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debeard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debeard”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读书心得体会(共12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我与书之间,有一种灵肉相携、魂梦相牵的情分。多年来,她无声地滋养着我的精神世界,使我能在茫茫大千中寻一方净土,给漂泊的心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只是以前我的阅读随意性很强,阅读范围也比较狭窄,都是一些文学之类的书,对于我所从教这个领域的专业性的书很少阅读,可以说是几乎没有认真阅读过。

我随手翻了几本有关教育专业的书,没想到随手一翻,竟再也不忍放下,以至于反复研读了几遍。这其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林华民老师的《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一书。开学之初,自己也陆续又读了其他书,但是这本书却总是像影子一样追随着我、追随着我的课堂、追随着我的教学。林老师的《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我真正明白“课堂是师生共同感悟做人道理的地方”。作为语文教师,以前的课堂教学我们只能单单传授知识,交给学生文本上的知识,而对于学生的情感方面很少顾及,或者根本没有涉及到,那是因为我们还有考试这条指挥棒禁锢着我们的`头脑。

纵然《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是教学的三个纬度之一,可是,试问:“谁又能在测评中考察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况且我们的孩子现在说一下假话、空话、大话都是非常在行的,对于他们来说爱国只是挂在嘴边的一个词语而已,没有什么更深的意义,因为他们嘴上说的可以和思想不一致嘛!谁又无法检验他们是否是真的爱国。当我第一次看到“课堂是师生共同感悟做人道理的地方”这一句话时,我顿时感觉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肩上的担子好重,我们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我们还要“培育人、发展人、健全人”。林老师在书中说,三流教师让学生获得知识,二流教师让学生拥有能力,一流教师让学生感悟做人道理。正是有了要做一流教师的选择,于是在我课堂之上,我不断地改进教学艺术,引导学生感悟人生、享受生活。我经常对学生说的话就是,“不要空讲一些大道理,什么爱国呀,爱家呀,我只看你日常的行为,只注重你的生活与学习细节,细微之处见真情,爱国爱家先从爱身边的人开始”,同时还用李镇西老师的名言“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幸福”来勉励学生,教导学生。

还记得在学习古代诗歌《游子吟》时,我以一个母亲的身份给学生讲解了母亲照顾孩子的艰辛与繁杂,让学生都从心底感恩母亲,心存感激,来报答母亲,同时,我还给学生布置了“给妈妈洗脚”的家庭作业,让学生感恩母亲就从日常小事做起,在自己享受母爱的同时也把自己的爱送给自己的母亲。慢慢地,我们班学生的言谈举止之间变得文明有礼,与父母的相处变得和谐美好,与朋友的关系变得友好愉快,……一切的一切都是缘于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能用心去感悟人间真情、享受人间美好生活。

篇2: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这本书借了很长时间了,今天终于拿起读了,天天让它躺在桌上,也太对不起它了。这几天我总是四处乱窜,装作很忙的样子,好像没有让自己有静下来坐下的时候,浮躁的心该停下来宁静一下了,于是翻开了这本书。

下面是我进行的摘录:

1、美国哈佛校门口的那几句话:“为增长智慧而来,为服务祖国同胞而出去!”这里所提出的德育与智育两大培养目标,是对学校教育目标最简单、最通俗的界定。

2、教育的第一目标就是为受教育者带来对未来的希望。同样的生活际遇,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而不同的态度,会产生截然相反的结局。心理脆弱的人得了感冒就觉得快要死了,性格坚强的人面对癌症也能谈笑自如。这就是教育的目的,绝不轻言失败,绝不轻易放弃,哪怕只有十万分之一的希望。最浪费时间的事情莫过于太早放弃。人们往往在做了99%的努力后,放弃了最后的1%。这不但让他们输掉了开始的投资,更无缘享受由最后的努力而产生的成功喜悦。

3、现代医学认为善恶会影响人的寿命。美国密歇根非大学调查研究中心对3000人进行了长达的调查,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共同就这个问题调查了加州阿拉米达州县7000人,得出的结论完全相同:乐于做好事者长寿。

4、中国的教师是世界上最自信的教师,他们中的许多人都相信教材是用来“教”的,而不是教学生学会使用和自学的。这位老师所提的是如何“教”完他,而我所说的是如何教学生“学”完它。

5、师生情感交流的三大妙方是爱心、激情和微笑。

6、人一来到这世上,最需要的就是爱,可惜许多人在临终告别世界时才意识到这一点。

7、课堂是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地方。课堂应该是学生体验成功、自信、快乐的地方,是满足学生欲望的地方,仅此而已。

