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少年时读后感

米78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米78”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彷徨少年时读后感(共9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彷徨少年时读后感

彷徨少年时读后感

彷徨少年时读后感

《彷徨少年时》是黑塞的代表作之一,赫尔曼・黑塞,德国作家、诗人、评论家,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以《德米安彷徨少年时》、等作品享誉世界文坛。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埃米尔・辛克莱的少年自10岁到18岁的心灵成长历程。埃米尔出生于富裕的家庭,上面有两个姐姐,一家人与人为善,信奉宗教,和和睦睦。但在这看似和美、平静的家庭里,埃米尔的生活并不平坦,首先在校外因为硬充好汉,被另一阶层的小混混所控制,违背自己的心性做了一些坏事,这时高他一个年级不同于普通孩子、早熟的叫做德米安的少年出现了,试图引导他找寻自我,真正的自我;后来他被父亲转往另一城市的寄宿式中学读书。但是他无时不在思念德米安,回忆自己与他的交往,最终在大学注册的一次偶然的机会再次遇见德米安,并与其一同加入了一个精神团体,他觉得自己很幸福。最终他牺牲在德、俄两国发生战争的战场上,临终时他仿佛对生活的真谛――有所领悟,对变幻莫测的命运有了认识。

小说文字优美宁静,清新如田园的'早晨。我一直被作者牵引,往下阅读,直到最后。德米安告诉我们:世界是复杂的,不仅有光明的世界,还有黑暗的世界,不要只看光明纯洁的世界;还需要冲破这个世界的束缚,才能找寻新的自我;我们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不要做表层的、虚伪的人。()未来不管自己的身份是什么,这些都是表面的,重要的是在这个角色里是否找到了渴求的自我,这就是黑塞要表达的“自我”:听从内心,合于自然,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之路,然后忠诚于它。

通过读这本书我觉得不管是工作、生活多么忙碌,亲情、友情、如何交织演绎,社会关系中自己自在或者不自在,这些给自己造成的负面情绪都不足以摧垮我们的精神支柱,只有在琐碎繁杂的生活里,找到自己的命运,找到自我,并且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那么内心就不会迷茫,不会过多的焦虑和不安彷徨,也不会随波逐流。终有一天,命运会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像自己曾经的梦想一样。

篇2:《德米安彷徨少年时》读后感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读后感800字

李思睿

我是谁?

我在哪儿?

我要做什么?

在这世上,究竟何为对?何为错?

而我,又该如何选择。

是光明,还是黑暗?

是天堂,还是地狱?

徘徊于纷乱的世界迷宫里,纠缠于形色的茫茫人海中,哪个才是真实的我?

我,不断的寻找着……

出生并成长于“光明世界”的辛克莱,偶然发现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那里的纷乱和黑暗,使他焦虑困惑,并陷入谎言带来的灾难之中。这时,一个名叫德米安的少年出现了,将他带出沼泽地,从此他开始走向孤独寻找自己的征途。之后的若干年,“德米安”以不同的身份面目出现,在他每一次孤独寻找、艰难抉择的时候出现,成为他的引路人。

每个人自出生起就在寻找自己、塑造自己,但我们却在迷茫中不断打转。孤独、寂寞、别人的不解、来自四处的诱惑……种种皆围绕于我们身边。像是一根根黑布条紧紧的缠住我们的眼,使我们看不清抵达自己内心的道路。

痛苦地呐喊,为何听不到一丝声响?艰难地伸出双手,为何感觉不到自己的模样?我究竟是光明天国的幸运儿,亦或是连接暗黑世界的地狱使者?美好的外表究竟是内心的写照,亦或是压抑内心**的最后一层伪装?真实的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

世界把你的棱角一点点磨平,把每个人变成相同的样子。但每个人不可能完全相同。世界喜欢那些按照它的标准生产出来的完美的人,但这并不意味那些“格格不入”的人就无法立足。有些人疏于思考,懒得为自己的行为把关,只求不违反别人的禁令,这无疑符合生活规律,但却丧失了自我个性。有的人仍坚信自己,奋力打碎了周身的一切,如鸟般破壳而出,发现真实而独特的自己。

