋人婚前应该至少旅行一次”我曾深以为然,但是当我读过《围城》全文之后,却对该观点产生了新的看法。其实,网上流传的这个观点就是从围城里引申来的,《围城》中赵辛楣的原话是这样的:“像咱们这种旅行,最试验得出一个人的品性。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做朋友。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应该先同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没有吵嘴翻脸,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

关于文中靠旅行结交朋友一说我是认同的,因为在途中,赵辛楣和方鸿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为日后方鸿渐去重庆再度投靠赵辛楣奠定了基础。但是关于结婚说我却并不十分认同,作者本人的观点也大抵如此。因为事实证明在旅途中楚楚可怜、娇滴可人的孙柔嘉并不是方鸿渐的最佳伴侣,他们在旅途中没有彼此厌恶也没有拌嘴,但是他们婚后仍就不幸福,婚后的孙柔嘉与婚前的她仿佛判若两人,不知道是婚姻改变了一个人的模样,还是婚姻暴露了一个人最初的模样。

3

一个男人与五个女人

小说的男主名为方鸿渐,是一个留学生。素未谋面就已仙逝的未婚妻淑英他是不爱的,但是有一些怜悯之情。由此可见,方还不是一个过于冷血之人。在归国船上初识有未婚夫的鲍小姐便与之调情可见方并不十分看重所谓爱情,大抵只是随性随心罢了。归国之后,他又同时周旋于苏文纨和唐晓芙之间,懦弱与多情令她得到了苏文纨的憎恨和唐晓芙的鄙弃,他最爱是晓芙,却求而不得,不免让人叹息。他对柔嘉的爱大概是日久生情,又或是因为柔嘉爱他所以他也要爱回柔嘉,柔嘉不比苏文纨的骄傲与直白,也不比晓芙的灵动与真挚,柔嘉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却为了得到爱而“千方百计”工于心计。

杨绛说:“孙柔嘉最大的成功是嫁了一个方鸿渐,最大的失败也是嫁了一个方鸿渐”说成功是因为孙柔嘉一生最爱是方鸿渐,一个女人嫁给了爱情是成功,就如钱钟书和杨绛一样。说是失败是因为方鸿渐并不是一个可以靠得住的人,他的性格是有些懦弱与妥协的,二人性格上的冲突是婚姻上最大的障碍。有人说“鲍小姐代表肉体和诱惑,唐小姐代表真爱和梦想,苏小姐代表无奈与羁绊,孙小姐代表一个令人难以顺应却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这不得不令人深思,在经历了求而不得,大起大落之后,你会选择继续追寻梦想和真爱还是继而妥协去面对现实呢?

4

生活就是城中城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对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我想这大概和人的好奇心有关,总是对未知的事物寄予厚望,就如同王菲的一首歌里唱到“但凡未得到,但凡是过去总是最登对”城里的人觉得城中苦,城外的人却艳羡不已,殊不知,生活处处是城,每个人都生活在各自的城中。境界最高的人应该是处于城中不急于逃出,处于城外不急于进入的人。安于自己的本分,踏实的做人做事,那么自然也不会被禁锢于一座小小的围城之中。

篇4:初三围城日记的读书心得

写今天这篇短文,源于钱钟书老先生的《围城》一书。想必大家有所了解,“城里的人想进来,城外的人想出去”,也算是先生一生中穷尽了写小说的力气与才华铸成的经典之作,不断被各文学大家、草根读者追逐分析。第一部分看完之后其实没太多的感觉,可第二部分之后越读越是滋味。一座城,围尽了成人世界的七情六欲。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城,想出去而纠结得和不得,想进来而纠结可和不可。鄙人才疏学浅,不敢对围城妄加分析,且浅谈一点自己喜欢的两个人物:李梅亭和孙柔嘉。

