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森塔尔颁奖词

GAONENG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GAONENG”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罗森塔尔颁奖词(共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关于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作过一个有趣实验:他在某高校考察时,随意从每班抽了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过半年,罗氏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这一现象后来就被称作“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证明了三个道理:第一,人的智商和能力是可以通过外力“激活”的;第二,信任和期望是“激活”人们智商和能力的基本要素;第三,人才资源贵在开发。

前面说的那18名学生是罗氏在各个班随意抽的,因此并非“全都是智商型人才”。然而他们一旦认为自身的价值被发现并被别人重视了,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自豪感又会形成强大持久的动力,促使他们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在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罗森塔尔效应是信任和期望心理的共鸣现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领导对下属投入更多的信任和期望,领导与下属就会产生“信任共鸣”,下属就能得以发挥出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最佳的工作业绩。许多高明的领导在给下属交办任务时,总是信任地放手让下属按照他们自己的意图干,结果下属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超常发挥,工作都干得很漂亮;有的领导布置工作时总是担心下属干不好,反复叮咛,再三嘱咐,结果下属思想包袱很重,工作缩手缩脚,事情办得往往不太理想,个人的才干也遭到压抑。

“罗森塔尔效应”还让我们明白了:人才资源是“开发”出来的。罗氏列出的18人之所以后来真的成为人才,一是被罗氏“激活”了他们的“天分”,二是学校和社会都把他们作为“智商型人才”进行了重点的培养,说到底他们是被“开发”出来的。任何“人才”都不是先天固有的,领导者的责任就是将普通人开发、培养成有用之才。领导者要充分地信任和理解身边的各类人才、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敢于把他们放到风口浪尖上去摔打,放到重要岗位去磨砺,这样才能使他们迅速成“才”。(聂杭军)

来源:中国人力资源网

篇2: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一个有趣实验:他在某高校考察时,随意从每班抽了该校的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做“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

交给校长,十分认真地说了一个权威性的谎言:“这些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将来一定会有很高的成就,并叮嘱校长不要告诉任何人。

02

八个月之后,罗森塔尔又回到该学校,发现这些学生确实超过一般的学生,又非常大的进步。

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岗位上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这个现象后来就被称作“罗森塔尔效应”。

03

罗森塔尔效应给我们的启示:对一个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很快,发展的更好,尤其在老师教育儿童的阶段。

也是一种暗示效应。

04

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可见,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

篇3: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自我期望效应。

源于一次实验,实验者通过暗示教师哪些学生有天赋,致使教师对这些学生付出格外的关注,而教师的行为也传达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的期许向好的方向发展。

有一位名叫罗森塔尔(RobertRosenthal)的人,在1966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研究变态心理学的人,可能为研究者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把研究结果“污染”了。

他设计了一些实验,试图证明实验者的偏见会影响研究结果。

其中有一项实验是这样按排的:他让大学生用两组大白鼠做实验,主持实验的人告诉大学生们说,这两种大白鼠品种不一样,一组是十分聪明的,另一组特别笨。

事实上这两组大白鼠没有什麽差别,而大学生们都相信,实验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学生们让这两组大白鼠学习走迷宫,看看哪一组学得快。

结果他们发现,“聪明”的那一组大白鼠比“笨”的那一组学得快。

他推测说,这有能是由于实验者对“聪明”的动物和蔼友好,对待“笨”的动物粗暴而造成的。

上述情况为什么会发生呢?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因为人们的头脑中事先就存在着一种定势,定势又作何解释呢?这需要从头说起。

定势也可以说是一种心向,是指在对某一刺激发生反应以前,就已经存在的某种意向。

比如你听别人说过,张某近来对你很不满意,那么你在遇到他时,即使他没有说一句对你不满的话,你也会体验到一种不自然的感觉。

如果你听别人说这个人专会挑别人说话的毛病,那么你在同他讲话时,就不如平时讲话那样流利。

这就是因为事先你的脑子里存在着一种趋势,由于这种趋势的存在,使你的`反应同平时大不一样。

篇4: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

[1] 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

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效应原理

实验者认为,教师应收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

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

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

如此循环往复,以致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

篇5:心理学小故事:罗森塔尔效应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曾经用小白鼠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走迷宫实验。

实验之初,他把一群小白鼠分成3组,分别配给A、B、C三组实验人员,然后告诉A组:“你们真是太幸运了,配给你们的小白鼠是经过几位教授特意挑选并精心训练的。它们血统高贵而且非常聪明,智力几乎接近人脑,所以你们一定要好好对待它们,努力使它们发挥出最棒的水平来。”

