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字子敬》阅读答案及翻译

lxpzzj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lxpzzj”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鲁肃字子敬》阅读答案及翻译(共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鲁肃字子敬》阅读答案及翻译

《鲁肃字子敬》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

摽卖田地,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

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袁术闻其名,就署东城长。肃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乃.携老弱将轻

侠少年百馀人,南到居巢就瑜。

刘子扬与肃友善,遗肃书曰:“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近郑宝者,今在巢湖,拥众万馀,处地肥饶,庐江间人多依就之,况吾徒乎?观其形势,又可博集,时不可失,足下速之。”肃答然其计,欲北行。会瑜已到吴,肃具以.状语瑜。瑜谓肃曰:“昔马援答光武云‘当今之 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今主人亲贤贵士,纳奇录异,且吾闻先哲秘论,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推步事势,当其历数,终构帝基,以协天符,是烈士攀龙附凤驰骛之秋。吾方达此,足 下不须以子扬之言介.意.也。”肃从其言。

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 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馀业,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 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权益贵.重.之。

(选自《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肃见术无纲.纪. 社会秩序和国家法纪

B.足下不须以子扬之言介.意.也 存放在心里,在意C.以成.功.业 成就功绩 D.权益贵.重.之 价值高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style=“page-eak-before: auto; mso-eak-type: section-eak” clear=“all” />

肃乃指一囷与周瑜 A.

< style=“mso-column-eak-before: always” clear=“all” />

B. 肃具以.状语瑜

< style=“page-eak-before: auto; mso-eak-type: section-eak” clear=“all” />

乃.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馀人 以.观天下之衅

< style=“page-eak-before: auto; mso-eak-type: section-eak” clear=“all” />

与语甚悦之 C.

< style=“mso-column-eak-before: always” clear=“all” />

D. 因.密议曰

< style=“page-eak-before: auto; mso-eak-type: section-eak” clear=“all” />

据而有之. 因.其多务

< style=“page-eak-before: always; mso-eak-type: section-eak” clear=“all” />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属于影响鲁肃归附孙权的原因的`一组是 (3分)

①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 ②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

③近郑宝者,今在巢湖,拥众万馀,处地肥饶 ④今主人亲贤贵士,纳奇录异

⑤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 ⑥孤承父兄馀业,君既惠顾,何以佐之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瑜与鲁肃的交往始于周瑜向鲁肃借粮,鲁肃毫不犹豫地将家中一半的存粮送给了周瑜,

周瑜因此觉得鲁肃是个值得交往的朋友。B.刘子扬是鲁肃的好朋友,他曾写信给鲁肃,建议他投奔郑宝,他认为郑宝占据了富饶的巢

湖,手下拥人万人,是值得依附的主公。C.周瑜在鲁肃打算归附郑宝之时,与马援一同劝说鲁肃要择良主而投,他列举了孙权据有江

东的优势,希望鲁肃与他一同归附孙权。D.孙权善纳忠言,接受了周瑜的建议接纳了鲁肃,并向鲁肃问计,鲁肃直陈利弊,建议孙权

据江东而称霸,由此很得孙权的赏识。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为现代汉语。(10 分) (1) 以赈穷弊结士为务。(3 分)

(2) 庐江间人多依就之,况吾徒乎?(3分) (3) 是烈士攀龙附凤驰骛之秋。(4分)

篇2:《鲁肃》比较阅读及答案翻译

《鲁肃》比较阅读及答案翻译

[甲]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摽①卖田地,以赈②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乙]曹公征荆州,孙权大惧,鲁肃实欲劝权拒曹公,乃激说权曰:“彼曹公者,实严敌也,新并袁绍,兵马甚精,乘战胜之威,伐丧乱之国,克可必③也。不如遣兵助之,且送将军家诣邺④;不然,将危。”权大怒,欲斩肃,肃因曰:“今事已急即⑤有他图何不遣兵助刘备而欲斩我乎?”权然之,乃遣周瑜助备。 (节选自《汉晋春秋》)

[注释]①摽biāo:抛弃。②赈:救济。③克可必:指必定会攻克。 ④诣邺 :送到魏国国都,即向魏国投降。⑤即:倘若,如果。

12.用“/”划出下面句子的节奏停顿。(断3处)(3分)

今 事 已 急 即 有 他 图 何 不 遣 兵 助 刘 备 而 欲 斩 我 乎?

13.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⑴与祖母居 ⑵性好施与

⑶劝权拒曹公 ⑷不如遣兵助之

14.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乘战胜之威

A.不如遣兵助之 B.马之千里者也 C.权然之 D.腰白玉之环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今事已急,即有他图,何不遣兵助刘备,而欲斩我乎?

16.两则短文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鲁肃,请认真品读文本完成以下填空。(4分)

[甲]文叙述鲁肃年轻时“以赈穷弊结士为务”,可见他具有 的特点;而[乙]文则叙述了 一事,突出了他 的特点。

参考答案:

12.今事已急,即⑤有他图,何不遣兵助刘备,而欲斩我乎?

13.(4分)⑴居住 ⑵喜好,喜欢⑶抵抗⑷派遣,调遣

14.D

15.(3分)现在事态已经很紧急,如果有另外的打算,为什么不派遣军队帮助刘备,反而要将我斩首呢?