说到喜欢的人物,这里主要强调的是喜欢老先生刻画这两个人物的呈现方式,而非人物本身。李梅亭的出现是在第二部分(我把它称为人在旅途)和第三部分(我把它称为大学政治),这两部分读起来是最有滋味也最令人感叹唏嘘的。有句话说:“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固然,旅途中沿途的风景可借以体会自然与美,但是最有意思的就要属结伴旅行的人了。

平日的生活中,我们都会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尽力展示给他人驻足观赏,鲜会表露出“恶”的一面。其实,无论“恶”与否,这些都是我们的本性。不同的是,有些人能够理性地控制好“恶”,用自己更多的“善”去战胜“恶”,最终呈现出原来最真实的自己。每一个人控制的成效不同,于是本性的体现不同,结果便是“最真实的自己”出现差异化。所以也可以这样理解“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上一千,必有汉奸”一类的“真理”。

当然,李梅亭就是属于“真理”当中的“汉奸”了。读方鸿渐、赵辛楣和他相识之初,对这个人物并无太多的感情色彩。可是从“船票事件”开始,这个人便开始精彩了起来。李这类人其实很常见,为了少花点钱但又不想让他人以如此这般的看法去看他。于是乎来个乾坤大挪移,许下自有熟人可带船票的承诺,而后替自己买好较为便宜且条件较差的“低等舱”船票,替他人买好价钱较高且条件较好的“高等舱”船票,继而以“善人”的态度回应——实在抱歉,船票太紧张了,只买到了这样情形的船票,我的错,这样,你们用“高等舱”的这几张,我和--用“低等舱”的船票。发展到最后,你还得表示感谢,若以小人之心度其腹,倒显得你真小人了。

关于金钱的交道,还有一处令人印象深刻,大致是这样的:路上的五人遇囧途,若要行至终点,路费定不够。这时负责人辛楣便提出大家交出自己身上的钱,作为共同费用,尽可能少花钱,坚持至聘用他们的学校电汇来路费以作补充。李这类人是绝不可能将所有钱财交出的,事实证明,被鸿渐看到,被辛梅悟到:私留钱财,偷买烟抽,饿了自行大街去买红薯解馋。人,有些时候做事不能太不厚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到了“大学政治”的这一部分,李这个人物就更是精彩了,可谓是“恶”的本性毕露。事关“政治”一类的“深水”就不多谈了,大家感兴趣可以自行体会。

再来说说孙柔嘉这个人物。女人方面的话题,其实从第一部分作者就开始展现了。可是行至最后的这个女人,让我好不惊讶,钱老先生也真可是“用心良苦”。一开始最默默无闻的人物往往最能够带来“惊喜”。起初我对孙嘉柔也没有太多的感情色彩,并且一度认为她不会有太多的作为,可是事实证明这类女人却往往最有心计。她为了嫁与鸿渐,一步步算着接近他,进而与他结为夫妇。成婚的过程及婚后生活的一系列行为更是让我大跌眼镜。且不论她能给自己的男人带来什么帮助,就她的不会为人处世之道以及各类小算盘,也够方鸿渐后半辈子好受了。

小说以她和方鸿渐的争吵、打架收尾。行文最后:“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一本值得解读人生的佳作。

篇5:初三围城日记的读书心得

围城

这几日 ,因了杨绛先生逝去,一时之间刮起读其书的风,我也随着这大流,附庸风雅一把,乘势读了《我们仨》。书写的极好,文笔平实,词藻不华丽但让人觉得自然亲切。他们一家的生活和情致在杨先生笔下如画卷般慢慢展开,在这画里,先生的丈夫钱钟书,那个会在妻子脸上用画笔画花脸的男人,勾起了我的兴趣。

这个得杨先生一生宠溺呵护的男人儿究竟有何魅力。

带着这好奇,我翻开了《围城》。

其实,数月前,曾读过部分,但至方鸿渐和唐晓芙分手处便搁置了。总觉得不过是讲青年情爱,左不过是些你侬我侬,海誓山盟的桥段,就不愿再看。这回再看为求完整也没从断处看,直接从头看起。许是用了三四天,总算一气呵成看完。