告诉B组:“你们的运气很一般,这些小白鼠只是很普通的一组。它们血统一般,智力也一般。你们用最常用的方法训练它们即可。”

告诉C组:“你们非常地不幸,这组小白鼠简直糟糕透了。它们血统低劣,智力也很差,简直就是白痴。你们随便用什么方式训练它们都行,反正它们的本质已经注定了。”

3组实验人员按照“指示”各自训练了小白鼠一个月之后,教授分别对3组白鼠进行了测试,最终的结果表明:A组小白鼠果然最为聪明,不但都走出了迷宫,还缩短了专家们预计的时间;B组白鼠则表现一般,只有一半走出了迷宫,所用时间也比专家预计的稍长一些;而C组最为糟糕,只有两只成功走出迷宫,而且所用时间之长简直令人无法忍受。

实验完毕之后,罗森塔尔很平静地告诉各组实验人员:其实这些小白鼠根本没有什么血统以及智力的区别,它们都是普通的白鼠,是我把它们分成了3组而已。

实验人员瞠目结舌的同时,不由得想起自己一个月以来对待白鼠的态度:A组人员非常珍爱自己的白鼠,他们不但很悉心地照顾它们,还用最积极、难度最大的方法训练这些“智力超常”的小家伙们,甚至会定期和它们进行“语言交流”;B组人员则像对待普通动物那样对待自己的实验对象,按照普通的方式去训练它们;而C组人员呢?他们每个人都在叹息自己的运气不好,竟然摊上这么几只蠢笨的东西,恰巧训练过程中又有很多迹象表明这伙白鼠的确“愚蠢无比”,比如不听指挥、没有纪律性等等,所以,他们常常打骂这些可怜的小家伙,有时还会以“忘记”喂食的方式来惩罚它们。

罗森塔尔教授从这个实验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激励的语言来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那么,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来的成果就会有多大!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体会到即便智力相差无几,被对待的方式不同,结果也会分出个优劣高低来。我们自身,乃至整个世界,往往会因为我们的努力而改变。所以,如果你想成为聪明人,就要以聪明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心理学小故事:罗森塔尔效应]

篇6:“罗森塔尔效应”对职高生教育、管理的指导意义

“罗森塔尔效应”对职高生教育、管理的指导意义

罗森塔尔在美国的一所小学校里,从1-6年级中各选出了三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一次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先后从中随机抽出20%的学生列为“最佳发展前途者”,然后将这些“最佳发展前途者”的名单悄悄地交给校长和有关教师,并细心叮嘱一定要保密。否则会影响测验的准确性。8个月后,罗森塔尔对这些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发生了:名单上的学生,普遍表现出学习进步幅度明显、求知欲强、活泼开朗,且与老师的感情融洽。

缘何会产生这一结果呢?原因就在于,罗森塔尔以权威者身份和那番煞有介事的“预言”,使得教师们确信了这些学生就是“有最佳发展前途者”,从而激发了教师的情感,坚定了教师对这些学生发展的信心,以至于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总会情不自禁地给予这些学生以某种“偏爱”,使这些学生在教师关心帮助的厚爱下健康成长。这就是由于教师的期待和热爱而产生的影响,就被叫做“罗森塔尔效应”。

我们职高班主任应从“罗森塔尔效应”中得到启发,把它应用到平时的教育管理中去。

一、坚信职高生的可塑性

职高学生一般都是因为成绩差,没有考上重点高中或普通高中,才来到职业高中的。一般人都认为这些学生已经定型,没有什么潜力可挖,难以塑造;加之近几年来“普高热”及其他诸多方面的原因,职高的生源之“差”更是不言而喻了。因此不少职高教师,其中包括班主任总是觉得“无用武之地”。其实考试分数并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总所周知,按人才成长的规律,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是学生成长的基础,兴趣爱好和特长是人才成长的曙光。而这些学生又正是在“名落孙山”之后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了某一种专业来到职业高中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这批学生实际上有较强的可塑性。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汽摩班的顾晶晶同学,在初中是出了名的“差生”,可是在汽摩班学习专业知识却很“入门”,上实习课不怕脏,不怕累,假期还主动自找实习场所。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他认识到语文知识对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语文课上学得很认真。所以只要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确信职高学生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和可塑性,同时确立现代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更新教育观念,对他们倍加厚爱,对他们充满信心,加以正确引导,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让他们学有所好、学有所长、学有所得,他们一定可以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中等专业人才。