8、课堂上多给学生几个分数,社会上就可能多几位成功人士。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学习上长期处于失败状态的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往往会对自己缺乏信心。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育,用些专家的话说,是制造失败的教育。既然如此,我们的学校教育就要变称造就成功者而不是失败者的教育。

9、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快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让学生体验成功,诞生自信,产生快乐;二是创造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快乐。前者主要通过坚持多发现学生微笑的进步,坚持正面鼓励的手段为学生创造成功机会的办法。后者主要是通过教师坚持多微笑少生气、多鼓励少批评的教育原则。

10、教师的教育艺术就在于把学生“骗成”自信的人、快乐的人、成功的人。最好的教师就是最大的“骗子”,同时也是伟大的“骗子”。

每接一届学生,我都要与每一位学生单独谈话,并告诉他们说:“某位姓名暂时保密的老师或同学告诉我,你是很聪明的学生。”“我一看就知道你是读书的料。”“你的字写得太好了,像你这样的学生只要稍微努力就会成为高材生。”“你是我见到的学生中最有礼貌的学生。”“你的篮球打得最好,同学们都很钦佩你,要是在学习上多下点功夫就更好了。”“你的父母告诉我,你在家里是位很乖的孩子,对待你的弟妹很宽容。”······这类话语是教育中最社最神奇的语言,其中的某句话如果使用恰当,能让学生听起来有真实感,那么它产生的良好效应会让人难以置信。这样的教师,凭着对学生的关爱有加与美丽的谎言,绝对会成为优秀的教师,成为学生心中的“偶想”。

11、最好的教师就是最大的“骗子”。这句话是对教师角色的一个不太确切的表达。原意是说,一位好教师的主要本事就是让学生通过你的“骗术”---欺骗技术,骗出自信,骗向成功。

12、我国缺乏“不要脸”的教师。“不要脸”的教师,将培养出体面的学生。

如果一个老师能被自己的学生难倒,他应该感到这是做教师的最大幸福。

能教出超过自己的学生,本身就是教师的最大幸福,自然应该成为教师的第一追求。

13、一位教师存在的价值就是在于让没有信心的学生学出信心,让对自己失望的学生变得对未来充满希望!

14、被人需要、被人关注是人类的天性,教育者应该懂得孩子的这一本性,并在教育中有意识的关注每一位学生,爱护每一位孩子。

师德,最集中的体现是:面向全体学生,关爱全体学生。让最伟大的师爱能想阳光一样,在每一位学生心理洒满同样的爱。要知道,老师给学生的哪怕是一句普通的问候,一次无关紧要的提问,一个轻轻的拍肩,一个真诚的微笑,一束期待的目光,一段鼓励的评语······都可能改变学生的一生!

中国的老师们,请关注孩子“被人需要的天性”!

篇3: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利用课余的时间认真拜读了《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感觉受益匪浅。

这是一本讲座式的教育专著,用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教育案例,向读者诠释了“新课程下怎样当老师”这个如今老师们最为关心的话题。书中介绍了很多有关于小学的教育教学案例,同时也介绍了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学策略等,许多教学方法都值得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得以借鉴,加以引用。

正如书中所说:做老师很累。诚然,白天、晚上我们都要为各种各样的活动忙个“不亦乐乎”;此外,作为老师,肩上还得承担着面对学生、面对家长、面对我们教育界内部以及社会上的各种评论与压力,不断诞生的新课程,急速变更的新教材,层出不穷教育新名词,名目繁多的教师学历提升课程,各种进修培训,还有那总也开不完的会议,迎接不完的检查……让学校领导与教师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接踵而至的又是各种病痛!面对这重重压力,正如林华民老师所说,教师应当尽快把握新课程理念的精髓,从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加以转变与改进,不当教书匠,争当教育改革家与艺术家。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然而真正要做到这一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学中,有时候我“千呼万唤”,学生就是不动,有时候又哄又奖,也只有少数学生动起来,有时候课堂热热闹闹的,批改作业、课后写反思时才发现;老师该讲的未讲清楚,学生该听的未听清楚,整堂课纪律较难控制,教学任务也就难以完成。原来这一切只缘于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其实,并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要保持课堂40分钟的新鲜感确实挺为困难的。课堂上,让学生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反显得乱糟糟、闹哄哄的,面对此起彼伏的热烈场面,作为引导者的我,我想:课堂上更多的应该捕捉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东西,从而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同时把课堂正真意义上的还给学生,老师尽量少说。