(评分标准:关键词“图、何、遣、欲”等词漏译、错译一个扣0.5分。句子通顺得1分)

16.(4分)⑴乐善好施 ⑵鲁肃用激将法说服孙权遣兵帮助刘备共抗曹操(或引用原文“劝权拒曹公”) ⑶足智多谋或机智善辩。

(评分标准:第⑵空2分,其余各1分。大意对即可)

附译文:

(甲)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生下来就没有了父亲,和祖母一起生活。鲁肃家里很富有,生性乐善好施。当时天下已经大乱,鲁肃不管理家族事务,却大量散发钱财物品,变卖田地,把救济穷苦人和结交有志之士当作事业,因此很得同乡人的欢心。

(乙)曹操发兵荆州,孙权非常害怕,鲁肃实际上想要劝说孙权抵抗曹操,于是激烈地劝说孙权:“曹操确实是个厉害的敌人,他刚吞并了袁绍的地盘,兵马非常精良,现在乘着打了胜仗的威势,讨伐**的国家,一定能够攻克下来。我们不如派遣兵马帮助他,并送将军的家人到魏国国都邺城去;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将军就危险了。”孙权听后,非常生气,想要杀了鲁肃,鲁肃于是说:“现在事态已经很紧急,如果有另外的打算,为什么不派遣军队帮助刘备,反而要将我斩首呢?”孙权认为他说的对,于是派遣周瑜去帮助刘备。

篇3:《鲁肃》阅读答案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_____________,儿童误认雨声来。

阅读题目:

1.诗歌着力刻画一个“闲”字,一二两句中的“_______ ”和“________”两字就给人闲适、慵倦之感。(2分)

2.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填入诗歌横线处,并说明理由。( )(2分)

A.风送幽香传十里 B.戏掬清泉洒蕉叶 C. 殷勤夏雨敲莲荷

篇4:《鲁肃》阅读答案

1.(2分)偶 懒

2.(3分)应选B,根据第四句“儿童误认雨声来”的内容暗示,第三句诗应是从“声音”的.角度来写,所以A项不行,而C项由“误认雨声”也可知第三句写的不是“下雨”的情景。

篇5:“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家富於财,性好施与。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权益贵重之。

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於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对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原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

时周瑜受使至鄱阳,肃劝追召瑜还。遂任瑜以行事,以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曹公破走,肃即先还,权大请诸将迎肃。肃将入閤拜,权起礼之,因谓曰:“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肃趋进曰:“未也。”众人闻之,无不愕然。就坐,徐举鞭言曰:“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更以安车软轮徵肃,始当显耳。”权抚掌欢笑。

周瑜病困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及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埸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备既定益州,与羽相拒。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羽操刀起谓曰:“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备遂割湘水为界,於是罢军。

肃年卒。权为举哀,又临其葬。权称尊号,临坛,顾谓公卿曰:“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於事势矣。”(选自《三国志·鲁肃传》有删改)

16.对下面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3分)( )

A.备既定益州,与羽相拒拒:拒绝

B.曹操不可卒除 卒:通“猝”,仓促

C.乘犊车,从吏卒从:使……跟随

D.目使之去目:用眼睛示意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3分) ( )

A.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B.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3分)

A.面对前来求取粮食的周瑜,鲁肃慷慨地把家中的两仓米送给他一仓。周瑜认为鲁肃是个奇才,与他结下深厚的友谊,后来又把它介绍给孙权。

B.得知曹操来犯,孙权集合众将商议,众人都劝孙权投降,只有鲁肃设身处地地位他着想,劝他力排众议,早定大计,这与孙权的心意相合。

C.击败曹操后,孙权特地为他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鲁肃却自恃功大,认为迎接仪式不够显赫,希望孙权以帝王的身份以安车软轮迎接他。

D.周瑜病困,鲁肃领军。在于蜀军相拒时,鲁肃邀请关羽谈判。会面时,鲁肃责问关羽蜀军失信,最终刘备以湘水划界,两家于是罢军。

19.用“/”给文中划线句部分断句

周 瑜 病 困 即 拜 肃 奋 武 校 尉 代 瑜 领 兵 及 羽 与 肃 邻 界 数 生 狐 疑 疆 埸 纷 错肃 常 以 欢 好 抚 之

20.把原文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4分)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3分)

参考答案:

16、A (拒:抵抗)

17、A (A副词,于是、就。 B至、到;比。C介词,同“于”,到、在;助词,用于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D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主谓之间。)

18、C( 错在“鲁肃却恃功自大,认为迎接仪式不够显赫,希望孙权以帝王身份用安车软轮迎接他”。)

19、周瑜病困/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及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埸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

20⑴周瑜趁机推荐鲁肃,说他才能可辅佐当世(或“当世君王”),应当广泛寻求鲁肃这类的人才,来成就功业,不要让他离开。(4分,“因”“时”“类”各1分,句意1分)

⑵刚才考察众人的议论,都是要妨害将军,不值得和他们谋议大事。(3分,“向” “图”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鲁肃字子敬,是临淮郡东城县人。家中富有钱财,生性乐于施舍。周瑜任居巢县令,带领几百人专程拜访问候鲁肃,并请求资助粮食。鲁肃家中有两大圆仓的米,各有三千斛,鲁肃便指着其中的一仓米说送给周瑜,周瑜愈加知道鲁肃是个奇才,于是就结为亲密好友。这时孙策已去世,孙权还住在吴县,周瑜就推荐鲁肃,说他才能可辅佐当世,应当广泛寻求鲁肃这类的人才,来成就功业,不要让他离开。孙权马上召见鲁肃,与他交谈后便非常喜爱他。众宾客结束谈话后退出,鲁肃也告辞离去,孙权就单独叫鲁肃回来,合坐一席对饮,(鲁肃)说:“鲁肃我私下推想,汉室不可能复兴,曹操不可能一下子被铲除。我替将军您谋划,只有尽取长江流域,并占为己有,然后称帝建号来谋取天下,这就是汉高帝一样的事业啊。”孙权更加敬重他。

适逢孙权得到曹操要东来的消息,和众将领商议,众人都劝孙权投降曹操,而只有鲁肃没有说话。孙权起身上厕所,鲁肃追到屋檐下,孙权知道他的心意,握住他的手说:“您想说什么?”鲁肃回答说:“刚才考察众人的议论,完全是要妨害将军,不值得和他们谋议大事。现在只有像鲁肃我这样的人可以投降曹操罢了,而将军您却不行。为什么这样说呢?现在鲁肃我投降曹操,曹操会把鲁肃我送回乡里,品评我的名位,还可能会做下曹从事这样的小官,乘坐牛车,带着吏卒,在士大夫们交游,逐级升迁还可能会做州郡长官。如果将军您投降曹操,想要在哪里安身呢?希望您早定大计,不要采纳众人的意见。”孙权叹息说:“这些人的主张,使我很失望;现在您阐明大计,正和我的心意相同,这是上天把您赐给我啊。”