二、提高对职高生的“期望值”

职高班主任在坚信职高学生有较强的可塑性的前提下,还要提高对这些学生的“期望值”。职高学生中的绝大多数家长对自己孩子一次又一次的期望破灭之后,一般采取的是任其发展的态度,对他们已不抱有什么期望了。而职高学生本身对自己的前途也有说不出的渺茫,不少学生是混一天算一天。即使有部分学生是抱着一定的期望,报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但也常常彷徨、徘徊不前,甚至倒退,表现时好时差,一遇到挫折就自暴自弃。对此,职高班主任的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如果班主任也像有些家长一样对他们不抱期望,“任其发展”,并美其名曰“因材施教”,再来一个“怒其不争”,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那么本来被有些人“哀其不幸”的职高生就真的不幸了。因为“低期望”必然带来“低效应”的。职高班主任正确的做法是应对每一个职高学生都抱有一定的期望,真正因材施教。对于入校成绩紧次于普通中学的学生,应鼓励他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显示自我价值,努力学习,争取在高校“对口单招”考试中取得成功。这些学生在班主任的“高期望”之下往往会激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充分显示出潜在的学习能力。马华同学初中时学习松松垮垮,也比较随便,结果中考时普通中学“榜上无名”。来到职中,本来就垂头丧气,再加上家长的埋怨、同学的冷眼,使他一度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我及时找他谈心,帮助他分析自己的基础和学习能力,又向他宣传“对口单招”的大好形势,使他认清了自我,看到了光明,对自己的前途树立起信心。我又与家长联系,与科任老师交换情况,让家长、教师、学生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两年来马华同学的心理状态、学习情况包括行为习惯都表现出稳步向上的态势,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茅。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应要求他们努力克服困难,学好专业知识,告诉他们:人只要有一枝之长,就是社会的有用人才。试想一下,如果不是罗森塔尔把那些“最佳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校长和老师的话,那些学生的“奇迹”能发生吗?秘诀就在于此。职高班主任应该情不自禁地关心每一个学生,热情表明自己对他们的期待,以激起职高学生心灵的火花,使他们为自己光明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三、明确“最佳发展”方向,切实加强引导、管理

当然,职高生不仅对学习不感兴趣,而且行为习惯也差,不少班主任认为班级管理只能将高就低,于是对学生的言行举止、班级的卫生环境、课堂秩序都不作具体的要求。殊不知这样的结果只能是每况愈下。重温一下“罗森塔尔效应”吧,当初如果不是老师用“最佳”方法把那些“最佳发展者”向“最佳发展”方向引导,用“最佳”标准要求那些“最佳发展者”的话,奇迹是不会发生的。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塑造功能是令人惊奇的。

针对我们的教育对象,我们职高班主任只有把职高学生向着先“学会做人”后“努力成才”这个“最佳发展”方向引导,明确要求、严格管理,才能真正地把“人”塑起来,从而为他们的成材奠定必备的基础。为此,我们自然对职高生的言行举止同样要求做到“五讲”“四美”,穿戴要求自然大方,像个中学生。必须带领和教育学生自己去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必须要求他们讲究卫生,不吃零食,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必须督促他们上课认真听讲,不迟到早退,上好早读、自习课,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正是绝大多数职高生缺乏的,班主任应在班务管理中加强引导,反复强调,坚持不懈地抓细抓实。夏阳同学的行为习惯较差,一星期少则也要迟到五六次,光是这迟到现象就让我伤透了脑筋,但经过“反复抓、抓反复”,终于见到了效果,他到了高二,一年下来总共只迟到了三四次。史新殿同学在家里什么事都是父母代劳,在学校劳动时总是偷懒,极不负责任,加上劳动能力也差,有劲不想使也不会使,我在随同劳动中经过认真观察发现有劲不想使也不会使的除了他之外还有不少。对此,我一方面即使地结合班会课对他们进行劳动意义的教育,告诉他们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能增长人的才干,磨练人的意志,劳动能创造美好的生活。一句话,只有劳动才能生存和发展。一方面我又对史殿新等同学个别引导,并经常在劳动中示范执导。与此同时我把班级的卫生打扫都包分项到人,明确班干定期检查,班主任随时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弥补。教室内也真正做到了地面无痰迹纸屑,墙壁、窗台无尘迹,窗明几净。此后,我班同学的劳动意识有所增强,积极性也高起来了。上学期女同学主动请战承包了学校女厕所的打扫任务,这样既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又塑造了一个个活的灵魂。