俗话说得好,给学生一杯水,教师本身应该有一桶水。在教学时,我却常常会犯一些新教师易犯的错误,就是习惯从成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缺乏学生式的思维。新课标倡导蹲下来和学生讲话,我想这不仅仅是身体,更包括内心吧,因此,教师要和学生共情。在此,教师也应该进行角色转换,以寻求真正意义上的“价格平等”。这也是我所要努力的方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仔细观察了班上每个学生,从作业中,言语谈吐中,其实他们每一个都想进步,都想学好,然总是有上课不认真听讲的表现,概是话语不够精彩,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吧。所以,此时此刻,我所要思考的就是怎么样把学生的注意力给吸引过来,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真正意义上从学生的思维出发,做一个以“儿童为本”的践行者。去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潜能所在,好好地引导,同时加以鼓励和培养,小小的举止,或许便可成就其一生。

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然好学者往往也善思。思者,思考,反思也。反思是教师与自我进行的对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在反省、思考中再加以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是积累的前提。所以,教师应着力做一个教学实践的反思者,在反思性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从而成为人们口中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书中所讲:缺经验的老师忙于积累,有经验的老师勤于思考,此话也恰恰说明了反思的重要性,这好比是源头的活水。

学校是智慧的起步,学校是快乐的源泉,这一切都是孩子们给予的,而我要的是只拣儿童多处行,那是无穷尽的欢乐与幸福。而今,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扮演了教师这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就要清楚这个角色的规范,也要深刻理解其要领。在教育这个领域中,只有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了,才有工作的目标与导航的舵子;只有按照社会要求教育学生,规范自己,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方可体现出教师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要令学生肃然起敬,又要使他们觉得你平易近人。初为人师,需要尽快成长,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踏实潜行。

篇4: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教师的工作是忙碌的,但是教师的`价值是伟大的也是永恒的。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理想的教师呢?在11月的读书活动中,我拜读了特级教师林华民老师的《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一书。这是一本“讲座式、案例式”的教育专著,它用真实生动的教育案例,诠释了“新课程下怎样当老师”这个现在老师们最关心的话题。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策略、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独特的教育主张,我相信在这些新理念、新方法的指导下,一定能大大改善我的教学行为。现在将自己读后的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如果要成为一位成功、快乐的教师,就要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

书中有这么一个例子:一名初中女教师十分敬业、每节课都提前到达教室门口,课堂上讲课十分卖力。她有三个特点:一是上课经常拼命讲;二是经常批评学生;三是喜欢拖课——下课了把学生留下。然而她所教的学科成绩却不如其他任课老师。她总是想不通自己的付出为何得不到学生的感激。其实,这位女教师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道理:在课堂上过分关注知识传递,忽视了师生的情感交流。这样的教师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解题机器,最终也会得到学生的厌恶,而成为不幸的人。回顾自己的教学也经常会出现类似情况,我在课堂上激情四扬,激动地讲着,学生却呆若木鸡,毫无生气,我成了课堂的主角。我忽视了心灵之间的沟通,忽视了最关键的情感交流。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的三大秘方是:爱心、激情与微笑。平时经常对学生微笑;舍得花时间通过帮助学生解决不会做的练习题;为有困难的学生找小老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微小进步;课后找学生谈心;把好消息通过家长的嘴巴传递给学生;与学生一道参加文体活动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快乐的学校生活,也让我们成为成功、快乐的教师。

二、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策略

传统教学策略是教师为主、先教后学、课后训练、集体教学、个体学习、目标单维和面向过去。林老师认为应转变为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个性教学、合作学习、目标三维和面向未来。可以说是完全颠覆了以往的教学策略。细细阅读之后,我觉得十分可行,这些新策略改变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但最终实现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让学校变成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比如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明白一个最普通而又最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书主要是靠自己学出来的,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不断提高自学能力,这是教师要赋予学生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自学课文之后完成书后练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解决问题。

三、要想成为一位好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位教学能手。

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教师共同的追求,这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汲取前辈教师好经验好方法,同时也要掌握许多技巧。在灵活的教学方法中,林华民老师介绍了十种教学技巧。其中,处理练习的技巧令我印象深刻。平时我们可见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作业本,一叠改下来至少要花两三节课,再去讲解、订正,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候布置的课间作业,快的学生十分钟就可以上交了,而不自觉的学生甚至到了放学时还交不上来。林老师建议教师要学会灵活处理练习,减少学生两极分化。