当时周瑜接受使命到鄱阳,鲁肃劝孙权赶快追召周瑜返回。随即任命周瑜掌管此事,让鲁肃做赞军校尉,帮助谋划策略。曹操大败撤退,鲁肃当即先返回吴郡,孙权隆重地邀请众位将领迎接鲁肃。鲁肃正要入殿阁拜见孙权,孙权起身向他施礼,并对他说:“子敬,我为您扶鞍下马来迎接您,足以使您感到显赫荣耀了吧?”鲁肃快步赶上前说:“还不够。”众人听到这话,没有不感到惊愕的.。大家就座后,鲁肃慢慢举起马鞭说道:“我希望将军您的威仪恩德遍于四海,统一九州,能够成就帝王大业,那时再用迎接贤士贵宾的软轮安车征召我,这才算显赫荣耀呢。”孙权拍掌欢笑。

周瑜染病,孙权旋即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代替周瑜领军。关羽镇守荆州因为与鲁肃的军队邻近,双方屡生狐疑,彼此矛盾的情形愈发严重,而边界犬牙交错,为了边境土地的归属两方各执所见常闹得不愉快,而到头来鲁肃每每对关羽让步以保全两家的情谊。是时鲁肃屯军益阳与关羽对峙,鲁肃邀请关羽一同谈判,双方兵马各驻扎在会场百步之外,将领一级的高级武官俱单刀赴会。会议上鲁肃责问关羽道:“过去我方好心地将土地借予你们,是因为贵军兵败远来无立锥之地的缘故。眼下既然贵方已占领益州,就该把土地归还我家。岂知不但寸土未还,就连我方退一步只要求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你们也不肯从命,……”话还没说完,坐中有一人插嘴道:“土地向来便是有德者居之,哪有专属一家的道理?”鲁肃听罢大声喝斥声色俱厉,关羽拿刀起身道:“这是国家大事,这小子懂什么!”瞪了那人一眼,那人便乖乖地离开会场。后来刘备应许孙权,以湘水为界,湘水以东尽数割与孙吴,而湘水以西则属刘备,两家于是罢军。

鲁肃死。孙权给他举办丧事,又亲自参加葬礼。孙权称帝,登上祭坛,回头对公卿大臣说:“从前鲁子敬曾说到我称帝这件事,他可以说是看明了天下的局势啊。”

篇6:于谨字思敬阅读答案及翻译

于谨字思敬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阅读(19分)

于谨字思敬,沈深有识量,略窥经史,尤好《孙子》兵书。太宰元穆见之,叹曰:“王佐材也。”正光四年,广阳王元深北伐,引谨为长流参军,特相礼接。时魏末乱,群盗蜂起,谨欲不劳兵甲,以致清荡。乃单骑入贼,示以恩信,于是西部铁勒酋长乜列河等领三万余户并款附,相率南迁。广阳与谨至折敷岭迎接之。谨曰:“拔陵兵众不少,闻乜列河等款附,必来要击。彼若先据险,则难与争锋。今以乜列河等饵之,设伏而待,必指掌破之。”广阳从其计。拔陵果来要击,谨伏兵发,贼大败。

孝昌元年,又随广阳王征鲜于修礼。会章武王为修礼所害,遂军中山。侍中元晏宣言于灵太后曰:“广阳盘桓不进,坐图非望。又有于谨者,智略过人,为其谋主。风尘之隙,恐非陛下纯臣。”灵太后诏于尚书省门外立榜,募获谨者,许以重赏。谨闻之,请诣阙披露腹心,广阳许之。谨遂到榜下,曰:“吾知此人。”众共诘之,谨曰:“我即是也。”有司以闻。灵后见之,大怒。谨备述广阳忠款,兼陈停军之状。灵后意稍解,遂舍之。

谨后自以久当权势,功名既立,愿保优闲,乃上先所乘骏马及所著铠甲等。太祖识其意,曰:“今巨猾未平,公岂得便尔独善耶?”遂不受。

及太祖崩,孝闵帝尚幼,中山公护虽受顾命而名位素下,群公各图执政。护深忧之,密访于谨。谨曰:“夙蒙丞相殊眷,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明日,群公会议。谨曰:“中山公受顾托,军国大事,理须归之。”辞色抗厉,众皆悚动。谨言于护曰:“公若统理军国,谨等便有所依。”遂再拜。群公迫于谨,亦拜。众议始定。

保定二年,谨以年老,乞骸骨,诏不许。及晋公护东伐,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天和三年,薨,年七十六。武帝亲临,加太师、雍州刺史,谥曰文。

谨为人智谋勇毅,善于事上。名位虽重,愈存谦挹。朝廷凡有军国之务,多与谨决。谨亦竭其智能,故功臣中特见委信。

选自《周书于谨列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引谨为长流参军 引:邀请

B.请诣阙披露腹心 诣:到去

C.密访于谨 访: 咨询

D.夙蒙丞相殊眷 夙:向来

6.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于谨 “勇毅”的一组是(3分)

①乃单骑入贼,示以恩信 ②谨闻之,请诣阙披露腹心

③乃上先所乘骏马及所著铠甲等 ④夙蒙丞相殊眷,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

⑤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 ⑥朝廷凡有军国之务,多与谨决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谨性情深沉,有见识、有度量,读过一些经典史籍,尤其好读《孙子》兵书。太宰元穆赞叹他是辅佐帝王的人才。

B.乜列河率众归附之际,于谨预见到拔陵会依仗兵多将广前来袭击,于是他与广阳王共同制定了伏击的计策。

C.于谨闻知灵太后张榜悬赏捉拿他后,主动投案,并为广阳王倾吐苦衷,平息了灵太后的.怒气,自己也免于处罚。

D.中山公宇文护虽受顾命,但起初并没有建立威信。于谨为报恩德,在群臣集会之时为宇文护争得了统理军国的大权。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章武王为修礼所害,遂军中山。(3分)