每个人都有不足,但这并不是决定一切的巨大的缺点。兼具优与憾的你才是真实的你、独特的你。不必因为一点小瑕疵就否定自己,不必想方设法地去伪装、去掩饰,从而让自己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甚至迷失于虚假的自己中。并不是你只要比别人差上一些,就真的`会有一把枪把我们从这个世界上扫除。每个人都是无可取代的一个点,世界的现象在这个点上交错相遇,仅仅这么一次,此后不会再有。所以每个人的故事都重要,都永恒、神圣。

“每个人的生命代表一条通向他自己的路,代表他在这条路上所做的尝试,代表他在这幽微小径中得到的启示。”

人人都尽其所能地寻找自己,哪怕真实的自己可能有着诸多缺陷,但要学会接受缺点,正视它们,因为它们的的确确是我们的一部分。

放下平时令自己痛苦到窒息的伪装,包容自己的一切,回归自己,然后轻装上阵,不断前行……

篇3: 《徳米安:彷徨少年时》读后感

《徳米安:彷徨少年时》读后感

从最初的十一二岁看琼瑶言情小说以及各种各样的武侠小说到现在阅读各个国家翻译过来的各类文学作品。我走过了人生的前三十多年。一开始的读书只是为了打发枯燥乏味的无聊时光。现在读书则成为我生命中重要的部分,一日不读书会觉得那一日就不完满。读书让我活得宁静而感恩。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我的阅读爱好从小得到健康的引导我的人生是否会有所不同。不过也有可能因为太早读这样的书而对阅读望而却步。谁知道呢。而且现在回头去看来时的阅读之路,虽然山路十八弯但也不失为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阅读风景。

尽管已经不是第一次读《徳米安:彷徨少年时》但是让我用文字来表达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还是让我觉得很难。不过我还是尽力写出自己读这本书的内心感受。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把辛克莱思想成长的艰难写的迂回曲折,深刻而诗意。很多人都逃避自己成功了。变得和周围的人一样,忘记真实的独特的自己而活在群体中。但辛克莱没有,他是带着独特印记的存在。被比自己大的同学欺凌,对自己父亲精神偶尔产生的不敬或者超越,对家的重新定义;对性的朦胧感知产生的苦闷苦恼。导致这本书不论什么时候看都是那么的震撼心魂。像一面照耀真实自我的镜子。我自己因为对外界的初期反应迟钝、笨拙、内心敏感自卑导致与外界格格不入。我的成长的也是异常艰难。因此无意中选择了一条迂回的成长之路通过阅读认识世界。所以读这本书就越发的触动心魂。说与自己无关的一切什么都很容易,一旦牵扯到自己就千言万语不知道从何说起了。说到底即使现在我也不是很能自如的用文字表达自己思想里的灰暗模糊的部分。而黑塞写的简练诗意十分难得。

一开始我们每个人都是辛克莱,都会遇到成长的烦恼,内外交加。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幸遇到徳米安:一个独立,成熟,优雅,与众不同,人生导师般的男子。在辛克莱每次遇到人生重大问题时都能得到其在前方引路、分担、提携最后辛克莱也成为了另一个徳米安。而我的第一个徳米安是沈从文先生。他的自传,书信集让我收益良多,改变了阅读娱乐性质书籍的习惯。后来的《安妮日记》,《简爱》它们都是我成长中遇到的徳米安。

我自己的徳米安就是坚持不懈的阅读的过程中的一个个文学作品的作家们。书是人类智慧的载体。在各个作者写的书里面任何我遇到过的`,我没有遇到过的经历,人性,人格,事件;我想过的我没有想过的问题都有人思考过并给出或者建议,或者答案。所以很多时候我觉得我们的任何观点都不过是生搬硬套或者好些的借鉴改良的二手而已。书海面前无新事。所以在面对自己时我多了一份信任,面对别人时我多了份坦然。

在我读过的好几本赫尔曼.黑塞的作品《荒原狼》、《悉达多》、《彼得.卡门青》、《玻璃珠游戏》中同这本《徳米安:彷徨少年时》一样黑塞的作品关注的始终是人的精神世界。这也是他的作品与众不同的地方。都是叙说人自己成长历程中内心世界所面对的种种内心以及面对外界世界困惑,诱惑,如何超越固有环境带着的腐朽获得重生。而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所以才会有活到看学到老的说法。大部分人只是说说而已,而我,我愿意亲身去实践这句话。一辈子学习一辈子成长。