一、重要练习要在课堂内完成。

二、配套练习要有选择的完成。

三、处理练习要用多种形式完成。

批阅过程中,要采用小组长批改、同桌同学间互相批阅当场交流,邻组同桌互批,教师分座号分层次轮换批改,学生独立完成对照答案批改等多种形式。

四、教会学生正确处理练习,培养学生自我批改的习惯。

以上的建议可以让教师省出很多时间,用于深入教室进行个别指导与师生的情感交流中。因为,成功的教师是诞生在教室里而不是成长于办公室之中。

最后我想说,新课程下我们要成为一个有善心、爱心、同情心的老师,我们公平公正、和蔼可亲、风趣幽默,做知识的传播者,学生人生路上的导师和生活中的益友。

篇5: 《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师生走进了新课程。这次改革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一次真正意义的学习革命。各级各类的培训开展的轰轰烈烈,新理念的宣传可以说是相当到位和全面了。但深入一线走一走,大家不得不承认,实际运行中的教育并没有发生预想中的根本变化。一些通过了各类培训的教师,在口头上似乎已经转变了教育观念,但在他们的实际工作中,还经常会看到旧教学观念的影响。如何实施新课程将成为老师们十分关切的问题: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是什么?新课程下教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科学的教学策略是什么?怎样进行校本教学研究?怎样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为了帮助广大教师解决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新课程下我们应该怎样当教师》一书为教师实施新课程提供了一个创造性的平台。这是一本我国少见的案例式、讲座式的教育专著,围绕教育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提出了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组织课堂教学、怎样当一位好老师、如何进行校本教研等一系列极具个性的主张,是中小学教师快速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好教材。所以读起来并不会让你枯燥无味,从头到尾一直吸引着我。

以前我总是很迷茫,迷茫学生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在这本书中我找到了答案,学生心中理想教师的十大标准:公正平等、和蔼可亲、风趣幽默、良师益友、爱心宽容、欣赏鼓励、热情开放、教法灵活、乐观微笑、风度漂亮。“好教师诞生在教室里,而不是成长于办公室中。”是啊,现在好多教师没事就在办公室备课、写教案,除了有自己的课其余时间很少到教室坐坐,很少与学生谈心。如果,你想当一个受学生喜欢的老师,那就一定要了解“学生心中理想教师”的十大标准。

这本书里有好多精彩的案例,每一个案例都深深打动着我。例如神奇的五角星。孩子在开学的第一天测试中,教师在花名册上给他画了一颗五角星,并告诉他“你是全班最棒的”。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鼓励语,一颗平凡的五角星,让孩子心里认为自己就是全班最棒的,以后每次测验都要做全班最棒的,所以这个孩子每天都很努力地学。数十年后,当他们同学聚会谈起第一个老师时,大家才突然明白,每一个人的入学花名册上都有一个红五角星,而那个老师几乎对班上每一个同学都说过:你很棒,你是第一名!我们的校园里,每天不知发生着多少类似的动人故事,我们有责任将这些故事讲给我们的老师、学生与学生的父母。要知道,震撼人的心灵不一定是豪言壮语,更不是长篇大论。只要是从心底里喊出的,都是动人的语言;只要是真诚付出的行动,都会让人难以忘怀。

前一段我考教师资格证,这本书还帮了我很大的忙呢。教师资格证考试的最后一关是说课,说实话教了一年对说课的步骤还不是很清楚,在网上下载了一篇说课稿,但步骤不是很详细。在百般焦急之时,突然想起了这本书里好像对说课有讲解。确实,对说课做了一个整体概述:什么是说课、说课的特点、说课的步骤、说课的内容以及如何说好课,在这个章节里说的清清楚楚。我认认真真的看了几遍,把说课的要点及应注意的事项都牢牢记在心里,在说课考试那天我以充分的准备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最终让我拿到了教师资格证。我真的很感谢这本书。这确实是一本不错的书,我希望每个老师都能拿在手里细细品味,它将带给你莫大的收益。

我们现在是实践新课程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注重实践、注重学习、注重创新,我们的课程改革才有真正的成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多看、多听、多问、多思、多改进,做一个教学中的有心人,做一名学生心中的理想教师。

篇6: 《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读书心得体会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理想的教师呢?本学期我读了特级教师林华民老师的《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一书。这是一本“讲座式、案例式”的教育专著,它用真实生动的教育案例,诠释了“新课程下怎样当老师”这个现在老师们最关心的话题。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策略、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独特的教育主张。现在将自己读后的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注重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