▲ ▲

(2)谨备述广阳忠款,兼陈停军之状。(4分)

▲ ▲

(3)今巨猾未平,公岂得便尔独善耶?(3分)

▲ ▲

篇7:崔瑗字子玉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崔瑗字子玉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崔瑗字子玉,早孤,锐志好学,尽能传其父业。年十八游学京师,遂明天官、历数、《京房易传》。主儒宗之。与扶风马融、南阳张衡特相友好。

年四十余,始为郡吏。以事系东郡发干狱。狱掾善为《礼》,瑗间考讯时,辄问以《礼》说。其专心好学,虽颠沛必于是。后事释归家。

后辟车骑将军阎显府。时阎太后称制,显入参政事。先是,安帝废太子为济阴王,而以北乡侯为嗣。瑗以侯立不以正,知显将败。欲说令废立,而显日沉醉,不能得见。乃谓长史陈禅曰:“中常侍江京、陈达等,得以嬖宠惑蛊先帝,遂使废黜正统,扶立疏孽。少帝即位,发病庙中。今欲与长史君共求见,说将军白太后,收京等,废少帝,引立济阴王,必上当天心,下合人望。若拒违天意,久旷神器,则将以无罪并辜元恶。此所谓祸福之会,分功之时。”禅犹豫未敢从。会北乡侯薨,孙程立济阴王,是为顺帝。阎显兄弟悉伏诛,瑗坐被斥。门生苏祗具知瑗谋,欲上书言状,瑗闻而遽止之。时陈禅为司隶校尉,召瑗谓曰:“第听祗上书,禅请为之证。”瑗曰:“此譬犹儿妾屏语耳,愿使君勿复出口。”遂辞归,不复应州郡命。

久之,大将军梁商初开幕府,复首辟瑗。以疾固辞。岁中举茂才,迁汲令。在事数言便宜,为人开稻田数百顷。视事七年,百姓歌之。

汉安初,大司农胡广、少府窦章共荐瑗宿德大儒,从政有迹,不宜久在下位。由此迁济北相。时李固为太山太守,美瑗文雅,奉书礼至殷勤。岁余,光禄大夫杜乔为八使,徇行郡国,以臧罪奏瑗,征诣廷尉。瑗上书自讼,得理出。会病卒,年六十六。临终,顾命子寔曰:“夫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及其终也,归精于天,还骨于地。何地不可臧形骸,勿归故里,其赗赠之物,羊豕之奠,一不得受。”寔奉遗令,遂留葬洛阳。

瑗高于文辞,尤善为书、记、箴、铭,所著凡五十七篇,诸能为文者皆自以弗及。瑗爱士,好宾客,盛修肴膳,单极滋味,不问余产。居常蔬食菜羹而已。家无担石储,当世清之。

4.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阎太后称制

称制:行使皇帝的权力。

B.若拒违天意,久旷神器

神器:皇帝的宝座

C.此譬犹儿妾屏语耳

儿妾:对儿童妇女的蔑称。

D.在事数言便宜

便宜:见机行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明崔瑗“宿德大儒”和“从政有迹”的一组是

A、年十八游学京师,遂明天官、历数、《京房易传》/ 在事数言便宜,为人开稻田数百顷

B、与扶风马融、南阳张衡特相友好/ 瑷间考讯时,辄问以《礼》说

C、所著凡五十七篇,诸能为文者皆自以弗及/ 视事七年,百姓歌之

D、时李固为太山太守,美瑗文雅,奉书礼至殷勤/ 家无担石储,当世清之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崔瑗到京师求学,所学范围很广,天文、历法都有所涉及。即使在被关进监狱受审期间,监狱长还曾向他请教《礼经》方面的问题。

B.顺帝继位之前,曾被安帝废为济阴王,另立北乡侯为太子,崔瑗认为这种做法不合正统,于是想和陈禅一起劝阎显把握好时机,拥立济阴王。但陈禅没有这样做。济阴王即位后,杀了阎显,崔瑗也被牵连。陈禅要苏祗说出真相,被苏祗拒绝。

C.崔瑗喜欢交朋结友,不仅当时的文化名人马融、张衡与他友谊很深,而且当时许多重要官员如大将军梁商、大司农胡广、光禄大夫杜乔、太山太守李固等对他都极为推崇。

D.崔瑗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人,充当幕僚时能积极为其主出谋划策,担任县令时积极为老百姓开垦稻田数百顷;但是他不过问家里的生计,平时也只是粗茶淡饭,当时之人很称赞他的清廉。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欲说令废立,而显日沉醉,不能得见 (4分)

(2) 夫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及其终也,归精于天,还骨于地。何地不可臧形骸(6分)

参考答案

4.D(便宜,指利于国家、合乎时宜的办法或建议)

5.C (A组中第一项“年十八”与“大儒”不相符合;B组中第一项只能说明其交往,第二项只能说明他的勤学好问;D组中第二项说明他的清廉)

6.D(A崔瑗向监狱长请教B苏祗想说出真相,被崔瑗制止C光禄大夫杜乔检举他贪污)

7.(1) 想劝说他废黜北乡侯,另立太子,但阎显整天醉生梦死,见不到他 (“废立”、“ 日”、“ 沉醉”及大意各1分) (2) 人接受天地的'恩赐得以生存,人死之后,灵魂归天而去,骨肉葬于大地,哪里黄土不埋人( “禀”、“ 终”、 “精”、“臧”、“形骸”及大意各1分)

参考译文:

崔瑗字子玉,在他幼年时父亲去世,他专心好学,全能继承他父亲的学业。他十八岁时来到京师洛阳交游问学,因而通晓天文、律历、数术、《京房易传》,受到学者们的推崇。他和扶风人马融、南阳人张衡友谊很深。

崔瑗在四十多岁时,才任为郡衙的办事吏员。后来因事被关进东郡发干县的监狱,监狱长对《礼经》很有研究,崔瑗受审讯之外,常常向监狱长请教《礼经》的有关问题。他专心好学,即使身处颠沛流离之中也一心从事学问。后来官司结案回到家乡。