最后的辛克莱也如同他的梦,他的画中的鸟儿一样脱离了母体蛋壳获得了重生。

篇4:《英雄少年时》读后感

《英雄少年时》读后感

谁不想成为英雄?谁不想探索英雄成长的奥秘?这是我们每个要求上进的青少年都向往的事情。前不久,我看了一本书,名叫《英雄少年时》。看完之后,我越想越有趣,于是又重新看了第二遍,三遍……。

这本书选编了古今中久30多名英雄的故事。其中,有唐朝诗仙李白的故事,有发现“镭”的居里夫人的`故事,有无私奉献的雷锋的故事……,但最吸引我的还要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周总理少年时讲的,周总理是我们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他为振兴中华献出了毕生的精力。记得斯大林说过一句名言,往往伟大的毅力产生于伟大的目的。是啊!周总理创立了丰功伟绩是和他小时候树立为祖国争光,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的志向是分不开的,自古以来,人们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票。”但是,抱着这种信念读书的人很多吗?不!因为他们一旦读书做不了官,捞不了钱,或无私利可图了,那么书对这种人就毫无用处了。然而,少年时的周恩来并不这么想。有一天,校长问他的学生:“你们为什么读书?”有人说:“为做官读书”有些人说“为家父读书”还有的人说“为明理读书!”校长听了,很不满意,这时,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有力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听了,大为满意,夸周恩来是个志者,后来用实事证明,周恩来的回答并非灵机一动,也绝不是为讨校长夸奖,而是他长期以来树立的目标,之后,周转来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中,他与朱德等人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在中国人民革命史上记下了光辉的一页。

写到这里,我不禁对敬爱的周总理产生了无限敬仰之情,而且对自己以前的表现感到十分羞愧,过去,我只要评上了“三好”,就要伸手向妈妈要钱,现在读了这个故事,我完全懂了,懂了,读书不是为钱而读。

如果我们每个青少年都向周总理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华腾飞于世界之日就不远了。

篇5:英雄少年时读后感作文

英雄少年时读后感作文

英雄少年时读后感

英雄,它在我的心目中本来是一个膀大腰圆、力大无穷、话不投机便拔拳相搏的粗鲁汉子。今天,当我一口气看完《英雄少年时》这本书后,柔着发酸的眼睛,脑海里浮现出书中所描绘的英雄的形象,谦虚的张良,诚实的列宁,尽忠的岳飞`````他们不都是那些可敬可亲的英雄吗?可就是没有一个是我原先想象中的。然而,使我真正改变自己想法的还是读了书中的《牛顿受嘲笑之后》这篇文章以后。

牛顿,我造就听大人和老师说过,久闻他的大名了。他是英国一个著名的物理学家。在数学、光学、天文学等方面都作出过重大的贡献。“处处留心皆学问”,据说,牛顿年轻时“苹果落地”这件小事上发现了地球的引力。

牛顿不是力大无穷,但他以超人的'毅力和非凡的智慧使人信服;牛顿也不是拔拳便打的粗鲁汉子,但他有抱负,有理想,有志气。有决心,不被冷嘲热讽所吓退,也不被恶言辱骂所击倒,而是勇敢的走自己的路。我思索着,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不正需要这勇敢进取的牛顿精神吗?

英雄少年时读后感作文400字

篇6:关于寻找自我书籍推荐:《德米安:彷徨少年时》

作者:[德] 赫尔曼·黑塞 (1877-1962)

主题:寻找自我,人性

梗概:

《德米安》共有八章,小说讲述的是辛克莱的成长故事,随着辛克莱的逐渐长大,他意识到世界存在着光明和黑暗的两极,而内心世界对黑暗的好奇使他历经了身心煎熬,此时灵魂向导德米安出现,通过他的种种努力,让辛克莱理解和接受人的本性中“恶”的真实存在。

摘抄:

He too was a tempter, he too was a link to the second, the evil world with which I no longer wanted to have anything to do.

他也是一个诱惑者,他也是去往第二个世界的链接,那个我不再想有什么关系邪恶的世界。

It was the first fissure in the columns that had upheld mychildhood which every individual must destroy before he can become himself.Such fissures and rents grow together again, heal and forgotten. But in themost secret recesses, they continue to live and bleed.