书中有这么一个例子:一名初中女教师十分敬业、每节课都提前到达教室门口,课堂上讲课十分卖力。她有三个特点:一是上课经常拼命讲;二是经常批评学生;三是喜欢拖课――下课了把学生留下。然而她所教的学科成绩却不如其他任课老师。她总是想不通自己的付出为何得不到学生的感激。其实,这位女教师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道理:在课堂上过分关注知识传递,忽视了师生的情感交流。这样的教师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解题机器,最终也会得到学生的厌恶,而成为不幸的人、不快乐的人。回顾自己的教学也经常会出现类似情况,在课堂上我也曾激动地讲着,学生却呆若木鸡,毫无生气,我成了课堂的主角。有时看到学生乱乱的作业或者考得一塌糊涂的试卷时我只会恨铁不成钢,我责怪学生怎么不用心学习!其实这真正忽视了心灵之间的沟通,忽视了最关键的情感交流。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的三大秘方是:爱心、激情与微笑。平时经常对学生微笑;舍得花时间通过帮助学生解决不会做的练习题;为有困难的学生找小老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微小进步;课后找学生谈心;把好消息通过家长的嘴巴传递给学生;与学生一道参加文体活动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快乐的学校生活,我们会成为快乐的教师。

二、改变课堂教学策略

传统教学策略是教师为主、先教后学、课后训练、集体教学、个体学习、目标单维和面向过去。林老师认为应转变为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个性教学、合作学习、目标三维和面向未来。可以说是完全颠覆了以往的教学策略。细细阅读之后,我觉得十分可行,这些新策略改变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但最终实现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让学校变成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比如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明白一个最普通而又最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书主要是靠自己学出来的,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不断提高自学能力,这是教师要赋予学生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自学之后完成书后练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解决问题。

三、要成为一位教学能手。

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师共同的追求,这需要我们新教师不断汲取前辈教师好经验好方法,同时也要掌握许多技巧。在第三篇灵活的.教学方法中,林华民老师介绍了十种教学技巧。其中,处理练习的技巧令我印象深刻。平时我们可见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作业本,一叠改下来至少要花两三节课,再去讲解、订正,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候布置的课间作业,快的学生十分钟就可以上交了,而不自觉的学生甚至到了放学时还交不上来。林老师建议教师要学会灵活处理练习,减少学生两极分化。

一,重要练习要在课堂内完成;

二,配套练习要有选择的完成;

三、处理练习要用多种形式完成,批阅过程中,要采用小组长批改、同桌同学间互相批阅当场交流,邻组同桌互批,教师分座号分层次轮换批改,学生独立完成对照答案批改等多种形式。

四、教会学生正确处理练习,培养学生自我批改的习惯。以上的建议可以让教师省出很多时间,用于深入进行个别指导与师生的情感交流中。

我们要成为一个有善心、爱心、同情心的老师,我们公平公正、和蔼可亲、风趣幽默,做知识的传播者,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篇7: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读书心得

我与书之间,有一种灵肉相携、魂梦相牵的情分。多年来,她无声地滋养着我的精神世界,使我能在茫茫大千中寻一方净土,给漂泊的心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只是以前我的阅读随意性很强,阅读范围也比较狭窄,都是一些文学之类的书,对于我所从教这个领域的专业性的书很少阅读,可以说是几乎没有认真阅读过。

我随手翻了几本有关教育专业的.书,没想到随手一翻,竟再也不忍放下,以至于反复研读了几遍。这其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林华民老师的《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一书。开学之初,自己也陆续又读了其他书,但是这本书却总是像影子一样追随着我、追随着我的课堂、追随着我的教学。林老师的《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我真正明白“课堂是师生共同感悟做人道理的地方”。作为语文教师,以前的课堂教学我们只能单单传授知识,交给学生文本上的知识,而对于学生的情感方面很少顾及,或者根本没有涉及到,那是因为我们还有考试这条指挥棒禁锢着我们的头脑。

纵然《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是教学的三个纬度之一,可是,试问:“谁又能在测评中考察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况且我们的孩子现在说一下假话、空话、大话都是非常在行的,对于他们来说爱国只是挂在嘴边的一个词语而已,没有什么更深的意义,因为他们嘴上说的可以和思想不一致嘛!谁又无法检验他们是否是真的爱国。当我第一次看到“课堂是师生共同感悟做人道理的地方”这一句话时,我顿时感觉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肩上的担子好重,我们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我们还要“培育人、发展人、健全人”。林老师在书中说,三流教师让学生获得知识,二流教师让学生拥有能力,一流教师让学生感悟做人道理。正是有了要做一流教师的选择,于是在我课堂之上,我不断地改进教学艺术,引导学生感悟人生、享受生活。我经常对学生说的话就是,“不要空讲一些大道理,什么爱国呀,爱家呀,我只看你日常的行为,只注重你的生活与学习细节,细微之处见真情,爱国爱家先从爱身边的人开始”,同时还用李镇西老师的.名言“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幸福”来勉励学生,教导学生。