后来又被车骑将军阎显征召,在阎府中任职。当时阎大后垂帘听政,阎显入朝参政。在此之先,安帝废黜太子刘保,贬为济阴王,另立北乡侯刘懿为太子。崔瑗认为北乡侯立为大子,不合法统,他预见到阎显将要垮台。想劝说他废黜北乡侯,另立太子,但阎显整天醉生梦死,见不到他。于是对长史陈禅说:“中常侍江京、陈达等人,因他们得到先帝的宠幸,把先帝哄得迷迷糊糊,于是废黜了合法的太子,另立旁支子弟。少帝即位时,就在宗庙中犯了病。我想和长史您一起求见将军,劝他上奏太后,逮捕江京等人,废黜少帝,迎立济阴王。这样做,一定能上合天意下合民心。如果违背了天意,君主的宝座久空,你即使没犯罪也逃不了首恶的罪责。这是祸福转换的关键时候,也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陈禅听了犹豫不决,不敢听从。恰好北乡侯这时病死了,孙程立济阴王为帝,这就是汉顺帝。阎显兄弟都被处死,崔瑗也被连累遭罢免。崔瑗的学生苏祗对崔瑗的谋划了解得一清二楚,想上书皇帝说明这一情况,崔瑗听到后,就马上加以制止。当时陈禅任司隶校尉,把崔瑗找来对他说:“你姑且听任苏祗上书说明,我为这件事作证。”崔瑗税:“这话像小孩子们说的悄悄话,希望司隶校尉大人不要再说了。”于是辞职回家,再也不应州郡的征召出来做官。

过了很久,大将军梁商建立大将军幕僚机构,首先征召崔瑗。他以有病为借口坚决推辞了。这一年,他被荐举为秀才,被任为汲县县令。他在知县任内,多次向朝廷上书,提出应实行的政事,为百姓开垦出几百顷稻田。他在任七年,受到百姓们歌颂。

汉安初年,大司农胡广、少府窦章共同推荐崔瑗是德高望重的大儒,从政期间政绩突出,不应该让这样的人才沉沦下僚,因此升任他为济北国相。当时李固任大山郡大守,他很欣赏崔瑗的学识,不断给崔瑗写信致意。过了一年多,光禄大夫杜乔充任巡察使者,到各地巡视,他向朝廷检举,崔瑗犯有贪污罪,于是崔瑗被送司法机关审理。崔瑗上书为自己辩护,辨明无罪后被释放。后因病逝世,时年六十六岁。在他临死之前,嘱咐他的儿子崔寔说:“人接受天地的恩赐得以生存,人死之后,灵魂归天而去,骨肉葬于大地,哪里黄土不埋人?不要把我的尸体运回故乡,他人赠送东西和羊猪之类的祭品,一律不要接受。”崔寔遵照遗嘱,于是把他埋葬在洛阳。

崔瑗是写文章的高手,尤其擅长写书札、记文、箴文、铭文,所著共五十七篇,那些擅长写文章的人都自认为赶不上他。崔瑗喜欢读书人,喜好招待宾客,为客人摆设丰盛的宴席,准备各种美味菜肴,但不过问家里的生计。他平时只是粗茶淡饭而巳。因此,家里没有什么积蓄,当时人很称赞他的清廉。

篇8:《曾肇,字子开》阅读答案及其翻译

《曾肇,字子开》阅读答案及其翻译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肇,字子开,举进士,调黄岩簿,用荐为郑州教授,擢崇文校书、同知太常礼院。太常自秦以来,礼文残缺,先儒各以臆说,无所稽据。肇在职,多所厘正。曾公亮薨,肇状其行,神宗览而嘉之。元祐初,擢起居舍人。论叶康直知秦州不当,执政讶不先白,御史因攻之。肇求去,范纯仁语于朝曰:“若善人不见容,吾辈不可居此矣。”力为之言,乃得释。门下侍郎韩维奏范百禄事,太皇太后以为谗毁,出守邓。肇言:“维为朝廷辨邪正是非,不可以疑似逐。”不草制。谏议大夫王觌,以论胡宗愈,出守润,肇言:“陛下寄腹心于大臣,寄耳目于台诛,二者相须,阙一不可。今觌论执政即去之,是爱腹心而涂耳目也。”帝悟,加觌直龙图阁。四年,春旱,有司犹讲春宴。肇同彭汝砺上疏曰:“天灾方作,乃相与饮食燕乐,恐无以消复天变。”翼日,有旨罢宴。七年,入为吏部侍郎。帝亲政,更用旧臣,数称肇议礼,趣入对。肇言:“人主虽有自然之圣质,必赖左右前后得人,以为立政之本。宜于此时选忠信端良之士,置诸近班,以参谋议,备顾问。”贵近恶其语出知瀛州徽宗即位复召为中书舍人谏官陈瓘给事中龚原以言得罪无敢救肇极力论解兄布与韩忠彦并相日夕倾危之肇移书告之曰:“兄方得君,当引用善人,翊正道。而数月以来,所谓端人吉士,继迹去朝,一旦势异今日,必首引之以为固位计,思之可为恸哭。”布不能从。未几,蔡京得政,布与肇俱不免。崇宁初,落职,谪知和州,继贬濮州团练副使,四年,归润而卒,年六十一。肇天资仁厚,而容貌端严。自少力学,博览经传,为文温润有法。更十一州,类多善政。绍兴初,谥曰文昭。

(节选自《宋史·曾肇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贵近恶其语出/知瀛州/徽宗即位/复召为中书舍人/谏官陈瓘/给事中龚原以言

得罪/无敢救/肇极力论解/兄布与韩忠彦并相/日夕倾危之/

B.贵近恶其语出/知瀛州/徽宗即位/复召为中书舍人/谏官陈瓘/给事中龚原以言

得罪/无敢救肇/极力论解/兄布 与韩忠彦并相/日夕倾危之/

C.贵近恶其语/出知瀛州/徽宗即位/复召为中书舍人/谏官陈瓘/给事中龚原以言

得罪/无敢救肇/极力论解/兄布与韩忠彦并相/日夕倾危之/

D.贵近恶其语/出知瀛州/徽宗即位/复召为中书舍人/谏官陈瓘/给事中龚原以言

得罪/无敢救/肇极力论解/兄布与韩忠彦并相/日夕倾危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B.太常,官职名,是朝廷中专掌祭祀礼乐的官员,后代也称太常寺卿。