这是我童年体验之树的第一道刻痕,要成为自我,每个人最终都要毁灭这棵树。这些裂痕最终会弥合,痊愈和被遗忘。然而在心中最私密的角落里,它们仍然在生长,流血。

I did not exist to write poems, to preach or to paint,neither I nor anyone else. All of that was incidental. Each man had only onegenuine vocation--to find the way to himself. He might end up as poet ormadman, as prophet or criminal--that was not his affair, ultimately it was ofno concern. His task was to discover his own destiny--not an arbitrary one--andlive it out wholly and resolutely within himself. Everything else was only awould-be existence, an attempt at evasion, a flight back to the ideals of themasses, conformity and fear of one's own inwardness.

“我常常幻想未来的景象,梦想自己可能会成为的角色,或许是诗人、预言者、画家等等。然而这些都不算什么。我存在的意义并不是为了写诗,预言或作画,任何人生存的意义都不应是这些。这些只是旁枝末节。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无论他的归宿是诗人还是疯子,是先知还是罪犯——这些其实和他无关,毫不重要。他的职责只是找到自己的命运——而不是他人的命运——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有其它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

推荐语:

最初接触《德米安》并不是它的书,而是看到了一个关于《德米安》的视频,才决定看这本书。就像这本书的名字一样--“彷徨少年时”,这本书真的适合我们当代青少年阅读。书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鸟要挣脱出壳,蛋就是它的世界。人类诞生在这世上,就得摧毁这世界。”从小在家长、老师的保护下,我们一直生活在“光明世界”,但世界并不是只有光明和美好,也存在黑暗与邪恶。《德米安》中辛克莱在德米安的引导下一步步克服生活中的黑暗和诱惑,终于成长。同样,我们要打破原来的自我,正视生活的困难,才能完成从叛逆彷徨到成熟的蜕变。

篇7:英雄少年时读后感500字作文

英雄少年时读后感500字作文

妈妈为我借了一本书,名字是《英雄少年时》。这本书收集了三十几位在不同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古今中外人物的故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做的事,对人民都有益。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是美国人,生于一八四七年二月十一日。他活到八十四岁,一生发明的东西,总共有两千多种。人们称他“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好学,看到什么事都想弄明白。榆树为什么会发芽?秋天的枫叶为什么会变红?天为什么是蓝的,云为什么是白的?这些都是小爱迪生头脑中的问题。在爱迪生五岁的时候,有一天,他突然不见了。他爸爸找了好久,才发现他蹲在鸡窝里。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我在孵小鸡!”原来他看见母鸡把鸡蛋放在屁股底下坐着,觉得奇怪,就去问妈妈。妈妈告诉他,这是鸡妈妈在孵小鸡。他就想试一试,是不是把鸡蛋放在屁股底下暖和暖和,小鸡就会孵出来。

当然,什么都要动手试一试,难免会出一点乱子。有一次,爱迪生看到气球会飞了,就找了一点放在水里会产生泡泡的药粉,让小伙伴吃下去,希望他肚子里装满了气体也能飞上天。结果,小伙伴肚子疼得受不了,最后只好请医生来抢救。爱迪生也因此挨了一顿打。

我十分喜欢这本书!我要学习爱迪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和刻苦学习的精神。人们说:“爱迪生是天才。”他却说:“所谓天才,那是假话,艰苦的工作才是实在的。”他认为: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喜欢这句话。

爱迪生生活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中还能做出如此伟大的贡献,我们生活在这么快乐、温暖的环境里如果不好好学习,就愧对了父母,愧对了老师啊!那将让我们自己也不好受。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篇8:《记得纯真少年时》读后感_900字

《记得纯真少年时》读后感_900字

暑假到了,妈妈通过网上购物给我购买了这本《记得纯真少年时》,我第一次接到这本书,便急急忙忙地打开书本,通过前言的介绍,我了解了书中所选的是作家徐鲁所着的美文和励志故事,大致涉及到了成长感悟、少年友谊、自尊自信、乡村怀念、珍惜亲情、享受大自然、亲近阅读等等主题。就这样,《记得纯真少年时》陪伴我度过了半个月的时光,终于被我完完整整地品读一遍,我很赞叹作者的文笔,他的文字清丽、雅洁、纯正,字里行间有一种淡淡的诗意和浓郁的书卷气息。无论是他描述别人的故事还是他亲身经历的故事都显得很生动有趣,给人一种亲切感。而且他笔下的故事本意都是教育和开导儿童和青少年,从一件件童年的回忆中找回最纯最真的自己,做一个自尊自信、团结友爱、珍惜亲情、热爱自然的人。

