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惠开,南兰陵人,征西将军思话子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shaquila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shaquila”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萧惠开,南兰陵人,征西将军思话子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共2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萧惠开,南兰陵人,征西将军思话子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萧惠开,南兰陵人,征西将军思话子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萧惠开,南兰陵人,征西将军思话子也。初名慧开,后改慧为惠。少有风气,涉猎文史,家虽贵戚,而居服简素。惠开意趣与人多不同,比肩或三年不共语。

孝建元年,自太子中庶子转黄门侍郎,与侍中何偃争积射将军徐冲之事。偃任遇甚隆,惠开不为之屈,偃怒,使门下推弹之。惠开乃上表解职。时偃宠方隆,由此忤旨,别敕有司以属疾多,免惠开官。思话素恭谨,操行与惠开不同,常以其峻异,每加嫌责。及见惠开自解表,自叹曰:“儿子不幸与周朗周旋,理应如此。”杖之二百。寻重除中庶子。

初,惠开府录事参军到希微负蜀人债将百万,为责主所制,未得俱还。惠开与希微共事不厚,以为随其同上,不能携接得还,意耻之。厩中凡有马六十匹,悉以乞希微偿责,其意趣不常皆如是。先刘瑀为益州,张悦代之,瑀去任,凡所携将佐有不乐反者,必逼制将还。语人曰:“随我上,岂可为张悦作西门客邪!”惠开自蜀还,资财二千余万,悉散施道路,一无所留。

五年,又除桂阳王休范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其年,会稽太守蔡兴宗之郡,而惠开自京口请假还都,相逢于曲阿。惠开先与兴宗名位略同,虑兴宗不能诣己,戒勒部下:“蔡会稽部伍若借问,慎不得答。”惠开素严,自下莫敢违犯。兴宗见惠开舟力甚盛,不知为谁,遣人历舫讯,惠开有舫十余,事力二三百人,皆低头直去,无一人答者。

复为晋平王休祐骠骑长史,太守如故。六年,除少府,加给事中。惠开素刚,至是益不得志,寺内所住斋前,有向种花草甚美,惠开悉刬除,列种白杨树。每谓人曰:“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岁,犹为夭也。”发病欧血,吐如肝肺者甚多。除巴陵王休若征西长史、宁朔将军、南郡太守,未拜。七年,卒,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宋书·列传第四十七》,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偃任遇甚隆隆:高

B.寻重除中庶子除:免除

C.惠开与希微共事不厚厚:关系友好

D.惠开素严,自下莫敢违犯素:一向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萧惠开“意趣与人多不同”的一组是(3分)

①惠开不为之屈②常以其峻异,每加嫌责③不能携接得还,意耻之

④厩中凡有马六十匹,悉以乞希微偿责⑤事力二三百人,皆低头直去⑥惠开悉刬除,列种白杨树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惠开不吝钱财,他从蜀地归来,获得两千多万的资财,但在离开时,全都沿途散发,一文不剩。

B.萧惠开为人刚强,不屈权贵,在为黄门侍郎时,与权高位重、深受皇帝恩宠的何偃意见不合,但他一点都不屈服。

C.萧惠开治下严厉,手下从不敢违犯,有一次他和会稽太守蔡兴宗邂逅,蔡兴宗派人向萧惠开手下打听,手下却无一人回答。

D.萧惠开和他父亲性格非常不一样,父亲谨慎,惠开鲁莽;父亲圆滑,惠开刚正。因而惠开常遭父亲的责罚,甚至曾被鞭打两百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偃怒,使门下推弹之。惠开乃上表解职。(5分)

(2)每谓人曰:“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岁,犹为夭也。”(5分)

参考答案

4.B(除:任命)

5.D(①表现萧惠开的刚强;②是萧惠开父亲的认识与行为;⑤表现萧惠开治下严厉。其他都表现萧惠开的“意趣与人多不同”)

6.D(“父亲圆滑”于文无据)

7.(1)何偃(很)生气,使手下人推究弹劾他。惠开就送上奏章,自求免职。(“门下”“推弹”“上表”“解职”各1分,大意1分)

(2)常常对人说:“人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做事,即使活百岁,仍然和夭折差不多。”(“每”“胸怀”“虽”“夭”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萧惠开,南兰陵人,征西将军萧思话的`儿子。原名慧开,后来改慧为惠。年轻时就有风度,阅读过文史方面的书籍,家庭虽是皇亲国戚,可居住及服饰简单朴素。惠开的心思志趣与人多不同,同处一处有时三年都不和人说一句话。

