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天降,谁为真凶》阅读理解及答案

桃乐甜啊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桃乐甜啊”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祸从天降,谁为真凶》阅读理解及答案(共10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篇1:《祸从天降,谁为真凶》阅读答案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阅读答案

①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⑤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2次,分别是1973年7月12日的57.2毫米暴雨和1994年8月8日的63.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97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⑥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⑦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 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⑧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1.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3分)

(1)

(2)

(3)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说明内容的概括能力: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并筛选提取重要信息。可以通过找中心句、过渡来概括主要内容。第④段、第⑥段是过渡段,从中可以提取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参考答案】(1)地质条件;(2)暴雨或强降雨;(3)人类活动或人为因素。

2.第⑦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先判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再结合句子具体分析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有:

举例子:形象具体地说明了……;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作比较:通过比较,更突出地说明了……;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指出了……;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

【参考答案】列数字 表明短时间内森林覆盖率锐减,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类过度砍伐森林造成了环境的恶化,加速了泥石流的形成

3.第②段“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加点的“往往”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什么?(2分)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说明语言的品析能力。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应注意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可能、左右、几乎、一般、大约、绝大部分、基本上、个别等。先解释这个词的主要意思(或分析其作用),再结合句子进行具体分析,最后要点明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参考答案】“往往”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个别情况,更加切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第⑥段文字,在结构上起着 的作用,在语言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特点。(2分)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结构的把握能力和对说明语言的品析能力。通读文章,能理清行文思路,看出文章各部分间的联系,找出过渡性的词、句、段等。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要抓住句中的动词、形容词或拟人的修辞手法、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以及文中的描写性文字等来品析。

【参考答案】过渡或承上启下 生动

5.在利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探索精神方面,你从本文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3分)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科技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领悟能力。阅读科技作品,应抓住关键字、词、句,挖掘潜在信息,领会科技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参考答案】示例: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需要长期细致地观察或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反复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比较、缜密的分析,需要我们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宿旨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篇2: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阅读答案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阅读答案

①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2000 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⑤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2次,分别是1973年7月12日的57.2毫米暴雨和1994年8月8日的63.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97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⑥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⑦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10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⑧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选自《中学科技》期,有改动)

1.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3分)

(1)

(2)

(3)

2.第⑦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3.第②段“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加点的“往往”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什么?(2分)

4.第⑥段文字,在结构上起着 的作用,在语言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 特点。(2分)

5.为了避免悲剧重演,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对泥石流易发生山区的居民提出两条预防泥石流的建议。(2分)

参考答案:

1.(1)地质条件;(2)暴雨或强降雨;(3)人类活动或人为因素。

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2.列数字 表明短时间内森林覆盖率锐减,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类过度砍伐森林造成了环境的恶化,加速了泥石流的形成。

评分:共2分。列数字1分,作用1分,意思对即可。

3.往往,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个别情况,更加切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评分:共2分。结合所给句子回答,意思对即可。

4.过渡或承上启下 生动

评分:共2分。每空1分,第2问只要答出“生动”即可得分。

5.略。评分:共2分。每条1分,建议合理即可。

篇3:《祸从天降谁为真凶》阅读题及答案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阅读题及答案

①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来自:

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⑥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⑦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⑧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选自《中学科技》2010年10期,有改动)

11.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3分)

(1)

(2) 来自:中国+学+考++频+++道(w.ww.x..k1.0..0.com

(3)

12.第⑦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___。(3分)

13.第②段“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加点的“往往”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为了避免悲剧重演,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对泥石流易发生 山区的居民提出两条预防泥石流的建议。(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3分)(1)地质条件;(2)暴雨或强降雨;(3)人类活动或 人为因素。

12、(1分)列数字 (2分) 表明短时间内森林覆盖率锐减,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类过度砍伐森林造成了环境的恶化,加速了泥石流的形成。

13、(3分)往往,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个别情况,更加切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4、(2分)略