C.神宗,即宋朝皇帝赵顼,即位后即命王安石推行变法,神宗是他登基时立的名号。

D.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肇深谙礼制。面对太常礼院礼乐仪制残缺不全的状况,先辈儒生各人都凭想象行

事,但曾肇在职时,纠正了前辈的不少错误。

B.曾肇直言劝谏。曾肇曾直言皇上要依赖左右前后才德兼备的人,也曾为叶康直、韩

维、王觌的事据理力争,甚至有司在春旱时筹划春宴,也被曾肇及时制止。

C.曾肇劝诫兄长。其兄任宰相时,曾肇写信告诫他,得到君主的信任,应当引荐好人,

走正道;否则失势时,就会受到只顾保全自己的坏人的攻击。

D.曾肇天资仁厚。曾肇容貌端庄,从小就认真学习,博览经书史传,写的文章温和、

圆润而有章法;历任十一州,大多有善政。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论叶康直知秦州不当,执政讶不先白,御史因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亲政,更用旧臣,数称肇议礼,趣入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

4. D (3 分)

5. C (3 分)

6. B (3 分)

7.(1)曾肇认为叶康直任秦州知州时处事不当,执政官惊奇曾肇竟然不先上告,御史趁机攻击他。(关键字“白” “因”各1分,大意3分)

(2)帝亲政后,改用元老旧臣,旧臣们多次称赞曾肇熟悉礼制,于是召他回朝应 对。(关键字“更” “数” “趣”各1分,大意2分)

篇9:“阳固,字敬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阳固,字敬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阳固,字敬安。性散傥,不拘小节。少任侠,好剑客,弗事生产。年二十六,始折节好学,遂博览篇籍,有文才。

太和中,从大将军宋王刘昶征艾阳。昶严暴,治军甚急,三军战栗无敢言者。固启谏,并面陈事宜。昶大怒,欲斩之,使监当攻道。回在军勇决,志意闲雅,了无惧色。昶甚奇之。军还,言之高祖。年三十余,始辟大将军府参军事。

初,世宗委任群下,不甚亲览,好桑门之法。尚书令高肇以外戚权宠,专决朝事;又成阳王禧等并有衅故,宗室大臣,相见疏薄;而王畿民庶,劳敞益甚。固乃作《南北二都赋》,因以讽谏。

世宗末,中尉王显起宅既成,集僚属飧宴。酒酣问固曰:“此宅何如?”固对日:“晏婴湫隘,流称于今;丰屋生灾,著于《周易》。此盖同传舍耳,唯有德能卒。愿公勉之。”显默然。他日又谓固曰:“吾作太府卿,库藏充实,卿以为何如?”固对曰:“公收百官之禄四分之一,州郡赃赎悉入京藏,以此充府,未足为多。且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岂不戒哉!”显大不悦,以此衔固。又有人间固于显,显因奏固剩请米麦,免固官。

既无事役,遂阖门自守,著《演赜赋》,以明幽微通塞之事。

肃宗即位,大军征硖石,敕为仆射李平行台七兵郎。平奇固勇敢,军中大事悉与谋之。又命固节度水军,固设奇计先期乘贼,获其外城。军罢,太傅、清河王怿举固,除步兵校尉,领汝南王悦耶中令。寻加宁远将军。时悦年少,行多不法,屑近小人。固上疏切谏,以感动悦,悦甚敬惮之。怿大悦,以为举得其人。丁母忧,号慕毁病,杖而能起。练禅之后,犹酒肉不进。时田年逾五十,而丧过于哀,乡党亲族咸叹服焉。

神龟末,清河王怿领太尉,辟固从事中郎。属怿被害,元义秉政,朝野震悚。怿诸子及门生吏僚莫不虑祸,隐避不出,素为怿所厚者弥不自安。固以尝被辟命,遂独诣丧所,尽哀恸哭,良久乃还。仆射游肇闻而叹曰:“虽栾布、王脩何以尚也?君子哉若人!”

固刚直雅正,不畏强御,居官清洁,家无余财。终殁之日,室徒四壁,无以供丧,亲故为其棺敛焉。 (节选自《魏书》)

注:①桑门,即“沙门”,佛教专指依戒律出家修道的人。②衅故:罪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二十六,始折节好学——折:改变

B.始辟大将军府参军事——辟:征召

C.显大不悦,以此衔固——衔:贬谪官职

D.以明幽微通塞之事——明:表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军还,言之高祖②邪曲之害公也

B.①因以讽谏②相如因持璧却立

C.①以为举得其人②吾其还也

D.①既无事役②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阳固“不畏强御”的一组是()

①固启谏,并面陈事宜②且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岂不戒哉

③以明幽微通塞之事④固设奇计先期乘贼,获其外城

⑤怿大悦,以为举得其人⑥遂独诣丧所,尽哀恸哭,良久乃还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固性格洒脱大方,不拘小节。年轻时,好行侠仗义,不营正事。到二十六岁时,开始转变,勤奋好学。

B.面对严暴的将军,阳固敢于直谏,凭勇敢果决终获认可;面对敌人,他有勇有谋,设奇计取得胜利。

C.皇帝昏庸,权臣专断,阳固写《南北二都赋》《演赜赋》讽谏;中尉王显侈奢自夸,他毫不客气,直言相劝。

D.阳固为人至孝至义。母亲去世,他“丧过于哀”,让人叹服;为报清河王知遇之恩,他不顾安危,“尽哀恸哭”,令人敬佩。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昶严暴,治军甚急,三军战粟无敢言者。(3分)

(2)又有人问固于显,显因奏固剩请米麦,免固官。(3分)

(3)虽栾布、王倚何以尚也?君子哉若人!(4分)

参考答案

1.C

2.D

3.A

4.C

5。刘昶性情暴躁,治军非常严苛,军中官兵都恐惧战栗不敢发表意见(说话)。

又有人在王显面前说阳固的坏话,王显就趁机向朝廷启奏,告发阳固曾向朝廷申请过多的粮食,(朝廷)免去了阳固的官职。

即使是栾布、王修(在世),又能凭什么超过他啊?像这样的.人真是君子啊!”