面对这样的教育群体,我以为我们职高班主任在加强引导管理中需要注意的是:要事先把严格管理的内容明确告诉学生,出“安民告示”,使学生了解班主任的管理作风;明确有哪些要求,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要诚心理解学生。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的。学生在努力改和做的过程中,总是有困难有反复的。因为要达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因此班主任要能理解学生的“难”处,要有耐心,允许他们有反复、有失败,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战胜自我。并且及时帮助他们总结成功的经验,表示相信他们以后一定会做得更好;帮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相信他们以后一定能成功。只有这样的严格管理,才能使职高生从情感到理智上可以接受,乐于接受;才能行而不乱,行之有效;才能因势利导,使其向着“最佳发展”的方向进步。

我想,我们的职高班主任如果能对教育对象从养成教育的“补课”入手,对班级严格管理,管理有方;对学生严加管教,管教得法;努力引导职高生向“最佳发展”方向转化,就能使“可塑”与“期望”在他们身上逐步实现。

篇7:“罗森塔尔”效应在教育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罗森塔尔”效应在教育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国峰文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培正中学)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叫皮克马利翁的塞浦路斯王子,爱上了一个美女雕像,他夜以继日地在雕像前祈祷,矢志要娶她做妻子,美女雕像为他的诚心所感动,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女孩,嫁给了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皮克马利翁效应”,后来也被称做“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实验。他来到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一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然后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高智商型人才。”事过半年,罗森塔尔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表现很好,在各方面都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这一效应被称作“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其实体现的就是心理暗示的力量。心理暗示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据说一些西方的巫术就是利用了心理暗示的力量,当然巫术用的是心理暗示的负面作用,而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则是要利用心理暗示的正面作用。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哪一天领导表扬了我们,我们工作起来会很有激情,充满自信。因为我们得到了别人的认同,我们的能力得到了肯定,于是我们自己也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人。这种自信对于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成年人是这样的,未成年人更是这样的。如果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罗森塔尔效应,那我们的工作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罗森塔尔”效应在教育中具体应用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学生表现出色的时候,我们老师会不吝惜我们的欣赏和表扬,同时我们的眼神里面满满的全是信任和爱;如果学生表现不理想的时候怎么办呢?我们还会信任他们、爱他们吗?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爱学生是容易做到的,但是信任不容易做到。正因为不容易做到,所以信任学生才更难能可贵,我们一定要信任我们的学生能够学好,信任我们的学生能够改正自己的缺点,信任我们的学生不是“坏”学生。这样他们就能逐渐做得更好了,当一个学生认为自己是个“好学生”的时候,他(她)是不会故意去做坏事的。

其次,当我们老师在抱怨学生不听话的时候,实际上我们走入了一个误区,我们自己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我们说过了学生就会照做;只要我们纠正过了,()学生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实际上这是不客观的,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即使是成人也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在历史记载中能够做到“不二过”(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孔子的大弟子颜回。由此可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我国着名学者林格曾经说过:教育要先学会闭住我们的嘴。我对这句话是这么理解的:老师不要老是喋喋不休地强调某些事,更不要老是抱怨,出现问题直接解决问题就可以了,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就事论事。解决问题的方式很简单:第一种方式,把问题抛给学生,问学生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学生会给老师提供很好的教育思路。这样做既能很好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还会很好地解决问题。请放心,在一般情况下,学生是不会公然提出反面的主张的,因为他们也有自己的是非观念。第二种方式:老师一定要腿勤、嘴勤,发现问题直接解决问题,布置的任务一定要及时检查、督促,光布置没有检查和督促等于没有布置。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学生就形成好的习惯了。在这期间老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坦率地说,不仅仅学生是这样的,我们成人也是这样的,试想一下:如果领导只给我们布置了任务,没有检查和督促的话,我们可能同样做得不到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在我刚刚当班主任的时候,存在急功近利的做法,总是以为老师说过了学生就能够做到,就能够改正缺点和错误。结果弄得师生关系很紧张,他们不喜欢我,现在想起来仍然感觉很愧疚。后来,我们的德育主任周老师的一番话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他说:“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因为他们处于犯错误的年龄。”一句话点醒了我。我开始反思我自己的教育思路。实际上,在我们小时候可能犯过和学生一样的错误,不过是我们现在长大了,忘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忘了自己曾经做过的错事。