篇4:祸从天降谁为真凶的阅读答案

①年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2000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⑤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2次,分别是1973年7月12日的57.2毫米暴雨和1994年8月8日的63.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97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⑥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⑦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10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⑧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16.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3分)

(1)

(2)

(3)

17.第⑦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

阅读答案:

18.(1)地质条件;(2)暴雨或强降雨;(3)人类活动或人为因素。

19.列数字 表明短时间内森林覆盖率锐减,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类过度砍伐森林造成了环境的恶化,加速了泥石流的形成。

篇5:《祸从天降,谁为真凶》初中说明文阅读答案

陈祺

①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⑤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2次,分别是1973年7月12日的57.2毫米暴雨和1994年8月8日的63.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97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⑥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⑦【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⑧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选自《中学科技》2010年10期,有改动)

1.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3分)

(1)

(2)

(3)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说明内容的概括能力: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并筛选提取重要信息。可以通过找中心句、过渡来概括主要内容。第④段、第⑥段是过渡段,从中可以提取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参考答案】(1)地质条件;(2)暴雨或强降雨;(3)人类活动或人为因素。

2.第⑦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先判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再结合句子具体分析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有:

举例子:形象具体地说明了……;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作比较:通过比较,更突出地说明了……;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指出了……;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

【参考答案】列数字表明短时间内森林覆盖率锐减,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类过度砍伐森林造成了环境的恶化,加速了泥石流的形成

3.第②段“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加点的“往往”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什么?(2分)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说明语言的品析能力。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应注意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可能、左右、几乎、一般、大约、绝大部分、基本上、个别等。先解释这个词的主要意思(或分析其作用),再结合句子进行具体分析,最后要点明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参考答案】“往往”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个别情况,更加切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第⑥段文字,在结构上起着【 】的作用,在语言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特点。(2分)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结构的把握能力和对说明语言的品析能力。通读文章,能理清行文思路,看出文章各部分间的联系,找出过渡性的词、句、段等。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要抓住句中的动词、形容词或拟人的修辞手法、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以及文中的描写性文字等来品析。

【参考答案】过渡或承上启下生动

5.在利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探索精神方面,你从本文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3分)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科技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领悟能力。阅读科技作品,应抓住关键字、词、句,挖掘潜在信息,领会科技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参考答案】示例: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需要长期细致地观察或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反复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比较、缜密的分析,需要我们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宿旨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篇6:《祸从天降,谁为真凶》初中说明文阅读答案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陈祺

①20xx年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20xx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⑤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2次,分别是1973年7月12日的57.2毫米暴雨和1994年8月8日的63.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97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⑥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⑦【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10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⑧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选自《中学科技》20xx年10期,有改动)

1.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3分)

(1)

(2)

(3)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说明内容的概括能力: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并筛选提取重要信息。可以通过找中心句、过渡来概括主要内容。第④段、第⑥段是过渡段,从中可以提取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参考答案】(1)地质条件;(2)暴雨或强降雨;(3)人类活动或人为因素。

2.第⑦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先判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再结合句子具体分析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有:

举例子:形象具体地说明了……;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作比较:通过比较,更突出地说明了……;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指出了……;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

【参考答案】列数字表明短时间内森林覆盖率锐减,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类过度砍伐森林造成了环境的恶化,加速了泥石流的形成

3.第②段“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加点的“往往”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什么?(2分)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说明语言的品析能力。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应注意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可能、左右、几乎、一般、大约、绝大部分、基本上、个别等。先解释这个词的主要意思(或分析其作用),再结合句子进行具体分析,最后要点明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参考答案】“往往”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个别情况,更加切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第⑥段文字,在结构上起着【 】的作用,在语言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特点。(2分)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结构的把握能力和对说明语言的品析能力。通读文章,能理清行文思路,看出文章各部分间的联系,找出过渡性的词、句、段等。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要抓住句中的动词、形容词或拟人的修辞手法、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以及文中的描写性文字等来品析。

【参考答案】过渡或承上启下生动

5.在利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探索精神方面,你从本文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3分)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科技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领悟能力。阅读科技作品,应抓住关键字、词、句,挖掘潜在信息,领会科技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篇7:《为谁》阅读答案