参考译文

阳固,字敬安,性格洒脱大方,不拘小节。年轻时,好行侠仗义,喜欢和剑客交往,不营产业。到二十六岁时,开始转变志向,勤奋好学,于是博览群书,有文才。

太和十八年(494年),跟随大将军刘昶出征义阳。刘昶性情暴躁,治军非常严苛,军中官兵都恐惧战栗不敢发表意见(说话)。阳固劝谏他,并当面陈述各种事项。刘昶大怒,想杀他,后来又派他担任开路先锋。阳固却勇敢果断,表现得儒雅悠闲,一点也没有害怕的表情。刘昶这才觉得他是个奇才,(不敢怠慢他)。军队凯旋,刘昶把这事告诉了高祖。他三十多岁时,才被征召为大将军府参军。

当初,世宗把国事随意交给大臣处理,并不亲自处理,他又喜好佛事。尚书令高肇凭自己外戚的身份专横骄宠,独揽朝中诸事;又有成阳王禧等人也各有罪行,王室大臣与皇帝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关系也日益疏远;京城周围百姓,辛劳痛苦却越来越严重。(针对这种情况)阳固写了《南北二都赋》,用以指责规劝。

世宗末年,中尉王显建造新宅完工,召集众臣大办酒宴。饮酒至酣畅时,王显问阳固:“这座新宅怎么样?”阳固回答说:“晏婴的宅院低洼狭小,可他的事迹却流传并为人称道至今;高大豪华的住宅容易引起灾祸,这个道理《周易》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对于人的一生来说),这宅院大概只是像旅馆一样罢了,而唯有有高尚品德的人才能善终。希望你好自为之啊!”王显听了这些话默然不应。过了些日子,他又对阳固说:“我担任太府卿之职,府库财物充盈,你认为(我的能力、业绩)怎么样?”阳固回答说:“你抽取大小官员应领俸禄的四分之一,又把各州郡的赃赎款全部收缴到京都,凭这个来充实府库,里面的财物能不多吗?况且既然有了善于聚敛财富的官员,还能不出贪污盗窃的蠹虫吗?这难道不值得警惕吗?”王显听后极为不悦,因此对阳固怀恨在心。又有人在王显面前说阳固的坏话,王显就趁机向朝廷启奏,告发阳固曾向朝廷申请过多的粮食,(朝廷)免去了阳固的官职。

免职后的阳固,没有了政务缠身,就闭门不出,修身养性,创作了《演赜赋》,来阐明深刻的哲理以及处境顺利与时运不通的道理。

肃宗即位,朝廷大军征讨硖石,(肃宗)任命阳固为仆射李平的行台七兵郎。李平认为阳固作战勇敢非同一般,军中大事都与他商量。后又命令他统领水军。阳固设奇计,攻打贼寇,预先战胜(乘:战胜)敌人,占领外城。战争结束后,太傅、清河王元怿推举阳固,阳固被任命为步兵校尉,兼任汝南王元悦的郎中令。不久升为宁远将军。汝南王元悦当时年少,行为多有不法,器重亲近小人。阳固上疏直言规劝,以情动之,元悦十分敬畏他。元怿非常高兴,认为自己推举得到了最合适的人选。这一年,阳固的母亲去世,他恸哭思念哀毁成病,拄着拐杖才能起身。居丧期(练:指白色的丧服。祥:除丧服之祭)已满之后,仍然不食酒肉。当时阳固已年逾五十,然而却面对母丧哀痛过于常人,乡党亲族全都为之叹息敬服。

神龟末年,清河王元怿兼任太尉,征召阳固担任从事中郎。接着元怿为政敌所害,元义主持朝政,朝野上下都震惊恐惧。元怿的儿子及门生、下属官吏没有不担心灾祸的,都隐藏躲避不出,平素为元怿所器重的人更是恐惧不安。阳固因为曾受到元怿的征召任命,就独自到为元怿举办丧事的地方,尽情表达哀痛之情大声恸哭,很久才回家。仆射游肇听到这事叹息说:“即使是栾布、王修(在世),又能凭什么超过他啊?像这样的人真是君子啊!”

阳固刚毅儒雅端正,不畏强权,为官清正廉洁,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他去世的时候,家徒四壁,没有用来举办丧事的财物,亲戚朋友置办棺木收殓了他。

篇10:“李绘,字敬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绘,字敬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绘,字敬文。年六岁,便自愿入学,家人偶以年俗忌,约而弗许。伺其伯姊笔牍之间,而辄窃用,未几遂通《急就章》。内外异之,以为非常儿也。及长,仪貌端伟,神情朗隽。河间邢晏,即绘舅也,与绘清言,叹其高远。每称曰:“若披云雾,如对珠玉,宅相之寄,良在此甥。”

素长笔札,尤能传受,缉缀词议,简举可观。天平初,世宗用为丞相司马。每罢朝,文武总集,对扬王庭,常令绘先发言端,为群僚之首。音辞辩正,风仪都雅,听者悚然。

武定初,兼常侍,为聘梁使主。梁武帝曰:“黑獭①若为形容?高相②作何经略?”绘曰:“黑獭游魂关右,人神厌毒,连岁凶灾,百姓怀土。丞相奇略不世,畜锐观衅,攻昧取亡,势必不远。”梁武帝曰:“如卿言极佳。”前后行人,皆通启求市,绘独守清尚,梁人重其廉洁。