还记得在学习古代诗歌《游子吟》时,我以一个母亲的身份给学生讲解了母亲照顾孩子的艰辛与繁杂,让学生都从心底感恩母亲,心存感激,来报答母亲,同时,我还给学生布置了“给妈妈洗脚”的家庭作业,让学生感恩母亲就从日常小事做起,在自己享受母爱的同时也把自己的爱送给自己的母亲。慢慢地,我们班学生的言谈举止之间变得文明有礼,与父母的相处变得和谐美好,与朋友的关系变得友好愉快,……一切的一切都是缘于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能用心去感悟人间真情、享受人间美好生活。

篇8:《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读书心得

我与书之间,有一种灵肉相携、魂梦相牵的情分。多年来,她无声地滋养着我的精神世界,使我能在茫茫大千中寻一方净土,给漂泊的心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只是以前我的阅读随意性很强,阅读范围也比较狭窄,都是一些文学之类的书,对于我所从教这个领域的专业性的书很少阅读,可以说是几乎没有认真阅读过。

我随手翻了几本有关教育专业的书,没想到随手一翻,竟再也不忍放下,以至于反复研读了几遍。这其中让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林华民老师的《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一书。开学之初,自己也陆续又读了其他书,但是这本书却总是像影子一样追随着我、追随着我的课堂、追随着我的教学。林老师的《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我真正明白“课堂是师生共同感悟做人道理的地方”。作为语文教师,以前的课堂教学我们只能单单传授知识,交给学生文本上的知识,而对于学生的情感方面很少顾及,或者根本没有涉及到,那是因为我们还有考试这条指挥棒禁锢着我们的`头脑。

纵然《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是教学的三个纬度之一,可是,试问:“谁又能在测评中考察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况且我们的孩子现在说一下假话、空话、大话都是非常在行的,对于他们来说爱国只是挂在嘴边的一个词语而已,没有什么更深的意义,因为他们嘴上说的可以和思想不一致嘛!谁又无法检验他们是否是真的爱国。

当我第一次看到“课堂是师生共同感悟做人道理的地方”这一句话时,我顿时感觉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肩上的担子好重,我们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我们还要“培育人、发展人、健全人”。林老师在书中说,三流教师让学生获得知识,二流教师让学生拥有能力,一流教师让学生感悟做人道理。正是有了要做一流教师的选择,于是在我课堂之上,我不断地改进教学艺术,引导学生感悟人生、享受生活。我经常对学生说的话就是,“不要空讲一些大道理,什么爱国呀,爱家呀,我只看你日常的行为,只注重你的生活与学习细节,细微之处见真情,爱国爱家先从爱身边的人开始”,同时还用李镇西老师的名言“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幸福”来勉励学生,教导学生。

还记得在学习古代诗歌《游子吟》时,我以一个母亲的身份给学生讲解了母亲照顾孩子的艰辛与繁杂,让学生都从心底感恩母亲,心存感激,来报答母亲,同时,我还给学生布置了“给妈妈洗脚”的家庭作业,让学生感恩母亲就从日常小事做起,在自己享受母爱的同时也把自己的爱送给自己的母亲。慢慢地,我们班学生的言谈举止之间变得文明有礼,与父母的相处变得和谐美好,与朋友的关系变得友好愉快,……一切的一切都是缘于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能用心去感悟人间真情、享受人间美好生活。

篇9: 新课程下我们当老师心得体会

新课程下我们当老师心得体会

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教师的工作是忙碌的,但是教师的价值是伟大的也是永恒的。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理想的教师呢?在这个暑假读书活动中,我拜读了特级教师林华民老师的《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一书。这是一本“讲座式、案例式”的教育专著,它用真实生动的教育案例,诠释了“新课程下怎样当老师”这个现在老师们最关心的话题。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策略、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独特的教育主张,我相信在这些新理念、新方法的指导下,一定能大大改善我的教学行为。现在将自己读后的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如果要成为一位成功、快乐的教师,就要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

书中有这么一个例子:一名初中女教师十分敬业、每节课都提前到达教室门口,课堂上讲课十分卖力。她有三个特点:

一是上课经常拼命讲;

二是经常批评学生;