1、“做菜”是全文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晰,并推动情节发展。(共3分。)

2、做菜、照管孩子两不误,做菜效率高,家务事安排有条不紊。(共3分。)

3、甲:塞 乙:送 丙:折 丁:冲 共2分。

4、①运用“大”“好几个”“紧扣”这一连串的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儿子做菜时的从容不迫、有条不紊,突出了做菜动作的娴熟和做菜的乐趣,同时也饱含了母亲对儿子的欣赏。(共2分。)②喻体新颖生动,突出了月亮的美好,传达出“我”观看儿子做菜时的愉悦之情。(共2分。)

5、作为父母,爱孩子的同时,也要学会爱自己,爱生活;作为儿女,要感恩父母,关爱父母,回报父母。(共4分。)

篇8:《为谁》阅读答案

龙应台

(1)我不懂得做菜,而且我把我之不懂得做菜归罪于我的出身──我是一个外省女孩;在台湾,“外省”其实就是“难民”的意思。外省难民家庭,在流离中失去了一切附着于土地的东西,包括农地、房舍、宗祠、庙宇,还有附着于土地的乡亲和对于生存其实很重要的社会网络。

(2)因为失去了这一切,所以难民家庭那做父母的,就把所有的希望,孤注一掷地投在下一代的教育上头。他们仿佛发现了,只有教育,是一条垂到井底的绳,下面的人可以攀着绳子爬出井来。

( 3)所以我这个难民的女儿,从小就不被要求做家事。吃完晚饭,筷子一丢,只要赶快潜回书桌,正襟危坐,摆出读书的姿态,妈妈就去洗碗了,爸爸就把留声机转小声了。背《古文观止》很重要,油米柴盐的事,母亲一肩挑。

(4)自己做了母亲,我却马上变成一个很能干的人。厨房特别大,所以是个多功能厅。孩子五颜六色的画,贴满整面墙,因此厨房也是画廊。餐桌可以围坐八个人,是每天晚上的沙龙。另外的空间里,我放上一张红色的小矮桌,配四只红色的矮椅子,任谁踏进来都会觉得,咦,这不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客厅吗?

( 5)当我打鸡蛋、拌面粉奶油加砂糖发粉做蛋糕时,安德烈和菲利普就坐在那矮椅子上,围着矮桌上一团新鲜可爱的湿面团,他们要把面团捏成猪牛羊马各种动物。蛋糕糊倒进模型,模型进入烤箱,拌面盆里留着一圈甜软黏腻的面糊,孩子们就抢着用小小的手指去挖,把巧克力糊绕满了手指,放进嘴里津津地吸,脸上也一片花糊。

(6)我变得很会“有效率”做菜。食谱的书,放在爬着常青藤的窗台上,长长一排。胡萝卜蛋糕的那一页,都快磨破了;奶酪通心粉、意大利千层面那几页,用得掉了下来。我可以在十分钟内,给四个孩子──那是两个儿子加上他们不可分离的死党──端上颜色漂亮而且维他命ABCDE加淀粉质全部到位的食物。然后把孩子甲进车里,一个乙去踢足球,一个带去上游泳课。中间丙到图书馆借一袋儿童绘本,丁到药房买一只幼儿温度计,到水店买三大箱果汁,到邮局去取孩子的生日礼物包裹同时寄出邀请卡……然后匆匆赶回足球场接老大,回游泳池接老二,回家,再做晚餐。

(7)母亲,原来是个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CEO,只是没人给薪水而已。

( 8)然后突然想到,啊,油米柴盐一肩挑的母亲,在她成为母亲之前,也是个躲在书房里的小姐。

( 9)孩子大了,我发现独自生活的自己又回头变成一个不会烧饭做菜的人,而长大了的孩子们却成了美食家。菲利普十六岁就自己报名去上烹饪课,跟着大肚子、带着白色高筒帽的师傅学做意大利菜。十七岁,就到三星米其林法国餐厅的厨房里去打工实习,从削马铃薯皮开始,跟着马赛来的大厨学做每一种蘸酱。安德烈买各国食谱的书,土耳其、非洲菜、中国菜,都是实验项目。做菜时,用一只马表计分。什么菜配什么酒,什么酒吃什么肉,什么肉配什么香料,对两兄弟而言,是正正经经的.天下一等大事。