这本书给了我许多启发,因为每一个章节我都会获得了不同的收获,从“暴风雨中的伙伴”中我懂得了珍惜难得的友情,从“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中我看到了伟大的亲情;从那一首“校园朗诵诗”中我被带进了美好的校园生活,从那一片“鲜花的洪流”中我被冲进了满怀理想的世界;倾听那“遥远的风琴声”,将一位位小人物的大精神传承与赞扬,相约于“一生的邀请”,将一位位伟人的美德与魅力传颂和崇仰;“用美丽的汉语演讲”来表达我们心中对母语、对祖国的赞美之情,用“甜美的读书声”来表达我们心中对书籍、对知识的渴望之情;“迎接十六岁的太阳”正缓缓升起,它耀眼夺目的光芒照射出青春的色彩,体现了青春所具有的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也暗示了青春散发的无限的激情与活力,“大自然的美”是属于世间万物的美,我们不要去伤害它、破坏它,也不要去疏远它和冷落它,而应该像对待我们的生命一样,去善待、珍视和保护它,并且去亲近自然、感受自然,那时你会发现,其实大自然的美也是世间的一笔永恒而宝贵的财富。

虽然《记得纯真少年时》我很早就读完了,但书中感动、痛恨、欢喜、悲伤的情节仍时刻缭绕在我心头,确实让我感受万千,颇有受益,这本书的出现,也再一次勾起了我对那些童年往事的记忆,勾起了我对美好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

篇9:关于寻找自我的小说书籍推荐:《德米安:彷徨少年时》

读《德米安:彷徨少年时》

题名:《德米安:彷徨少年时》

作者:[德] 赫尔曼·黑塞 (1877-1962)

主题:寻找自我,人性

梗概:

《德米安》共有八章,小说讲述的是辛克莱的成长故事,随着辛克莱的逐渐长大,他意识到世界存在着光明和黑暗的两极,而内心世界对黑暗的好奇使他历经了身心煎熬,此时灵魂向导德米安出现,通过他的种种努力,让辛克莱理解和接受人的本性中“恶”的真实存在。

摘抄:

He too was a tempter, he too was a link to the second, the evil world with which I no longer wanted to have anything to do.

他也是一个诱惑者,他也是去往第二个世界的链接,那个我不再想有什么关系邪恶的世界。

It was the first fissure in the columns that had upheld mychildhood which every individual must destroy before he can become himself.Such fissures and rents grow together again, heal and forgotten. But in themost secret recesses, they continue to live and bleed.

这是我童年体验之树的第一道刻痕,要成为自我,每个人最终都要毁灭这棵树。这些裂痕最终会弥合,痊愈和被遗忘。然而在心中最私密的角落里,它们仍然在生长,流血。

I did not exist to write poems, to preach or to paint,neither I nor anyone else. All of that was incidental. Each man had only onegenuine vocation--to find the way to himself. He might end up as poet ormadman, as prophet or criminal--that was not his affair, ultimately it was ofno concern. His task was to discover his own destiny--not an arbitrary one--andlive it out wholly and resolutely within himself. Everything else was only awould-be existence, an attempt at evasion, a flight back to the ideals of themasses, conformity and fear of one's own inwardness.

“我常常幻想未来的景象,梦想自己可能会成为的角色,或许是诗人、预言者、画家等等。然而这些都不算什么。我存在的意义并不是为了写诗,预言或作画,任何人生存的意义都不应是这些。这些只是旁枝末节。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无论他的归宿是诗人还是疯子,是先知还是罪犯——这些其实和他无关,毫不重要。他的职责只是找到自己的命运——而不是他人的命运——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有其它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

推荐语:

最初接触《德米安》并不是它的书,而是看到了一个关于《德米安》的视频,才决定看这本书。就像这本书的名字一样--“彷徨少年时”,这本书真的适合我们当代青少年阅读。书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鸟要挣脱出壳,蛋就是它的世界。人类诞生在这世上,就得摧毁这世界。”从小在家长、老师的保护下,我们一直生活在“光明世界”,但世界并不是只有光明和美好,也存在黑暗与邪恶。《德米安》中辛克莱在德米安的引导下一步步克服生活中的黑暗和诱惑,终于成长。同样,我们要打破原来的自我,正视生活的困难,才能完成从叛逆彷徨到成熟的蜕变。

相关专题 读后感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