孝建元年,从太子中庶子转为黄门侍郎,与侍中何偃争论积射将军徐冲这件事。何偃地位和待遇很高,不因此示弱屈从,何偃(很)生气,使手下人推究弹劾他。惠开就送上奏章,自求免职。当时何偃正非常受到皇上的宠爱,因此萧惠开的行为违背皇帝意旨,皇帝另外命令有关衙门让他借口疾病多,免掉了惠开的官职。萧思话一向恭敬谨慎,操守、品行与惠开不同,经常因为他的俊伟怪异而每每加以责怪。等看到惠开自己上表解职,自己叹息说:“儿子不幸与周朗一样的人周旋,理应如此。”用木杖打了他两百下。不久惠开又被任命为中庶子。当初,惠开府中的录事参军到希微欠蜀人债将近百万,被债主挟制,不能与惠开一道返回京城。惠开与希微共事,关系不好,但认为跟自己一道来到蜀地,不能带他回去,心里对此感到羞耻。厩中共有六十匹马,就请求希微用这些马还债,他的心思志趣都是如此与常人不同就是这个样子。之前刘瑀为益州长官,张悦代替他,刘瑀离任,他所带的将官助手有不乐意回去的,一定逼迫他们回去。告诉别人说:“跟在我身边,怎么可以给张悦作幕僚门客呢?”惠开自蜀归来,有资财两千多万,全都沿路散发,一点都没留下。

五年,又被任命为桂阳王休范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这一年,会稽太守蔡兴宗去往郡城,而惠开从京口请假回都城,在曲阿相遇。惠开以前与兴宗名声地位大略相同,担心蔡兴宗不能来看望自己,就命令部下:“蔡会稽部下若来问,千万不能回答。”惠开一向严厉,属下没人敢违犯。蔡兴宗看见惠开船只人员很多,不知是谁,派人一条船一条船地问,惠开有船十余艘,人员二三百人,都低头走开,无一人回答。

后又为晋平王休祐骠骑长史,依然做太守。六年,被任命为少府,提拔为给事中。惠开一向刚强,到此更加不得志,衙门内所住的房屋前面,有以前种的花草非常漂亮,惠开全都铲除,种上一排排的白杨树。常常对人说:“人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做事,即使活百岁,仍然和夭折差不多。”后来患病吐血,吐出的像肝肺的东西很多。被任命为巴陵王休若征西长史、宁朔将军、南郡太守,没有上任。七年,去世了,当时四十九岁。

篇2: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王仲翁与望之等数人,皆召见。先是,左将军上官桀谋杀光,光既诛桀等,后出入自备。吏民当见者,露索去刀兵,两吏挟持。望之独不肯听,自引出阁曰:“不愿见。”吏牵持匈匈。光闻之,告吏勿持。望之既至前,说光曰:“将军以功德辅幼主,将以流大化,致于洽平,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以辅高明。今士见者皆先露索挟持,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①之礼,致白屋②之意。”于是光独不除用望之,而仲翁等皆补大将军史。三岁间,仲翁至光禄大夫给事中,望之以射策甲科为郎,署小苑东门侯。仲翁出入从仓头庐儿③,下车趋门,传呼甚宠,顾谓望之曰:“不肯碌碌,反抱关为?”望之曰:“各从其志。”

时大将军光薨,子禹复为大司马,兄子山领尚书,亲属皆宿卫内侍。地节三年夏,京师雨雹,望之因是上疏,愿赐清闲之宴,口陈灾异之意。宣帝自在民间闻望之名,曰:“此东海萧生邪?下少府宋畸问状,无有所讳。”望之对,以为:“《春秋》昭公三年大雨雹,是时季氏专权,卒逐昭公。向使鲁君察于天变,宜无此害。今陛下以圣德居位,思政求贤,尧、舜之用心也。然而附枝大者贼本心,私家盛者公室危。唯明主躬万机,举贤材,以为腹心,与参政谋,令公卿大臣朝见奏事,明陈其职,以考功能。如是则庶事理,公道立,奸邪塞,私权废矣。”对奏,天子拜望之为谒者。时上初即位,思进贤良,多上书言便宜,辄下望之问状,高者请丞相御史,次者中二千石试事。累迁谏大夫,丞相司直,岁中三迁,官至二千石。 (取材于班固《汉书·萧望之传》)

注释:

①吐握:吐哺握发的简称。比喻求贤之心切。 ②白屋:茅屋。表示贱所居。 ③仓头庐儿:奴仆。

①吐握:吐哺握发的简称。比喻求贤之心切。 ②白屋:茅屋。表示贱所居。 ③仓头庐儿:奴仆。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引出阁曰 引:推荐

B.延颈企踵 延:伸长

C.卒逐昭公 逐:放逐

D.如是则庶事理, 庶:众多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光闻之,告吏勿持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①将军以功德辅幼主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C.①望之因是上疏 ②因人之力而蔽之