读必,真真不由得赞叹。钱先生果真才华横溢。这号称新儒林外史的《围城》果真名不虚传。

之前误会它只是一本爱情小说 ,实在是我才疏学浅没有领悟得透。

它实是一本民国时的万象微观,从留学归国负盛名而无实才的方鸿渐入手,叙述他回国后上海内地又归上海的几年生活。用精巧的笔触刻画了除方渐鸿外的,苏文纨,唐晓芙,孙嘉柔,赵辛楣等人。刻画了人生中的无数围城困境,如爱情,婚姻,职业。

也借此讽刺了人性中的虚荣,虚伪,假道学。揭露了爱情里的不真实肉欲,不从心的软弱和勉力爱透一次便不会再用力爱的真相,刺破大社会里的左右逢源,虚与委蛇与勾心斗角。

只是二十出头的年纪,让我来领悟大社会和真人性着实有点勉强。只有这爱情与婚姻,还能参透些许。

从这个角度看,这实在不是一本适合对爱情有幻想的少女可读的书。它无情的刺破了许多爱情的真相。如方鸿渐头一回与鲍小姐恋爱,只是出于无聊和肉欲的勾引,后与矫揉造作的苏文纨产生诸多纠葛却是因了性格的优柔寡断与心软,最后,和孙嘉柔步入婚姻的殿堂也并不是出于浓烈的爱,仅是适合仅是心疼仅是嘉柔柔顺。文里唯一与少女梦想的爱情一致的仅有方与唐晓芙那段,真真是一见钟情,真真动心,但却因少年义气逝于风中。

方与孙的婚后生活,也足以吓到若干爱幻想的少女,起初还尚相敬如宾,结婚牵扯进两家,就多了许多可生嫌隙的空间,绕是嘉柔爱鸿渐,也抵不过父母,姑母嫌弃鸿渐家底不厚,志大才疏,鸿渐一家也对嘉柔不美,家底不厚,一副独立新女性的样式不满,一来二往,吵架拌嘴皆是常事,争执劲头又用如利刃般言语刺向对方。两个人本就不甚浓烈的爱情,在这一来二往中被稀释消磨。

真真应了张爱玲那关于红玫瑰和白玫瑰的经典话语。少女读了怕是会觉得人生晦暗,今生无望。

但少女终会长大, 幻想终会归到现实。 明白,恋爱不等于爱情,婚姻也并不是王子和公主的幸福生活的童话故事。这是成长的一步,也是理清自己未来想要什么的一步。

从这一桩桩情事,我们能看到许多前辈的影子,有选择嫁给市侩但“有本事”的文纨大小姐,有借男人之力成就自己的鲍女士,还有为得到爱人步步为营处心积虑的嘉柔姑娘,各人有各人的选择,在此不做评断。

我只希望少女如我能洒脱,拿的起放的下,选了就选了,永远不埋怨。如杨绛女士爱钟书那般,纵他有千般不完美,只他一点我恋上了便觉得他是世间珍宝,倾尽全心,爱入肺腑。

篇6:《围城》读书心得

书名起的实在是妙不可言,困在围城里的人把自己的痛苦化作刀言锋语去刺痛身边的人,无处发泄的痛苦找到了一个可以回击的地方,方鸿渐和孙柔嘉便是如此,自从踏入“围城”他们之前的一切遍都不复存在了,开始的小吵彼此看到对方的眼泪是还有心疼,日子过得久了那点情分也被消耗殆净了,语言上的攻击已经不能满足了开始动起手来,渐渐的把在“围城”里迷失了自己也忘记了对方,本该是最亲密的人确还不如外人来的更加和谐。