使还,拜平南将军、高阳郡内史。郡境旧有猛兽,民常患之。绘欲修槛,遂因斗俱死。咸以为化感所致,皆请申上。绘曰:“猛兽因斗而毙,自是偶然,贪此为功,人将窥我。”竟不听。高祖东巡郡国,在瀛州城西驻马久立,使慰之曰:“孤在晋,知山东守唯卿一人用意。及入境观风,信如所闻。但善始令终,将位至不次。”河间守崔谋恃其弟暹势,从绘乞麋角鸰羽。绘答书曰:“鸰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逐飞追走远事佞人。”是时世宗使暹选司徒长史,暹荐绘,既而不果,咸谓由此书。

天保初,为司徒右长史。绘质性方重,未尝趋事权势,以此久而屈沉。卒赠南青州刺史,谥曰景。

(选自《北齐书·卷二十九》)

【注】①黑獭:即宇文泰,字黑獭,鲜卑族,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②高相,即高欢,字贺六浑,东魏权臣,北齐王朝奠基人,史称齐神武帝。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鸰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逐飞追走/远事佞人

B.鸰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逐飞追走/远事佞人

C.鸰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逐飞追走/远事佞人

D.鸰有六翮/飞则冲天/麋有四足/走便入海/下官肤体疏懒/手足迟钝/不能逐飞追走/远事佞人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兄弟姊妹间的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伯姊即为大姐。

B.我国封建王朝有时使用年号纪年,如“武定”“天保”;“改元”指改变纪年的年号。

C.“经略”有筹划、谋划之意;我国古代有时也指官职名称,如文中“高相作何经略”。

D.古代朝廷有时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会追封某爵位官职或荣誉称号,称为“赠”。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绘不畏权势,为人持重。郡守崔谋依仗其弟崔暹的权势,向李绘讨要麋角鸰羽,李绘回信拒绝,致使在崔暹选拔司徒长史时,李绘未被举荐。

B.李绘恪守清尚,品德方正。当时前往梁的使者,都通书信要求做买卖,独李绘保持廉洁;猛兽争斗而死,李绘不让别人把它作为自己的功劳上报。

C.李绘擅长写作,尤善言词。每当文武官员群集,在朝廷面君奏对,常让李绘首先发言;且其言辞华美雅正,风度仪容美好娴雅,听者肃然起敬。

D.李绘天赋异禀,异于常人。幼时自愿上学,却因是偶数年龄未能如愿;后自己偷着学习,不久通晓《急就章》,人们认为他是个不同寻常的人。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绘欲修槛,遂因斗俱死。咸以为化感所致,皆请申上。(5分)

(2)及入境观风,信如所闻。但善始令终,将位至不次。(5分)

参考答案

4.D

5.C高相作何经略中的经略为动词筹划谋划

6.A李绘未被举荐错崔暹举荐了李绘,但事后没有结果

7.(1)李绘正准备修造关押它们的栅栏,它们就因为互相斗殴一起死在郡西。手下人都认为这是感化所致,劝他申奏皇上。

(2)等到进入郡境之内了解民情,确实如同听到的那样,只要你善始善终,将会破格晋升官职。

参考译文

李绘,字敬文。六岁时就要求上学,家里人因为偶数的年龄按风俗为忌年,所以不允许,他就偷用他姐姐的笔墨书籍,一天不到,就学完了《急就章》,家人及外人都认为他是个非同寻常的孩子。长大后,相貌端庄魁伟,神情俊朗。他的五舅河间邢晏每次和他谈话,都感叹他的'谈吐高雅深远,说道:“同他交谈如同罩着烟雾,像面对着珠宝,当宰相的希望就在这外甥身上了。”

后来皇帝下敕令撰写五礼,李绘与太原人王瞴一起负责撰写军礼。魏静帝在显阳殿讲解《孝经》、《礼记》。李绘和堂弟李骞、裴伯茂、魏收、卢元明等都负责记录,他的记录简明扼要。他历任中书侍郎、丞相司马。每次满朝文武群集,在朝廷向皇帝上奏时,总是令李绘最先发言,为群官之首。他的声音言词动听,风度仪态优雅,听者都肃然起敬。

武帝初年,他兼任散骑常侍,领队出使梁。梁武帝询问他高相现在在哪里?黑獭是什么样子?高相要做何打算?李绘对答清晰,梁武帝很满意。他和梁人漫谈氏族的问题,袁狎道:“都不如我为黄帝之后,是黄帝的十四姓子孙之一。”李绘道“:老兄的祖宗渊源流长,应可和车千秋分一个字吧!”举座大笑。前后出使的人都带货物请求交易,李绘独自清高,梁人敬重他的廉洁。

出使回来后,他官拜高阳内史。高阳郡境内原来有三头猛兽,经常危害百姓,李绘正准备修造关押它们的栅栏,它们就因为互相斗殴一起死在郡西。手下人都认为这是感化所致,劝他申奏皇上。李绘道“:猛兽因为互斗而死,出于偶然,把这件事据为自己的功劳,别人将看不起我。”终究没有答应,高阳过去有很多池塘湖泊,李绘到任后,湖水都干涸了。于是他设置了掌管农事的官员,专门负责鼓励劝种农桑的工作,开垦的耕田较过去增加了数倍,家家生活富裕,人人衣食丰足。瀛州三个郡的百姓都到州府,请求在郡街上为李绘立碑,神武帝往东巡视各郡县,在瀛州城西停马站了很久,派郎中陈元康去告知并慰问他。

河间太守崔谌,倚仗他弟弟崔暹有权势,向李绘索要麋鹿的角和鸽子羽毛。李绘写信答复道:“鸽子有六扇翅膀,飞起来能直上云霄;麋鹿有四条腿,跑起来能直到海里。下官肌肤松弛、身体虚弱,手脚迟钝,近不能追猎飞鸟走兽,远不能逢迎佞臣小人。”当时文襄帝派崔暹选拔司徒左长史,崔暹推荐李绘,以后却没有回音,都认为是因为这封信的缘故。

天保初年,任命为司徒右长史。李绘品行端正持重,从不趋炎附势于当权之人,因此长期得不到提升。去世后,追赠为青州刺史,谥号“景”。

相关专题 鲁肃答案