三是喜欢拖课

篇10:《新课程下我们怎么当老师》心得体会

《新课程下我们怎么当老师》心得体会

当了教师好多年,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确实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新课程下我们怎么当教师。这段日子,我阅读了《新课程下我们怎么当老师》,感触很深。

《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是一本案例式的教育书籍。俗话说得好:开卷有益!翻开书后,我就被它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案例吸引了。细细品味,让人感觉平时那些不能理解的理论知识离我们是这么的近,这也许就是文章的可贵之处,品读全文,带给我很多的感触,也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文章中的案例阐述能理论联系实际,让人感觉更易理解。在每篇的理论知识讲述过程中,都恰到好处地穿插着一些生动而有趣的案例。这些案例不仅让我读的津津有味,更是激发了我的强烈好奇心。因为这些案例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或我们认识的人身上,然而我们都不曾去了解。在第一章的第四节中,在阐述未来社会需要道德高尚的人时作者举了3个例子,分别发生在美国、英国和中国。其中中国的案例我也有所耳闻,一直受我们爱戴的周总理在国际上同样有非常高的威望。案例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1976年一月八日,中国人民敬爱的周总理去世了,联合国降半旗致哀!要知道,这面于1945年在美国升起的旗帜目睹了众多国家元首的去世,30多年来从没为哪个国家元首的去世降半旗致哀。为此一些国家的.外交官有意见,他们质问联合国总部官员:我们国家的第一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高高飘扬,中国的第二元首去世,你们却为其降半旗,这是为什么?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奥地利人库尔特先生挺身而出,在联合国大厦门前做了不到1分钟的演讲:“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是我的决定,原因有2个,一个是中国的金银财富多的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的数也数不过来,可她的总理却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二是中国有十亿人口,但周总理却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一个国家的元首如能做到其中一点,我便为他下半旗。”看了这个例子让我为我们这位伟大的领袖感动,也让我深深感到什么是道德高尚?道德高尚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是就在我们身边,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只有道德高尚的人,和道德高尚的民族才会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和爱戴。

其次,这本书全方位的介绍了新课程,让我们对新课程有了新的认识。在书中,林老师分析了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将新课程从理念-课堂-教师扮演的角色-策略-教学方法等等从各个方面都进行了阐述。让我对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主要目标,学习方式等有了全新的理解,提升了我的认识。以前我们总是认为在一个教学活动中,如果孩子们对答如流,活动开展很顺利,没有意外(都是在老师的意料之中),这次活动就很成功。然而看了这本书后才让我恍然大悟,这不是一节真正意义上的好课。而真正的好课是让孩子们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向老师提问,甚至问倒老师,这才是一节成功的活动。在这本书中,林老师对我们老师在新课程下如何扮演角色、如何开展好活动都有详尽的描述。在第二篇第三章中很清楚的将衡量一位好老师的十个标准进行罗列,看了这十个标准,对照了自己平时的教学活动,也让我真正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其实有些道理我们平时都知道,然而在操作中我们却会盲目。重新审视新课程,我觉得它的特点首先就是要爱孩子,其次就是要以孩子的发展为主,最后是在活动中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其实这些就是我们平时设计活动应遵循的,所以这本书里介绍的很多知识都为我们所用,是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该去认真研读的。

再者,这本书让我更多的了解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教育。在这本书中,林老师举了很多关于各个国家教育特点,都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给我们解说。如美国的诚实守信(价值3000万的梦想)德国的诚实认真(认真的德国人)日本的诚实坚强(中日两国孩子的较量)等等,在这些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都注重诚实,认为一个国家应以诚实为教育的根本,一个人的诚实比什么都重要,这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不珍视诚信的民族,是一个可怕的民族。这也让我情不自禁的联想到我们的身边的不诚信的例子,小的是成人的一个谎言,大的就是假货遍地,这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我们的教育与国际接轨,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孩子要诚信,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更是要以身作则,自己首先要做诚信,否则如何去教育我们的孩子?如何要求我们的孩子讲诚信?因此我们在平时工作中要注意诚信教育,对孩子允诺的每一句话必须兑现,树立好自身的榜样。

读过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感到自己收获极大!我想我一定会再去研读它,绝不能因为当了教师好多年,就固步自封。我们要在学习中进一步提高,使我们的教育收到实效。

篇11:《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读后感

《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读后感

这本书借了很长时间了,今天终于拿起读了,天天让它躺在桌上,也太对不起它了。这几天我总是四处乱窜,装作很忙的样子,好像没有让自己有静下来坐下的时候,浮躁的心该停下来宁静一下了,于是翻开了这本书。