我们通常所说的赏识教育实际上就是很好地利用了罗森塔尔效应。当学生做得好的时候,赏识学生很容易;当学生做得不理想的时候,我们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相信学生能够做好。就像周弘老师说过的那样:“要有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耐心,充满热切的期待。”对于学生做得不理想的地方,我们要有一种“花苞”心态,花苞是迟早要开花的。

教育工作是不能着急的,欲速则不达,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往往是假象。因此,在罗森塔尔效应的具体应用中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学生各方面的习惯养成教育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可能会出现反复。但是只要方向正确,就不要害怕路途曲折。

参考文献:

[1]周弘。生命如水,哪一段不美[M]。武汉出版社,-12.

[2]林格。教育是没有用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刘红伟,高长江。探究罗森塔尔效应在中职生教育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09(47)。

篇8:罗森塔尔效应班级管理理论创新研究论文

摘要:班级是高校学生进行生活学习、教师进行管理教学的重要载体,创新其管理理论,研究其理论实践十分必要.基于此,本文以“罗森塔尔效应”作为切入点,进行高校班级管理理论创新和实践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为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使其更趋完善.

关键词:“罗森塔尔效应”;期望理论;实践框架

前言

“罗森塔尔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发现,可以看做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该效应被用于教学中,取得了让人十分意外的成果.当前我国高校班级管理存在一定问题,应用罗森塔尔效应对班级管理的理论进行创新,并应用于实践中,能够改变现有局面,有利于高校学生的成长、发展.

1罗森塔尔效应概述

“罗森塔尔效应”也被称为“人际期望效应”或者“皮格马利翁效应”,是1968年被发现、总结出的一种社会心理效应理论.该理论的核心理念是要求教师对学生抱有更高的期望,同时使学生了解这一情况,积极投入学习中回馈教师,教师则以更高的要求、更热情的态度教导学生,形成一种良性教学循环,使学生向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不断接近期望的高度,直到最后实现.“罗森塔尔效应”的发现带有一定的实验性质,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来到美国一所小学,从6个年级中各挑选三个班级,以测试之名随机选出一批学生,声称这批学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途,并叮嘱校长和教师保密,以便进行后续观察.尽管两位心理学家并没有要求校长和教师给予这批学生特殊照顾,但后者依然重视自己班级内“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对这些学生的期望值明显提高,教导也更加用心.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再次对这18个班级进行复测时,发现随机选取的那一批“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成绩几乎都有了明显进步,而且交际能力、求知欲也更强了,这即是“罗森塔尔效应”.

2国内外应用现状

2.1国外应用现状

“罗森塔尔效应”发现于美国,但是其应用并不是广泛的,最初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的实验只是出于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而非针对教育事业.客观的说,大规模应用“罗森塔尔效应”很可能导致教育失衡,教师对个体群体的关注将可能导致对整体关注的不足.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罗森塔尔效应”的作用下,相关衍生理论得到了提出和应用,较为著名的比如翻转课堂理论.翻转课堂理论尊重了学生的个人意愿,做到了以学生为主题,突出了个人自主学习的价值,其可以认为是“罗森塔尔效应”作用之下的一种衍生理论.2015年,美国某机构曾就翻转课堂的应用进行过一次调查,地点为美国阿拉巴马州的600多所各级学校,结果表明有76.4%的中小学应用翻转课程进行授课、80.2%高中教学应用翻转课堂模式,而应用翻转课堂的高等学府则达到93.8%.

2.2国内应用现状

“罗森塔尔效应”以及其衍生理论在国内应用的时间较短,作为一项学术成果,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学者即对该效应进行过分析研究,但在教育事业中,“罗森塔尔效应”以及其衍生理论起初并不为我国教育界所重视.到上世纪90年年代,我国教育改革计划开始启动,各方教育理念得到了充分重视,“罗森塔尔效应”以及其衍生理论在上海等大城市首先被应用,其与我国传统教学的相悖之处十分明显,因此应用之初是被抵制的,随着教育改革事业逐步被推向深入,到2015年,我国研究人员进行了一次调查,选取江苏、上海、浙江、北京、湖北、湖南、河南、宁夏等中西部省、自治区进行调查,发现包括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应用,在接受调查的408所学校中,有377所不同程度应用了“罗森塔尔效应”以及其衍生理论,其中东部省市应用程度较高,就全国范围而言,相关理论的应用也呈现出较高的增长水平.

相关专题 塔尔罗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