( 10)我呢,有什么就吃什么。不吃也可以。一个鸡蛋多少钱,我说不上来,冰箱,多半是空的。有一次,为安德烈下面──是泡面,加上一点青菜叶子。

( 11)汤面端上桌时,安德烈吃了两口,突然说:“青菜哪里来的呀?”

(12)我没说话,他直追,“是上星期你买的色拉对不对?”

(13)我点点头:是的。

( 14)他放下筷子,一副哭笑不得的神情,说:“那已经不新鲜了呀,妈妈你为什么还用呢?又是你们这一代人的──习惯,对吧?”

( 15)他不吃了。

( 16)过了几天,安德烈突然说:“我们一起去买菜好吗?”

(17)母子二人到城里头国际食品最多的超市去买菜。安德烈很仔细地来来回回挑选东西,整整三个小时。回到家中,天都黑了。他要我这做妈的站在旁边看着,“不准走开喔。”

( 18)他把顶级的澳洲牛排肉展开,放在一旁。然后把各种香料罐,一样一样从架上拿下来,一字排开。转了按钮,烤箱下层开始热,把盘子放进去,保持温度。他把马铃薯洗干净,开始煮水,准备做新鲜的马铃薯泥。看得出,他心中有大布局,以一定的时间顺序在走好几个平行的程序,像一个乐团指挥,眼观八方,一环紧扣一环。

( 19)电话铃响。我正要离开厨房去接,他伸手把我挡下来,说:“不要接不要接。留在厨房里看我做菜。”

( 20)红酒杯,矿泉水杯,并肩而立。南瓜汤先上,然后是色拉,里头加了松子。主食是牛排,用锡纸包着,我要的四分熟。最后是甜点,法国的soufflé。

( 21)是秋天,海风徐徐地吹,一枚浓稠蛋黄似的月亮在海面上升起。

( 22)我说:“好,我学会了,以后可以做给你吃了。”

( 23)儿子睁大了眼睛看着我,认认真真地说:“我不是要你做给我吃。你还不明白吗?我是要你学会以后做给你自己吃。”

1、作者多次写到“做菜”,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分)

2、 从4—6段概括“我”的“能干”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3分)

3、第6段甲乙丙丁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是:(2分)

跑 塞 载 送 放 返 折 冲

甲: 乙: 丙: 丁:

4、品析下面的句子。(4分)

①看得出,他心中有大布局,以一定的时间顺序在走好几个平行的程序,像一个乐团指挥,眼观八方,一环紧扣一环。

②是秋天,海风徐徐地吹,一枚浓稠蛋黄似的月亮在海面上升起。

5、 结合文末两段,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发。(4分)

篇9:泪为谁流阅读理解附答案

泪为谁流阅读理解附答案

泪为谁流

夜,黑得出奇,静得怕人。

一个佝偻的身躯,迈着蹒跚的步伐,走向那片既熟悉又陌生的玉米地。是父亲。

一副挺拔的腰板,眨着智慧的眼睛,藏在那片既陌生又熟悉的玉米地。是儿子。

父亲是慈爱的父亲,为了儿子有出息,他起早贪黑,辛苦劳作,供儿子上学。

儿子是懂事的儿子,为了父亲的期望,他废寝忘食,刻苦学习,来报答父亲。

听到儿子考上大学的消息,父亲布满皱纹的老脸绽放出了光彩,似乎突然间高大了许多。

看着父亲欣喜若狂的样子,儿子充满朝气的小脸笑得更加甜了,仿佛幸福的大道已铺好。

然而,大笔的学费怎么办?多年来,父亲一直东挪西借,几亩薄田根本不够儿子那已经很节约的花销。父亲双眉紧锁。

儿子不忍让父亲陪笑、求人,故作镇静地说:“我不念了,没用!”