围城外的人羡慕里面甜蜜幸福,围城里的人向往外面的自由无拘,可是无论是里面还是外面日子都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其实让自己的不快乐并不是因为在围城里或是在围城外,都是自己没有经营好,对自己的要求比对别人要求多,那无论是在围城里或是外都会过的好,也就不存在羡慕了,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书中最喜欢的人物是赵辛楣了,他为人洒脱,想的明白通透也拿得起放得下,比较有理性,虽然喜欢了苏文纨二十多年但是最后她选择了和别人结果时他也是真心祝她能幸福,看到她的丈夫时他也很失望,失望自己爱了多年的女人竟是如此虚荣如此没有眼光。 除了这些他和方鸿渐这个假象情敌的友谊也值得一说,当他意识到他们两个都没有娶到苏文纨时本是想互相同情,结果倒是自己做了恶人看错了,得知之前方鸿渐对苏文纨根本就避之不及,自己还那样对待人家,心中也生了愧疚之情,反倒和他成了好兄弟。在去三闾大学的途中更是对他喜欢,之前一直觉得他莽撞结果在途中他反倒是那个最稳中最照顾大家的人,而且也很有想法,处事也很有经验,相信他那样的人会过的很幸福。

除了赵还想说说唐晓芙,他是坐着笔下偏爱的人物,年轻漂亮干净果断,这样一个比较完美的形象作者没舍得让她嫁给方鸿渐。她对方鸿渐是有感情的可是像那样一个懦弱又自傲的人是配不上她的,总有一些感情是不得圆满才叫人念念不忘的。

篇7:围城读书心得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抵如此。”无论看多少遍《围城》,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始终是扉页中的这句话。

初读《围城》,我是被文字里精巧绝伦的譬喻所吸引的。钱老用独特的眼光扫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把冷掉的肉和菜比做刚从水中登陆的战舰;把按耐不下的好奇心比做烧水时掀起的壶盖;把忠厚老实人的恶毒比做饭里的沙砾等等。譬喻贴切得来又引得人捧腹大笑,好的譬喻是值得反复回味的。钱老是在用戏谑的口吻描述故事,也是在暗喻社会中的荒诞和无可奈何,引人深思。

而“围城”二字又该怎么理解呢?书中主角方鸿渐的一生,先后经历毕业、回国、恋爱、失恋、求职、任教、结婚、婚姻失败。无疑都是在围城内外反复转悠,围城不仅仅是指婚姻,也是指人生里各种阶段,如求学、职业、生活等。我们都是围城内外的人。作为学生时,努力学习进入高校;成年后,尝试挣脱父母和学业的束缚,参加工作,进入职场;生活中,人际关系、经济独立、梦想与现实,也无不成为一座座围城。我们羡慕围城内的安稳,争得头破血流也要进入。我们又羡慕围城外的繁华,于是又争得头破血流想要出来。其实我们一直在围城内外徘徊,一生在循环往复中渡过。决定这一循环的好坏的,便是每个人的心态。知足常乐者安于现状,不被外界的喧嚣而打乱自己的计划,稳步向前;积极进取者奋发向上,心向往着希望,美好的事物也会接踵而来;然而一味厌弃自己的生活,空想不实际的事只会令自己陷入内耗的恶性循环。

《围城》一书,细细读来,少了啃“大部头”的厚重与传统,多了亦书亦情的酣畅淋漓。以平淡又有趣的故事为脉络,以无奈又坚持的人生态度充盈,以精巧的譬喻点缀,以深切的人生哲理升华。痛快读完,仿佛跟随着方鸿渐走过了社会里的一生,荒唐、无奈、渴求改变,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文人的缩影,也是当代车水马龙的世界每个人的写照。

欲望便是人们心中的围城,人不能没有欲望,围城也始终存在。在围城内外徘徊,最重要的其实还是摆正自己的心态。愿我们都能破灭心中的围城,奔向各自的美好的人生。

相关专题 围城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