下面是我进行的摘录:

1、美国哈佛校门口的那几句话:“为增长智慧而来,为服务祖国同胞而出去!”这里所提出的德育与智育两大培养目标,是对学校教育目标最简单、最通俗的界定。

2、教育的第一目标就是为受教育者带来对未来的希望。同样的生活际遇,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而不同的态度,会产生截然相反的结局。心理脆弱的人得了感冒就觉得快要死了,性格坚强的人面对癌症也能谈笑自如。这就是教育的目的,绝不轻言失败,绝不轻易放弃,哪怕只有十万分之一的希望。最浪费时间的事情莫过于太早放弃。人们往往在做了99%的努力后,放弃了最后的1%。这不但让他们输掉了开始的投资,更无缘享受由最后的努力而产生的成功喜悦。

3、现代医学认为善恶会影响人的寿命。美国密歇根非大学调查研究中心对3000人进行了长达的`调查,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共同就这个问题调查了加州阿拉米达州县7000人,得出的结论完全相同:乐于做好事者长寿。

4、中国的教师是世界上最自信的教师,他们中的许多人都相信教材是用来“教”的,而不是教学生学会使用和自学的。

这位老师所提的是如何“教”完他,而我所说的是如何教学生“学”完它。

5、师生情感交流的三大妙方是爱心、激情和微笑。

6、人一来到这世上,最需要的就是爱,可惜许多人在临终告别世界时才意识到这一点。

7、课堂是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地方。课堂应该是学生体验成功、自信、快乐的地方,是满足学生欲望的地方,仅此而已。

8、课堂上多给学生几个分数,社会上就可能多几位成功人士。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学习上长期处于失败状态的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往往会对自己缺乏信心。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育,用些专家的话说,是制造失败的教育。既然如此,我们的学校教育就要变称造就成功者而不是失败者的教育。

9、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快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让学生体验成功,诞生自信,产生快乐;二是创造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快乐。前者主要通过坚持多发现学生微笑的进步,坚持正面鼓励的手段为学生创造成功机会的办法。后者主要是通过教师坚持多微笑少生气、多鼓励少批评的教育原则。

10、教师的教育艺术就在于把学生“骗成”自信的人、快乐的人、成功的人。最好的教师就是最大的“骗子”,同时也是伟大的“骗子”。

篇12:《新课程下我们如何当老师》读后感

《新课程下我们如何当老师》读后感

在9月11日的执行校长会议上,丁校长为每一位教师量身订做了一本书,作为一名新教师,《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最适合不过啦,接过书,我便迫不及待地浏览,这是一本案例式、讲座式的教育专著。一打开文章我就被它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案例吸引了,越读越觉得这本书是我们教师的良师益友,我在教学中的许多困惑在这里得到了解答。但由于时间关系,研究不深入,只能浅谈一下我的读书体会。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期将越来越短,新知识高速涌现,信息量成倍增加,社会需要的知识和学校的教学内容都要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将受到挑战。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教育的各个领域必须进行全面的创新,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制度的创新,教学内容、方法、方式的创新以及整个教育体系的创新。 但具体到我们每位教师而言,最重要的还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在书中,林老师分析了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将新课程从理念-课堂-教师扮演的角色-策略-教学方法等等从各个方面都进行了阐述。让我对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主要目标,学习方式等有了全新的理解,也改变我原来的一些错误的想法。以前我们总是认为在一个教学活动如果孩子们对答如流,活动开展很顺利,这次活动就很成功。然而看了这本书后才让我恍然大悟,这不是一节真正意义上的好课。而真正的好课是让孩子们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向老师提问,甚至问倒老师,这才是一节成功的活动。在这本书中,林老师对我们老师在新课程下如何扮演角色、如何开展好活动都有详尽的描述。在第二篇第三章中很清楚的将衡量一位好老师的十个标准进行罗列,看了这十个标准,对照了自己平时的教学活动,也让我真正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其实有些道理我们平时都知道,然而在操作中我们却会盲目。重新审视新课程,我觉得它的特点首先就是要爱孩子,其次就是要以孩子的发展为主,最后是在活动中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其实这些就是我们平时设计活动应遵循的,所以这本书里介绍的很多知识都为我们所用,是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该去认真研读的。 这本书对于我这样一位新教师而言,非常重要,我会利用空闲时间再仔细研究,把它转变成自己的经验,这样才能更快更好的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一名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受家长尊重的好老师,一名成功的班主任。  

相关专题 心得体会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