D.①明陈其职,以考功能 ②其孰能讥之乎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吏民当见者,露索去刀兵

(如果有应当)接见的官吏百姓,(都要让他们)裸体瘦身除去兵器

B.恐非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

(这)恐怕不合乎周公辅佐成王时亲自求贤的礼节,表达对平民的敬意。

C.下少府宋畸问状,无有所讳

下达(命令)让少府宋畸问明情况,(让他)不要有什么隐讳

D.然而附枝大者贼本心,私家盛者公室危

然而过分靠近大树就会伤害树干,家臣的权势过大就会危及朝廷。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萧望之反对霍光接见士民搜身去除兵器的作法,赞赏周公吐哺握发之礼。

B.萧望之因为不服从霍光不被任用,而顺从的王仲翁等人都补任大将军史。

C.大将军霍光去世之后,他的儿子霍禹、兄弟子山都在朝廷里担任了要职。

D.萧望之举用贤才、利国利民的谏言得到宣帝的认同,因此官位一年三升。

答案:

6. A(引:退)

7.B.介词,凭借(A.代词,代这个情况 /用于主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介词,因为 /动词,依靠; D.代词,代公卿大臣 / 表反诘,难道)

8.D.(树枝过大会伤害树干)

9.C.(他的儿子霍禹、侄子霍山都在朝廷里担任了要职)

译文:

萧望之字长倩,东海郡兰陵县人,爱好学问,研究《齐诗》,国都的儒生们都称赞他。当时,大将军霍光执政,长史丙吉推荐儒生王仲翁和萧望之等几人,都被召见。这之前,左将军上官桀阴谋刺杀霍光,霍光就诛杀了上官桀等人,(自那)以后出入自己(加强了)防备。(如果有应当)接见的官吏百姓,(都要让他们)裸体瘦身出去兵器,(由)两个官吏挟持着(见大将军霍光)。(但)惟独萧望之不肯听从,自己(从)小门退出说:“不愿谒见。”官吏吵嚷着拉(他)。霍光听说这个情况,就告诉官吏不要挟持(他)。萧望之来到(霍光)面前,规劝他说:“将军凭借功勋和德行辅佐年幼的皇帝,将要推行宏大的教化政策,以达到协调和平的统治,因此天下的'士人都伸长脖颈踮起脚跟,争相要亲身效力,来辅佐高明的您。(可是)现在要拜见您的士人都要先脱衣搜身被挟持,(这)恐怕不合乎周公辅佐成王时亲自求贤的礼节,表达对平民的敬意。”当时霍光唯独不任用萧望之,而王仲翁等人都补任大将军史。三年之中,王仲翁升至光禄大夫给事中,萧望之因为射策考中甲科(才)作了郎官,代理小苑东门侯。仲翁出入有奴仆跟从,下车进门,前传后呼很得宠,(仲翁)回头对萧望之说:“(你)不肯碌碌无为,反而(只作了个)守门官?”萧望之说:“每个人依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这时大将军霍光去世,他的儿子霍禹又担任大司马,他的侄子霍山任尚书,亲属都在皇宫里当警卫侍从。地节三年夏天,国都下冰雹,萧望之为此向皇帝上疏,希望(皇帝)给他一个机会,让他讲述天灾异象的意旨。宣帝在民间听说过萧望之的名声,说:“这是东海的萧生吗?下达(命令)让少府宋畸问明情况,让他不要有什么隐讳。”萧望之回答了询问,他认为:“《春秋》记载鲁昭公三年大降冰雹,当时季氏专权,最终流放了鲁昭公。假如过去鲁昭公察觉了天灾的征兆,应该没有这场灾祸。现在陛下凭借圣明之德居于皇帝的位置,思考政事寻求贤能,(这)是尧舜(治理天下)的用心。然而树枝过大会伤害树干,家臣的权势过大就会危及朝廷。只有圣明的君主亲自治理国家万事,举用贤才,把他们当做心腹之人,与(他们)谋划政事,命令公卿大臣上朝向皇帝汇报情况,明白地陈述自己的职责,来考察他们的功劳才能。像这样各种事情才能得到处理,公正之道(得以)树立,奸邪之途被堵塞,私家的权力(就)废除了。”这番对答上报(给皇帝),宣帝(就)任命萧望之作了谒者。当时宣帝刚刚登上皇位,希望提拔贤良(之士),很多人都上书陈述利国利民的(策略),(宣帝)总是(把这些奏折)交给萧望之(并)询问利弊,高明的策略就请丞相、御史选用,次等的策略交给九卿试用。(萧望之)连续升迁到谏大夫,丞相司直,一年之内三次升官,作到二千石级的官员。

相关专题 原文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