“啥?”父亲跳起来,双眼瞪得大大的。身子微微发抖,齿缝间蹦出一个字:“念!”

“啊!”儿子清醒了。父亲辛辛苦苦,为的就是今天,如果不念,父亲会更伤心。

佝偻的身躯移进了玉米地,布满老茧的手慢慢地伸向那熟悉的玉米棒子。那是他的希望。

挺拔的腰板深吸了一口气,握惯笔管的手抖动着抓紧落尽叶子的枯树棒子。那是他的怒气。

一声闷哼,长老茧的手从玉米棒子上滑了下来,父亲的头在流血!

一声惊呼,握笔管的手已不能再抓住枯树棒子,儿子两眼直直的。

来不及清楚这一切,佝楼的身躯缓缓倒下。

想不到失手铸成大错,挺拔的腰板“扑通”坐地……

夜,静得怕人,黑得出奇。猛然间,电闪雷鸣。黑得出奇的夜异常恐怖。

片刻间,风雨大作。……

父亲是为了儿子:在农闲时节外出打工。活虽累,钱却少,至少能给儿子买点好吃的,来补养一下儿子虽高大却瘦弱的身子。父亲攥了攥枯瘦的.手。

儿子是为了父亲:在放假期间看护田地。夜虽黑,胆虽小,为了能让他日归家的父亲看到自己的庄稼没受损害而露出笑容。儿子咬了咬雪白的牙。

父亲是合格的父亲。精心的他舍不得花车费,步行三十里,摸黑到家的情况下也不忘到自家的玉米地看看。

儿子是称职的儿子。眼尖的他在发现有人闪入玉米地后,顾不得害怕,抡起了木棒,他不能让父亲苦心经营的成果被人偷走。

于是,独生子的满腔怒气化作对父亲的当头一棒……

夜,更静了,有的只是那雨声:嘀嗒,嘀嗒……

不,这不是雨!这是老天在流泪!

题目:这篇小说中的“父亲”身上蕴涵了怎样的民族心理?请谈谈你的见解。

答案:“父亲”身上蕴涵了这样一些民族心理:(1)宽厚仁慈,勤劳节俭;(2)望子成龙,以期光宗耀祖、福荫子孙;(3)强调社会责任,以培养儿子成才为己任。(4)不怕困难,荣辱与共。

篇10:《谁最孝顺》阅读理解及答案

《谁最孝顺》阅读理解及答案

谁最孝顺

老汉过生日,二媳妇特意打集上买回来十斤花生米,冲着老汉憨憨一笑:“爹爹,你好吃花生米,给……”“放一边!”

老汉面色不悦,嘴里没说,心里嘟囔着:“好吃?哼!我就那样馋……”

片刻,邮递员登门:“信。”

信是大儿媳来的,“爹爹六十大寿,随信寄给您老人家一粒花生米。花生来俗称‘长生果’,敬祝爹爹长生不老,万寿无疆!”

老汉读罢,倚天长叹:“还是大儿媳妇体贴、孝顺啊!”

1.给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hān hào yuè yǐ B.hān hǎo yuè yǐ

C.hān hào shuì qí D.gǎn hào yuè yī

2.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大媳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媳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 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篇小小说中心思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反映社会生活中,老实人吃亏,而能说会道的人受宠。

B.反映社会生活中,花言巧语往往能迷惑人心,实实在在常常难以被人接受。

C.反映社会生活中,一些老人由于对子女有偏爱,往往不明是非,伤害彼此的`感情。

D.赞扬两位媳妇孝敬老人,提倡敬老爱老。

4.这篇小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教你一招:一般来说,人物描写的方法不外乎一下几种情况: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等。)

答案

1.A

2.大媳妇:虚请假意,善于阿谀奉承,投其所好;

二媳妇:厚道老实,讲求实际,不善辞令;

老汉:爱听奉承话,不求实际。

3.B、

4.语言、神态

相关专题 祸从天降真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